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學生管理研究報告多篇

學生管理研究報告多篇

【第1篇】中學生研究性學習調研報告

參與學生:

指導教師:

一、研究背景:

在中國,蝙蝠是福氣的象徵。但是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來說,蝙蝠的身影卻越來越難以發現得到,而且夜行的習慣使得我們也越發的感到好奇。恰好這次有了學農這個機會,來到這個環境優美的生態校園,並意外的尋覓到它們的蹤跡。由此我們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探索旅程。

二、活動目標

(1)、瞭解蝙蝠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以及相關文化背景

(2)、研究抓捕手段和安全防護措施

(3)、觀察並測量蝙蝠體型

(4)、鑑定蝙蝠的品種與性別

(5)、交流活動感受和探討如何保護蝙蝠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1.分成四個小組,分別是蝙蝠的生活環境、蝙蝠的天敵和生長過程、蝙蝠的繁殖以及校園蝙蝠的分類。

2.爲了調查蝙蝠,我們在傍晚對西區田邊、舊古建築進行踩點,觀察蝙蝠的活動時間,確定蝙蝠巢穴

3.在第二天傍晚開始真正的捕捉行動,到稻田邊張網捕捉,我們發現七八隻蝙蝠的黑影在天空中徘徊,我們用竹竿舉起細網,多次進行定點捕捉,最後分別抓到了三隻蝙蝠,兩隻雄性,一隻雌性。除第一隻意外死亡外,其他存活。

4.分組統計整理所蒐集到得資料以及抓來的蝙蝠。

5.撰寫專題報告

6.小組分享

四、活動成果與評價

(一)當地蝙蝠種類與體型數據

東亞家蝠(學名:pipistrellus abramus),又叫日本伏翼,隸屬於小蝙蝠亞目蝙蝠科伏翼屬,是一種於東亞地區常見的小型蝙蝠。一隻成年東亞家蝠的個體身長可以有4.8釐米,尾部則可以長4釐米,翼也可伸至3.6釐米。它們最喜愛住於舊式建築物上面的天花板及屋檐之內。它們主要捕食蚊及飛蛾等細昆蟲爲主。它們廣泛分佈於東亞地區,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韓國及日本等,我國華北、東北、華東和華南各地區均有分佈。

東亞家蝠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出眠後在6~7月間產仔

藥用價值

它可用作一種中藥,用於久咳,瘧疾,淋病,目翳等。

它的糞便也是一種中藥,叫夜明砂,用於目疾。

(二)生態保護與文物保護的矛盾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農校的舊公室,我們在辦公室屋檐的縫隙裏發現了蝙蝠的巢穴。我們不禁都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蝙蝠長期在這種木製結構的古建築裏築巢的話,那麼這就會對古老的文物造成腐食與破壞;若爲了保護文物而把蝙蝠棲息環境給破壞掉的話,就會造成許多蝙蝠流離失所,甚至導致一個個小生命的凋謝。那麼我們在保護動物棲息地與保護文物的十字道路上,我們應如何選擇?對於這個我們必須深入探究一下。

(三)學生收穫:

這次蝙蝠調查活動我們收穫良多,及體會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態,也認識到了自然與人類發展的矛盾,既豐富了我們的自然科普知識,也增強了我們的動手能力。世界總是那麼的矛盾,是保護蝙蝠來保護生態環境,還是爲了保護古建築來使蝙蝠流離失所;是爲了測量一次數據而意外傷害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還是爲了自己的良知而不忍下手讓它自由的飛翔。我的心中只有一個答案:生命最重要。這個世界是一個個生命而組成,或強大,或弱小,但不管怎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反觀人類社會,一個個行屍走肉,爲着利益而活着,爲了幾個銅錢而殘害多少生命。我大概是做不了什麼生物學家,我不忍心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我面前終結。那蝙蝠在網中拼命掙扎的情形不時在我腦中閃現,我想說:保護每個物種,珍愛每個生命。

【第2篇】國小生研究報告步驟

國小生研究報告步驟

研究報告一般由問題的提出,調查方法,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注:這兩個要畫表格的),最後是結論

還有文,是寫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研究報告

範文:關於漢語能否走向世界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英語。英語已經成了一門重要學科。可以說,現在的國際語言已成爲英語。而我們的母語--漢語,能走向世界嗎?

