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論有效的語文備課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背景

論有效的語文備課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背景

論有效的語文備課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背景

摘要

新的學科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這需要我們重新認識備課並思考如何做到有效備課。新的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一切爲了學生髮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學是教學存在的原因,也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是爲了學而教的,教師也是因爲學生的學習而存在的,所以教學依據首先不應該是由老師來決定的,教師確定教學內容和選擇教法必須吃透兩頭——一是教材,一頭是學生。

關鍵詞

有效備課備學生學習背景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有效備課強調內容的科學性,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知識闡釋備課中的共性問題,同時密切關注新課改有關備課的理念、模式的最新動態,關注研究中的重要問題及現狀,體現教學的時代性。

青年教師都經歷過在講臺上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時,自己激情洋溢學生卻反饋平平淡淡,也有教師會說;我都已經講過五遍了,這些學生也太笨了,還不會,真是拿他們沒辦法。

通過上面呈現的問題讓我們清楚地看到,教師備課、上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有效備課強調內容的科學性,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知識闡釋備課中的共性問題,同時密切關注新課改有關備課的理念、模式的最新動態,關注研究中的重要問題及現狀,體現教學的時代性。

課程如果脫離了學生、背離了學生,其教學效果是低下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學設計爲什麼要讀懂學生,要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背景呢。

一、學生的學習背景是教學的依據

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學生的學,教師是爲學而教,所以教師在選擇教法和教學內容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學,在思考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同時也應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以及學生的興趣在哪裏,經常問自己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如何讓做到讓全班同學聽懂。

二、以舊帶新建立構建注意認知結構

建構主義①本來是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由於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要涉及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要注意原有知識中的聯繫和建構,再結合自己的經驗背景,對信息的選擇和加工,將原有的知識因新知識的嵌入而形成知識鏈,將他建構成認知結構。如果教師的教學缺少了學生學習背景的瞭解脫離了學生實際,就不能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進行知識的整合和遷移,很難實現有效教學。

三、縮小師生間的認知距離

教師的經歷和閱歷往往與學生不同,從而感受也不一樣,教師的認知結構往往都優於學生,有許多青年教師經常會說:“我以爲我講了學生就能會”“我以爲學生會很感興趣”“我以爲自己喜歡的學生也一定會喜歡”這就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而這恰恰就是教學中應注意的學生和教師間的距離,由於經歷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觀察的角度也會不同,所以認知結構註定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努力讀懂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讀懂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學生思維,從而全面地讀懂每一位學生。

四、教師讀懂學生的策略和方法

掌握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學生對當前課的學習基礎及學習方法的瞭解。班集體建立的標誌是形成和建立了良好的班風,爲此瞭解班級風氣,掌握班級紀律狀況是掌握學生學習背景的基礎了、解班集體學生的興趣愛好掌握、他們的性格特徵和生活習慣是瞭解學習背景的關鍵,瞭解班集體的家庭狀況和文化差異是瞭解學習背景的重點。在課前應充分了解學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識,在課堂上從教材出發分析學生們接受新知會遇到哪些困難,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在課後及時與學生溝通,針對學生沒能掌握的新知及時複習補充,做到鞏固提高。

(一)有效備課應做到有效備學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於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前提是充分的讀懂學生,充分認識到“備學生”的重要性,因此“備學生”是教師獨懂學生的基礎,那麼獨懂學生的方法有哪些?

一閱,即閱讀學生的相關資料,包括通過學生的預習本和課堂聽寫情況、作業情況、筆記情況、日記週記作文情況及試卷分析情況來了解學生。學生的預習過程中也就是學生的自學階段,會發現自己認爲很難解決的問題,學生會將問題反饋在預習本上,教師通過檢查預習本就可以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作業批改是瞭解學生的一個重要方法和途徑,如面對大部分學生會遇到的錯誤就應該是整體掌握不全面的部分,應及時給予更正和講解。日記週記和作文也是教師瞭解學生的很好途徑,教師通過作文可以掌握學生思想感情的脈搏,通過作文的交流可以傳遞學生的情緒變化,從而進行心靈溝通。

二問,即詢問學生對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詢問學生們的興趣點和困難點,多試着問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在哪裏?你們的差異在哪裏?對這個知識點有沒有沒掌握的?對這個知識點認知方式有沒有掌握?對平時的課堂聽寫有沒有疑問?對試卷的分析有沒有理解透徹?

三察,即觀察學生的各種行爲表現,教育心理學認爲觀察法是瞭解學生最基本的方法②,將隨意觀察和計劃觀察相結合,將觀察體現到隨時隨地的觀察學生中,對某些有問題的學生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觀察。將直接觀察和心理交換相結合,教師要想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是讓學生能夠同自己談心裏話,和學生交朋友與學生交心,讓他們和老師分享喜怒哀樂。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就是要求我們備課時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和教參和教法上,而是放在觀察學生、傾聽學生、發現學生和學生積極互動。這就要求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從而有效的讀懂學生。

註釋:①②《有效教學難點突破與教學對策》,徐世貴、董瑋,天津教育出版社,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