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多篇)有關2023年10月調查研究類文稿

(2多篇)有關2023年10月調查研究類文稿

有關2023年10月調查研究類文稿彙編(27篇)

@青年幹部 念好調查研究“多”字訣

翻開《之江新語》,第一篇講的就是如何開展調查研究,A同志強調,“調查研究是一門致力於求真的學問,一種見諸實踐的科學,也是一項講求方法的藝術。”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要想用好這個傳家寶、掌握這項基本功,就要念好“多”字訣,在“多學”“多思”“多幹”中,調出實情、研出實策、辦成實事。

以“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篤學不倦,在“多學”中把情況摸清,“異想天開”不行。“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A總書記是這樣要求的,也是這樣實踐:在正定任縣委書記,他跑遍全縣25個鄉鎮、221個村;在福建寧德任地委書記,他提倡“四下基層”,深入羣衆之中;在浙江任省委書記,他調研了全省90個縣市區……青年幹部應沉下心來,撲下身子,主動去到田間地頭、基層一線,把雙腳扎進泥土裏,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讓身上少一些書卷氣息、多一些泥土芳香。“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經驗在基層,智慧在羣衆,以羣衆爲老師,實踐爲教材,虛心請教,從人民羣衆的經驗做法中汲取智慧,上好基層這一課,做到不僅“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才能聽到真言、學到真知、領悟真諦。

以“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的深謀遠慮,在“多思”中把問題找準,“刻舟求劍”不行。“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找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開展調查研究,不僅要全面瞭解實際情況,更要善於分析矛盾、發現問題,找準了“病竈”,才能“對症下藥”。青年幹部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突出針對性,聚焦人民羣衆的難點、痛點精準選題,避免“丟了西瓜撿芝麻”“眉毛鬍子一把抓”。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和長遠目光,及時對事物間的複雜聯繫及動態變化進行分析研判,用好“解剖麻雀”式調研方法,以小處見大處、從個別到一般、由個性到共性,從中找出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總結經驗、融會貫通,在多思多想中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以“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的身體力行,在“多幹”中把對策提實,“閉門造車”不行。毛澤東同志曾將調查研究與解決問題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通過調查研究,全面瞭解情況、準確找到問題後,應把重點放在落實調研成果、解決實際問題上。部分調研“雷聲大,雨點小”,前期開展轟轟烈烈,到最後卻虎頭蛇尾、不了了之,甚至閉門造車、胡編亂造,不僅排查出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還給老百姓添麻煩。青年幹部應摒棄“轟轟烈烈搞調研,浮皮潦草抓解決”的不良作風,衝着問題去,真刀真槍幹,要“做功好”而非“唱功好”,切實將調研成果轉化爲看得見、摸得着、發展所需、羣衆滿意的實踐效果,真正實現“調”以務實、“研”以致用,把“問題清單”變爲“成果清單”。

“答好”調查研究“必答題”

A同志在《之江新語》中指出:“調查研究是一門致力於求真的學問,一種見諸實踐的科學,也是一項講求方法的藝術。”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正深入推進,各地各部門要聚焦聚力“調查研究”這一重要措施,緊扣深、實、細、準、效“五字決”,堅持眼睛朝下看、步子往深走,在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上下足繡花功夫,全力推動主題教育取得紮實成效。

以“擔當”爲“筆”,勾勒選題“重點項”,務求“直擊要害”,切忌“避重就輕”。“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各級黨委(黨組)和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問題意識,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貫徹執行的“堵點淤點難點”,作爲調查研究的“重點”,工作的薄弱點在哪裏,調研的“主戰場”就在哪裏,基層的困難點在哪裏,調研的“目的地”就在哪裏,羣衆的關切點在哪裏,調研的“側重點”就在哪裏。“擔子要揀沉的挑,任務要衝難的選”,調研選題要“直奔問題去”“偏向虎山行”,既去“示範點”“熱鬧處”,也看“短板項”“偏僻地”,切忌“避重就輕、避實就虛”,把調查研究作爲檢驗“擔當”的“經驗交流”。

以“初心”爲“墨”,渲染立題“爲民色”,務求“心到情到”,切忌“官樣文章”。“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調查研究是我們黨走進羣衆、深入羣衆,密切聯繫羣衆的重要方式,廣大黨員幹部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當好羣衆的“小學生”,多到田間地頭轉一轉,多進百姓家裏看一看,多與羣衆交心談一談,把羣衆的意見、羣衆的呼聲作爲獲取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沉澱多少真情”,堅決避免走“規定路線”、看“盆景”點位,不搞“興師動衆”的“作秀式”調研,嚴防“花團錦簇”的“打卡式”調研,切實用雙手觸摸民情,用腳步丈量責任,在調查研究中密切黨羣關係,厚植黨的執政根基。

以“使命”爲“紙”,開好破題“處方箋”,務求“有的放矢”,切忌“調而不研”。“涉淺水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調查”是摸清實情、找準問題的基礎,“研究”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改進工作的方法,如果拿不出“過硬舉措”,再好的調查也是“繡花枕頭”。廣大黨員幹部要對調查掌握的第一手資料深入分析論證,去僞存真、去粗取精,對照問題逐一“把脈問診,解剖麻雀”,把“病因”摸清吃透,把“方子”開準開實,拿出破解問題的“錦囊妙計”,堅決杜絕“只調查,不研究”“只羅列情況,不分析問題”。制定的對策措施要有針對性、操作性、實效性,確保“靶向治療、藥到病除”,切忌大而化之、“華而不實”。

以“實幹”爲“硯”,磨製答題“最優解”,務求“躬身入局”,切忌“研而不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A同志強調,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廣大黨員幹部要逐一梳理形成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時間清單,將制定的對策措施一項一項落地落實。要堅持“將釘子釘到底,把杆子插到底”,對短期能夠解決的,立行立改、馬上就辦;對短時間難以解決、需要長期持續推進的,明確目標,細化任務,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問題不解決不鬆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同時,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將調查研究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徹底堵住制度漏洞,防止問題反彈。

“三步走”修煉調查研究“硬功夫”

A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第二批主題教育正在火熱進行中,調查研究作爲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廣大黨員幹部要以“真”字爲先、“精”字爲重、“實”字爲要,修煉調查研究“硬功夫”,爲羣衆解難事,深入基層一線回答好“時代課題”。

以“真”字爲先,“修學好古”深學調研厚“底子”,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做好調查研究,要善於解剖麻雀、把客觀真實情況摸準摸透,才能心中有法、工作有方、心中有底。廣大黨員幹部既“身到”基層,更要心入基層,以“真”字爲先,“修學好古”深學調研厚“底子”,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要撩起褲腿進入田間地頭,邁開步子走入宅前屋後打開“話匣子”,杜絕“掠過”式的匆匆一瞥、“大概”式的走馬觀花,要“回頭又多看一眼”“打破砂鍋問到底”,多聽心裏話、“難言事”,帶着感情來,帶着思考走,讓調研多些“泥土香”,讓決策更有“人情味”,從人民羣衆的喜怒哀樂、生活常態中精準掌握羣衆需求,竭盡所能爲羣衆辦實事、解難題。

以“精”字爲重,“調以精微”深查廣議解“釦子”,練好調查研究“精細功”。“花香不在多,室雅不在大”,做好調查研究,選準選取調查研究課題非常重要,做到“以小見大”“由表及裏”,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將調研成果轉化爲決策思路和工作舉措。廣大黨員幹部要以“精”字爲重,“調以精微”深查廣議解“釦子”,練好調查研究“精細功”。多接“地氣”、多沾“泥土”,把自己當作一塊“小磚”下沉到基層與羣衆“一塊苦、一塊幹、一塊過”,才能看到未加工的“材料”,才能走出不設計的“路線”,才能聽到不準備的“劇本”,才能把問題挖深挖細,看到本質理清思路、摸清事實,從小處着手,在細處鑽研,往深處發力,才能在小切口中鑽出“大文章”。

以“實”字爲要,“此事躬行”深入踐行立“樣子”,練好調查研究“實幹功”。“操千曲曉聲,觀千劍識器”,客觀“實”情是調查研究的“源源動力”,離開實際情況去判斷形式和指導工作、容易走錯路,保持“此事躬行”的實作風非常重要。廣大黨員要“心入”基層“躬行此事”,解決實際問題。以“實”字爲要,“此事躬行”深入踐行立“樣子”,練好調查研究“實幹功”。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心態,在不停的“絕知此事要躬行”中抽絲剝繭、追根溯源,深入基層羣衆始終和羣衆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在田間地頭汲取成長的“營養液”、淬鍊擔當的“鐵肩膀”,做到問題不解決不鬆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以達到能察實情、能辦實事、能出實效的真質效。

調查研究:擰乾“水分” 只求“乾貨”

A總書記日前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大興務實之風,抓好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既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又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傳家寶”,立足新時代新徵程,面對複雜多變的各類新情況、新問題,廣大黨員幹部要身入心至、邁開步子、實地考察,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爲調研“脫水”,絕不讓調研“摻半點水”,才能推動“深調實研”“真查實改”不斷走向深入、解決問題、取得實效,獲得滿滿“乾貨”,爲新徵程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

身入心至、求真務實,不給調研數據“注水”,記錄最詳實的“乾貨”信息。通過開展調研,得出詳實的數據信息,並對其進行仔細分析研究,能夠有效爲我們的工作提供有效的真實數據支撐,爲後續工作的決策研究提供一定參考。然而,在基層調研中,有的幹部錯誤地把“調查研究”當成了“筆頭任務”,爲完成看似全面詳實、內容豐滿的調研報告,一味地給數據“注水”,不僅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還會令自己陷入“形式主義”的“深淵”,更不要提真正通過調研發現真問題、探明真情況。“工作是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廣大黨員幹部絕不能讓真問題“埋在水下”,讓假數據“乘風破浪”,要力戒筆尖“造假”,杜絕誇誇其談,切實做到“身入”實際、“心至”羣衆,直面矛盾,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看最真實的現場,聽最真實的聲音,現場看、隨機點、當面聽、直接問,並將有用的信息認真做好記錄,才能真正獲得有利於後續工作開展的信息。

