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語文研究報告多篇

語文研究報告多篇

【第1篇】高年級語文研究組學期工作報告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一個充滿挑戰,富有收穫的學期很快過去了。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各任課老師的配合下,在我組各位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語文高段年級組較爲圓滿的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工作。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我們年級組的每一位老師都兢兢業業,踏踏實實,根據期初的教學工作計劃,以新課程改革爲契機,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爲指導,轉變教學觀念,從規範入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課程改革實驗,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從而全面提高本組語文教學水平及語文教學質量。現在我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勞動紀律

本學期,我組教師均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僅沒有遲到早退現象,也沒有出現師德師風事件。無論是在安保期間,還是迎接普九國檢期間,被安排到值班和加班的老師都能夠按照學校的要求,認真高質的完成學校佈置的工作。還有很多老師克服了種種的困難,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孫淑燕老師,在胳膊骨折的情況下,沒有請一天假,堅持講課帶班。劉玉蓮老師,家中老父親病重,可她學校,醫院兩頭跑,沒有耽誤一天課,他們的行爲深深的感動着我們。我組老師全部擔任着班主任的工作,每天早來晚走,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冬天,寒風刺骨,可我組的老師依然堅持帶領學生進行早鍛鍊。還有五六年級的老師,每天帶領着學生清掃着校園,在他們的努力下,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潔淨、美麗。

二、教育教學工作

1、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本學期,我組教師認真貫徹學校教學改革的基本思想,以抓好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爲重點,努力把新課標的理念貫徹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我們教研組採用集體與個別相結合,實踐與反思相結合,學習與測試相結合的方法,認真領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宗旨,把握課程標準傳達的新的理念,新視角,新要求。牢固樹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語文本質觀,着眼重視以“三維目標”爲標誌的語文綜合素質觀,關注雙基的同時,密切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堅持語文實踐觀。加強語文與學生生活,與其它學科的聯繫;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優化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

2、實踐是檢驗課改的唯一標準,實踐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唯一途徑。本學期,我組教師都能夠積極參加學校和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在教育局開展的“四個一”活動中,我組每一位教師都精心撰寫了一份優秀教案,一篇優秀論文,認真出了一份期中試卷,年青教師還準備了一節公開課。在我校進行的公開課活動中,我組年青教師每人上了一節多媒體公開課,利用課件,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爲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因此所上的公開課質量高,形式新,效果好。而且我組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廣泛聽課,認真做好聽課記錄,寫好評語。在全體老師上完公開課後,我們還和低段年級組老師一起進行了評課。大家暢所欲言,交流着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從而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升。在期會考試結束後,我組每一位教師對班級的考試情況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與反思,填寫了質量分析表,對考試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了整改,從而促進了我組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3、規範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本學期,結合學校制定的各項考覈制度,我組及時做好了檢查、督促、考覈工作。每週檢查一次教案,每月檢查一次作業的批改情況,同時通過隨堂聽課等方式,促使了我組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的開展。

三、其他方面

年級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集體,我組教師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上,都能夠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榮辱與共,所以我們年級組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團隊。年級組無論是開展教師活動,還是學生活動,大家都鼎立支持,竭力配合。本學期,我組無論是哪位教師講公開課,同組教師都積極配合與支持,共同研究教材,共同商討教學設計。當我的公開課需要試講時,被用到班級的孫老師毫不猶豫地答應,甚至還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正是有同組老師的積極配合,我們組每一位教師所講的課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元旦期間,我組老師克服了期末複習時間緊,任務重的困難,依然排出了精彩的節目,爲節日增添了一份歡笑。也正因爲有我組每一位老師的竭力支持和真誠幫助,我的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因此,我要向我組的每一位教師真誠的說一聲感謝,謝謝大家的協助。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業績,但每一位老師都能踏實,認真地工作,在期末的測試中學生的優秀率,及格率都有所提高。下學期我們將繼續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朝前進,使我們的工作更上一層樓,再上一個新臺階。

【第2篇】高中語文教學實驗課題研究報告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三級分層達標教學實驗課題研究總報告

寧陽四中 程國棟

一、簡介部分

1、標題“三級分層達標實驗課題”研究總報告

2、摘要

本報告主要闡述寧陽四中“三級分層達標實驗”課題小組對“三級分層達標實驗”內涵的理解、體會,具體的實驗操作過程,實驗中使用的方法,實驗的發現和結論,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各種實驗數據以及今後的建議。

3、內容結構圖

一、實驗研究問題的提出:研究背景、理論基礎、目的、意義。

1、研究方法

2、研究對象

二、實驗、研究程序 3、實驗時間

4、實驗過程及步驟

三、實驗研究發現和結論

四、分析和討論

五、建議

六、參考文獻

二、主體部分

(一)、實驗研究問題的提出

一段時間以來,大部分語文老師的教學僅僅是滿足於讓學生“知道”,是一種單純的機械的“告訴”方式。不少老師把大學聯考內容前置的做法更是急功近利,目光短淺,是語文性質的異化,這種做法必然會使語文教育喪失人文性,使學生既無文化,也就是無文明化;也無人化,也就是無個性化。現行的語文閱讀教學僵化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必須改革。

傳統語文教學存在很多好的做法,應該繼承和發揚。朱熹說過:“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這句話很好地概括出了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熟讀、精思、博覽、多作,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讀”要讀得“熟”,不單要如此,還要做到“精思”。何爲“精思”?朱熹說過的讀書的“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 ,就能做到“精”。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說明“精思”在閱讀過程中是很必要的。“熟讀”只是一種讀書要達到的熟讀程度,“精思”則是更深一步的加工過程。只有我們做到“精思”了,我們才能在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穫,有所成長,才能將已讀之文內化爲自己的東西。“精思”是一個過程,是不斷領悟的過程,是伴隨着“讀”的過程反覆進行的。“熟讀”伴隨着“精思”,不斷地反覆,不斷地深化。

好多人都誤以爲傳統語文教學讓學生背誦,是死記硬背,是扼殺他們的天性,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傳統語文教學的“背”是爲了吸收、借鑑更優秀的成份來內化、美化自己的修養和文筆。也許學生在最開始時不能對其學習背誦的文章有所領悟,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悟性也會增長,那時便會猛然醒悟。可是如果等他們能領悟時再學再背,恐怕已經晚了!爲什麼呢?一方面,那時再開始背,開始學和從小便開始積累,從佔有的量上就能看出差別;另一方面,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當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記東西最快,印象也最深,傳統語文教學很好的利用了人生理和心理髮展的這一特性;等再大一些,人的記憶力會退化,記東西會很慢,很吃力,便失去了這一先機。

教育部中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組組長、華東師大博士生導師巢宗祺教授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設計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三級達標實驗課題。本課題的內涵簡單描述如下: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兩年多的學習,使參加實驗的學生高中語文水平,在不同的基礎上分別達到以下三個不同層級:第一層級,熟練誦讀300篇經典名詩文的“溫飽型”水平;第二層級,在第一層級基礎上再精讀100(或80)篇現代詩文和一兩本經典名著,學會閱讀經典的“小康型”水平;第三層級,在前面兩個層級的基礎上達到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以探究爲主的“富足型”水平。

這一課題必將進一步深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成爲探索語文學科創建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一步推進山東省的素質教育改革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實驗、研究程序

9月,我們寧陽四中有幸被選爲“三級分層達標”省級教學實驗課題最早的10個實驗學校之一。這個實驗課題能夠花落四中,是對我們學校多年重視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我們學校重視抓素質教育的充分肯定,更是對我們學校多年重視語文教學工作的充分肯定。

實驗開展兩年來,學校王校長、賈校長、趙校長多次對實驗的規劃、安排作了具體的要求;對實驗的進程非常關注,經常給予指導;教學科研處、教導處、高中三個年級也都對本次實驗給予大力支持,課題組舉辦的各種活動各個單位都全力配合。課題組成員更是倍加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紮實工作,大膽創新,科學實踐,全力以赴。兩年來,我們確定的“在活動中提高興趣,在活動中增強底蘊”的實驗構想已初見成效,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了較大提高。

1、研究方法

①調查法:這個課題必須先進行問卷調查,摸清學生的基礎,這樣才能知道課題結題時學生的進步情況。

②測驗法:因爲古詩文背誦本來就是大學聯考必考內容,進行這個試驗後平時考試時要增大古詩文背誦分數,這是調動學生積極背誦的有效手段。

③經驗總結法:在課題開展過程中,及時將實驗過程中的一些感悟、體會、經驗、教訓總結下來,爲今後實現高效課堂提供第一手資料。

④個案研究法:實驗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個案:比如有的學生特別擅長古詩文誦讀,有的學生特別擅長寫作,有的學生背古詩很費勁,有的學生對古詩毫無興趣。對這些情況,我們要跟蹤培養,個別指導,研究他(她)的學習方法與特點,用於指導其他同學,最終達到提高全體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2、研究對象

我們選定寧陽四中級從高一開始進行實驗,該年級共有13個班。該年級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學生讀書較少,知識面較窄,視野不夠開闊,會考語文成績較低。

3、實驗時間

9月--9月。

4、實驗過程及步驟

兩年來,我們先後作了如下工作:

⑴、3月,成立學校“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三級分層達標’教學實驗課題”課題組,學校趙校長及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會上,課題組組長做了開題報告,趙校長作了重要講話。

⑵、4月,課題組全體成員廣泛蒐集實驗課題材料,認真學習巢宗祺教授有關理論,深刻領悟實驗課題精神,爲實驗的順利開展作了充分的準備。

⑶、9月,對實驗年級進行《高一學生古詩詞積累與欣賞情況調查問卷》,全面瞭解學生古詩詞積累方面的情況,激發學生的興趣,動員學生投入到實驗中來。

⑷、9月26日,舉辦“與祖國共奮進,與學校共發展”詩歌朗誦會,高一、高二兩個年級2000多人蔘加,比賽共評出一等獎6人,二等獎8人,三等獎13人。比賽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活躍了同學們的學習氣氛,培養了同學們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同學們的審美情趣,增強了同學們的自信意識,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愛校熱情,爲“三級分層達標”教學實驗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⑸、,學校“岱蕾”文學社成立,定期出版校刊《七彩虹》,同學們有了自己的寫作園地。

⑹、12月11日晚19時-21時,在學校體育館舉辦“好讀書,讀好書”學生讀書筆記徵文比賽活動。本次比賽要求實驗年級參賽時必須從《古詩文誦讀》一書中任選一首進行寫作,可以鑑賞語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進行文學性的改寫,可以寫思想上的感悟等等,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

⑺、3月在高中三個年級開展了“愛祖國 愛家鄉 唱和諧”徵文比賽。

⑻、6月舉辦了“古詩文活動”成果彙報演出,實驗年級的同學通過小品、相聲、詩歌朗誦等形式,將自己對古詩文的理解、感悟用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表演細膩、逼真,現場氣氛熱烈,展示了實驗年級同學的風采,也證明了實驗課題對同學的進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寧陽電視臺、泰安電視臺先後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報道。

⑼、9月,我們佈置學生認真閱讀《現代文誦讀(上)》《現代文誦讀(下)》,要求學生整理好梳理本、摘抄本、心得本。

⑽、12月,我們安排了“《平凡的世界》主題閱讀”活動。

⑾、4月,爲進一步推動“三級分層達標” 省級語文實驗課題在我校的順利開展,更好地開展語文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文學涵養、人生修養,展現學生的文才,舉辦了第二屆“讀書筆記徵文活動”,比賽將在高一、高二兩個年級進行,高一年級參賽時從《古詩文誦讀》一書中任選一首進行寫作,可以鑑賞語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進行文學性的改寫,可以寫思想上的感悟等等;也可以寫讀《平凡的世界》後的感悟。高二年級參賽時必須從《現代文誦讀》一書中任選進行寫作,可以鑑賞語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寫思想上的感悟等等。

⑿、4月,我們在實驗年級進行了書法比賽。

⒀、6月舉辦“我看《三國》人物”徵文活動。

(三)、實驗研究發現和結論

通過兩年的探索,“三級分層達標”實驗已初見成效。我們認爲,學生在如下方面有所收益。

1、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學科本來是最美的一個學科,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個學科。但是,由於前幾年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學習成了單純的機械的做題的訓練,有人還美其名曰“語文理科化”,讓語文徹底失去了美感,學生語文學習毫無興趣和熱情。“三級分層達標”實驗讓語文教育迴歸本質,不用去考慮什麼主題,不用去管什麼表現手法,不用去做那些乏味的練習題,由背誦開始,到美的感悟與體驗,到自我鑑賞與評價,發自內心,源自真情,熱情高漲,興趣濃厚,長此以往,定會厚積薄發,發生質變。

2、學會了語文學習的方法。在應試教育下,很多學生都喜歡用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習成績,學生變成了做題的機器,實際上,這種盲目性的做題或許短時間會讓你的成績有一點提高,但從長遠來看,對人的發展沒什麼益處。因爲這種做法限制了人的視野,變窄了人的思路,捆住了人的想象,扼殺了人的創造。“三級分層達標”實驗讓學生意識到閱讀思考勝過盲目做題,讓學生養成了靜心讀書、大聲讀文 、積累梳理 、學會傾聽 、主動交流等語文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理念的轉變與習慣的養成,必然會對學生一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

3、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在“三級分層達標”實驗過程中,除了要求學生背會大量優美的古詩文,閱讀大量有深度的現代文外,我們又通過年級每週出版的刊物《文筆精華》,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相關文章,如:卞毓方的《文天祥千秋祭》、《思想者的第三種造型》、《張家界》、《季羨林:清華其神,北大其魂》、《天意從來高難問--晚年季羨林》等散文;樑衡的《晉祠》《夏》《覓渡、覓渡、渡何處?》《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等散文;還有餘秋雨、畢淑敏、李存葆,賈平凹等當代散文大家的作品。這些作品或優美,或深刻,獲厚重,獲哲理,學生通過讀這些作品積累了大量的素材,爲寫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提升了語文素養。兩年多的實驗,學生不僅重視了廣泛閱讀,更重視了識記背誦。學生受到了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領略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了民族的文化智慧,培養了儒雅的氣質和文明的舉止,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5、學生入校成績與高一市統考成績對照及高二成績對照表

平均分

1班

3

4

5

6

7

8

9

10

11

9月

90.89

91.05

91.11

91.86

93.08

91.55

88.78

90.28

91.81

89.98

92.06

1月

93.45

92.44

91.34

92.09

95.02

93.67

90.56

91.34

92.77

89.88

93.45

7月

94.56

93.34

92.88

92.75

95.67

94.45

91.56

93.01

93.49

91.07

94.06

1月

96.45

94.67

94.09

94.49

96.57

95.08

93.88

94.67

94.66

92.56

94.81

6月

96.96

96.56

95.88

95.36

97.88

97.06

95.89

95.98

96.74

95.85

96.06

(四)、分析和討論

1、採用靈活多變的背誦競賽形式,是激發學生興趣和熱情的有效手段。我們在實驗過程中採用過的“課前三分鐘速背賽”“一月個人達標賽”“班內小組賽”“古詩文活動成果彙報演出”等形式,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帶着目的去背,帶着目標去背,記憶的速度會很快,記憶的效果會更好。

2、誦讀與默寫相結合,會讓學生背的更準,記住的時間更持久。

3、誦讀與改寫、擴寫、寫作相結合,比如爲新課文設計導語、意境描述等等,引導學生髮揮想象,進行再創作。這樣做會讓學生從更深的層面去研究詩,會不斷增加學生語言表達中的“詩味”,會提高學生的修養。例如在講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就要求同學們運用聯想、想象,寫一個片段,描述“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壯麗景象。學習李清照的《聲聲慢》時,我們要求學生以此詩爲文本,擴寫成散文。學習了《阿房宮賦》、《六國論》以後,我們課題組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蘇洵認爲,六國滅亡“弊在賂秦”;杜牧認爲,“滅六國者六國也”;二人的觀點有什麼異同?請學生根據文本談談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礎上,我們設計了以“居安思危”爲話題的作文,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爲鼓勵學生擴大課外閱讀,積極展開創造性思維,特別是大膽發揮想象,我們課題組結合中國四大名著展開了“走近經典”的讀書活動。我們先後安排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三國演義》的閱讀活動。爲配合這次活動,我們還專門找時間爲學生放映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片斷,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學生由此寫出了一些讀書筆記,如《看三國,品人生》《我看“七擒孟獲”》等。

