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家庭教育經驗論文(新版多篇)

家庭教育經驗論文(新版多篇)

家庭教育論文 篇一

【摘 要】

隔代教育是指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它是和親子教育相對的一種概念。這種教育方式,使已有養育孩子經驗的祖輩能夠在各方面將孩子照顧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帶來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對兒童的成長、發育等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給兒童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隔代教育;問題;對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它是和親子教育相對的一種概念,它是一種家庭教育。由於工作壓力、社會競爭等因素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把孩子交給父輩養育,使隔代教養已成了家庭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很自然、普遍的現象。社會上對隔代教育的關注也就越來越多,該種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輩的社會經驗,既發揮祖輩餘熱,又解放年輕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視。在本文裏,筆者主要分析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提出可行的對策以期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隔代教育可以分爲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親長期與孩子分離,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輩承擔。這種形式以農村爲主,因爲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輩來撫養;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親和孩子短暫分開,例如城市父母由於工作原因暫時由老人來照料孩子,或者祖輩與父輩住在一起共同教養孩子,這時候,祖輩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在某些方面也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稱之爲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帶來的弊端。

誠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養育小孩的經驗豐富,有助於縮小“代溝”的差距,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等。但筆者認爲,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現:

(一)易導致過分溺愛兒童。

祖輩會比父輩更加溺愛孩子,他們不辭勞苦地爲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對於孩子所提出的過分的要求,老人們千方百計會滿足,這種過分的溺愛會引起很多問題。

1、生活方面:

生活中所有的問題祖輩都已經幫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慮任何問題,等待享受即可,導致其生活常識少,自理能力差;對孩子物質需求的過分滿足,營養的過分吸入,體質差,鍛鍊少,使孩子的身體素質較差,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會越來越認識到身體素質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響。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由於孩子已經習慣於祖輩家長凡事都聽從自己的意見,走出家門後,當面對他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他們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會去動腦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另一方面,溺愛導致兒童獨立性差,兒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輩承包,自己無需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一旦需要他們獨自面對問題時,他們就會變得束手無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爲中心。

由於在家庭中,兒童就是中心,祖輩圍繞他轉,一旦離開家庭,走入社會,發現自己並不是衆人矚目的焦點之後,容易導致情緒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愛導致自私,兒童習慣於被照顧,根本就沒有關心照顧他人的概念,所以,雖然老人們爲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頭來很有可能是養了一個“白眼狼”。

(二)阻滯兒童智能的開發。

對於接受過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這方面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小一些。而對於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老人來說,教育孩子的任務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爲他們跟不上信息時代的節奏,對現代社會人才標準和要求缺乏瞭解,缺乏超前意識,早教觀念不強,對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特點缺乏科學的認識,憑陳舊思想觀念與過時套路來教育孫輩,在教育過程中以經驗代替科學,不能正確、及時、有效地開發孩子的智力,導致對兒童的教育質量下降。

最爲突出的是,兒童此時正是處於好奇心最強的時候,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比如生活常識還好解決,但當孩子問及科學知識或其他知識的時候(如十萬個爲什麼中的一些問題),老人有可能由於知識面狹窄而回答不出來,而此時如果他們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或者粗暴地批評孩子不要問這麼多問題,又或者自己編造一些答案來敷衍、誤導孩子,很有可能就導致孩子的積極性降低,不再對知識有渴求欲,不再對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對事物有創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這個世界的祕密,這就扼殺了孩子的天性,阻滯了兒童智能的發展,對於孩子的將來也是有很深遠的影響的,而一旦錯過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現的很多問題就較難解決了。

(三)易養成兒童不良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這就說明了家長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爲習慣以及價值取向等會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勞動習慣,道德習慣產生很深刻的影響。

兒童處於生命之初,可塑性強,是培養良好行爲習慣的關鍵年齡,但這年齡段兒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長不重視培養,極易染上不良行爲習慣,對其以後健康成長產生難以彌補的缺憾。而隔代教養中,祖輩家長對兒童行爲習慣的培養喜憂參半。

很多祖輩家長們,尤其是沒有接受過較高教育的老人,在這方面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是是令人擔憂。例如有些老人個人衛生做不好,有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等不良行爲,而這些行爲很有可能被孩子記在心裏,而孩子的模仿意識正是最強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把這些行爲作爲自己的學習對象了,這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僅是生活習慣方面的影響,更爲嚴重的是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等方面的負面影響,有可能會影響兒童終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衝突。