線下交流、實地考察,不讓羣衆意見“潛水”,瞭解最真切的“乾貨”建議。通過開展調研,面對面與羣衆進行溝通詢問,能夠了解到最真實的情況,聽到最真切的民意。然而,近年來,不少幹部在開展調研時習慣通過“微信”“政務APP”等網絡平臺瞭解民意,殊不知網絡是虛擬的,百姓的需求卻是具體現實的,很多問題只有和羣衆線下“面對面”才能更好的瞭解清楚。“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廣大黨員幹部開展調查研究,既要利用好“鍵對鍵”傳遞信息的便捷和高效,通過網絡發現問題、迴應民意,又要做好“線下功夫”,經常加強與羣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與法寶。要用“面對面”代替“鍵對鍵”,不讓羣衆意見“潛水”,經常下到田間地頭去和人民羣衆談心,才能直接全面地瞭解羣衆的所思所盼,真正讀懂羣衆心意,實打實地幫羣衆把問題解決徹底、解決到位。

俯下身子、邁開步子,不讓羣衆困難“沉水”,掌握最真實的“乾貨”實情。通過開展調研,親自深入到基層第一線、下沉到羣衆當中,瞭解人民羣衆的困難,解決羣衆迫切的問題,才能吃透情況、摸清問題、把握規律,才能在解決問題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取得實效。然而,部分幹部對調查研究重視不夠,將調研工作視作“表面任務”,習慣性搞“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調研,僅僅“騎在馬上問民情”,只滿足於轉一轉、聽一聽、看一看,看似轟轟烈烈,實則看過就忘,徒增基層麻煩,導致人民羣衆的實際問題、真實困難得不到有效解決。廣大黨員幹部要用“下馬看花”代替“走馬觀花”,開展調研要帶着問題去,奔着解決問題去,須沉下身子、邁開步子、放下架子,扎到困難衆多、情況複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絕不讓民衆困難“沉水”,聽真話、探實情、挖癥結,才能揪出真問題、拿出實舉措。

調查研究不能“向雲端”而要往“山那邊”

“向雲端,山那邊,海里面,真實的我應該走向那邊……”歌曲《向雲端》近日刷屏網絡。這首歌曲讓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調查研究工作,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在第二批主題教育緊鑼密鼓開展之際,廣大黨員幹部開展調查研究時,不能在“雲端跳舞”,而要往“山那邊”去掌握“一手”資料,真正做到精準調研、閉環調研,確保調查研究成效十足。

發現問題不能“向雲端”,要以“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姿態傾聽羣衆訴求。“涉淺水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當下,部分黨員幹部存在搞“出發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發言念稿子”式調研,導致調查研究質量不高、效果不佳、脫離羣衆。廣大黨員幹部要充分利用好第二批主題教育的有利契機,堅持眼睛往下看、腳步往下邁,以釘釘子精神直插一線、直抵現場,多到困難多、羣衆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深入瞭解羣衆的生產生活情況,耐心聽羣衆所說的瑣碎小事,聽聽他們“操心”在哪裏、“煩心”在哪裏,對“欲言又止”的話要留心聽,對羣衆的實際需求要處處上心,把羣衆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羣衆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羣衆真實的“呼聲”帶回來,真正以“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姿態傾聽羣衆訴求。

分析問題不能“向雲端”,要以“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初心覓得出彩良方。“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調研不是目的,形成調研報告也不是調研的“終點”,形成爲民謀福利的科學決策,指導實踐,纔是調研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廣大黨員幹部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做到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使調查所得的零散認識系統化、表面現象深刻化,從而一針見血地吃透產生問題背後的實質原因;同時,要通過深入化研究、整體性分析、協同式考慮,在綜合考慮蒐集而來的客觀信息中挖掘不足、發現亮點、提煉對策,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共性問題要用聯繫的觀點聯動考慮,個性問題要提出針對性的見解和解決思路。

解決問題不能“向雲端”,要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踐解決困難矛盾。A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爲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爲保持同人民羣衆血肉聯繫的過程,成爲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解決問題、取得實效是衡量調查研究工作成敗的重要標尺,一切不以解決問題、取得成效爲目的的調研都是“耍花招”。廣大黨員幹部要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狠勁,逐一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列出解決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杜絕“雷聲大雨點小”等不良現象,力求逐步解決棘手的難題;同時,要建立“回頭看”機制,加強對問題解決情況的督查督辦和跟蹤問效,做到問題不解決不鬆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避免“好了傷疤忘了疼”,使調查研究成爲習慣、成爲常態。

調查研究當謹防“泛泛答題”

A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大興調查研究,提高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科學謀劃工作、解決實際問題、抓好工作落實能力。開展調查研究如同答一份試卷,廣大黨員幹部要做到看題預判、分析答題、成果檢驗,從羣衆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謹防“泛泛答題”,切實推動調查行之有效,成爲推進工作的有力支撐。

堅持“謀”在“調”前,學會“看題預判”,謹防發現問題“避重就輕”。《孫子兵法》雲:“謀定而後動”。正如考試動筆答題前需要擬好草稿一般,調查研究也要首先了解目標導向,多角度、多層次、多維度瞭解情況。調研實情摸底得準不準確,直接關係到後續決策的部署,一旦在調研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便會導致無法融入到羣衆中,不容易聽不到真話,也就無法達到調研預期的效果。廣大黨員幹部要在調研前對調研主體有一個“初步認識”,以“見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敏銳性,制定調查研究方案,通過實地觀察、聯繫羣衆掌握本質和規律,充分掌握被調研地區的風土民情、歷史文化、地理資源等,在此基礎上根據所調研的目標制定出符合當地民情的調研方案,真正做到“謀定”在前、“後動”無患。

堅持“破”在“調”中,學會“分析答題”,謹防分析問題“自以爲是”。A總書記指出,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找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答題時需要仔細思考方能“精準得分”,調研也必須通過分析研判,不斷加強對調研主體的觀察瞭解。廣大黨員幹部要學會通過深入化研究、整體性分析、協同式考慮,在綜合考慮蒐集而來的客觀信息中挖掘不足、發現亮點、提煉對策,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共性問題用聯繫的觀點聯動考慮,對個性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見解和解決思路;同時,要堅持求實的態度,尊重客觀規律,善於傾聽各方心聲,做到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勤接“地氣”、勤聽“噓聲”,在調查研究中既尋找“短板漏項”,又汲取羣衆經驗、用“千方百計”沉着應對“千難萬險”。

堅持“效”在“調”後,學會“檢驗成果”,謹防解決問題“時過境遷”。A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爲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爲保持同人民羣衆血肉聯繫的過程,成爲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考試答題成績是檢驗平時學習的“驗金石”,調查研究的成果也需要及時放到實踐中去檢驗,否則會時過境遷,讓調研報告成爲一紙空文。廣大黨員幹部要始終堅持實效導向,在基層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可行的對策舉措,及時將調研成果轉化爲政策文件、制度規定、工作要求,對能立即轉化的調研成果,緊抓快辦,對需長期推進的,保持監督跟進,努力將調研成果轉化爲解決問題的建議、推動工作的良方,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創造出不負時代的成績,紮紮實實寫好調查研究的“後半篇文章”。

調查研究須以“沉潛”之識下足“考索”之功

調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謀事之道,也是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廣大黨員幹部只有紮實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在中心工作、人民羣衆、問題導向中反覆沉潛,細緻考索如何通過調查研究來實現全面推動發展、凝聚民心民力、推動成果轉化,才能使調查研究不流於形式、不浮於表面,做到有真意、真有益。

調查研究須以“沉潛工作”之識,下足“考索推動發展”之功。實踐證明,脫離工作的調研是沒有意義的調研。調查研究只有與中心工作相結合,找準中心工作與全面推動發展的結合點,以調查研究爲手段,以推動發展爲目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既要聚焦當前中央、省、市中心工作,深挖重點工作中的存在的深層次體制機制、組織協調、運行體系等方面的難點,還要結合分管工作、分管領域擬定調研選題,紮實開展專題調研。通過轉換角色、走進羣衆,在“一線”發現提出問題,在“一線”研究解決問題,通過立足崗位職責,多加分析研判和矛盾梳理,力圖形成“新思路”“好方法”,提出一些真正能推動工作發展的“好舉措”,切實運用調研成果中繼續指導實踐,實現推動重點工作與調查研究工作的同頻共振。

調查研究須以“沉潛人民”之識,下足“考索凝聚民心”之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脫離羣衆的調研是站不住腳的調研。只有打開思路、拓寬調研對象,在與人民羣衆的密切往來中開展調查研究,才能使調查研究不空虛、不走偏、不走樣,還要在調查研究中不斷加深與人民羣衆的“魚水情”。要沉潛到“人民羣衆”中去,將頂層設計與問計於民聯結起來,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去到“人民羣衆”中間。主動親近羣衆,在學習人民百姓的“土言土語”中,傾聽民意、知曉民疾,深度挖掘基層人民“大白話”背後的“真理”,彙集民智民力;自覺“拜師學藝”,在學習人民羣衆的“勤耕不輟”裏,務求實效、精業篤行,感受基層人民“田間地頭”背後的“踏實肯幹”,厚植求真務實。切實讓人民羣衆看到變化、感到溫暖、得到實惠,更加凝聚民心、聚焦民力、推動人民生活更好地向前。

調查研究須以“沉潛問題”之識,下足“考索成果轉化”之功。調查研究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問題的。因此,各地在開展調查研究時,要沉潛到“問題癥結”中,奔着問題去,勇於扎到“問題堆”和“矛盾窩”裏,更要在各類問題中反覆沉潛,下大力氣思考如何破解各類難題,如何通過深鑽細研推動調研成果高效轉化。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敢於正視問題、善於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多思考落實上級部署中問題的“堵點”,多剖析影響高質量發展問題的“難點”,多瞭解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的“痛點”。聚焦成果轉化,以解決問題爲根本目的,在全面梳理問題的基礎上,把情況摸清,把對策提實,多些“考究”功夫,善於觸類旁通,力求通過“解剖一個問題”推動“解決一類問題”,真正抓好調研成果轉化運用。

