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水教學反思(推薦1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6篇《水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水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水教學反思(推薦16篇)

篇1:水教學反思

水是自然界的萬物之源,其中泉水尤其清冽。《泉水》這一篇優美的童話,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就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灑下一路愛心。讓孩子們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同泉水一起經歷了一次童話之旅,生命之旅,感受到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美好意境的同時,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禮,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做一個善良的人。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訓練,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的教學時,我力求做到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開課,我通過小詩的朗讀和感受使他們初步走進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由此就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了課文,整堂課顯得非常得輕鬆愉快。

精讀課文時,我便本着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之意,設計了很多形式的讀,不管是自由讀,示範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都是希望學生在一遍遍地讀中能做到最大限度的感悟、品味和積累,並由此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到泉水的快樂,從而分享泉水的幸福,泉水樂於助人,體會到奉獻的幸福感,這樣以奉獻爲樂的精神也如泉水般浸潤學生的心田。從“你喜歡泉水嗎?爲什麼嗎?”這兩個問題着手去學習課文的各個自然段,對自然段的選擇也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在交流時讓學生能抓住關鍵字、詞來體會情感和心情,再一次又一次反覆地、不厭其煩地誦讀,用讀來表達自己所感悟到的,同時也用感悟到的來昇華學生的朗讀,讓學生進入角色地去學會讚美和感恩。

一堂語文課,也算是熱熱鬧鬧地上下來了。心裏總覺得有一些遺憾的地方,卻不知從何而起,聽了滕特的評課,便覺得恍然大悟:語文課,原來是那樣上!

語文課,一定要有語文味,要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縱觀我的整堂課,人文性有餘,而工具性不足。在我的觀念中,我這堂課最大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體會到泉水那善良純潔的美好心靈,和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但是,聽了滕特的話後,我才深感本堂課教學目標設計的不足點。也許,情感目標的完成上,已經錯錯有餘了。但是,國小的語文課,不僅僅是學生的精神家園,更應該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鋪路石,讓學生感悟美好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語文這一語言學習的工具。所以,這堂課上最大的不足,就是學生沒有在已有的語文基礎上有一個提升,而只是利用已有的經驗在學習語文。那麼,一堂課下來,雖然學生很熱鬧,也通過朗讀加深了情感的表達,但是,從語文的角度來說,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步!

雖然,不足之處還有很多,但是我並不難過。因爲我知道,發現自己的不足,其實就是開拓自己的成長空間,同時也驚見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相信自己也相信,只要給我陽光,我一定也能燦爛!

篇2:水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課,用時超過了預期。或許這節課老師的問題比較細碎,或許教學的難度對於班上一些基礎較差的孩子來說還較大。想要抓得點有點多,有一點面面俱到,但是重點不突出的感覺。

記得數學老師上課喜歡問孩子們,你們從這些圖片裏,數字裏,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孩子每課都有所得,每一得都是那麼指向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的。而我們的語文學習,如果僅僅侷限於瞭解課文寫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那就不是語文課了。關於課文內容,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孩子們自己多讀幾遍課文就明白了。如果也僅僅侷限於認字教學,也沒有足夠的語文味了。課堂上時間有限,學生會的我們就不講,學生可以自己學會的我們就少講,學生不會的,需要掌握的纔是我們語文課的精華和精髓。

我認爲學習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最需要訓練的。我一直力圖在探索在課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在感知課文內容時,可以更加多的學到和感知到的——“語文問題”。所以,我們的語文學習,我希望是在讀懂文意,識字識詞的基礎上,還可以學到和解決很多語文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正是孩子們需要老師提點和指導的。

在《烏鴉喝水》第二課時裏,我力圖在一邊引導孩子讀懂課文,理清記敘文的表達脈絡時,隨機的進行隨文識字,且把識字與理解、與表達、與積累相結合,在字詞句表達的相互交錯中,感知語文,學習語文,解決語文問題。

如:隨文識字“到處”,結合了讀字音、識字形、明詞意、說句子、感情朗讀爲一體。語文的一個點的學習因此而發展和擴散。

如:在引導孩子感知烏鴉喝水的方法和過程時,利用生動直觀的演示,讓孩子明白作者爲什麼會用“一個一個”以及“慢慢”整兩個詞語。同時也讓孩子學會說話更加具體。孩子的表達也在一個一個句式中提高了。

