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青少年分析報告多篇

青少年分析報告多篇

【第1篇】市青少年成長環境預警機制項目分析報告書

一、推進理由 1、時代意義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人。我國現有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3.67億人,他們的成長狀況,直接關係着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今天,隨着獨生子女的逐漸增多,隨着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結構從傳統向現代的迅速轉型,未成年人的成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同時也經受着鉅變中的社會環境的不斷考驗。因此,全面、科學、深刻地認識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環境具有極爲深遠的意義。針對目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堪憂的現象,順應人民羣衆對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強烈呼聲,xx年2月26日,中共中央、xx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第九個方面強調提出“淨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李鵬在未成年人保~頒佈10週年座談會上也着重指出應“依法爲未成年人營造良好成長環境”。在6月18日召開的“武漢市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訓秋就爲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提出了要抓好“一淨、二創、三育”。“一淨”即淨化傳媒;“二創”即要創建“無毒社區”和“無艾(滋病)社區”;“三育”即緊緊抓住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個重要環節。爲青少年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正成爲時代的要求。順應時代的需求,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研究也不斷提上日程,成爲當前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的一項迫切需要。 2、現實意義 近年來,全國各地連續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青少年犯罪、權利維護、兒童厭學及退學事件表明,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受到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探討青少年成長環境,將之監督評估的標準和預警機制定量化、操作化,不僅能將營造青少年成長的健康環境落到實處,而且能創造性的形成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和預警機制。 3、前瞻性 xx年10月,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和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的“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受到團中央高度重視,被團中央書記稱爲“監測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晴雨表”,中央和地方媒體就此作了大量報道。通過網上檢測,我們的研究在該類研究中,目前還是唯一的。正因爲如此,團中央書記於xx年2月下旬專程到武漢瞭解該成果的應用情況,部分省市的團委領導也前來學習,希望成爲全國監測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晴雨表。由此可見該項目在全國的影響和價值。 4、開拓性 多年來,國內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長只注重研究一個或幾個方面的問題,而沒有形成全方位研究的一個理論體系和立體模型,使我們對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預測總處於被動地位。本項目將突破青少年成長環境的單向思維和傳統研究方式,不僅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有利因素,同時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不良因素,並通過對兩者正負影響的對比來反映青少年成長總環境的健康狀況,爲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視野,使之更加科學化。 二、項目基礎 支持此項目完成主要基於我們現在已擁有智力基礎、組織基礎、工作基礎。 1、智力基礎 此項目是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完成。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在此領域具有較強的人才智力優勢,主持此次項目研究的周運清教授是國內知名的社會學家,也是xx年“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的主持人。 2、組織基礎 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市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擁有強大的組織基礎和人員優勢。有一支長期從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專業隊伍,有健全的組織體系。通過不斷的完善和健全,現在在全市已經形成了市、區、街(鄉)、社區四級維權網絡體系,有效地爲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了組織保證。 3、工作基礎 xx年10月,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和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的“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全國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四年來,我們在青少年成長環境監測評估系統理論的指導下,在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深入開展“維權崗在行動”活動,積極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通過行業聯動,全市16個行業系統的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積極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化了青少年成長環境。同時,依託市、區、街青少年維權網絡,在全市深入開展了滿足服務青少年需求的扶貧濟困、問題青少年幫教、青少年法律援助,對青少年開展了自護教育、心理輔導、家庭指導等工作。全國維權現場會在武漢的召開就充分地肯定了武漢在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方面所做的工作,並使武漢經驗走向了全國。 三、國內外現狀 在國外,重視青少年成長環境已經成爲國際社會的貫例,並在此項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力,形成了理論模型。日本通過五十多年的實踐,在中國小建立了一種pta的教學模式,即家庭和學校合作進行青少年教育,致力於溝通學校與家庭、社區的聯繫,pta模式在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日本學者左川久博把電視、廣播、書籍、電影等大衆傳播傳媒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並稱爲“第三環境”。他認爲隨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第三環境”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將日益增大,因此必須淨化“第三環境”。在社會工作上,西方一些青年工作者以外展工作的形式,主動尋求服務對象,對那些經常出沒於不利於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容易或已經誤入歧途的未成年人開展跟蹤服務。 在國內,xx年共青團武漢市委就“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所展開的調查發現,影響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因素,主要是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和交際羣體四大因素,其中以家庭環境的影響最大,其次爲社區環境,交際羣體的作用最小。xx年北京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與各民主黨派北京市委員會合作,就“爲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問題所展開的調查發現,未成年人面臨的社會文化環境大致可以分爲四個方面:校外教育環境、文化市場環境、傳媒環境和社區環境,這些環境對未成年人的成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王金玲則對家庭環境進行了深入研究,她認爲家庭環境是未成年人成長的首要環境,其中家庭撫

