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望洞庭》古詩賞析【多篇】

《望洞庭》古詩賞析【多篇】

望洞庭原文及賞析 篇一

秋登巴陵望洞庭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清晨登巴陵,周覽無不極。

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

秋色何蒼然,際海俱澄鮮。

山青滅遠樹,水綠無寒煙。

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

風清長沙浦,山空雲夢田。

瞻光惜頹發,閱水悲徂年。

北渚既盪漾,東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採蓮。

聽此更腸斷,憑崖淚如泉。

譯文

清晨登上巴丘山,極目遠眺,四方的景物無不盡收眼底。湖面明淨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見底可以映現秋色。秋天的物色多麼蒼茫,岸上與水色都明麗清朗。山色青翠掩映了遠處的林木,水色碧綠沒有清冷的煙氣。帆船輕漂,自江中向這裏駛來,小鳥遠去飛向日邊。長沙浦邊秋風清朗,雲夢田上霜跡已空。觀覽秋光使人嘆惜頭髮脫落,注目湖水流過又令人悲憫流年已逝。北邊的小洲隨波盪漾,湖水向東潺潺而流。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採蓮曲》。聽到這些歌聲更讓人腸斷,憑靠山崖淚如泉涌。

註釋

⑴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嶽陽)的巴丘山。巴丘山,位於岳陽南。又名巴蛇冢。傳說后羿屠巴蛇於洞庭,蛇骨久積成丘,故得名。

⑵周覽:縱覽,四面瞭望。

⑶際海:岸邊與水中。

⑷長沙浦:指由長沙而入洞庭之湘水。

⑸雲夢:古代澤藪名,位於南郡華容縣(今湖南潛江縣)西南。古云夢澤,跨江之南北,自嶽州外,凡江夏、漢陽、沔陽、安陸、德安、荊州,皆其兼亙所及。《藝文類聚》:宋玉《小言賦》曰:楚襄王登陽雲之臺,命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並造《大言賦》。賦畢,而宋玉受賞。曰:有能爲《小言賦》者,賜之雲夢之田。

⑹瞻光:瞻日月之光。

⑺閱水:閱逝去之水。徂年:流年、年華。《後漢書·馬援傳》:徂年已流,壯情方勇。

⑻渚:小洲,水中小塊陸地。

⑼潺湲:水流動貌。《漢書》:“河蕩蕩兮激潺湲。”顏師古注:“潺湲,激流也。”

⑽郢人: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爲《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也。”郢:春秋時楚國國都。

⑾採蓮:梁武帝所制樂府《江南弄》,七曲中有《採蓮曲》。此指江南女子採蓮時所唱之歌。

參考資料:

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8-789 .

創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長流夜郎中途獲赦,結束了十五個月的流放生活,重新得到自由。詩人隨即乘舟東下,在江漢一帶逗留了一段時間,然後又南遊洞庭、瀟湘。這首詩就是作於這一年秋天。2、裴 斐 .李白詩歌賞析集 .成都 :巴蜀書社 ,1988 :277-280 .參考資料:

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8-789 .@裴 斐 .李白詩歌賞析集 .成都 :巴蜀書社 ,1988 :277-280 .

劉禹錫《望洞庭》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2、運用古詩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自得自悟,培養自學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複習《獨坐敬庭寺》

1、背誦。

2、這首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詩人秋夜思戀友人、故鄉的深情。

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望洞庭》

1、詩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劉禹錫。

2、理解:

望:遙看

洞庭:洞庭湖

3、交流有關洞庭湖的資料。

4、師小結: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煙波浩淼,碧波萬傾,水天相接,氣象萬千,號稱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譽。自古以來,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許多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留下了無數名篇佳句。

5、今天我們要學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途經洞庭湖時留下的詩句。

(板書:由題入手,瞭解背景)

三、輕讀詩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

(板書:藉助拼音,讀通讀順)

四、理解字義

1、和:和諧

2、山水色:這裏泛指君山一片碧綠。

3、看圖理解(青螺、銀盤)。

(理解時要求學生加以想象)

五、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1、學生說。

(板書: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2、師小結:

是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你們體會到詩人當時的什麼情感?

3、讚美之情。

4、練讀,感情讀。

(板書:體會詩情,感情頌讀)

六、背誦

1、短短28個字,運用了三個比喻句,將一幅山水畫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領略到了詩歌的魅力。

2、讓我們試着把它背誦出來。

(板書:背誦、默寫)

七、小結古詩學法

1、由題入手,瞭解背景。

2、藉助拼音,讀通讀順。

3、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4、體會詩情,感情誦讀。

5、背誦、默寫。

八、我們用這種方法學習了兩首古詩

1、齊讀。

2、說說這兩首詩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秋月、有山有水、景美)

3、有什麼不同之處:

小結:

同是寫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劉禹錫是讚美之情。感情不一樣,意境也不一樣。

淒涼、悽美、依依不捨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這就是詩,因此需要我們去研讀、去體會。

望洞庭原文及賞析 篇三

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山水色一作:山水翠)

註釋:

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兩: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潭面:指湖面。

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裏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這裏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翻譯:

湖光秋月兩相和: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無風鏡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

遙望洞庭山水翠:遙望洞庭,山青水綠。

白銀盤裏一青螺: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裏,就像白銀盤裏的一隻青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爲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裏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裏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盪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爲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三四兩句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裏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託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裏,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於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這是很難得的。只有真心觀察,才能讀出這首詩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