4、誦讀方法的指導必須到位。每次讀,教師都應該讓學生說說有沒有讀出語調、重音、停頓、速度與節奏的變化,讓學生體會朗讀的技巧。在達到一定的共識後,再請朗誦出色的學生範讀或老師範讀,深情並茂的節奏、韻律,能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較快地進入詩歌的意境。而學生也能在自己反覆的吟誦中,達到“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藝術效果。

5、誦讀與教學相結合,誦讀與傳統文化教育、與育人教育相結合。背誦古詩,不是單純的去背,去記憶,而是爲了鑑賞,是爲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所以,必須與教學相結合,與傳統文化教育、與育人教育相結合。我們在教學中,及時的將課文中涉及到的古詩、作者、背景、寫作技巧、文化常識、人文精神介紹給學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情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比如,在講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時,我們利用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爲學生介紹了“三月三”這個傳統文化節日,並向學生展示了媒體上報道的各地華夏兒女身穿漢服到郊外踏青的情景,讓學生了解到我們中華民族對傳統文化迴歸的渴盼。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書寫《蘭亭集序》第一段,予以展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在學習的李密《陳情表》一文時,我們課題組成員曾做過一項調查: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結果不容樂觀,每個班知道的人寥寥無幾。這些90後的孩子,只知道惦記着父母給他們過生日,哪裏記得父母的生日;只知道要求父母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哪裏想到過照顧父母;只知道自己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鬧,甚至威脅父母要離家出走,要自殺,哪裏想到過父母的感受……由此看來,傳統的孝道在當代青少年的心目中已過於淡薄。因此,我們課題組成員認爲應該利用我們的教材對學生滲透傳統文化的內涵,像孝道、禮儀等等。我們以“孝”爲主題,編選了一期閱讀材料,其中有畢淑敏的散文《孝心無價》、劉吾福的小說《孝》、鄧炳榮的小說《疼痛的孝心》等,並趁熱打鐵,爲學生布置作文題“談孝道”,每位學生都寫出了自己深刻地感受。

不僅如此,我們課題組成員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注重發現古人身上的傳統美德,並作爲自己今後修身立德的榜樣。例如,屈原保持自己的高潔的節操,“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 李白剛正不阿,“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白居易哀民生之多艱,“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文天祥一心愛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兒寒乎?欲食乎?”所流露的對親情的珍惜……這些出自課文的名言警句,在學生的隨筆和作文中經常出現,既鞏固了課本知識,又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

6、教師的督促、檢查、評價必須到位,沒有落實的佈置只能是空的佈置。教師的檢查要成爲常態。

(五)、建議

1、提高大學聯考試卷中默寫題目的分值或舉辦全省範圍的古詩文誦讀大賽,從根本上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推動這一實驗的進行。

2、省教研室出臺文件,把《古詩文誦讀》《現代文誦讀》變成選修教材,替換現有的《唐詩宋詞鑑賞》。

3、進一步解放老師們的思想和觀念,切實讓老師們理解並貫徹厲復東老師說的“要站在課程標準的角度理解課題,這是中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不是把課題納入常規教學,而是把一切常規教學納入課題。目的只有一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理念。切實解決語文教學中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看分數、不看素養的粗淺的做法。切實解決實驗過程中幾張皮的問題。

(六)、參考文獻

1、朱熹:《朱子讀書法》,《青海師專學報》,1996年7月,第27頁。

2、柯昌明(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第三中學):《傳統語文教學vs新課改》。

3、王景華 厲復東:《古詩文誦讀》“編寫說明”,電子工業出版社,10月。

4、厲復東老師、巢宗祺教授濟南、日照會議記錄

三、附錄(致謝、插圖列表、表格列表)

(一)致謝

1、向巢宗祺教授、厲復東老師、侯成賓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2、向孫蕊老師、王洪民校長、賈存勝校長、趙峯校長以及寧陽四中各中層部門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二)三級分層達標實驗教師研究成果彙總

教師姓名

教學科研成果

朱永明

《5年大學聯考3年模擬·高中語文必修三》(副主編)

朱永明

《中學教材學習講義·高中語文必修三》(副主編)

程國棟

《高中語文複習指導與訓練》(編者)

程國棟

語文學習報(第6期):《爲青春喝彩》

程國棟

語文學習報(第9期):《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測試》

程國棟

新課程報·語文導刊(第27期):《如何寫文藝評論》

程國棟

新課程報·語文導刊(第38期):《人物傳記類文言文·名臣良將》

程國棟

新課程報·語文導刊(第47--52期):《大學聯考作文專輯》

程國棟

新課程報·語文導刊(第3期):《語言運用分類訓練》

侯代泉

《高中作文階梯訓練(高一)》(參編)

侯代泉

《高中作文階梯訓練(高三)》(參編)

侯代泉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評析與閱卷報告》

侯代泉

《大學聯考通關》(主編)

侯代泉

學生新報·高中語文:《秋日戀歌》

侯代泉

語文學習週報·大學聯考版(第24期):《詩性語言,妙悟人生》

(三)三級分層達標實驗教師與學生獲獎彙總

獲獎教師

獲得獎項

程國棟

《語文學習報》教師指導獎

郝風華

泰安市教學研討會公開課

郝風華

泰安市優質課二等獎

郝風華

山東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

郝風華

泰安市教育科研優秀論文

郝風華

寧陽縣藝術節詩歌朗誦一等獎

王曉敏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王曉敏

泰安市徵文比賽優秀輔導獎

王曉敏

寧陽縣詩歌朗誦優秀輔導獎

【第3篇】國小高年級語文作業趣味性實踐研究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目前,新課程理念的落實如火如荼。課堂教學有了很大改觀,課堂上教師充滿激情,師生互動、充滿探究和研究的氛圍。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改方向。

但在作業設計上,教師的觀念依然陳舊,認爲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教師投入到作業設計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對於作業設計,教師常常隨意爲之,不進行什麼設計,只拿一些現成的習題敷衍了事;即使進行設計,也直指應試的大門。設計出來的作業,大都機械重複,毫無趣味,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反而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令學生望“業”生畏,甚至有“作業恐懼症”,苦不勘言。從而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厭學、厭語文。這一切無可辯駁地說明,作業問題正成爲新課改最薄弱的一個環節,是新課改的一個瓶頸。再不對語文作業進行革新,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必將事倍功半。

二、課題界定及理論價值

(1)課題界定:

趣味性:是指能夠引起人們感情共鳴,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實,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語文作業趣味性:本課題研究的“語文作業趣味性”是指在國小高年級語文作業改變傳統、枯燥的作業形式,豐富作業的內容使學生感興趣,具有濃郁的人文關懷,能引起學生愉悅的情感,願意接受或主動作業的羣體效應。 (2)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2) 理論價值

首先,就心理學而言,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積極態度,是一個人對一定事物發生注意的傾向。興趣是“在實踐中發生、發展起來的主觀意識活動,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從事某種活動和追求真理的一種精神力量。”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和內在力量,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興趣能使個體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起來,處於最佳狀態,順利接受各種信息。興趣的衰減或喪失,將使語文教學事倍功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尤其要善於捕捉課堂教學中的點滴小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心理學認爲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裏傾向。它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興趣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內容,當一個人對學習有興趣時,就會覺得學習內容豐富多彩,心情愉快,充滿熱情。相反,如果一個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他的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會產生厭學心裏。

第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因此,我們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應考慮作業的人文性、有趣性。

本課題對於推動我校語文閱讀教學以及語文作業的趣味性具有現實性和指導性,有助於在不斷改進教學的同時,更加有效地發揮語文作業在使學生獲得母語知識,形成一定的語文素養,以及促進學生喜歡語文,喜歡閱讀,提高作業質量,激發學生樂於傾訴、善於寫作具有極強的實際意義。

三、課題研究意義:

在《表現與存在》一書中指出:“語文教育的終極意義指向言語表達與存在。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使人‘活’着——所謂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爲言語的人、精神人,讓人變得充實、美麗。”《關於提高農村國小高年級語文作業趣味性的實踐研究》正是給孩子提供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環境。

語文作業趣味性作業的研究,不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充分地張揚個性,實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自覺探究者和發現者。實現學生言語生命的發展,讓作業成爲學生言語生命成長的愉快經歷

四、課題研究內容與目標

研究內容:

1、改變作業形式

改變單一的、重複的、機械的抄寫作業或“拿來”的練習,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有目標的作業設計。

2、豐富作業內容

課內外結合,重視實踐,在活動中進行口語訓練,在活動中理解語言、積累語言並樂於表達。

3、嘗試多種評價

改變原有的教師評價,嘗試自我評價,同伴互評,班組長評價等等方式激勵學生享受作業樂趣。

4、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

“語文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語文作業的趣味性倡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鮮活的語文信息,養成語文的綜合能力。

5、促進個性和諧發展

語文作業的趣味性注重讓學生在作業中釋放自我潛能,體驗在實踐中獲的滿足、愉悅與自信,獲得個性的和諧發展。

研究目標:

通過對語文趣味性作業設計的研究,使語文作業更加趣味化、創新化。探索出適合於學生情趣的趣味性語文作業,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合理、有效地完成了語文作業,以求達到良好的課後鞏固的效果;學生在本課題的實踐中可以提高自己對做語文作業的興趣,提高自己學習語文效率,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培養高年級學生的勤於閱讀、樂於寫作的精神。

五、課題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08.11—08.12)深入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教育學》、《心理學》等,對一些相關的研究進行了解和把握,同時對核心概念作初步界定;進行課題申報,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及具體的課題研究計劃。

2、實施階段(09.1—09.11)理論學習並進行教學實踐、資料整理、反饋改進採用行動研究法進行更細緻、更深入的操作,並根據實施情況,及時調整策略。

3、總結階段(09.12—XX.1)案例蒐集、研究資料、課題總結、撰寫論文在佔有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總結提煉研究成果,撰寫研究論文,爲第二輪課題的繼續深入研究提供理論準備。

六、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操作觀察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在實踐總結的過程中,使用歸納總結法,使研究過程更具有時效性和精確性。

七、課題研究的條件

1、本人專科畢業,35歲,國小高級教師。曾參與江蘇省中國小教學研究課題——《國小科學教育主體化、開放式行動研究》研究,該課題已經與XX年7月結題。參與了是此課題組主要成員之一,XX年6月被評爲縣“教研先進個人”。有着豐富的理論經驗和教學實踐能力,有多篇論文獲市、省、國家級獎,

2、參考的主要文獻:

(1)、國家教育部制訂的《語文課程標準》;

(2)、李吉林《情境教學法》;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個建議》

八、研究成果:

1、通過研究,提高了對語文作業設計的認識,提升了對趣味性語文作業設計的能力。

2、整理、編排出一套《學生語文趣味性作業優秀選集》

3、撰寫相關論文:拓寬閱讀空間,培養閱讀情趣淺談。

4、撰寫《關於提高農村國小高年級語文作業趣味性的實踐研究》研究報告。

【第4篇】“中學生語文學習問題意識培養策略”研究報告

(4)把握時機——善問

中學生語文學習問題意識培養的主渠道在課堂。而課堂教學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任務是在對文本的領悟和問題的探索中完成的。質疑僅是探索的前奏,是解讀文本認識事物的手段,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爲課堂的全部或重點。讓學生正確把握質疑時機做到善問,在有限的時間中儘可能呈現問題,而又不影響羣體探索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從教學進程看,質疑可有如下時段:

◆課前質疑;

◆課堂階段質疑;

◆隨機質疑;

◆總結質疑;

◆課後質疑;

(5)正確處理問題——護問

學生認知水平是有層次的,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這決定着學生的問題有深淺上的差異和角度、內容上的不同,具有紛繁性。而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解決問題紛繁性與時間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做到既突出課堂教學重點,體現共性,又照顧個別學生,滿足個性化需求,從而保護學生質疑熱情呢?教師應掌握如下方法:

◆集中篩選法:選擇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矛盾集中的問題,達成共性目標;

◆重點突破法:對領悟文本起關鍵作用的問題,達成共性目標,深入討論,提高認識;

◆個別輔導法:對個別學生的個性化問題,個別輔導;

◆隨機處理法:部分在深層討論中能解決的“淺表”問題讓學生隨機處理;

◆課外延伸法:對課內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組織討論求解途徑,鼓勵課外探究;

3.“問題探究,往復推進”的自主化學習操作模式

制約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因素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爲此,我們探索並推廣了“問題探究,往復推進”的自主化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以問題爲主線,以問題探究爲核心,充分體現讓學生在主動、生動、互動的思維碰撞和深入探究中獲得知識的自我建構和能力的自主生成。(模式結構見下圖)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問題的主體,教師起組織、引導的作用。從教學流程看,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在問題提出和問題探究、問題解決的往復循環中不斷推進滾動提高的。上一輪問題解決的成果,是下一輪問題提出的知識基礎和心理動力;下一輪問題提出,是上一輪探索獲得成功體驗的結晶。從學習的系統看,拓展性問題可是本堂課的學習環節,也可是課堂向課外的延伸;課外呈現的具有自主性、發散性特徵的問題又可帶入課堂討論。從而使學習過程打破課內課外的界限,形成課內外兩個相互獨立又相互整合的系統。

六、研究的效果

1.教師樹立起了新的教學觀念

在研究、總結和深刻反思中,我們認識到教師必須勇於革除一切舊觀念,建立起敢於超越學科自身價值,追求教學本真價值,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和整個人生髮展,把“傳授知識、啓迪智慧、健全人格”有機統一起來的學科價值觀;把學生推向前臺,以學生爲本位,教師誘導學生問題,組織、引導、參與、幫助學生探究問題的課堂教學角色觀:教學不完全是爲追求某個知識的最終結果,在探索、體驗中獲得生命價值的不斷昇華是過程的最高追求的教學過程觀;教學的最佳結果不是追求講深講透,讓學生完全掌握,心中沒有問題,而是讓學生“始於迷惘終於最高層次的迷惘”的課堂教學結果觀。教師對“教材”、“教學”和“學習”有了新的認識。“教材”不是聖經,不是死板的教條,是協助師生學習的資源;“教學”是激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師生在互動對話中不斷地建構知識,鼓勵學生具有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直面現實世界中的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學習”是一種學習主體展開多元對話——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與作者對話、與同伴對話、與自我對話、與自然對話和與社會對話,形成認知性實踐、探究性實踐、社會性實踐、倫理性實踐的過程。

2.探索出了中學生語文學習問題意識培養的規律

(1)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應從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增強學生自信心入手

在實驗中,根據學生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和信息的擁有程度,將學生分爲高、中、低三組,各選取一定數量的代表進行追蹤觀察和案例分析。在分析中發現:低程度組有65%左右的學生提問的興趣和勇氣增強了。對進步較快的同學進一步訪談:“你們爲什麼對提問題的興趣提高這麼快?”80%的學生回答爲:“以前提問有人嘲笑,現在沒有人嘲笑了。”“以前老師對我們的問題不太關心有時甚至批評,現在不但關心而且還鼓勵提問了。”“以前怕自己的問題提不好,現在不怕了。”從這些回答可以看出:寬鬆、和諧、安全的學習氛圍是學生提問的必要的外部條件;自信是增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心理動力。

(2)增強基礎知識,擴大信息擁有量,有利於提高問題的認知水平

在對高、中、低三組的比較分析中,我們發現在提問題的認知程度上提高較大的分別爲60%、47%、32%。這即是說,高程度組的學生問題的認知水平較低程度組的學生提高較快。再對高程度組提高較快的學生進行訪談,70%左右的學生認爲他們之所以能提出較高水平的問題,是因爲“掌握了提問的方法”和“自己的知識面廣”“基礎知識紮實”等原因,還有26%的學生認爲主要是這衆多原因中的一項,還有4%的學生認爲是其他原因。