調查研究要“天線地線”一起接

與第一批主題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題教育層級下移,具有涉及的單位和人員範圍廣、類型多、數量大、情況複雜的鮮明特點。在這種情況下,有針對性開展好調查研究,既是摸清實情、民情,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的“謀事之基”,也是確保第二批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成效的“成事之道”。基層是穿起上情下達的“針眼”,搭好正確理解中央決策部署的“天線”,接好貼近羣衆、貼近民生的“地線”,是做好基層調查研究的關鍵之關鍵。

上搭“天線”,仰望星空想問題,確保“研”之有向。調查研究“實不實”,取決於選題“準不準”。沒有高站位,調查研究就勢必沒有高質量。基層工作雖然經常處於事務性工作的第一線,但每一個政策的落實,每一項工作的創新,最直接的依據,恰恰都是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身處基層,心中也要懷有一個遠大的目標,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才能找準時代座標,緊跟時代步伐。接好主題教育的“天線”,就是要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等重大議題,緊扣當地發展大局和中心任務,把調研課題選好選準。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圍繞人民羣衆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準主題中心、抓住調研重點、深入開展調研,從“大問題”中找到“小切口”。

下接“地線”,田間地頭找答案,做到“研”之有方。“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羣衆中”,這是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總結,也是他始終紮根羣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志向和信念。開展調查研究是獲取基層一手資料、傾聽基層一線聲音的重要舉措。“知政失者在草野”,要走出機關大院,“捲起褲腿”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一戶一戶轉、一家一家走。堅決摒棄“形式主義”等擺譜作秀的“假把式”,主動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邁開步子,直達痛點、難點、堵點一線,掌握接地氣、冒熱氣的“第一手資料”。身上沾點土、腳上沾點泥,才能多一些“感同身受”,近一些“人間煙火”,在“嘮家常”“話裏短”中切實增進與人民羣衆的魚水深情,從而察“真情”、取“真經”。

連接“天線地線”,破題解題相貫通,力求“研”之有效。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策就像“一朝分娩”。調研成果要見成效,必須充分地佔有材料,千萬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囫圇吞棗。要像“解剖麻雀”一般不斷地對調研中獲取的信息、掌握的數據、發現的問題進行“深究”。“責字當頭,效字爲先。”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要始終牢記爲民造福是最大政績,總體上把握精神主線,細節上契合基層實際,深入分析思考,提出能夠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的“金點子”。同時還要主動“拜人民爲師,向人民學習”,從人民羣衆的大智慧中獲取解決問題的“錦囊妙計”,切實把調查研究的成果轉化爲推動工作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做到察實情、出實招、見實效。

調查研究要“走在”羣衆“心坎上”

近日,A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大興調查研究,提高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科學謀劃工作、解決實際問題、抓好工作落實能力。”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廣大黨員幹部要把調查研究這項基本功練紮實、練過硬,堅持身入心至、條分縷析、追本溯源,真正讓調查研究“走在”羣衆“心坎上”,切實提升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來”時帶着作風,重視“細節的作用”,深耕羣衆心田。古語有云,“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調查研究要身臨其境,置身於基層一線,近距離捕捉細節,用心與幹部羣衆交心,才能聽到真話,摸清實情。然而,部分黨員幹部卻樂於搞遊山玩水的“僞調研”、專爲作秀的“假調研”、走走過場的“淺調研”……凡此種種,不但讓調查研究成了“演戲”,讓制定出的政策和措施“水土不服”,更成了讓羣衆反感的事。廣大黨員幹部在“來”基層調研時帶着優良作風,堅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邁開步子,多點腳踏實地的“煙火氣”,少點紙上談兵的“書生氣”,重視“細節的作用”,把握好關係民生的細節小事,真正做到向實踐求真知、向羣衆謀良策,讓調查才更加純真、讓研究更有分量。

“去”時拿着實情,,找準“問題的靶心”,深察本質內因。“涉深水者得蛟龍”,調查研究既要有全局性的思維,又要能抽絲剝繭發現問題,深挖細究,方能切中問題的要害、直指調研的根本。廣大黨員幹部要善於掀開表象的遮蔽,在實地調查離“去”時要拿着反映實情的原始資料,學會穿透羣衆的微觀“關鍵小事”與宏觀“民生大事”,把握局部“急難愁盼”與全局“統籌兼顧”,彙集民智民力,真正做到去粗取精抓重點、去僞存真撥迷霧,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了解真實情況,杜絕一“調”了之、“研”而無實的現象發生,力戒空疏膚淺,廓清思維,掐中要脈,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確保調研取到“真經”,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手中有策、行動有方。

“返”時攜着實策,點燃“反思的火花”,深思解題之法。“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調查研究要立足“解決實際問題”,堅持效果導向,不能就“調查”而“調查”、就“研究”而“研究”,一切不以解決問題、取得成效爲目的的調研都是“耍花招”。廣大黨員幹部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多看“後院”和“死角”,不斷探索找尋新的發展脈絡,深入研究內在發展規律,將調研成果轉化爲破解難題的錦囊妙計,堅決防止拘泥成法、閉門造車、脫離實際,有效解決調研和應用“兩不搭”現象;同時,要善於結合原始資料,科學合理研判,去粗存精、去僞存真,將調研成果轉化爲決策思路、工作措施,在“返”回跟蹤問效時,要攜着爲民謀長遠福利、解困擾已久難題的實策,把實事辦到人民心坎上,真正做到“研以致用”。

調查研究要多“解解釦子”

調查研究作爲主題教育重要內容,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對基層破解發展難點、疏通治理堵點、破除民生痛點益處良多。但個別地方在開展調研時,選題上避重就輕、調查中應付了事、提建議文不對題,空費人力物力,效果卻一言難盡。廣大黨員幹部要拒絕“敷衍式”調研,多把心思用在發展痛點難點、羣衆關心關切上面,把“逗真碰硬”作爲調研常態,以“解釦子”的執着推動問題解決。

課題選擇應“知難而上”,多解一團亂麻的“老釦子”。選定課題是調查研究的“關鍵一環”,能不能解決問題,能解決什麼問題,都有賴於精準選題。選題之難,難在是否“對味”,既不能因難易而有別,爲圖省事而避重就輕,也不能抓不住重點,貪大求全而事無鉅細。黨員幹部在調查研究中,應秉持負重前行、迎難而上的態度,在選題上主動作爲,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等重點難點問題條分縷析,層層拆解到最小單元,從細處着眼確定選題,找準工作推動的切入口,確保調查研究“查”到點子上,“研”在關鍵處。還要專門針對行業安全、信訪維穩、老舊小區改造、環境整治等容易引起矛盾糾紛的領域,詳細摸排問題產生的根源,找準化解矛盾的“蛇之七寸”,有的放矢確定調研課題,用精準選題之“鑰”,破一團亂麻之“困”。

調查走訪要“足履實地”,善解田間地頭的“泥釦子”。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面對基層工作的困境、城鄉治理的難題,坐在辦公室找答案無異於“緣木求魚”,辦法往往藏在老城街巷、田間地頭、羣衆家中,調研中只有走出單位大院,走進鬧市田野,和利益相關的羣衆嘮嘮嗑拉近距離,讓產生矛盾糾紛的雙方坐下來講講心裏話,虛心求教長者智者和本地鄉賢,才能把基層真實情況弄清摸透,把對症的藥方開細開準。黨員幹部在調查走訪中,切不能搞足不出戶的紙上調研,更不能在走訪中“蜻蜓點水”、敷衍了事,要以探求真知灼見的心態、弄清事情原委的較真,把醫療下鄉覆蓋全不全、孩子入學入托難不難、審批權下放執行得到不到位等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查準查實,如實記錄瞭解到的第一手情況,爲解開難題做好鋪墊。

對策建議需“有的放矢”,能解急難險重的“硬釦子”。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想要解決問題,提出貼合實際且有針對性的建議至關重要,而關鍵中的關鍵就在於“研”,特別是對難啃的“硬骨頭”,若不能對問題抽絲剝繭、層層剖析,對策建議就只會“浮於表面”如“隔靴搔癢”。基層部門在組織調查研究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對第一手資料的分析研判,多從原因、影響、後果等方面展開研究,把握住關鍵環節、關鍵矛盾、關鍵人物、關鍵數據,從而針對性破除癥結。譬如對鄉村振興人才不足、集體經濟發展缺乏資金、老城基礎設施配套陳舊等當前亟需解決、羣衆關心關切,但又存在較大困難的問題,既要從根源入手找到原因,也要集思廣益找準貼合本地實際的應對之策,通過調查形成的對策建議解開“硬釦子”,切切實實爲黨委政府分憂解難。

調查研究要多在問題中“浸泡”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開展第二批學習貫徹A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一環。在調研過程中,黨員幹部要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多在問題中“浸泡”,才能不斷髮現問題、找準問題、解決問題,更好地爲人民羣衆服務。

發揚“勤調研”的作風,從“實處”發現問題。在實際調研過程中,一些領導幹部習慣“文來文往”“指來指去”,讓調研變成了典型的“紙上調研”“關門調研”。事實證明,“沾着泥土、冒着熱氣、帶着露珠”地調查研究才能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這就要求領導幹部要減少“線對線”的隔空調度,增加“面對面”的實地調研,將紙上文字轉化爲實際行動,多深入羣衆,揭一揭米缸、看一看住房,多問問“有沒有”“好不好”“需不需”,多聽取羣衆“異見”,什麼事“煩”就列入問題清單,什麼事“難”就納入攻堅範疇,緊緊圍繞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羣衆急難愁盼問題,開展有針對性、接地氣、能解決問題的調查研究。只有把問題意識、問題導向貫穿調查研究始終,對發現的問題做到不迴避、不敷衍、不糊弄,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才能不斷推動調查研究取得實效。