養教育模式、家長角色行爲、代際關係等的作用尤爲關鍵。 對於社會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的正負影響及其相互作用的臨界點,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預警機制等諸多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理論和實際課題,理論探討和經驗研究尚未起步。本課題將突破對青少年成長環境的單向思維的研究方式,同時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有利因素與不良因素,並通過對兩者正負影響的對比來反映青少年成長總環境的健康狀況,爲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視野,使之更加科學化和可操作化。 四、推進方式 (一)組織機構 本項目由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與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完成。 (二)主要任務 主要完成以下五項任務: 1、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指標體系論證與調查問卷設計(出指標體系與調查問卷); 2、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第二次調查(出研究數據報告); 3、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指標及其功能研究(出版研究報告); 4、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和預警機制研究(出監測評估系統與評估操作方法); 5、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督、整治和維護研究(出政策與實施辦法)。 (三)項目實施時間安排 xx年5——6月: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指標體系論證與調查問卷設計; xx年7——8月: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第二次調查; xx年9——12月:青少年成長環境指標及其功能研究;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督、整治和維護研究; xx年1——6月: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和預警機制研究。

【第2篇】xx市青少年成長環境預警機制項目分析報告書

xx市青少年成長環境預警機制項目分析報告書

一、推進理由

1、時代意義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國現有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3.67億人,他們的成長狀況,直接關係着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今天,隨着獨生子女的逐漸增多,隨着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結構從傳統向現代的迅速轉型,未成年人的成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同時也經受着鉅變中的社會環境的不斷考驗。因此,全面、科學、深刻地認識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環境具有極爲深遠的意義。針對目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堪憂的現象,順應人民羣衆對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強烈呼聲,20xx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第九個方面強調提出“淨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李鵬在未成年人保護法頒佈10週年座談會上也着重指出應“依法爲未成年人營造良好成長環境”。在6月18日召開的“武漢市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訓秋就爲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提出了要抓好“一淨、二創、三育”。“一淨”即淨化傳媒;“二創”即要創建“無毒社區”和“無艾(滋病)社區”;“三育”即緊緊抓住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個重要環節。爲青少年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正成爲時代的要求。順應時代的需求,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研究也不斷提上日程,成爲當前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的一項迫切需要。

2、現實意義

近年來,全國各地連續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青少年犯罪、權利維護、兒童厭學及退學事件表明,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受到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探討青少年成長環境,將之監督評估的標準和預警機制定量化、操作化,不僅能將營造青少年成長的健康環境落到實處,而且能創造性的形成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和預警機制。

3、前瞻性

20xx年10月,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和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的“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受到團中央高度重視,被團中央書記稱爲“監測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晴雨表”,中央和地方媒體就此作了大量報道。通過網上檢測,我們的研究在該類研究中,目前還是唯一的。正因爲如此,團中央書記於20xx年2月下旬專程到武漢瞭解該成果的應用情況,部分省市的團委領導也前來學習,希望成爲全國監測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晴雨表。由此可見該項目在全國的影響和價值。

