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校園貸如何套牢大學生精品多篇

校園貸如何套牢大學生精品多篇

學生校園貸主題班會總結 篇一

第16屆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十大亮點:男童乘葉空中落、與水結緣貫始終、紅棉花開嶺南風、焰火綻放耀珠江、空中飛人做拼圖、一分綠色倡環保、獵德鼓聲震山響、海洋之船破浪搖、選手入場人氣高、煙花巧把火炬着。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11屆亞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辦,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國際體育大賽,也是自亞運會誕生以來第一次由中國承辦。在這屆亞運會上,中國不但收穫了競技體育的驕人成績,國人更以對舉辦亞運會的熱情支持,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風采。

2010年11月12日在中國廣州又迎來了在中國舉辦的第二次亞運會,廣州亞運會的開幕式彷彿是一臺氣勢恢弘的史詩般傑作,一開始的千人擊缶氣勢磅薄;接着的飛天翱翔五環激盪。中國畫寫意淋漓盡致;傳統武術博大精深。造紙術、活字印刷術、和火藥通過藝術與科技的手法一一展示。時間不長的一個多小時文藝節目將晚會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現場觀衆歡呼聲如浪潮般此起彼伏,相機的閃光燈如同銀河羣星般閃耀。當各國運動員入場後通過獨特的方式將亞運聖火點燃,開幕式更是到了一個彷彿瘋狂的高潮,那一刻,體育館沸騰了,廣州沸騰了,全中國沸騰了。

說句實話,這次的廣州亞運會開幕式是我見過有史以來亞運會最精彩的一次,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憾力。它向全世界表達了一種理念,向全世界表達了一種承諾“人文亞運,綠色亞運,科技亞運。”在10年這樣一個國際國內形勢如此困難的時刻,我們不僅如期舉辦了開幕式,而且還如此的成功。這充分表明了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強大的,我們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了。我深爲自已是中華一分子而興奮和自豪。中國加油!

校園貸 篇二

附件1:校園貸

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爲。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一、校園貸可以分爲五類:

(1)電商背景的電商平臺 ——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如螞蟻花唄借唄、京東校園白條等;

(2)消費金融公司 —— 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

(3)P2P貸款平臺(網貸平臺),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名校貸等。因國家監管要求,包括名校貸在內的大多數正規網貸平臺均已暫停校園貸業務;

(4)線下私貸 —— 民間放貸機構和放貸人這類主體,俗稱高利貸。高利貸通常會進行虛假宣傳、線下籤約、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費率,同時存在暴力催收等問題,受害者通常會遭受巨大財產損失甚至威脅自身安全;

(5)銀行機構——銀行面向大學生提供的校園產品,如招商銀行的“大學生閃電貸”、中國建設銀行的“金蜜蜂校園快貸”、青島銀行的“學e貸”等。

二、校園貸極易引發的常見危害

(一)“高息貸”或“高利貸”

根據相關調查,超90%學生不懂高息貸或高利貸,最高法院規定:未超過年利率24%,應予支持;利率在24%-36%實爲灰色地帶,年利率超36%爲非法高利貸,不予支持。

以月息“0.99%”爲噱頭的校園貸平臺容易造成“低息”的假象,並誘導學生貸款,實際上,加上平臺服務費、滯納金等,將成爲超過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再繳納違約金,將超過36%變爲非法高利貸!一旦“染上”高息貸或高利貸後,將如同賭博一樣容易引發各類危害。

(二)“不良校園貸”

不良校園貸主要是指那些採取虛假宣傳、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不文明催收手段等不合規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或給學生帶來惡意貸款的平臺,學生一旦使用,將極易引發過度借貸和負債。

不良校園貸多以零首付、低門檻、放款快等特點進行虛假宣傳,存在誘導學生過度消費或惡意貸款行爲,針對那些存在盲目攀比、虛榮心、貪小便宜心理的大學生,極易導致涉世未深、缺乏風險防範知識的他們過度消費或惡意借貸,最終演化成“拆東牆補西牆”等不擇手段冒險做法,因此要對不良校園貸加以識別,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

(三)“傳銷式詐騙貸

傳銷式詐騙貸是校園貸詐騙的常見類型,主要是指不法分子藉助校園貸款平臺招募學生作爲校園代理,並要求發展學生下線進行逐級斂財。而判斷傳銷則有三個原則爲:是否需要上交會費,是否存在誘導發展下線,是否進行逐級提成,應加以識別。

校園貸刷單兼職代理過程中,參與學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者,多數學生是在並不知情和利益驅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參與學生則利用校園貸平臺進行刷單兼職並逐級發展下線,同時以代理名義騙取學生信息並進行貸款,每成功一筆貸款將獲得佣金,這實爲一種逐級斂財式傳銷詐騙行爲!殊不知,刷單公司大都以無力支付後續款項爲由跑路,進而導致大學生陷入還款陷阱。

