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家庭教育經驗和小故事新版多篇

家庭教育經驗和小故事新版多篇

家庭教育經驗 篇一

我的孩子是獨生子,老人們疼愛他,什麼事都不用他做,一年前他幾乎沒有勞動意識,不管大人多忙,他照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花錢時從不往心裏去,不懂得勞動的辛苦和勞動成果的可貴。聽一些朋友說,像這樣的情況,已是今天獨生子女們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家長們望子成龍,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對孩子是否參加勞動卻漠不關心。但事實上,我從報紙、電視及切身體驗中,發現這種把孩子的成長與勞動習慣割裂開來的做法不利於孩子成長,與孩子健康成長之路背道而馳。一年來,我格外注意對孩子勞動方面習慣的培養,並有了一點小小的收穫,願與各位家長朋友們共同分享。

1、勞動促進智力發展

我從有關資料中看到:孩子在勞動中,通過觀察客觀世界,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使智力和體力同時活動起來,從而促進兩者發展。國外一項研究表明,那些童年時勞動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後發展的可能性比得分低的人要高出10倍,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大4倍,失業的可能性小15倍;童年時很少勞動的人,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大10倍,犯罪的可能性也較高。那些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實際上是害了孩子。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基也指出:“請你記住,勞動不僅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種智力發展,是一種思維和語言修養。”這就是說,孩子通過參加勞動使各方面得到鍛鍊,一方面培養他們勞動的觀點、技能和習慣,另一方面促進孩子身體發育、心理健康、智力發展,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毅力與勇氣。

我不光自己下決心培養孩子愛勞動的意識,而且還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長輩。我有意識地在他們面前表揚兒子在這方面的進步,也誇獎別人家孩子會勞動、能幹。經過“長期抗戰”,家裏人終於肯放手讓兒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孩子一點一滴地學了一些勞動技能、生活常識。我們欣喜地看到,他的膽子一天比一天大,信心一天比一天足,手更巧了,就連學習上也更靈活了,看來專家的分析就是正確呀!

2、養成孩子勞動光榮的意識

馬克思說:“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都知道的。”馬克思曾對女兒說:“勞動最光榮。”今天,有些孩子出現鄙視勞動的傾向,他們貪圖

安逸享受,害怕勞動鍛鍊。我們要努力讓孩子認識到,是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價值;讓孩子瞭解勞動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從小就具有勞動光榮的意識,並讓他們去體會勞動帶來的幸福和喜悅。

3、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享受勞動的快樂

這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耐心和精力。小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學會每一種勞動都要要經過一次次地嘗試,逐步從失敗中走向成功。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孩子失敗時,就不讓做了,或者乾脆替孩子做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勞動慾望就會萎縮。其實,任何一種好的習慣,都不是在短時間裏形成的,而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也是如此。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開始時,孩子可能做得不好,不要緊,只要孩子肯做,多做幾次就會成功的。家長適時的鼓勵是雪中送炭,會結出累累碩果。有一次,他爸爸的皮鞋脫膠了,我沒有時間,兒子這天剛好休息。我對兒子說:“洪淵,你把爸爸的皮鞋拿到街上去修理一下好嗎?”他有點吃驚地說:“媽媽,我能行嗎?”“媽媽相信你,一定能行。”他聽了我的話後,很樂意她答應了。我就給了他三元錢。晚上下班的時候,我看見他把爸爸的皮鞋整齊地放在一邊,還很自豪地對我說:“媽媽,我把爸爸的皮鞋拿去修好了,他只收了我二元錢。”唉呀!我們的小洪淵長大了,他能幫媽媽做事了。“兒子,你真了不起,媽媽真爲你驕傲!”這一天晚上他特別快樂,在夢中還在甜甜地笑呢。

我想,有時候應該給孩子機會來參與家庭事務,讓他感覺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增強他的責任感,培養他“以服務於他人爲快樂,並以他人的快樂爲自己的快樂”也是很必要的。

4、培養孩子珍惜勞動成果和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我看到,有些家長存有補償心理和攀比心理,不願孩子受苦,不是從孩子生活學習的需要出發,而是傾盡所有給孩子提供各種奢移品,使孩子物慾膨脹,逐漸變得不願勞動、貪圖享受。我想,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教育子女,如隨時隨地提醒孩子要愛護公共財物,愛護周圍自然環境,愛惜書本文具,保持教室和家裏的清潔衛生,不要浪費糧食等。

