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問題國小生教育案例【精品多篇】

問題國小生教育案例【精品多篇】

學生教育案例 篇一

孩子,答案就在你手中啊!

曾有一個南非學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感人:有幾個調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隻小鳥,打算以一種惡作劇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擁有智慧的教師。他們準備將一隻小鳥握在手中,藏在身後,然後問教師:手中的小鳥是活的還是死的?如果教師回答是活的,他們就將小鳥掐死後再拿出來。如果教師說是死的,那麼一隻活的小鳥將說明智慧的失敗。幾個孩子很得意,他們仿已經勝利在望。於是,他們找到了教師:“請問,我手中的這隻小鳥是活的還是死的?”這幾個孩子都睜大眼睛,等待着他們心中謀劃已久的'場面出現。教師面帶微笑:“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

分析:“孩子,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這是多麼富有智慧的話語,多麼富有人情的期待。教者的智慧將教育活動演繹得恰到好處。

蘇霍姆林斯基將自尊心看成是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馬卡連柯認爲尊重學生是教育經驗的全部本質。當錯誤變成難能可貴的教學資料時,那便是美麗的。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吳剛平博士曾說過:教育不應只是一種技巧和方法,否則它可能將丟掉教育的靈魂。教育應是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豐富人生……評價應以不傷害學生爲底線,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

陶行知先生的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二

一、學生的自然情況。

姓名:周xx

性別:男

年齡:12歲五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爲表現

1、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2、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打架罵人。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周xx同學在家裏從小在爺爺奶奶及父母的共同關心和呵護下長大,由於是幾代單傳,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父母愛於面子,多數時間在外打工也放鬆了對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案例分析

針對周xx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我進行了家訪,走訪了她的鄰居,找他的夥伴瞭解。經調查瞭解,我認爲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爲小皇帝,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裏,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爲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根據周xx的實際情況,他對事情的好壞還是分得清的。我認爲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

2、我經常找他談心,委任他做班上紀律委員,對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認識到老師非常愛他,沒有放棄他,慢慢使他利於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3、針對周xx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爺爺奶奶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在班上表揚他,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一年的瞭解及教育,周xx有了很大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他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把班上的紀律管理的很好。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還會主動到老師那兒認錯,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但是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有信心把它轉變成爲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三

小晨一天到晚總是忙忙亂亂的,做事毛手毛腳,慌慌張張,丟三落四的,每一天上學總要把一些學習用具遺落在家裏;平時挺聰明的,一到考試總因爲馬虎,錯好多題;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壞這個,碰壞那個,父母、教師怎樣提醒也不管事。

評析:

做事馬虎、毛躁、慌張、丟三落四是行爲習慣較差的表現,這樣的孩子往往待人熱情外向,愛交朋友、愛幫忙別人,小晨過高地估計自我,認爲自我任何事都能辦,可總是由於自我的毛病不能把事情辦好,顯然,這樣的孩子做事計劃性不強,做事又沒有常性,做事條理性差,隨意性太強。久而久之,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方法:1、揚長避短。當孩子對新鮮事物產生新奇感,有強烈熱情時;當孩子對同學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熱情幫忙時……教師要及時對其正確引導,提示引導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於馬虎會造成什麼損失?引導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養成在做任何事時,都應認真細緻,思考在前,就會使學生在思想上重視自我做事的成功率,由於事前的思考和重視結果,就會調動孩子自身的內在潛能,克服他做事馬虎、毛躁、慌張、丟三落四的壞習慣。

2、事事養成計劃性。教師利用晨會、週會或個別教育的時間,教育學生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應有一個周密的計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事前做哪些準備、如何開始等,也能夠教會學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紙條,寫上自我要用的物品及時間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書包,早上出門前的思考等,都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讓其獨立。

經過幫忙和引導後,應讓學生獨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間可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就讓學生去碰,要明白對於學生來說:自我的教訓是最好的教訓,自我親身體驗的經驗是最好的經驗。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四

“學生插嘴”

