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品德教研計劃多篇

摘要:國小品德教研計劃多篇爲本站的會員“提線”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國小品德教研計劃多篇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需要教師做好品德教學計劃。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國小品德教研計劃,接下來我們共同閱讀吧!

國小品德教研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立足基礎、注重過程、關注差異、提升品質”爲工作目標,以落實教學管理常規和優化課堂教學爲抓手,深度推進“輕負高質”課堂教學研究,優化研修策劃和研修策略,促進我市國小教育均衡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二、工作目標

1.通過專題培訓和課堂活動設計、課例研討、寧波市教壇新秀備戰理論測試等活動,促使學校領導、教師重視德育課程的落實,重視品德學科的教學;

促使學科教師業務素質與教學研究水平逐步提升。

2.依託名優教師後備班、名師帶徒、學科中心組等多個研修團隊,深入開展“研修活動策劃與改進”系列活動,加強以“課堂學習方式優化的的實踐研究”爲主題的研修策劃,優化研修過程,整合研修活動,充分發揮市級項目研修示範效應,提高區域研修和校本研修質量。

3.加強學科研修團隊打造,充分發揮名優骨幹教師輻射引領作用,認真完成名優教師後備班專業發展考覈與展示工作。

4.開展學科小課題研修中期指導檢查活動,完成年度學科論文暨小課題研究成果評選活動,積極提煉小課題研修成果。

三、主要工作與措施

1.紮實開展小課題式系列研修活動。

主題研修以二個區域教研組爲單位,加強研修策劃,整合優化研修活動。在市名優後備教師引領下,以各組的研究團隊爲主體,以課堂教學爲平臺,側重圍繞“新課標解讀”、“學習方式的優化”二個方面開展教學研究活動。要求各組的研究團隊圍繞市級主題,結合本組所確立子課題,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選擇相關課例進行實踐研討,紮實開展研修活動並形成第二階段成果。市學科核心研究團隊要加強對各組的過程指導,確保各組有效開展小課題式系列研修活動。

重點做好:

(1)開展市級優秀小課題中期指導活動,組織開展年度學科論文暨優秀小課題成果評選活動,提煉小課題成果。

(2)完善各組的網絡研修平臺。研修的相關材料要及時放入相應的欄目。

(3)認真開展網絡研修活動,提高研修實效。充分發揮網絡研修平臺作用,定期開展教學問題探討等。

(4)注重研修成果的提煉與積累,有資料積累意識。

2.認真開展各項培訓活動。

(1)項目培訓。市學科組結合市級和區域教研組兩級主題研修活動將對全體申報品德學科培訓的教師進行每學期2天的項目培訓,要求各組研究團隊老師利用各校校本研修時機,精心設計一堂課例方案,在本校進行實踐,在此基礎上,各組採用同課異構的方式推出一節課,參與市級層面的主題研討。

同時,要求各區域組有計劃開展相關活動,認真計劃並加以落實,培訓學員在規定時間裏要認真參與活動、認真完成相關作業。

(2)名師帶徒和名優教師後備班培訓。根據“三教合一”工作理念,名師帶徒和名優教師後備班培訓應有機地整合在項目培訓、小課題研究、區域教研組的主題研修之中。充分發揮名優教師後備班學員、名師、學科骨幹在各類研修中引領作用,形成一定深度的觀點報告和課例文章,爲區域項目培訓提供學術支持與保障。

3.加強課堂教學常規的落實。

(1)組織教師進一步認真學習、理解省市《學科教學常規的建議》。強化規範意識,提高教師落實教學常規的自覺性,努力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步得到落實。各校要加強教學五認真的落實與反饋,積極組織參與市級第二輪學科備課評估活動,鞏固備課管理成果。

(2)引領羣體教師用好助教方案,減輕負擔,提高課堂實效。(骨幹教師及中心組成員建議實施助教方案與個性設計相結合的備課規範;平時加強新課標的學習、教材解讀、教學設計和教後反思等)

(3)帶領教師加強學生學法的課堂教學研究。在各類研修中以優化練習設計、優化活動設計爲抓手,深入開展學生學情分析、學習方法研究,相關學科積極推行“課堂書面作業不少於8分鐘”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現、培植“輕負高質”新典型、新做法,打造和提煉學科“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特色。

四、分月主要工作

時間活動內容參加對象地點

9月份1.區域組長、各教研組擬定計劃與研修方案(9月20日前完成)區域組長、後備班學員、帶徒學員和骨幹團隊成員進修學校

2.學科優秀小課題中期指導名師、骨幹團隊成員進修學校

3.第一區域教研組主題研修活動

第一區域協作組成員、名師、學科骨幹待定

10月1.第二區域組主題研修活動暨跨校帶徒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上課教師:毛琴琴 汪樑峯 王明兒