祖輩家長由於有着長期的工作經歷、豐富的人生經驗、大量的社會閱歷,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經驗,確實有着教育孫輩的一定的優勢,而父輩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要高,思想觀念更爲現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論知識。

祖輩和父輩由於社會閱歷、教育程度、時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異,存在着上文所提到的不同,這就使祖輩和父輩家庭教育的理論和內容、標準、重心以及具體方式方法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異,若在缺乏有效溝通的情況下,易導致家庭教育衝突,在進行家庭教育時大家各行其事、各自爲政,不能有統一的教育方法,這樣孩子也無所適從,進而形成雙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決對策。

由於兒童期對於人的一生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不能較好地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對於兒童的生理心-本站§ 理髮展、自我意識和道德意識及行爲,都會產生很大影響。爲了更好地發揮隔代教養的作用,利於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筆者認爲必須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去解決問題。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祖輩這一方面。對此,筆者就祖輩應該如何進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轉變溺愛的教養方式,理智地愛孩子。

祖輩家長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要愛得適度,正確的愛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對其生活、性格方面會有積極的影響;要明白放手等於愛的觀念,讓兒童學會獨立,學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這比一味幫助兒童解決所有問題更有利於兒童適應社會;加強對兒童的社會化教育,常帶其外出去認識周圍世界,而不是隻讓其做溫室裏的、不見陽光的花朵;適度地開展逆境教育,這也是矯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

祖輩們應該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兒童觀、世界觀,將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儘量用現代科學知識撫養、教育孩子,對孩子進行啓蒙教育,正確地引導兒童,並與兒童一起成長。

切記不可對好奇心很強的兒童所提出的問題橫加指責、言詞粗暴,而要細心、耐心地進行正確的引導。另外,要了解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在養育時遵循這種規律性,根據兒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及時進行各個方面的教育,以免錯過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質,做好表率。

因爲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觀念等,不是通過說教完成的,而是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完成的。因此,爲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祖輩家長應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識,注意自己的榜樣示範作用;祖輩們的行爲要自慎,處處做孩子的表率;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用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引導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別注意生活中的細節,這也是隔代教養中應該給予重視的一個方面。

(四)創建和諧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刻性,這就不僅要求祖輩們之間要和諧交流,還要求祖輩多與孩子父輩討論育兒心得,揚長避短,相得益彰,尋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應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觸,疏通親子感情,只有父輩與祖輩協調一致,相互理解與支持,才能爲下一代創造一個歡樂、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在互補中給子女較爲完善的教育。

(五)統一思想、標準。

兒童的祖輩應與父輩在對兒童在教養目標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趨同,在兒童不在場的情況下,提前作出統一的決策,做到不將分歧呈現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個要求兒童這樣做,而另一個要求兒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這樣容易會出現兒童面對各個家長的要求不一樣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不對的,結果使得孩子的教養力量抵消,容易養成兩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態與兒童交流

祖輩應與兒童多溝通,傾聽其內心的想法,關心其心理世界。祖輩家長不能以自己的經驗多、閱歷廣來限制孩子的發言權,不能以自己的主觀願望代替兒童作出決定或者選擇,但也不能一味聽從孩子的意願,而應該多與兒童交流,把雙方的觀點同時表達出來,平等協商後作出適合兒童的最佳決策。當兒童犯了錯誤時,不能一味地批評或縱容,要向孩子說清楚錯在哪裏,正確的應該是怎樣做,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裏。這樣的交流,一方面有利於培養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影響兒童的思維、智力的開發;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兒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養成,也使兒童更接受祖輩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黃姍,陳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2007(2): 63-65.

[2]李妍。隔代教養問題的社會工作視角分析[J]。井岡山學院學報, 2008(7): 121-122.

[3]李晴霞。試論幼兒教育中的隔代教養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 2001(3): 16-17.

[4]劉虹。幼兒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甘肅教育, 2008(5): 11.

[5]李賜平。當前隔代教育問題探析[J]。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 2004(8): 137-139.

[6]陳芸,路世麗。隔代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J]。網絡科技時代, 2008(16): 26-27.

[7]劉薇。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J]。教學與管理,2005(12): 29-31.