(四)“多頭借貸”

“多頭借貸”主要指從多個校園貸平臺進行借貸,由於目前借貸市場主體間信息共享不足,在還款壓力的作用下,促使借款者從多個校園貸平臺進行貸款,最終導致鉅額借款。

目前校園貸大多屬於民間借貸,由於借貸市場發展不充分並缺乏有效監管,導致借貸平臺對於借貸個人是否存在多方借貸、是否具有還款能力等情況審覈不嚴,可知否?當無還款能力的大學生陷入多頭借貸後往往造成巨大還款壓力,輕則造成極大心理壓力,重則引發惡性或極端事件。在此尤其要注意的是:多頭借貸既包括“正規校園貸”也包括“不良校園貸”!因此建議儘量不使用校園貸或避免從多個校園貸平臺進行貸款。

(五)套路貸

套路貸主要是指不法貸款平臺或個人採用設套方式誘導學生貸款,並迫使學生陷入還款泥潭,其中包括“培訓貸”、“裸條貸”等常見類型,學生一旦陷入套路貸,將極易走上鉅額還款不歸路,致使借貸人不堪還款壓力而採取極端做法,因此要高度重視!

三、防範措施

1、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

2、大學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攀比、不盲目; 3.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相信借貸廣告; 4.看管好自己的學生證件和身份證件,不能給某些人鑽空子的機會;

校園貸的幾個案例 篇三

校園貸案例

案例一:學生:非常後悔,再不入“坑”

隨着“白條”、“花唄”以及P2P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快速興起,相關市場也日趨細化,其中,校園貸款、校園分期成爲各大機構爭搶的“香餑餑”。與此同時,個別大學生因此背上高額負債,甚至自殺的案例被媒體報道。那麼,平臺力推校園貸的現狀如何?大學生借來的錢去哪兒了?如借款人無力償還,平臺又將如何催收?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爲您帶來深度調查,剖析校園借貸生態鏈。

“現在非常後悔。以後一定合理消費,再也不想和這類網絡分期貸款平臺產生交集。”武漢某高校大三學生李好(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2015年,由於提前用完了三個月的生活費,李好在朋友的推薦下通過趣分期平臺貸款3千元。“雖然家裏經濟條件還不錯,但畢竟是因爲不合理消費產生了財務緊張,不好意思跟父母再要,於是打算先貸款,之後再分月還清。”李好表示。

據李好介紹,趣分期辦理貸款的速度很快,基本上一天之後即可通過認證。就李同學當時提供給趣分期的個人信息,該平臺給出了7000元的額度,其中,可提現額度爲3000元。這3000元可以直接轉入用戶綁定的支付寶賬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趣分期官方網站提供的信息發現,趣分期的貸款額度分V1、V2、V3三個等級,額度分別爲3000元、7000元、9000元。其中,申請V1等級只需要線上認證,包括填寫支付寶芝麻信用授權、學籍認證、父母等信息;V2等級則需上門審覈,即學生在網上申請後填寫學校及宿舍信息,趣分期的校園代理會上門對相關資料進行審覈;V3等級也是由校園代理上門審覈,不過所需資料則更多,包括成績單,最近3~6個月支付寶流水情況等。

“就我所代理的學校而言,同學們貸款還是相對謹慎的。雖然通過趣分期貸款比銀行容易,但是大部分同學對於主動借款都持謹慎態度,會在簽約前對利息及還款流程認真核實。”趣分期武漢某高校校園代理林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雖然最後順利還上了趣分期的貸款,但李同學仍覺後悔。他告訴記者,由於受家庭教育影響,向“別人”借錢一直是壓在他心裏的一塊石頭,想與朋友傾訴卻又說不出口。而經過這件事後,他決定好好反思自己生活方式上的問題,以後再不入“坑”。

實際上,在提供父母信息(主要是姓名和聯繫方式)給趣分期平臺以獲取貸款額度的過程中,李好非常猶豫。“我並不想讓父母知道我用了這種(分期貸款)APP。最後校園代理給我的承諾是,不會打騷擾電話,只要按期還款就不會讓父母知曉。”李同學說。

貸款學生並非都能掌握好“尺度”

武漢某高校大四學生馬彥(化名)是同學眼中的“購物達人”。他從高中起就在淘寶等購物網站購買物品,是支付寶的深度用戶。在分期付款流行的當下,他也不甘落後,很早就使用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工具。

馬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使用分期付款功能很大程度上是把它當做信用卡,如今使用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付款還能在京東、淘寶上享受一定的購物優惠,且京東白條30日之內還款或螞蟻花唄在下月10號之前還款都是不需要利息的。