語文知識和技能或許就在這一次次的發展和擴散中慢慢積累起來了。

篇3:水教學反思

《水》這一課深深地打動了我,讀着讀着我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爲此我選擇了適當的音樂,以音樂煽動學生內心真實的情感,讓《水》也深深地打動我的學生,我要讓我的學生也體會到無水的艱難。爲此我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複習導入,觸發情感。在複習導入中,引出本課關鍵語句: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由此而導入全文。第二環節:品讀課文,體驗珍貴。讀第二段,寫下雨天才能洗上一回澡。缺水的地方,洗澡是最困難的,只有下雨,纔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所以教學時應抓住文中“脫得光溜溜”、“奔跑跳躍”“盡情享受”等語句。讀3——6小節同樣應抓住其中的關鍵語句。並且教學時我採用了寫批註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第三個環節:感悟體驗寫作方法——反襯法。通過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此種寫作方法的作用。最後一個環節: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達到本課教學成果,讓們一個學生都感受到:保護水資源,保護我們的生命。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水的珍貴,並且學生通過寫批註後的交流已充分感受到了水的珍貴。

本課使我感悟到兩點:

1、音樂與語文的關係如此密切,作爲語文老師有時選擇恰當的音樂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抓住一篇文章的中心尋找關鍵語句是解決重難點的關鍵。

篇4:水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讓學生懂得在困難面前要動腦筋想辦法,用心地去克服困難的道理。而這些道理更是我們的這羣特殊學生在將來生活中,人生道路上要去體驗和應對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儘量讓他們去體會這個道理。

教學中,課文“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這個問題中,我還是運用了傳統的教學中通常用的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這是因爲我覺得我們的學生智力相對較低,應先吸收的學習特點,所以這時我們的學生處於被動理解狀態,但這也是認識的階段,也是在從被動轉爲主動過程。有了這個過程,就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嘗試探索對於他們來說是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對此我設計了一個和課文相似的實驗:講臺桌上放一個裏面裝有少量水,瓶口又小的瓶子,旁邊還放一些小石子。然後請了班上一位有腦的學生上來扮演烏鴉,其他同學在講臺桌四周圍着。看着這位腦癱的同學很吃力的將小石子抓起,儘管有時能夠同時抓兩個,但還是要一個一個地放進去,因爲瓶口很小。之後,水最後升高了,同學們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結合課文資料也悟出在困難面前要用心想辦法勇於克服。我覺得這樣既運用了傳統的教學又結合了現代的學生自主教學的方法。

就在這時候,我喝了口水,發現我的保溫杯的水還不到一半,我就問學生了,假如老師此刻不能用手拿起保溫杯來喝水,那要怎樣才能喝到水呢?在教學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透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雙向互動。教師也就成爲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呀!別看我們學生是特殊孩子,他們的回答也很有創意:張世賢說:

“把冰塊放進去”

林新發說:

“放一根吸管吸起來”

吳嘉偉說:

“直接倒水進去”

想想也是,老師又不是烏鴉吳嘉偉這也是對的呀。當然還有同學說放小石子,但就不能喝了這可不怎樣好,之後又改爲糖果了。

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們也有很豐富的想象力,我也越來越喜歡這羣可愛的孩子了。在教學中我一向不斷在創新,在尋找更適合我們的教學方法。它不必須要棄傳統,也不必須要吸全新,而是看我們學生的理解潛力,是否可行。

篇5:水教學反思

週一,區進修學校的調研專家來我校進行調研,幸運的是,教研員來聽了我的《泉水》這節課,本來自我感覺還可以,雖然也知道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到底怎麼完善,從何處着手,心中沒有一點兒譜。聽了教研員的分析,思路一下子開闊起來,心中暗揣“專家就是專家呀,三言兩語就讓我受塞的思路打開了”,自己在語文教學方面要學要下得功夫真的還有太多,什麼時候自己的語文修爲,語文教學方法也可以手到擒來,信手拈來?現將自己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重視音形義,提高識字效率

靈活運用“音、形、義”三步走”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識字效率。首先,教研員肯定了我重視識字與寫字,抓住了低年級教學的特點,在講解“瓦罐”“水塔”“杜鵑花”等詞語的時候,我出示了圖片幫助孩子理解詞語。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對瓦罐的講解不是很深入,如果我能先告訴孩子,通過看圖片,像這樣形狀的東西我們把它叫罐,那麼,用瓦製成的罐就叫“瓦罐”,用陶製成的就叫陶罐,什麼材質的就叫什麼罐,如果這樣講解的話會更清晰。反思自己在備課的時候還是不夠仔細,想的不夠透徹。如果我能以一個孩子的角度去想,他們可能弄不明白的地方,那麼備課的時候就能充分多了。

