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部編教材《田忌賽馬》說課稿精品多篇

部編教材《田忌賽馬》說課稿精品多篇

《田忌賽馬》說課稿 篇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的首篇課文《田忌賽馬》。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教法、學法的選擇、學具的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說教材

這一環節包含三大方面:

(一)內容、地位與作用

《田忌賽馬》是西師大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第一次比賽田忌連輸三場,孫臏觀看了這次比賽,幫助田忌用調換馬出場順序的方法,結果反敗爲勝的故事。課文讚揚了孫臏善於觀察、思考、勇於打破常規的正確的思想方法。

本課計劃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讓學生讀懂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文章的寫作順序。第二課時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他正確的思想方法。

我現在要說的是本課的第二課時。

(二)目標的制定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四年級閱讀教學中的要求,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3)學習孫臏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正確的思想方法。過程與方法

(1)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分析、綜合的能力。

(2)閱讀感悟:初步學會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科學的思想啓蒙教育。

(2)知道田忌賽馬轉敗爲勝的原因,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懂得“正確分析雙方情況,合理安排力量就能取勝”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和課文內容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難點:理解田忌賽馬轉敗爲勝的原因。孫臏認爲田忌可以取勝的根據是什麼?

二、說教法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現代課堂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的主體意識。教師作爲主導者要科學地組織這雙邊活動。因此這堂課我主要採用討論法與提問法相結合。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不僅要重視合理教法的選擇,而且要重視學法的運用,因此這堂課我主要採用:觀察法,

2演示法,概括法。

四、說學具

學生每人準備三張畫有馬的卡片,註明上、中、下。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含四個小環節:

(一)激趣導入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在校園生活中,同學們參加過哪些體育項目的比賽?當你們第一場輸了之後,你還想不想贏?你會想出什麼辦法來戰勝對方呢?”

然後順着引導:今天我們來看看田忌是怎樣進行賽馬的,他又是怎樣反敗爲勝的。

教學時,我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然後同桌之間用圖片擺出田忌和齊威王兩次賽馬的對陣圖,由學生講解兩次賽馬的出場順序及結果,學生就會回答:“第一次比賽田忌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下等馬,結果連輸三場;第二次比賽,田忌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上等馬、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下等馬,結果反敗爲勝。”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解,演示相機進行板書。圍繞對陣圖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第一次比賽中觀察,發現“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所以田忌才連輸了三場比賽。弄清了第一次比賽的過程及結果之後,我引導學生觀察,“第二次比賽和第一次比賽相比有什麼不同?”學生不難發現“結果不同和馬的出場順序不同”,我不失時機地點撥:“相同的馬爲什麼卻產生

3了不同的結果呢?”學生就輕鬆地找出了“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這句話。

爲了激起學生尋根問底的興趣,引導學生加深理解,體會正確的思想方法,我引導學生質疑:

①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就一定能取勝嗎?如果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快得多將會是怎樣的結果?學生經過思考就會明白那樣的話田忌同樣會輸,調換出場順序也是徒勞的。

②孫臏爲什麼不在第一次比賽前提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這個辦法讓田忌一戰即勝呢?通過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明白孫臏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這一創新,不僅要有膽識,還要善於觀察、分析。

一敗一勝的原因弄清楚了,但“孫臏認爲田忌可以取勝的根據是什麼”這一教學難點還沒有突破。爲了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孫臏是怎樣知道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就能讓田忌取勝的?他根據什麼來判斷?”經過學生的閱讀體會加上老師的引導,學生不難找出“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這句話。爲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拿出道具擺一擺,想象假如六匹馬兒一塊跑,將是怎樣的結果?從六匹馬的排列順序中體會到“齊威王的上等馬比田忌的上等馬快一點點,齊威王的中等馬、下等馬都只比田忌的快一點點。”從中領悟到這一結果是孫臏經過仔細觀察、分析而得出的,這就是他判斷的根據。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爲了讓學生體會到孫臏的足智多謀,我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①調換馬的出場順序看似簡單的方法田忌有沒有想

4出來?第一次比賽結束後,田忌表現得怎樣?