2015年,馬彥在京東打了24次“白條”,共4180元,在支付寶使用螞蟻花唄共消費約2000元。“貸款消費很容易讓我產生一種錯覺,我可以隨時購買我想要的東西,但還款時仍會吃驚自己欠款這麼多。”馬彥說。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尺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某個大學生貸款QQ羣裏發現,大部分同學並不打算還款,不少同學都有因逾期而被各貸款平臺通知父母或學校的經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該QQ羣內很多同學都是因爲經不住誘惑步入分期貸款的死循環,“拆東牆補西牆”的這種方式很常見,而一旦踏入逾期,貸款平臺各種催款方式不斷,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很大影響。

多數同學分期付款都是購買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有同學表示,自己在某平臺分期付款購買了一臺iPhone 6,目前已經還款16期,已還近7000元,但是還差3000多未還。而令他憤怒的原因是,貸款時並沒有仔細計算過最終還款利息,如今還款額已經遠超當時的購買價格,心理上產生了極度的不平衡。

實際上,對於逾期情況,貸款平臺除通過父母及學校解決外,情況嚴重的還會訴諸法律。2015年,趣分期平臺就將一名欠款、違約金、滯納金合計逾3萬元的大學生告上法庭。

“提前透支購買一些東西無可厚非,但如果這超出了自己的還款能力,甚至以犧牲生活質量爲代價,這是得不償失的。”馬彥稱。

案例二:借款800元,一週利息就要10%

大三學生小楊曾有過一次“難忘”的借貸經歷。去年12月,他迷上了一款手機遊戲,爲了購買裝備、充遊戲幣,三天內他不知不覺就消費了近800元。當他取錢充飯卡時才發現銀行卡里只剩100元了,此時,距父母匯生活費還有兩週時間。一向“好面子”的小楊便想起了校門口的借貸“小廣告”。

小楊說,對方要求他提供學信網登錄截圖及輔導員和家長的手機號碼,簽了一份類似借款的協議後,就借到了800元。一週後,小楊便開始接到借貸平臺的催款電話。

“借錢時沒搞明白‘一週10個點’是什麼意思,他們還騙說還不上可分期還,我當時快崩潰了,哪有錢還。”小楊說,此時他才弄明白,“10個點”即一週利息10%,更可惡的是,第二週再不還,就會利滾利。

“那時每天都會接到催債電話,對方還威脅,一週內再不還就打電話給輔導員和家長,找他們要錢。”小楊說,受不了這種驚嚇,他只好向父母老實交代,立即把錢還了。 案例三:手拿蘋果 吃不起飯

這幾天,在網上看到的河南大學生欠債自殺的新聞讓大二學生林霖“心有慼慼焉”。這幾日,除了上課,林霖幾乎天天都把自己“關”在宿舍裏,一大盒麥片,已經被她吃得見底。這樣的生活都是拜她手裏那部iPhone6s所賜。每個月只有1200元生活費的她,吃飯成了問題。

網貸消費模式在95後大學生中普及,但非理性消費、以貸還貸等現象時有發生„„正如林霖所說:“硬生生讓自己欠了一屁股債,以前是月光族,現在變成吃土一族。”“因爲每個月都在還錢借錢,一來二去到了月底吃不起飯只能吃土啦。”另一位大二女生深有同感。

案例四:務農父母 賣豬還債

類似的故事發生在西南某高校讀大三的秦歌身上,他每月生活費只有800元,去年卻在網購上花了近1.23萬元。當他在朋友圈裏曬出支付寶賬單時,下面的評論排起了整齊的隊伍,“土豪哥”“土豪哥”“土豪哥”。

“我哪裏是土豪,每月10日還得往螞蟻的窟窿裏填土呢。”秦歌回覆。秦歌口中“螞蟻的窟窿”,指的是由螞蟻微貸依託支付寶平臺提供給消費者的一項網購服務。

今年1月底,在鄉下務農的父母賣豬賣糧幫秦歌還了在借貸平臺欠下的債。秦歌的媽媽告訴記者:“孩子捅出來的簍子,只能我們來補啊。”

記者調查:校園網貸,挖的“坑”不少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還有不少學生喜歡向網貸平臺借錢。據瞭解,目前市場上校園網貸產品大致分爲三類: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臺,如趣分期、任分期、優分期等,部分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P2P貸款平臺,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投投貸、名校貸等;阿里、京東、淘寶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

記者留意了幾個專門針對大學生分期購物的借貸平臺,發現這些平臺的借貸門檻都很低,對借款人資質審覈很寬鬆。在某平臺上借1000元,只要註冊,然後在網上填寫自己的身份證、校名、銀行卡號、同學以及輔導員的姓名、電話即可;借款5000元以上則要求錄一段視頻,發一段念自己身份證號、家庭地址的語音,籤一份電子版合同,即可輕鬆搞定。