當孩子說到用熟字換偏旁認字的時候,教研員問我,孩子爲什麼用“捐”換偏旁變成“鵑”,我當時就是讓孩子組詞,並沒有去想爲什麼。那麼,這個時候,就應該結合字的意義去講解,提手旁和鳥字旁的表意是不同的。經過教研員這麼一點撥,我明白了,我不能就字論字,講字的時候能夠結合音形義去講解,讓孩子記得更牢固。

二、以讀代講,重視朗讀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應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增強語感,在讀中感受情感的薰陶。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

如果說離開了朗讀,語文課就很難成爲真正的語文課。而我這節課用教研員的話來說就是捨不得時間給孩子朗讀,越位去做了高年級老師做的事了。我其實知道要給孩子充分讀的時間,只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不知道如何領着孩子去朗讀。對於我提的那個問題“泉水從哪裏來,最後流向哪裏去”,教研員給予了否定。她建議我就可以說,大家讀讀第一自然段,看讀懂了什麼?然後領着孩子讀出泉水的歡快,讀出“衝下來”的那種力量美來。然後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個別讀、角色讀、表演讀、齊讀等等,去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整個課堂,以聲傳情,以情動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使語文教學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另外還有一點思考的是: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去尋找答案?比如在說到泉水姑娘是衝出來時,我提問泉水姑娘“衝”出來時心情是怎麼樣的,有很多同學都只會說快樂,可是爲什麼快樂呢?就說不上來,但是如果在平時閱讀教學中能教會他們聯繫上下文來回答的話,那麼從“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裏衝出來,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這句話中或者僅僅只是“陽光燦爛”這個詞,能感受到的又何止是高興啊!其實這樣的問題又何止僅出現在今天的教學上,比如在教授《小鹿的玫瑰花》時,我問“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你感受到了什麼?很多學生也就感受到這是小鹿是開心的,除此之外沒有了,可是如果能抓住上文“他常常去鬆土、澆水”或者僅從“常常”一詞能感受的也不僅僅是開心,更多的是焦急、無奈。本來在平時教學中我爲學生的回答總是不得我心感到苦惱,後來上完這堂課,通過教研員王老師的評課才知道原來問題都出在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不斷地、巧妙地引導以及示範,致使學生在閱讀中無法可尋,那麼回答問題時當然也便有所缺了。所以在平時教學時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的引導與示範,讓學生學會用聯繫上下文來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也便有法可尋,其語言的感受也會更加出色。

篇6:水教學反思

一、整體意識強,教學思路清晰明瞭。

本文作者通篇圍繞水的珍貴這一中心展開,敘述具體,真切感人。教學時,我根據這一特點,從文章的中心切入,緊扣“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這個中心句,引領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水的珍貴。然後重點精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品詞析句,學習作者具體描寫,加深對水的珍貴的理解。這樣,找準切入點,抓住文章主幹,以點連線帶面,逐步深入,層層剝筍,達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二、讀的訓練紮實有效。

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讀的訓練,將大量的時間給孩子讀書,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充分地讀,有層次地讀。通過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引讀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用話語點撥,用評價激勵,真正做到閱讀教學以讀爲根本的教學理念。比如說:我在教學第一自然段“吃水難”時,通過抓關鍵的數量詞談感受,然後採用多種方式一次次迴環讀。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到村民挑水的艱辛和苦澀,深刻感受到水的珍貴。這樣不用瑣碎的講解分析,所有的感悟就在這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水到渠成。而且,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課堂上,大家聽得最多的話是“請帶着你的感受讀。”學生在欣賞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讀出了自己的體驗,享受着文本帶來的精神陶冶。

三、揣摩章法,滲透寫作技巧。

《課標》指出:高年段閱讀教學要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本文是教給學生“反襯”寫作方法的最佳範文。作者通過描寫有水的快樂,襯托出沒水的苦澀。在教學的最後環節,我在迴環反覆理解水的珍貴時,順其自然地帶領着學生一起細品章法,潛移默化滲透了寫作技巧。

四、關注學生,以生爲本。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爲學生的發展而服務的。課堂上,我注意關注那些需要幫助,不願意主動去參與課堂交流的孩子。給他們更多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老師的人文關懷。比如說:在教學長句時,我請了一位沒有舉手的孩子讀長句。當她讀完以後,我便鼓勵她:“大膽的表現自己,你就是最棒的!”她聽完後露出甜甜的笑容。隨後,她特別積極參與課堂交流。