4、開拓性

多年來,國內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長只注重研究一個或幾個方面的問題,而沒有形成全方位研究的一個理論體系和立體模型,使我們對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預測總處於被動地位。本項目將突破青少年成長環境的單向思維和傳統研究方式,不僅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有利因素,同時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不良因素,並通過對兩者正負影響的對比來反映青少年成長總環境的健康狀況,爲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視野,使之更加科學化。

二、項目基礎

支持此項目完成主要基於我們現在已擁有智力基礎、組織基礎、工作基礎。

1、智力基礎

此項目是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完成。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在此領域具有較強的人才智力優勢,主持此次項目研究的周運清教授是國內知名的社會學家,也是20xx年“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的主持人。

2、組織基礎

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市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擁有強大的組織基礎和人員優勢。有一支長期從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專業隊伍,有健全的組織體系。通過不斷的完善和健全,現在在全市已經形成了市、區、街(鄉)、社區四級維權網絡體系,有效地爲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了組織保證。

3、工作基礎

20xx年10月,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和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的“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全國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四年來,我們在青少年成長環境監測評估系統理論的指導下,在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深入開展“維權崗在行動”活動,積極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通過行業聯動,全市16個行業系統的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積極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化了青少年成長環境。同時,依託市、區、街青少年維權網絡,在全市深入開展了滿足服務青少年需求的扶貧濟困、問題青少年幫教、青少年法律援助,對青少年開展了自護教育、心理輔導、家庭指導等工作。全國維權現場會在武漢的召開就充分地肯定了武漢在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方面所做的工作,並使武漢經驗走向了全國。

三、國內外現狀

在國外,重視青少年成長環境已經 成爲國際社會的貫例,並在此項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力,形成了理論模型。日本通過五十多年的實踐,在中國小建立了一種pta的教學模式,即家庭和學校合作進行青少年教育,致力於溝通學校與家庭、社區的聯繫,pta模式在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日本學者左川久博把電視、廣播、書籍、電影等大衆傳播傳媒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並稱爲“第三環境”。他認爲隨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第三環境”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將日益增大,因此必須淨化“第三環境”。在社會工作上,西方一些青年工作者以外展工作的形式,主動尋求服務對象,對那些經常出沒於不利於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容易或已經誤入歧途的未成年人開展跟蹤服務。

在國內,20xx年共青團武漢市委就“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所展開的調查發現,影響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因素,主要是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和交際羣體四大因素,其中以家庭環境的影響最大,其次爲社區環境,交際羣體的作用最小。20xx年北京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與各民主黨派北京市委員會合作,就“爲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問題所展開的調查發現,未成年人面臨的社會文化環境大致可以分爲四個方面:校外教育環境、文化市場環境、傳媒環境和社區環境,這些環境對未成年人的成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王金玲則對家庭環境進行了深入研究,她認爲家庭環境是未成年人成長的首要環境,其中家庭撫養教育模式、家長角色行爲、代際關係等的作用尤爲關鍵。

對於社會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的正負影響及其相互作用的臨界點,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預警機制等諸多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理論和實際課題,理論探討和經驗研究尚未起步。本課題將突破對青少年成長環境的單向思維的研究方式,同時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有利因素與不良因素,並通過對兩者正負影響的對比來反映青少年成長總環境的健康狀況,爲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視野,使之更加科學化和可操作化。

四、推進方式

(一)組織機構

本項目由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與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完成。

【第3篇】推進和加強社區青少年工作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一、工作項目 社區青少年工作。即以團組織爲核心,以社區爲平臺,充分整合資源,着力開展青少年教育和服務,吸引和凝聚青少年,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二、推進理由

1、推進和加強社區青少年工作,是形勢發展的需要。今年初,中共中央、xx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國召開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xx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自此,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貫徹落實《若干意見》和xx的重要講話精神的高潮,各地黨和政府都非常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採取得力措施,優化青少年健康成長環境,努力爲青少年成長成材辦實事。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已成爲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熱點和重點工作。