從訪談結果可以看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信息量是學生提出高認知水平問題的基礎。

3.學生問題意識得到增強

實驗前後,我們分別向學生及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並隨機抽取了200份問卷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問題意識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1)樹立起了正確的問題觀 實驗前,學生沒能充分認識到提問的價值,57.5%的學生認爲他人提出的自己難以理解和不合常規的問題是“離奇”“古怪”問題,51%的學生對此採取討厭、嘲笑的態度。試驗後,比例分別下降爲3.5%和0。

(2)提問興趣和勇氣都明顯增強 實驗前,由於自信心不強、對質疑價值認識不夠及質疑環境不良等因素,僅4.5%的學生敢於課堂提問,3.5%的學生以提問爲樂。實驗後,學生的心理障礙得以消除,認識得以提高,環境得到改善,68.5%的學生能自覺提問,是實驗前的12.5倍;64.5%的學生認爲發現問題能給他們帶來歡樂,是實驗前18.4倍。

(3)問題的認識水平明顯提高 實驗前期,課堂上90%以上的學生根本不會提問,如果勉強提問,也只能是低認知水平的問題。試驗後,在有記錄的個案中,80%左右的學生問題的認知水平有所提高,其中有40%的學生能抓住文本的關鍵環節和文本的矛盾之處提出有個人見地的問題。

(4)敢於懷疑權威 懷疑是衡量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心理依據。實驗前,大多數學生在心理上迷信權威,不敢懷疑;行爲上把權威當作崇拜的偶像,表現爲依賴和順從。實驗後,敢於懷疑書本,指出教師、家長及成績好的同學的錯誤的比例較實驗前分別提高了77%、26%、29.5%。這說明,相當一部分學生已擺脫了對權威的迷信、依賴和順從,他們的獨立人格逐步得到健全。

4.爲新課程實施尋找到一個最佳的切人口。

七、問題討論

1.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問題意識、創新精神仍應抓好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信息量是學生提出高認知水平問題的基礎,問題認知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學生問題意識強弱的重要尺度,而問題意識是創新精神的一部分。那麼,是否可以說在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認爲是振興民族不竭的動力的今天,要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我們仍應把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擺在首位。有人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提出淡化知識的要求,我們認爲這是不恰當的。根據課題研究的情況看來,學科基礎知識教學不僅不能放鬆,相反,還應創造各種條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具有紮實而廣博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基本技能,這是我國基礎教育取得的成果,應該繼承和發揚。新一輪課改要改變的應是“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①而不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淡化和弱化。

2.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應以培養問題意識爲突破口

質疑、批判本身是一種創新性思維活動。從一定意義上說,培養問題意識就是在培養創新意識。在實驗中發現,不少學生隨着問題意識的增強,其解決問題的思路也逐步增多。他們已不再滿足於現成的方法和途徑,而主動的尋求新的解決策略,同中求異,異中求新的觀念得以樹立。因此,可以說培養創新精神應該以培養問題意識爲突破口

3.傳統而單一的課程結構已不再適應培養新時代人才的要求

在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培養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真關心的問題不是學科知識問題,而是綜合性問題。縱使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提出的較高認知水平的問題也往往超越學科知識本身。因此在課堂改革過程中“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⑥的現象,加強多學科整合,課內外溝通,是非常必要的。

4.正確處理完成課時目標和讓學生自主探索的關係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問題探究,往復推進”的自主學習模式不僅能有效地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而且真正實現了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發展。在對學生的訪談中,80%以上的學生願意這樣學,並且認爲,在學習中獲得了學習的快樂。然而,在對全面完成課時任務,尤其是“雙基”任務中,卻不盡如人意。有些課,由於學生問題“跑”得太遠,造成根本無法完成課時任務。由此可以看出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必將遭遇學習時間的有限性與探究活動的無限性,達成“雙基”目標與培養創新精神等之間的諸多矛盾。因而實驗教師也往往面臨着困惑。在對此的深入討論中,有如下幾種觀點。

觀點一:問題意識僅是創新精神培養的一個部分,不是其全部內涵,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不宜過大,可做適當調整,教師對學生提問要注意調控,從而凸現“雙基”落實這一層面。

這種認識在對問題意識的歸屬上有一定的正確性。然而這種學習模式的基礎是問題,而核心卻在探究。它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新的教學理念,注意調控,凸現“雙基”,這勢必又將回到傳統教學的老路上去。

觀點二:問題意識是培養創新精神的突破口。爲此,問題意識培養必須得到強化,基礎知識可以作出暫時的一些犧牲,待學生問題意識得到強化後再突出“雙基”。

這一觀點,顯然也不全對。這樣做,雖然有利於照顧眼前利益,但訓練“雙基”與培養問題意識、創新精神本身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和諧的統一中才能健康發展。如果把二者割裂開來,這顯然不符合教育規律,必將造成人才培養的左右搖擺。

觀點三:在夯實“雙基”與培養問題意識不能兩全的情況下,追求相互的讓步,尋求一種平衡,力求讓學生協調發展。

這種觀點,在理論上是正確的,“讓學生協調發展”這也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的價值追求,然而在操作層面如何把握這個度,目前還難以找到一種恰當的方法。

綜合以上討論,我們認識到要正確處理這諸多矛盾,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追求教學本真意義的前提下,敢於“活化”課時目標,允許其相對超前和滯後。其次要追求“雙基”訓練與培養創新精神的協調統一。同時要進一步研究矛盾的實質,尋求妥善解決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龔春燕、何雲山:《創新學習論》,紅旗出版社,1999年版。

2.吳克揚:《創造教育》西師大出版社,2001年版。

3.華國棟:《差異教育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4.「美」dalescottridley、billwalther著,《自主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版

5. 「美」lindacampbeu、brucecampell、deedickinson著,王成全譯《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版。

【第5篇】領袖兒童教育語文課堂發展性策略研究實驗報告

中期實驗報告

黃德瓊

領袖兒童教育語文課堂發展性策略研究已有三年曆程,在三年的研究歷程中我們不斷反思、總結、完善、提升、成長。我們研究的內容是喚醒學生學習潛能,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構建綠色生長結構,讓學生快樂自信地學習,積極健康地學習,潛心投入地學習,超越自我地學習,培養有自己的主張並敢於表達自己的主張的兒童;會質疑會思考的兒童;積極健康、合作向上的陽光兒童;辦事執着超越自我的兒童;人人在校都能永不滿足,永不退縮,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發展性就是在具有自主性、學習性、主動性、發展性的基礎上,突出發展性。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兼有四項特徵是金字塔的底座,突出一個特徵是塔頂,塔頂需要底座的支撐。之所以選擇發展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是因爲發展性本身已經具有自主性、主動性、學習性的特質,發展性又升了一層,難度又增加了一層。爲此確立領袖兒童教育發展性策略研究。

二、理念支撐

領袖兒童教育不只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教育方向,是爲人的未來指引正確、幸福的方向,而領袖兒童教育本身就是不懈追求這個方向的過程實踐。面對領袖兒童教育,有人認爲它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也有人認爲它是一種選拔、精英、領導方面的教育。我們學校對領袖兒童教育的界定是在汲取精英、領導特質教育的精華的同時,面向全體,給所有孩子一個領袖兒童教育的土壤,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而美麗成長自己優越的一面,最終讓孩子因優越的一面成爲卓越而幸福。

參照多元智能理論,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每個孩子是有差異的,差異體現了每個人有優於他人的一個面。領袖兒童教育,揚長避短,特別關注孩子長於他人的一面,並施於足夠的養分,孩子優越的一面不斷放大,成爲這方面的驕子,給孩子卓越幸福的人生打好底色,是領袖兒童教育的旨意。

三、研究內容

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快樂自信地學習,潛心投入地學習,培養“獨立思維,敢於表達”“學會質疑,學會方法”,“積極健康,合作向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學習品質。形成“人人會質疑”“人人會朗讀”“人人會表達”的發展性領袖兒童。

四、實驗成效

1、在“三模小組化”教學模式中培養追求卓越挑戰自我的領袖兒童

在創境引題環節着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但發展性課堂教學策略中的創境引題不僅僅停留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上。需要別緻創境。要根據課文特點創設情境,既能激發興趣,又能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還能觸活學生新的思考,並在情境中自然揭題。它有三個操作要點:一是簡約,二是要有新意。三是與新課學習聯繫緊密。發展性課堂教學中的開課時領袖兒童的潛質就會在這短短的兩分鐘內,慢慢地被喚醒,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這樣創境引題在形式上能吸引學生,在心靈上呼喚學生,在情感上震撼學生。顯現的領袖特質:積極投入學習狀態,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潛質從創境引題就有突顯。

第二步先學後教: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學習過程的設計到學習方法的選擇,都讓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使其成爲真正的學習主體。領袖兒童教育發展性課堂教學的目標是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爲此,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教學的機會,而不是少數學生。先學,其實就是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可以學會自己學,提出不懂的問題。在學生交流自學收穫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梳理出學點,也就是學生的疑難點,困惑點。接下來就是重點品讀,以讀促悟。到了非講不可,學生迫不及待想要弄懂的問題上,老師現身,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讓學生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學習活動中,師生,生生,生本有效互動交流,探究閱讀,習得方法。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如我在教學《扁鵲治病》這課時先學後教的第一步讓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這一環節教學,有助於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思路。第二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自讀自悟、合作探究。從而把課文讀通、讀懂、讀透。精心設計表格,學生通過自主填表,交流質疑等形式,從而使學生理解了文本,知道了作者的表達方式和寓言所含的道理。這個表格的解決更是學生自問自探文本的基礎。學生圍繞表格,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例如: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爲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勸說?扁鵲是有名神醫,蔡桓公怎麼會不相信他?第三步,質疑討論,強化感悟。圍繞學生針對表格提出的問題。解答疑問,感悟人物特點。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通過文本中劃、反覆讀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話來深入感悟人物的鮮明個性。教師在後教這一環節中,着力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扁鵲與蔡桓公的對話,從而加深對人物內心的揣摩。讓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更加豐滿與深刻,較好感悟寓言情理。

展示反饋:“展示反饋”環節中的展示,它是最能體現領袖兒童教育發展性課題研究思想的,因爲它的最直接要義是要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展示自己的個性情感,展示自己的見解,通過語言描述把它給展現出來,形成一種表達、講解、演講的課堂情境,學生在這情境中學會了表達,學會了演講,學會了自信,學會了樂意地將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認識、自己的見解傳達給其他的人,教會並影響了其他人。這種情境可以把語言激活,把思維激活,把情感激活,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逐步成長起來。它也是對整節課學生的一個檢測,瞭解學生知識、情感,方法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主持小組全員上臺,從不同側面進行交流展示。如四人小組上臺展示:就每個人的感悟文本的程度或特長代表小組發言,可以展示體會、可以展示朗讀、可以展示收集的相關資料、也可以是質疑釋疑等。小組輪流上臺主持,每一個小組都有上臺主持的機會。教師逐漸隱身,講臺不再是老師講解、提問的陣地,而是學生主持、交流的舞臺,在學生的主持下,全班同學進行深入的交流、迴應和評價。每個小組成員先展示自己學習成果,再啓發、組織全班其他同學圍繞自己展示的內容進行廣泛交流。每個發言人展示結束後,用“誰願意和我交流”、“誰願意給我補充”等語言形式,啓發全班其他同學迴應自己的交流內容,其他同學或認同、或強化、或補充、或質疑、或評價。當有同學舉手願意交流時,主持人指定同學發言;該同學發言完,主持人可用“還有誰願意交流?”等問話啓發其他同學繼續圍繞該話題發言……依此類推。這時的展示者既是發言人,又是主持人。當臺前一個發言人展示並組織全班交流結束時,後一個發言人再進行展示和交流。用這樣方式調動所有學生加入“小老師”的行列。而且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都有鍛鍊自己的機會,都經歷了一個過程,由不敢說到敢說,增強了自信感,由說不清楚到說得清楚,獲得語言表達的進步。“展示”環節中,學生思維、情感、表達,充分展現。學生充滿自信,健康向上,亮出自己。班上的學生人人在思考,人人在進步,人人在自學,人人見收穫,人人展現自我。它的落腳點是提升領袖素養,顯現出來的領袖特徵應該是: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塑造發展性領袖兒童。

領袖兒童教育發展性課堂教學,提倡“合作” 以“小組合作”“多邊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創設學生之間互學互補互促的學習氛圍。我們班成立了合作學習的小組,自成立小組後,通過有效的評價機制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通過小組合作,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每一名學生都有明確學習任務,有獨立自覺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最大限度的擴大了參與面,充分發揮了生生間,師生間相互交流協作的小組學習讓學生的被動變爲主動,特別是分組討論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組內成員相互合作,組與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潛能,增加了信息量,使學生在相互促進中共同提高。如我執教的《貓》這篇課文時給了學生兩次合作討論機會,第一次是學生自學後讓學生討論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哪些方面:第二次合作討論比較句子體會貓的性格古怪。這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之間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學生不僅深刻認識到貓的性格古怪,更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注重引導學生把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使他們真正在合作中競爭,在交流中發展。在領袖兒童教育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在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還要引導學生能容忍別人的不同意見,接納他人的觀點,形成既充滿競爭又合作愉快的氛圍,在教學重點難點處,組織學生集體合作,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鑑,相互啓發、撥動,形成立體的交互的思維網絡;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提倡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操作、實踐,找出規律,提煉方法。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從而成爲永不退縮,超越自我的領袖兒童。要解決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性問題,首先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需要,不僅要有強烈的發表自己觀點的慾望,還要有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形成一種內心需要。第二,要讓小組的每一個同學都關心自己小組的討論合作,達到統一協調。第三、討論合作達到什麼程度,小組成員都要清楚。第四,平時小組各項負責人,都要各盡其責。小組合作學習中,交流探究性問題是重點內容之一。學生在交流時,結合具體的詞句,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用朗讀重點的語句來表現自己的體驗和感悟,由此落實語言訓練和朗讀訓練。

3、在表達中追求卓越。

不管是研究自主性課堂,還是主動性課堂,都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說”的功夫,但,發展性課堂的着眼點更高了些,把說上升爲語言表達的較高層次,讓“說”變得精神、變得自主,把“說”提升到自然、流暢、生動、深刻的高度,一步一步地發展學生的思維力、表達力。在發展性課堂裏,學生的表達要有較高的水平,比較精緻。發展語言品格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前要解決的問題是,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既兼顧全體,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表達慾望,又激發調動沉默層的學生積極起來,生動起來。一節課只有40分鐘,一個班卻有幾十多個學生,能有多少個學生髮言呢?爲了解決這些難題,我們的李校長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發揮小組的力量,爲了方便學生表達,小組同學可以離開自己的座位,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圍在一起,小範圍地講解,也可以幾個小組合在一起,講解,讓學生充分地講解,那些迫切需要發言的學生讓他們心盡情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那些不愛說的學生都要說,並且也要搶着說,他們在一起自覺地排個順序,人人講,人人講好,說充分,圍在一起的小組,可以根據自己情感的表達需要,大聲點可以,小聲點可以,只要你是發自內心的,只要是你需要這樣講都可以。增加了這樣的表達機會,學生還要學會尊重,學會理解,學會謙讓,學會講的禮儀。最終讓學生在課堂這個小天地裏放飛心靈,開放思維,美化情感,讓表達變得生動有趣且有品位。在李校長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名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他們班上的答問是按開火車或按順序表達。發展性課堂出來的學生能夠在任何場合能夠大方得體擲地有聲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成爲一個有吸引力有影響力的學生。()她們班還開展了即興演講活動,她爲了培養學生敏銳的感受力和思維力,把即興演講變成了抽籤式的,並且把時間調到每天午間練字的5分鐘,每次有三個學生演講,他們先到語文老師助理那裏抽籤,略作準備,就依次走上講臺面向大家做演講,把抽到的話題講清楚,需要快速地思維、組織語言,開始只能說幾句話,還有點吞吞吐吐,但時間一長學生就能說得流暢,也能說一段完整而順暢的話了。從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過渡到陌生的、方方面面的話題,這個過程是很好地鍛鍊了學生的膽量和說話能力,抽籤演講對學生的要求高了一步,需要學生自己調動儲備,喚醒思維的靈感,否則張不開口,講不出話,因爲抽籤是不確定的內容,每個同學抽到的內容不一樣,沒有參照和模仿,全憑自己的創造。就這樣學生不斷地歷練,語言表達能力又上了一個臺階。爲了讓學生善於表達,讓學生的表達吸引小聽衆,她們在班級成立了演講社團,演講社團有三個目標,一是人人會即興演講,人人能寫主題演講稿並且能夠聲情並茂地演講。二是人人都成爲節目主持人,三是人人都成爲辯論家。制定了演講社團的活動規則,活動時間、地點也有具體安排。她們班的學生的表達都能達到比較具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具備領袖兒童獨立思維,敢於表達的特徵。有的學生在表達時能配上自己的肢體語言,臉上露出或喜或悲的情緒,很有感染力。所有的學生表達結束時都能禮節地交代我的演講或表達結束,或是表示感謝。從學生的表達中感受到學生自我挑戰,永不服輸,積極面對,超越自我的良好狀態。