②孫臏爲什麼能想出調整馬的出場順序的方法而田忌卻沒有想到?學生通過理解課文,尋找就會發現當時田忌覺得很掃興、垂頭喪氣地準備離開,拿他的“沒信心”反襯孫臏的“胸有成竹”,討論後明確,正因爲“孫臏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敢於打破常規,揚長避短,纔想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的巧妙辦法來取勝。”

(三)把握人物形象,深化理解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重視學生閱讀的主體性。因此,在這一小環節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全文,深刻地體會人物各自不同的神態、心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指名三位同學分別扮演孫臏、齊威王、田忌進行角色朗讀,讓課堂充滿情趣,給學生展現的舞臺,滿足他們的表現慾望。

(四)總結全文,拓展創新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說說學了這篇文章之後,有何收穫,受到什麼啓發。並加以理解、運用、創新,讓他們幫助齊威王調整馬的出場順序進行第三場比賽打敗田忌。從中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創新能力,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六、說板書設計

在本課的板書設計上,我主要是體現了田忌兩次與齊威王賽馬中馬的出場順序,田忌、齊威王、孫臏三人的態度表現,從而歸結出孫臏仔細觀察、科學分析、合理調用的正確方法。板書設計脈絡清晰、簡單明瞭,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田忌賽馬

田忌

齊威王

孫臏

上————

————

仔細觀察

中————

————

科學分析爲

下————

————

合理調用勝

毫無信心

驕傲輕敵

胸有成竹

《田忌賽馬》說課稿 篇二

一、說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在課堂教學中引用了“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在本堂課中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模式。

今天我上的是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例4的內容。

二、說設計思路

1、說教材

本課教材從“田忌賽馬”的故事入手引入“對策論”應用問題,對策論研究的是競爭的雙方各自採用什麼對策才能戰勝對手。“田忌賽馬”的故事學生可能已經瞭解,但是不一定是從數學的角度去理解的,在這裏,通過故事和活動讓學生體會對策論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學習優選法、對策論等高深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是比較困難的,要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理解,能饒有興趣的去學習,除了把握好深淺尺度,改進教學方法外,還應該儘可能地充分挖掘、利用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的內容充實、豐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思想和方法,瞭解這些數學方法的實際應用。

2、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分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①學生通過簡單的遊戲,初步體會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②在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詳細分析,周密思考的思維品質。

③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最佳對策”的過程。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最佳對策”的原理。

3、下面我說說我的各個環節的設計思路

本節課我自主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即創設情境、引發興趣;組織活動、引導探索;多種練習、鞏固提高;交流評價、課堂小結。

①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的一開始學生的狀態就爲本節課定下了基調。我利用“玩撲克牌的數學遊戲”導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感到親切易懂。同時,也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初步感知對策論的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這樣設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積極參與後面的學習活動打下基礎。

②組織活動、引導探索

從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的情境,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生活需要的,是實際應用的,就更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緊接着,我用故事再次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迎接下一個挑戰,並不由自主的進入了探索“最佳對策”的思索中。再接着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整理各種方案,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對策在這場比賽中的重要性。

爲了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這一環節我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二人小組,四人小組共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我本人也作爲學習的夥伴投入到討論之中,促進了知識的互補,使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③運用練習、鞏固提高

我在練習的設計形式上採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等等情景。這樣可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練習的積極性。在內容的設計上也安排了一定的梯度,有利於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以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如通過說一說,田忌這種策略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了解對策論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信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④交流評價,課堂小結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的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得到全方位的發展。這是本節課同學們最輕鬆、最興奮、也是最高興的時候。這樣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一方面認識了自己,另一方面,也學會了評價自己的學習。

最後,我設計了你在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和感受,把你的收穫和感受和同桌說一說。通過交流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起到梳理概括,提煉昇華的作用,以促進他們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說不足:

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還要多舉些實例。

二、還要努力堅持開發性思考,更進一步挖掘學生潛能。讓每一位學生真正成爲探究問題的成功參與者,讓學生產生樂於繼續探究數學問題的積極性。

《田忌賽馬》說課稿 篇三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田忌賽馬》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設計,這三個環節來展開說課。

一、教材分析

《田忌賽馬》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四主題單元——“智慧”篇的第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場,孫臏看了比賽後幫助田忌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賽的勝利,表現了孫臏的足智多謀。全文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可以分爲“初戰失敗”“孫臏獻計”“再賽獲勝”三部分,這個故事啓發我們做事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

二、學情分析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飛越。他們有了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於在交流和討論中根據自己的閱讀體會及已有的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悟,並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設計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爲如下:

1、探究田忌反敗爲勝的奧祕,從而進一步體會孫臏的聰明智慧。

2、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從而有感情朗讀課文。

3、懂得在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善於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結合單元目標和本文特點,我將本文的教學重點確定爲通過了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這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爲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課文特點,遵循閱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學,自主閱讀。

把上節課學生提出的“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次馬?比賽怎樣?”一系列問題作爲學生自主閱讀的問題,鼓勵學生在文中尋找答案,嘗試自主閱讀,教師在此過程中,指導學生讀書方法。隨後,採用指名同學全班彙報,並請其餘的學生補充和評價。