這節課也給我留下了一些遺憾。由於考慮時間因素,導致在教學時有些着急,不夠從容。對學生生成性的問題,評價不夠簡潔豐富。我還要不斷地努力,提高課堂洞察力,調動自身的教學智慧,機智地應對生成性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的發展。

篇7:水教學反思

《泉水》這篇課文很美,無論是文字還是內涵,都像一股清泉,沁人心脾,盪滌着孩子們的情感。學習這一課時,學生有很多感悟,體驗到了泉水在無私地幫助別人後的那份快樂與幸福,自己也與泉水一同分享着喜悅,以至從心靈上產生了對美好行爲與情感的嚮往。

在設計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如:用課後的“我會讀”這首採用“一問一答”形式寫的詩歌引入課題,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順勢導出“泉水從哪裏來?經過了哪些地方呢?”使學生產生了迫切瞭解課文內容的願望,再讓學生通過默讀全文,理清課文的層次。合理利用課文的插圖,使一個個情境有聲有色,豐富了學生的感官感受,更引發了學生對泉水的喜愛之情。

在整個教學中,我一直引導學生去朗讀,並重點引導讀泉水說的幾句話。如在讓學生比較讀“來吧,我的水很多??”和“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這兩句話時,先讓學生自己讀,體會這兩句話給自己什麼不一樣的感覺,並讓別的同學談聽後的體會,互相提出好的朗讀建議,使學生在活躍互動的氛圍中一遍比一遍讀得好,讀一次能悟出一份新的情感。

在精講精讀了第二自然段,學生學會了學習方法後,對於結構相同的第三、四、五自然段,我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在書上寫自己的體會,併到黑板上完成板書,學生已經能很順利地做完這一步,達到了學習方法的遷移,並避免了重複的講解。

在講和讀的過程中,我注重訓練學生對詞、句的理解和運用,如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明白之處,解決了不能理解的詞語,並讓學生從第二至五自然段找表示泉水流動的詞語(找近義詞),明白這樣用的好處,再補充“泉水()地說”,要求用四個近義詞,學生通過思考,有了自己的答案。最後,讓學生照着課文的樣子,想象泉水還會經過哪些地方,遇見誰,說了什麼?再說出來,並寫下來。雖然學生們的表述並不完美,但他們已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內化爲自己的了,完成了語文“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篇8:水教學反思

課文以歡快的筆調寫了泉水從石縫流出到匯入大海的一路見聞,知道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表現了泉水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本文在寫作特色上,語言流暢,富有音樂感。文中一些優美的詞語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

上完本課,本人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不錯,但這僅僅是從作業情況來擬定的自己的教學效果。多數學生能完成該掌握的學習目標。字、詞、句的認讀與書寫,能感悟到以擬人的手法的美感。能進入色以歡快甜美的感覺讀出泉水的四次說話。不足的是對文中有些詞語理解不是很明白。如“天然水塔”(意思“天然”指不是人工製作的,而整個意思指的是泉眼,即文中說的流出泉水的石縫。)“老實說,我也沒見過“水塔”只是從詞曲中瞭解了意思。爲了更準確的弄清“水塔”是什麼樣的。星期六,我和家人特到一個大水庫去看了看。“水塔”就是自來水設備中增高水壓力的裝置,是一種高聳的塔狀構築物,頂端有一個大水箱,箱內儲水。)

本人對本課的都認真反思過,彌補過,與學生共渡難關,我自認爲教學思想並不盲目。

一、課堂中以讀爲本,更多地給予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書實踐,引導學生讀中合作探究,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讀中運用。讓學生在潛心品讀中體驗快樂之情。並且隨時調整,以學生能接受爲標準。教學時讓每個學生讀後都有感悟,而所感悟又不盡相同,則在讀中感悟詞語,在品賞中積累詞語,在想象中激活思維,在理解中積澱情感。豐富了泉水樂於奉獻的美麗代表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鼓勵學生在說話寫話時如何做到用詞準確?課文在寫泉水中特點時,同樣是寫泉水的流淌,先後用了“流進”“流過”“穿過”四個詞語,不但注意了變化,而且用詞準確。(這裏本人將文本知識點“準確運用動詞”結合學生說話、寫話的啓發示引導。怎樣能在使用中提高準確用詞的能力。)

