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暮江吟》課後反思(推薦5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5篇《《暮江吟》課後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暮江吟》課後反思》相關的範文。

《暮江吟》課後反思(推薦5篇)

篇1:《暮江吟》教學反思

1.“詩學就是情學,詩是心靈的燃燒。”

古人稱作詩曰“吟詠情性”(《詩·周南·關雎序》),讀詩或低聲吟哦,或漫聲長吟。“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磋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毛詩序》)。所以詩歌教學與鑑賞,不能只滿足於釋詞譯句。讀詩也好,講詩也好,最重要的是自己進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進去。教師情真,才能以情動情,教師心熱,才能點燃智慧的火花,教師意遠,才能在學生面前開拓其思路,如果冷冰冰地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朗讀、分析、講解,就會索然寡味。老師的一顰一笑,語言聲調,無不牽動學生的心絃,師生感情同頻共振,才能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如果說語文教材是美的礦藏,那麼古詩就是這礦藏中的瑰寶。

古代詩人們在詩中使用的字詞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我們應緊緊抓住文本引導學生從品析中領略古詩流光溢彩的自然美。如“一道殘陽鋪水中”一句中的“鋪”,爲什麼不用“照”“射”等詞?看似平凡,其實正是詩人的絕妙之處,詩人不但能發現美,懂得欣賞美,還能用準確的文字表現美。因此,引導學生從品析詞句入手,抓住詩中的關鍵詞“鋪”、“可憐”等全方位地挖掘美、感受美,使學生在感受古詩語言美、意境美、內容美的同時,心靈也受到了震撼,又體會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的美。

3.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設情境,引學生入“境”。

在這節課的“吟誦入詩境”環節中,以幽靜空靈的《春江花月夜》一曲作背景音樂,輕訴古詩的情境,使學生把畫面上看得到和看不到的融爲一體,體味到黃昏夕陽殘照的空曠、瑰麗和晚上新月初升的靜謐、安寧,從這情境中感受到美,認識到美,從而理解了美,達到 “言有盡而意不盡,意有盡而情不盡”的更高境界。

4.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投入的、有感情的朗讀、吟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還可更好地使學生領會詩的意境,加深體會詩的含義,在讀中悟“情”,在吟中入“境”,或共鳴,或陶醉,隨其悲而悲,隨其喜與喜,從而發現美、認識美,欣賞美、理解美,塑造美的心靈。

篇2:《暮江吟》教學反思

古詩文的語言與現代語言有着較大距離,學生自主理解難度大,常常是教師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此詞何意,彼句怎解,寫作特點如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云云,學生自讀感情的個性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少,多的則是被動的`聽取和記錄,因此,我在教學古詩《鳥鳴澗》和《暮江吟》反思如下:

一、執著於個體感受

優秀的中國古詩,語言精練,意蘊含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並不將詩文“解剖”的支離破碎,並不“字求其訓,句索其旨”,而是堅持粗講。僅僅抓幾個比較生疏的字詞,如這兩首古詩中的“澗、瑟”的字形和字義的理解;僅僅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詞“可憐”一詞的理解;僅僅抓住那些富於傳神的關鍵性詞語,如:“夜靜春山空”中的“空”、“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的巧妙之處,從而保留了古詩的整體美,放手給學生自讀感悟的個性空間。

二、尊重個體的吟詠誦讀。

通過粗講,學生對詩句有了大概理解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是熟讀。而熟讀對國小生來說,最具效果的莫過於誦讀。這個過程更多地應該是學生個人誦讀的過程。因此課上我給足學生時間,放開手腳盡是讓學生獨立練讀,而不是課堂上那種整齊劃一的齊讀。這樣纔不致於泯滅學生的個性,扼殺學生的讀書興趣,才能使學生在熟讀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對古詩句的語感,把古詩的語言納入自己的語言中來。

三、藉助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

想象是人的大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的作用,還原再現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解決因古詩時空跨越度大而給國小生帶來的學習困難。如教“月出驚山鳥”這詩句,我緊扣“驚”字,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似乎同詩人一同觀山中春夜的月出、鳥鳴,顯示出了春澗的極度靜謐和純淨之病美。如在《暮江吟》一詩中,我啓發學生抓住“鋪”、“瑟瑟”等關鍵詞,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想象紅日西沉,一彎月芽消然東昇,一派和諧、寧靜的江邊美景,再指導學生以喜悅的心情。