(二)深入研讀,分析原因。

深入研讀——“這兩次比賽的結果,可以用文中哪個詞來概括?”質疑板書,“轉敗爲勝”一詞擦燃了深入研讀課文的火石。抓住“轉敗爲勝”這一重點詞,緊扣重點句“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引導學生質疑“爲什麼同樣的賽馬,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鼓勵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來幫助理解,並要求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分工協作。這樣的學習形式,不僅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口語表達等多種能力,還寓教於樂,輕輕鬆鬆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三)文本對話,分角色朗讀。

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作爲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故事人物,讓學生自主挑選角色,進行朗讀表演。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在感悟語言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讓學生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四)評價人物,續寫對話。

“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轉敗爲勝,這個妙計是誰想出來的?(孫臏)說說孫臏是怎樣想出這樣的妙計的?水到渠成地閱讀點撥,再次激起了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和對故事人物的思考。

續寫對話,由文本而來,又高於文本。以文中對話學習爲範例,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來續寫故事。以一假設命題:“如果賽馬結束後,齊威王遇見孫臏,寫一寫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以此爲讀寫結合點,不僅對於文本中的重難點有了新的突破和提升,而且達到了學習文本,使用文本和超越文本的目的。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提出的問題以螺旋式遞進並層層深入,在設計中努力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教材,活用教材,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並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同時,在操作過程中採用的“讀、劃、思、演、品”等教學手段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時主要教給學生看課題推想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和思維的逆向推理方法,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邏輯推理及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和學法選擇是遵循以讀爲本的原則的、

以上,我從教材、學情、教學設計三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部編版愛蓮說說課稿 篇四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愛蓮說》是九年義務教育河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短文兩篇》中的一篇它是一篇狀物抒情、情文井茂的文言散文。大綱明確規定,國中階段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學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意主旨、體會文意感情。而本文正是對這方面培養起着導向作用,尤其對學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語言優美,駢散結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街學家周敦頤寫的一篇以議論爲主的文章,旨在託“蓮”以表達自己不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諷喻了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文章主要引導學生把握的是“蓮”的形象,進而領略其內在的氣質,最後知曉其象徵意義,配合課文,插圖及相應的文字資料,可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瞭解“蓮”。因爲很多文言知識是學生原來沒有學過的,所以在目標的設定上既要對字詞落實,又要掌握本文的寫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風,還應該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尤其是知識點的整合。該課在《陌室銘》之後。從八年級的整個教學體系來看,該課對於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品質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學對象分析

通過七年級的學習,學生對文言文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但學生的文言文基礎還不夠牢固,仍需要進行拓寬、拓深的練習。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應在加強基礎複習的同時努力提高他們的能力。這部分同學往往自尊心較強,教師要注意採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排教。對於雙差生要根據他們的弱點,選準切入點狠抓基礎。一小部分學生對文言學習,已經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學習基礎,通過朗讀他們能很快發現短文的獨特之處,進而得到閱讀的快感激發學習的樂趣。而對“蓮”這種事物,學生並不陌生。因爲傳說,過去蓮花院地區曾經有過一個大的蓮花池,“蓮”正是“東蓮花院”得名的由來,而《愛蓮說》這篇文章更是被學校指定爲入校時就必背的詩文經典和情感薰陶提升的篇目,不過日前蓮花院地區已少見蓮花的影子,學生主要是從圖畫、文學、影視中看到的,因此,對“蓮”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難,但是對蓮的具體瞭解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1.知識障礙,“蓮”在蓮花院這一地區稀少,因此學生對“蓮”不其瞭解,所以我們從兩個方面彌補這方面知識的缺陷:

(1)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蓮”的知識信息,可以在網上查找下載,也可以從書刊中收集有關“蓮”的圖片或介紹。以此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師製作介紹“蓮”的課件,使學生初步瞭解“蓮”併產生美感。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蓮”初步形成感性認識。

2生理上,這個學段的學生一般15至16歲,欠缺社會經驗和歷史知識,因此對作者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寫作目的尚難理解,教師結合現實採取品詞評句。暢談體會的方法。指導學生甄別美醜,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昇華,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發展。

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準則,把握和諧的人際關係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也是十分困難的。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蓮”的欣賞,通過語句分析,體會作者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自己的做人原則,使學生體會到人際交往的準則與做人的原則是一致的。(如隱逸者--不與人交往;富貴者--交往權貴;君子者--與世交往,堅守節操。這既是以上三種人做人的原則,也是與人交往的準則。)

(三)教學環境分析

這節課,將選擇多媒體教室環境來營造學習的氛圍與情境。採用配樂朗讀,PPT展示蓮花的圖片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走進課文中去,去感受蓮花那高潔正直的品質,從面培養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託物言志及襯托兩種表現手法的特點及作用,培養學生對古文語言的感知能力及鑑賞能力。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賞析的過程中,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滋發學牛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激發學生對我國古典文化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通過託物言志、襯托的手法,感受蓮花的高貴品質。

