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望天門山的古詩賞析新版多篇

望天門山的古詩賞析新版多篇

《望天門山》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望天門山》這首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3、通過詩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 。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 查閱資料瞭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釋題:

天門山:在今安徽和縣與當塗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

二、範讀詩歌

三、自讀詩歌,提出疑問。

四、試講詩歌大意

1、同座對講。2.指名試講。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

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

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五、指導朗讀

這首詩熱情讚頌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氣勢十分雄偉。從中充分展現了詩人自己那開闊的胸襟和熱情豪放的性格。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六、動手做

根據這首詩的詩意,參考書上的插圖,請你用彩筆畫一幅圖。圖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陽。

七、板書設計:

張貼學生的畫。

反饋:

[學生活動設計]:

朗讀 討論

作畫 背誦

註釋 篇二

⑴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記雲:“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⑵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楚江:即長江。因爲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劈開,斷開。

⑶至此:意爲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迴轉。指這一段江水由於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並更加洶涌。

⑷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現。

⑸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彷彿來自日邊。

《望天門山》 篇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2.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讀懂詩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

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詩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我也非常喜歡,因爲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以來,優美詩作就浩如煙海。據我瞭解,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的古詩了,誰願意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老師聽一聽?(3、4名同學,及時評價)

同學們背的詩真不少,看來都非常善於積累。

二、瞭解詩人及寫作背景、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板書:李白)對於李白,同學們並不陌生,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李白呢?(指名說)

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望天門山》(齊讀)

三、初讀古詩

1.自讀

大家喜歡這首詩嗎?那就趕快自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待會兒老師檢查,看誰讀得好。

2.檢查讀

剛纔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大家注意聽他字音讀準了沒有。

大家覺得他讀得怎麼樣?指名點評

誰還想讀給大家聽?師點評

四、小組合作學習

爲了把古詩讀得更好,老師建議大家再來讀古詩。合作理解詩意,再來讀古詩,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出色。(個人自學開始)

現在,小組交流一下你的學習收穫。

五、交流、品讀

同學們交流的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就談一談,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什麼樣的美景呢?

1.天門山

你們知道天門山在哪裏嗎?爲什麼叫天門山呢?

(出示天門山圖片)

你們看,這就是天門山,你們覺得天門山怎麼樣?

雄偉險峻的東、西梁山分別矗立在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猶如天然的江上巨門,浩瀚的長江水從中間擠開一條通道,奔騰前行。

2.學習前兩句詩

此時,作者李白看到了這壯觀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兩句詩。

(1)誰來讀一讀前兩句?

(2)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衝我擋。

(3)從這兩句我們可以體會出江水怎麼樣?

(洶涌的江水錄像)

你們看,洶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氣勢啊!

(4)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

指名讀,生點評優點或缺點

(5)學生練習,再指名讀,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3.學習後兩句

(1)讀到這裏,我不由得要問:這麼壯美的景色,詩人是在什麼地方看到的呢?你怎麼知道的?

詩人是在船上看到的:兩岸青山------相對出

(2)“相對出“什麼意思?青山爲什麼能出來呢?

(船隨着激流前行,詩人望着人前方迎面的天門山撲入眼簾,又向後移去,好像是出來迎接自己一樣。感覺不是船在動,而是青山在逐漸靠近自己。)

(3)生活中你有這種感受嗎?(行駛的車輛)

詩人用詞多麼精妙啊,一個“出”字把山給寫活了。

(4)這青山彷彿是要出來迎接自己一樣,詩人的心情怎樣呢?

(高興、激動、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請你讀出詩人的這種心情。指名讀

(5)李白在高大的天門山面前,絲毫沒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雖從遙遠的天邊來,卻有這青山專程相迎,這又是多麼豪邁呀!

讓我們齊讀後兩句。

小結:

詩中這麼幾個字,我們卻品味欣賞了這麼久,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詩歌中藏着的美,並從內心產生一種震撼,一種敬畏,這就是詩的魅力。

4.再讀悟情

(1)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再把詩讀一讀,看看詩中都描繪了哪些色彩鮮明的景物?(板書:青山碧水白帆紅日)

同學們都有一雙慧眼,你們看,青的山、綠的水、白白的帆、紅紅的太陽,構成了一幅多麼精美的圖畫呀!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同學們,詩歌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不僅在於寫景如畫,更在於借景抒情,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呢?

(板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3)請同學們帶着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滿腔的愛一起朗誦。

評價:非常有感情,體現出了長江流經天門上時的壯觀景象。

五、欣賞錄像

1.下面就讓我們走近長江,去領略一下它的風采。

(播放《再說長江》的片段)

解說: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在這個世界上已經生活了千千萬萬個春秋了,可她還是這樣年輕,這樣清秀,充滿着青春的活力。

你們看,這兩岸陡壁聳立,直插雲天,浩瀚的長江水只好緊束腰身,使出渾身力氣,從兩山之間擠出一條彎彎的水路,奔騰洶涌,勇往直前。她是那麼百折不撓,銳不可當。有人說長江像一幅展不盡的山水畫;也有人說長江是一條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長廊;依我看,長江倒更像一部輝煌的交響樂!你們聽,由江流組成的主旋律多麼高亢、多麼雄壯!

2.我聽到了同學們的驚歎,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3.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看到這驚心動魄的江山勝景,我和你們的感受一樣,難怪當年的李白看到後詩興大發,寫下這如此不同凡響的《望天門山》,連清代的乾隆皇帝都稱讚這首詩:“詞調高華,言盡意不盡。”

六、背誦

1.同學們,這麼好的一首詩,你們想不想背下來?試試看

誰願意上前面背給大家聽?(配樂)

2.你們都能背下來嗎?

請同學們站起來,面向聽課的老師,讓我們用激情的朗誦把詩中的情傳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老師。

同學們朗誦的非常精彩,讓我感受到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七、總結拓展

李白一生熱愛大自然,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寫下了大量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你們想一想,我們曾學過李白的哪一首詩也是抒發了這種感情?(《望廬山瀑布》)同學們記得可真清楚。

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壯美景象,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江山真是美如畫,歷代詩人都爲之陶醉,並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像這種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不僅李白寫過,其他詩人也有很多,請你們回去後繼續蒐集背誦,我們開一個“讚美祖國誦詩會”!

板書:

望天門山

青山碧水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白帆紅日

《望天門山》古詩原文及賞析 篇四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註釋

1、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當塗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2、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長江東流至天門山附近迴旋向北流去。

4、回:迴旋。

5、出:突出。

6、日邊:天邊。

古詩賞析

天門山,就是安徽當塗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天門即由此得 名。詩題中的望字,說明詩中所描繪的是遠望所見天門山壯美景色。歷來的許多注本由於沒有弄清望的立腳點,所以往往把詩意理解錯了。

天門山夾江對峙,所以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詩的前幅即從江與山的關係着筆。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着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長江流 經舊楚地的一段)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着洶涌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 使它中斷而成爲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嶽雲臺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爲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 海。不過前者隱後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彷彿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爲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着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 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迴,解者以爲指 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西嶽崢嶸何壯 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峯阻遏時出現的情 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 興會。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讚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 字,因爲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 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着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 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 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 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它似乎包含着這樣的潛臺詞:雄偉險要的天門山呵,我這乘一片孤帆的遠方來客,今天終於看見了你。

由於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題,詩題應該叫舟行望天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