“學生插嘴”可能是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遇到的現象。具體表現爲:學生插教師的嘴,當教師在講解、引導或統一要求時,學生突然給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話;學生插同學的嘴,當同學在提出一個問題或解決一個問題時,有的學生會無意識地把自我的想法說出來。這兩種現象給教師們多少擔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與多少思考啊!作爲新教師的我,在這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插嘴”的現象我也是經常會遇到。

分析:

1)傳統教學的“問答式”、“說聽式”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爲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僅有先舉手再發言、僅有經過教師的同意才能夠發言,課堂上一般不會出現“學生插嘴”的現象。然而,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在這種寬鬆、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是合情合理的、無可非議的,它不是“亂”、而是“活”,它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景觀。

2)“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師要異常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張揚自我的個性,展示自我的智慧與才華。“學生插嘴”是學生自我實現個性張揚的最佳途徑,因爲學生是在一種沒有約束、沒有負擔的教學情景中產生的“插嘴”,這種個性的張揚是真實的、進取的、有意義的,它是學生的直覺、頓悟和靈感而迸發出來的創新性思維。

3)新課程異常強調要關注教師的成長,使課堂成爲教師展示教學才華的平臺。“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將考驗教師的教學理念、調控水平、應變本事以及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當學生的“插嘴”不盡人意時,你怎樣讓學生愉悅地坐下來;當學生的”插嘴”富有挑戰時,你如何盤活、如何進行教學的“二度設計”,讓學生的”插嘴”成爲學習的資源,成爲學生探究知識、發現規律的新的起點。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五

不知不覺爲人師已五載,一路走來,回想起與孩子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其中有一幕幕說不完的感動與驚喜。於是反思着,收穫着。隨着國小生年齡的逐漸增長,年級的逐漸增高,問題兒童越來越多,例如心理上自我封閉,遊離集體氛圍,家庭親子關係冷漠,怯於交往、社會生活難於融入,實際上這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現象,更是一種心靈孤獨情緒的表現,因此教學中我們更有必要分析這些心靈孤獨情緒產生的原因,並尋找改變這種現象的策略,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心靈孤獨情緒產生的原因

1、問題家庭給子女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問題家庭”是相對於“和諧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不和諧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關係緊張,“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處在緊張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當作出氣筒;

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離異,把子女當作“皮球”任意踢來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經濟負擔沉重,一天到晚奔波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沒有安全感,容易產生壓抑、煩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視等變態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忙於事業難顧家庭,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生活的節奏更快,競爭意識更加突出,作爲父母工作壓力更大。於是他們爲了工作,平時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要麼把子女託付給爺爺奶奶,要麼僱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時間與子女在一起溝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與父母之間容易產生“陌生感”和“距離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靈深處形成一個不願輕易向人開啓的自我封閉的世界。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學性、民主性,方法簡單,親子關係緊張。

目前,中國小生的家長大多對家庭教育科學不甚瞭解,對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襲長輩的傳統或通過大衆傳播媒介獲得。一位家長曾對我說:“老師,說來慚愧,如今稀裏糊塗的當了家長,卻不知道怎樣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兩個極端:

一是由於家長補償心理的影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非常心切,結果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緊張,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二是重養不重教。重肌體健康,輕心理健康;重物質投入,輕精神投入。父母與子女的心靈溝通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二、減少“心靈孤獨”現象的對策

在我們班有個叫李超凡的男生,父母親常年在外地打工,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開始變得自暴自棄,經常違反紀律,是全校出了名的“搗蛋鬼”。教過的老師談到他時,都直搖頭。可我卻執着地認爲: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冷的感情心會消融。可當我滿懷信心,盡己所能給他悉心地呵護,試圖用愛去溫暖他時,才知道,原來事情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樣簡單。他照樣在課堂上肆無忌憚地大聲說話,照樣三天兩頭和同學打架。我不禁自問:難道這個孩子真的無藥可救了嗎?難道我的付出真的對他毫無作用嗎?那些日子我覺得自己就像是戰敗的將士,感到灰心喪氣可所幸的是自己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因爲我堅信愛的力量是偉大的。