提高“善調研”的本領,從“細處”找準問題。調查不是簡單的“調取”,只有“扎”下去,才能“撈”上來。毛澤東寫《尋烏調查》期間,曾問紅四軍宣傳隊:“你們在尋烏作了調查沒有?”大家答:“調查了。”毛澤東繼續問:“你們講一講尋烏做生意哪一類最多?”有個別人說:“大概是做豆腐的最多吧!”毛澤東繼續追問:“尋烏哪幾家做豆腐做得最好?”這下,大家被徹底問住了。可以看出,開展調查研究就要求實、求深、求細,通盤考慮問題各個方面的內在邏輯,以問題查找問題,以問題帶出問題,才能把問題弄得一清二楚,發現問題背後的本質,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硬招。因此,要善於分析比對、反覆論證,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結論深刻化,直至看透問題背後的本質,摸透事物背後的規律,得出具有普遍規律性的認知。只有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大力開展嵌入式、蹲點式、體驗式調研,才能在“解剖麻雀”中摸清實情、找準癥結、提出對策。

秉承“真調研”的態度,從“難處”解決問題。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關鍵要看能否解決真問題、呈現真效果。這就要求黨員幹部要將“解題”作爲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善於抓住核心問題和要害環節,抓住推進工作的“牛鼻子”,認真踐行“三法三化”,推動問題在一線發現、對策在一線研究、工作在一線落實、難題在一線破解、短板在一線補齊。“調研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黨員幹部要把“調而知”和“研而用”貫穿起來,做到步步推進、層層深入,緊緊圍繞羣衆急難愁盼問題,深入調查研究,進行工作“回頭看”,推動各項工作在破題中深入、在破題中見效。唯有下足深功夫、力戒搞形式,用行動消除距離,用腳步丈量民情,“帶着問題下去”調查,“帶着問題回來”研究,“做事”不“作秀”、“造福”不“造勢”,最終才能想出思路“破題”、找出辦法“破冰”、拿出措施“破局”,真正做實調查研究“後半篇文章”。

調查研究要接“地”氣

A總書記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大興調查研究,提高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科學謀劃工作、解決實際問題、抓好工作落實能力。廣大黨員幹部要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腳踏實地”深入基層察實情、“擲地有聲”研判分析出對策、“落地生根”成果運用見實效,讓調查研究接“地”氣、出成績。

深入基層“腳踏實地”察實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促進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帶頭深入調研研究,撲下身子幹實事、謀實招、求實效”。A總書記更是率先垂範、親力親爲,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爲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樹立了光輝典範。調查研究是爲了聽真話、察真情,瞭解真實情況。廣大黨員幹部要發揮求真務實精神,腳踏實地深入基層一線,堅持真抓實幹、吹糠見米,出水方見兩腿泥。要脫下西裝革履、摘下“演員”面具、丟掉“劇本”“稿子”,換上便服便裝、深入犄角旮旯、走到田間地頭,邁進羣衆門檻、走進羣衆心坎,問一問“家長裏短”、聽一聽“雞毛蒜皮”、聊一聊“柴米油鹽”,全面掌握基層一手情況。

研判分析“擲地有聲”出對策。“涉淺灘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調查研究切忌“雨過地不溼”“只調查不研究”,更不能在態度上“敷衍了事”、在行動上“蜻蜓點水”。A總書記強調,抓好調查研究,要增強問題意識,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一脈不順,周身不暢”。獲取信息材料後,廣大黨員幹部要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開展研究分析,既要觀察“麻雀”全貌,又要檢查“眼耳鼻口”“五臟六腑”,仔細檢查是否有“炎症”“結節”“腫瘤”;找出痛點堵點後,要區分輕重緩急、突出重點“病情”、排列診治順序,一錘接着一錘敲、一步緊跟一步行,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尋得處方、找出妙藥。

成果運用“落地生根”見實效。調查研究是否有成績不是看去了多少地方、花了多少時間、寫了多少報告,而是看最終是否解決羣衆難題、贏得羣衆滿意。但有些領導幹部將上交報告當作根本任務,將主要精力放在遣詞造句、增添文采上,這種自說自話、自唱自聽的方式最終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廣大黨員幹部要將落腳點放在“問效於民”上,梳理問題、建立清單、規劃時限、掛圖作戰,寫好調查研究的“後半篇文章”,切實將對策轉化爲惠民成果,紮紮實實爲羣衆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問題解決後,要學會歸納總結,將舉措對策“吃幹摘淨”,從解決“一件事”推廣到解決“一類事”,從惠及“一個人”推廣到惠及“一羣人”,真正從實從深做好“惠民工程”。

調查研究要善聽羣衆“碎碎念”

A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大興務實之風,抓好調查研究,在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上下功夫。“碎碎念”是羣衆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廣大黨員幹部瞭解羣衆急難愁盼的重要窗口。“碎碎念”中蘊含着羣衆真摯的感情,廣大黨員幹部在開展調查研究時要善聽羣衆“碎碎念”,做到依民所述尋本源、聚民心聲出實招、爲民解憂求實效,切實推動調查研究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善聽羣衆“碎碎念”,堅持俯下身子“真調查”,依民所述尋本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羣衆日常零零碎碎的話語看似都是家長裏短的小事、雞毛蒜皮的“芝麻事”,但他們的“碎碎念”裏往往是他們最關心關注的問題,也是他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廣大黨員幹部要善聽羣衆“碎碎念”,要把羣衆的呼聲視作寶貴的資源,學會與羣衆“同坐一條板凳”,讓羣衆打開“話匣子”,在羣衆的家長裏短、隻言片語甚至抱怨牢騷中敏銳細緻地掌握情況,真正做到不走過場、不務虛功;同時,要始終保持“初學者”的真誠姿態,主動收集羣衆意見和“異見”,依靠“民間高手”找準痛點、難點、焦點、熱點問題,自覺向羣衆求教問策,善於從羣衆“碎碎念”裏汲取解決問題的智慧和方法。

善聽羣衆“碎碎念”,堅持想盡辦法“實研究”,聚民心聲出實招。“百姓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碎碎念”不僅指出問題,更是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羣衆的“碎碎念”既是廣大黨員幹部出實招、解難題的重要依據,更是向黨和政府提出的建議和期盼。廣大黨員幹部要用心傾聽羣衆的心聲,凝聚起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善於將調查所獲得的問題信息、訪談記錄等材料分類歸納、細緻梳理,從紛繁複雜的調查材料中找出本質、找出關鍵,自覺將思考研究貫穿於調研工作的全過程;同時,要堅持想盡辦法“實研究”,在研究中深入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下功夫研究透徹解決問題的思路辦法,精準找尋發展突破口,着力疏通羣衆反映的“堵點”“淤點”“難點”問題,爲問題解決提供可靠的建議,既要解決當下,更要利好長遠。

善聽羣衆“碎碎念”,堅持用心用情“解民憂”,爲民解憂求實效。調查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而衡量調查研究開展得好不好,關鍵要看實效,要看調研成果是否解決實際問題。羣衆一句句“碎碎念”不僅包含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體現着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關心。廣大黨員幹部要學會將調研成果從“紙上”落到“地上”,對能當下解決的問題要馬上就辦、立行立改;對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對需要集中整治的問題要對症下藥、專項整治;對久治不愈的頑疾沉痾要及時彙報、羣策羣力,切實做到“研”有所獲、“研”有所用;同時,要建立“回頭看”機制,定期回訪羣衆,尤其要觀察調研中突出的問題是否真的得到解決,防止問題反彈,根據羣衆新的訴求調整工作、優化服務,真正讓調查研究“不枉此行”。

調查研究要善用“加減乘除”

與第一批主題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題教育層級下移,直面基層和羣衆,與羣衆聯繫更加緊密。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基層、走近羣衆,善用“加減乘除”,切實摸清社情民意,解決實際問題,推動調查研究有實效更有長效。

聚焦羣衆急難愁盼做行動加法,力求準確無誤。“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坐在辦公室裏“文來文去”“報來報去”是看不到真實問題矛盾的,羣衆問題要做行動加法,在查實查準上下功夫。調研切忌“蜻蜓點水”“嫌貧愛富”“走馬觀花”,要深入基層,突擊式地到問題突出、矛盾集中、情況複雜的地方去,把真實情況特別是羣衆問題摸上來,做到問題清、病竈明。要直面羣衆,用土話、動情的話讓羣衆敞開心扉、放下顧慮,聽報告裏聽不到的苦話,看照片裏看不到的愁容,在羣衆的言語中、動作中捕捉難點、痛點、堵點。“一枝一葉總關情”,羣衆事無小事,不能自我主義覺得“這件事不重要”“這個問題不算問題”,就對問題進行自我消化、查如不查。羣衆急難愁盼大的小的都要聽、難的易的都要記,要原原本本反饋,確保羣衆實際問題查實查準,羣衆聲音傳得上去。

聚焦羣衆問題病竈做整改減法,力求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就是要對症下藥、靶向開方,把對策提準、提實,逐個整改銷號清零。調查研究中發現的問題要以難易程度、緊急程度分門別類,把羣衆的急事、難事、揪心事擺在首要位置,“一病一方”解決羣衆難題,切忌“一張單子吃藥”。解決問題要堅持走羣衆路線,聚焦羣衆切身利益,善於“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樂於借鑑羣衆的土方法、金點子,選擇性、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措施。對羣衆反映強烈的“關鍵小事”要開“速效藥”、立行立改,對困擾多年的“老大難”問題要多方會診、開“調理藥”、分解落實整改。解決羣衆問題要因病就醫,有的放矢化解心中“疙瘩”,以羣衆認可作爲衡量問題有沒有解決好的標準,切實把問題全部整改銷號。

聚焦調研實效長效做系統乘法,力求事半功倍。A總書記指出:“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麼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要堅持“當下改”和“長久立”相結合,做好調查研究後半篇文章,分析好總結好推廣好基層實踐經驗。要堅持系統觀念,覆盤調查研究全過程,剖析原因、分析對策、找尋規律,摒棄事情解決了就過了、責任劃分了就不管了的“過關”心態,撰寫高還原、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對羣衆滿意度高、較爲成熟的調研成果,要系統梳理、反覆論證、充分研判,建立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清單,探索形成有實效、有長效的規章制度。要把實用、好用、管用的基層實踐經驗持續用到爲民辦服務中去,切實把調研成效轉化爲推進羣衆工作、解決羣衆困難的實際成效。