4、實行“單元主題閱讀”教學

李校長的單元主題閱讀研究已經有五個年頭,她通過研究逐步走出自己的特色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她研究的基本步驟是:

1、個體閱讀

第一部分:拼音、字詞基礎過關。每個學生獨立完成給每一個生字注音、組詞,理解每一個二字詞和四字詞,積累特殊結構的詞,如帶“的”“地”“得”的詞、歸類aabb、abcc、aabc、abb的詞等,然後我們一起矯正寫在隨堂訓練本上。

第二部分,逐課逐段逐句品讀,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一句一句地理解,體會某一個詞在句中的含義和作用,體會某一種表達方法在句中的表達效果,體會句與句的聯繫,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這些我們都寫在隨堂訓練本上,這本來叫批註,但語文書上寫不下,不能系統地寫,在語文書上只能寫一些簡單的批註。

第三部分,梳理每一課的表達順序。知道這課文按什麼順序寫,是什麼結構,以清晰學生的思維。

第四部分,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精美課文要背誦以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

2、小組合作

第一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能提多少就提多少,把問題記錄下來,再進行整理,留下最有價值的問題作爲討論的主題。

第二步:討論解決問題。首先,每一個組員根據問題寫出自己的解讀,至少寫出二個理由。第二,小組交流、碰撞、記錄、整理解答的語句,至少有三個理由。

第三步:有層次地寫出來,用上表示層次的詞、關聯詞等,把問題解答清晰有說服力,不能顛三倒四、重三遍四,也不能記流水帳,更不能答非所問。組長負責完成。組長責任重大,既要組織好提問、交流,又要引導大家共同解答。

3、展示前的準備

展示主持人寫好展示計劃,包括展示的目標、內容、要求。前幾次老師親自細緻地指導。計劃要在全班討論通過。

各小組根據展示計劃做展示前的準備,小組選擇好自己展示的內容,明確展示要求,小組各成員共同努力完成要展示的題目。組長安排好小組成員的發言順序,小組可以做展示前的演練,

主持人做好全班互動交流、補充、提煉的準備,哪些地方需要互動,哪些地方需要補充,怎樣進行提煉,提前做好準備,寫清楚。

4、由學生主持上好展示課

整個展示課都由學生來主持,老師只在適當的時候稍加點撥,老師的指導在準備課上,在前置性學習和展示前的準備上。

基本步驟爲:

第一,主持人開課,呈現展示目標、內容、要求。

第二,一個小組展示一個內容,小組長要善於鼓勵小組成員自然大方地向大家展示,表達清晰,語言生動,聲情並茂。每一個小組展示之後,主持人要給予評價,老師在關鍵時候做相應的評價或點撥。

第三,如果需要與全班互動,主持人要提示展示小組,通過語言的交流與全班開展互動。

第四,主持人總結展示情況與效果,小組代表總結展示的新收穫。

第五,爲下一次展示提出很好的建議。

5、拓展閱讀

蒐集整理與本組課文相同主題的美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美文蘊含的意境和情感,領悟表達方法,賞析優美詞句,積累優美語言。

6、緊扣主題,進行習作訓練。習作前充分準備內容素材,實行現場限時習作,一氣呵成,寫後反覆修改。

王主任這個學期也在大膽嘗試單元主題閱讀教學。這學期她進行了三個單元的嘗試,效果較好。主題單元的閱讀分爲四種課型,把一單元的1—14課時分佈在這種課型裏,一是整體感知課,二是單元精讀課,三是拓展閱讀課,四是主題展示課。突破了以往單打獨鬥的教學模式,以帶多篇,以帶一類,爲領袖兒童的閱讀提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課堂展示活動中她主講的《秋天的雨》就是其中的“單元整合·拓展閱讀 ”課。整體感知課,不是以往的的讀,而是把一組相同主題的文章放在一起讀,一起比較。精讀課突破了以往的細緻的,全面的深挖,而是在點上着力,在閱讀方法上突破,以此引領領袖兒童學會閱讀的'方法,從而實現運用課內習得的閱讀方法開展課外閱讀。閱讀課不需要煩瑣的課文分析,也不是遊離於語文活動之外的語文說教,而應該是由“教課文”轉向“教閱讀”,憑藉課文教會學生閱讀,引導實踐,充分經歷閱讀過程。讓學生以最經濟實惠的方式,大量吸納字詞句篇,依靠人的語言本能及語感,直接去進行由閱讀帶動的聽說讀寫的實踐。主題展示課則是她的學生最喜歡的課型,因爲這個課上,學生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閱讀成果,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穫,在這個課上,學生個性得以張揚,興趣盎然,收穫頗多。相互的影響帶動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以後的閱讀中。同時充分利用長課的50分鐘,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展示,部分學生如魚得水,盡情展現,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得以提升。

5、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成就發展性卓越的領袖兒童。

一個語文學得好的孩子,一定不只是靠一本語文書獲得的,語文學得好來源於廣泛的課外閱讀,來源於豐富的語文生活,更來源於富有趣味性、挑戰性的語文實踐活動。結合生本課堂教學認真落實好前置性學習,在前置性學習內容安排上除了讓學生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把生字認到,理解詞語外,還要學生收集相關的古詩、成語、名言警句、故事、人物等。這項任務的落實大大豐富了語文實踐活動,再加上課前的經典誦讀,課外閱讀的時間保證、課外讀物的落實,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歷練,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獲得書本上沒有的語文能力,諸如整體規劃構思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演講表達能力等。如今秋我在教學《遨遊漢字王國》這個單元的語文綜合性活動,根據活動建議引導學生制定活動計劃,活動計劃中每個成員需要收集的內容非常明確們,學生特別樂意完成自己學習任務、興趣很高,有的學生收集漢字的不規範使用,有的收集漢字的演變和歷史,有的收集字謎、歇後語等,最後彙集成冊,學生通過一週的收集信息,整理資料,分析研究,以小組爲單位完成一份高質量的手抄報和一份高質量的調查報告,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研究,關注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合作向上的能力。爲學生後續及終身學習打好底色。又如李校長所帶已畢業的學生六一班從四年級開始他們都成立了社團活動社團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播報新聞。全班學生有十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播一週。新聞大致有三個層級內容:一是校內新聞或鎮級新聞,二是湖北新聞,三是國際國內新聞。新聞主要來源於學生對校園生活的全面瞭解,把自己認識和感受到的信息彙集成一則一則的。學生既是播報員又是記者,新聞播報小組將採集到的新聞,編輯在word文檔裏,國際國內新聞是在學生在網上查閱下載整理後,與校園新聞組合,分主要內容和詳細內容編輯,成爲系統的新聞稿。學生播報新聞,模仿央視新聯聯播的方式,每天早、中、晚的時間進行播報,新聞內容呈現在大屏幕上,學生既看又聽。播報新聞,有模有樣,有央視播音員的味道。上學期結束,我們將學生播報的新聞內容,彙集成冊,主題是《常青藤新聞發佈》(常青藤是班名)通過新聞播報活動,學生收集信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大幅度提高。新聞播報,班級學生全員參與,輪流進行,每個學生都品嚐到了新聞播報的滋味,很自信,每個同學都感受到播報新聞的好處。大家在新聞播報中增長了見識,把視野放大到鎮、省、祖國、國際,關心國際國內的大事,不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讀書匠。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熱點、看點、亮點的意識和能力。王主任每週的領素課認真準備,語文活動認真策劃。上屆六年級學生一年中開展了很多豐富的活動,“科技發展利與弊”辯論賽,“畢業之歌”朗誦會、故事會、秀出我自己主持大賽、古詩大回放、“中國夢家鄉美”演講賽、“再見了母校”演講賽、家鄉民俗展示、製作班級畢業紀念冊“那些年華,我們一起走過”等活動,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特別投入,學習成果豐厚,收穫更大。活動展示的精彩,準備的過程更是發展了領袖兒童的多種能力。合理分組,形成合力,小組成員相互補充完善,齊心合力,相互評價促進。小組的力量推動活動,促使活動開展更加高效,促使展示更加精彩。特色展示、豐富延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領袖素養如語文交際能力,創造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共同分享了活動的快樂與成功。無論是有無人聽課,班級學生顯現出領袖兒童“自信大方”“敢於表達”“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特質。班級領袖兒童作品集《那些年華,我們一起走過》和《小荷-優秀習作集》(3本)榮獲學生作品創新獎和優秀獎。集子裏收錄了每一名學生珍貴的作品。本期他們班上的“擁抱秋天”班級社團主題活動把班級多個社團活動有機組合在一起,形成系列活動,讓各個社團在主題活動中彰顯領袖潛質,激活領袖潛能。激發班級100%領袖兒童熱愛自然,親近大自然,100%的兒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美,展示美,在活動中更加充滿自信,具有審美氣質。在分享成果的同時,開闊視野,發展思維,喚醒兒童內心深處對美的追求。培養兒童收集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維,學會朗誦、創作、手抄報、手工製作、攝影、歌舞表演等方法,展示個人才藝,豐富生活閱歷。通過以社團爲單位的準備、排練、展示等系列活動,增強團隊合作意識,不斷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向上,挑戰自我,追求卓越。引導學生走進社會,與家長一起走進自然,促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交流。李校長和王主任已經率先嚐試主題單元的閱讀教學。具體做法她們會介紹給大家。我在這裏不再贅述。

五、問題思考

1、發展性課堂與“自主性”“主動性”“學習性”課堂在形式和實質上的區別並不明顯,大家可能都在這麼做。“發展性”領袖兒童教育課堂還只是雛形,顯現出來的某些特徵還很粗糙。

2、來自學生需要的發展性課堂學習潛規則還沒有建立;具有發展性領袖兒童氣質的學生還沒有顯現出來;老師還沒有成熟的設想。

3、每一個學生髮展空間還不夠,課堂學習方式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

六、下一階段主攻目標

1、讓發展性課堂與“自主性”“主動性”“學習性”課堂有形式和實質上的區別。大家都做的,我們做得更到位,更深入,更成型。做大家沒有做的標誌着“發展性”特質的課堂:(1)課堂瀰漫濃濃的語文味。(2)百分百的學生積極投入,獨立思維;百分百的學生有合作的需要,講究合作的潛規則,有合作學習的能力;百分百的學生能夠大方自然、清晰流暢、具體生動地表達自己的見解。(3)80%的學生具有演講、辯論、主持的發展性語文素養。(4)百分百的學生自信、開朗、大氣、永不言敗、追求卓越、不斷超越。(5)小組合作學習有質有序,考覈制度持續深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建立來自學生需要的發展性課堂學習潛規則---積極投入,活潑有序;合作互助,提升超越。課堂成爲學生的主陣地,教師逐漸隱身。

3、讓每一個學生有足夠的發展空間,課堂學習方式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努力把“發展性”策略研究做成型。

【第6篇】《聾校語文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引導的研究》實驗報告

一、 課題的提出

語文教學中聾生常表現出被動、進程緩慢、學不致用、厭學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激發聾生尤其是後進生的學習興趣,對於提高聾校整體教學水平至關重要。

爲了最大限度地激發耳聾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快缺陷補償,我開展了“聾校語文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引導”的課題研究活動。

此次實驗的目的,希望通過有針對性地實驗研究,探索出適合聾生身心發展規律,提高聾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質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便形成理論,指導今後的實踐工作。

二、理論假設

通過語文課教學的悉心培養,使耳聾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信心,好學、樂學祖國的語言文字。聽、說、讀、寫的實際能力普遍提高,能夠有效地運用語言,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能夠閱讀書籍報刊增長知識,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語言表達思想。

三、實驗設計

實驗目標

通過此項實驗,通過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耳聾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加快耳聾學生迴歸主流社會的進程。通過實驗,積累總結教育教學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

被式的選擇和組織形式

樣本:以本校XX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爲實驗對象。

組織形式:非對等組前後測設計。

自變量及其控制措施

自變量

(1)指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通過句、節、段訓練培養學生語言邏輯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過聽(看)話、說話訓練提高學生說話能力。

(4)注重朗讀指導,培養學生由讀感悟的能力。

(5)加強背誦指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6)加強與人交流思想的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組織運用語言的能力。

控制措施

(1)在實踐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藉助工具書看圖學詞學句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上,我主要運用直觀演示教學提高耳聾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發揮視覺優勢,培養學生掌握學習字詞的方法。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教給學生利用字典提高學習質量的方法。

(2)通過聽(看)話,說話訓練讓耳聾學生在語言實踐練習中提高口語表達力。通過研究,我總結出了三種有效途徑:(一)緊密結合語文教材,做好學生基本詞彙的聽說讀寫訓練。(二)在活動中訓練聽說能力。(三)創設專題情境,訓練聽說能力。

(3)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爲學生語言表達提高可能。學生哪怕微小的進步都及時給予表揚,使其對自己的表達充滿信心。

(4)強化記憶是聾生掌握語言的基礎

聾生的視覺形象的記憶有着極大的優越性。我們可以充分發展耳聾學生的記憶優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積累語言材料和掌握語言規則和順序,提高他們的讀寫能力。

a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加強對語言的記憶

在看圖學文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圖畫理解課文。我一邊指導學生觀察,一邊設置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維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表達。通過多種器官的參與,學生容易記憶,能有效地積累語言文字。

b藉助形象直觀加強語言記憶

要合理選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爲學生強化語言記憶創造有利的條件。因爲萬物都是通過具體形象才能進入人的意識,當我們藉助形象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到課文裏的具體形象和豐富多彩的生活圖景後,就會激起學生喜、怒、哀、樂等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表達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聾生將所感知的內容進行記憶。

(5)鼓勵學生再現生活經歷。根據所學內容,讓學生說出自己對新詞新句的理解。通過表述,不但瞭解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表述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語言能力進行加工整理提升的過程。

(6)重視讀的過程與指導。控制方法:朗讀與講解相結合、朗讀與演示相結合、朗讀與明理相結合、有朗讀代替講解。

(7)背誦是提高讀寫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重視學生平時對詞句的積累。要讓學生在多學、多記、多知、多運用的過程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在這方面,我注重對學生的檢查指導。

(8)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耳聾學生的寫話能力。通過有順序地、細緻地觀察圖片和簡單事物說寫一段完整的話。通過強化仿寫訓練,加大學生寫話的水平。通過說“心裏話”的寫話練習,提高學生駕御語言的能力。

4、因變量及控制措施

因變量

(1)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受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對學生的態度的直接影響。

(2)學生學習缺少持久性,經常學一會兒玩一會兒,發展緩慢。

(3)學生自卑心理強烈,防礙語言發展。

控制措施

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力。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加強學生語言的積累。幫助學生找出自卑的原因,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5、無關變量及其控制措施