(二)教學難點

感悟蓮花與君子之間的品質相似處。

四、教學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導入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啓發式教學法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學法

1.朗讀法

讓學生多讀,通過多種方法讀,在對內容感受理解的基礎上讀。

2.美點尋蹤法

讓學生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品味含義,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蓮花的魅力。

3.比較法

通過與菊、牡丹的比較,讓學生掌揮蓮花的品質。

4.討論法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討論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設置情境,引入課文。】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荷花的圖片,由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從古到今有很多人讚美“蓮花”北宋哲學家周敦顧的《愛蓮說》就是詠蓮作品中的典範。今天我們就去看看周敦頤是如何讚美蓮花的,爲什麼要讚美蓮花?(這個教學環節用5分鐘,學生在國憶詩句的過程實際是檢查學生的積累。在交流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拓寬知識面,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筆記的形式積累詩句獲得知識。)

(二)問題導學

【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教師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內容師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師的點撥,共同完成在自主學習階段不能完成的任務。)

1.瞭解作者及“說”這種文體。(多媒體展示)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學家、文學家。晚年在廬山蓮花峯下建濂溪學堂,世稱濂溪先生。他爲人清康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詩文多抒懷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時。在官街一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並託物言志寫下了這篇《愛蓮說》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2.學生自讀課文;弄清字、詞、節奏。(這個教學環節用10分鐘,對於八年級的學生這篇課文已經學過,以上幾個問題沒必要過多講解,完全可以放手給學生,這樣既避免了學生聽的重複性,又可以調動學生思索的積極性。同時又培養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自讀效果檢測: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媒體展示)

蕃淤泥()濯()漣()

褻()逸()噫()鮮()

3聽錄音,劃出朗讀節奏(逐段展示課文,速度與錄音配套,以蓮花爲背景)

4.學生自讀(屏幕顯示已劃分節奏的課文)把握語氣和節奏。

5.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6.分組疏通文意,學生對照註釋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難詞句)

獨:唯獨、只自:從盛:很、非常

予:我香遠益清:香氣遠播,顯得更加清芬

謂:認爲鮮:__ān,很少

7.置疑,學生互相解答。

8.學生齊讀。

(三)合作探究

【探究文章的內容,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合作學習相結合。)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探究的內容。(多媒體展示)

1文中寫了哪些花?重點寫什麼?爲什麼要寫其他的花?

2文章僅僅是寫花嗎?採用了什麼寫法?花與人有什麼關係?

3哪些地方是寫蓮的?從哪些方面寫蓮的?蓮花有什麼特點?作者爲什麼喜歡蓮花?

4.作者爲什麼發出“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感嘆?作者的感嘆說明了什麼?

(這個教學環節用15分鐘,幫助學生榛理文章脈絡,複習已經學過的寫法。使成績不錯的學生更注意知識點的整合和積累,成績略差的同學加深課文的理解並及時消化與及時整理。)

(四)朗讀背誦

【通過提問背誦課文,同時能爲理解性默寫打基礎。】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實現。如男女生分段朗讀,自由朗讀,教師提問,學生用書上的原句回答等。(這個教學環節用5分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應該掌握。)

1.指導朗讀第一段(出示朗讀提示);

2.學生體會第二段的朗讀方法:

3.學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試背(屏幕逐句展示課文,並配放音樂)

5.點學生背誦。比一比,看誰背得熟。

(五)鞏固練習:

【通過探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多媒體展示:“蓮花”與“君子”的聯繫。(這個教學環節用3分鐘)

(六)拓展延伸

【充實課堂內容,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鍛鍊提高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1.與蓮花有關的詩歌。(用多媒體視頻展示《詠蓮詩小集》)

2.寫幾句關於蓮花的話,可以是對蓮花的描寫,學習本文的感受,對生活態度的思考等。(這個教學環節用5分鐘,從課程的設計來看,能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在課堂來看能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在學習方式上,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爲主,輔以教師的點撥;從教法上看,能將傳統的誦讀法與現代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從問題的設計上,從而體現梯度。)

(七)課文總結

【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使情感進一步昇華。】

本文借物喻人,將花的形象比擬爲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讚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

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通過今天的學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的品質給我們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蓮花一樣的人,做一個君子。

(八)佈置作業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蓮花與梅花都是古人託物言志的,請蒐集與梅花有關的句子記一記。

(以人爲本,調動學生的古典文化知識。摘錄與梅花有關的句子,有利於養成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同時培養他們的語感和思維,而且與我的教學目標完全相符。)

(九)教學後記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學過程中將現代的多媒體技術充分地運用到備課和授課之中,讓學生欣賞蓮花的圖片,配樂朗誦詩文,觀看視頻等,達到了比預想中還要好的