於是,我一如既往地在生活上給予他幫助,噓寒問暖。細心觀察他平時表現,抓住點滴進步去燃起他奮進的火花。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一枚枚激勵的小貼畫,一張張“進步之星”的小證書在這無盡的愛的感召下,他變了,變得乖巧,變得懂事了。愛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愛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孩子們中間少了驕橫和多疑,自私和冷漠,班上多了團結與友愛,互幫與互助。同學們比學趕幫超,師生間談笑風生,平等互助,在師生的共同呵護下,我們班成了一個學習、生活和成長的智慧樂園。反思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感悟:

1、做好問題家庭父母的工作,孩子是無辜的。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畢業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職。工作之餘利用家訪、主題班會、QQ聊天、打電話等方式與家長溝通,家校攜手共同爲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2、家長應多留些時間陪孩子

作爲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關心孩子的內心和精神世界。對孩子的內心世界忽視和冷漠會導致很多心理問題和品德問題。爲此,作爲家長應多與子女進行思想交流,瞭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脈搏。,多安排一些時間給孩子。可以陪孩子游玩、下棋、看書、說話等不同方式,隨時瞭解孩子的心理,瞭解孩子的心理需要,騰出時間與孩子共度快樂時光。

3、轉變教師角色,和孩子做好朋友。

作爲教師都瞭解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生理、心理知識,並按照他們的生理、心理規律來辦。對孩子要講民主和平等,要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使民主成爲課堂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不管是優生還是差生,大家是平等的,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學會做循循善誘的導師,志同道合的同志,更是真誠的朋友。從我班分析看,國小生喜歡“朋友式”的教師,而不喜歡“命令式”的教師。因此在我的班裏和孩子越發:

⑴不訓斥孩子,經常訓斥會形成厭煩的氣氛。

⑵不當全班同學的面批評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⑶糾正缺點不要籠統,總體否定,應具體就事論事。

⑷不要顯示權威,而是提出具體辦法。

⑸不打擊孩子,如“我教你這孩子真倒黴”一類的話,與孩子常交流談心。

⑹儘量應用表揚和鼓勵語,尊重孩子的意見。

4、創造空間,營造良好的夥伴交往環境。

老一輩的教育家劉紹禹先生曾語重心長地談到了教育兒童的原則:“兒童應與年齡相同的兒童生活,然後才能學得與人相處之道。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爲孩子提供與小夥伴交往的時間和空間。多組織合作性活動:例如兩人運氣球、共誦一篇文章、三人綁腿走、共唱一首歌等有趣的活動。在合作活動中,孩子才能夠與別人正確相處,才能夠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從而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總之,日常教育教學中,班主任是孩子美好心靈的引導者,只有通過不同的方式,給孩子的心靈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孩子克服“孤獨心靈”,體會到生活的快樂,在幸福和諧的大家園中健康茁壯快樂地成長。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六

小毛的媽媽經常爲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遊戲機,一次,一次,又一次,媽媽把小毛從遊戲機房拽回來;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擋不住遊戲機的誘惑,偷偷溜進遊戲機房,急得沒法子,小毛媽媽只得每一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書做作業;雙休日更是形影不離。

評析:表面上看,孩子沒有去玩遊戲機了,實際上孩子的注意力並沒有真正轉過來,因爲小毛學習時仍三心二意,成績依然如故,從客觀上講,遊戲機動感強烈,資料新奇多變,色彩鮮明,極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從主觀上講,小毛缺乏對學習的興趣,缺乏對學習目的性的認識,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因而他很容易將注意離開學習而指向於遊戲機,這就造成了,小毛對學習三心二意,對遊戲機可卻是一心一意;學習時注意力分散,玩遊戲機注意力可集中了!

