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暮江吟》教案

1、學情分析

《暮江吟》教案

學生在一到三年級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因此在《暮江吟》的學習中,一方面,要注重教師的講授,通過提問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結合註釋、藉助字典、互相討論,解釋疑問、理解詩意;另一方面,要加強“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懂詩意、讀出詩情”的方法指導,引導學生按照以上步驟和方法,自學古詩。

2、教材(內容)解析

《暮江吟》是部編版國小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古詩三首》的第一首古詩。本冊教材共8個單元,其中6個單元是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結構形成的單元,其中第三單元的主題是“連續觀察”,引導學生體會觀察的細緻、寫作的生動。

在古詩的教學中,希望學生能“誦讀優秀古詩文。能借助註釋,瞭解古詩大意”,由此可以看出,加強學生對詩意的理解是四年級古詩教學的重點;結合單元學習目標,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寫作的生動、觀察的細緻。

3、設計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培養語感”,語感的培養,聽、說、讀、寫訓練都不能少,其中誦讀爲最重要的方法,在古詩教學中尤其重要。

《語感論》指出:“語言是把人和社會、文化聯接起來的紐帶,語感則是把人和語言聯接起來的紐帶。語感表現爲作用於人的語言作品的內在反應能力,即聽和讀的能力;也表現爲因個人情感的需要或社會交際的需要而在感覺層直接生成言語作品的能力,即說和寫的能力。”可見,要使學生形成語感,應在聽、說、讀、寫四方面下功夫。

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在本詩歌教學中,加強學生聽、說、讀、寫訓練——通過聽標準朗讀,體會節奏;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通過分享閱讀感受,說出自己的體悟;加強書寫指導,進一步增強語感。

4、教學目標

①藉助會意字知識、已知字拓展,識記並會寫“暮、吟”兩個生字,會讀“瑟”。

②通過預習、小組交流,能準確斷句,讀出節奏感。

③通過質疑解疑、補充圖片資料,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生動的表達,讀出意境美。

④在背景補充下,引導學生了解詩人情感,讀出情感美。

⑤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能歸類閱讀、自學其他同類古詩,感悟經典文化。

5、教學重點與難點

①教學重點:通過質疑解疑、補充圖片資料,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生動的表達,讀出意境美。

②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了解詩人情感,讀出情感美。

6、方法與策略

①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自主學習法。

②教學策略:情景教學策略、啓發式教學策略、自主學習策略、合作學習策略。

7、教學過程

一、圖片配詩,複習導入

(一)看圖片,回憶古詩

師:同學們,請看這幅圖片(出示PPT—圓月圖),一輪圓月高懸夜空,你們想到了哪些關於月亮的詩?

學生回答。(預設:李白《靜夜思》、蘇軾《水調歌頭》、“孤篇壓倒全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師:同學們古詩積累真不錯,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跟月亮有關的寫景詩——白居易的七言絕句《暮江吟》。(板書“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二)疏通詩題和生字

師:請同學們大聲讀出題目。

同學齊讀。

師:請問同學們通過題目,讀出了什麼?(指名回答)

同學:傍晚,詩人在江邊吟詩。(預設)

師:這位同學的回答包含了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回答得非常完整。請同學們看看插圖,是不是詩人在江邊看到美景吟誦成詩的情景?(出示PPT—書中插圖,引導學生觀看插圖)

師:題目裏包含了兩個要會寫的生字——暮、吟。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暮,是會意字;吟,注意書寫,右邊不能寫成“令”。(出示PPT,教師板書兩個字指導書寫)

師:“吟”字是什麼意思呢?請同學結合註釋,理解學習。

(三)介紹作者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白居易,同學們瞭解他嗎?

生回答。

師出示PPT,簡要介紹白居易,指出白居易詩的特點——明白易懂。

(四)複習學習方法,梳理學習重點

師:在正式學習之前,我們簡要複習一下學習古詩要攀爬的四座大山——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懂(詩意)、讀美(感情)。(出示PPT—四座山,上寫學詩四部曲)。除此之外,我們的單元學習任務是什麼呢?

