靈感範文站

《最後一課》的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最後一課》的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最後一課》的優秀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掌握文學常識。

2、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體現思想感情,進而深而體會本文中心。

3、瞭解本文結構。

【教學重點】

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最後一課》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本文對郝叟、鎮長、郵遞員以及班上學生的描寫則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對於人物的語言、表情、行動、心理、服飾的描寫以及對布告牌、金龜子、鴿子等的細節刻畫,都是愛國主義的音符。這些音符組成一首悲慘的愛國主義樂曲。

二、自己掌握文學常識,生難字,看預習提示並瞭解時代背景

宛轉、詫異、懊悔、祈禱、氣氛

本文是篇外國短篇小說,作者都德是法國19世紀後半葉傑出小說家,《最後一課》是作者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國小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它是以普法戰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爲背景的,這篇小說卻別出心裁,既沒有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國小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把淪陷區人民對祖國的眷念、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最後一課中。

三、學生自讀課文一遍

四、熟悉本課結構

1、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爲下文作鋪墊。描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

2、第二部分(7~23)情節的發展,主要寫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中表現的愛國感情。

⑴ 小弗郎士來到學校,發現今天上課的情形和平日上課大不一樣,有什麼不一樣呢?這說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氣氛。

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着耳朵大聲背書啦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拿着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着,靜一點,靜一點。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着他來上課,穿着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這三方面的不同說明最後一課引起學生、老師以及鎮上人們的強烈震動和他們對最後一課的無限珍惜。

⑵ 怎樣理解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裏飄揚這個比喻的深刻含義?

明確:國旗是祖國的象徵文字也是民族的標誌。此外,字帖掛在鐵桿上,上面寫的是法蘭西阿爾薩斯,從書寫的內穿和擺掛的形式看,也很像一面面小國旗。這正是韓麥爾先生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精心設計的。

⑶ 小弗朗士心裏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他這樣想的本意是什麼?說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一個也字,清楚地表嘆了小弗朗士對取消法語改學德語是非常反感的。這一方面表達了他對學習祖國語言的留戀之情;另一方面表達了他對普魯士的文化侵略的極端仇恨之情。總之,他的愛國情感在韓麥爾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昇華。

3、第三部分(24~29)高潮、結局,最後一課結束時的悲壯和不屈精神。

⑴ 結構上的一個特點:前後照應

例: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與後文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一他們已經收操了。

⑵ 另外:

① 關於分詞問題,前後三次,推動了情節發展。

② 關於戒尺問題,前後三次,突出了人物嚴厲的形象。

③ 鎮公所的布告牌兩次,突出故事的社會背景。

五、理解重點句的含義,藉以理解人物形象

1、小弗郎士的變化:

⑴ 從貪玩、不愛學習──熱愛法語

⑵ 從怕老師──理解、同情並尊敬老師 找出相應的句子

⑶ 從幼稚不懂事──熱愛祖國

2、韓麥爾老師:

⑴ 外貌描寫:穿打,戴着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後一課時,穿上節日的盛裝,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⑵ 神態:結尾部分臉色慘白他哽住了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爲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就臉色慘白?爲什麼他哽住了?小弗郎士爲什麼感到其形象高大?

臉色慘白,因爲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這宣佈最後一堂法語課結束的時間到了:窗外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這暗示着德語要代替法語。這兩點是對韓先生的沉重打擊,此時他的內心嫉妒悲憤和痛苦。

他哽住了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侵略者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韓先生的沉重打擊,表明了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

因爲韓先生的愛國熱情使小弗郎士覺得他不僅是一位法語老師,而且還是一位愛國人士,小弗郎士老師的愛國熱情十分崇敬,所以覺得他高大。

⑶ 語言描寫: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其含義: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⑷ 動作與神態描寫: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說。

理解: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寫出了他面對祖國被佔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

請在文章中找出極度悲憤的詞語和作用。

【板書】

最後一課

1、小弗朗士(前後對比)──略寫 愛國主義感情

2、韓麥爾 外貌 語言 動作神態

《最後一課》的優秀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掌握通過多角度的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