由於聽力殘疾發生的時間、聽力損失的程度和語言水平、智力水平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耳聾學生在後天學習中語言形成和發展的程度也不同。家庭環境對耳聾能夠學生的語言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家庭成員尤其父母的文化水平、經濟地位、管教態度和對兒童的期望水平、家庭是否穩定和諧,都將影響耳聾學生的發展。對這些無關變量的控制方法主要採取消除法。

四、實驗方法

實驗階段主要採用實驗法、觀察法、問卷法、個別測試法及比較法。

五、實驗過程

第一階段( XX、3 ——XX、6 )

此階段是準備階段,要對實驗的班級進行全面細緻的調查,以便更好地制定出實施方案。調查結果要真實可信,爲此我從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愛好、聽力損失程度及原因、語言狀況、智力情況、家庭狀況等方面進行調查。

吳浩:男,1994年7月出生。聽力損失程度在91分貝-100分貝之間,屬於一級聾。耳聾原因藥物中毒。有語言基礎,受過語言康復訓練,能正確聽(看)話,發音方法部分準確,個別音發不準。記憶力較好,接受能力強。說話水平比其他孩子好。上課時能夠積極發言,對學習充滿興趣,但注意力保持時間不長。

王強:男,1995年5月出生。單側耳聾。耳聾原因藥物中毒。語言基礎好,能發出音,但個別音發不好或調值不對。雖然能說,但音義嚴重脫節,不知道所說何物,或看見事物說不出名稱。智力一般。對學習有一定的興趣,比較認真,能夠正確對待老師佈置的作業。

高豔萍:女,1989年9月出生。聽力損失110分貝以上,屬於全聾。耳聾原因先天性耳聾。無語言基礎,發音器官萎縮,不能發音,也不能聽(看)別人說話。智力水平一般。上課能夠認真聽講,但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

龐燕:女,1993年9月出生。聽力損失在110分貝,屬於全聾。能發部分音,口形較正確。智力水平一般。惰性強,不願與人交流。發言不積極,對學習缺乏信心。

實施方案:結合教學與活動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並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培養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能夠大膽發言,主動探索,敢於提問。

1、使師生關係和協,加強教師的親和力,促進學生學習興趣。

身爲教師,要具備創設師生之間的和諧的情感氛圍的能力,隨時隨地給學生一個和藹可親的、公正無私甚至讓學生崇拜的形象,用老師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引導、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們在工作中要投入極高的熱情,真誠的愛心,關心呵護每一名學生,一絲不苟地幹工作,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名學生,每一件事情,做到事無鉅細,件件當大事來做,時時觀察學生的喜怒哀樂,隨時表達教師的關愛之心,就是這些,使我們爲學生營造了愉快的學習環境,給了他愉悅的心情,無形中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係,增強了教師的親和力。學生對你的喜歡,對你的崇拜會很快轉移到你所教的科目中去,這種對人的喜歡會自然轉變成對科目的喜歡的道理,會使我們的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可謂,喜你亦喜你教之某某,歸根結底,教師可使學生興趣大增甚至調轉。

2、多角度着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是中外教育家們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多用表揚與鼓勵的動作、眼神、話語乃至物質獎勵(一朵小紅花、一隻鉛筆、橡皮、一塊糖等)。讓學生有自尊、樹立自信心,樂於學習知識。國小生年齡特點,決定他的一些表現,天真、幼稚、不懂事、不講理,老師千萬不要跟孩子們一般見識,要有良好職業道德,課堂中學生的亂講話、小動作、不注意聽講、打鬧等問題,老師要沉穩應付,此時此地,不恰當地批評、發泄會傷害學生,會使他自尊心受損,降低自信,對學習無有興趣。

第二階段( XX、7 ——XX、7 )

此階段注重如下訓練。

1、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產生學好語文的願望。

要使學生對教師所上的課發生興趣,首先教學時要注意教學方法的直觀性、多樣性以及教學內容的新穎性、生動性,力求做到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而不會把上課當作一種負擔。比如分角色朗讀、自編作業題、適當運用彩色掛圖、使用電化教學手段等都可增強課堂氣氛。教師還要善於組織課堂教學,把一堂課的學習活動組織得生動活潑,讓學習過程中的動腦、動手、動口等活動交替進行。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其次,教師要以情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娓娓動聽的講解,維妙維肖的表情,愛憎分明的態度,都能使學生的情緒受到強烈感染,覺得聽課是一種樂趣和享受。此外,還可專門設計一些“興趣課”,選擇新穎生動的內容,把遊戲和競賽引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2、鞏固學生學習興趣。教學過程注重於理,每節課從趣入手,注重知識形成過程,引導學生觀察、聯想,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鍊,重在知其所以然。

鞏固學生學

【第7篇】《語文學科導學案編制研究》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一、調查的目的

爲了有效推動《語文學科導學案編制研究》課題的深入開展,併爲該課題的研究提供客觀依據,特進行本次導學案的使用情況調查問卷。此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0份,回收10份,其中有效問卷10份,有效率達到100%.現將調查問卷結果統計、反映的問題以及以後改進的方向簡單加以說明,形成調查報告,爲以後工作提供詳實的依據。

二、調查內容:教師問卷調查

尊敬的老師:

非常感謝你抽出寶貴的時間參與我們有關導學案編寫與使用的調查。這是一份無記名調查問卷,本問卷存屬調研性質,不會對你有任何影響,麻煩你配合我們完成本問卷

1.在編寫與使用導學案過稱中,你的觀念是( )

a教師中心 b學生中心 c師生雙中心 d其它

2.請問統一的導學案對你有束縛嗎?( )

a完全沒有 b有一點 c有

3.年級統一導學案對你有影響,你在二次備課時會如何處理?( )

a導學案上的內容就是本節內容,不會有任何刪減

b偶爾根據學生的需要增加或刪減

c經常根據學生的水平增加或刪減

4課堂上你是如何使用導學案的( )

a按照導學案模板的設計順序教學

b根據學情重組導學案內容,但很少生成新的問題

c根據學情重組導學案內容,會生成新的問題

5對於導學案中訓練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問題,學生是咋完成的( )

a會先獨立思考,不會的會查資料或和同學討論後在答題

b會粗略的思考,答題時一般看參看資料或同學的答案

c很少思考,資料有的照抄,資料上沒有的就不做

6你的學生能否按照導學案設計的程序和步驟不用你教也能學習( )

a能 b不能 c困難

7你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導學案使用頻率( )

a經常 b偶爾 c不用

8你認爲什麼時候使用導學案的效果最佳( )

a課前預習時 b課後作業時 c考前或課後複習

9在既想減輕學生負擔又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下你認爲學生完成一份導學案的最佳時間應該是( )

三、調查的對象及設計意圖

對象:我校十名骨幹教師。他們長期在一線任教並且都是我校的課改先鋒,

在編寫導學案上有一定的寶貴經驗。

設計意圖:我試圖從教師這一特定角度,主要通過設計問卷調查等不同的調研方法從教師的角度,力圖揭示根源,探索有效教學方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通過編寫高質量的導學案,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四、調查的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我發現:

(1)100%老師們在編寫導學案時都以學生爲中心。

(2)100%老師沒有被導學案束縛,在二次備課時根據學生的水平增加或刪減。

(3)90%的老師對於導學案中訓練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問題,讓學生先獨立思考,不會的查資料或和同學討論後再答題。

(4)100%的老師認爲學生能按時完成導學案。

(5)80%的老師認爲完成一份導學案的最佳時間是30分鐘。

五、今後改進措施:

通過調查,對如何編寫、運用導學案,讓導學案更適應教師教學、實現教學目的,有這樣一些啓發和問題:

1、作爲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應以學生爲中心,應以學科特點,學生實際爲出發點。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爲主

2、導學案重在導學,不管是提前預習,還是課堂上的教學素材以及探究活動,都應重視新穎和質量。尤其是探究活動應體現、適合小組合作探究。

3、導學案的設計還應有相應的層次性、指導性,是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

4、導學案的運用必須與學生實際結合,不應加重學生負擔,不能在原有教學作業上再加上導學案。明確導學案的使用是要提高教學效果,而不是加大作業量。

導學案的使用效果告訴我們,對於改變傳統課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還是有利的。堅持導學案,提高導學案編排的科學性、實效性,不能因爲一點困難和問題就輕言放棄。

【第8篇】國小語文小課題研究報告

國小語文小課題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計劃,顧名思義,就是隨某一專門的課題記性研究。國小語文將研究重點放在課本上,並不是將視野侷限於課本,適當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鞏固,貫通課本知識,培養能力。以下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提供到的國小語文小課題研究報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國小語文小課題研究報告1

一、課題研究現狀分析

識字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培養讀寫能力,識字是前提,同時識字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又是一個新的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閱讀必須要有一定的識字量纔可以進行;而習作又建立在閱讀和寫字的基礎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級學生識字量不足,將嚴重製約讀寫能力的發展。識字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着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然而從以往實踐看,識字教學形式還比較單一,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辦法還比較少,識字和書寫缺乏有效的指導。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普遍存在“逐個識字效率低、無章可循週期長、回憶再現難度大、易於混淆錯別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現象嚴重。

二、課題研究目的

1、轉變觀念,愉快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變“苦學”爲“樂學”。

2、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化被動接受爲主動獲取,養成主動求知的好習慣。

3、引導學生勤於觀察、善於觀察。在觀察中學會比較、辨析,發現規律,掌握識字方法

三、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各地類似實驗借鑑法;2、課堂教學案例研究法;3、不同教師同類型課堂教學觀察比較法;5、綜合試驗教師對課題的收穫,談經驗總結法。

四、課題研究重點

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從關注識字結果到同時關注學習過程,從關注識字技能的記憶保持到關注漢字在不同情境中廣泛靈活的遷移,注重培養識字能力,促使學生由“學會”變爲“會學”,由“被動的學”變爲“主動的學”,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習效率。運用各種各樣巧妙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充滿樂趣,使識字教學的面貌發生改觀,識字教學不拘於死板的公式,因文而異、因詞而異、因地而異,把課內外有機整合,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去理解,積累和運用,給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打下紮實的基礎。

五、課題研究的設想和設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組小課題研究計劃,各研究教師根據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計劃;

2、組織學習當前課題的研究現狀以及與客體類似的相關理論。

3、精心組織教研組一課兩評活動,在活動中全面開展課題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組小課題成員對自己課堂的一次教學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傳課教後反思。

3、充分利用好“達標課”,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同時對教學評價進行研究。

十月份:

1、學習有關“生本高效高效語文課堂“的教學新理念的文章;進一步明確“生本高效語文課堂”如何上才能體現高效。

2、每位教師精心設計識字教學課堂教案,尋找教學模式,歸納教學流程。

六月份:

1、設計師生調查問卷,歸納總結課題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過程性研究材料,從材料中尋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師針對研究過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認識,開好課題的期末總結會議。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六、課題研究預期效果

我們希望經過這樣的實踐研究,最終讓孩子們對識字充滿了興趣,提高識字能力,擴大識字量,感受閱讀的樂趣。

國小語文小課題研究報告2

一、課題的提出與研究目的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識字與寫字教學是一項基本任務。它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是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工具,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前提。但通過平時的作業及考試檢測情況來看,二年級學生的錯別字現象很多,這對語文學習帶來了很多障礙。要是學生避免寫錯字的現象,牢固掌握所學生字,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將學生的錯字現象作爲生字教學的一個突破口,找到其出錯原因,並研究相應的解決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級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提高教學效率。

將研究重點放在課本上,並不是將視野侷限於課本,適當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鞏固,貫通課本知識,培養能力。在瞭解語文課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的原因與對策。

2、在獲取豐富關於易錯字的基礎性資源,從而建構符合實際的語文課程資源。探索高效的語文活動課的方式、方法和途徑,構建國小語文的操作模式。

二、課題概念的定義

關於易錯字------顧名思義,易即容易,錯即錯誤,易錯字就是特別容易出錯的字。出現錯誤的字,我們叫它錯別字,一般分爲錯字和別字。易錯字就是指容易寫錯或混淆的字。

在生字實踐教學中,我們發現先入爲主的現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書寫,第一次正確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學生,第一次書寫的時候出現錯誤,事後再去彌補,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過一定的干預,在以後的書寫中,正確率將會大大提高。

這要求教師具有對易錯字有提前的預設,知道這個字出現的常見錯誤,並且知道用恰當和巧妙的方法,在課堂上對這個生字進行提前干預,防止大部分同學出現這樣的錯誤,甚至達到把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

易錯字的提前干預,是指教師在知道學生學寫新字之前,對易錯字進行歸類,通過教師和學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編故事,順口溜等有趣的形式進行提前干預,讓學生自行特點後再進行書寫,儘量把錯誤扼殺在第一次落筆之前。

現場跟進指的是在第一次作業出現第一次錯誤的時候,在第一現場及時跟進,通過一定的干預措施,讓學生避免出現錯誤,或及時糾正該錯誤。由此對易錯字的產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

三、課題研究原則

(1)科學性原則:從研究設計到具體實驗應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動。在作業設置上最大限度的減少機械性,增強情趣性。

(2)綜合性原則:合理構建作業結構體系,注意作業設計的相互協調,合理搭配。對於學生作業設計要以新課標爲準繩,依據新課標對作業體系進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爲本原則:同一年齡的學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識水平、接受能力、意識傾向、興趣愛好的個別差異,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區分對待,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促使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課題的研究理論與研究方法

(一)我們研究的理論依據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記憶中完成的對新信息的精心製作或精細加工,是對要記住的新信息附加額外信息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使新信息更有意義,從而促進對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對學習材料的記憶,通常用的方法有:(1) 對信息進行聯想; (2) 產生關於新信息的視覺表象;(3) 將信息的字面意思進行擴展;(4) 把進信息同別的事物進行比較; (5)舉出一個信息的實例;(6) 補充新信息的細節; (7) 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爲概念;(8)對信息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等。

(二)我將二年級所有學生作爲研究對象,具體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獻資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對相關研究材料進行學習,作爲本課題的理論支撐,幫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⑵調查分析研究:在課題研究初期、中期和後期,通過調查測試,分析瞭解學生識字能力的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爲課題研究提供依據,並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實效;

⑶個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對象,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首先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後對其施加影響並跟蹤觀察,從觀察記錄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事實結論;

⑷經驗總結研究:重視資料積累,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三)具體做法:

(1)把本冊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單元編排進行彙總。

二年級的生字數量固定,每課課文後面要求“會讀會認會寫會默”的四會進行彙總。因爲二年級教學的識字量相對有限,每個生字的相關詞語也相對固定。因此,我們預先對每一課課文的四會字進行擴詞,讓這些常見詞語讓孩子們多讀多寫,紮實訓練。這樣的八張詞彙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詞組,以及相應的針對性訓練。應該說,這就是所有易錯字的範圍,打個比方來說,這就是我們用來獵取易錯字的一張大漁網。

(2)把學生出現的易錯字按照原因進行歸類。

生字教學之後,在學生的各項作業中,如看拼音寫詞語,聽寫、寫句子等,學生的易錯字就會逐漸顯現。迅速測查和總結,整理了易錯字彙總表。

① 根據錯別字出現的'原因,彙總歸類,可分成這樣三類:(別字)

② 改變字形:如“黃”字中間“由”寫成“田”,“原”的第一筆寫成撇。(錯字)

③ 添加或遺漏筆畫:如“試”多加一撇,“球”遺漏最後一個點((錯字)

(3)根據易錯字的不同原因,進行相應的教學干預。

① 第一類:用法混淆而產生的易錯字。

a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進行分辨訓練;

b措施二:適當提供語境,進行強化訓練:

這些同音字,學生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需要進行一定的練習,要求學生不僅理解,掌握,更要學會運用。如“比一比,再組詞”的練習,學生能夠掌握常見的固定詞組。如“選詞填空”的練習,學生在句子中理解字義詞義,真正掌握字詞。