另外,“零首付、零利息”也是這些平臺的噱頭。然而,這些吹噓的“低息”卻經不起推敲,且審覈程序、條款明細等方面存在不少漏洞。一業內人士透露,這裏面貓膩很多,這些平臺都會隱瞞或模糊實際資費標準、逾期滯納金、違約金等,等真正簽約借錢或產生了逾期後,借款人纔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記者瞭解到,一旦發生逾期,這類網貸平臺的違約金都不低,比如“名校貸”會收取逾期未還金額的0.5%/天作爲違約金,“趣分期”則要收取貸款金額的1%/天。

記者還發現,不少網貸平臺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學生,實際上,部分平臺的分期費率比銀行分期高許多。以趣分期平臺的“趣白條”爲例,借款3000元,借款期限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對應的年利率分別爲24.0%、17.5%、15.4%、13.5%;“e時貸”發佈的許多貸款期限均爲1月,貸款金額從百元至千元不等,最高利率達24%。而目前,銀行信用卡分期的月利率普遍在0.6%至0.72%之間,實際年化利率爲13%至15.6%之間。

案例:某高校學生校園貸無力嘗還,最終在青島跳樓自殺

“爸,媽,兒子對不起你們,我真的撐不下去了„„別給我收屍,太丟人„„”在發完這段短信後,21歲的鄭興強(化名)從青島的一家賓館樓上跳了下去,陪伴他最後時光的只有那部白色的手機,裏面存留着兩天前的電話錄音,對方是一名陌生的女人,一名催債者,來自於一家網絡借貸平臺。其實,在鄭興強人生的最後一年裏,迷上賭球的他始終活在借貸公司的“魔咒”裏:輕鬆地借錢去賭球,無力償還以致被威逼。最終,他化身一抔骨灰,留下了數十萬元人民幣的債務。

“這錢都能贏回來,貸款也無可厚非”

鄭興強出生在河南南陽鄧州裴營鄉,自殺前是河南牧業經濟學院14級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大二學生。鄭興強曾以“慕尼黑之手”這個暱稱在網上發佈迷上賭球的過程。他稱自己在2015年1月份在網上接觸足彩,剛開始自己能夠小贏一些,“覺得賺錢太容易了,慢慢就加大投注„„”最多一次,鄭興強曾經贏了7000元,但並沒有罷手,反而越陷越深,最後他在“代理”的“引導”下迷上了境外賭球。

他寫道:“我把贏的錢拿去消費、購物、大吃大喝,什麼都用好的。然而不會讓我一直贏,有一天我特別黑,輸光了之前贏的錢,我慌了,沒錢就沒法玩了„„”“„„這時候我想到了貸款,心想這錢都能贏回來的,貸款也無可厚非。套現花唄,然後在網貸平臺貸了一萬多,說實話,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搞這麼多錢,雖然是貸款,心裏居然一點恐慌都沒有,錢那時候看來就是數字,一個越來越大的數字。”

“窟窿越來越大„„家裏空了”

如果仔細閱讀鄭興強死前發佈的手機短信截圖,就會了解他內心的恐懼。其中一條短信的內容是這樣的:“咻咻貸這錢你是不打算還了是吧。花着別人的錢就這麼心安理得?誠信不要了是吧?你的通訊錄我已經拿到了。明天上午就開始聯繫你周邊人,如有打擾請諒解。”

同學說,曾經有催款人闖進了學生宿舍,把鄭興強帶走後,暴打了一頓。“20歲的放縱毀了前20年的一切,已經退學,無家可歸,我媽再也不想看見我,我舅對我說願滾哪兒就滾哪兒去吧,我爸說自生自滅吧。”鄭興強在1月24日的網帖中這樣寫道。

對於兒子的話,鄭懷凱說沒有真的不管他。鄭懷凱並不知道各種名目繁多的P2P網貸,這個常年生活在大山裏的農民,直到現在都似懂非懂。老鄭第一次幫着兒子還了7萬多,這是他一輩子的積蓄;第二次還了3萬多,是從親戚朋友那借的。在多番勸阻無果後,鄭懷凱帶兒子去了舅舅家,然而,舅舅也沒能阻止鄭興強瘋狂賭球。“窟窿越來越大,從20萬,到30萬,到最後的60萬,實在沒辦法承擔了,家裏空了。”老鄭沮喪地說。 他的20多個同學揹着莫名的債務

“他終於離開這個世界了。”這是幾名同學在聽到鄭興強死亡的消息以後,發出來的感慨,“其實,我們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我們現在的感受,惋惜、悲傷、感慨„„最後只能說是‘複雜’,因爲他已經自殺過好幾次了。”

同班同學張軍說,鄭興強是班長,每年開學,都要登記同學父母的身份證、電話號碼等基本信息。在獲得張軍許可後,鄭興強曾用張軍的名義,在諾諾鎊客、名校貸、優分期、分期樂、雛鷹、趣分期等平臺,貸款了近6萬元。初步統計,鄭興強留下的近60萬欠款,是他用28個同學的名義借的。

