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語文評課稿(精品多篇)

語文評課稿(精品多篇)

語文評課稿 篇一

今天聽了李**老師執教的《卡羅納》一課,李老師上課沉穩的態度,耐心的講解,透徹的分析,巧妙的引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導入巧妙,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課始,李老師從你認爲誰親導入,引出媽媽,從《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的歌詞中領悟有媽媽的好,然後從“有個孩子寫了8頁的信……這個男孩是誰呢?”引出文中的小作者卡羅納,然後讓學生熱情的叫他,莊重的叫他。將學生的注意力放入課文,將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

二、教師教給了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李老師提了問題“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思考後,全班交流中,李老師問大家是通過什麼方法概括課文內容的,學生說了“起因、經過、結果”等,這就爲學生的自主學習買下了伏筆,使學生思考問題有了目標。這點值得我學習。

三、課堂設計爲習作打下了基礎。李老師課堂上提出了一個問題“卡羅納這麼傷心的時候,他得到了誰的關愛?找出充滿關愛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同時備註了(同桌交流,注意重點從人物的神態、動作方面談你的感受。)這樣,目標明確,方法明確,學生能抓住重點來理解。不僅如此,教師還將這方法運用到學生的習作中,課後作業中教師要求學生寫一件自己身上發生的難忘的(傷心的……)事寫下來,要求抓住神態、動作來寫。學以致用,相信學生一定能寫好。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二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資料,體味和推敲重要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資料和表達有自我的心得,能提出自我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劉教師《她是我的朋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人物的形象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內涵,在讀中努力產生學生自我獨特的情感體驗。能夠說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下頭具體來談一談:

一、三維目標達成的比較好,是“相互滲透、融爲一體、螺旋上升”的。

本節課學生深刻地瞭解了描述哭的幾個詞語“啜泣、嗚咽、低聲哭泣、抽泣”的不一樣含義;學生不僅僅朗讀本事有了發展,表達本事、思維本事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並能抓住阮恆獻血時的表情和動作體會人物內心的變化,讓學生經過充分朗讀,感動了自我,讓“朋友”的內涵在心裏有所提升,再經過理解課文資料,感受到朋友真摯的友誼,從而樹立了正確的“朋友觀”。如課堂上教師經過:“阮恆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又放下,然後又舉起來。他可能在想什麼?引導學生明白了要想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先要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本節課的教學實際看學生十分好的掌握了這種讀書的方法,並且能夠用這種方法來展開交流和學習。

二、思路清晰,教學資料安排得當。

從初讀——細讀——精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人物內心的思想內涵,受情感的薰陶,最終昇華情感。教學如行雲流水,通順流暢,把學生帶入課文中的意境。教學中重點、難點突出,分析透徹,朗讀到位,學生學習態度進取,效果好。比如:在教學中,讓學生自我找出對阮恆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情以及心理的描述,然後抓住重點詞句、咬文嚼字進行理解,除了能夠幫忙學生理解阮恆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還能夠完成詞語的積累,知識的獲得變成了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動理解者,而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學生在主動的參與過程中,進取動腦思考,揣度人物的情感,想法,使學生的分析本事、經過重點的語句理解課文的本事都得到提高。在分析阮恆這個人物時,學生的生活背景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所以在理解的程度上也有深有淺,劉教師把教學的難點放在人物的'形象分析上,充分證明了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啓發自我的思維,經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其二,精彩辯論,激疑解疑。在教學過程中,劉教師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再經過小組討論,分組辯論的形式解疑,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歡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另外,讓學生想象醫生和阮恆的對話,填補了課文中留下的“空白”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有一位哲人說得好:“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

三、亮點。

1、在朗讀課題的時候,劉教師沒有請大家齊讀了之,而是請學生用自我喜歡的方式朗讀,進而根據自我獨特的見解和體驗來朗讀,這是課標所提倡的。

2、在一名學生多次讀錯“血”的讀音的時候,教師沒有立刻否定,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幫他糾正,給他改正的機會,這樣,給了學生自信,我想,這個學生以後將更加喜歡上語文課。

3、課堂上請學生模仿醫生說話,想象她在那時會和阮恆說些什麼,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本事和想象力,也幫學生掌握了有關語文課之外的一些獻血的知識。

總之,我覺得這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語文課,因爲經過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讓人感受到了真情、真愛、真實。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三

