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曹植七步詩原文及賞析多篇

曹植七步詩原文及賞析多篇

國曹植是怎麼死的? 篇一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少有文才,善爲詩文,“建安七子”之一。曹植是建安時代最有成就的作家,詩歌、辭賦、散文皆有傑出貢獻,被文學評論家鍾嶸稱爲“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曹植的《洛神賦》,被公認爲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之作,東晉顧愷之的名畫《洛神賦圖》就取材於這篇名賦。東晉恃才傲物的謝靈運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的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從此,曹植以“才高八斗”名傳天下。唐代所稱“漢魏風骨”,當首推曹植。曹操第三子,封陳思王。因富才學,早年曾被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爲太子,終因任性而行失寵。遭忌於兄丕。曹丕稱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爲臨淄侯。二十五年,操死,丕廢漢稱帝,使就國。黃八年級年(22),貶爵安鄉侯;改封耶城侯;三年,徙封東阿;四年,徙封雍丘王。太和元年(227),丕死,曹睿即位,徙封浚儀;六年,封爲陳王,鬱郁而死。溢曰思,世稱“陳思王”。曹植曾幾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願,最後憂鬱而死,年四十一歲。

曹植的墓究竟在哪?

曹植墓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東阿縣城南20公里處的魚山西麓,是三國時期魏國(公元220~265年)著名詩人,曹操次子曹植的墓冢。

曹丕死後,他的兒子曹睿繼位,對曹植依然不予任用。曹植的任所一遷再遷,離都城許昌越來越遠。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曹植由河南雍丘(杞縣)遷徙東阿爲王。來到東阿,曹植登魚山,面黃河,瞻泰嶽,“喟然有終焉之志”,有“終葬此地”之語。魏太和六年(公元 232年)二月,曹植被改徙陳四縣(河南淮陽)爲王。同年十一月,曹植病逝於陳,終年41歲,諡號爲“思”,世稱陳思王。第二年,曹植之子曹志遵其囑歸葬其於魚山。

譯文及註釋 篇二

譯文

鍋裏煮着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裏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鍋裏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裏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版本二)

註釋

⑴持:用來。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⑶漉:過濾。

⑷菽(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類植物脫粒後剩下的莖。

⑹釜:鍋。

⑺燃:燃燒

⑻泣:小聲哭

⑼本:原本,本來。

⑽煎:煎熬,這裏指迫害。

⑾何:何必。

步詩 曹植 篇三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鍋裏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做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裏面哭泣。豆子與豆秸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這樣急迫呢?

曹植簡介 篇四

曹植是曹操的兒子,曹操不僅是著名的軍事家,也是著名的詩人、文學家,而曹植受到他父親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文學上也有很深的造詣,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然而人們知道曹植,是那首七步詩,讓千百年後的人們還能夠記住這個建安的文學才子。

這首七步詩出自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寫的是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成爲皇帝,曹丕忌憚曹植的才華,擔心他會爭權奪勢,因此,想讓曹植早一點死,於是,出了一個題目難爲曹植,讓他在七步之內做一首詩,否則就以欺君之罪處死。而曹植明白了曹植的用意,用一首詩化解了自己的危局,同時又提醒曹丕不要總起殺人之意。這後來,曹丕果然沒有再對曹植下殺手。但是這首詩是否真正是曹植所做,很多人有異議,不過,人們寧願相信是曹植所做,因爲這樣的才華符合曹植。

曹植在文學上最突出的貢獻,是寫了很多流傳至今的賦,賦詩當時的一種文體,而曹植的《洛神賦》寫得是文采飛揚,人物性格躍然紙上,通過這個賦曹植抒發了自己的情感,雖然作爲魏帝的兒子,長在帝王家,時刻受到兄長的排擠,但是,他的文學建樹絕對不輸於曹丕,他和他的父親曹操、他的兄長曹丕並稱三曹,可見三人的文學造詣不相上下。

曹植生在帝王家,但是卻鬱郁不得志,雖然幾次曹操要立他爲太子,但是曹操發現他的文學氣太濃,還不懂得收斂,更不懂治國,有因爲一次曹植任意胡爲違犯了曹操的法令,令曹操對他徹底失望,從此再也沒有立他爲太子的想法。

從此,失寵的曹植就過着鬱鬱寡歡的生活,雖然衣食無憂,但是他的政治抱負再也沒有施展之處,後來曹丕病逝,他的兒子即位,曹植依然希望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但是終究未被皇帝啓用,41歲的時候病死,結束了他這不得志的人生。

曹植七步詩原文及賞析 篇五

七步詩

詩人: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爲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註釋

嘗:嘗試。

持:用來。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糊狀食物。

漉(lù):過濾。

鼓(gǔ):豆。這句意思是把豆子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後剩下莖。

釜:鍋。

燃:燃燒。

本:原本,本來。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殘害全詩,表達了曹植對曹丕不滿。

泣:小聲哭泣。

何:何必。

譯文

鍋裏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子汁來做成糊狀食物。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裏哭泣。它說:我們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你又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我呢?

(這首詩用同根而生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哥哥殘害弟弟,表現了詩人對兄弟相逼,骨肉相殘不滿與厭惡。)

賞析

此詩純以比興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爲觀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爲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現象,抒發了曹植內心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