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淺談信仰與宗教

淺談信仰與宗教

淺談信仰與宗教1

人們在追尋和探索信仰的過程,使得實踐在不斷髮展。

信仰所具有的示範性影響,讓實踐主體所進行的實踐性和意象性活動都捲入了它的周圍。從某種意義上講,信仰已成爲一種帶有宗教性的實踐活動。

信仰所支配的資源和力量沿着某一種現行存在的機制運行着,這種機制便是一種帶有宗教化的行爲機制,

對信仰的終極追求,使人的焦點最終落在了宗教本身上。這是認知體系發展以來難以避免和擺脫的侷限。

宗教本身的理念超乎了一般人們所認識的道德倫理體系。因而維繫的這種神祕感一直難以復存,而流轉於人們所給與的評價。

宗教是一個集中而又泛化的概念。

它所承載的——既有着一個終極的存在,是一種絕對的存在,這種存在不能被否定,卻又隨着人們認知的改變而改變。而它的泛化形式主要體現在其實踐上。宗教的實踐是對其主體內在約束下行爲所表達的不同形式的體現。在這方面,它與信仰有着驚人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模糊了信仰與宗教所存在的內容和形式的區別。

因而產生了信仰最終流於信教的誤解。

信仰與宗教本身的內在規定不同的認識恰是彌補這種誤解的最有效的方法。

探索,尋求所確定的方向,便是試圖扭轉這種局面的良性嘗試。

生活

也會在追尋中繼續。

淺談信仰與宗教2

關於信仰問題,我是這樣認爲的,真正的信仰不是盲目地對某一宗教某一確定觀念的狂熱迷信,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又超越理性的一種至高精神力量。

一個教徒如果不懂宗教的內核精神,不以此精神作爲行動的力量,只是一味地迷信或走走形式的話,就不是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而一個人即使它不信任何教,但如果他有一種精神追求的至高力量支配他的行爲的話,那麼他就是一個有信仰的人。

周國平認爲,真正的信仰不在於你是否信教,信什麼教。衡量一個人有沒有信仰,主要是看他在精神追求上是否真誠和執著。像蘇格拉底就是一個無神論者,但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他說未經過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他自己是這樣做的,並且教導當時年輕人要這樣活着,因此遭到指控,說他擾亂民心,被處死了,可以說他是爲信仰而死的。

信仰不是一種觀念,比如說上帝的觀念,信仰實際上是靈魂的一種狀態,是被一種最高的力量支配着的狀態,蒂利希把這種最高力量稱作存在本身。當你的靈魂被這種最高的力量支配着的時候,你就是有信仰的。

然而在現代社會中,無信仰已經是一種普遍狀態。隨着近代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原信仰體系逐漸崩潰(宗教信仰),尼采就說,上帝已經死了。而新的價值體系沒有建立。(時下很多人提倡新儒學來作爲中華民族的新信仰,但我認爲恐怕行不通。)雖然很多人照樣上教堂禱告,上佛堂上鄉,可是他們大多抱着功利的目的而去,祈求的是現世生活中的榮華富貴,而非出於一種精神渴求的目的。相對來說,基督教比其他教要好一些,功利成分少一點,真實的'信仰成分多一點。而更多的人表現的是對信仰的冷漠,對有沒有信仰持無所謂的態度,只要現世生活(主要指物質生活)過得好就行了,甚至還嘲笑譏諷信仰,認爲信仰是一種過時的、可笑的、沒用的東西。

因而,當前人類社會正面臨着一場深沉的虛無,人們的精神限於一種絕望狀態,即所謂的信仰危機狀態。尼采在十九世紀末曾經預言,一個虛無主義時代即將到來,它將統治兩百年的時間。雖然只是一種預言,缺乏科學的依據,但是確實道出了前景的憂慮,人類社會將在一段很長時間內無法建立一種新的信仰體系。不過,我覺得我們不必悲觀,而且信仰體系的建成與否並不妨礙我們個人信仰的建立,從我的理解角度看,信仰不是一種確定的什麼體系,而是純粹屬於個人精神方面的事,不必要統一爲一種一元化的模式。人畢竟是有靈魂有思想的動物,一定會有對精神的渴求與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只是很多人爲物慾橫流的世界表象暫時迷了心竅,而看不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求與終極意義的追問)。只要大家永遠保持着這樣一種渴求與追求,那麼其本身就給予了你一種信仰。這裏向大家建議哲學,哲學的信仰,不是一種確定的信仰,它一方面幫助你去尋找,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一種不確定的東西,是對信仰的一種探索過程,因而可能是最適合當下人的東西。用雅斯貝爾斯的話來說,對於失去了統一信仰的現代人來說,哲學是最好的避難所。

馮友蘭說,任何一種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學。(也就是說哲學是宗教裏排除上層建築如迷信、教義、禮儀、體制之外的那部分思想精神),而隨着科學的不斷髮展,宗教的權威會不斷弱化,科學每前進一步,宗教便後退一步。但人們在拋棄宗教之後必然要有另一個更高的價值來替代,這個更高價值內容更純,不摻雜想象和迷信,也就是哲學。所以在將來的世界裏,哲學將取代宗教的地位。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必須哲學化。當人哲學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份。

因而建立一種哲學性的信仰,是解決現代人精神危機的唯一出路。

那麼有人或許會問,有了信仰有什麼好處?那些沒有信仰的人好像也照樣活得好好的呀。

的確,信仰是一種精神的力量,超越現實的東西,看不着摸不到,它不可能轉變成現實的所得,不可能轉化爲肉眼能見的功利,反而往往因爲有了信仰而會失去許多現世的利益,但是有了信仰的人依然是幸運的幸福的,即使這種信仰不能轉變成一種直接的社會現實,但卻可以成爲一種間接的心靈現實,讓自己的精神受一種至高力量的支配後,你的心靈必然充實強大,無堅不催了,同時當你遭遇人生困厄打擊時,也能以一種超越性的眼光去看待了。那麼信仰也就變成了一種精神財富心靈財富,即轉化成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正確的人生態度。如果你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正確的人生態度,那麼又何嘗不是一種更高層次更高境界的人生成功呢?

信仰好比航標燈射出的明亮的光芒,在朦朧浩淼的人生海洋中,牽引我們走向輝煌。高高舉起信仰之旗的人,對一切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相反,信仰之旗倒下,人的精神大廈也就坍塌了,而從來主不曾擁有過信仰的人,對一切都會畏首畏尾,整天渾渾噩噩,看不到光明,也沒有希望,因而也感受不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馬丁科爾說:“信仰的力量,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最偉大的力量。”這就是對一個有信仰的人最好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