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勤學好問的小故事(多篇)

勤學好問的小故事(多篇)

勤學好問的小故事 篇一

哥白尼(1473~1543),波蘭天文學家。他創立了“日心說”,否定了“地心說”,是天文學上一次偉大的,沉重地打擊了封建的統治。

哥白尼誕生於波蘭託倫城。10 歲時,父親去世,他便跟隨舅父生活。他的舅父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主教,哥白尼深受其影響,愛上了天文學和數學。早在上學的時候,就被天上的星星月亮吸引住了。他經常在晚上坐在窗前,樂趣無窮地凝望繁星閃爍的天空。有一天,他哥哥不解地問:“弟弟,你爲什麼老是對着天空發呆?是不是在向天主祈禱?”“不,哥哥,我是在觀察天象,想探尋天上的奧祕。”哥白尼解釋說。 “什麼,你要管起天上的事情?天上的事有神學家操心,我們怎能去幹預!” “爲了讓人們望着天空不感到害怕,我要一輩子研究它!我還要叫星星

和人交朋友,讓它給海船校正航線,給水手指引航向。” “你要不聽我的勸告,這一輩子你可有罪受了!”哥哥以教訓的口氣厲聲說。

“我主意已經打定,什麼都不怕!”哥白尼斬釘截鐵地說。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時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師。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作客,老師不在。他順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打開一看,老師在折了角的地方寫了一條批註:“聖誕節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種特殊的角度,預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爾溫有很大的災難。” 正在這時,沃德卡推門走進來。他見哥白尼在家裏看書,高興地說:“孩

子,又看什麼書了?”

哥白尼畢恭畢敬地把書遞過去,老師邊接書邊關切地問:“能看懂嗎?”哥白尼認真地回答說:“老師,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們與卡爾溫毫無關係,怎麼能預示他的禍福呢?”

“怎麼不能呢?”沃德卡反問道,“命星決定一切!”

哥白尼當仁不讓,大聲反駁說:“如果是這樣,那人還有沒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麼關係?”對於哥白尼尖刻的反駁,沃德卡並沒有生氣,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關係到天文學命運的重大問題。對這個問題,他對傳統的偏見有過懷疑,但又說不出道理。他躊躇再三,深情地對哥白尼說:“孩子,天命決定一切,這是幾千年以來的一條老規矩,我不過是拾前人的牙慧罷了。至於你提的問題,確實很有意思。但我沒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話,以後研究吧!”老師的希望,不久就變成了現實。幾十年後,哥白尼創立了“太陽中心說”的偉大理論,宣告了“天命論”的徹底破產。

勤學好問的小故事 篇二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譽爲“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爲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

因爲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爲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爲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勤學好問的小故事 篇三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爲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最後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爲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禮貌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勤學好問的小故事 篇四

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

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裏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裏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緻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祕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裏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

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云亦云。

勤學好問的小故事 篇五

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給後人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讚譽。可是他幼年卻很不幸,出身貧寒,無力上學,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間僧房中去讀書。

在寺廟讀書期間,他將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讀書通宵達旦。

由於家貧,生活得也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後,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二塊,晚上再吃二塊,沒有菜,就切一些醃菜下飯。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於自己的讀書學習。

後來,范仲淹的一個同學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艱苦仍好學不輟,就回家告訴了父親。同學的父親聽說後,被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貧窮處境,於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魚肉等好吃的東西,叫兒子帶給了范仲淹。

那個同學將做好的魚肉送給范仲淹,說:“這是我父親叫我送給你的,趕快趁熱吃吧!”

范仲淹回答說:“不!我怎麼能夠接受你的東西呢?還是帶回去吧!”

那個同學以爲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辭,連忙放下東西,就回家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同學又來到范仲淹的住所,發現上次給他送的好吃的東西絲毫未動,已經變壞了。就責備范仲淹說:“看,叫你吃你不吃,東西都變壞了,你爲什麼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說:“並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經過慣了艱苦的生活,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再過這種艱苦的生活就不習慣了,所以我就沒有吃。感謝你父親的一片好意。”

那個同學回家,將范仲淹的話如實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誇獎說:“真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日後必定大有作爲呀!”

范仲淹正是憑着“斷齏畫粥”這股苦讀的勁頭,最後終於成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