前一陣,聽了年輕教師執教的《她是我的朋友》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課程明確指出:閱讀教學中,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資料,體味和推敲重要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資料和表達有自我的心得,能提出自我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她是我的朋友》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把語文閱讀教學建立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人物的形象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內涵,在讀中努力產生學生自我獨特的情感體驗。能夠說,本課的教學設計,突破了以往學生被教師牽着鼻子走的情形,學生的學習,完全是自主地,探尋式地學習,當然,這必須得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我就談以下一點最深的體會:

亮點:知識和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相互滲透,融爲一體,螺旋上升。

1、知識和本事。本節課學生深刻地瞭解了描述哭的幾個詞語“啜泣、嗚咽、低聲哭泣、抽泣”的不一樣含義;學生不僅僅朗讀本事有了發展,表達本事、思維本事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如教師問你爲什麼願意交阮恆這樣的朋友,有個學生一口氣說出了“因爲他純真、善良、樸實、勇敢”。

2、過程和方法。本節課最重要是引導學生經過人物的神情和動作體會人物內心的變化。教師經過“阮恆小手顫抖地舉起來,他可能在想什麼?試着用第一人稱說一說”引導學生明白了要想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先要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本節課的教學實際看學生十分好的掌握了這種讀書的方法,並且能夠用這種方法來展開交流和學習。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齊看這樣一個片段,當教師讓學生再次重溫獻血過程後再談感受時學生說“我無法用語言表達了”,學生在說了太多的阮恆的勇敢、夠朋友後,已經深深的被阮恆吸引、打動了,我們不得不說“此時無聲勝有聲”。

總之,覺得這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語文課,因爲經過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讓人感受到了真情、真愛、真實。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四

能上一節好的語文課,是許多教師夢寐以求的夙願。一節好的語文課應當是灑脫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詩意的……最終是有魅力的!那麼,語文課的魅力在哪裏?我認爲,它應當在課堂中師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劉勰在《文心雕龍》裏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夫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連通讀者和作者關鍵點。如果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和文本對話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發生共鳴,經歷一次心裏歷程、情感洗滌,哪還有什麼魅力而言呢?

但語文課僅有情感,魅力就夠了嗎?不是,好的語文課要能啓迪學生的心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讓學生智慧的潛能被開發,幽閉的心智被開啓,創造的天性被喚醒!唯有情和智和諧共生,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統一,語文課堂才能煥發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閃耀出動人的魅力。

那麼,怎樣讓語文課堂充滿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下頭我試以特級教師孫雙金教師一次借班上課蘇教版五年級《天遊峯的掃路人》的課例來作闡釋。

一、導入新課顯示教師親和的魅力

因爲是借班上課,所以孫教師與學生進行了一段課前談話,談話包括兩層資料:一層是師生情感溝通,縮短因爲師生不熟悉而產生的心理距離和隔閡,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接納教師,讓教師走進學生心裏。教師借用孫悟空這一學生喜愛的人物一下拉近了距離,向零距離心理教學靠攏。另外一層內涵是導入新課。優秀的導入或自然、或新穎、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導入語言必須在資料上與教學資料有必然聯繫,否則,不是譁衆取寵,就是喧賓奪主;不是教師賣弄,就是故意做作。所以,一個好的“揭題談話”或“新課導入”,在資料選擇上應當有以下要求:

1、要選擇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

2、要能和教學資料有機聯繫;自然相關;

3、要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充分激發學習熱情。

二、質疑問難,顯示教師啓發的魅力。

如何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我認爲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即要讓學生敢問、善問。敢問,是心理問題,勇氣問題。教師要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識,敢於說出自我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於向書本和教師挑戰。從低年級開始每節課留下必須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題,不走過場,不搞形式。善問,是方法問題,是本事問題。學生掌握提問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就能提出有水平的問題。

從教學片斷之中我們能看出學生提問本事也不是很強,開始的時候,學生問不到點子上,提出的問題也有語病。但教師沒有否定學生,而是充分肯定學生提問的進取性。他的那番調動的語言實在精彩:同學們,如果你提的問題與你的同桌一樣,你們都是英雄!因爲英雄所見略同。如果你提的問題與同桌不一樣,有兩種辦法------你能回答他的問題,證明你比他強,你噹噹小教師,回答他的問題;如果你無法回答他的問題,請你向他請教,因爲他提出了你沒有發覺並且又不能解答的問題。一番話將所有的孩子調動得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只待教師一聲“開始”,整個課堂已經沸騰起來。可想而知,之後學生的問題真是精彩紛呈,幾乎個個出採,上臺寫上自我問題及大名的學生達十人之多。從學生問“掃天遊峯的人是年輕人,還是老頭?”逐步引導到問“天遊峯景那麼美,作者爲什麼不寫美景,而寫天遊峯的掃路人呢?”從問“掃路人身上有什麼偉大的事”逐步打磨到“掃路人身上有什麼高尚的品質?”這些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教師的耐心,教師的啓發,教師的循循善誘。最終,應對那滿黑板的問題,孫教師不溫不火,不疾不徐地讓學生選一個最重要的金點子,這其實是讓學生學會梳理問題,學會真正地提有價值的問題。然後再抓住最關鍵的問題帶