② 第二類:改變字形而產生的易錯字。

措施一:根據字形,進一步挖掘字義。

這一類易錯字的產生,學生大部分因爲粗心,不注意字形特點,寫字時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把筆畫寫錯,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寫錯,導致字形完全改變,成爲錯字。如“黃”字中間“由”寫成“田”,這是因爲學過“田”,而不認識“由”。又如“原”的第一筆寫成平撇,是因爲前期對“後”的印象太深,第一筆順手就寫錯了。這種錯字不存在字義理解的問題,多是因粗心而引起。這種情況。我們適當的把字形和字義加以聯繫。在教學時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讓孩子對字形有先入爲主的印象,儘量避免首次錯誤發生。

措施二:正面強化,提倡現場跟進

這一類易錯字的產生,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勢影響。有一些孩子會在寫字時張冠李戴。把a的偏旁移到b的身上,又把b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學過“高”字,再學到“亮”,因爲兩者相似,就會出現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亮”上。又如,前面寫過“學”字,下一課學到“常”時,因爲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勢影響,就把“學”的頭,套到了“常”的腦袋上。這樣的錯字,簡直是移花接木,不倫不類。

如教到“常”字。教師在教完字形之後,在學生第一次落筆寫字時,注意巡視,發現有學生出現錯誤時,立刻跟進。馬上讓學生停筆,將錯誤現象拿出來,進行對比,仔細分析字形之後,再讓孩子提筆寫字。這樣的跟進,可以將易錯字在第一時間加以糾正。

第三類:添加或遺漏筆畫而產生的易錯字。

措施一:強調關鍵筆畫,將字形生動化,形象化。

這一類易錯字,原因與第二類相似,同樣是受定勢的影響,遺漏或添加了關鍵筆畫。如“試”多加一撇,“球”遺漏一點。最後一點。這就是老師們反覆強調,但學生又反覆出錯的“經典”易錯字。

這時可以運用精加工策略,將這個容易添加或遺漏的關鍵筆畫進行強調,賦予這個筆畫以形象的意義,讓他符合兒童認知特點,讓抽象的筆畫產生具體的含義,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點,編故事,唱兒歌。

有一些筆畫,還可以抓住整個字形的特點,讓筆畫融合在字形裏面,把整個字編成故事或者兒歌,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牢牢記住字形,對這個筆畫更是印象深刻。

六、課題的預期成果

(一) 初步打算

(1)讓易錯字的統計更具科學性。二年級易錯的生字基本來源於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學生學習過程出現的錯字。那麼這樣的彙總是否存在疏漏呢?我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a 進行全體語文教師問卷;b在二年級進行同步測查;c在現在的二年級進行返回測查。

(2)呈現不同錯誤,反覆出現。

易錯字在統計後進行簡單的歸類,從教學進度上,從出現錯誤上進行歸類。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覆呈現錯誤。將“精細加工原理”加以深化運用,在理論上尋找支點。

(3)將課題與教學進一步緊密靠攏,整理相關教學案例等資料。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將易錯字研究進行滲透,更新學生的識字觀念。

(二) 預期成果

(1)對易錯字有了初步的歸類彙總

(2)積累了一部分易錯字的實施策略。

a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別訓練,注意練習的節奏,不能過多強化。 b第一次干預效果之後,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時間加以鞏固訓練。c易混字的練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避免比較難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聲”這樣顛倒詞語,不提倡強化訓練。 d兒歌故事等手段恰當使用,不能太氾濫,太牽強,不要刻意爲“生動”而“生動”。

(3)學生學得輕鬆積極,錯誤率降低。

(三)結果呈現

(1)整理相關數據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寫教學論文,結題報告。

七.課題研究時注意的問題

總而言之,以上是爲課題研究指定的初步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有小的調整,但是會努力完成課題的研究。

【第9篇】國小語文有效晨讀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國小語文有效晨讀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面對國小語文教學中晨讀意識淡薄,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學生的晨讀習慣和閱讀水平,我申請了國小語文有效晨讀的研究這一課題,經過半年的研究初見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成果,達到了預定目標。現將半年來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題沿革

(一)課題的立項。20xx年12月份,上報《國小語文有效晨讀》課題研究申請,20xx年1月10日得到市教研室的立項批准,課題編號爲125xxx2567。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第一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研究準備階段。

1、確定研究課題;

2、文獻研究、尋找理論依據和研究價值;

3、確定子課題,制定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課題實施階段。

1、確定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方式;

2、進行課題研究實踐,圍繞研究目的,按照研究計劃實施課題研究,填寫活動記載,具體體現月工作或周工作計劃與總結,積累相關材料;

3、課題組總結分析實驗情況寫出階段性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課題總結結題階段。

1、總結實驗結果,彙集子課題成果,撰寫總結報告。

2、結題鑑定。

二、組建了課題小組

我校組建了課題研究小組,組長谷利明同志,組員有胡柏、賀春豔、杜苗苗同志。本課題由谷利明同志具體負責實施和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到質變,又從質變到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會出現質變。國小語文晨讀也是如此,學生認識一個個漢字,達到一定的量,就能閱讀;閱讀達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讀千賦,則能爲文。”

(二)激發學生濃厚的晨讀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爲,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養成晨讀習慣,就得先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興趣之火。有了飽滿的讀書興趣,學生纔會對晨讀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身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參與的原動力,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晨讀,教師必須創造某種條件或利用他們已有的其它行爲動機和需要的遷移,使晨讀成爲他們生活中所必需的東西。教師要善於喚起和利用學生晨讀興趣,促使他們興味盎然地去閱讀、體會,積累語言信息,使語言倉庫裏有豐厚的積蓄,需用時,才能遊刃有餘,寫起文章來,才能妙筆生花。

(三)利用各種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得學生對晨讀產生極大的興趣,就能變“要我讀” 爲“我要讀”。學生擴大了閱讀面,增加了閱讀量,積蓄了足夠的內存,還怕大量而快速的輸出嗎?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調查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後期採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爲研究提供依據。

(二)個案分析法:選取有代表性的學生個體作爲長期觀察對象,觀察並分析其發展動態,進行科學比對,最終得出結論。

(三)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進行總結,既總結切實可行的有效的經驗,以便推廣;也總結存在的問題或失敗的教訓,以利於今後的提高。

五、課題研究成果

本課題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有效晨讀能力,課題研究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種有效提高的方法和形式:

(一)晨讀方法

1、明確晨讀目標。晨讀內容要明確,這使提高晨讀課效率的前提。如課文的預習、複習,國中必背古詩文。教師應當在晨讀課開始前,最好在前一天的晚上就讓每一名學生明確晨讀課讀什麼,達到什麼樣的層次。晨讀內容要定量,這是提高晨讀課效率的保障。教師對於晨讀課的任務佈置要適中,量的確定要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宜太多或過少,要讓多數學生有信心完成任務。

2、加強閱讀訓練與指導。以領讀求規範,學生的晨讀水平參差不齊,即使學生會背誦的文章,也不代表其已經會讀。要讀好文章,晨讀課上教師就要領讀,當然也可以讓一些晨讀能力強的學生領讀,讓大家讀準、讀好、讀出享受。

3、追求閱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採用集體晨讀,集體背誦,小組賽讀,男女分讀,分角色晨讀、吟誦讀、自由讀、接力讀、表情晨讀、大聲讀、小聲讀和默讀等各種形式活躍晨讀課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加強目標反饋。檢查根據學生學習層次,注意優差兼顧,難易適中。比如讓學困生晨讀詞、段、篇等;中等生聽寫單詞、短語或句子;優生複述或背誦課文。只有這樣,纔不會使檢查流於形式,纔不會使學生養成得過且過的壞毛病。

(二)晨讀形式

1、齊讀。有利於營造讀書氛圍。聲音洪亮、富於節奏、大造聲勢的齊讀能快速地讓學生亢奮起來,很快地進入到讀書的情境中去。

2、散讀。散讀,或稱自由讀,最有個性特色,大部分晨讀課採取散讀的方式,需要說明的是,散讀絕對不等於放羊。

3、其他讀書方式。

(1)聲情並茂的範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得到美的薰陶,使學生受到老師情緒感染,入情入境地晨讀,使學生在晨讀時達到音與情融爲一體。

(2)詩情畫意地配樂讀。音樂以特有的旋律和節奏塑造形象,把人們帶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喚起人們的情感。當文字與情調相吻合的音樂交相輝映時,便會產生和諧共振的效果。

六、課題的創新和意義

有效晨讀對語文教學,乃至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其主要有以下好處:

(一)一夜好睡,早上頭腦清靜,思路清晰,記憶效率高,大聲讀書有利於理解和記憶知識;

(二)大聲讀書,傾聽自己的聲音,能給自己帶來自信,獲得充實和滿足感;

(三)大聲讀書,眼、耳、手、口、腦各種記憶器官的綜合運用,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和智力的開發;

(四)早上大聲讀書,調動了口腔、鼻腔、喉嚨、肺部、胸腔等部位的協調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

(五)長久堅持,形成習慣,量的積累,質的飛躍,知識儲備會漸漸豐厚。

【第10篇】三年級上冊習作古詩句的研究報告語文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關於古詩句的研究報告語文教案

教學要求

⒈認真閱讀古詩句,能瞭解其出處、作者、意思等。

⒉會用研究報告的形式寫出來,語言要清晰,表達要準確。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寫關於古詩句的研究報告。

難點:用查閱資料的方法,研究古詩句,深刻理解其含義。

課前準備

⒈提供《唐詩三百首》一本。

⒉抄寫課文中的五句詩。

⒊研究結果彙報表一份。

教學過程

一、以詩導入,激發興趣

⒈同學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讀誰的作品?

⒉開火車背古詩。

⒊老師這兒也有幾句詩(出示),誰來讀一讀?

二、小組學習,研究古詩

這些詩句,有的比較深奧,要到四五年級才能學到。這堂課,教師讓你們自己研究、學習,你們有信心嗎?

⒈小組同學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詩句進行研究。

研究指導:詩的出處、作者、意思等,都可作爲研究的內容。

研究方法:可查閱資料,提供《唐詩三百首》。

⒉小組同學相互探究,進行熱烈的討論。

⒊整理研究結果,填寫研究結果彙報表。

(內容包括詩人的簡介,詩作的背景,對詩的理解或賦予詩句新的意義。)

三、集體交流,彙報結果

彙報:通過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麼?

討論: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參加班級討論。

教師可補充介紹詩作的背景,從而更有利於理解詩句的含義。

四、例文指導,學習寫作。

⒈指名讀屈美生同學的《關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研究報告》。

⒉這份報告中講到了些什麼?(詩句的出處、全詩的內容、詩句的含義)

⒊你打算怎樣寫自己的研究報告?你還想研究些什麼嗎?

五、撰寫研究報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寫成研究報告。

要求:語言要清晰,表達要準確。

⒉學生各自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⒊修改評議。

【第11篇】語文小課題的研究報告

一、課題的界定

讀寫結合點:是指在八年級語文學習階段能利於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課文仿寫(片斷或整體)、單元主題、課後“研討與練習”、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等素材。

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八年級,一般指國中二年級,它在整個國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它既要爲國中一年級寫作具體生動的記敘文繼續打牢夯實基礎,同時又要爲國中三年級寫作簡單的議論文作好鋪墊,以適應九年級會考的需要。

八年級作文寫作能力具體是指《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寫內容具體的記敘文,明白清楚的簡單說明文,和根據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應用文。

二、課題研究需解決的問題

要想提高八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說易也易,說難也難,難易的轉化點全掌握在我們教師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材現行編排和學生基本寫作現狀的基礎上,能夠首先尊重教材,同時又能緊扣教材本身,動點腦筋、想出辦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理心理的發展,開啓思維、拓寬途徑、挖掘適合學生作文訓練的讀寫結合點來創造性的應對教材,切實保持、保證學生閱讀能力、語文素養的提高、提升的同時,寫作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當然,最需解決的問題是在瞭解八年級作文寫作能力具體是指《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寫內容具體的記敘文,明白清楚的簡單說明文,和根據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應用文”的基礎上,對讀寫結合點“在八年級語文學習階段能利於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課文仿寫(片斷或整體)、單元主題、課後‘研討與練習’、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等素材”的準確有效確立、及有效組織學生讀寫結合訓練從而摸索出一條可供操作的具體模式,切實可行的提高八年級學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

1、新課程改革關於“以人爲本”的理論。只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真正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才能最終實現“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的學生。”

2、新課程改革關於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的理論。只有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並且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相聯,互爲促進,才能讓學生掌握運用語文規律,觸摸到語文學習的命脈之所在。

3、大語文教學觀的理論。只有樹立語文的內涵與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讓學生學會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鍋”,將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語文學習之路將越走越寬,越學越輕鬆,越學越有趣。

4、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是現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趨勢。從本質上說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個體不斷髮展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是伴隨着學校教育課堂教學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積累,有很多可借鑑的有生命力的東西。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現象分析:縱觀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普遍低下,“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仍是困擾他們的三大難題。細究原因不外以下幾種:

1、新教材編寫過程中將寫作、口語交際融合於綜合性學習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閱讀輕寫作的傾向,給人造成作文寫作板塊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編排意圖的影響和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教學能力等限制,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重視學生的作文,不會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課的教師比比皆是;

3、因教師本人不夠重視,造成學生平時訓練的機會減少;

4、學生雖有了一定的閱讀,但因缺乏具體指導和系統訓練,思想中缺乏讀寫結合的意識,只讀不寫,喜讀怕寫,讀寫分離現象嚴重。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丁有寬老師所說的:“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此課題的確立與研究將把八年級學生從面臨的寫作困境中解救出來,變“沒話寫”爲“有話寫”;變“不會寫” 爲“我會寫”,變“寫不好”爲“能寫好”;同時這課題的確立與研究也能促使教師本人進一步鑽研學生、語文課程標準、新課改理論、文本,對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問卷調查:在課題研究的開始、中間及最後階段,爲了瞭解八年級學生的寫作現狀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資料,我採用過口頭回答、舉手表決和書面問卷等方法,從最現實、最棘手的問題入手做有效研究。問卷調查的時間放在了2007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對此課題開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沒想到後來竟成了本人開展個人課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問卷調查的方式採用記名或不記名皆可兩種,問卷調查對象既有全年級14個班,也包括本人所帶的兩個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從新七年級開始接起,後又變爲全年級18個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兩個班)調查的內容包括“1、你對你目前的寫作現狀滿意嗎?原因是什麼?2、你覺得作文寫作的興趣應該如何培養?3、你的作文有過被老師當作優秀作文的例子嗎?你覺得能成爲範文的關鍵是什麼?4、你覺得八年級學生的作文水平怎樣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師怎麼做?5、你的語文老師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興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對他(她)的做法滿意嗎?6、你的語文老師重視作文課嗎?你最喜歡老師怎樣上作文課?你能描述一下嗎?”共六個方面。對於第一個問題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學生對自己的寫作相撞不滿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讀書少,平常練得少,老師沒有很好很系統的做過指導;對於第二題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爲多讀書、多觀察、多思考、多動筆能夠培養寫作興趣;對於第三題的回答,部分學生作文偶爾有被老師當作範文的例子,極少數學生作文經常被當作範文,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沒有獲得過這樣的經歷,自認爲作文寫得很一般。回答第四個問題時學生認爲多讀好作品、多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多練練筆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時希望老師多指導些寫作技巧方法、多介紹別的同學的好作文、經常開展系列專題訓練;對第五題有不少學生對語文教師不夠滿意,希望老師自己要重視學生的作文,同時對在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師學生們也給予了肯定。最後第六題學生有直接答不重視不上作文課的,也有對做得好的老師給予了肯定和表揚。

組織訪談:爲了進一步瞭解八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作現狀及寫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07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調查問卷進行過沒幾天,本人趁熱打鐵又組織了幾個作文寫作層次不同的同學進行了訪談實錄,主要由學生們提出他們認爲困惑的問題,由我進行指導和解答,學生問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怎樣你好作文題?作文題是先擬好還是作文寫完後再擬?如何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怎樣能使自己的作文語言有文采?怎樣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爲何自己寫時會跑題?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爲何別人能寫得很好而自己卻不行?