2、推進和加強社區青少年工作,是共青團事業發展的需要。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組織結構和運行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社區地位的重要性逐漸突現出來,同時,作爲青少年的聚集地,社區已成爲青少年學習、生活和活動的重要場所,社區在教育和服務青少年工作中,具有最直接、最具體及覆蓋面最廣的特徵。

團組織只有不斷適應新的形勢變化,將社區作爲工作的重點和突破口,才能加速團的事業發展。

3、推進和加強社區青少年工作,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社區是青少年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小學生每年有170多天的假期在社區度過,將青少年凝聚起來,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爲他們提供紮實有效,周到優質的服務,淨化他們的成長環境,既是團組織加強社區青少年工作的主要任務,也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需要。

三、工作基礎與現狀近年來,全市各級團組織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社區爲重點和突破口,在加強團的組織和青少年工作機制建設,教育服務青少年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有益的嘗試,探索出以“東亭模式”、“武漢維權模式”爲代表的一批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同時,在實踐中創造了一批生動新穎的工作載體,爲我們進一步推進社區青少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社區青少年工作網絡初具規模。團組織是社區青少年教育服務工作的主體,近幾年,全市各級團組織、特別是城區團組織都將社區作爲共青團工作的重點,在社區團建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以街道團工委爲核心,將社區內各級團組織力量整合起來,開放式、地域式的社區團組織網絡。

全市各級青教組織,以創建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爲載體,建立的市、區、街、社區四級青少年維權中心,在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再如,各級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站)、社區少工委等青少年組織也已成爲社區青少年教育服務的重要力量。

這些都爲進一步推進社區青少年工作奠定了組織基礎。

2、社區青少年教育服務隊伍初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工作者隊伍,是加強社區青少年工作的基礎。

一直以來,各級團組織通過社會招聘、志願服務等方式,吸收了一大批有責任心強、有能力、有經驗又熱心青少年教育服務事業的社會人士參與社區青少年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支以各級團幹部、青教幹部爲核心的社會化青少年工作隊伍。

3、社區青少年教育服務初見成效。全市各級團組織始終把社區作爲青少年教育服務的主要陣地,把青少年教育服務作爲共青團工作的首要任務,長年堅持在社區青少年中開展學理論示範小組、社區科普、環保行、鄒鷹行動、志願者行動、青年文明社區大家樂、青少年維權行動等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活動,不斷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力度,切實服務於社區青少年,維護社區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真正爲社區青少年辦好事,取得明顯實效。

應該說,全市各級團組織在教育服務社區青少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如:社區團建缺乏大的突破;單項工作進社區多,整體推進不夠,團內資源分散,工作難以形成系統和聲勢,事業發展的社會化、市場化程度不高,工作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程度較低,社會、青少年對團的工作認可度不高,宣傳力度不大,這些都是在今後的工作中需要加以重視,認真研究和盡力解決的問題。

四、工作推進思路 推進社區青少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圍繞一箇中心、發揮兩個優勢、建好三個平臺,完善四個機制,堅持以人爲本,着眼於“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達到培養“四有”新人的最終目標。

1、圍繞一箇中心,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培養“四有”新人是青少年教育的根本目標。

社區青少年工作要緊緊圍繞這個中心,以教育和服務爲手段,幫助青少年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強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觀念,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整體素質。

(1)加大教育力度,幫助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三觀”。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首先要教育引導青少年熱愛祖國,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奠定思想基礎。

要在尊重青少年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思想道德主題教育,通過報告會、徵文、社區實踐行等多種形式,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勇於創造,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爲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

(2)加大服務力度,努力爲青少年辦實事。爲青少年辦實事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渠道。

要通過開展網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等活動,淨化青少年成長環境。通過開辦諮詢熱線、心語室,定期舉辦各種培訓和講座,提供法律援助,提高青少年自護能力、自主能力,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通過實施“青少年新世紀讀書計劃”、開展“爭做合格小公民”、“走進社會大課堂”等實踐活動,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促進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2、發揮兩個優勢,增強對青少年的凝聚力。吸引和凝聚青少年是共青團組織做好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手段。

