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老闆創業的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老闆創業的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老闆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一

10月9日,鞍山羿鳳閣電器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羿早早來到位於鞍山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內的廠房中開始組織工人生產。“天開始冷了,這訂單一天比一天多,我正準備擴大生產規模呢。”雖然只有25歲,但說起話來馬羿卻顯得既老到又沉穩。

提起自己的創業經歷,馬羿說,能有今天的成就,真是借了鞍山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光。20xx年,大學畢業前,馬羿從報紙上看到,針對鞍山大學生創業有很多優惠政策,,可以申請創業資金,也可以申請創業場地。對於手中握着一項專利,又有着創業打算的馬羿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很快,他的項目通過考覈,當年11月份,馬羿創立的公司正式入駐鞍山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在這裏,政府爲馬羿免費提供了300平方米的廠房和辦公室。馬羿說,僅這個場地每年就爲他節省了5萬元的房租。有了創業項目,有了創業場地,對於初出校門的創業者,籌措資金也是一大難題。創業當年,馬羿就申請到了5萬元的大學生創業無息借款,緩解了資金緊張局面。馬羿的公司漸漸走上了正軌。目前,他已經在各地設立了186家代理商,間接帶動1000餘人實現就業。

“十一五”時期,鞍山一直將大學生就業作爲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他們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以“五個100%”(即對有就業願望的畢業生100%推薦就業崗位;對有創業意願的畢業生100%提供扶持;對有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意願的畢業生100%提供培訓;對有參加就業見習意願的畢業生100%提供見習崗位;對困難家庭畢業生100%安置就業)爲核心內容的多項政策措施,千方百計幫助廣大畢業生實現充分就業和成功創業。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鞍山市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創業扶持和創業孵化“四位一體”的創業模式,培養和扶持了一大批創業主體,實現了“一人創業帶動多人就業”的倍增效應。

同時,鞍山市充分挖掘機關、事業單位崗位和公益性崗位面向畢業生公開招聘;走進千家萬戶開展畢業生就業情況入戶普查,促進畢業生實名制就業;在全省率先推出“給薪培訓”計劃,鼓勵支持畢業生參加技能培訓和專業轉換培訓。“十一五”時期,鞍山全市累計接收普通全日制高校畢業生3。7萬餘人,畢業生就業率逐年提高,近3年的總體就業率都在90%以上。

老闆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二

當很多80後們還在爲柴米油鹽奔波不停,在爲買房子付首付的錢操心不已,在爲跳槽準備着簡歷的時候,有一大批人已經是大老闆了,擁有者自己的公司和項目,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許會讓很多人憤恨社會的不公,貧富的差距,但是,現實就是如此,這就是創業的魅力所在。區別在哪呢,區別在於這些創業大老闆們經歷了別人沒經歷過的艱辛和奮鬥。

比如這位內蒙古包頭市的一個建築老闆楊鋼利,今年才28歲,是一個典型的80後,老家在石家莊郊縣農村,幾年前在市裏買了房子。雖然年齡不大,楊鋼利已經在建築圈兒摸爬滾打了四個年頭,此前他有五年的工作經歷。

來聽聽楊鋼利講述自己的創業史:

“20xx年國中畢業後上了中專,那時計算機還不算普及,就選了計算機專業,主修平面設計。三年後找了一份室內裝潢設計的工作,每個月兩三百塊工資,管吃管住,只幹了三個月。後來又找了一份櫥櫃設計工作,儘管收入還行,但感覺沒有發展空間又辭職了。”

楊鋼利回憶起以往的“苦日子”,語氣透着些許無奈。據他說,他還幹過室內設計,和同事合夥開過設計室,而最終一個洗浴的中心裝修項目讓他回到老家縣城幹起了建築業。

對於楊鋼利來說,20xx年回到老家縣城,除有人際關係外,回家照顧父母也成爲他日常行程安排之一。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洗浴的中心裝修項目完工後,由於一時無項目可做,竟召集了一幫老鄉開始做土建工程,在完成一個車庫建造之後,又幫人蓋起了兩棟高層。

“剛開始只是做勞務承包,招木工、鋼筋工幹活,以後慢慢越做越大”,楊鋼利說起開始做包工頭經歷時略顯興奮。不過,萬事開頭難,他面臨着大多數包工頭同樣的困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幹這個行業從來就有難處,不是缺錢,就是缺人,等有錢有人了又沒了項目。“有時候工人上午過來幹活,到下午時還不知道從哪找錢給他們發工資,只得找親戚朋友東拼西湊。”

當談及社會上頻頻傳出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的新聞,楊鋼利坦言,除一些不法包工頭卷錢逃跑外,大多數人不會賴賬不給,有時也是不得已爲之。“一些工期緊的項目,出現質量問題就得返工,但農民工流動性很大,有時很難找到負責人,有的包工頭爲了避免自己擔責任,故意扣押工人一部分工資。”不過,他還稱,由於勞務費用佔工程款比例不大,近些年人社部門也加大對項目承建方的監督,替農民工討薪,拖欠工資現象已經很少見了。“總理一直強調不能拖欠農民工工資,有時也給我們造成不小的資金壓力啊”,楊鋼利對此調侃道。