針對學生問卷調查和訪談中暴露出的問題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積極採取有效行動,查找很多相關研究理論,如制定相應對策即“通讀課文,領會精髓(還要結合課文後的練習要求)→找準結合點,以讀悟寫→指導方法→讀寫遷移→當堂作文(或課外練筆)→及時評價→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課題研討及開展活動:帶着學生作文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本人將理論與實際行動緊密結合,始終做到研究的開始、過程、結束都有理論指引,都有行動跟上,將學、研、做三者結合,讓理論做指引,不走彎路。通過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閱讀有關專業書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爲理論支撐,且注意用教材的權威,去規範,去約束,去導航。,在研究過程中針對學生現狀和需求開設專題作文指導課和專題講座,如《記敘中怎樣描寫》、《記敘中怎樣抒情》、《小事怎樣寫精彩》《讓你的作文語言靚起來》《記敘文中怎樣用好課文這一例子》《作文,到底該如何審題》《讀書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擬作文題記》等,做到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動,解決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實用價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處能夠讓學生展示作文寫作能力的機會本人都不會放過,如教師節讓學生給老師寫賀詞,校運會讓每一個學生向播音組至少投稿,爲北京奧運志願者擬志願者誓詞、期中期末考試來臨前讓每一位學生擬計劃、訂目標、向同班同學或鄰班發挑戰書、向街頭用字不規範部門寫建議信,參加學校級以上部門組織的所有的徵文比賽活動,重視數量取勝的同時也追求質的提高,積極向《好家長》《現代快報》《揚子晚報》《金陵晚報》等雜誌報刊投稿,總之本人所教的.學生的作文機會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練筆、作文、投稿及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得以提高。

實踐檢驗:因爲所帶兩個班級的便利、所在八年級年級全組老師的團結、協作和所在教研組、學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過程中可以進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兩個班、同年級同層次班、實施課題研究的班級與非實施班級等進行比照,得出真實有效的結論是:此課題的研究是有價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兩個班從研究開始到結束都當作實驗班級來對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級非實施班作比較。一年多來,在課題的引領下,學生的作文寫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兩學期區市組織的期中期末統考和學校自行組織的月考,我所教授的兩個班級學生的作文均分和優分都是全年級最高的之一,學生的語文成績在學校全區也排在前列;學生參加南京市“好家長”杯作文競賽成績突出,有好幾個學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長》或《少年文藝》或《江寧文藝》等雜誌上發表,有一位學生還把她的所有練筆命名爲《華年的思維》經我幫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藝出版社2008年5正式出版。這樣的結果令人欣喜,從中也可看出這一課題的現實性、時效性和生命力。邊教邊研,教,學,做三者合一,也增強了本人的教學研究意識,尋到了一些讀寫遷移訓練的最佳結合點和最佳方式,努力實踐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讀寫遷移的有效性,在研究過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則,注意知識結構的難易梯度,循序漸進,由易而難,由淺而深,順應作文教材對學習規律。如以寫簡單的說明文這一要求爲例,其知識板塊及能力訓練可作如下分解:第一爲基本說明方法的認知及運用;第二爲對說明特徵的把握;第三爲說明順序的合理安排;第四爲說明語言的平實、生動。四個板塊顯示四個知識層次,後一層次是對前一層次的突破和提高。四個板塊逐漸由低級走向高級,形成一種合理梯度;同時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則,讓學生多讀、多練,以讀帶練、以讀促練、讀寫相機結合、有效聯繫。實踐證明,具體操作中可以獲取只屬於自我的獨特感覺,可以印證別人的經驗,也可以積累自己的經驗;只有通過操作,才能讓學生把直接或間接得來的作文知識和作文信息轉變爲作文技能。當然操作應有“量”的要求。每週兩節的時間裏,操作應落在實處,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課外還要有適當配合。要能夠兼及重要的知識點和常見的題材類型。沒有數量保證,自然就沒有效果的保證。操作還要做到“具體”。每次訓練要有明確的目的,要設計得體的題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訂可行的驗收標準,等等。

五、課題研究的結果

1、調動了學生的作文積極性,讓學生樂於習作

學生怕作文,對作文不感興趣,跟我們教師對作文的重視程度和引導方法有關。按教材安排八年級學生一學期只需完成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練筆,一學期充其量纔有14次習作的機會,語文的大部分時間是花在閱讀教學上的。這樣從客觀上無意識地造成了語文教學重“讀”輕“寫”的局面,學生的作文興趣自然得不到激發和培養,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研究課題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做到立足於“讀”,着眼於“寫”。爲了將“寫”的訓練目標落實好,教師必須熟讀課文,以獨特的視角挖掘課文中有利於“寫”的因素,並以學生易於接受和樂於接受的方式組織閱讀,在學生讀通、讀透,有所感悟和體會的基礎上,進行“寫”的訓練的遷移。由於是有所借鑑、有所感悟和體會,此時的學生對“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筆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帶來的自信與快樂。久而久之,學生作文積極性調動的同時作文寫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既是本課題的一個目標,也是一個策略。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求教師本人我通過語言激勵、情境創設、美文品讀、活動開展、成果表彰等手段來綜合並用得以實現。

2、拓寬了學生的作文思路,讓學生善於組材

以往一說到寫作文,學生常常總會抓耳撓腮、搜腸刮肚,總覺“無話可寫”,不知如何落筆。究其原因,除了學生讀寫分離,訓練機會不多,加上學習時間緊張,生活經驗不足,生活體驗不深,可寫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爲學生的作文思路沒有打開,不懂得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如何根據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題材。本課題的研究課題注重以課文爲憑藉,以某一讀寫結合點爲契機,先對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訓練,再進行“舉一反三”的拓展訓練,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被激活後,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寬了。只要給一個作文題目,學生的頭腦就能快速運轉,再通過快速構思仔細推敲,整個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脈絡就清晰。

3、夯實了學生的文字功底,讓學生精於表達

“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研究課題更重要的在於立足教材,讀寫相機結合,充分發揮每篇課文的外顯的和隱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語段讓學生品讀、理解、揣摩、賞析,體驗和感悟祖國文字之精妙,景物之豐美,人情之偉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續寫、擴寫、改寫、補白等訓練,夯實學生的文字功底,讓學生的表達更加流暢、形象、生動,從而解決了學生“有話不懂得寫”的缺憾。

八年級作文寫作能力具體是指《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寫內容具體的記敘文,明白清楚的簡單說明文,和根據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應用文。課題的源頭來自於學生的現狀、需求、教材的要求和個人長期的獨立思考及一線實踐的摸索,故在研究過程中本人是始終充滿熱情和對學生的期待的,在實踐過程中本人一直堅持自己當初所設的研究內容,努力提高自運用教材的能力,帶領學生找準讀寫結合點,如:課本的表達特點是什麼、學生面臨的實際怎樣、單元訓練的主題怎樣、課後“研討與練習”又是什麼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讀課本,多鑽研課本要求及學生實際,切時、適宜的將課文精彩片段當作仿寫訓練並及時評價,將書本後的練習轉化爲作文片段寫作並及時給予反饋,將課外讀物、學校生活、社會這些有形、無形的書本當作練習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創作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積累、勤于思考、善於表達、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諸如“模仿法”、“擴續法” “補白法”“評議法”“插圖法”“引申法”等方法,學生現在“想寫”、”會寫”、“有話寫”、“寫得好”的喜人景象幾乎天天出現,令人欣喜。

六、課題研究的反思

課題研究雖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進:

(1)剛開始確立的個案研究法即“跟蹤一個學生從始到終的寫作能力的逐步提高過程,形成案例”的構想會因所帶年級不銜接而被迫中斷,即使這一方法仍可繼續採用,但所獲得的資料、信息等也屬間接,所以要想達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實的材料,從七年級帶到九年級是最合理可行的。

(2)由於學生的語文基礎與學習能力客觀差異,無論在哪一個班級總存在着相應的且數量不在少數的“學困生”。“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是一個練習範圍相對擴大的訓練,而“學困生”在以往較爲單一的閱讀或作文教學中都存在學習困難,在這相對綜合的讀寫結合訓練中其學習困難也可想而知。相反,學優生通過讀的鋪墊,寫的延伸和寫的反哺作用,其讀寫能力都有更大的進步。班級內的優差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是下一階段的重點研究工作,嘗試運用“分層教學”的策略,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給予更多的關照和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得到最程度的發展。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 也給自己的視野上了一個臺階,似乎又有一個新的課題放在了自己的眼前,這就是自己的經驗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論的層面爲作文教材建設作點貢獻?幫助我們的語文教學有效扭轉作文教學“大而籠統、小而混亂”的局面?當然,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說到作文教材建設這一大的話題需要多種理論如教育理論、人才理論、寫作理論等等的綜合作用,需要反覆論證和實驗,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論學習,且將理論和個人的作文教學教學實踐結合的再緊密些,爭取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對更多的同仁產生推動和影響力,同時,經過這一輪實踐和研究,絕大多數學生作文能力、語文能力和素養得到了提高、提升,個別學生進步不大,所以,讓所有的學生一個不落隊的整體進步應該是我們課題研究者的理想目標,本人將在今後的教育教學教研中繼續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實現。

語文小課題的研究報告

【第12篇】國小語文課例研究報告

國小語文課例研究報告

一年級上冊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認識生字,會寫方、半、巴。

3、通過課文的朗讀,知道雨水與植物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1、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3、用不同的方法來認識生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在上這一節課之前呢?老師要給你們出一個謎語,看看我們班上哪些同學能夠一下子說出來,那麼誰就是我們猜謎語的

小冠軍哦!聽好了:“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裏看不見。”(雨)

小朋友們真棒,來,我們大家都用掌聲來鼓勵下自己吧~~~~

2、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見到些什麼雨呢?(毛毛雨、小雨、大雨、雷陣雨、暴雨)

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12課《雨點兒》,你們可以想一想:天空爲什麼會下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讀課文,再讓學生藉助拼音,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在讀的時候呢,可以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自然段)

3、小朋友你們讀得真好,看,老師手上有很多字寶寶,你們都認識嗎?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讀準字音。

三、細讀課文,感悟言語

天上爲什麼會下雨呢?請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水蒸發變爲水蒸氣,水蒸氣遇冷結成小水滴,空氣託不住,落了下來,就變成了雨。你們明白了嗎?

(學習第一句)

1、我來找一個好聽的聲音讀一讀,誰願意來讀?把你們的小手舉好。

2、第一句裏面是說什麼多的數不清啊?(雨)那麼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是多的數不清的呢?出示課件星星多的數不清,雪花多的數不清。

3、小朋友們,你們在書上找到“數不清”“飄落”這兩個詞,你們還可以用它們來說一句話嗎?

天上的星星多的數不清。

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

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

(學習第二、三、四句)

1、這三句話採用的是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的對話,那麼從這幾句話中你知道它們都去哪裏了嗎?

(小雨點兒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2、你們真聰明!爲了獎勵你們,劉老師來請你們來當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角色扮演下對話,你們誰想來試試呀?

3、教師重點指導讀疑問句的語氣。

(學習第五句)

1、下面,你們自己來讀一讀第五句話,來想想:雨到底有什麼作用?

2、雨水給花草補充了水分,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地裏的種子吸收水分後,生根、發芽、開花。

3、恩,回答的真不錯!你們想不想來看下這神奇的過程呀?

出示課件,播放小雨點兒落在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大雨點兒落在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種子生根了、發芽了、開花了。是多麼的漂亮啊!

四、熟讀課文,培養語感

1、雨點兒是這麼的可愛,如果你是小雨點兒,你希望自己是到哪裏去呢?

2、你能把這篇課文有感情的朗讀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最後,老師來教你們唱一首關於雨點兒的兒歌吧~~~~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種子種子,在說話,在說話,

哎呀呀,我要長大,

哎呀呀,我要發芽。

五、自主探究,合作識字

1、認讀要求會認的字。

小朋友,有位神祕人物,叫老師帶句話給你們,他說很想你們,你們想知道這位神祕人物是誰嗎?

對了,就是生字寶寶,你們想它嗎?

2、指名學生認讀生字。巧記生字。引導學生可用這樣的方法來記生字。

點:上面是“十”不要左邊那一橫,中間是“口”,下面是四點。組詞:雨點兒。

數:左右結構的字,左邊上面是個“米”,下面是個“女”,右邊是反文旁。組詞:數不清、數學。

清: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青山的“青”。組詞:清楚。

彩:左邊上面是爪子頭,下面是木字,但是捺要變點,右邊是三撇。組詞:彩色。

飄:左右結構,左上是“西”,左下是“示”,右邊是“風”。組詞:飄揚。

落: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各”。組詞:降落。

空:工字上面加上穴寶蓋兒。組詞:天空。

問:“門”字裏面一個“口”。組詞:問題。

回:大口包住小口。組詞:回家。

答: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合”。組詞:回答。

方:“房”上面的戶字旁去掉。組詞:方向。

六、指導書寫

1、這些生字寶寶已經和我們成爲了好朋友了,但是剛剛有幾個生字寶寶偷偷的告訴老師,說是要到小朋友本子上的田字格里去玩玩。出示生字:方、半、巴。

2、方、半、巴它們都是獨體字。

方:“點”寫在上半格豎中線上,“橫”要從橫中線上起筆,再從田字格第三小格寫“撇”,在寫“橫折鉤”。

半:在田字格上半格豎中線左右各一點,再在橫中線上線各一“橫”上面橫短,下面橫長,最後一“豎”寫在豎中線上。

巴:在田字格上半格豎中線旁寫“橫折”,再在“橫折”裏寫“豎”在橫中線上寫“橫”,最後“豎彎鉤”。

板書設計:

花更紅

/ 小雨點兒——有花有草——草更綠

雨點兒

大雨點兒——沒有花草——長出——紅的花

【第13篇】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研究報告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研究報告

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達到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這一要求,是國小語文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但是,在我們常規的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只是根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地講授一番,沒有真正從培養語文能力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上下功夫,教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沒有創新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而也就達不到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國小語文的教學目的。

一、以傳授基礎知識爲主,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長期以來都是“滿堂灌”,其基本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這是傳統的講讀型授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近年來,隨着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全國各地在國小語文教學改革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是,相對於我市農村基礎教育的實際來說,各地的成功經驗只能借鑑,而不能照搬。必須從我市農村國小的實際出發,以傳授基礎知識爲主,優化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探求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有效方法,爲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堅定的基礎。

衆所周知,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必須十分重視基礎知識。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是我國廣大教師建國六十年來培養大批建設人才的經驗總結。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以傳授基礎知識爲主,既符合國小生認知特點,也符合人們學習新知識的客觀規律。因此,優化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應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爲目的,力求讓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日積月累逐步提高。國小語文學習最基礎的知識是字、詞、句、篇,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識字,然後用字組詞、用詞造句,再用句子組成文章,即作文。教會學生識字,首先要教學生學好漢語拼音,學會,讓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時,通過查閱字典,用拼音學會讀音識字,並閱讀字典上的詞與句,鞏固學習過的知識。

二、以掌握基本技能爲主,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目前,我市農村國小還比較缺乏現代化教學設備,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按語言規律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作用。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達到認識教材和教材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目的。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把學生引導到最有利於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方面去,使學生成爲名副其實的主體,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中指出:“我們不需要死記硬背,但是我們需要用基本事實的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列寧選集》第四卷第348頁)這就爲我們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是要求國小語文教師改革過去那種強迫學生死記硬背的落後的教學方法,從教育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入手,充分運用比較對照、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邏輯方法來講授教材,使學生能深刻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國小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要採取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法,講授教材時,應講在關鍵處,講在重點上、難點上,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要注意發展學生認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鑽研能力,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習慣。還要在講授教材內容的同時,不要忽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從小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長大後成爲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以培養學生思維爲主,創新課堂教學形式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於學生學好各門功課,攀登科學技術高峯,做好各項工作,都具有重大作用的。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所要擔負的重要任務。許多國小語文教師認爲,國小生年齡小,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對國小生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爲時過早,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國小生年齡雖小,但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最佳時期,從小有計劃地對國小生進行思維訓練,對於國小生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力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應該創新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加強對國小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思考,是開拓學生思路、發展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通過圍繞課題、抓住重點、運用比較的方法等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來設計提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爲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學生理解內容的'門路,圍繞課題提問,能揭示課題使學生立即產生急切閱讀的心理,引起學習的興趣。

而運用比較的方法提問,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區別事物之間的異同,抓住事物的特點,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另外,自學和訓練,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自學、閱讀,既是創新教學形式,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學、閱讀課文,可以理清脈絡,理解內容,體會特點,融會貫通,這一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的發展,也培養了學生自學的習慣,這對於語文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訓練的本質是實踐活動,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訓練是指學生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有計劃的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通過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達到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第14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研究調查報告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研究調查報告

引 言

我們有理由認爲,提問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語言活動之一。半個多世紀以前,史蒂文斯發現高中教師平均每天在課堂上幾乎要問400個問題。弗洛伊德從一個抽樣調查中得出國小教師一天平均在課堂裏提348 個問題。貝拉克發現,在中學的水平線上,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然後是教師再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

應。我們的經驗告訴自己,無論在哪一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可能是使用最爲頻繁也是最爲重要的教學方式。故閱讀教學中的提問設計之優劣,對其教學質量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基於以上的問題和考慮因素本人在研究課題中進行了一次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的調查。

一、調查實施

(一)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12道題目

(二)調查方法

調查方式是以問卷調查形式對本校五六年級31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三)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是五六年級共31名學生。

(四)調查步驟

3月15日問卷調查

3月20日統計、分析調查結果

3月28、29 日深入研究撰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你認爲課堂提問這種教學形式會幫助你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嗎?