共青團組織應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活動優勢,更好地吸引、凝聚青少年,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1)發揮組織優勢,形成社區青少年工作體系。共青團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主體,無論是團組織、青教辦、少工委、關工委、志願者協會都在不同層面擔負着社區青少年教育和服務任

務。要充分發揮共青團系統的組織優勢,形成以團組織爲核心,以青教組織爲龍頭,以各類青少年社團組織爲依託的社區青少年工作網絡體系。

同時,要加強社區青少年工作者的隊伍建設,組建由街道團委或青教辦牽頭,由團幹部、青教幹部、少先隊校外輔導員、志願者、“五老”以及熱心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社會人士組成的社區青少年工作機構,在社區青少年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2)發揮活動優勢,形成社區青少年工作品牌效應。組織青少年開展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活動,是共青團教育、服務青少年的重要途徑,也是共青團組織的優勢所在。

加強社區青少年工作,就是要充分發揮團的品牌優勢:堅持實踐育人。通過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周、18歲成人儀式教育、社區道德評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報告會、民族精神代代傳、手拉手、中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少年團校、雛鷹爭章、假期社會實踐、義務勞動、志願服務、參觀各類教育基地、展覽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通過親身體驗,受到教育;堅持文化育人。

通過進一步深化新世紀青少年讀書計劃,聯合文化局、廣播電視局等相關單位共同建立優秀青少年影片庫、優秀青少年讀物流動圖書館,青少年圖書銀行、定期送電影、送好書進社區,舉辦社區青少年文化節,興辦各種興趣愛好協會(小組),開展富有科學性、趣味性的文化藝術、體育娛樂系列活動,滿足青少年對文化的需求,積極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文化氛圍;堅持服務育人。通過不斷深化創建“優秀青少年維權崗”活動、“青少年違法犯罪社區預防計劃”,開展“社區青少年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禁毒教育、“社區網絡文明行”活動、“心手相連”——社區志願者結對幫扶行動、希望工程助學行動、預防艾滋病“青春紅絲帶”行動和環境整治行動,組建青少年權益保~律援助團、家庭教育講師團,開辦各種自我保護培訓班、訓練營、自護學校,開展衛生醫療、心理諮詢、法律援助服務,淨化青少年成長環境,幫助青少年解疑釋惑,排憂解難,爲青少年辦實事。

3、建好三個平臺,鞏固和完善青少年陣地建設。陣地是共青團服務青少年的依託。

建立一個陣地,就能有效地服務和吸引一批青少年。通過建立健全社區青少年中心,整合優化團屬網站,挖掘事業單位的服務功能,搭建共青團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平臺。

(1)加大整合力度,建立健全社區青少年工作平臺,社區是青少年校外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團的各項教育服務網絡的終端,青少年維權服務站、青少年法律學校、自護學校、社區少工委、少年團校、志願服務站、青少年讀書俱樂部等都是共青團工作向社區的延伸,如果在社區建立統一標識、統一模式的青少年中心,以項目化、互動化的方式運作團的工作品牌,就能更好地整合資源,形成合力。

(2)提高質量,優化青少年網絡服務平臺。由於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青少年上網不可避免,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團屬網站要儘快提高質量,不斷創新內容和形式,增強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將現有的網站進行整合優化,資源共享,既可節省成本,又可擴大影響,還可通過市場化運作,事業化發展的方式,尋求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持。

(3)強化功能輻射,延伸團屬事業發展平臺。充分發掘團校、青少年宮、新聞中心等事業單位的青少年文化教育服務功能,在鞏固現有陣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其輻射效應,使其功能向社區延伸。

通過開辦業餘團校,設立社區教學點、社區小記者站,送培訓、送活動、送報紙進社區,爲社區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豐富多彩、快捷便利的文化教育服務。

4、完善四個機制,促進社區青少年工作持續發展。完善的機制是社區青少年工作持續、良性發展的重要保證。要加強社區青少年工作,就必須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長效工作機制。