生:從單元章首頁上可以看到,還要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

師:那就讓我們帶着學習目的,一起爬過四座大山,學習這首詩歌吧。(PPT上出現章首頁要求)

二、反覆讀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一)多形式讀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詩歌,藉助書上的拼音和字典,解決字音問題。自己讀好之後,同桌互相讀,互相聽聽字音讀的準不準。

學生自由讀詩,互相糾正字音。教師指名讀,聽同學字音讀得準不準,糾正字音。

師:同學們讀得都不錯。這首詩裏有兩個多音字——鋪、似,注意不要讀錯。(出示PPT,簡單講解兩個多音字,提示讀音)。

請全體男生讀詩、全體女生讀詩、全班齊讀,確保第一座山——讀準字音——全部過關。

(二)聽朗讀音頻,讀出節奏

師:剛剛我們一起爬過了字音的高山,現在我們一起衝刺第二座高山——讀出節奏。同學們,請聽朗讀音頻,自己動手劃分節奏。(播放音頻,觀察指導學生劃分節奏。)大家都劃分完了,我們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他劃分的節奏。

教師點名讀詩。

師:這位同學的節奏劃分非常準確。接下來,我們開火車,一人讀一句,依次讀詩,直到老師喊停。其他同學注意聽,看看哪兒的節奏讀得還不夠準確。

學生依次讀詩,八名同學讀兩遍停止。

師:同學們讀得都很棒,請大家對照詩歌節奏,再次確認(出示PPT)。老師覺得大家都攻克了第二個高山難關。有一首歌叫《讀唐詩》,裏面有一句歌詞“唐詩裏有畫,唐詩裏有歌”,我們一起聽一下。(教師播放歌曲片段,並出示歌詞PPT)這裏面的“歌”指的是我們剛剛說的節奏,即韻律美;“畫”指的是詩歌的畫面美,也就是我們要攀爬的第三座高山——讀懂詩意,想象畫面。(出示PPT)讓我們再次回到詩歌,一起繼續學習吧。

三、質疑解疑,讀懂詩意、想象畫面

(一)教師領學,讀懂前兩句,體會描寫之生動

1.默讀前兩句,勾畫景物及重點詞

師:請同學們默讀前兩句,勾畫出詩歌描寫的景物以及你認爲用得好的詞語。(出示PPT,展示前兩句內容)

學生自行勾畫,教師指導。

師:哪位同學願意分享一下自己勾畫的內容。

生:景物有殘陽、江水,我覺得重點詞是鋪、瑟瑟和紅。(預設)

師:它們分別對應題目中的哪個字?

生:殘陽和鋪對應暮,江水、瑟瑟和紅對應江。

師:非常好。那我們結合“暮”字來理解第一句,結合“江”來理解第二句。

2.教師提問引導,師生共同解疑

教師分別針對“殘陽”“鋪”“瑟瑟”“紅”提問,引導學生結合註釋等理解詞語含義,體會用詞生動精妙,並想象畫面。

師:作者爲什麼用殘陽形容落日,而不是夕陽?太陽如何殘、爲什麼殘?結合插圖、和老師出示的圖片想一想。(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和圖片)

生:因爲當時太陽的一部分已經落到了江面以下,不完整。

生:因爲太陽在江水的映射下有了變形。(預設回答)

師:“鋪”字是什麼意思?爲什麼用的好呢?

生:“鋪”字是展開、鋪開的意思,殘陽沿着水面展開,就像牀單一樣鋪開了,可以想象餘暉鋪滿了江面。(預設)

師:讓我們用用“灑”“落”替換一下“鋪”字,你覺得好不好?