1、平時多讀書,讀報、多留心別人怎樣準確用詞,還可以多記些詞語,到時候回憶起來使用。

2、平時說話,回答問題時,從自己積累的詞語中選用一些新詞來用。多用不僅可以在使用中學習準確用詞,還可以加強記憶。

3、使用詞語時要多動腦筋,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中選用最準確。

二、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十分重要,作爲老師不可放過每一位學生。採用不同方式幫助,指導、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好。關注讀通課文這一環節等於關注學生的知識缺陷與理解的錯位,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重要的環節,本人非常重視。這篇課文很美,內容淺顯、描繪的畫面卻很美,讀起來富有音樂韻律的美感。在引導讀的時候,聲音要輕快些,讓我們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澤像清泉那樣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泉水的幾次說話要用輕鬆,自豪的語氣來讀。爲了讀中求樂,“引讀、分角色讀、合作讀、配樂聽讀”是本人在本課中引導朗讀的一個特色,學生很快樂。

三、寫字教學是二年級教學重點。在觀察與評價中享受寫字情趣,師生互評、生生互相評、並重點授之寫字的方法。(老師的範寫尤其重要,讓學生親臨老師書寫的快樂,或許真能直到“身教重於言教 ”老師運筆方式與情感流露,使學生有渴望試寫的感覺,其實寫好字是一種語文修養。

四、想象拓展環節,發揮文本的示範作用,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訓練思維的獨創性,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泉水的奉獻精神。(這首兒歌是泉水流經大海的過程:泉水——小溪——江河——海洋。先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讀問句時,要用驚奇、上揚的語調來讀,讀答句時,要用歡快、自豪的語氣來讀。小組合作,表演、能背更好。)

總之,“一路奉獻、一路幸福、一路快樂”在生活中去嘗試。“語文”不是要老師教會某一課,是要老師激發學生怎樣去喜歡語文。

篇9:水教學反思

《泉水》這篇課文很美,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灑下一路愛心。我們讀着這優美的文字的時候,心似乎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涌起像清泉那樣去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從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詞入手,通過男生、女生比賽讀、大組比賽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複習和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精讀課文時,我本着自讀自悟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位、積累,並由此受到薰陶,感受泉水一路無私奉獻的快樂,也讓這種幸福感如泉水般浸潤學生的心田。我從“一股清泉從石縫裏衝出來”的圖片入手,以此拉進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能更直觀的感受到泉水急切的想要來到這美麗的、陽光燦爛的世界的心情。接着拋出兩個問題“泉水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它將會流向哪裏?它會遇到誰呢?”讓學生從這裏着手去學習課文的各個自然段落,我對自然段的選擇也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在交流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來體會情感和心情,再一次一次反覆地、不厭其煩地誦讀,用讀來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悟,同時也用感悟來昇華學生的朗讀,而我只是適當的點撥,讓學生的朗讀能夠層層遞進。在課文的最後設計了一個拓展說話“泉水一路奉獻,他還會做哪些好事呢?”接着CAI出示說話訓練“它還會流到——遇到——泉水說——”這裏是我最遺憾的地方,如果我把握好了時間,這個拓展說話應該是一個非常精彩的地方,我們班的孩子思維開闊,他們很會說也很能說,可惜我沒能給他們展示的舞臺,因爲只有兩個學生站起來說,下課鈴就響起了,沒有任何一刻像此刻一樣不願意聽到這下課鈴聲。我除了遺憾還有就是深深的歉疚。因爲我的過失,孩子們最出彩的環節沒有體現出來,也沒有讓他們盡情的展現自己。

課後我還是進行了反思,爲了這堂課我明白我多麼努力,所以沒能上完整是我深深的痛。跳出文本之後,我豁然開朗了,其實我應該更加註重沿途的風景,那些爲備課而苦苦鑽研教材的日子,那些彷徨、迷茫時同事伸出的援助之手,那些低落的日子丁姐給的鼓勵,讓我能夠更加堅定自己前進的步伐。其實上完課之後我還想對黃書記說聲“謝謝!”是她,這位慈愛的長輩,在工作中對我悉心指導,從一年級的手把手教學,到每一單元的教材分析,她都事無鉅細。在生活中更是像親人一樣的關心我,讓我遠離家鄉也能感受到如親人般的溫暖。是她,拉着我的手一路指引和扶持,讓我這顆小草能在萬花叢中頑強生長,並且日漸青翠。

上完課後,伍主任給我們班的朗讀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我會注意並在以後的指導朗讀中加以運用。同事們說我的語調還不夠激昂,上課還需要更多的激情來帶動學生,我記住了,我會把你們給的好建議吸收,爭取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課上完了,心情稍微輕鬆點,但是教育之路還將延續,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探索、發現,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快的提高。