2、瞭解語言文字的文化屬性,培養規範使用母語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通過多角度的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瞭解語言文字的文化屬性,培養規範使用母語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2月9日,《咬文嚼字》發佈20xx央視馬年春晚中幾處語言使用錯誤,如:將“血脈僨張”中的“僨”fèn誤讀成pēn;歌曲《想你的365天》歌詞寫成:“當看過這世界的每片滄海桑田。”而不知道“滄海桑田”指的是從滄海到桑田的變化,用來形容世事變化巨大,並不是能用“片”形容的真的“田”。

2、有人說語言應當靈活運用,這樣太較真沒必要;有人說,對於語言的運用要嚴謹應當尊重傳統。對此給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3、對於祖國語言,我們應當懷着怎樣的態度?學習小說《最後一課》後,你一定會有更睿智的思考。

二、課堂的改變與文章的主旨

1、自讀課文,思考:到學校後,小弗朗士發現這節課與往常相比有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教室氣氛一陣喧鬧,街上也能聽到 安安靜靜,不平常的嚴肅悲傷

聽課的人只有貪玩的國小生 還有專心的老頭,前鎮長,郵遞員

韓麥爾先生衣着隨便,緊敲戒尺穿上禮服,十分溫和

2、是什麼的外在變化使得小鎮上的人們發生了這樣巨大的改變?

普法戰爭法國戰敗,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佔領並將改教法語爲教德語。

3、又是怎樣的內心活動促使鎮上的居民、韓麥爾先生以及班上的孩子表現得如此不同?

鎮上的居民感到悔恨,傷感

韓麥爾先生感到內疚,悲憤

班上的孩子受到教育與感染

歸根結底:強烈的愛國之情。

4、在當時的背景下,韓麥爾老師爲什麼還要堅持上好這最後一節法語課?結合文中句子和補充資料,談談你的理解。

(1)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的理解。

(2)補充資料:

A、法國極端重視保護法語,國內幾乎看不到英語標示,法國人也對說英語普遍感到反感與抵制,然而一百多年前法國殖民者佔領越南時,就馬上滅絕了越南自己的文字,至今越南人都在實用法語而無法閱讀自己民族的歷史。

B、古老的以色列兩五百年前被羅馬帝國滅國,兩千五百年後的1945年以色列重新建國,馬上組織專家研究並大力復興失傳上千年的本民族語言——希伯來語,如今希伯來語重新成爲了以色列的官方語言。

5、一個民族的語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嗎?

三、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1、經過這堂不同尋常的法語課,小弗朗士是否也變得不同了呢?

對法語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對老師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對聽課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對德軍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2、小弗朗士與韓麥爾先生都是小說的主要人物,兩人誰更重要?理由是什麼?(發揮的作用)

韓麥爾先生推動了氣氛、教育了衆人、揭示了意義。 居於主動地位

小弗朗士爲小說提供了第一人稱視角(便於心理描寫、抒情議論) 居於被動地位

2、韓麥爾先生是小說的中心。這個形象塑造得是否鮮活,決定了整篇小說是否成功。這篇小說是怎樣刻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的。反映出小說創作哪些要點、規律?閱讀書本第六頁知識卡片《小說的細節》作簡要回答。

3、劃出文中對韓麥爾先生的細節描寫,參考課本第六頁的形式對其進行分析。

“---------------------細節表現了---------------------,刻畫了人物-------------的形象。”

5、自讀課文《向中國人脫帽致敬》,劃出文中對教授進行的細節描寫,並運用剛纔學習的方法進行分析。

四、總結

1、剛纔所做的,其實就是如何準確運用祖國語言表達我們思想的練習。練習的意義是什麼,強調對祖國語言規範運用的價值是什麼?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後,請從更高的視野思考這一問題,談談你的想法。

2、——語言既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民族思維模式、民族意識、民族文化。

《最後一課》的優秀教案 篇三

一、直接入課,引入背景資料

(屏幕顯示)

