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漢字的故事(精品多篇)

漢字的故事(精品多篇)

現代漢字的故事 篇一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字比得上漢字的博大精深。法文是優美的,英文更因爲簡潔方便、易於通行而成爲國際化語言。但這些文字的魅力與漢字相比卻是有所遜色的。漢字沒有它們簡潔的優勢。我們看到漢字,就像看見一副副圖畫——由各種繁複優美的筆畫組成的圖畫!四四方方、包容萬象。比如看到“休”字,禁不住令人聯想:一個人悠閒地靠在綠葉成蔭的大樹旁休息。看着這些有深意、有意蘊、有靈氣的字詞,怎能不誘發你掌握運用它們的情緒呢?

漢字始創於四千多年前,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從遠古時期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端端正正的方格漢字,歷經坎坷,終於成爲了一種完善的語言工具。時至今日,漢字演變的歷程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中國的漢字可不是單純的字符,而是一羣可愛的精靈。這些形態各異的精靈,在不同人的筆下都能煥發出不一樣的光彩。草書、行書、楷書……你說,這麼優美的文字,是不是看一看,都能令人陶醉呢?在人類古老的歷史長河中,又有哪一個民族能擁有如此豐富的書法瑰寶呢?別的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普通的符號,唯有漢字如精靈一般,帶給人無限的美好遐想……

我愛漢字,不僅僅因爲它是祖國的文字,還因爲它是一種有魅力的文字,一種帶着靈氣的文字,一種令人沉醉的文字,一種值得推敲的文字。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 篇二

楊修是東漢相國曹操的謀士。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後花園。落成時,操去觀看,在園中轉了一圈,臨走時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瞭解其意,就去請教楊修。楊修對工匠們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你們把園門造得太寬大了。工匠們恍然大悟,於是重新建造園門。完工後再請曹操驗收。操大喜,問道:“誰領會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虧楊主簿賜教!”

漢字故事讀後感 篇三

最近,我閱讀了《漢字的故事》讓我對我們中國的漢字文化有了更加系統更加深入的瞭解。讓我認識到,我們平日一直使用着的漢字其實是一個多麼優秀精深的藝術結晶。

可以說漢字是中國人的第五大發明,甚至比我們口中說的四大發明更加偉大。沒有漢字,也就不會有燦爛輝煌的中國古代文明,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母親,在漢子之後,令人驕 一字一圖詮釋漢字的形與意生動解說講述漢字的根與源,瞭解漢字背後的故事,探尋漢字的前世今生。 作者是唐漢,西安交通大學經管學院特聘教授長期致力於漢字研究先後出版了漢字密碼。唐漢解字等著作使沉默多年的古文字,學**再起各種媒體爭相報道,被譽爲 古文學學界挑戰許慎郭沫若的第一人。 每個字一則妙趣橫生的小故事,講述了漢字中深藏的文化、歷史、文學知識。 漢字有兩個基本的特徵:一個是象形特徵,一個是會意字。這兩個特徵導致了傑出的特殊方法這本書裏有兩個差不多的演變過程是“東”和“車”,這兩個漢字的古文字很難分。 對於學習漢語的國外人士來說漢字像一張張圖畫,難認、難記、難寫,而且量大。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社會背景,種種差異影響着學習中文、學習漢字的熱情。我記得一個老師曾跟我們說:“一箇中國人寫一幅對聯或別的漢字可以掛在牆上裝飾,但是外國人寫一張英語句子那掛在牆上不一樣。”

現在今天的社會飛速發展,漢字走向信息化是大趨勢,作爲炎黃子孫,我要做的是讓漢字從倉老變得年輕,從苦難走向輝煌,從而使得漢字具有無比光明的未來。明都是漢字的衍生物!