方法:

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帶孩子上公園走走,踢踢足球,買些孩子喜歡的讀物,把孩子的注意力從遊戲機引開去,不要急着硬逼孩子學習,因爲孩子本身就不愛學習,正如你“強按牛頭”,牛仍然不會飲水一樣。

2、引導孩子逐漸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開始時能夠提出少量學習任務,以後逐漸提高要求,逐步讓學生學會自我提出學習任務,自我完成,自我督促檢查。

3教給孩子一些調控注意力的方法,學習時間過長,能夠聽聽舒緩的音樂,遠眺綠色,休息一會兒,再來學習,另外可在書桌旁貼上由孩子自我撰寫的自警語錄,如“有志者事競成”、“戰勝自我、挑戰自我”等,增強自我控制本事。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七

一、案例介紹

毛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級的女同學,她長着一對會說話的大眼睛,頭髮黃黃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績上游,中等智商,十分靦腆,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教師提問時總是低頭回答,聲音聽不清,臉蛋漲得緋紅。下課除了上廁所外總是靜靜地坐在自我的座位上發呆,教師叫她去和同學玩,她會衝你勉強笑一下,仍坐着不動。平時總是把自我關在房裏,不和同學玩。遇到節假日,父母叫她一齊玩、作客,她都不去,連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一樣程度的有,有的同學在國小五年裏順利地走過來了,也具備了必須的實力和優勢,應對激烈的競爭,卻覺得自我這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我缺乏競爭勇氣,缺乏自信心,走進六年級的學習,異常是參加畢業會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本事,總覺得自我確實不行,在激烈的競爭中,這種心理障礙是走向成功的大敵。

1、個人因素

經過觀察,我發現她長期受自卑、羞怯、焦慮和恐懼等負面影響,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我的本事,一向懷疑自我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難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就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此刻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長對孩子有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導致許多的國小生肩負重擔,過重的壓力在學生未能到達父母期望時,便使學生構成自卑心理,否定自我,懷疑自我,不安、煩惱、孤獨、離羣等情感障礙隨之而來。母親對孩子的學習輔導力不從心,父親每晚工作到深夜纔回家,偶爾才過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景,對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達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瞭解不夠,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教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歎,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我的一些行爲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我的本事與水平,也就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卻慢慢佔了上風。另外,教師對少數心目中的優等生日益產生的偏愛,對多數屬於中間狀態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壓力,普遍滋長嚴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教師片面地認識學生,對優等生日趨偏愛,更進一步加深國小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的自卑心理日趨嚴重。

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告訴我,毛某同學出現這種情景,極可能是因爲她的心理有必須問題。如何幫忙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這個陰影呢

三、輔導策略

這半學期以來,我在班級裏進行了“班級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動管理實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驚喜地發現毛某同學的情景明顯好轉,她在班級各項活動的影響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樹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態。此刻她不但喜歡與同學一道做遊戲了,並且積極參加班級管理、年級管理。看到她身上的變化,這可謂是感受良多: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師愛是教育的基礎”,爲了去除毛某的畏懼心理,我在課餘經常有意無意的找毛某閒談,中午她在校午睡時,幫她蓋好被子,讓她幫我拿作業、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提高及時表揚,經常對同學說:“看,我們的毛某今日坐得真端正!”“我們的毛某同學回答問題真響亮”“我們的……”在有意無意的語氣中,全班同學看成一個整體,毛某是我們整體中的一員。漸漸的,毛某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還天真的問我:“教師,你是教師嗎”“我不像教師嗎”我反問。“不太像,你上課老愛笑,教師上課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說:“好孩子,這是因爲你不明白,其實上課愛笑的教師多得很!”

2、樹立信心,激起動力。

記得有一次班級舉行小組間的演講比賽,作爲膽小的毛某被所在小組選上了,我明白這是小組成員給她的機會,我就發動她的好朋友動員,並讓他們一齊上。開始她不願意,最終加上家長和教師的鼓勵,她上了。並且表現得還不錯。我和其他教師都在自我所任課上以她爲典型進行了表揚。她第一次在同學們面前有了開心的笑容。從此她變了好多。對好多課似乎也有了必須興趣。後經過不斷鼓勵,鞏固,她提高了。有一天她問我:“我能行嗎”我說:“你這麼棒,當然行。演講都說得那麼好,還有什麼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動地不住點頭。從此,她真的十分努力,成績有了飛躍。