在鄭興強自殺身亡後,一家網貸平臺對鄭興強所欠的債務進行了免除。但還有很多同學沒有解脫,“我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了。”同學說他們現在不僅爲那些莫名的債務所痛苦,同時他們更會擔心在別人眼裏,鄭興強是他們逼死的。

校園貸 篇四

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爲。

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亦明確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整改校園貸問題。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發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髮放貸款。” 2018年2月28日,廣東金融辦發佈《關於貫徹落實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自2018年3月26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

案例一

小張曾是西安一所科技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在一家網絡遊戲公司從事銷售業務。步入社會就業,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都應該有一種新的感受,但小張卻沒有心情感受這些新鮮的東西,因爲他的身上揹着上學期間欠下的一些債務,每天產生大量利息,就連掙下的工資都難以支付這筆利息,小張被這些債務深深困擾,壓迫的難以擡頭。

“兩年多以前,我被人騙了,迷上了網絡賭博。”小張介紹,大二期間,有朋友誆騙他說網絡上有一種投資,回報相當豐厚,禁不住誘惑的他開始在網上玩網絡重慶時時彩,最初的時候有輸有贏,到後來深深的陷進去了,先後輸掉了十來萬。在無奈之下,小張將自己的學費以及親朋好友處借來的幾萬元湊在一塊也不夠還輸掉的錢。“也就是在這時候,一個社會上的人向我推薦了的校園貸。”小張說,對方知道自己急需要錢解決問題,就向他宣稱通過一些網絡平臺貸款,手續簡單,利息不高,很快能解決問題。

“我當時一看利息似乎真的不是很高,很着急,就接受了那人的建議貸了款,把網上賭博所欠的錢還了。”小張說,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雖然表面上看上去利息不高,但加上一些手續費、管理費,虧空越來越大。他不斷地通過一個平臺借款彌補之前的欠款,產生手續費、管理費,加上利息,欠債的窟窿不斷增大。小張說,他先後在十幾個平臺上借過錢,如今已經滾成十多萬的鉅額債務。 “現在每天產生的利息總額就是100多,一個月下來就得三四千元,我上班的工資才兩千多元,連利息都不夠支付。”小張稱,他無奈之下曾向家人求助,但家裏也拿不出那麼多,只給了三萬元,顯然是杯水車薪。而在單位,自己的遭遇又不敢向同事領導訴說,害怕影響工作。

案例二 小王是青島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2016年,當時在室友的介紹下,小王認識了同校師哥小鄭,並得知一種名叫“做單”的賺錢方式,“就是說從APP平臺上借款,借出來之後直接轉給他,都是由他來還,一千塊錢的報酬。” 一聽不用自己還貸,還有報酬可以拿。小王沒考慮多久,便答應了小鄭的請求。2016年5月,小王以自己的身份信息在一個名叫“名校貸”的借款平臺上,借款2萬2千元。隨後,她便把錢打給了小鄭,自己也拿到了相應的報酬。在之後時間裏,貸款也確實都是由小鄭償還的,直到2017年7月份,事情發生了變化。 “他說名校貸出現了一些問題,要還全款,所以讓我們再註冊別的平臺。”小王告訴記者,當時小鄭的意思是“名校貸”平臺剩餘款項必須一下還清,但自己手裏並沒有現錢,所以需要她從別的平臺借款,補上這個窟窿。

由於小鄭態度很誠懇,而且小王也擔心自己的信譽受到影響,無奈便答應了小鄭的請求,又從“快貸”借貸平臺上借款3000元。與此同時,小鄭向小王提出了正式的工作邀請。

小王:“他說去他們公司做兼職,把他的營業執照、身份信息什麼的都發給我了。” 有實體公司,還有營業執照,並且從事的工作也和之前的一模一樣,每借成一筆,自己便能夠得到五六百元的報酬。這對於還是大學生的小王來說誘惑很大,她便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從2017年7月底至今,小王共在40多個借款平臺上借款,總額高達17多萬元,加上利息共44萬元。而問題就在今年9月份,由於所借款項過多,小鄭方面無法及時償還,便讓小王去濟南清帳。

小王說:“清帳的意思就是把我現在所有的債務,讓那家清帳公司出錢還了,只欠清帳公司的錢。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清帳公司告訴我,這是操縱學生掙錢,告訴我被騙了。” 清帳公司的一番話,讓小王徹底起了疑心,立馬打電話給小鄭,然而對方的答覆,卻讓她大吃一驚。“他承認這個事情,但是他只承認是我借給他錢,並不承認是他操作我從這些平臺上借錢,並不承認利息這些問題。”小王說。

面對對方的翻臉不認人,小王徹底慌了神。這個時候的她才意識到自己上了當,而之後想要再聯繫對方,手機卻始終無法打通。

2017年11月12日,高利貸的人已經找到她家門上,找她爸媽要錢,然後就一直逼她 負面事件

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學的身份,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高達數十萬元,當無力償還時跳樓自殺。[8] [9]