(1)形成資源保障機制。即從爭取政策資源、吸納物質資源和整合陣地資源三個方面構建起資源保障體系。

一要積極爭取各級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將社區青少年中心建設納入到黨政社區建設的總體規劃(如社區883計劃)當中,在場地、投資、人員配置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二要千方百計尋求物質依託,通過募集、公開招標、項目合作等方式,積極發掘社會資源,尋找多種依託,籌集活動經費;三要進一步加強陣地資源的整合力度,充分發揮團校、青少年宮、青少年營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實踐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全市範圍內合理配置、使用,儘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四是要充分利用團內資源,通過互訪、聯合培訓等方式,加強不同城市社區間的青少年交流活動。

(2)健全管理運行機制。社區青少年工作要想做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科學的管理運行機制。

要建立以團組織爲核心,以青教組織爲依託,以地區性工作聯誼會、各類協會爲紐帶的社區青少年工作組織體系,通過爭取政府支持、社會贊助、項目服務等方式解決工作經費來源問題,通過招募青年志願者、吸納熱心青少年工作的社會人士參與社區青少年工作等方式解決工作骨幹隊伍問題,從而實現工作的良性運轉、持續發展。同時,還要將社區青少年工作逐步量化、實化、項目化,建立管理和考覈制度,進行規範化運作。

(3)完善評價激勵機制。即建立科學合理、富有實效的社區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評價體系。

要通過專家測評、心理測試、道德評議、雛鷹爭章等手段,形成青少年社區評價體系;要通過制定考評細則,對社區青少年工作進行定期評估,運用共青團系統的各種榮譽評選表彰手段,對社區青少年教育服務先進組織及個人進行精神、物質獎勵,形成良好的工作激勵機制和導向。

(4)建立監測預警機制。社區是青少年的聚集地,是掌握瞭解青少年思想動態,觀察環境對青少年影響的前沿陣地,加強對社區青少年狀況的研究,及時跟蹤變化情況,掌握動態信息,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反應靈敏、準確高效的預警機制,通過對青少年思想狀況、成長環境的一些重要指標進行定期監測評估,及時發出預警信號,有利於黨和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及時制定和調整關係青少年切身利益的法律和政策,檢查、監督、評估有關青少年的法律和政策的執行情況,促進法律政策的落實與完善。

五、幾點建議

1、推出一批試點。抓社區青少年工作,要注重特色和實效。由於全市各個社區在基礎條件、資源分佈、工作依託和青少年

狀況上都不盡相同,因此,在推進工作時,應選取不同類型的社區進行試點和探索,以便於條件成熟後在全市面上推廣。建議在調研的基礎上,確定一批社區試點,有條件的社區可建立社區青少年中心,並通過公開徵集的形式,確定名稱和標識,招聘工作人員。

2、制定兩項管理制度。青少年教育服務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

在團內,要進行歸口和項目管理,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爲主原則,儘快出臺社區青少年工作目標管理制度;在團外,要依託各級青教領導小組,建立青少年教育聯繫制度,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工作聯動機制,以社會化、市場化方式,最大限度地尋求資源,共建社區青少年教育服務活動陣地,營造社會各方面齊抓共管,全面參與的良好工作態勢。

3、成立武漢市青少年思想教育研究會。組織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從事青少年問題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熱心青少年教育的社會人士,針對青少年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理論研討和工作交流活動,併爲市委、市政府制定青少年相關政策提供依據。

4、加強青少年社團組織建設。針對社區內不同青少年特點和愛好,成立一些讀書、交流和興趣類的青少年社團,在社區青少年中心的指導下,利用假期開展活動,既能活躍社區青少年生活,又可以培養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5、推出示範性的大型青少年文化精品活動。通過舉辦社區青少年文化節、讀書節,主題歌詠比賽等大型性文化展示活動,擴大工作覆蓋面,擴大社會影響和聲勢,營造人人都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