這個星期日我要加班,兒子一個人在家,我有點不放心,就帶他一同去,他高興極了,連蹦帶跳地跟着我到了廠裏。工廠裏景色也不錯,他一會兒在魚池邊玩耍,一會兒在花叢中穿梭,一會兒又跟我說要和我一起做工,我趁機鼓勵他說:“好的。我們一起做肯定做得好。”於是,他認真地跟我學怎麼做。我在一邊鼓勵他:“不要怕,有媽媽在你身邊”。他聽了我的話後放心了,更加大膽也更加認真了,一會兒就學會了我負責的那道工序是怎樣操作的。在勞動中他慢慢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媽媽賺錢的不容易。

典型的家庭教育經驗 篇二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在感嘆小孩難教,其實如果家長們仔細觀察和思考的話,就會發現問題大多出在我們成人身上,而不是小孩子身上。下面轉一位教師的經驗,我們共同學習一下

1. 蹲下去

這不僅指身體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態上的蹲下去。有時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議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長就會大發雷霆。其實,你應該考慮一下你的建議對於小孩來說是否合適。不妨換一個角度,從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親都喜歡逛商場,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歡,爲什麼?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會發現:你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聽話,你有道理嗎?所以,在小孩不聽話的時候,最好換一個角度去想,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2. 走過去

小孩爲什麼不願與大人們交流,不僅僅是什麼代溝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我們這些成人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出現,不願做他們做朋友。試想你整天擺出一幅長者的臉孔,以一種教訓的口氣,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責備。他怎麼會聽你的話呢?我開家長會的第一句話就是:請大家關上手機,認真的聽兩個小時;如果你連兩個小時都堅持不下來,你有什麼資格來責備你的小孩,要知道他(她)每天在教室裏要坐上八九個小時,不說學習,光只是坐都不好受,可是我們有哪位家長能體會小孩的苦處呢?

我與自己的小孩是最好的朋友。我從不責備他,當然有問題的時候,我只是幫他分析產生的原因。所以我與小孩的關係很好,他也很樂意向我講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惱,和我探討一些他這個年齡不懂的問題。這樣做當然不夠。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總是要抽出一兩個晚上的時間與他一起活動活動。比如,打球,散步,讀書,看電視什麼的。所以要想小孩與你交流,作爲家長,必須學會與他成爲朋友。

3. 放開手

現在的小孩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爭的事實。怎麼造成的呢?還不是我們大人們的原因。在家裏,你什麼事都給他代勞了,他用什麼來鍛練自已的能力?而我們往往卻給自己找一個藉口:只要你學習搞好了,其他事不用你操心。這裏,我們恰恰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生活的能力與學習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說相互促進性。一個自理能力強的人,就是一個做事有條理的人,也是一個思維有特點的人。這些素質表現在學習中,其潛力是無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勸家長們儘量放開手去,讓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這樣對小孩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4. 多鼓勵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總是離不開鼓勵的。我想這一點家長們都知道。關鍵是如何鼓勵,以什麼方式鼓勵,在什麼時候鼓勵。這些家長們未必都十分清楚。這裏有幾個誤區:第一,一味地強調物質鼓勵。小孩考好了,他提什麼要求都可以,考差了可能什麼也得不到了。第二,不適當的鼓勵。有些家長機械地認爲,提倡鼓勵就是不管小孩做得怎麼樣,都是一樣的鼓勵。到最後,可能你的鼓勵對你自己而言都沒有什麼公吸引力。第三,從來不鼓勵。認爲嚴厲可以讓小孩更好的成長。

5. 給自由

一般地說,自由的空間更有利於個性特長的發揮。戴着鐐銬跳舞對小孩來說未免太過於嚴格了。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小孩,由於生理心理年齡的逐步成熟,他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他需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尤其是13-18歲的中學生)、更多的個人自主權。因此,家長除了不能一一代勞他的日常事務之外,更要學會尊重他的自我空間,給他一定的自由選擇、自由安排的時間和權力。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家長偷聽小孩的電話,盤問與小孩交往同學的情況,控制他學習的時間和學習內容,(比如晚上小孩學習時時不時地過去看他做什麼)等等。這些行爲,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小孩隱私的干涉、是對他的不尊重,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如果嚴重的話,可能會傷害小孩的自尊,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到這時,再來挽救恐怕就很麻煩了。

6. 作學生

好爲人師是人的共同特點。不僅大人有,小孩也有。過去我們總是以批評的眼光來看待好爲人師,其實任何事都有正反兩面。在我們對小孩的教育中,如果較好的運用人的這種好爲人師的思想,教育效果可能連我們都想不到。要提高小孩學習的積極性,方法是很多的。有時候降低一下我們家長的身份,做自己小孩的一名學生,其樂真是無窮呀!