[8]夏爲菊,王邦虎。一種非正規教育形式———“隔代教育”的初步研究[J]。湖北經濟學論文“ target=”_blank">經濟學院學報, 2007(3): 159-160

家庭教育論文 篇二

摘要:

青春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時期,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上產生了急劇變化,很多青少年不能夠正確地認識到生理變化的原因,容易產生暴躁、叛逆的情緒,使身心發展失去了平衡。在青春期階段有效地開展家庭教育,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因此,本文將主要分析家庭教育在青春期中的作用。

關鍵詞:

青春期;家庭教育

家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背景和底色。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變化錯綜複雜,處於從幼稚到成熟的過渡階段,極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有效地開展青春期家庭教育,有利於孩子順利度過這一階段。

一、目前青春期家庭教育的現狀

(一)過度干涉保護孩子,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着強烈的要求獨立的願望,試圖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反對父母的各種干涉、指導和控制。並隨着獨立性的發展,開始產生成人感,渴望被成人平等而尊重的對待。現實生活中,在父母的心目中,一般習慣於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們的實際年齡還要小些,還需要保護。同時,由於現在的初高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視若珍寶,在父母長輩眼裏是永遠的孩子。並且,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中國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極爲重視。因此,很多家庭出現過度溺愛和保護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過多的干涉和控制青春期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導致孩子產生種種不滿情緒,逆反心理嚴重,與父母關係緊張。

(二)家族傳承的不良教育方式

雖然我國的家庭教育思想有着長遠的歷史和發展。但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仍然存在着諸如“棍棒教育”“父母專制”等通過嘮叨、埋怨、指責、或者打罵來達到教育目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長會不知不覺受到從父輩、祖輩那裏所接受的思想觀點、行爲習慣等的影響。會依照自身原生家庭的教育管理方式來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和管理,從而忽略了孩子個體本身的特殊性和時代的發展性。

(三)父母不在位和隔代教育

父母不在位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父母外出打工之後的留守兒童。由於父母常年缺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從而成爲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第二種是離異家庭。單親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也是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第三種則是父母在家庭中並沒有處在父母狀態。比如說,有一位九年級的家長,因爲和女兒在生活事件中的幾句口角,一連幾個月和孩子之間彼此不理不睬,直到孩子會考前的最後一次關於志願的家長會前一個小時,母親還在猶豫要不要去參加女兒的家長會,她覺得如果自己主動去了,在女兒面前就輸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一對母女的關係就類似於兩個孩子。這種情況就屬於父母不在父母狀態。父母缺位或不在位,就容易出現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指祖輩對孫輩的一種撫養教育方式。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隔代教育存在着較多弊端。

二、青春期家庭教育之淺見

(一)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身教重於言教

德國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曾經說過“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國近代朱慶瀾將軍在他的《家庭教育》一書中曾經提出過家庭教育的原則,其中一個就是父母要給孩子“做個樣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庭中成長,父母的言傳身教隨時可見,父母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思想行爲,這種影響雖然是零散的,但卻是大量的和隨時隨地的,並且是不斷持續的。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和薰陶而發揮作用的潛在教育因素。家庭氛圍融洽的孩子在家裏感到有安全感,情緒穩定,生活樂觀,能很好地適應青春期的各種變化。反之則容易緊張和焦慮、容易發生情緒問題。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本身不穩定,容易波動。因此,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極爲重要。

(二)以瞭解和尊重爲基礎,加強引導

青春期存在着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一方面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要求自主和獨立。另一方面,青少年從心靈深處並不能完全擺脫對父母及其他成人的依賴,只是依賴的方式和程度與國小階段相比有所改變,更爲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尊重、理解和信任。他們更希望從父母那裏獲得生活經驗、情感支持和心靈溝通。與學齡前和國小階段相比,家長“養育者”和“玩伴”的角色逐漸淡化,而“心靈陪伴者”和“方向引領者”的角色需要則逐漸凸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爲:人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內在趨向,強調受教育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主體性。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作爲方向引導者來肯定他們的做法,指出他們的不足,促進他們的思考。青春期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父母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鍼對性的引導,而不是生硬的說教。

(三)加強溝通,注重良好親子關係的培養

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髮展上存在着閉鎖性和開放性的矛盾。他們一方面不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讓父母看到自己的“祕密”,另一方面卻又感到孤獨,希望被人理解。作爲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加強和孩子之間溝通,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好的關係勝過一切,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親子關係是人生社會關係的起點,中學生通過與父母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獲得成功愉悅的體驗,將會對其面對其他社會關係建立信心以及積極的影響。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首先要學會與孩子溝通。父母通過傾聽、理解、接納、鼓勵、尊重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孩子感覺被父母所理解,自然就會向父母敞開心扉。父母的指導、建議和幫助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結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接觸社會和認識社會的起點。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髮展特點。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提升父母自身的素質,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從而保證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杜丁,孔悅.家長與子女爲何頻發“戰爭”[J].中學生閱讀(國中版),2016(06):2.