2016年4月7日,又曝出福建大四學生餘某飛,自創青鳥創聯的金融服務公司,騙取同學身份信息,在8家網貸平臺上貸款。涉及19名學生,總金額70餘萬元。[10]

2016年6月12日,“裸條”借貸現大學生羣體:不還錢被威脅公佈裸照。裸條即女大學生用裸照獲得貸款,當發生違約不還款時,放貸人以公開裸體照片和與借款人父母聯繫的手段作爲要挾逼迫借款人還款。[11]

2016年8月10日,校園貸再爆亂象:學生刷單負債百萬。吉林一高校校學生樑某聯合校園貸客戶經理及線下代理商找學生“刷單”,導致學生鉅額錢財被騙。[12]

2017年4月11日,廈門華廈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園貸”,在泉州一賓館自殺。據報道,該女生借款的校園貸平臺至少有5個,僅在“今借到”平臺就累計借入57萬多,累計筆數257筆,當前欠款5萬餘元。其家人曾多次幫她還錢,期間曾收到過“催款裸照”。[13]

2017年6月28日,銀監會發布消息稱,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聯合下發通知,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並明確退出時間表。但這個消息對於家住興平市的劉先生來說太遲了,就在當天下午,他22歲的兒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縊身亡。同樣,也是因爲校園貸。

2017年8月15日,20歲的北京某外國語高校的大學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發現他留下的遺書後,他的手機還不間斷收到威脅恐嚇其還款的信息。通過其家人介紹得知,範澤一此前曾在多個網絡借貸平臺借“高利貸”,已累計達13萬餘元,其中一筆借款數額爲1100元,一週後需還1600元,周利息高達500元。

2017年8月24日消息,武漢某大學大三學生因欠下“校園貸”4000元,一年時間滾到50餘萬元。[14]

2017年9月7日,華商報報道,21歲的陝西大二學生朱毓迪貸款20多萬,用於同學聚餐以及償還貸款等,當無力償還時跳江自殺。[15]

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案例(大全 篇五

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案例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爲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絡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絡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羣體的網絡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千差萬別的貸款平臺審覈是否有疏漏?號稱“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賬”,真如商家所說的如此無門檻“低息”?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個別校園貸平臺申請人已超75萬,申請者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電商平臺、兩家大學生網絡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臨近畢業,方明“血拼”了蘋果手機和一臺筆記本後,他淪爲“月光族”。“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學校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基本上只夠還分期,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找點兼職做唄。”方明自嘲說,“再買必須要剁手!”

隨機採訪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邊有使用“網貸”的同學,“像是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行開來”。北青報記者搜索名校貸貸款平臺的官網頁面,其平臺的申請人數已超過75萬人,並滾動播報着某學校某同學已申請借款,借款額度從1000元至2萬元不等。北青報記者還留意到,滾動出現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高學歷人羣、消費娛樂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費意願強,這些都成爲衆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瞄上這塊高校市場“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學生譚偉(化名)也是“校園網貸”的常客,但與方明“電子產品達人”不同,“我找平臺貸款,主要是爲創業的資金週轉。一般男生都借錢來買數字產品、女生更喜歡買化妝品和旅遊。我們創業花的錢不是萬把幾千的,找銀行借肯定不可能,這些平臺都應急用,我一次性借過1.9萬,還好,我們合夥人不太愁資金,這點錢小意思。”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並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絡貸款幾佔一半。經北青報記者梳理,花樣繁多的學生網貸途徑大致有三類:一是單純的P2P貸款平臺,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二是學生分期購物網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業務。

調查

對於愈發失控的校園貸款平臺是如何運作並一步步套牢大學生的,北青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第一步:金融平臺招聘學生幹部地推,拉同學裝機月入5000元

這些遍地開花的校園貸款又是如何推廣的呢? “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去年他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借貸寶的校園代理,加入“二維碼”推銷大軍,“大致在去年下學期,公司爲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那段也是搞這種兼職最掙錢的時候。”

王安說,該公司要求用戶下載APP後,還需填入姓名、手機、身份證號,如用戶選擇綁定銀行卡的話每單可提成40元,如不綁卡而選擇留下照片的話,每單提成30元。“這些收入是可以日結的,我身邊有同學最高一天掙了5000元。爲了多掙錢,我們還去宿舍‘刷樓’,拉同學和朋友綁定,鼓動大家貸款,做成一筆借貸單子的提成,是裝機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不用視頻網籤,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即可辦理

據媒體此前報道,河南大學生曾編造藉口獲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學的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並順利從多個平臺上獲得貸款。其中被負債最多的,達到了11萬元。死者室友表示,網絡上和他有關的不少借款,其簽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後都被成功受理。時至今日,校園網絡平臺上“最快3分鐘審覈,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博人眼球的廣告仍是鋪天蓋地。