家庭教育經驗 篇三

從某種角度來講,家庭教育對於孩子良好品德和習慣的養成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現將自己認爲有利的家庭教育的點滴經驗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1、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可能永遠都是最棒。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只是幫助他分析一下原因,尋找一些他所存在的問題,以免再次犯錯。好的時候就給予他一些適當的表揚,做一些分析,找出差距,以使他樹立更好更高的目標。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在完成作業中,碰到難題我們就給他一些適當的提醒(當然必須是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作業我們會要求他認真地檢查,然後我們再檢查。

3、建議不要在家裏組織打牌活動和進行聚會,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經常和孩子談談心,溝通一下感情。

4、在孩子面前說話要算數,該獎就獎,該罰就罰,該玩就陪他玩。

5、在現實生活中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只顧自己而不顧孩子的尊嚴。讓孩子知道,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得先尊重別人,讓他們遇事冷靜,禮先讓人。

6、取信於孩子,主動與孩子交談,與孩子交朋友,時刻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和思想動態。取消和孩子的輩分差別,該平等時就平等。

7、遇事不做旁觀者,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就介入,但不作任何結論,不指揮孩子怎樣做,而是和孩子一起討論,儘量讓孩子獨立解決困難。

8、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糾正過程中態度要明確,應當愛嚴結合,實事求是,該對就對,該錯就錯,絕不含糊其辭。

9、學生經常看電視佔比例較大,因此要指導孩子有選擇地看電視節目,如:新聞報道、動物世界、智力搶答等,讓孩子從看電視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10、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做自己的好幫手。作爲國中的學生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多幫家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11、品質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讓他年幼的心靈明白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美,什麼是醜。

12、小孩子是喜歡錶揚的。正確運用表揚和批評,經常對孩子施以恰如其分的激勵,調動孩子勞動和學習的積極性,培養積極健康的心理。

13、玩是孩子的天性,好玩並不是壞事。在玩中可以得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但要掌握一定的度。鼓勵他到戶外同同學們一起進行一些體育活動。一來可以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二來可以和他人多接觸交流,提高交往能力。

家庭教育經驗材料 篇四

孩子總會長大的,獨立立足於社會的,要成爲一個社會的人,不僅要具備智慧,更重要的是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堅韌不拔的毅力。作爲家長,既要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又要培養幼兒的非智力因素,使幼兒全面得到發展。

首先,要注意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思想品德的養成,與家長有極大的關係,家長的言語行動是孩子的榜樣。教育中我們發現,有些難管理的學生,除了家長過分溺愛,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外,有些表現與家長十分接近。中國有句老話,“上樑不正下樑歪。”很難相信,一個不講理的家長能培養出講理的孩子。要從小培養孩子講文明、講禮貌,不說謊話,團結同學,助人爲樂,與人友善,熱愛勞動,愛護公物……

其次,要注重毅力的培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是難免的。孩子遇到挫折,有時會沮喪、焦慮、自卑、失去自信心。我們的責任不是怎樣保護孩子不受挫折,而是如何培養孩子戰勝挫折的毅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做事情的專一性、堅持性,並在挫折中讓孩子通過努力來克服困難,鍛鍊孩子的意志和耐力。一般說來,意志越堅強,就越能克服困難,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

第三,要培養孩子聽大人話的習慣。現在孩子少,一般都挺慣的,一有什麼要求,大人馬上給予答覆,特別是隔代親人,更是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難管理。兒科教授施米特醫生說:“孩子小時候管教越寬鬆,長大了就越容易任性,難以管束。”管教孩子不須凡事解釋,對幼兒,一句“因爲是我說的”就夠了。孩子逐漸長大了,難免對有些規矩提出疑問,這時儘可給他講道理,也聽聽他們的意見,但表明決定權仍然在你的手上。我的孩子四歲多了,這些日子養成了要雪糕的習慣,每天都要,吃飯之前都要,我看不管不行了。於是有一天他又要的時候,我們沒有搭理他,哼了一會,哭了,哭了我們也不管他,只是幹自己的事,最後沒能吃上,以後一連幾天都沒有再要。

第四,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大人的`關心,孩子大了更要注意密切關注孩子的動態,尤其是工作很忙的家長,更要多犧牲一些時間去與孩子交流,發現問題馬上給予糾正。總之,孩子是一塊玉,玉不琢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