3、重視家庭,提高本事。

毛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所以,我把她的父母請來,詳細地分析了毛某在校的表現及原因,與他們交流,反饋情景,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提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我們要爲自卑的同學供給表現自我的機會。比如在家裏:有客人來到家裏,家長能夠讓她爲客人遞茶、剝糖果等,也能夠讓她與客人玩一會兒,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同時,適當地讓孩子做家務,提高孩子的自理本事,從家務勞動中鍛鍊與家人交往的本事。對孩子的提高給予肯定、表揚。

4、進行評價,促進自信。

開展形式多樣的評比活動,用激勵的方式使其揚長避短,我們讓她自主設立了自我的成長檔案,每月評一次,讓她經過自評、小組評,把自我所取得的提高記錄下來,在評價中毛某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獲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評中,學會反省,逐步完善自我。爲了調動她的自我教育意識,每個月都給她以正確的評價,把毛某突出的個人事蹟在班團體中、家長會上團體表揚。這樣充分調動了她的進取性,使他在評價中自我激勵,迸發個人力量,不斷自律、自信、自強。

5、參與管理,自信自強。

經過自主管理課題的深入,我們將更多自主的空間給了學生,在班級中,我們提倡“班幹輪換制”、“組長負責制”,在年級中我們推出了各項管理崗位,讓學生充分自主,不斷自律、自信、自強。在經過一番激勵之後,毛某也進取投入到各項自主管理中來,從班級的小組長開始,她對自我、對同學、對事情的看法有了明顯的變化,她不再沉淪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現出來的是一種自信、自強。在管理中,毛某發現了一些管理上的問題,經過與教師交流、與同學協作,她所在的小組不但各項評價合格,並且在班級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我取得的成績,毛某臉上露出了笑容,從此她行爲更自律,態度更進取,學習更自信。

6、輔導效果。

經過輔導,經過我們慢慢地去關心她幫忙她,她此刻有了很大的變化。毛某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學校模擬考試總分班級第六名,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遊戲,上課能舉手發言且聲音較大聲。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樂於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四、結論

會自卑,往往是因爲缺少了自信,或對於自我的某個地方不滿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我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當對自我失去信心,信心是自我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難再找回了,可是隻要對自我一向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有自卑的人,我們要多關心她們,讓她們感到家的溫暖!

應對毛某的成功,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團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毛某這樣的學生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教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使之一步步放開自我心緒,慢慢地轉變看待周圍事物的不正確思想,將自我融入到團體中去,一點點感受大家給他的善意,經過多元評價、活動參與,使其自信自強。從而將自我的注意力轉移到父母,教師,同伴上來,最終消除與所有人的隔閡,樂於理解教育者的教。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八

小平有事沒事老愛說謊,考試沒考好,回家怕捱打,只好編些謊話搪塞,作業沒做完卻說做完了,沒帶忘在家了,看到其他小夥伴有美麗的風箏,爲爭點面子,免不了說謊:“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其實家裏並沒有風箏。

評析:大部分孩子的謊言和大人惡意的謊言完全不一樣,所以不必過於緊張,應查明孩子說謊的原因,如:爲了到達某種目的而採取手段,爲了避免懲罰而說謊,爲了在各方面超過別人,爲了爭得面子,孩子也經常下意識地編些謊話欺騙同伴,孩子多少都會說謊,如果在說謊之後完全不覺羞恥,那纔是真正的無藥可救。

方法:

1、父母試着與孩子多溝通,經常反省自我的管教方式,及時與教師取得聯繫,避免過於嚴格稍有過失就被嚴厲處罰現象。

2、開展“猜猜我的心”的教育活動,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教師之間,相互猜猜對方在想什麼,對方有什麼感受,經過一段時間持之以恆的訓練,更多的學生將會體驗到新視野,新境界,新心境,新思維,新收穫。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九

學生小田,教師,家長都反映他是個“不開竅”的孩子,一道應用題,教師課堂上講過,家長又複習過,可做起來就是錯誤百出,一到考試就更不行了,別的同學背課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讀了好多遍,還是記不住,丟三落四,常用字常會錯,漸漸地學習提不起興趣。