有關漢字的故事 篇四

“蘭”―――王者之香

甲骨文、金文均不見有“蘭”字。《說文解字草部》:“蘭,香草也。從草,闌聲。”形聲字。“蘭”的本義就是蘭草。如《易繫辭上》:“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裏的“臭”爲氣味,“蘭”顯然是指香蘭。其意思是從心底裏發出的共同語言,如蘭花一樣清香。“蘭”字在古代漢語中有一個特殊用法,就是常作文人雅士及士大夫之間的一種雅稱,亦曰美稱。如“蘭房”,指文人雅士們的住房;“蘭友”、“蘭交”,是指文人雅士結交的朋友;“蘭言”,既指心意相合之言,又指文人雅士的話語或書信等。再如南宋詞人柳永的《雨霖鈴》:“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其意思是說:在京城(汴京)的郊外搭起帳篷備辦酒宴爲人送行時情緒很不好,正在戀戀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催促快出發。“蘭舟”有人講乘蘭木所造之舟,未必妥當。“蘭舟”就是“舟”。這“蘭”字已經虛化,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此外還有所謂“蘭夢”或稱“蘭兆”,更是富有傳奇色彩。據《左傳》記載,盼子心切的鄭文公姬妾成羣,可就是沒人給他生個兒子。有一個叫燕姑的小妾,一天夢見天使給她送來了一束蘭花,不久她懷孕了,生的還是一個男孩。文公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爲蘭,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穆公。可見“蘭夢”就是美夢,又稱“蘭兆”,就是懷孕生兒子的吉兆。“蘭”的姿態優美,芳香馥郁。古人譽之爲“香祖”、“天下第一香”或“王者之香”。“蘭”稱爲王者之香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據《孔子家語》中載,孔子周遊列國,從衛國返回魯國,看見幽谷之中“蘭香獨茂”,便感慨道:“蘭當爲王者。”故後人稱“蘭”爲“王者香”。

我國對蘭花的栽種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後,退居於會稽山上,臥薪嚐膽,勵精圖治,在山上種植了許多蘭草,以迷惑敵人。這就是我國曆史上栽蘭草的最早記載。

南宋詩人、畫家鄭思肖善畫花鳥,尤其擅長畫蘭。可就是這樣一位畫蘭花的大師,在南宋淪亡後,隱居蘇州之時,他筆下的蘭花一反常態:花葉零落散亂,無土無根。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看他畫的蘭花後,建議道:“這蘭花無土無根怎麼活呀?還是把根畫上去吧!”哪知,鄭思肖聽了朋友的勸告後竟悲憤滿腔,扔下畫筆,長嘆道:“土地都被外人奪去了,叫我的蘭花長在何處啊!”原來,他畫“無根蘭”,是藉以抒發愛國情懷與亡國之痛。

蘭花人們又將它稱之爲“空谷佳人”。除了它的美之外,還有它那“無人亦自芳”、“堅貞還自抱”的氣質品格,更爲世人所稱道。所以有人把蘭花放在“歲寒三友”的鬆、竹、梅之上,說:“歲稱三友,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鬆有葉而無香,唯蘭獨並有之。”正因爲如此,蘭花才博得人們的廣泛厚愛。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 篇五

《施氏食獅史》是一篇由趙元任所寫的設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一字(連標題九十六字),每字的普通話發音都是shi。《施氏食獅史》這篇短文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讀給別人聽,他是無論如何也聽不懂的!

本文爲漢語中最難讀的`一篇,如要嘗試,請先備清水一杯、小棍一把,以免舌齒受傷。

《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只用一個發音來敘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怕是再無其他語言能做到了。

本站譯文:

《施氏吃獅子的故事》

石室裏住着一位詩人姓施,愛吃獅子,決心要吃十隻獅子。

他常常去市場看獅子。

十點鐘,剛好有十隻獅子到了市場。

那時候,剛好施氏也到了市場。

他看見那十隻獅子,便放箭,把那十隻獅子殺死了。

他拾起那十隻獅子的屍體,帶到石室。

石室溼了水,施氏叫侍從把石室擦乾。

石室擦乾了,他才試試吃那十隻獅子。

吃的時候,才發現那十隻獅子,原來是十隻石頭的獅子屍體。

試試解釋這件事吧。

現代漢字的故事 篇六

從前,在古代,有一個叫倉頡的人。據說他很會造字,碰到一些事物,腦筋一轉,一個惟妙惟俏的漢字就產生了。

一天,倉頡獨自一個深山打獵。發現一隻強壯的公鹿,緊追不捨地追着公鹿。或許因爲這隻公鹿太緊張了,沒留意蹄下的樹根,鹿蹄一絆,一頭栽在樹林間。倉頡追過去一看,就樂了。這隻公鹿不偏倚地正好夾在樹林間,即上不了右下不去。突然,倉頡的腦筋靈光一閃,心裏重複着:“上不了右下不去。”對呀!就是“卡”字呀!

倉頡就帶着獵物滿載而歸了。在回家的途中,看見一位看完柴的農夫坐在一棵大樹下休息。倉頡上去打了聲招呼。剛欲轉身走腦筋一轉,回頭看了看農夫坐在大樹下,突然想到一個字。就自言自語地說:“人靠在樹木下休息,可不就是“休”嗎?”

走在路上,路過一個朋友家。看見朋友在削一塊粗長的木頭。把木頭的頂端削的小小的,後面又那麼粗,這樣肯定很鋒利。說到這裏,倉頡好像想到了什麼。突然,一拍腦門,說道:“我想起來了,上小下大,不是“尖”又是何字?”