聚焦問題復發反彈做回訪除法,力求抽薪止沸。“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羣衆問題解決了,還要定期對調研對象和解決問題等事項進行回訪,看是否根源解決,以“回頭看”更好地推動工作“向前看”,確保問題不復發、不反彈。可以靈活採用電話回訪、問卷調查、實地查看等方式做好回訪工作,回訪的過程更是調研的過程,要邊回訪邊查擺問題,注意排除舊問題、老問題,着重發現和解決新問題,時刻保持常反思、常檢查、常總結、常整改的態度,不斷提出優化完善措施。問題要“治標更要治本”,要常態化開展調研,杜絕調研“一陣風”、問題“一刀切”、對策“一團亂麻”。“調研—回訪”是解決老問題,“回訪—調研”是解決新問題,要抓實抓好調研、回訪工作,不斷解決羣衆與日俱增的新難點、焦點問題。

調查研究要善用“通感”技巧

在文學藝術創作和鑑賞中,人們時常運用“通感”手法將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交錯溝通,達到對客觀事物耳聽有色、眼中識味、以形傳聲的藝術效果。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廣泛學習宣傳《A關於調查研究論述摘編》,開展調查研究就是走羣衆路線,要善於在羣衆工作中借鑑運用“通感”技巧,將傾聽真話、察辨真相、拿出真招的全過程相互聯繫、靈活貫通,引導廣大幹部將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爲爲基層羣衆幹實事、謀好事的內生動力。

善用“耳聽有色”技巧,直奔基層聽取意見,關心迴應羣衆“喜形於色”之事。到基層心裏纔有羣衆,在現場心裏纔有感動。有些領導幹部搞調研習慣把羣衆請到機關單位召開座談會,然而在很正式的會議場合羣衆不熟悉、不自在,始終是隔着一層,更不會輕易說出真心話。焦裕祿講,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做好調查研究絕不能只讓“羣衆跑路”,各級幹部應走出去、沉下去“主動奔赴”,與羣衆挨着身坐、握着手問、湊近耳聽,“七嘴八舌式”廣泛討論關於生活生計、就學就醫、增產增收等關乎羣衆切身利益的實際情況。近距離觀察老百姓對政策落實、措施效果、幹部評價是“面露難色”還是“喜形於色”?聽取一線聲音、掌握一手資料,對羣衆“褒貶不一”的意見建議進行精細篩選、去粗存精,要對老百姓期盼的、滿意的民生好事積極迴應、跟進落實。

善用“眼中識味”技巧,直插現場察辨真相,關切聚焦羣衆“鬱結愁苦”之事。開展調查研究切勿“盲人騎瞎馬”,羣衆“向上”反映一聲訴求,幹部就應“向下”一探究竟,不能一貫以“官本主義”去敷衍搪塞,更不能用“經驗主義”去盲目解決。人民羣衆是真實的、樸實的,反映事情的辦理進度,疑難問題的解決程度,他們往往都眼中有尺、心中有數。黨員幹部要主動跟羣衆及時溝通、共同商量,親臨現場摸清吃透情況、瞭解始末,親眼察辨癥結由表及裏、去僞存真,親自摸索方法聯繫實際、掌握規律。要在解決突出矛盾中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能在現場迅速找準困擾羣衆的關節點、要害處,盯準矛盾問題的毫末處、深層次,以迎刃而解的高效率,以看得見的新變化持續提升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善用“以形傳聲”技巧,直擊問題攻堅破題,關注跟進羣衆“好評稱讚”之事。開展調查研究既要調查有力、吹糠見米,更要研究有方、真抓實幹。“出水方見兩腳泥”,前期調查把實際情況摸清了、把矛盾問題找準了,就要緊扣時間節點“趁熱打鐵”、把握實際規律“解剖麻雀”。深入分析論證、全面評判、科學取捨,綜合考慮方方面面的差異性,理性權衡裏裏外外的利弊性。要切實將研究決策能力與羣衆工作能力共同提升,主動集思廣益、反覆思考論證,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基層實際、解決的措施是否符合羣衆意願。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絕不是走形式、鬧過場的“一陣風”,要對調查研究實際成果進行“定期覆盤”,羣衆在乎的、管用的重要舉措就要堅決幹、持續幹,真正讓調查研究這縷“春風”吹進羣衆給予真實好評的心坎上。

調查研究要下“笨功夫”

自黨中央決定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各地區各部門紛紛組織開展調研。調查研究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方法看似便捷,卻無法獲取最真實的信息;有些方法看似“笨拙”,卻能透過現象挖到本質。在調查研究過程中,各部門及各級幹部要多下“笨功夫”,腳踏實地開展調研,挖掘問題本質、拿出可行解決辦法,從而實際解決問題,助力地區發展。

在田間地頭裏下“笨功夫”。調查研究中,基層上報的材料是重要的素材來源,不僅可以幫助調研組多角度瞭解情況,還能提升調研效率,然而有些單位將基層上報的材料作爲唯一的“調研點”,甚至大興“拿來主義”,此種做法不可取。除此之外,不同級別單位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崗位職責不同,形成的材料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隨之形成的解決對策也會不同,所以深入基層是調查研究的“最基礎”更是“最關鍵”操作。要在一線下“笨功夫”,多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開展調研,深入田間地頭,用“倍鏡下剖麻雀”“蹲下去看螞蟻”的調研態度,找深剖透問題的“根與源”,進一步整合所掌握材料,多角度、全方位瞭解調研地情況,理清解題思路、找出適用對策,最終把問題清單轉化爲成果清單。

在日常工作中下“笨功夫”。A總書記曾經強調:“領導幹部開展調查研究要‘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若是平日裏缺乏謀劃,接到調查任務後臨時找問題,盲目地鬍子眉毛一把抓,就會使調研成果的客觀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若是缺乏系統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無法通過調研解決普遍性問題。想搞好調查研究,就要在平日裏做“有心人”,變“被動調研”爲“主動調研”。始終保持常態化思維,把調查研究作爲政治自覺、變成日常工作習慣,將調查研究作爲決策的必要程序,堅決做到不調研不決策、先調研後決策。站在全局看問題,統籌地域發展,將亟待解決、涉及民生的問題與調研計劃相結合,開展有計劃、系統性的調研。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多做紮根基、打基礎的工作,少一些好高騖遠、譁衆取寵的“花拳繡腿”。

在調研報告上下“笨功夫”。調研報告本身是一份科學研究的結果彙報,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風向標。然而有的調研報告語句用詞晦澀難懂,走大衆看不懂的“高端路線”,本意是追求調研報告的“專業性”,卻適得其反讓人“讀不進去”;有的調研報告比着模板“改改數據、改改內容”,投機取巧“省力氣”,浪費了調研數據,無法突出調研核心。好的調研報告應當是語句精煉、一針見血、有骨有肉、生動活潑的。在撰寫調研報告時,要應將問題詳細記錄、重點描述,不可避重就輕、只言表面。在語言描述、用詞用語上,要開門見山、直擊要害、簡潔易懂,不寫“兜圈子”的廢話,不寫“繞彎子”的套話,還要注意避免個人偏頗色彩,要以客觀爲準繩,從多個角度共同盡力還原調研全貌,讓調研報告擊中靶心、有的放矢。

調查研究要下足“針”功夫

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已經“拉開帷幕”,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是第二批主題教育的重要環節。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廣大黨員幹部要想用好調查研究這一“傳家寶”,要緊貼羣衆“急難愁盼”,下足破題解題的“針”功夫,做到真蹲實訪、真研實究、真築實效,進而解工作之難、紓羣衆之憂、築發展之基,織出調查研究“實景圖”。

堅持真蹲實訪,找準“針眼”穿好“線頭”。“涉淺水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當下,部分黨員幹部存在搞“出發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發言念稿子”式調研,導致調查研究質量不高、效果不佳、脫離羣衆。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真蹲實訪,以羣衆需求爲“針眼”,連上幹羣關係“適配線”,堅決避免“到此一遊”和“走馬觀花”式調研,多和羣衆“拉家常、套近乎”,多坐坐羣衆的“熱板凳、小馬紮”,多聽聽羣衆的抱怨聲、牢騷話,把羣衆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羣衆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羣衆真實的“呼聲”帶回來;同時,要主動拜羣衆爲師、向羣衆請教,以“甘當國小生”的姿態,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努力讓每個決策、每項工作都與羣衆需求精準“對接”,最大程度提升羣衆滿意度。

堅持真研實究,磨礪“針法”引好“線路”。“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形成調研報告並非調研的“終點”,形成爲民解困的科學決策纔是調研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廣大黨員幹部要學會科學地把握點、線、面的關係,練好“針法”,串點成線、連線成面,不能只“窺一斑不見全貌”,更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找不到方向、把不準規律,要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視野格局,學會避開規定線路走鄉間小路,繞過“前院”走“後院”,繞過“盆景”看“死角”,多到隱祕角落“找找茬”“掃掃地”,真正把羣衆所關注的問題找準查實;同時,要把研究作爲調查的昇華,通過“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對難點堵點進行全方位“透視”,一針見血地找到問題“穴位”,得出規律性結論,真正研到實處、謀到點上。

堅持真築實效,織密“針腳”收好“線尾”。調查研究是一項有始有終的長期性工程,最終成效還是要落實到解決問題上,不能“雨過地皮幹”,更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廣大黨員幹部要主動發揚真抓實幹的優良傳統,把調查研究作爲服務羣衆的“金紐帶”、解決問題的“公開講話”、檢驗作風的“經驗交流”,始終以羣衆滿意爲標準,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堅持馬上就辦、傾情服務,堅決避免“回去再看看”“有事再找我”;對需長期攻堅的“疑難雜症”,要持續用力、久久爲功,清單式、項目化推進,以繡花功夫般的耐心、細心、巧心,將問題逐一剖析、逐一解決,着力形成一批民心所向、羣衆所盼、發展所需的政策措施;同時,要建立“回頭看”機制,加強對問題解決情況的督查督辦和跟蹤問效,做到問題不解決不鬆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避免“好了傷疤忘了疼”。