動討論其他問題,期望在解決問題時,能夠觸發靈感,解決其他的問題。

我想,在提倡研究性學習的今日,我們經常呼喚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可是學生真的懂什麼是研究性學習嗎?真的會嗎?我覺得孫雙金教師就深入淺出地讓學生真正懂得了研究與學習的關係,這節課也的確當之無愧是研究性學習的典範。

三、朗讀體悟,顯示教師指導的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語感本事。”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葉聖陶先生認爲,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出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當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就是最進取最有效的“刺激”。

當前閱讀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中讀起來了,聽到了琅琅的讀書聲,但暴露出來的問題是朗讀教學停留在較淺的層次。朗讀教學時,教師有讀無導,學生有讀無效,有走入“死讀書、讀書死、讀死書”怪圈的傾向。出現這樣的狀況,從理論上講,存在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誤導。多讀確實有利於語言的積累、感悟和理解,但多讀絕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地讀,也絕不是排斥教師應有的引導、指導和講解的讀。宋代學者朱熹提出的“熟讀精思”貼合閱讀規律。“讀”而不思則罔,有些深奧的課文,如果離開教師適當的引導和精講,不要說讀一百遍,就是讀一萬遍也搞不懂。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謬誤,我們要把握朗讀教學中讀的度,要有辨證的思維,而不是盲目地讀、讀、讀。朗讀教學出現效果不明顯的狀況,從實踐層面上講,原因主要是教師自身朗讀水平不高,缺乏朗讀指導的方法,所以只能在一個層面上讀,不能讓學生讀出滋味,讀出情味,讀出韻味來。

如何指導學生朗讀呢?還是舉孫教師這課爲例:第一步,讓學生理解爬天遊峯是很累的,而老人卻不覺得累,讓學生找出有關的詞句。第二步,學生找到了“九百多級,飄飄悠悠”等詞語後,體會天遊峯的險峻,老人的簡便自在,並讀出意思。第三步讀中感悟,體會老人對天遊峯的愛,對掃路工作的熱愛。第四步師生相互品讀、賽讀,先由學生朗讀師生評議,然後教師範讀學生品賞,體會出師生讀得好在哪兒,哪兒需要改善,從讀的情感和技巧兩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賞中提高。

從以上課例能夠得出:朗讀教學要讀思結合,讀導結合,教給方法。要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悟,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掌握技巧。

四、隨機點評顯示師生智慧的魅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十分重要,往小裏說,它能影響課堂教學氣氛和活動,往大的說,它有時能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可是當前課堂教師點評語言現狀實在不容樂觀,有的死板生硬,有的信口胡扯,有的不着邊際,有的照搬標準答案,有的是板着臉訓人,有的是廉價的表揚,所有這些均不能體現新課標下課堂教學中的人文關照和平等對話。

下頭我先摘錄一些本課例中的評價語言:

1、(學生問爲什麼寫天遊峯的掃路人?)

多好的問題呀,再說一遍。寫到黑板上,後面寫上你的名字。這是你自我發現的,是你的專利。

2、(學生質疑:作者爲什麼要寫笑聲一向伴隨回到住地?)笑聲不可能伴隨着回到住地,爲什麼要這樣寫呢?你讀書真會思考,我認爲你像個小小思想家。

3、(生讀書聲音太小)你們都是悄悄地讚美,(生笑)我們放聲讚美一遍,好不好?

4、(學生問爲什麼作者與分兩次寫掃路人的外表)爲什麼分兩次寫掃路人的外表?何意?這個問題連我教師都沒有想過。第一次寫的是什麼?第二次又寫什麼?請把問題寫到黑板上。你雖然是男同學,但比女同學都要細心。

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僅需要能出口成章,還應具備說笑嬉罵皆成妙語的功夫。教師在課堂之上點評妙語連珠,看似信手捻來,但都是教師文化底蘊和教育智慧的結晶。怎樣提高教師點評語言的水準和品位呢?我認爲一是要提高教師的文化底蘊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由衷讚美;三是要掌握必須數量的評價語言,以便在課堂上靈活、恰當地運用。要做到:

①評價語言要發自內心。如:當學生提出了別人提不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孫教師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視着他的雙眼,讚美道:“你有一雙慧眼喲,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多了不起呀!”