教學效果。在以後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希望廣大教師都能充分地將多媒體與學科教學進行整

合,豐富教學的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爲學科教學服務,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板書設計】

菊(正襯)君不慕名利

牡丹(反襯)/子潔身自好

以花喻人託物言志

《田忌賽馬》說課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田忌賽馬》是西師大版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場,孫臏看了比賽後幫助田忌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賽的勝利,表現了孫臏的足智多謀。全文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可以分爲“初戰失敗”、“孫臏獻計”、“再賽獲勝”三部分,這個故事啓發我們做事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積累詞語。“能力”目標: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從而有感情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懂得在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善於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三)教學難點

理解孫臏爲什麼能想出這樣的好主意。

三、學情分析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飛越。他們有了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於在交流和討論中根據自己的閱讀體會及已有的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悟,並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法、學法

朗讀理解法、重點詞句突破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五、教學設想: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閱讀感受和體驗,應注重指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爲完成本課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提問,圍繞重難點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發表見解,深化人物性格特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學習第一次賽馬的經過、結果以及賽馬後田忌與齊威王的神情。設置問題“第二次賽馬的情況如何呢?,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佈置任務“講述第二次賽馬”從而調

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學習第二次賽馬,並分析轉敗爲勝的原因。

1、學生講述經過、結果,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意在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第二次賽馬。根據比賽的結果讓學生分析田忌與齊威王神情的變化,講解“目瞪口呆”。

2、出示兩次比賽的對陣圖,讓學生分析田忌是轉敗爲勝的原因(調換馬的。出場順序),接着讓學生動手操作其他調換順序的方法,這一設計可以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擺、推敲、比較、聯繫等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得出結論孫臏想出的這種出場順序是田忌能贏得唯一辦法,表現孫臏的善於思考,感受孫臏的智慧。

(三)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圍繞重點,研讀探究,分析孫臏爲什麼能想出這樣的好辦法。

首先出示學習提示,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接着進行小組彙報孫臏想出這樣的好主意的原因,弄清孫臏能想出好辦法主要得益於他能認真觀察、仔細分析,讓學生找出文中這句話“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通過馬速排行理解“快不了多少”是第二次比賽勝利的關鍵。通過這一設計我想能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突破了課文的難點,二是使學生懂得,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想出正確的方法。

接着讓學生彙報田忌和齊威王爲什麼沒有想出這樣的好主意?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去理解人物的心理。

兩次賽馬中間的對話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對於這樣對話多的段落,我讓學生充分朗讀,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在感悟語言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讓學生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最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一設計我想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一步領會這段的內容和人物的想法,並且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拓展:

1、做齊威王的謀士。

同學們,如果你是齊威王的謀士,在第二次比賽中途對於田忌調換了馬的順序,你有所警覺的話,你有辦法幫助齊威王取勝嗎?設計這一環節意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興趣,並讓學生知道要用智慧去解決問題。

(五)總結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啓示和收穫呢?(學生自由讀文後發言)這一設計我想可以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

基礎上,結合已有認知水平,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並把所想的用自己的語言流暢地說出來,這是培養學生詞語的組織運用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六)教師小結:勝不驕、敗不餒,遇事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同學們,智慧是人生的嚮導,但智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希望我們同學今後在生活中能夠做到認真觀察,善於思考,不斷學習,用智慧的鑰匙去開啓你們的成功之門。

(七)板書設計:

田忌賽馬

田忌孫臏齊威王

垂頭喪氣得意洋洋

喜出望外調換順序目瞪口呆

七、課後反思:

這節課我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環節能環環相扣,課堂中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和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心理,並通過朗讀讀出人物的心情,課後談出了自己的收穫。但在這節課中,也存在着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作爲一名年輕教師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唯恐自己對上課時間把握不太好,造成壓堂,所以對於有些問

題不敢放得太開,以至於不能讓學生透徹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有些限制學生的想法。其次要注意針對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語言還有不夠準確的地方。

以上的種種不足之處必須通過實踐的不斷磨練來彌補,通過日常的每一次備課、上課、反思來實現。我會把這節課當成又一個新的起始點,繼續深入地鑽研課堂教學,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部編版愛蓮說說課稿 篇六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愛蓮說》。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等以下七個方面對我的教學設計進行闡述。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愛蓮說》是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言文。該單元所選的文章,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華美德以及時代對這些美德的呼喚,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淨化心靈,追求道德修養的更高境界。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國中生對於文言文有一定的學習基礎,但讀出文言文的韻律和節奏還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範讀,學生模仿,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着重採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說”這種古代文體的特點,掌握積累文言詞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讀成誦。