評析:“不開竅”只是一個通俗的說法,揭開它的面紗其實都與心理因素相關,當學生學習上出現困難的時候,教師不可不研究:是不是存在學習心理問題?在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必須要設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孩子做事丟三落四,對教師、家長的某些要求置之腦後,學習資料難以入腦,並非是頭腦、智力的問題,而是他在記憶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時茫無目的,不明白記什麼,記了有何用,記多長時間、多少資料;記憶時不講究方法,或死記硬背或支零片斷地記憶……

方法:

1、教會小田記憶的技巧與方法,如理解記憶,趣味記憶即把記憶資料編成趣味的生活現象,讓他樂於記。

2、培養小田良好的思維習慣,獨立、靈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維。3幫忙小田樹立自信心,經常是人云亦云,總懷疑自我是錯,永遠也品嚐不到學習的成功和甜頭,再之家長切不能夠“笨蛋”批評、責罵他,這樣使他對自我自暴自棄,不再努力,設想:思維之泉缺乏了內部動力,是不可能充分噴涌的,多給小田一些鼓勵,“試試你必須能行”,“啊,你提高了!”……變“你能行”爲“我能行”。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十

學生小峯,11歲,男,平時不善言談,孤獨冷漠,不喜歡團體生活,不會關心別人,不善於與他人相處,在一次冷餐會上,他自我愛吃的裏脊內、大雞腿、草黴一股腦兒放在自我的碗中獨自享用,全然不顧周圍的同學們。

評析:在此刻的家庭裏,一般來說都是家長圍着孩子轉,孩子成了家裏的“中心”,家長關心、愛護孩子,然而孩子對家長、對他人往往是漠不關心,這是因爲孩子習慣了被照顧、被保護、被寵愛,因而變得冷漠、孤獨、不喜歡團體生活,不會關心別人,不善於與他人相處,小峯就是這樣一個心裏僅有“我”字的孩子。偏差的行爲習慣導致他心中無他人,將來走向社會也不可能很好地與別人合作共事,甚至可能發展到做出胡作非爲的事情來,怎樣教育學生養成善於與人相處的良好行爲習慣,是學校、是教師需要研究的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方法:1、要讓學生懂得與人和睦相處的意義,體驗與人和睦相處的喜悅。

要讓學生明白人總是要長大的,僅有在與人不斷地交往過程中,才能增長知識,積累經驗、認清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再者,一個人的力量小,團體的力量大,和大家和睦相處能使自我身心愉悅,真正是衆人拾柴火焰高。

2、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的感情是純真的,常會因爲別人的歡樂而歡樂,別人的痛苦而痛苦,這是培養孩子關心他人,與人和睦相處的感情基礎,孩子有了這種感情基礎,就可能產生髮自內心的愛,自覺地爲別人着想,把別人的歡樂和痛苦放在心上,要使孩子感到關心別人,爲別人服務是一種愉快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裏想的就不完全是自我了。

3、嚴格要求孩子。對學生的行爲、舉止,從學習到生活均以規範嚴格加以執行,從而構成習慣,這種習慣將是影響孩子的一種無形的約束力,以致學校的值日、做操等都能使孩子養成團體感,令他不能隨便行事,嚴格要求自我,是與別人和睦相處的保證,孩子如果心中有了“想要求別人做到,自我首先應當做到”的觀念,那麼就會嚴以律已,寬以待人,與人和睦相處。

4、引導孩子逐步擴大與人和睦相處的範圍。孩子將來要踏上社會,這樣就要把孩子和睦相處的對象擴展到鄰居,學校乃至整個社會,要在孩子的意識中養成“別人的事,也是自我的事”的觀念,在與同學玩要友好相待,要關心同學,關心教師,如:班上小朱同學病了,大家紛紛打電話表示慰問,並捎上一隻大蘋果寫上祝福的話語送給她,這樣不僅僅給小朱帶去了溫暖和友誼,自我也能從中體會到樂趣,僅有這樣,孩子纔會逐漸明白怎樣與人和眭相處,當孩子做了關心他人,與人爲善的事情時,教師應及時肯定表揚,反過來,當孩子受到別人關心以後,也需要讓他表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