回到家後,已經是中午了,倉頡的肚子也“咕咕”的叫了起來。妻子聽了後,說:“午飯還沒做好呢,我出去摘點果子給你充飢一下。”倉頡只見妻子靈巧的手在樹上摘果實。腦筋一動,說:“對呀,就是“採”字呀!”

你看,倉頡造漢字多有趣啊!我們至今的漢字就是由那時的漢字流傳下來的。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 篇七

《紅樓夢》裏賈寶玉吟過一首描寫竹子的詩,其中兩句是:“竿竿清欲滴,個個綠生涼”。後人修訂翻印時曾將“個個”字改掉,有人對此提出非議,意見是說“個個”多麼像清翠欲滴的竹葉啊,觸字生景,爲什麼要改呢!

象形字爲數不多,卻是漢字造字的基礎,後來的合體字有相當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構成的。由於漢字的字形變化是漸進的,十分有趣的是,至今許多漢字還留有象形的尾,仔細琢磨就可以看出它的原形來。魯迅先生說,漢字的基礎是象形。象形字就是畫物像它的形狀,以此形狀表達它的含義。“烏”與“鳥”字相比,正好切去鳥頭上表示眼睛的一短橫。畫鳥不點睛,這是爲什麼?我們知道,古人在造字時,對於象形字,需要抓住形象的特徵。烏通體黑色(頸下有一些白羽毛的,古人稱鴉)。烏的黑眼睛因和羽毛的顏色相同,看上去就不分明瞭。所以“鳥”字點睛,“烏”則不見其睛。

據說在南北朝時,有一位畫家張僧繇,在牆上畫了四條龍,後來經人多番要求,給其中兩條畫了眼睛,這兩條龍便騰飛昇天了。成語“畫龍點睛”即來源於此。“烏”字耐人尋味,恰在這不點睛上。以上所述雖然是兩件事,但道理是一樣的。據說,小烏雛出生後,其母要餵養它六十天,待羽毛豐滿可以獨立覓食時,它要叼食六十天報養其母。這叫反哺。因此烏在古詩文中成爲孝道的象徵。在傳說中也有許多與它有關的。浙江省有個義烏縣(現爲義烏市),在漢代稱烏傷縣。相傳有個叫顏烏的孝子,當父親去世後,獨個兒一筐一筐地背來黃土,爲父親壘墳。這時羣烏也趕來相助。試想烏的嘴能叼多少土呢?結果烏的嘴都受了傷。人們便將這個縣取名爲烏傷。到唐武德年間,改爲義烏縣,名字顯得更爲典雅含蓄。

烏是一種喜歡羣居的鳥類,它們在田野中生活。有這樣的一故事:春秋時代鄭國和楚國交戰,楚國在夜裏偷偷撤了兵,故意留下軍帳沒有拆除,以便迷惑鄭軍。鄭國並不瞭解楚軍的底細。這時鄭軍中有個士兵遠遠瞭望一下,便肯定地說:楚軍撤走了。別人問他:楚國的軍帳尚在,何以見得楚軍退走了?(當時沒有望遠鏡,肉眼是無法看清楚的。)他說:楚軍帳幕上落滿了烏鴉,如軍隊尚在,是不可能有這種現象的。由此可見,古人對烏的生活習性是觀察得何等細微。

漢字裏象形字不多。《說文解字》裏象形字只有364個。漢代以後,一千多年來只造了“傘、凹、凸”等少數幾個象形字,現在已不再用這種方法造字了。象形字爲數不多,卻是漢字造字的基礎,後來的合體字有相當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構成的。例如“人”是“企、伐、侄、儉、仙”等字的構字成分,“貝”是“財、購、貿、狽、敗”等字的構字成分,“馬”是“驢、馱、駕、媽、罵”等字的構字成分。因此,從字源上了解象形字的形、義、音,可以幫助我們掌握一大批現代通用漢字的字義和讀音。

經過長期變化,很多象形字都變得不象形了,可是,漢字從產生到現在還沒有發生文字體系的大變動。在同一文字體系中,字形的變化是漸進的。因此至今有些漢字還留着一條象形的尾巴,仔細琢磨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影子來,例如口、身、耳、手、山、田、井、水、火、雲、電、雨、傘、門等。

前邊談的象形字是就字的來源來說的。有些字不管它的來源,單就它現在的字形來說,也有很強的象形性。例如“笑”,不管東漢許慎說什麼“打竹板奏樂使人笑得直不起腰(夭)來”也好,也不管宋朝蘇東坡說什麼“用竹子打犬不可理解”也好,人們越端詳它越覺得它喜眉笑臉的。“哭”字,不管有人說它是“犬的叫聲像人哭”也好,人們越端詳它越覺得它像個頑童在張口大哭。新興漢字“乒乓”,不但像聲,而且像形。後起漢字“甩”不是很像一隻手用力往外扔東西嗎?簡化字“風”不是很像橫掃落葉的狂飆嗎?“喜”字不是很像人們張口喜樂的樣子嗎?