二、調查方法:

1、到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

2、上網查閱有關資料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英語和漢語的使用人數。

目前世界上以英語爲母語的人數約爲4億

目前世界上以漢語爲母語的人數約爲13億

2、英語和漢語的拼寫和發音。

英語的拼寫與發音完全沒有規則可循,拼寫比較混亂,發音也可以有數十種方法。

漢語中無時態變化,動詞、形容詞也無變化,無連讀,語言簡練,發音清晰,語速緩慢。

3、英語與漢語的.學習難度

現代英語免去了名詞和形容詞的複雜的變化。所以說,英語的第一個特點就是結構比較簡單,因此比較明白、易學。

漢語語法雖然不難學,但漢字相對來所,就有很高的難度了。漢字中有許多形似、音似的字,每個漢字能有許多釋義,且有多音字等。所以,漢字是一種十分難學的文字。

四、結論。

經過英語與漢語的對比,可以發現,漢語語法比較簡單,但漢字學習起來十分困難。英語本身具有兩個特點:結構簡單、表達力強。這對於國際交往十分方便,相比漢語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所以,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漢語想要走向世界,將面臨着許多現實的問題。因此,漢語很難走向世界。

【第3篇】國小生研究報告

國小生研究報告400字

談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這句詩出自於《楓橋夜泊》,這句詩是其中前兩句。作者是唐代的張繼。本詩是作者張繼上京考試,名落孫山後,心情沉重時寫的。

原詩全文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句意思是:秋天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橋邊。天空中明月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映着這清冷的江水。秋夜伴隨着船中的作者,使他感到多麼淒涼。

這是一首思鄉的詩。詩人一方面寫了夜泊的所見、所聞,描繪楓橋夜景,抒發了旅途寂寞的愁情。另一方面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

作者這種見解,不僅寫出了自己的情感,還寫出了風景,讀後使人感到悲傷。

【第4篇】國小生研究報告500

國小生研究報告500

一.調查目的:

在早期,在全國人大《義務教育法》修訂座談會上,其中有一個代表提出了將九年義務教育增至到12年,針對“是否應該將九年義務教育增至到12年”這個問題,我利用了國慶的假期對社會上各界人士和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士做了一個調查,以此瞭解社會各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二.調查方法:通過訪問法,問卷法和查資料等方法

三.調查結果:

我隨機對20個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職業的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採訪,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的結果:

(1)在20個人中,贊成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有13人,佔其中的65% ;贊成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有7人,佔總人數的35%。明顯,在現代,贊成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比贊成十二年義務教育的人要多,大多數人傾向於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2)對於第二個問題,只有兩個人認爲國家有能力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佔10%;而有18人則認爲現在,國家暫時還沒有能力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佔90%,由此可見,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覺得國家在現在還沒有能力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

(3)在我採訪的人中都一致認爲山區人民或農村人民會贊成九年義務教育,佔100%,而在採訪當中,有一個人在回答我這個問題,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早在1986年,我國就已頒佈義務教育法,宣佈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然而,近20年來,圍繞義務教育的落實情況一直難以令國人滿意,特別是在農村和山區的人民,農民因孩子上學而不堪重負,我想,如果不是國家頒佈了義務教育法,他們甚至可能根本不會讓孩子去讀書。即使想讓孩子多讀書,也可能沒有這個能力。”

(4)在我採訪的'20個人在回答第四個問題中,有3人贊成發展快的地區實行12年義務教育,而發展慢的地區實行9年義務教育,佔15%;17人不贊成發展快的地區實行12年義務教育,而發展慢的地區實行9年義務教育,佔85%。

(5)針對“認爲現在的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得是否成功”這個問題,同意與不同意的人各佔一半,各佔總人數的50%。

四.調查的結論

通過對20個人的問卷調查與採訪,我大致瞭解到,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贊成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其實,早期,在國家的修訂座談會上,人大代表們都已經否定了將現行的9年制義務教育延長至12年義務教育,他們都認爲應該等到客觀條件成熟時再實行12年義務教育,但通過這一次的實踐,令我更加確切地瞭解到我們老百姓對這個切身利益的話題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第5篇】中學生研究報告

中學生研究報告範文

一. 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大學生認爲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爲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 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爲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 大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衆崇洋媚外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爲爲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爲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爲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 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 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爲“中國鬼節”。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爲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五. 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爲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爲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2005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爲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 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爲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 附錄

由於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爲有力的論據。

[中學生研究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