②評價語言要多樣,富有變化。當有學生在品評教師範讀,講得有理有據,不僅僅說出教師讀得好,還說出教師讀得好在哪裏,教師動情地對他說:“你說得太好啦,真是我的知音啊!”學生聽了這樣的評價語言,內心肯定比吃了蜜還要甜。

③評價語言要有針對性,要反映學生髮言好在哪兒,錯在哪兒。

④要善於從學生錯誤的發言中捕捉正確的因素。記得斯霞教師上課時問過這麼一個問題:“黨的十大在哪兒召開的?”一生回答:“在收音機裏召開的。”這顯然是錯誤的答案,但斯教師沒有否定,而是啓發道:“你是從收音機聽到的吧?”小朋友點點頭,教師之後啓發:“收音機裏說十大是在哪裏召開的呢?”學生回答:“在北京召開的。”看,讓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靠的就是教師的循循善誘。

⑤評價語言要充滿激勵性。學生成長髮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師充滿真情的激勵語言能讓學生不斷獲得走向成功的動力。“真能幹”,“多聰明”,“就是與衆不一樣”,“多麼富有創造性的思考啊”,這一句句話語就像蜜汁一樣流進學生的心田,化作前進的不竭源泉。

⑥要調動體態語言參與評價。除了上頭說的有聲語言外,教師要善於調動體態語言,豐富評價的內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頭這些親熱溫暖的舉動能給學生身心帶來愉悅,教師那燦爛的笑容是開在學生心中永不凋謝的鮮花。

語文評課稿 篇五

《鄉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周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充分引導學生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這節課,給我的總體感覺是:神清氣爽。

下面我就這節課,代表我們四年級組,進行一個簡單的評析,不到之處,還請老師和大家多多指正。

我們認爲,周老師根據本文所體現的人和自然的和諧出發開展教學,以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感情的薰陶、感染、昇華,思維的撞擊爲目的的,使本課教學成爲了全方位、多層次、主動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溝通、心靈對話的過程。黃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注重通過“品析”,加上及時的朗讀指導來實現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真正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把語文課上得有情有趣。大家一致認爲黃主任這節課努力做到了“五實”:教學功底紮實、課堂知識充實、情感體驗豐實、課堂語言平實和教學效果真實。

1、周老師十分重視了語言積累和訓練,在讓學生給每一幅畫取一下小標題,不做甩手掌櫃,泛泛而談,而是傳授給學生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法,讓學生用“地點+動詞+景物”的格式來爲每一幅畫取個小標題。這樣十分便於學生上手操作。在單位時間內的,周老師畝產豐收,獲取了比別人更大教學效益,凸顯質校創優的先進理念,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向課堂要效益的生動實踐。也體現了一個老教師紮實的教學功底。

2、在教學過程中黃老師至始至終都十分關注我們大勘學生基礎薄弱的學情,因此十分注意教學的層次性,儘量做到由淺入深,循循善誘。比如在指導學生自學自己喜歡的畫面時,他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方法就很有層次性:先讓學生讀一讀然後劃一劃圈一圈想一想。

3、周老師善於用平實的課堂語言智慧,來營造和諧的氛圍、美的意境,誘導學生跟老師一道參與文本對話,進行豐實的情感體驗。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地裏,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在黃老師的課堂上,沒有喝斥、沒有譏諷、有的只是老師那始終帶着微笑的臉,以及鼓勵、讚賞、期待的眼神。如黃老師的“同一個句子,你也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一句話,一下子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因爲有了信心,有了勇氣而變得想說,敢說、願說,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如此一來,學生不會因爲怕出錯而產生畏縮,正是由於周老師的鼓勵,在後面幾幅畫的自學過程中,學生們也是個個興趣盎然,收效很好…

語文評課稿 篇六

聽課評析:

《北風和小魚》是一則搞笑的童話,寫的是肆虐的北風雖然能夠使許多動植物害怕,但是小魚卻不怕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弱者應對強者時毫不畏懼的情景。