篇3:《暮江吟》教學反思

1、根據這次《暮江吟》專題教學設計的研究,初步證明第一輪研究中總結出網絡環境下語文古詩模式(瀏覽信息知詩人——自讀古詩曉大意——查閱信息細理解——全作交流再探究——表情朗讀悟情感——自我檢測顯效益)是切實可行的。

學生是整堂課的主角,他們通過小組內分工合作的方式,利用學習網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不僅自己在網頁中獲取知識,而且努力合作,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還不斷思考,提出了許多有創意的問題和觀點。比如:有的學生提出爲什麼不用“夕陽”而用“殘陽”,有的學生指出因爲用“殘陽”才能更好地表現出夕陽已接近地平面,異常柔和平靜。教師的作用並沒有弱化,只是更多地表現在臺前幕後,收信學習資源,建設主題學習網站,教師所作的工作與原來相比較,量更大,要求也更高。

2、“如何更好地處理資源”這個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沒有得到更好的解決。

資源的海量、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在衆多的信息中,不僅存在着與教學相關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存在着對本堂教學毫無意義的資源,通常這些無關的信息更容易吸引學生,並對教學生產干擾。爲避免學生在網上漫無目的地瀏覽,教師要在其學習過程中適時監控。同時,通過對網絡環境的建設,設置更有意義的、更合理的情境,讓網站成爲有準則和約束的空間,使學生在享受開發性、自主性的同時,能夠自覺地用公認的學習準則去適應網上學習。

篇4:《暮江吟》教學反思

《暮江吟》這首詩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裏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詩句的字裏行間充溢着詩人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熱愛大好秋色的喜悅之情。

一、抓關鍵字詞,感受中國古詩的語言精練、意蘊含蓄之美。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幾個比較生疏的字詞,如 “瑟”的字形和字義的理解;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詞“可憐”一詞的理解;還有富於傳神的關鍵性詞語,如:“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的巧妙之處,引領學生通過換字的方法,比如把“鋪”換成“照”“射”……都不行,因爲夕陽已經沒有那麼強烈,只是把淡淡的光輝鋪在了江面上,學生通過這種鑑賞比較充分感受到了古詩的意境美和畫面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有滋有味地讀出詩的韻律美。

這首詩極具意象美和韻律美,怎樣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通過有滋有味地朗讀去感受,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每個小組都推選出一名讀詩小達人,讓孩子們在小組內一個一個地過關,孩子們興致盎然,讀得特別投入!

三、藉助想象,描述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的作用,還原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的畫面。在本詩中,我啓發學生抓住“鋪”、“瑟瑟”等關鍵詞,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想象紅日西沉,一彎月芽悄然東昇,一派和諧、寧靜的江邊美景,再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畫面之美,感覺特別棒。

篇5:暮江吟教學反思

課前,讓學生收集的有關白居易的資料,課堂上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來學習。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並充分利用詩歌琅琅上口的特點,讓學生讀中感悟。

(一)以舊知導入,創設和諧生動的學習氛圍

教學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喚起學生的情感記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而產生學習的慾望。因此,學習貼近學生的生活。只有學生對課文本身感興趣才願意學,纔有可能學好。白居易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學生已經讀過了很多他的詩歌,對詩人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以學生舊積累的知識入手很容易調動學生興趣,引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熱情地參與學習。以小故事帶動對詩歌的體會很快地啓迪了學生的思路,成功構建了交流時暢快討論、這樣以境促思,以思促說爲學生順利進行交流而架橋鋪路。

(二)形式多樣化,調動全員參與

1、師生互動。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參與者。這樣有利於和諧氣氛的營造,並有助於引導學生學會表達,積極參與進來。

2、生生互動。小組輪流介紹,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可推選出大家最喜歡的人代表小組進一步進行組間交流,最後是更爲自由的全班交流。這樣的生與生之間的互動,調動了學生全員參與交流的積極性,形成了會說、想說、愛說的可喜狀態。尤其是小組間的競爭,有利於羣體間的互動合作,培養了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

3、師生與環境的互動。充分利用環境,把課內延伸到課外,如收集白居易的詩歌,舉辦走近古詩朗誦會、辦一期白居易詩歌小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