某校園貸款平臺的技術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過,這平臺審覈風控不嚴。據我瞭解,有些技術不過關、實力不強的公司,不需要視頻網籤,也沒有人臉識別技術,這很容易導致審覈問題,客戶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報記者嘗試用另一款校園P2P平臺的APP借款,在貸款資質填寫時,除了線上填寫包括個人學籍、家庭、朋友聯繫電話、上傳身份證和學生證照片等信息之外,平臺無需線下跟本人面對面或視頻審覈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爲了拉客戶,也會主動放水。”該技術人員補充道,“去年市場急劇擴張的時候,有公司一個月的放貸量就破了二三十億。”魚龍混雜的同業競爭加劇,部分平臺爲了拓展業務降低申請門檻要求,存在審覈不嚴的情況,以至於學生個人信息被冒用。

採訪過程中也有貸款平臺主要依靠線上途徑完成授信,在填寫多項個人信息資料後,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現過平臺審覈人員與借款人勾結,冒用他人信息騙取貸款。“純線上的業務不是特別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會強調嚴格審覈,勸大家量力而行,少貸些。這既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一位不具姓名的從業人士坦承。

第三步:鼓勵大學生借款超前消費,甚至推大學生分期購物節

那麼,大學生從這些平臺借來的錢都會幹什麼?北青報記者下載了某校園網貸平臺的APP,在申請貸款時,系統自動顯示借款用途選項:消費購物、應急週轉、培訓助學、旅行、微創業,就業準備等。在其電腦端的官網上,公開了部分最新申請貸款成功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因欠網貸而自殺的河南大學生後經媒體證實,之所以其欠下60多萬鉅款,是該學生網貸去賭球。公開資料顯示,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借貸需求平臺都滿足,那麼,平臺會不會追蹤借款之後的資金流向?北青報記者帶着疑問撥通了該平臺客服的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究竟錢花在什麼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監控和核查,系統選項你填了什麼,我們就默認是這個。”

隨訪的數位大學生表示,網貸用戶中,大多數人借貸是用作娛樂消費,比如花在旅遊,購買大件商品、化妝品衣服等。就在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網站介紹顯示,2015年9月1日上線活動營銷欄目,推出了“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此外,該網站專門開闢了熱門端遊的遊戲點券的分期付款,頁面顯示,限時搶購的滿減電子券當日被搶空。

內存:曾經火爆一時的大學生信用卡被“叫停”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形容校園的信貸市場再合適不過。2004年9月,金誠信和廣東發展銀行聯名發行了首張“大學生信用卡”。此後,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實業銀行陸續跟進,大學生信用卡市場一時間火爆起來。其間,不少同學刷卡“衝動”消費,一不小心就淪爲“卡奴”,有同學甚至依靠申請助學貸款來還卡。正因大學生沒有固定工作和穩定的收入來源,成爲了校園信用卡業務的“高危人羣”。

2009年,銀監會發文禁止銀行向未滿18歲的學生髮信用卡,給已滿18歲的學生髮卡,要經由父母等第二還款來源方的書面同意。此後,包括招行、興業等多家銀行叫停了大學生信用卡業務,其他銀行則也紛紛擡高了大學生信用卡辦理門檻。

核心:月息0.99%存貓膩 實際年利率超過20%

據媒體報道,“網貸平臺往往會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學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間”,但實際上網貸並非如廣告宣稱的“低息”。採訪中,大學生方明自稱曾細緻對比了多款網貸產品,最後選擇了“最低月息0.99%”的網貸平臺來貸款,“通過該公司借了10000元,分12期還款,因爲平臺扣除了2000元的諮詢費,最終拿到手的8000元,當時客服說,如果不逾期,這2000元最後是能夠返回我的賬戶的。但被扣了2000元,感覺這很不划算!”

照方明的說法,北青報記者通過該平臺的還款計算器進行覈算,計算結果顯示,每月本息爲932.33元,期限爲12期,月利息爲0.99%,該計算器同時顯示出每月的還款計劃表。隨後,北青報記者將結算結果截圖向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請教,多位財務人員表示,“每月本息爲932.33元,再對照還款表,看似這是通常的等額本息還款方法,但是等額本息還款,每月還的本金是逐漸減少的,但這個表裏竟是相等的。平臺算法,其實並不是標準的等額本息還款,每月的利息都是按照10000元本金來算的。按照正確的公式,從每月的本息爲932.33元反推,這貸款的實際年息是超過20%的,每月的利率是1.77%,遠遠超過這宣稱的0.99%啊。” 這0.99%月息是怎麼得來的,從財務專業角度看又有什麼祕密?財務人員進一步解釋:“用932.33×12-10000再除以12就可得出0.99%這個數據,但這0.99%跟實際還款產生的利息並沒有關係,只是一般人發現不了其中的奧祕。說白了,這也是騙局外人的營銷把戲,可以說是這個行業的規則了。” 針對這貸款的2000元諮詢費,多位財務人員表示,如果逾期,2000元的諮詢費拿不回來。一年下來,你貸8000元,最後還款達到11187元。這實際年化更超出30%。“這2000元,對貸款的年利率特別大,相當於是你沒有花這2000元,卻一直在承擔着2000元的利息。” 而在知乎網站上,多名財經類大學生網友也匿名爆料了該貸款平臺的利率貓膩,其通過Excel裏用IRR函數都能算出來年利率超過20%,“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諮詢費裏暗藏貓膩。”