點評:鄔敏敏 謝旭霞(10月11日)第二區域協作組成員、名師、全體帶徒學員尚田中心國小

2.名師教學藝術研討會部分教師

海曙中心國小

3.名優教師後備班學習培訓後備班成員待定

3.寧波市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觀摩課、評課、講座)10.31至11.1部分教師 鄞州鎮海北侖

11月1、寧波市教壇新秀備戰——理論測試相關教師進修學校

2.市級學科主題研修暨項目培訓活動

時間:11月20日

上課教師:張麗超、陳春玉、卓碧偉

點評:鄔亞君 鄔靜娜

講座教師:寧波名師 屠亞萍參加本學科項目培訓的全體學員居敬國小

12月學科論文評比和優秀小課題成果評選相關教師待定

1月研修工作總結教研組長待定

國小品德教研計劃2

一、學生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到本課堂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主線,將品德、行爲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爲他們成長爲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與人相處中尊重、體諒他人。

相信城市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對坦蕩正直的人心懷敬佩,願意成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對自己的生命有一種負責的態度,並願意爲之約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良的生活習慣。對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和憧憬,面對困難和挫折不退縮,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能體驗到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

2、感受、體驗家人對自己的關愛,願意主動與家人溝通,尊重、孝敬老人。

關心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擔家庭義務和責任的意識,初步形成合理的消費觀。

3、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體驗擁有朋友的快樂和團結合作帶來的樂趣。

關心集體,樂於參加集體活動,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與美好。

4、感受信息技術對推出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以及現代通信手段、各種傳媒和多媒體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對各種新信息手段懷有好奇心,並願意在老師或家長的指導下學習、使用。懂得信息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要在充分享用它所提供的便利時也能自覺遵守各種共同的規則。

(二)能力

1、在生活中能分辨是非,正確地面對錯誤,並能在教師幫助下調整自己的言行,做一個誠實的人,學會一些與人坦誠交往的方法,對不該做的事學會拒絕。

學會生活中的挫折能調整自己的心態,並常識想辦法加以解決。

2、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養成主動關心家人、孝敬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的好習慣。

初步學會統計家庭收支情況,合理消費,勤儉節約。學會一些與父母和家人溝通的辦法。

3、學會寬容地對待他人,能欣賞和發現朋友身上的優點,平等地與小夥伴合作交流。

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積極主動地參與與班級管理。爲班級生活出謀劃策。

4、學會用電話、書信等現代通信方式與人交流。

養成規範書寫信件的習慣,注意通信、通話的文明禮儀,不私自拆閱別人的信箋和撕取別人信件上的郵票。遇到突發事情會正確撥打應急電話。能有節制地、有選擇地收看電視節目和上網,不沉溺於看電視和玩網絡遊戲,自覺抵制、遠離不健康的書報影視以及不健康的網站。能利用交往工具進行交流、溝通、合作,利用傳媒、網絡獲取信息,初步養成看好書,讀好報的生活習慣。

(三)知識

1、知道誠實守信是美德,敢於承認錯誤同樣是誠實的一種表現。

瞭解迷戀遊戲機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理解、體諒他人是解決和避免衝突、與人愉快相處的有效方法之一。懂得生活和學習中會有困難,失敗是成功之母。

2、知道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

瞭解家庭經濟來源的多種形式,瞭解家庭生活中的必要開支。知道家庭生活中也要講道德,要有家庭責任感。

3、知道朋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知道自己是集體的小主人,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懂得在一個集體中,只有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才能辦好事情。知道集體處處有規則,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該按規矩辦事。

4、瞭解郵政、電信、傳媒、網絡的基本功能,知道集郵是一項健康、高雅的活動。

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違法的行爲。明白亂撥應急電話的後果。懂得傳媒、網絡是兩把“雙刃劍”,使用不當會影響甚至妨礙自己的健康成長。知道寫信和打電話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

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國小品德教研計劃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隨着對《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瞭解的加深,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他們已開始運用討論、觀察、調查、實驗等多種方式去學習。教材以圖畫的形式呈現更可以開展的活動、遊戲及其活動的過程,兒童活動的興趣被引發出來,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而非教師給予的現成結論去獲得知識。但是,可能由於地區的差異,本地兒童的生活與教材反映的不盡相同,個別兒童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切,這有待今後教學中揚長避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二、全冊教學內容