[2]柳菁.關於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華少年,2016(17):17

家庭教育論文 篇三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決定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推動世界的是搖搖籃的手。”自古以來,人們就深知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從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過程來看,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一個人從出生到成人,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和影響。

關鍵詞:家庭教育;成長;影響

如今的父母認爲,生養一個孩子,讓他好好學習都是爲他好,能夠找一份好的工作。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絕對不是你在國小、大學所得的分數決定的。分數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不能因爲孩子分數低就認爲孩子沒出息。真正覺悟的父母的愛,應該是我們對自己的小孩沒有期待,不管他怎樣我們都愛他,我們盡己所能,但不要求他。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問題談談我自己的想法:

1.不要以孩子爲中心

家庭教育是不可以完全以孩子爲中心的,應該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地位去陪伴孩子成長。如果以孩子爲中心,他就會在溺愛中成長,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我們這一代,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生,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有的孩子在讀書階段,什麼都不做,只要你在學習,家裏的電視開靜音,一家人只看圖片,或者戴耳機。本來讀書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試問,畢業後還會遇到工作,成家、生孩子等重要的事情,每個人都要去考慮你的感受嗎?我們只能適應社會,越早適應,今後受的苦越少。

2.不要一手包辦

孩子從有行爲能力的那一刻開始,就必須鼓勵和引導孩子學習獨立性,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自理自立的好習慣。父母認爲孩子還小,不懂事,所以自己成了孩子的CEO,有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在補課,奧數,畫畫,大點了加上語文,後來又是英語,等等,一個週末,1天半補課,1個假期,1個半月補課,成天只學習,不用做家務,不和同齡孩子耍,孩子小,沒有反抗,一旦到了青春期,有自己的意識加上荷爾蒙作祟,突然變得很暴躁,父母的任何話都可能成爲激怒他的理由。

3.不要有求必應

孩子要求得到的東西,家長要有原則性地衡量是否可以買,是否有必要買,買了有什麼作用。盲目地滿足孩子的需求,這無疑是害了孩子。有的父母覺得只要孩子考得好,幾百上千的條件都能夠滿足,殊不知,父母的錢也是風裏來雨裏去,用汗水換回來的。

4.培養孩子守時和誠信

在我上課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總是遲到,也不是非要遲到很久,就是那麼兩三分鐘。其實這個和父母的教育有關,比如有的父母給孩子在課外報培訓班,馬上上課了,心情一不好,不去了,家長馬上給老師打電話說孩子不舒服,說把課程換到明天。孩子覺得原來所有事情可以靠父母一句話就夠了,於是動不動就不去上課。久而久之,他就沒有了紀律觀念,學校的課也就不重視了。他認爲父母會幫自己的,遲到,甚至逃課、曠課也就成了家常便飯了。

5.正確使用手機,遠離網癮

有手機的學生,根本不會去聽老師講的知識,很容易成績下降或成績較差。迷戀網絡玄幻小說、打網絡遊戲……極易上癮,根本無法控制,甚至肆無忌憚,完全陶醉在虛幻的世界裏。上課昏昏沉沉,對枯燥的學習更是失去興趣,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凡是出現成績突然下滑、厭學、逃學、輟學的,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幾乎每節課,我都可以發現邊聽課邊玩手機的人,講的重點也被忽略。一定要幫助孩子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孩子學習纔會有動力。情商、逆商比智商重要,要會化解自己的情緒,照顧別人的情緒,培養孩子的精、氣、神,父母一定要成爲孩子的人生導師,能夠爲孩子解讀孩子犯的錯。

6.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小時候是一個很聰明很聽話的孩子,之後變得叛逆、厭學,主要原因就是家長有恐懼心理,總害怕孩子以後不成才,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寄託在他身上,因此對他期望值高,要求高,管得太多太死。這樣的教育違背了人成長的規律,使孩子頭腦知識多了,空間少了,智慧少了。同時由於壓力過大,使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應從這樣的教育誤區中走出來,使孩子走上正常軌道。

7.結語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着言傳身教、陶冶習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自己成爲高素質的父母。

參考文獻:

[1]張秀平.淺談家庭教育對國小生人文素養形成的影響[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1).

[2]李阿盈.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D].江南大學,2008.

[3]高天明,王塞景,賀玉峯.加強對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幾點思考[A].陝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2006-2007優秀論文集[C].2007.

[4]安麗琴.如何開展家庭教育[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下卷(一)[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