後果:還款難的學生冒險“拆東牆補西牆” 不僅如此,北青報記者還發現,還款時一旦發生逾期,隨之而來的“利滾利”更是十分驚人。“名校貸”會收取逾期未還金額的0.5%/天作爲違約金,“趣分期”則要收取貸款金額的1%/天。還有少數小貸公司會收取貸款金額7%至8%作爲違約金。不僅違約金嚇人,有的平臺還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務費,比如,明面上是每個月5%的利率,可還設置了5%的服務費,而這些還款細節,在學生前期諮詢時,很多公司客服的態度模棱兩可,北青報記者致電某平臺諮詢業務時,得到的回答是“具體的還款逾期辦法,要看合同細則,你還沒貸款,我也解釋不清楚”。 在校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一旦資金緊張,很容易還不上貸款。 一位曾貸款逾期的同學告訴北青報記者,“我當時某個月實在沒錢,逾期的第二天,催款的短信和電話就來了。對方是一個陌生催款聲音,劈頭蓋臉地來一句,我先聯繫你學校老師,一想到這事兒馬上衆人皆知,嚇得冷汗都出來了,編了理由找家裏要錢還債。”

“還款困難戶”的學生,除了找家裏的“堅強後盾”外,受訪者中有的通過兼職打工, 有的則選擇冒險“拆東牆補西牆”——再借一家平臺補上家的虧空。一位在京高校的女性家長就對“透支”網貸投了反對票:“孩子打工還錢,但是萬一打工的收入不夠還貸,還得‘子債母償’,還會耽誤學習。”還有家長對在網絡信貸平臺上的不良記錄是否影響今後的個人信用,也表達了疑慮。

對話:P2P借貸目前監管主體缺失

對話人:中央財經大學互聯網金融與民間融資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軼博士

針對目前校園網絡貸款,尤其是P2P領域存在的行業亂象,北青報記者採訪了中央財經大學互聯網金融與民間融資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軼博士。

北青報:此前河南發生大學生因不堪網貸鉅額債務跳樓自殺的極端事件。對大學生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借貸,您是怎麼看的? 孟祥軼:從消費信貸的角度來講,這種金融產品的初衷是沒有錯誤的,它是一種金融創新,也是服務有需要的人。但問題在於,這種普惠金融的基石是責任金融,就是說借貸,你得負責任地借貸。什麼叫負責任?你所借貸的對象是有償還能力的,你不能讓他陷入過度借貸。像這種小額的普惠金融,之前孟加拉國等地,也曾出現了過度借貸發生跳樓的極端情況,尤其是個人徵信平臺尚未建立的時候,某個人找多家平臺借款。 北青報:有人質疑這種過度借貸或導致或誘導學生過度消費。

孟祥軼: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太快,而我們對大學生的相關金融教育相對欠缺,學生不知道過度借貸的後果是什麼,特別是借錢消費,有可能是衝動消費,尤其是當下借錢的方式如此便捷和迅速。多種因素疊加,造成了你提到的那位同學的悲劇。

北青報:調查中,我們發現“最低月息0.99%”的網貸宣傳,經財經專業人士計算,其年利率實際超過20%,但很多消費者對此並不知情。

孟祥軼:你提到的這種資本利息在整個行業還算比較低的。這類網貸產品加上它的費用什麼的,這種短期小額貸款實際年化是很高的。 國外對類似產品的監管措施中,明確要求必須把整個借貸的綜合總成本告知消費者,而不僅僅說是告訴你“月息多少”。這一塊,我們國家的監管是比較欠缺的。 北青報:對此的監管,目前是由哪個部門來負責?

孟祥軼:我們國家實行的是分業監管。像你提到的P2P,目前是由銀監會來監管,但此前下發了《指導意見》,尚未正式監管,出來的僅是意見稿,還沒正式實施,目前的監管主體是缺失的。但借貸上,《合同法》等法律上有一些條文的規定。 北青報:大學生使用P2P借貸,是否納入到央行的個人徵信系統? 孟祥軼:目前還暫時沒有。正規的P2P公司,其實也是不歡迎重複借貸和逾期客戶的,尤其是借新債還舊債的行爲,對公司而言也是極大的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