生:如果是用“灑”字,只能說出餘暉在江面上,不如“鋪”字可見範圍大。

用“落”字,也少了“鋪”字的形象感。

師:那同學們做一做鋪的動作。

生做動作體會用詞。

師:誰能說說第一句呈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鋪滿了整個江面。

教師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學生理解。

師:“瑟瑟”是我們平常很少接觸到的詞,它是什麼意思?

生:結合註釋,我知道“瑟瑟”是指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青綠色。

師:“瑟”指的是一種樂器(出示圖片),很多詩句中都有這個字,比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瑟瑟”有三種含義,一是形容風聲或者其他輕微的聲音,比如秋風瑟瑟;二是形容顫抖,比如瑟瑟發抖;三是指碧綠的寶石,引申爲青綠色,也就是我們文中所使用的意思。(出示寶石及顏色圖片)

3.通過趣味活動,加強理解

活動預設一: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第二句的畫面。在預習時,發放塗色圖給學生,讓學生根據第二句提前塗色,課上分享塗色作品,加深對第二句的理解。

活動預設二:

教師講解前兩句讀的重點,進行示範朗讀,請學生讀詩,體會描寫的生動形象。

(二)小組自學,讀懂後兩句,體會觀察之細緻

教師引導學生按照勾畫景物、分析重點詞、說出詩意和畫面的步驟,分成小組,學習後兩句。學生充分討論,上臺分享學習成果。

預設回答:

① 景物:露珠、月亮。

② 重點詞:可憐、似真珠、似弓。可以結合註釋,知道“可憐”的含義是

“可愛”;“真珠”指“珍珠”;理解比喻的修辭好處。

③畫面:到了晚上,露水像珍珠一樣掛在小草上,月亮像彎弓掛在天上,真是可愛呀。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時間的變化,已經從“暮”到了“夜”,可見作者觀察的時間之久;引導學生注意季節是秋季,從“九月九年級”看出來;解釋“真珠”一詞依據詞源、版本等,不能寫作“珍珠”;出示露珠圖片,形象理解“露似真珠”的比喻;出示月的變化圖,讓學生結合“上弦月”的知識,理解彎弓。

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後兩句,讀出“可愛”的感覺。

師:同學們分析得真是太棒了,也讀出了“可愛”的感覺,恭喜大家爬上了第三座高山——讀懂詩意、讀出畫面。接下來,我們一起爬最後一座高山——讀出詩情。

四、補充背景,感悟詩情

(一)瞭解背景,體會感情

教師介紹白居易寫作這首詩歌的背景,指出作者寫作這首詩時正當自己遠離烏煙瘴氣的朝堂去杭州赴任的路上,心情愉悅無比,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所以看景物也都是帶着欣喜的。

教師出示其他悲情的秋景詩,讓學生體會不同心情下看秋景的不同視角,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帶着感情,再次讀詩。

(二)代入詩人角色,配樂齊讀

教師引導學生代入詩人角色,想象自己就在江邊,看到了這些美景,吟誦詩歌。播放背景樂,進行配樂齊讀,體會詩人情感。

五、發揮特長,展示古詩學習心得

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長,在預習時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用自己的形式展示古詩,介紹學習心得。

預設:

生1:用繪畫展示古詩。

生2:用書法作品展示古詩。

生3:用歌唱展示古詩。

六、總結全詩,梳理學習要點

教師整體梳理古詩結構,理順詩意,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和步驟。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背誦。出示《憶江南》,讓學生課下自學,下節課彙報。

8、學習評價

本次教學,教師使用了講授法,對古詩的前兩句進行引導講解,對後兩句中的疑難點進行提示;引導學生使用討論法和自主學習法,進行自學;同時,不僅僅是單純的講授與問答,引入了塗色、配樂朗誦、圖文教學、歌唱等多種教學策略,在知識學習中增加無限趣味,增強學生學習的體驗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9、作業設計

①熟讀並背誦《暮江吟》。

②小組合作學習《憶江南》,想象畫面、體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