2.有感情反覆朗讀課文,學習文章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3.學習蓮花的高潔品質,體會作者以“蓮”自況、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掌握積累文言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以“蓮”自況、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讀法、問答法、談話法,多媒體教學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通過播放古箏背景音樂的荷花視頻,並且談話導入:一張張美麗的荷花圖片,有的一枝獨立,有的羣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這一幅幅風姿綽約的荷花圖,同學們有什麼感受呢?想說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北宋大哲學家周敦頤是怎樣說的。由此導入本節新課《愛蓮說》。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書上注音及工具書,認讀本課生字詞。

其次,播放範讀音頻,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朗讀,學會文言文的朗讀方式,同時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然後糾正他們的讀音與停頓。

然後,PPT展示作者簡介及“說”的文體介紹: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周敦頤任職南康郡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一四十餘丈寬的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範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最後,組織學生對照註釋再讀課文,圈點勾畫,疏通文意。強調一些容易翻譯錯誤的句子,比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應翻譯爲“(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詩歌情感基調之後,我會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並設置問題。我的問題是:請同學們從文中圈點勾畫出直接描寫蓮花的句子。學生經過再次朗讀後回答。“予讀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這些描寫賦予了蓮花那些品格?我會指定一兩名來回答。經過總結得出:生長環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高潔、質樸;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正直,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

3.接着,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作者描寫蓮花之美,你覺得作者讚美的僅僅是蓮花嗎?學生明確:不是。是爲了歌頌、讚美具有蓮花那樣高尚品質的人。

4.我會繼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課文是對蓮花進行描寫和歌頌的,爲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作者對這三種花的態度又是怎樣呢?學生經過小組討論,結合我的引導和總結後,明確問題答案,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的美好。作者是在嘆惋菊花,鄙薄牡丹,讚美蓮花。

(1)愛菊者陶淵明。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愛牡丹者衆世人。因爲牡丹豔麗嫵媚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5.在明確了手法之後,提問: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麼他把菊花、牡丹、蓮花比做什麼呢?可以看出他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思考明確: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菊是隱逸者,逃避現實。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蓮是君子,高潔正直。它不染塵俗,就像胸懷磊落、行爲正直、美德遠播的君子。並且“託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課文對蓮花進行描寫和歌頌,借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行爲端正、正直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觀,以及對當時追名逐利、貪慕富貴的社會風氣的慨嘆和鄙棄。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拓展延伸

在此環節主要通過開放式的問題來深入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實現對人文性的實踐。如本文讚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我將發問:現實生活中,有人認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請同學們談談看法,暢所欲言。

(五)小結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爲:

小結:同學們,周敦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來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花一樣正直的人。

最後,我的作業設計爲:就你喜歡的花,仿寫《愛蓮說》以“愛_____說”爲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採用託物言志的方法。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感謝各位考官的耐心聆聽,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

《田忌賽馬》優質說課稿 篇七

一、教材分析:

《田忌賽馬》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場,孫臏看了比賽後幫助田忌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賽的勝利,表現了孫臏的足智多謀。全文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可以分爲“初戰失敗”孫臏獻計“再賽獲勝”三部分,這個故事啓發我們做事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本課時是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生"讀通課文,學會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大意,瞭解第一次賽馬的經過、結果"的基礎上,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積累詞語。

"能力"目標: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從而有感情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懂得在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善於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三)教學難點

理解孫臏爲什麼能想出這樣的好主意。

三、學情分析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飛越。他們有了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於在交流和討論中根據自己的閱讀體會及已有的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悟,並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法、學法

朗讀理解法、重點詞句突破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五、教學設想: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閱讀感受和體驗,應注重指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爲完成本課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提問,圍繞重難點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發表見解,深化人物性格特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複習第一次賽馬的經過、結果以及賽馬後田忌與齊威王的神情。設置問題“第二次賽馬的情況如何呢?,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佈置任務“講述第二次賽馬”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 二)學習第二次賽馬,並分析轉敗爲勝的原因。

1、學生講述經過、結果,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意在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第二次賽馬。根據比賽的結果讓學生分析田忌與齊威王神情的變化,講解“目瞪口呆”。

2、出示兩次比賽的對陣圖,讓學生分析田忌是轉敗爲勝的原因(調換馬的出場順序),接着讓學生動手操作其他調換順序的方法,這一設計可以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擺、推敲、比較、聯繫等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得出結論孫臏想出的這種出場順序是田忌能贏得唯一辦法,表現孫臏的善於思考,感受孫臏的智慧。

(三)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圍繞重點,研讀探究,分析孫臏爲什麼能想出這樣的好辦法。

首先出示學習提示,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接着進行小組彙報孫臏想出這樣的好主意的原因,弄清孫臏能想出好辦法主要得益於他能認真觀察、仔細分析,讓學生找出文中這句話 “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通過馬速排行理解“快不了多少”是第二次比賽勝利的關鍵。通過這一設計我想能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突破了課文的難點,二是使學生懂得,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想出正確的方法。