都德(1840-1897),法國作家。1870-1871年,法國與普魯士王國之間爆發戰爭,法國戰敗,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就是《最後一課》的故事背景。

二、介紹創作技巧,積累新字詞

(屏幕顯示)

《最後一課》的創作技巧:宏大背景。微小場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題。

(屏幕顯示 積累字詞)

宛轉 皺邊 郝叟 祈禱 懊悔 哽住

三、課文細讀,明確寫作方法

(屏幕顯示)

課文細讀

我的教室

我的課

我的老師

1、細讀“我的教室”

師:現在讓我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我的教室”。第10自然段。請大家思考:這一段在《最後一課》這篇小說裏有什麼作用?安靜地讀書,3分鐘,把你的感覺、你的分析旁批在這一段的空白處。

(學生思考 發表看法 老師評點)

(屏幕顯示)

設置場景 人物出場 渲染氣氛

師:設置場景,這是什麼意思呢?小說要塑造人物,就得安排人物活動的地方,這就是設置場景。《刷子李》的場景是在刷牆的屋子裏;《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場景是在寒冷大街上的一個牆角里。

2、細讀“我的課”

師:細讀課文的第21段。請大家繼續安靜地讀,思考一個問題:哪個地方的細節寫得好?5分鐘,旁批,待會兒我們再來交流。

(屏幕顯示)

抒寫細節 渲染氛圍

3、細讀“我的老師”

4、師:下面我們看對韓麥爾先生的語言描寫。第24段到課文最後一段。大家一起來朗讀。

(屏幕顯示)

話題:每一句都有其深刻的表達作用。

(學生思考回答 老師評點)

(屏幕顯示)

暗寫時間 點示背景 照應伏筆

臉色描寫 聲音描寫 表現心理

全身力量 幾個大字 抒發真情

定格描寫 渲染悲情 餘味悠長

愛國之情

(屏幕顯示)

當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他真正成爲了一個愛國志士。

四、結課

師:今天我們閱讀的的小說,小說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社會生活。同學們,大家讀起來吧。

(屏幕顯示)

小說中的細節性的環境描寫、人物描寫(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甚至標點符號的運用,都是爲表現人物服務的。

(屏幕顯示)

學習小結

課文細讀 增加知識

課文細讀 訓練能力

《最後一課》的優秀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說的時代背景。

2、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3、理解課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4、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5、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6、利用小說對不家務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於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篇《最後一課》。在這篇文章裏,通過一堂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愛國主義。當國土遭到踐踏,尊嚴遭受踐踏,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2、簡介課文背景

1870年7月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王拿破崙三世爲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 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小說寫於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爲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後,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3、根據預習,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後練習一)

明確:

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爲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裏"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裏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我看見這些情形"——"忘記不了"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說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忽然教學的鐘聲"——結束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佈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4、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麼?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說明了什麼?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麼事啦?”設置懸念,

*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麼關係?

明確:巧妙地點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並且爲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區別?說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着耳朵大聲背書啦。” “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 “拿着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着,‘靜一點,靜一點……’”

“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 “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着他來上課,穿着"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難受、懊悔

在最後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後練習二找出有關語句。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課後練習二:

1、說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昇華,化爲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願望和巨大動力。

4、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中的“高大”指什麼?

明確: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5)小結: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一感情變化,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書設計:

情節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學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問

課前(開端) 疑惑、詫異 線

課上(發展) 難受、懊悔 索

下課(高潮和結局) 悲憤、懂事

心理

第二課時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通過分析心理活動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小說的另一個主人公——韓麥爾先生。

3、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 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神態描寫:"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的眼睛裏帶走似的。"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寫:……充分地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峯。

語言描寫:……

*指導朗讀:

深沉緩慢的語調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我們必須把它牢記在心裏,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

*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說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2)完成課後練習三。

(3)討論:在"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說話。"柔和"表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說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帶着內疚的心情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接着,又深情地讚美了祖國的語言,讚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着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後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