篇10:水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的學習,使同學們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完美。增強了同學們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潛力,從課堂教學的實踐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到達了教學設想,我是這樣做的。

一、齊讀課題,展開想象

首先提示學生,什麼樣的湖水?讀出“清澈”的意思,然後提出問題,應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並透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後,彙報自己所喜歡的句子,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只作引導。

二、讀議結合,深化主題

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讀議,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知識,聯繫上下文充分理解“皺紋”“企盼”“緊緊篡着”等詞語,並在讀中感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此刻做起。

三、總結全文,受到教育

課文講完後,啓發學生你想說點什麼?1、我想對小潔說……,對小男孩說……對自己說……。2、相機板書:笑了的湖水。3、總結:相信有了小潔、你、我,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湖水必須會變得更加清澈,大自然必須會變得更加美麗,學生因此也受到了保護完美的環境的教育。

本節課我讓學生充分地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在學生習得語言的同時也自然地受到愛護環境的思想教育。

篇11:水教學反思

《保護水,節約水》是《品德與生活》課程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教學這一課的內容,我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童年階段是充滿活力並蘊藏着巨大發展潛能的生命階段,此時的生活具有完全不同於成人生活的需要與特點,蘊藏着豐富的內涵和發展的價值,而《品德與生活》的課程教學就是要把學生的這些生活體驗作爲可開發利用的教學資源引入課堂,幫助他們將生活經驗中複雜的情況加以簡化、濃縮、遷移、提高和昇華,使孩子們的生活更具有質量,更具有光彩。因此,在教學中,我重視生活的價值,凸現生活的氣息,貼近學生的生活世界,努力營造生活化課堂,讓《品德與生活》培養迴歸現實生活。

在備課的時候,我以“相信學生、協助學生、激勵學生”爲活動理念,設計了這次活動。我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爲內容,從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現狀入手,引導學生切實感受地球上的水資源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寶貴,進而通過各種各樣的參與活動增強學生必須珍惜水資源的意識,並引導學生以生動形象又力所能及的方法把這種意識落實在實踐之中,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學生學習的空間由教室擴展到學校、家庭以及社區,每個環節關注學生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和表現,使學生更多地通過老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動手動腦,交流學習,感受領悟,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作爲此次活動的主體,學生們在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的同時,學習從小關心社會問題,長大後做社會的主人。學生親身體驗、認識和感悟到的東西才顯得更真實而有價值,其所受到的教育必將受益終生。

在上課前,我讓學生們回家向爸爸媽媽瞭解浪費水資源和水資源被破壞的後果,在活動中,通過老師出示的一張張圖片,改變了學生認爲“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的想法。從學校到家庭乃至到社會上,學生們都能發現浪費和污染水資源的解決方法,這把學生們的勁頭一下子調動起來了。從開始到結束,幾乎處處可以聽到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充分地表現了他們的激情和智慧。學生們把收集來的各種各樣的資料進行比較、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是那麼認真、那麼投入。我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如繪畫、文字描寫、手工製作等)製作一些宣傳標語,或寫節水計劃,讓大家互相欣賞交流,進一步讓人們知道水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以及保護水、節約水的重要。

但是,在活動中,我還忽略了學生本身的問題,如何讓學生能夠“把節約水的意識落在實踐中”,在每天的生活中實實在在地做到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還沒有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想想,互相說說。如果這一方面能讓學生也有充分的認識,那麼學生就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正確的意識和行爲就會得到了糾正。

篇12:水教學反思

(一)

部分實驗用品可由學生來提供,如醋、牛奶等,醋可以以小組爲單位由學生自己提供,牛奶則可以使用學生的課間餐,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實驗的準備工作中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有學生會問:“爲什麼說水是無味的呢?而我喝有些泉水時會感到是甜的。”這就需要教師有一個提前準備,有可能的話準備一個簡單的蒸餾水實驗,模擬自然水的形成,讓學生明白,泉水中的甜味並不是水本來的味道,而是其中有礦物質的原因。

(二)

這節課和以前的觀察水有很大的改變,以前的課設計中非常注重怎樣觀察?實際觀察,結果反而容易把學生搞混,什麼有味道有氣味啊...如果老師再把水的特徵理出來,反而更顯探究的虛假,教條化.現在好了,直接揭題後,和孩子們一起交流對水的認識,發現學生對水的感性經驗其實是很豐富的!我覺得這樣的課的設計更加適合現在的孩子!

課文的第二個環節,我進行了形式上的改變.我準備了6杯不同的液體,讓孩子們利用水無色透明,無嗅,等特點來區分,而且還能滲透對不瞭解情況的液體不能嘗,聞的時候也要小心等安全意識.