調查研究要一“沉”到底

A總書記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大興調查研究,提高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科學謀劃工作、解決實際問題、抓好工作落實能力。廣大黨員幹部要緊抓主題教育契機,開展調研一“沉”到底,全力推動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再開新局面。

涵養“心沉之靜”,強化理論武裝,錘鍊“一切爲了人民”的忠誠信仰。調查研究要想出實效,關鍵在人民、關鍵靠人民。然而,少數黨員幹部開展調研時熱衷於“劇本創作”“路線設計”,既沒有摸清羣衆的急難愁盼,也沒有找準矛盾的難點堵點,究其根本是沒有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行動上才能自覺。黨員幹部要馳而不息加強理論武裝,把A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爲核心內容常修常煉、常悟常進,不斷爲思想“提神”,爲精神“補鈣”,爲行動“充電”,堅持不懈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悟規律、明方向、學方法、增智慧。要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弄清楚“爲了誰開展調研”,想明白“爲什麼要調研”,切實讓調研工作辦到人民羣衆的心坎上。

秉持“身沉之姿”,走好羣衆路線,注重“緊緊依靠人民”的調研方法。A總書記指出,開展調查研究就是走羣衆路線。人民羣衆最瞭解實際情況,最容易發現問題,最有解決問題的經驗,最能夠創造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黨員幹部要切實走好羣衆路線,堅持以百姓心爲心,涵養“把羣衆當親人”的爲民情懷,既要親民愛民,也要爲民憂民,緊扣調研主題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兩新組織面對面察清民情、心貼心記好民憂,既要“眼睛向下”,又要“身體向下”,全面瞭解掌握基層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要甘當“國小生”,堅決杜絕“隔岸觀火”“漫無目的”式調研,主動拜羣衆爲師、向羣衆學習,從羣衆鮮活的實踐中獲取真功夫,從羣衆豐富的創造中提煉好方法,切實提高人民羣衆的幸福指數。

勇挑“實沉之擔”,敢於攻堅克難,書寫“不斷造福人民”的調研答卷。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關鍵要看調研實效,以及調研成果的運用是否能最終解決問題。當下,個別黨員幹部只“調研情況”不“解決問題”,沒有把從調查研究中獲得的成果體現於工作、付之於實踐。A總書記強調,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黨員幹部要主動把調研成果轉化的責任扛起來,強化務實作風,加強成果轉化,縱向上從過去、上級找差距,橫向上從外部環境、兄弟城市找短板,因地制宜形成可操作性的對策措施,敢啃硬骨頭、敢下深水區,真正用“做實”支撐“寫實”。建立“調、研、用”的常態長效機制,集中力量解決一批難題、辦成一批實事,切實做好主題教育調查研究的“後半篇文章”。

緊盯問題將“調查研究”進行到底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六個必須堅持”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並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黨員幹部特別是人大幹部要增強問題意識,聆聽時代聲音,迴應時代呼喚,當走出會場、深入現場,緊盯問題將調查研究進行到底,在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中練好內功、淬鍊本領,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爲現實。

緊盯“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將“深‘調’民情聽民聲”進行到底,讓發現問題在“解剖麻雀”中數鳥歸巢。堅持問題導向是對馬克思主義矛盾觀的堅持和發展。問於民、聽於民,方能行於民。“發現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調查研究絕不是動動嘴皮子、翻翻書本子,就能萬事大吉。十八大以來,我國面臨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A總書記深刻指出,“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深化改革”,爲我們調查研究作出了榜樣。形式主義是調查研究的大敵。黨員幹部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圍繞“調”的系列關鍵問題下去發現問題,身入心至,學會與羣衆同坐一條板凳,一起喝粗茶,用“沾着泥土、冒着熱氣、帶着露珠”的情懷去傾聽“家常話”“心窩語”及“方言俚語”“弦外之音”,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確保調研數據的豐富性真實性,取得接地氣、能管用的第一手資料。在聽到羣衆“蕭蕭竹”時,以務實之風開展“解剖麻雀”,形成“事要解決、問題要清”的工作合力,推動“疾苦聲”首次辦結,做到問題出現發現得早、及時掌控。

緊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將“廣‘查’民生察民需”進行到底,讓問題根源在“深層剖析”中找到答案。堅持問題導向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堅持和發展。“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心是重大的政治,民意是民心晴雨表,調查研究歸根結底是要爲民解憂。黨員幹部要以人民爲中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調研方式,在“人來人往”中學會十指“彈鋼琴”,勤用“訴求顯微鏡”,厚植“枝葉關情”爲民情懷,透過“山重水複”現象看“柳暗花明”本質,善於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多手段以及教育、調解、疏導等多辦法,標本兼治、科學診斷,廣“查”民生底牌、深層次分析問題根源、多舉措謀劃解決,真正關心羣衆的安危冷暖、“急難愁盼”,既要會動大手術“治已病”,又要會見微知著“治未病”,在“小作爲”中展現“大擔當”,確保“疑無路”時出現“柳暗花明”的好結果,一心一意“把自己的事做好”。

緊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將“細‘研’難題捉活魚”進行到底,讓有效決策在“綜合研判”中得到提實。堅持問題導向是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堅持和發展。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有問題就要通過調查分析研判。能否在鍋盆碗瓢的煙火氣中發現“真問題”、找到攻堅克難的“真辦法”,是衡量人大調研能否進行到底的一個重要標準。毛澤東在調查尋烏時,曾問紅四軍是否調查了尋烏,問到尋烏哪幾家做豆腐做得最好,就沒人能回答。這說明黨員幹部要永葆求真務實的作風,既要會瞻前顧後也要會通盤謀劃,既要會調查也要會研判,既要會在實踐中提煉認識,更要會用認識指導實踐,並且能符合民意民盼;要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根據12個方面的調研內容,找準問題的重點、難點、痛點,分清問題層次、大小、難易狀況,經過去僞存真、由表及裏的深入研判,既要分析面上情況,又要剖析點上現狀,善於從遠近高低不同處把感性認識材料上升爲理性認識精華,從而找出一般性的規律,細心地“捉活魚”“取真經”,既要會解剖“麻雀”追深、也要會理開“牛紋”求細,讓調研決策成爲推動黨和國家事業持續發展的行動指南。

緊盯“腷腷膊膊曉禽飛,磊磊落落秋果垂”,將“真‘究’成果民滿意”進行到底,讓破解問題在“真抓實幹”中撥雲見月。堅持問題導向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堅持和發展。“編筐織簍,重在收口。”問題不是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調查研究是“十月懷胎”,解決問題纔是“一朝分娩”,然而有的幹部放不下架子,沒有與羣衆走在一起,寫調研報告熱衷於材料數據,沒有真實感人的畫面,點子多實效少,只“懷胎”不“分娩”。破解問題是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員幹部特別是人大幹部唯有在“以學正風”中團結依靠廣泛的民衆,善於從廣泛的民意中尋找破解問題的“錦囊妙計”,才能在實幹苦幹、耕耘稼穡中凝聚“磊磊落落秋果垂”的民衆合力;要馳而不息解決黨風問題,堅持新發展理念,“做事”莫“作秀”、“造福”莫“造勢”,真正找出破題的思路、破冰的辦法、破局的對策,杜絕一調了之、只調不研和有錯不改、一錯再錯現象,對調研完成情況、問題整改落實進行“回頭看”,做實調查研究的“後半篇文章”,讓調研成果在“解決問題、推動發展”中見行見效、羣衆滿意,“守得雲開見月明”。

謹防調查研究“脫實向虛”

A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大興務實之風,抓好調查研究,在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上下功夫。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黨員幹部要堅持實事求是,走好羣衆路線,善於發現問題,敢於逗真碰硬,注重成果轉化,讓調查研究真正成爲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爲羣衆辦好實事好事的有效舉措。

謹防調研脫離“實情”,閉門造車“假把式”。A總書記曾指出,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多到分管領域的基層一線去,多到困難多、羣衆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體察實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調查研究從“實”出發、以“實”問效,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耳聞不如目見,目見不如篤行。黨員幹部要想取得真經、察得實情,必須放下架子、端正姿態,走好“羣衆路線”,甘當羣衆“國小生”,多向羣衆學習、向實踐學習,切實做好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大文章。要做足調研前“準備功課”,揣着問題、帶着任務、錨準方向,深入基層一線,走進“後院角落”,與羣衆面對面、膝促膝交流,傾聽“原汁原味”的民聲民意,瞭解真真切切的實際情況,搞清楚問題所在、癥結所在,才能始終讓調研查在“調上”、研在“點上”。

謹防調研脫離“實策”,蜻蜓點水“淺研究”。三分調查,七分研究。開展調查研究,特別要防止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提出的對策建議不解決實際問題。A總書記曾在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指出:“情況搞清楚了,就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想出來的點子、舉措、方案符合實際情況,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發現問題後的重要工作,是運用黨的創新理論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實事求是進行研究分析、充分論證,提出務實辦法、解決複雜問題、推動實際工作,而不是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對策應付了事。黨員幹部要對調查所得的“一手資料”精心梳理、去粗取精,準確處理好當前和長遠、主要和次要、特殊和一般的關係,通過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考、分析,將孤立的觀點聯繫起來,把問題的本質研究透徹,從經驗和規律中摸出“活魚”,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解、促進工作的“錦囊計”。

謹防調研脫離“實效”,虎頭蛇尾“走形式”。調查研究是手段方式,解決問題是根本目的。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麼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寫好調查研究“後半篇文章”,既要有“偏向虎山行”的擔當勇氣,也要有“一杆插到底”的韌勁決心,找準癥結、切中要害,把疑難雜症逐一解決,帶給羣衆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弄清楚解決什麼問題、採取什麼方式、達到什麼效果,畫好“施工圖”,細化“時間表”,明確“任務書”,增強效率意識、強化答卷精神,對短期就能解決的問題,要立行立改、緊抓快上;對於一時難以解決、需要持續推進的,要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對已經落實的舉措,也要及時跟蹤問效,紮實開展“回頭看”,確保問題解決到位、解決到底。

領悟調查研究中的“鍼灸學問”

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已有序啓動,相較於第一批主題教育,第二批主題教育涉及範圍更廣、涵蓋對象更多、聯繫羣衆更直接。基層黨員幹部要對標“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當好問需於民的“老中醫”,將“鍼灸學問”巧用到調查研究工作中。