接着讓學生彙報田忌和齊威王爲什麼沒有想出這樣的好主意?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去理解人物的心理。

兩次賽馬中間的對話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對於這樣對話多的段落,我讓學生充分朗讀,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在感悟語言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讓學生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最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一設計我想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一步領會這段的內容和人物的想法,並且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拓展:

1、做齊威王的謀士。

同學們,如果你是齊威王的謀士,在第二次比賽中途對於田忌調換了馬的順序,你有所警覺的話,你有辦法幫助齊威王取勝嗎?設計這一環節意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興趣,並讓學生知道要用智慧去解決問題。

(五)總結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啓示和收穫呢?(學生自由讀文後發言)這一設計我想可以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已有認知水平,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並把所想的用自己的語言流暢地說出來,這是培養學生詞語的組織運用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六)教師小結:勝不驕、敗不餒,遇事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

同學們,智慧是人生的嚮導,但智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希望我們同學今後在生活中能夠做到認真觀察,善於思考,不斷學習,用智慧的鑰匙去開啓你們的成功之門。

七、課後反思:

在這節課我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環節能環環相扣,課堂中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和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心理,並通過朗讀讀出人物的心情,課後談出了自己的收穫。但在這節課中,也存在着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作爲一名年輕教師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唯恐自己對上課時間把握不太好,造成壓堂,所以對於有些問題不敢放得太開,以至於不能讓學生透徹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有些限制學生的想法。其次要注意針對三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語言還有不夠準確的地方。

以上的種種不足之處必須通過實踐的不斷磨練來彌補,通過日常的每一次備課、上課、反思來實現。我會把這節課當成又一個新的起始點,繼續深入地鑽研課堂教學,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田忌賽馬》優質說課稿 篇八

一、備課

(一)理解教材

《田忌賽馬》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第十冊15課第五組中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2500多年前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場。孫臏觀看了這次比賽,根據觀察分析,幫助田忌轉敗爲勝的故事。

1、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孫臏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正確的思想方法。

(2)、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瀏覽資源

1、觀看課程資源中的教學示例,媒體展示等全部內容,結合自己的教案,看媒體展示中有沒有自己需要的課件、視頻、動畫等,如有將其下載到自己的文件夾中,爲自己的課堂講解做準備。

(三)、選擇媒體

1、本文講述的是田忌賽馬的故事,所以有必要藉助媒體動畫來展示賽馬的情景,讓學生產生情景體驗,激發學生興趣。因此可選擇課件中的動畫來展示。

2、媒體展示中的課件中有生詞學習、組詞練習、課文朗讀、閱讀思考、圖片展示、資料演示幾部分,教師在備課時,考慮教學的先後順序,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田忌賽馬,回憶課文,想一想,田忌和誰賽馬,一共賽了幾次?結果分別是什麼?

2、(課件:[填空])

3、看了兩次賽馬,你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嗎?

同樣的馬,兩次的結果爲什麼不一樣呢?這個問題很有價值。

老師也很想知道,爲什麼第一次比賽田忌輸了?

(因國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賽田忌的馬強)

爲什麼第二次田忌贏了?

(因爲馬的出場順序發生了變化,或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

課文中是怎麼寫的?你會找到嗎?

齊讀:馬還是原來的馬,只是調換了一直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

師:這可真是:同級較量更秦王,調換順序弱勝強啊!(板書)

二、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這麼好的主意,爲什麼田忌想不出來,齊威王也想不到,孫臏卻想出來了?

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在文中找一找相關的句子,劃出來。按四個人一組,分角色朗讀課文的3到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語氣。哪一組願意分角色讀。

評一評:剛纔表現齊威王得意的還不夠,你來讀一讀?

師相機引導體會得意洋洋、譏諷、輕蔑,再讀齊威王的話。

大家讀得真不錯,我們再來看看孫臏的神情,看他的話該怎麼讀?(瞪了他一眼,疑惑,沒信心)大家試一試。

指名讀

孫臏當時又是怎樣的表現呢?胸有成竹,它是什麼意思?

做事之前心中已有把握。這個成語是出自文與可畫竹之前,心中已經有了竹子的印象,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把握。

誰能把含有這個詞的句子讀一讀?