這一節課跟學生的知識基礎結合比以前的《觀察水》一課更好,後面的活動也更加吸引孩子,是一節動靜結合的,學生興趣高昂的好課!

篇13:《水》教學反思

《水》教學反思

《水》的教學時,在設計教學思路時我緊緊扣住“水的珍貴”展開,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讓學生感悟到這是一個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別珍貴;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做到生活中節約用水。

在品讀課文時,以讀爲主線,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教學時我始終引導學生緊扣文本,緊扣文本中的關鍵字句進行體會。交流村裏孩子們在雨天洗澡時,主要從兩個地方談感受:一方面是“張大嘴巴,去吃來自空中的水”,讓我們體會到孩子們多渴望水;另一方面是“奔跑跳躍,大呼小叫”,體會到人們洗澡時的'痛快,在談這兩點時,都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比較。我們洗澡會如此痛快嗎?我們會去吃來自空中的雨水嗎?從而感受到水的珍貴。從“不多不少、剛好、幾乎沒有”體會到人們對水的珍惜;“每個毛孔張開嘴巴在吸吮”這可以看出他們很缺水了,對水十分渴求;從“撫摸”這個詞語中,還感受到這勺水帶給作者很舒服的感覺……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完全來源於文本本身。

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把握住了文本的內涵:水是最珍貴的東西。

篇14:《水》教學反思

牙膏是固體還是液體的問題,這是在教學設計階段沒有預設到的。當然在下一次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另外的學生可能還會提出其他的他難以確定是哪一種形態的物體的問題。因爲“生活中哪些物品也是固體、液體和氣體?”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的、可以例舉出很多答案的問題。但是當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時,說明他真真正正地在思考什麼是固體、什麼是液體。此時的他迫切需要知道問題的答案,這時的他自發地產生了學習需求。

對於這種動態生成的學習需求,在課堂中我們要及時把握,因爲這對教師積累學生前概念是一條寶貴的經驗。在現場處理的`過程中要注意方法。教師如果直接給予明確答案,那這並不是學生思考的結果,學生只不過在原來的基礎上多知道了一句陳述句——牙膏是液體。所以教師請學生自己談談看法,做出判斷。或是將問題拋給在座的同學,請他們也來談談自己的觀點。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種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也是讓學生在反思他今天到底學到了什麼的學習。

篇15:《水》教學反思

《莊周買水》選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課本。本文篇幅短小,但就是在千餘字中引出重大的社會問題,並傳達出作者對重大問題的深刻思考。像“官倒”這樣重大的經濟問題,寫幾十萬字甚至幾百萬字的專著加以闡述,也未必說得透徹;作者卻以千餘字形象地表達自己的深刻而敏銳的思考,實屬不易。

在一次公開課教學中,老師遭遇到了一件尷尬事:學生總是啓而不發,或是回答不到位,或是乾脆“不知道”,或是驢頭不對馬嘴的亂說一通。聽課的老師在下面議論說,看起來,這些學生的素質太差。在說課時,授課老師自己也說:“我帶的這個班是省招班,雖說學生總體成績很好,但語文素質也並不咋地。”,後來在小組討論會上,授課老師一再說,語文越教越不會教了,越來越難教了。

爲什麼學生在語文的課堂上會有這樣的“死氣沉沉”的'表現?讓我們先把這堂課整個教學過程來回述一下。

首先讓學生填寫《莊周買水》故事情節表,讓學生分析表中所透露出的相關信息。接着老師就課文閱讀設計了幾個問題,然後就故事新編類作文,如何利用好“故事”、如何進行“新編”進行總結,最後結合幾篇故事新編類作文進行寫作訓練。

應該說,整個教學設計是頗爲精心的。正像一位資深的語文教學專家所評說的那樣。這一課很好地體現了“三維目標”達成。老師不斷引導學生去思考,引導學生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把學生的活動看成是最重要的。同時,老師還把閱讀與寫作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整堂課思路清晰,效果明顯。更爲重要的一點是,教者始終關注價值觀的導向,注意思維訓練與價值觀導向整合起來,幫助學生去深刻認識分析。

但爲什麼會出現學生“入不進去、動不起來”的現象呢?我們組織老師再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細緻地分析,認爲問題出現在老師就閱讀文章所設計的幾個問題上。試看這幾個問題:

1、根據表格低得出了哪些信息?(學生回答不對路)

2、明明在東海可以買到水,卻讓莊周繞了許多彎子,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學生回答不到位)