選a佔66%;選b佔3%;選c佔13%,由此可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清楚的意識到課堂提問能有效幫助自己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但仍有極少學生認爲幫助不大。看來,從思想上幫助學生認識積極應答課堂提問是非常有必要的。

2、語文閱讀課上,你是否主動舉手發言?

選a佔44%;選b佔28%;選c佔3%,選d佔25%,數據顯示,上課願意回答閱讀課堂提問僅佔44%,其餘學生則顯示過於被動。可見,教師在教學閱讀課,必須提升學生興趣。興趣是人們活動強有力的動機之一,它能調動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熱衷於自己的事業而樂此不疲。

3、上課選d或e的同學,你“不太願意”或“非常不願意”舉手發言的原因是?

選a佔12.5%;選b佔25%;選c佔9%,選d佔6%,此題設置是針對上題不願意上課舉手發言同學的調查。數據顯示,25%學生困擾他們回答問題的是口頭表達有困難,剩餘學生或是問題太難,不會回答;或是懶得動腦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歡出風頭。可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應兼顧問題設計巧妙,還應時刻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與表達習慣。

4、課堂上,你是怎樣對待語文老師提出的問題的?

選a佔38%;選b佔25%;選c佔3%,選d佔25%,總是積極思考教師所提問題的學生僅佔38%,經常積極思考問題和很少思考的學生各佔25%。這組數據告訴我們,教師必須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計教學問題,所設問題應突破舊有觀念、陳舊理論的限制,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思考。

5、上題選d或e的同學,你爲何“很少思考”或“從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選a佔12.5%;選b佔41%;選c佔6%,選d佔9%。41%的學生認爲對於老師課堂提問不知道如何思考,看來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指導學生思考方法,特別是對於難度過大的問題應該給於適當提示。

6、你願意回答何種形式的問題?

選a佔31%;選b佔19%;選c佔16%,選d佔3%。一部分學生喜歡回答以記憶爲主的問題,少部分學生喜歡回答以理解或應用爲主的問題。可見學生的課堂動腦思考習慣養成欠缺。

7、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通常?

選a佔22%;選b佔50%;選c佔28%。調查顯示,過半同學能夠在默讀的過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標記。少部分學生能夠做到帶着疑問瀏覽課文,也準備向老師提出自己疑問的地方,而對於只默讀不思考的學生也佔不少人數。可見,培養學生有效思考問題至關重要。

8、當老師要求你回答詞句的意思時,你會?

選a佔22%;選b佔3%;選c佔41%。絕大部分學生選擇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重新組織語言進行回答,但要求同學互助或是主動查閱的`寫生卻很少。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和團結協作的習慣。

9、在課堂上,你覺得語文老師提問後給你的思考時間?

選a佔50%;選b佔38%;選c佔13%。一半學生認爲教師給於學生思考問題時間比較適合,不過不少,極少部分認爲不夠充足。這部分所佔比例較大,由此可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充分根據學情備課。

10、當你暫時回答不出問題時,語文老師通常會?

選a佔44%;選b佔6%;選c佔28%,選d佔9%,選e佔12.5%。這組數據顯示教師對於未回答問題的學生能夠延長等待時間,重新解釋,儘量讓學生自己回答。教師的這種處理方式是開明可取的。

11、當你回答完問題後,教師會?

選a佔38%;選b佔16%;選c佔12.5%,選d佔34%。對於學生所回答問題,教師必須能夠嚴厲批評錯誤並加以糾正,但也存在僅是簡單的“好”“很好”。學校教學中必須建立切實可行的,具有激勵機制的評價系統。

12、通過教師的提問,你能夠?

選a佔59%;選b佔19%;選c佔9%,選d佔12.5%。絕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提問深層次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可見必須提高教師設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昇華課本主題的高質量、高標準教學問題。

三、調查對策(或結論)

基於以上的分析和認識我們也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課堂知識。

1、創設情境、培養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閱讀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心理學認爲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的進行學習。閱讀教學不是簡單的教授閱讀知識而是要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讓學生掌握知識,讓課堂變得更有趣。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對閱讀課感興趣,同時學生學習閱讀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會被激發出來。

2、教師應掌握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依據

課程目標是問題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材料,它影響着教師問題設計的方向以及所設計問題的難度,問題設計要符合課程目標對學生在字詞句理解、標點符號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設計過難、過易的問題都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故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除應以語文素養爲導向並反映廣泛的教學內容,也應關注語文知識、閱讀技能。同時由於課標對三個學段的閱讀要求有梯度差異,學段的閱讀重點也不同,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要考慮課程標準對各個學段的要求。

3、教師應提高問題設計意識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角色的定位爲引導者、組織者,對學生的角色定位爲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論在備課、授課甚至是課後都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輔助作用而不是將課堂完全交與學生,對學生學習的內容及其對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加以限制。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計符合課程標準對年段學生閱讀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書對學習內容的範圍規定的問題。備課是每一位國小語文教師的日常工作,問題設計又是備課的重要內容。爲此,教師們特別是新手教師應該提升問題設計積極性,明確在備課的過程中精心準備問題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而不僅是經驗豐富的教師、教科書編者等人的專利。

4、提升教師確定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

確定教學內容的能力即教師對課程標準、教科書的解讀能力,學情分析能力以及應用解讀、分析結果選擇教學內容的能力;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指根據所選定的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轉化爲問題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學內容確定目標,根據目標決定給定,根據目標與給定的差距明確障礙,以及通過選詞、構句將問題用語言表述出來的能力。確定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是教師問題設計能力最爲重要的內容。爲此,提高教師問題設計能力的關鍵應該是提高教師確定教學內容並將其轉化爲問題的能力。

5、完善教師的日常問題設計實踐

一是確定教學內容的流程。首先,根據課程標準和考試綱要等資料列出本學段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並繪製知識框架圖;其次,將知識框架圖中的知識點分配到本學段的教材中,根據教材中的選文內容、單元安排、助讀系統確定教材中的每選文的教學內容的大致範圍,並繪製教學內容分配表;最後,根據學情從教學內容分配表中確定學習內容。二是將教學內容轉化爲核心問題並預設輔助問題的過程。三是將問題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

四、結束語

總之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今後的工作和研究中,將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邊進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一邊進行教學內容向問題轉化的過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學內容向問題轉化的過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通過行動研究充實自己任教間的研究成果,並提高自己的問題設計水平。

【第15篇】語文的研究報告

關於語文的研究報告

關於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抽樣調查研究報告

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學 楊鋼

爲鞏固和促進我校新課程改革的成果,摸清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及興趣,及時解除課題組成員語文課堂教學方法上的疑惑, 2009年秋學期開學伊始,經課題組研究討論,編制了《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調查問卷》,並在保靖民族中學及對口支援的清水坪九年一貫制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

摘 要:據調查結論,我們得出結論:如果不及時有針對性地採取強有力變革措施,那麼,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會越來越淡,語文教育的結果就會離教育目標越來越遠。從課程設置的角度講,首先,應該根據當今學生課外興趣和活動的多樣化特點來開設選修課;其次,應該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及多媒體課程的設計,合理地選擇課程內容,採用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傳統語文教育變革,真正使語文教學達到大語文的教學境界。最後,學校應該考慮開設課外閱讀課,以此來強化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

關鍵詞:中學生;語文;興趣;調查研究

在語文學習“功利主義”及“考試至上”主義流行的今天,中學生的語文學習尤其是理科生的語文學習處於被動的狀況,教師頗感學生缺乏語文學習興趣是盡人皆知的事實。那麼,他們到底喜歡語文學科嗎?目前的語文課堂存在那些弊端?學生的語文課外活動課又處於一種什麼狀況?中學生對語文學科又有着哪些建議呢?在課外最喜歡做哪些事?帶着諸如此類的問題,筆者於2009年9月對保靖民族中學及請水坪九年一貫制學校的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調查研究的對象、內容與方法

1、調查研究的對象 本調查研究以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學(以下簡稱“保靖民中” ) 高一全體同學、高三兩個班級、請水坪九年一貫制學校九年級部分學生、共計1000位學生爲對象。其中,保靖民中爲湘西自治州州級示範校,其學生來至保靖全縣。清水坪學校爲保靖民中對口支援學校,爲我縣實力最爲雄厚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其學生來至清水坪鎮,也有重慶秀山籍的學生。選取這兩所學校開展問卷調查,保證了數據及結論的科學。

2、調查研究的內容 本調查研究的內容是“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問卷一共設計四個板塊: 一、課堂教學活動、二.課堂外的活動、三、活動課情況調查、四、對語文學科的看法。每個板塊有針對性地設計幾個問題,每個問題列出若干備選答案。

3、問卷調查的過程 課題組成員在自己任教班級抽專門時間發放問卷,然後現場開展無記名調查。課題組成員楊鋼、彭曉忠兩位兩位老師在第一時間隨機抽樣100份問卷,並分析,課題組全體成員就問卷統計結果進行討論,形成科學根據。課題組成員還與自己任教班級的學生進行交流,瞭解學生語文學習的困難。

4、調查研究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①問卷法;②分析法;③訪談法。

二、問卷調查的結果

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986份。因數據統計難度太大,只在兩所學校各年級隨機抽取其中的100份予以分析。除第四板塊部分學生放棄作答之外,其他的選擇作答題全部有效。

三、調查結果的分析

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就抽樣的100名同學來而言, 100%的同學認爲語文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90%的同學認爲語文學習對自己認識人生社會有幫助,86%的同學認爲語文學習有助於自己形成良好素養,80%的同學認爲語文學習可以陶冶情感。

從抽樣調查數據統計來看,喜歡或是一般喜歡語文課的同學比例爲94%,而64%的同學喜歡語文課的原因在於對學好語文信心較足,也有20%的被調查對象表示喜歡語文的原因跟語文老師教學認真、講解清楚、方法得當有很大關係。而學生不喜歡語文課的原因是自身課堂聽課不認真。就目前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來看,多數同學選擇了課文分析及應試訓練。就課堂語文課堂狀態來看,74%的同學認爲師生互動較少,仍然是傳統模式下的教師教授,學生聽取爲主,也有14%的同學不喜歡語文課的原因在於自身作文方面存在困難,他們希望老師採取多講與指導修改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對於課堂講學活動方式,學生傾向於老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和拓展視野、擴大閱讀量。

被調查對象在課堂外的活動方面,就閱讀課外書籍30%的女同學課外閱讀量不大,每星期在3000字左右,且隨意性很大,沒有專門的時間和內容安排。越16%的同學因科目多,作業量大,課程難度大,根本沒有時間開展課外閱讀。即使是有時間閱讀課外書籍的同學範圍也十分有限,36%的同學選擇了篇幅短小的報刊雜誌。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對於《新課程標準》要求的經典文學書目,學生僅停留在片段和淺顯的層次,甚至有《繁星春水》《朝花夕拾》《格利佛遊記》及《童年》無一人讀過。能主動作筆記或寫讀後感的同學僅佔被調查對象的10%。

我們還調查了學生的課餘活動,學生多選擇消遣性、娛樂性較強的活動,如電視節目的選擇,有48%的同學選擇看韓劇,38%的選擇看動畫片。課餘活動的類型,54%的同學選擇結伴除外遊玩,看課外書的比例爲42%。學生希望老師多組織開展的課外活動,56%的同學選擇校外郊遊,40%的同學選擇指導名著閱讀,20%的同學選擇普通話訓練及演講。10%的同學選擇書法比賽及小記者體驗活動。

對語文活動課程同學們都較爲歡迎,並且80%同學表示願意積極參加活動,他們更希望老師在設計活動時能溶入學生的想法。92%的同學願意選擇合作的方式進行活動,並且90%的同學表示會積極準備,認真參與。

四、結論與思考

綜上所述,本調查研究的最主要結論如下。第一,當前中學生對語文學習還是有興趣的,但因自身或者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語文學習存在困難。第二,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內容瞭解也較爲全面,但不良的學習習慣限制了他們語文學習的自覺性。第三,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仍是是傳統模式,以老師講授,學生聽取爲主。特別是在落後偏遠地區受種種條件的限制,表現更加普遍。第四,學生在課餘時間裏最喜歡做的事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看電視或電影電視、看課外書、運動、逛街買東西或者結伴遊玩。

據這樣的調查結論,可以認爲:如果不及時採取具有針對性的強有力措施,那麼,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將會離理想的教育目標越來越遠。下面,筆者將從課程設置的角度,簡要地談談個人的思考。

首先,應該根據當今學生課外興趣和活動的.多樣化特點來開設選修課。從世界許多國家的中學課程來看,適應時代變化要求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課程呈數量越來越多的態勢。如美國的高中,20世紀20年代約只有175門文化課程,到了70年代便增至2100多門。再如被譽爲世界基礎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的芬蘭,以赫爾辛基市羅蘇高中爲例,2005年開設的課程多達200多門,該校要求學生最低修完75門(其中必修課45門,選修課30門,多選不限)。雖然國家推行的課程改革某種程度上已經把選修課提到極其重要的位置,但在中國,特別是在教育資源欠缺的地區,普遍的情況卻是,不僅符合社會需要和學生髮展的新課程甚少,而且連理應留給音樂、美術和體育等傳統課程的時間也被語、英、數等主科及題山題海的考試訓練擠壓得所剩無幾。誠然,以會考和大學聯考科目爲軸心的課程設置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毫無疑問的是,由於這種做法從根本上講背離了素質教育的精神,所以其培養出來的學生所具有的知識視野、文化修養和心理素質,必定難以適應時代變化發展的要求。

其次,應該考慮開設課外閱讀課,以此來強化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英國社會學家、傳媒研究專家湯普森中肯地寫道:“不同的媒介要求人們使用不同的技能、才能與資源以便在有關媒介中對信息加密和解密。”由於書籍的閱讀比影視的觀看等活動要花費更大的氣力,所以,除非已經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否則,學生就不會把較多的課餘時間分配給課外書的閱讀。筆者在調查中看到,保靖門口對面有一間租書店,裏面架上擺放等着出租的近兩千冊舊書,其中大部分爲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據店主說,他正打算把這些書整批低價賣掉,因爲幾年前的生意還可以,可現在學生很少來租書,他們一有空閒就看電視或玩電腦。很容易想象,就連消遣性的讀物都難以“對抗”電視和電腦,都少有學生想讀,更別說是那些有點品位的課外書了。由此可見,如何通過課外閱讀課程的設置來培養學生的讀書感情,引導學生領略各種真正有益的書籍的無窮奧祕,是一件很值得教育工作者認真對待的事情。

標籤:語文 多篇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