刺準“理論”穴,醫治“基礎不牢”的“無力感”。調查研究是一門“技術活”,需要的不僅僅是飽滿的激情,還要有紮實的理論儲備。就解決問題而言,調查是研究的基礎,研究是調查的深化,而要想高效地調查問題,又必須先過好“研究關”,刺準“理論”穴,深入理解和掌握調查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將基礎打牢、把準備做好。基層黨員幹部要圍繞“精”字,做到理論精通、能力精湛、謀劃精細,能夠清晰掌握調查研究具體階段,充分預見調查研究潛在困難,不斷強化系統觀念和創新思維。要圍繞“通”字,做到上下貫通、虛實互通、思行聯通,保持對標上級政策的敏銳性,提升理論聯繫實踐的融合性,增強思考行動合一的能動性。

刺準“問題”穴,醫治“靶心不正”的“虛浮感”。調查研究是一項“操作題”,堅持問題導向是根本。光有理論儲備,忽視了基層問題的挖掘,出現了問題靶心的偏差,調查研究就會浮於表面、流於形式。基層黨員幹部與羣衆的聯繫最爲緊密,對基層情況的瞭解最爲真實,應當珍惜這一寶貴身份,圍繞羣衆呼聲最高、最迫切需解決的問題,精準“下針點穴”。要突出“真”字,做到真心誠意、戒虛存真,走“心”不走“形”,問“百姓”不問“百度”,做“辦事員”不坐“辦公室”,努力打通聯繫服務羣衆的“最後一米”。要突出“實”字,做到切合實際、追求實效,零距離考量問題線索的代表性,多角度研究解決措施的可行性,全方位探尋成果轉化的長效性。

刺準“善爲”穴,醫治“能力不強”的“生硬感”。調查研究是一門“必修課”,是檢驗黨員幹部敢爲善爲能力的“鍊金爐”。當前,個別黨員幹部習慣於久坐辦公室,雖具備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但深入一線與老百姓打交道的實踐服務能力較爲缺乏,常常出現溝通不暢、進展緩慢、做事生硬等情況。想脫離這種困境,就要在敢爲善爲上下功夫,在思考與實踐中提升能力本領。要緊扣“內”字,開展調查研究專題教育培訓,讓黨員幹部在“爭先趕超”中認識到能力欠缺,形成“本領恐慌”,激發基層幹事創業的新動能。要緊扣“外”字,在調研基礎上完善成果評價驗收機制,搭建調查研究交流平臺,組織黨員幹部“曬成績”“比進展”“亮特色”,最大程度激勵黨員幹部敢爲善爲、勇於擔當。

細磨“研色板”調出調查研究“高研值”

A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長期奮鬥中得來的“傳家寶”,調查研究連着真知與行動、繫着黨心和民心,馬虎不得、糊弄不得。因此,廣大黨員幹部當在看、問、幹中細磨公僕“原色”、爲民“本色”和奮鬥“底色”從而調出調查研究“高研值”,換來奮鬥的好收穫、發展的好風景。

勤下基層“看”細磨公僕“原色”,調出破解疑難症的“能力值”。“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調查研究說來其實簡單,奔着問題沉下去,在牽絲理線、撥雲見日中找到根源所在,多一些腳踏實地、多一些走村入戶、多一些推敲佐證,自然能夠在反覆調研中淘得真金、獲得第一手資訊和詳實內容。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個別幹部“隔窗看看,繞村走走”,讓調研浮於表面,自然看不到真實情況、聽不到肺腑之言,這樣不僅是浪費精力的“無用功”,更成爲了困擾基層的“麻煩事”,可謂得不償失。廣大黨員幹部當在勤下基層“看”中細磨公僕“原色”,要主動深入到平時工作關注不到的地方、問題集中的地方和羣衆訴求呼聲較高的地方,先把“方向”找對、再把“火力”加滿,真正在由表及裏、由淺入深中瞄準癥結、摸清狀況,繪就把脈問診“實效圖”,從而調出破解疑難症的“能力值”,從根源破解難題。

抽絲剝繭“問”細磨爲民“本色”,調出初心爲人民的“情懷值”。坐在辦公室看到的全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方法,高手在民間。”這不僅深刻闡述了調研的深遠意義,更爲幹部調研指明瞭方向和成長路徑。衆所周知,基層是最好的課堂、羣衆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就是講的這個道理,在矛盾交織、問題複雜的地方,往往也藏着解題的公開講話、開局的新方略,只要沉下心去請教、帶着真情去互動、同頻去分析去感受,自然可以共商共議、共話奮鬥和未來。廣大黨員幹部當在抽絲剝繭“問”中細磨爲民“本色”,要做到與人民心心相印“共鳴同頻”,要拿出“虛心竹有低頭葉”的謙恭之姿,以“甘當國小生”的心態和誠懇向羣衆拜師學習,主動丟掉高高在上的架子、摒棄“視察式”的頤指氣使,真正與羣衆一起討論問題、商量對策,一起感知冷暖、喜怒哀樂,繪就拜師學藝“質效圖”,從而調出初心爲人民的“情懷值”,讓人民羣衆真正過上嚮往的生活。

腳踏實地“幹”細磨奮鬥“底色”,調出助推新發展的“奮鬥值”。“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衡量調查研究質量如何、成色如何,當然不是看規模大小、看報告厚薄、看時間長短,只有把心思花在解決實際問題、迴應羣衆關切、服務發展大局上,才能順應民心、不負組織重託,真正以“吹糠見米”的實在成績挑起幸福和希望、擦亮明天的光景。廣大黨員幹部當在腳踏實地“幹”中細磨奮鬥“底色”,要做到躬耕實幹“破局開篇”,一方面要寫好“詳略得當”乾貨十足的調研報告,以有參考意義、有指導價值、有研究深度的內容上升爲決策和部署落地,另一方面要主動在羣衆面前亮承諾、顯擔當、展行動,對事情分清“輕重緩急”,拿出“夙夜在公”的勤勉功夫把當即能改的問題一筆清賬,同時保持久久爲功的幹勁和韌性,在“掛圖作戰”中解決頑瘴痼疾,巧繪推動發展“長效圖”,真正用精彩變化迴應期待,從而調出助推新發展的“奮鬥值”,向着美好未來奮力前行。

用“探傷”的思維“大興調查研究”

“探傷”是工業質檢的重要手段,一般指利用磁性、射線、超聲波等儀器裝置對金屬內部的裂紋或缺陷進行探測的技術。有着不破壞材料結構就能得到結果的特性優點。眼下全面開展的學習貫徹A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大興調查研究”也正需要“探傷”的思維。

用“探傷”的“非干擾”思維“大興調查研究”。探傷是通過能量手段實現的,所以能客觀反映金屬材料的真實情況而不干擾材質本身。對於調研,如何才能真找問題、找真問題,就是以第三方客觀的角度去真聽、真看、真問、真思。以往個別地方爲了應付上級調研,大搞“盆景工程”、大做表面文章。基層勞民傷財,上級又沒有發現問題所在,這樣的調研成了一場走秀、表演。本是爲發現問題而來,結果又帶出爲基層“增負”的新問題。如此便失去意義、得不償失。因此調研就要堅持“四不兩直”,越直接越有效,越低調越客觀。同時要提前做好功課,明確調研目的、規劃調研路線、選優調研方式。這樣也能避免有些地方打時間差,用準備好的“盆景”代替可能問題叢生的實際情況。

用“探傷”的“高效率”思維“大興調查研究”。探傷的效率很高,通常設備調試完畢,結果就可清晰展現,能以最快速度發現問題。對於調研,要實現高效率就不能只聚焦調研本身,要用全局觀點來審視和安排工作。前期的準備要想到位,中期的調研要走到位,後期的對策要落到位。只有每個環節都壓緊壓實,調研才能作用到位、意義到位。準備階段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模塊化的思維會讓準備事半功倍。調研階段要以發現問題爲轉移,按照“問題路線圖”逐步完成每個節點的任務,杜絕走馬觀花,避免流於形式。制定對策階段,尊重客觀規律,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讓問題和對策精準對接、無縫銜接,並且在實施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修正,力促調研功效發揮到極致。

用“探傷”的“無損壞”思維“大興調查研究”。探傷類似於醫學上的CT,經射線、磁能、聲波短時間照射的材料不會受到損壞。對於調研,也應始終堅持這個原則。開展調研是爲了更好的造福羣衆、服務發展,不能因調研本身而影響了基層的正常生產生活。所以調研者應該“輕輕的走,輕輕的來”。除了問題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溫暖什麼都不要留下。未來還要帶着行之有效的解題方案“故地重遊”,爲當地的羣衆解難紓困,爲當地的發展提供助力。而這一切的基礎前提就是以適當方式,如實地踏查、一線詢訪、數據採集等客觀公正記錄“原生態”。這樣的記錄不會因爲調研的開展而產生變化,是原原本本的情況、原汁原味的問題。有這樣的記錄,解題決策也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中國之所以能夠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其根本原因之一在於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調查研究。因此,廣大黨員幹部需積極行動起來,用“探傷”的思維“大興調查研究”,爲民族復興貢獻智慧力量。

用調查研究畫好主題教育“思維導圖”

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正在如火如荼開展。A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大興務實之風,抓好調查研究,在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實、基礎打實、步子邁實。黨員幹部要用好調查研究這一“傳家寶”,摸真情況、找真問題、抓真落實,畫好主題教育“思維導圖”。

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恆心摸真情況,畫好主題教育“流程圖”。流程圖主要是用來列舉順序、時間、過程、步驟等,幫助我們梳理事件的發展過程。A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認識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強化問題意識,聚焦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哪裏問題大、矛盾多就到哪裏去,選準調研課題,避免“浮萍式調研”“折騰式調研”“作秀式調研”。牢固樹立系統思維,明確調研時間、調研方式、調研內容等,合理安排調研的各個環節,畫好層層遞進的“流程圖”,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爲後續的實地調研創造條件、提供基礎、開闢思路。