3、(從一元一噸水,到50元一噸水)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學生回答準確)

4、這些人比喻現實生活中什麼人?(在老師的反覆的誘導下得出了“官倒”、“官商”“倒爺”)

5、這些人做了什麼事給莊周帶來了痛苦?(費了很多的口舌,老師導出了“買空賣空”“哄擡物價”)

6、爲什麼海神若自己不賺錢,卻讓給別人發財?(學生多回答“用錢買政績”、“上下勾結”,老師目的是導出“把持資源,以權謀利”)

7、這揭示了社會上的怎析的現象?(學生回答不到位,老師用“什麼人做了什麼事” 來引導)

8、莊周喻指社會上的什麼人?(學生回答:“普通老百姓”“弱勢羣體”,老師不想得這個結論,而是“作家”“棄文從商者”)

9、魯迅的雜文像“匕首”“投槍”,聶紺弩的雜文像一把箭,雜文都會直接批判某種不良社會現象,這篇文章爲什麼不這樣,卻選擇了莊周買水爲什麼?(這一說法本身就存在問題,學生回答更是很難到位)

10、作者爲什麼用海神若這個人物?(學生結合上學期所學過的課文,回答較好)……

研究人員認爲這10個問題大多是無意義的問題,教者力圖循序漸進地對課文進行分析,從而爲讀寫結合做好鋪墊,但是由於太注重了這一點,把問題切分得過小、過細、過密,甚至循環往復,沒能調動學生思維興奮點。正是由於過於注重了這一點,反而把這篇文章更有價值的東西遺漏了。

在閱讀教學中教者從“教”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這是教學中常見的現象。關鍵是問題的提出要有意義,什麼是最有意義的問題?

有利於教學目標達成的問題。切合學生實際的問題。在恰當的時候提出的難度適中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問題。

嚼碎了的東西沒味道。有一位老師提出了一個有意義的閱讀概念“閱讀的思維模塊”,他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閱讀就好像“鴨子吃烏牛(田螺)”,或曰囫圇吞棗。事實上閱讀者在閱讀時對問題的思考決不會單打一的,披文以入情是形象思維,不同於邏輯思維之點就在於,它是把感覺表象綜合起來,甚至是把各種概念綜合起來涵泳、體驗、感悟。那麼閱讀教學爲什麼不遵循這種閱讀的規律呢?閱讀規律告訴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能把問題切分得過於瑣屑,而又追求所謂循序漸進。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有時可以是“散打”的,不妨留有空白,進行跳躍式思考。從這一點上來看,閱讀中問題應該是包含有大量信息的、有分量的問題。

只有這樣,問題才能像一把火正好能點燃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他們就會妙語連珠,課堂就充滿了精、氣、神。

篇16:《水》教學反思

孩子們已經瞭解了溫度與水的變化關係:吸收熱量,溫度上升;放出熱量,溫度下降。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水的蒸發和凝結會更容易。

開課我先問孩子們水的蒸發是指什麼?水蒸氣的凝結又是指什麼?孩子們先明確了這兩個概念後,又問水蒸發,水蒸氣凝結與什麼有關呢?

第一個問題:水的蒸發與什麼有關?學生討論並設計實驗,這個實驗通過看水的多少,很難得到答案,此時可以通過稱量兩個燒杯的重量來比較,最後得到結論,水蒸發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水蒸發得越快;溫度越低,水蒸發得越慢。然後給同學們講了一個和生活結合的`現象,用吹風吹溼頭髮,溫度高,頭髮幹得快;溫度低,頭髮幹得慢。

第二個問題:水蒸氣的凝結與什麼有關?提出這個問題後,我先讓學生回憶吃冰棍,喝冰水時的場景,追問:包裝袋,塑料瓶外面的水是怎麼來的呢?學生思考,大多數學生會認爲是冰的水漏出來了。然後他們實驗,在塑料瓶內裝上冰塊,讓他們關注瓶子外壁上的變化。學生能直接看到瓶子外壁出現很多小水珠。再進一步問:小水珠從哪兒來?瓶子內嗎?(瓶子是密封的啊!)這個時候有同學就會想到是水蒸氣,那水蒸氣又從哪兒來呢?當同學們疑惑時,我提醒他們:生活中經常提到空氣乾燥,空氣溼潤,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空氣中有水蒸氣!他們瞬間恍然大悟。原來水蒸氣是從空氣中來的,遇到冷的環境,放出熱量,溫度下降,從氣態變成液態。

標籤: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