王老師整堂課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語言價值,着重於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培養了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師設計了多處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如:讓學生聽了北風的聲音後,讓學生說說他們都聽到了什麼,以及聽了這些聲音有什麼感受;再如:讓學生觀察北風向梧桐樹、草地、鳥兒吹一吹,梧桐樹、青草、小鳥發生變化的畫面,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透過看圖不僅僅訓練了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同時也幫忙學生理解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又如:“北風氣急了,它怎樣想,學着北風的口吻來說一說”等等,像這樣的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訓練,王老師課上還有多處。能夠看出,整堂課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高於一般一年級孩子的語言表達潛力,也是平時王老師這樣不斷訓練的結果。

王老師整堂課十分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且十分善於煽情,善於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化解學習過程中的難點,並抓住學習重點。老師用心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用自己投入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因此,整堂課上自始至終學生臉上都洋溢着學習的熱情,如:一開始,由“呼呼地吹”去體會北風的凜冽,王老師不僅僅僅讓學生聽了北風的聲音,說了自己的感受,還讓學生也模仿北風的樣貌來吹一吹,當學生吹得不夠用力時,老師引導學生“北風吹得還不夠大,再大一點”,全班學生跟着老師一齊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體會了北風凜冽,不僅僅化解了難點,課堂上讓學生參與,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再如:爲了幫忙學生理解北風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師讓學生來演一演北風的樣貌,模仿北風的樣貌來說說北風的話,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進行朗讀指導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只是,一年級的孩子學習課文還就應多給他們一些讀課文的時間與空間。課堂上應是書聲朗朗。還有,對於朗讀的指導不僅僅僅是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還就應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風氣急了,猛吹一口氣”等處,就應不僅僅僅是因爲讀就是讀,得有感情,老師能夠進行範讀,讓學生試着比較一下怎樣讀更好。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七

首先,我覺得陳教師的選材異常好。《從此刻開始》是一篇十分好的童話故事。講述的是: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爲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遭到其他小動物的反對;而小猴子卻讓大家按照自我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我覺得此刻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爲中心,不懂得爲他人着想,不懂得設身處地爲他人研究,這樣將來必定不能在社會上立足。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他人,要與人和諧相處。我想,這則童話故事對於教育學生如何爲人處事是很有意義的。

其次,我認爲陳教師很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她讓學生輪流當萬獸之王來下命令。當學生聽到讓他們當“萬獸之王”,個個躍躍欲試,人人都想要當一回大王。小朋友們讀得時候感情十分豐富,還帶上了表情和動作,儼然成了一個個小大王。在教師的引導和帶領下,學生們讀得十分帶勁,雖說不是將獅子大王的王者風範,貓頭鷹大王的神氣,袋鼠大王的激動,小猴大王的和氣、乾脆、機靈表現的淋漓盡致,但多少也讀出了了幾分“味兒”。我覺得,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語文評課稿 篇八

《荷葉圓圓》是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語文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四個小夥伴的對話體現了荷葉的美,從而突出夏天的特點,使學生熱愛夏天這個季節。張豔老師在教學《荷葉圓圓》時努力體現以下幾點新課標的理念:

1、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擴展教材的“形”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文字畢竟不是直觀的,他們能感受到蘊涵在人物化了的物中間的童趣,並有足夠的想象力,但對文字所呈現的美感缺乏體驗。老師就借用多媒體課件和圖片直觀形象的優點,一方面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對美的嚮往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使教材的“形”得以程度的擴展。如:教師在讓學生交流了你見到的荷葉是什麼樣的以後,請學生欣賞荷葉圖片,精美的圖片,動聽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到了如詩如畫的情景中。

2、充分品味課文語言——擴展教材的“味”文字是平面的,只有藉助聲音才能立體起來。本節課以讀貫穿教學,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訓練語言,在讀中體會樂趣。通過對課文充分的朗讀,將語言逐漸吸收內化,文本的“味”便出來了。教材也便因此而更具生命力。張老師本節課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剛開始的初讀識字,分段賽讀,教師範讀後再讀,分角色讀,自讀感悟等,充分體現了以讀爲本,在讀中品味文本優美的語言。

3、適時擴展學生的想象——由“文本”向“文外”擴展

比如“讓學生想象小水珠躺在荷葉上滾來滾去,感覺怎樣?它躺在荷葉上看到了什麼?”在拓展時讓學生想象池塘裏還來了誰,他們會怎麼說?會把荷葉當作什麼呢?課堂中,老師引導學生將文本向文外拓展,把學生的想象也作爲一種課程資源加以利用,達到對文本的豐富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