以“見微知著、明察秋毫”的細心找真問題,畫好主題教育“樹形圖”。樹形圖主要是用來對事物進行分組或分類,使事物簡單化、具體化。A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敢於正視問題,善於發現問題,既看“高樓大廈”又看“背陰衚衕”,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如果調查不細緻、研究不深入、分析不透徹,就找不到化解矛盾的“鑰匙”、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藥方”。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多去炕頭坐坐,多去地頭走走,真聽、真看、真感受,在青萍之末、微瀾之間、細微之處,發現一些坐在辦公室裏得不到、通過文件材料看不到的問題,揭開問題的“廬山真面目”。學會見微知著,將工作中的“觀念世界”“文件世界”轉換成“案例世界”“經驗世界”,畫好環環相扣的“樹形圖”,爲後續的調研成果轉化打好堅實基礎。

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決心抓真落實,畫好主題教育“括號圖”。括號圖主要是用來分析事物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A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爲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爲保持同人民羣衆血肉聯繫的過程,成爲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任何調研都要以解決問題爲根本目的,如果只是“盆景式”調查、“花架子”研究,就會讓調研變成“鏡中花”“水中月”。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強化調研成果轉化運用,防止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善於把握各類問題之間的邏輯關係和內在聯繫,畫好步步深入的“括號圖”。堅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把收集整理的材料進行深加工,發現問題、查找不足,總結經驗、改進工作,以成果轉化的具體實際情況檢驗調研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努力寫好調查研究“後半篇文章”。

在秋日暖陽中寫好調查研究“後半篇文章”

寒露已過,立冬未至。秋日的陽光不似盛夏那般燥熱,也沒有寒冬時分的寒意。秋日的陽光是溫暖的、和煦的,也是沁人心脾的。絲絲光線穿透樹葉,灑在晾曬穀物的地面上,光影之間更添一份豐收的欣喜。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深入開展。廣大黨員幹部聞令而動、執行有力,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捨我其誰的責任感,迅速掀起了調查研究的熱潮。晴空不常有,陰雨時常在。我們要向勤勞樸實的人民羣衆學習,搶抓收穫時節;要迅速行動、深入開展,在秋日暖陽中寫好調查研究“後半篇文章”。

邁開腿、到一線,爭做調查研究“先鋒隊”。第一批主題教育已經爲我們開展好調查研究積累了寶貴經驗和有益做法,我們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查缺補漏、補齊短板。廣大黨員幹部要敢於走出“舒適區”,敢啃“硬骨頭”,深入一線、紮根一線做調研。坐在辦公室,遇到的都是問題,走出辦公室,遇到的都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做好調查研究的“後半篇文章”,要敢於邁開腿、着眼工作一線,在一線提高思想認識、在一線增長才幹、在一線踐行初心使命。切實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於多和人民羣衆打交道、緊密聯繫羣衆。走出去、到一線不僅僅是一個具體動作,更是做好調查研究的良好開端。寫好調查研究“後半篇文章”,邁開腿尤爲重要。

常開口、聽民意,爭做調查研究“調查員”。黨員幹部要多和人民溝通交流,在交心談心中做人民羣衆的知心人、暖心人、熱心人。羣衆的急難愁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溝通交流中瞭解人民羣衆的內心想法、在溝通交流中紮實履職盡責、在溝通交流中解決羣衆的急難愁盼。只有深入一線、深入調研、實地查看,收集第一手素材,瞭解最真實的情況,方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切實有效將黨的方針政策送進尋常百姓家。與此同時,溝通交流要因地制宜、注意方式方法,多說田坎語言、羣衆語言,打破心靈隔閡、拉進心靈距離。做好調查研究“調查員”,重在多溝通、常溝通、善溝通。秋日暖陽,溫暖和煦。我們要在打動人心的溝通交流中推動調查研究深入發展,切實履行好一名“調查員”的職責和義務。

開動腦、善思考,爭做調查研究“研究員”。調查研究是一個系統工程,長期工程。深入一線、瞭解情況只是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如同建造美麗的建築一般,調查研究要對獲取的素材和資料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分析和思考,尋找到不同問題之間聯繫和關聯。要堅持系統思維、強化系統觀念,善於思考、做好總結。調研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羣衆的急難愁盼。要積極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作爲、主動作爲、刨根問底、深入鑽研,積極聽取人民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切實保障調查研究成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掌握調查研究“看”的學問

與第一批主題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題教育層級下移、同基層聯繫更緊密,面對的矛盾問題也更復雜,要繼續在調查研究上下一番深功夫、細功夫,確保出成果、見實效。“看”是調查研究中的重要環節。調查研究看哪裏、怎麼看是門大學問。廣大黨員幹部必須腳步向下、眼睛向下,看全看真看深,在調查研究上更加走深走實,把情況摸清、把問題瞄準、把對策找實,推動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調查研究要“看得全”,透過“把脈問診”看出長短優劣。調查研究好走的、不好走的地方都要去,好的方面、壞的方面都要看,不能只調研“一條線”,不能只盯着“一方面”,才能把“下情”充分吃透。既要立足當下,也要着眼長遠,從發展形態看紮實的基礎、薄弱的環節,從發展之勢看存在的挑戰、面臨的機遇,及時發現新矛盾、新問題、新經驗。要在調查研究中掌握實情、摸清脈搏,把握時與勢、點和麪、穩和進,做出深入的分析、得出精準的論斷,從外部環境、內生特點、潛在優勢找出鄉村發展的“長短優劣”,爲發展把脈定向。要切實補足短板、挖掘潛力、增強後勁,促進問題的破解、優勢的塑造,讓調查研究成爲問題的“檢視儀”,成爲基層民生更快更好發展的“催化劑”。

調查研究要“看得真”,透過“生動窗口”看清村情民意。只有到人民羣衆中去,主題教育的開展方能生動而深刻。調查研究不能走設計好的“經典路線”,少了鍋碗瓢盆裏的煙火氣,少了田間地頭的熱鬧勁,少了板凳同坐的近距離,成果必然大打折扣。要多看人聲鼎沸的“生動窗口”,透過田間地頭、鄉村阡陌、農家院落、廠房車間等“窗口”瞭解羣衆生活生產實際,沉到基層一線問難問需,瞭解羣衆的急難愁盼。調查研究不能“背對”羣衆,而要“面對”羣衆,聽羣衆聊家常、訴惆悵、提要求,梳理出問題清單;不能有怕、煩、躲的情緒,要走好羣衆路線,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眼前纔不會被“青紗帳”蒙着,腳下才不會被“遮眼山”隔着,才能找到正確答案,讓調查研究成爲密切聯繫羣衆的有效途徑,成爲濃厚幹羣關係的“粘合劑”。

調查研究要“看得深”,透過“深層脈絡”看準發展路徑。有了科學的判斷,才能形成正確的發展觀,找準目標、找對路子,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拿出具體的舉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科學的判斷建立在反覆調研、深度剖析的基礎上,不是偶爾轉轉鄉間、沾沾泥土就能形成,也不是把“你說一句”“他說一句”裝進“簍子”就有了“模子”。對情況的認識不僅要從“第一手資料”獲取,更要建立在全面、完整、準確的認知上。因此,黨員幹部要提高研究能力,在“粗精摻雜”中去粗存精,在“真僞並存”中去僞存真,在“彼此相望”中由此及彼,在“表裏難辨”中由表及裏,把握問題的本質和規律,對“腠理之疾”“入髓之患”盡收眼底,理清解題思路、找出適用對策,最終把問題清單轉化爲成果清單。

正確把握調查研究的“忌”與“宜”

A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大興務實之風,抓好調查研究,在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上下功夫。然而少部分黨員幹部在開展調查研究時不深入不徹底,陷入“敷衍式”調研,不僅浪費了時間精力金錢,更損害了幹羣關係、抹黑了幹部形象。廣大黨員幹部要以第二批主題教育爲契機,自覺抵制“敷衍式”調研,深入學習調查研究的“深、實、細、準、效”五字訣,正確把握住調查研究的“忌”與“宜”,把調研深度轉化爲推動發展的實踐深度。

忌按部就班,宜把準問題導向。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方法。少部分黨員幹部未能充分認識到調查研究的核心價值,陷於按部就班、奉行固定套路,使得調研表面化,難以深入瞭解基層實際看清實情,也無法發現癥結。因此廣大黨員幹部要要增強問題意識、強化問題思維,堅持問題指引,提前瞭解調研背景、科學嚴謹選擇方法、詳細列好提綱計劃、緊盯狠抓問題重點,切忌囫圇吞棗,“眉毛鬍子一把抓”。切實做好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大文章。要帶着問題意識鞭辟入裏,從羣衆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等“大問題”出發,在“大問題”中找到“小切口”,重點着手“小切口”擊潰問題,爲工作落實整改找明方向。

忌紙上談兵,宜堅持實事求是。A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調查研究是實現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途徑。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最基礎的工作在於搞清楚“實事”。僅僅囿於辦公室之內草擬調研報告,縱然文字華美,實則流於空談。因此廣大黨員幹部要常到基層一線村莊走一走,常到羣衆家裏炕上坐一坐,深入基層、深入羣衆瞭解真實情況方能撰寫出真實有力的調研報告。切實關切,真正解決羣衆“心頭事”。掌握“第一手資料”如同中醫問診,要求黨員幹部做到“望”基層實情、“聞”羣衆心聲、“問”羣衆所需、“切”羣衆脈搏。才能掌握真實的數據和客觀的事實,從而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爲解決問題提供有力支持。

忌淺嘗輒止,宜狠抓整改落實。A總書記強調:“注重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在調查的基礎上深化研究,提高調研成果質量,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爲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措。”調查研究最終目的是要轉化到成果上來,調查研究不能華而不實“研”而不“用”、“華”而不“實”。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廣大黨員幹部應在調查研究的成果轉化要下實功夫,積極參與整改方案的制定和執行,確保政策建議能夠真正得以落實,對經過充分研究、比較成熟的調研成果轉化爲具體措施。要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常態化開展“回頭看”,敢殺“回馬槍”,加強對問題解決情況的跟蹤問效機制和第一責任人機制,真正推進調查研究“後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