古老的象形字是一種表形的文字。“象物之形”,這種方法具有很大的侷限性。且不說抽象的意義無形可象,就是具體的東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來的。用這種方法構造漢字沒法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漢字由表形向表意發展,於是指事字和會意字應運而生。

現代漢字的故事 篇八

漢字,是我們中國使用的書面字體,早在四千多年前,漢字就誕生了,它經過漫長的演變,不斷的修改,最終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的漢字——楷體。漢字的演變過程是從甲骨文到金文,又從金文到小篆,然後依次是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漢字的寫法有很多,每一種字體都着它獨特的韻味,如:古色古香、幽靜古典的小篆和隸書;流暢似水的行書;端莊典雅、方方正正的楷書;狂野奔放、龍飛鳳舞的草書……

漢字不僅花樣繁多,而且賞心悅目,不少人寫得一手好書法,這些書法都被人珍藏在家中,或展覽,漢字已是中國的一面文化旗幟,一種標誌,而有人卻用字不規範,不尊重漢字。

現如今,一些商店爲了生意,爲了產品的“前途”,使用一些成語來做商店的招牌,用上成語固然是好的,但這些成語是錯誤百出啊!

一次,我和媽媽外出逛街,忽然,一個商店的招牌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家商店的招牌是“百衣百順”。喲,這招牌上的錯誤也太明顯了吧!“依”字,變成了“衣”,這老闆也太粗心了,這要是在作業本上的錯別字好還,但這可是大街上啊,況且這還是商店的招牌,讓人看到,還不笑掉大牙,不進去買東西了?想着,我們進了這家店,提醒了一下店員,誰知這店員不以爲然,說:“我們知道着招牌有錯,這是我們故意的,不就是爲了醒目一點,吸引顧客嘛!”聽了這話,我恍然大悟:原來是一種吸引顧客的生意手段啊!得知事情的“真相”後,我和媽媽尷尬地出去了。

經過這次事件後,我就開始注意商店的招牌,看看還有沒有類似的錯誤,沒想到還真發現了不少:“默默無聞”變成了“默默無蚊”,“其樂無窮”寫成“騎樂無窮”,“有備無患”寫錯成“有杯無患”……看着這些錯字成語,我有點兒憤怒,原本好好的成語,成了人們生意場上的“利用工具”!這不僅侮辱了漢字,不尊重漢字,而且可能誤導孩子對漢字的認知。所以,我不支持這種生意手段,我提倡杜絕這些不規範字,讓人們統一規範用字。

漢字是中國的標誌,是傳播中國文明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珍愛漢字,保護漢字,讓我們的漢字傳承後代!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 篇九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裏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着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爲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羣;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着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爲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

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樣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裏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裏,黃帝很惱火。他眼裏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着。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爲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現代漢字的故事 篇十

中國字是中國漢字的一個稱號,很多國家都在學習我們的漢字,這是爲什麼呢?讓我們從一個網站說起吧!

這個網站是一個外國人開發的,他很喜歡中國的漢字,於是他賣掉了自己所有的家產,開了這個網站,他在這個網站上研究漢字長達30年的時間,最終了解了中國漢字裏的許多祕密,於是我們都叫他“漢字叔叔”。

中國字有許多種字體,楷書、隸書等等,我會寫的就有3種了,分別是楷書、隸書、篆書這三種中國漢字。

中國漢字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以前人們用的漢字都是用圖畫來表示的,“水”他們就畫三支河流,“目”他們就畫一個眼睛。每一個漢字都有每一個故事,我們應該敬愛我們的中國字,去尊重它,去喜歡它。比如“安”字,家有女人就是安,安上面的“寶蓋”代表家,下面的“女”代表女人。母親、奶奶是女的,我們稱祖國爲母親,有母親在,國家纔會安全。

我們每個人從現在開始,應該少寫錯別字,不會的字應該仔細想一想,查一查字典。會寫的也不要一蹴而就,一筆就寫下去,最怕這一下去就錯了,難的字更加應該去想一想。

中國字不但“漢字叔叔”喜歡,我們也喜歡,每個漢字都有一個字謎,太有趣了。比如說,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八十八個哥哥是“米”,一百減一是“白”,因爲一百減去上面那一橫就變成“白”了。

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更加喜歡我們的中國漢字了呢?

老師點評:從你的描述中看出你對中國字的熱愛,太棒了!對中國字的由來、構成、趣味都有足夠的說明,確實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