分角色把三個人的話讀一遍。

爲什麼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你找到了相關的句子了嗎?讀出來?生讀

1、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賽田忌的馬強

2、齊威王的馬比賽田忌的快的不了多少

3、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的馬

師:第一次比賽結束後,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着他的肩膀說:“從剛纔的情形看,齊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什麼叫快不了多少呢?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呢?(請大家看大屏幕,演示第一次賽馬情況)

(可以看出齊王的上等馬比田忌的快一點點(課件出示填空)孫臏觀察得很仔細,而且善於動腦筋思考,所以他不但觀察了馬,還細心觀察了齊王。

你能把下面的三句話用合適的關聯詞連起來,來表現孫臏的胸有成竹嗎?(課件出示,即要求用關聯詞填空的三句話)

爲什麼田忌和齊威王想不出來這一招來?

a、因爲田忌正在垂頭喪氣,所以想不出來。

b、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他根本就沒有心思去想,當然想不到。

c、孫臏沉着、冷靜,認真思考,所以只有他想出來了。

同學們,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弱者未必總會失敗,強者也不一定總能獲勝,強弱其實只是實力的比較,而真正的較量則是智慧的比拼,看似平常的賽馬,其實贏的既不是田忌,也不是齊威王,而恰恰是人羣中並不起眼的孫臏。

比賽馬結束了,可關於孫臏的故事仍在繼續,你想當第二個孫臏嗎?

《田忌賽馬》說課稿 篇九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第十冊15課《田忌賽馬》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田忌賽馬》這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2500多年前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場。孫臏觀看了這次比賽,根據觀察分析,幫助田忌轉敗爲勝的故事。表現了孫臏善於觀察、分析和過人的謀略。課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先寫賽馬起因,再寫賽馬的過程,最後講田忌取勝的原因。本文生動有趣,通俗易懂,思想教育內涵十分豐富,通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分析的科學思維方法。從編排的意圖看,作爲第五組的首篇課文,起着舉一反三的示範作用,要求學生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課文訓練意圖,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把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①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②知道田忌賽馬轉敗爲勝的原因,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③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

(3)情感目標: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4、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兩次賽馬時雙方出場順序的異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難點:

從田忌兩次賽馬一輸一贏的事情中,讓學生懂得要辦成事需對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5、課前準備:

A、多媒體課件

B、學生準備六匹馬的模型

二、教學理念

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體現和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活動中學語文,使學生真正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新課標》的靈魂是“以人爲本”,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自主感悟,有效地互動合作,積極地探究實踐。在研究、學習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氣,充滿活力。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採用自學討論法、讀中找依據法,其次還穿插質疑法、電教手段等,引導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課文,體會思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爲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時間,師生、生生互動的空間。同時我還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挖掘課文教育的人文內涵。 結合教法,我準備運用以下四種學法:自學討論法、質疑提問法、朗讀理解法、動手操作法。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前景,導入新課

用談話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知道當時賽馬的基本規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學生質疑,引導探究

〔設疑引入,造成懸念,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三)播放《田忌賽馬》視頻,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提供生動逼真、聲像同步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學生的情緒狀態很快進入故事情節,激發閱讀興趣。〕

〔讀中找依據法,訓練快速閱讀。〕

(四)抓住重點段落精讀課文,探究“轉敗爲勝”的原因。

這一環節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找到田忌轉敗爲勝的原因。進入課文情景中想一想,擺一擺,做一做,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並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注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五)瞭解人物,知道孫臏獻計的根據

(六)小結,啓發教育

(七)佈置作業

請你以不同的身份(如大臣、百姓、兒子、父親等量齊觀給齊威五寫封短信。信中的內賓可以是獻賽馬良策,也可以是委婉的勸說批評等。

《田忌賽馬》說課稿 篇十

一、導課

1、故事導入。

2、出示課題:師板書田忌賽馬

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二、學習新課

1、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場?怎麼賽的?結果怎樣?……)

2、學生自由讀全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什麼,不懂的地方或有什麼感想、體會在旁邊註上。

3、讀了課文,你們又知道了什麼?(解答了哪些問題)

a.田忌和齊威王賽馬。

b.賽了兩次。

c.田忌先輸後贏。(師板書)

4、課文裏還寫了哪個人物?

(孫臏。他用計使田忌轉敗爲勝)

板書:孫臏獻計

設疑:孫臏的計策妙在什麼地方,道理是什麼?這兩次賽馬各是怎麼賽的?

我相信同學們經過認真地閱讀思考,是能弄懂這些問題的。同學們邊讀邊給課文分段,哪些內容寫第一次比賽,哪些內容寫孫臏獻計,

哪些內容寫第二次比賽。再想想你們是按什麼順序給課文分段的。

5、這兩次賽馬各是怎麼賽的?指名讀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段落。想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①二人的馬沒換。

②比賽規則沒變——各自把馬分等級。

③齊威王的馬出場順序沒變——先上等、再中等、後下等。

主要有三處不同:

①田忌的馬出場順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後中等。

②比賽的結果不同——田忌第一次敗,第二次勝。

③人物心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