1、我愛我的身體——通過引導兒童認識自己身體的整體結構及其各個組成部分,瞭解身體各個部分的特徵和基本功能,用各種方式表現字的身體特徵,不僅能進一步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還能讓他們在已經知道了要怎麼做的基礎上,進一步懂得爲什麼要這樣做,以幫助兒童更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收穫中的學習與發現——通過讓兒童直接參與校園、果園、農田、蔬菜大棚等的收穫,使他們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收穫的喜悅,增強熱愛勞動的情感,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勞動技能。

3、誠實的好孩子——隨着兒童社會性和交往能力的發展,需要讓他們懂得誠實守信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基本規則,是每個公民的基本道德。

因此,本單元着力引導兒童說實話,做誠實的孩子。

4、我愛我生活的地方——培養兒童對自己所在的社區、村莊、城鎮等的情感,是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讓兒童學習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發現家鄉的美,實際地感受社區、村莊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溫暖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從而能夠在愛自己家的基礎上,進一步愛自己生活的地方,愛自己的家鄉。

5、水和我們的生活——引導兒童在已有學習經驗的基礎上,科學地認識水的基本特徵和水的三態變化,知道水遇熱蒸發爲水蒸氣,水蒸氣遇冷變成雨水或雪,再遇熱又變成水蒸氣這一循環規律,激發兒童對水的探究興趣,引導他們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認識水,瞭解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國水資源的稀少和寶貴,進而自覺地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和愛護水資源的初步意識。

6、怎樣做好事——引導兒童學習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應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騖遠,賓端正做好事的態度,從小主動地向那些爲人民服務的無名英雄學習。

三.全冊教學目標

1、能充分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充滿信心。

2、能感受和體驗到生活的溫暖,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

在人際交往中誠實、不說謊,珍惜勞動成果,尊敬爲社會服務的勞動者。

3、體驗自主活動、探索、發現的愉快,能有意識地用各種方法去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

國小品德教研計劃4

一、基本情況:

國小綜合教研組共15人,涉及綜合實踐、科學、音樂、美術、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心理、法制共8個學科,利與弊共存。

二、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南,結合本校的實際,加強各學科課程理念的學習,加強學科間的整合,努力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在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綜合學習、探究學習、實踐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積極有效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三、工作目標:

1、提高教師自身修養。

加強理論學習,利用教研組活動時間學習《新課程標準》以及相應的業務、理論知識。藉助學校的相關資料、網絡資源以及老師們的資料,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學習,提高理論素養。努力創建各種交流平臺,學習相關知識,借鑑經驗,注重發揮教師羣體的力量,倡導教師之間的合作。

2、集體備課,優化備課質量

規範每兩週一次的教研組活動制度,定期探討、交流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困惑與經驗。注重集體備,集體備課時要突出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教學目標;要突出教學前的準備,在教具、活動內容、資料方面的準備;要突出活動過程的指導,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等。

3、堅持聽課、說課、評課制度。

本學期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15節,並做好聽課、評課記錄,通過活動達到相互學習的目的,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

4、發揮優勢,形成特色。

本教研組人多、學科多,不好管理,但人員又是一大優勢,要發揮優勢,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每個學科根據自己學科特點,搞好教研活動。

四、具體工作安排:

第二週:

1、傳達本學期教務處及教科室工作計劃

2、研討本教研組工作計劃。

3、組織參加國小音樂、美術課堂實錄與課件評比工作。

第四周:

1、研討如何確立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

2、上交九月份集體備課。

3、上傳九月份教學反思2篇。

4、迎接教育局教學視導、聽課。

第六週:

1、研討美術課評價的形式多樣化。

2、迎接教育局教學視導、聽課。

第八週:

1、研討如何評課。

2、迎接教育局教學視導、聽課。

3、上交十月份集體備課,上傳十月份教學反思2篇。

第十週:

1、迎接開發區綜合實踐活動課常規檢查、聽課。

2、迎接教育局教學視導、聽課。

第十二週:

1、迎接教育局教學視導、聽課。

2、上交十一月份集體備課,上傳十一月份教學反思2篇。

第十四周:

1、參加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心教研組活動。

2、研討課。

十六週:

1、優秀教學課例的撰寫。

2、上交十二月份集體備課,上傳十二月份教學反思2篇。

十八週:

1、上交優秀教學課例一份。

2、全組教學工作總結會。

國小品德教研計劃5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本班學生共69人,這是個團結上進、活潑誠實的班集體,學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

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啓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

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

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

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誠信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做人要誠實守信,才能取信於人。

2、瞭解學校、班級民主生活區的表現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區的意義,樹立現代民主意識。

3、瞭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着許多名山大川和風景名勝的國家,體驗熱愛祖國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習俗,增進民族團結。

四、教學策略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3、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5、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國小品德教研計劃大全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