而對於施工中的安全問題,楊鋼利一針見血地指出背後是一本不得不算的經濟賬。“一個是宣傳教育,另一個是硬件防護,都會提高成本,現在各行各業都重視安全生產,作爲包工頭也得盡一份責任”,“一旦出了人命,賠償金、處罰金以及延誤工期帶來損失動輒上百萬,這也逼得很多包工頭不得不重視安全施工。”

儘管攤子越做越大,但相比大型建築企業,楊鋼利帶領施工隊仍然顯得弱小,而在目前建築行業中面臨着兩難困境。“這個行業有很多不規範地方,在給我們帶來生存空間的同時,又導致我們不可能承包到大的項目,畢竟資金、技術、能力都不如人,而未來如果國家對建築業進行清理整頓,估計我們就要面臨挑戰,所以現在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其實,除行業本身特性外,整個建築行業也因房地產調控政策遭受着衝擊。由於各種政策限制,很多開發商無法取得開發貸款,再加上市場銷售不景氣,新建工程數量也隨之縮水,而楊鋼利這個包工頭的日子也受到影響。據楊鋼利說,他地產界的某位朋友中標了一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但在給當地百姓發完拆遷補償款,建好回遷房後就沒錢了,由於無法從銀行貸款,現在手中的地皮也只得暫時擱置。

“開發商沒錢,我們得墊資,但樓能不能賣出去,我們的錢能不能收回來不好說,所以得謹慎,不敢貿然攬工程”楊鋼利說。就在20xx年年底,楊鋼利和他的施工隊建造的縣城某小區的六棟居民樓剛剛完工,目前手頭並沒有新的建設項目。

既然暫時沒有項目做,楊鋼利便想趁着過年好好休息一番。對於以後的生活,他笑着說:“希望能夠拿到更多好的項目,爭取幹到四十歲退休。”

“未來嘛,就是希望活兒能好乾一些,工程款能及時到位,當然能幹一些政府類的工程最好,誰都知道政府不缺錢。”包工頭楊鋼利在蛇年初始談及自己的新年願望時這樣說道。

老闆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三

立志當老闆 謀已久的創業

1976年出生的陳濤,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從在裝飾公司打工積累經驗,到自己做老闆,把裝飾公司開遍三鎮,年紀輕輕的他如今已是一家擁有一百多名員工的裝飾公司總經理。“我24歲那年認準了這個目標後,就全身心投入這一行了,截至目前還沒走過什麼彎路。”

受鼓舞,立志當老闆

1999年,陳濤從武漢大學法學院畢業後,進入一家國企工作。在國企工作不到一年,“想出來透透氣”的他就辭職了,應聘到一家外資企業做業務主管。公司從國外引進各種玩具新款,在國內生產銷售。

“兩年多的外企工作經歷,讓我獲益匪淺。”陳濤說,老闆的人生經歷很豐富,48歲纔開始創業,他經常對員工講述自己創業的故事,這對他啓迪很深。

“一個年近五十的人都有勇氣起步創業,我剛剛二十出頭,還有什麼瞻前顧後的。”時年24歲的陳濤暗下決心,一定要自己開公司,開創一份自己的事業。

他開始將打工經歷當作歷練和積累,並開始留意市場上的各種動態,等待機遇的到來。

20xx年,武漢的家裝市場正處於一個快速成長期,當時本地上規模的裝飾公司還不多,也陸續有一些外地裝修公司登陸江城。然而,那時候老百姓對家裝的認識還有些侷限,自己裝修房子,主要還是找懂行的熟人幫忙設計,或自己請施工隊裝修,對裝飾公司的認識還不夠。

隨着武漢房地產業的迅速發展,小區住宅一幢幢崛起,陳濤敏銳地意識到:家裝市場大有可爲。

定目標,轉行搞家裝

爲了積累經驗,熟悉業務,20xx年下半年,陳濤辭去貿易公司的工作,應聘至北京某裝飾公司的武漢分公司,做市場營銷策劃。

“剛開始入行,就是憑着一股子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慾,因爲當時的我對裝修行業一無所知。我是伴隨着武漢裝修市場的發展而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對這個行業也是逐步加深瞭解的。”陳濤說,工作歷練,讓他的視野日益寬闊,思路也越來越活躍。

陳濤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在一次家裝展上,針對公司訂幾個展位的問題,他和老總的分歧很大。當時,考慮到布展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陳濤打算爲公司預訂一至兩個展位。而老總則認爲,家裝展不僅僅是要展示企業形象,更重要的是要成功地推銷企業,讓客戶在展會上就和公司簽下家裝合同。

而陳濤卻對客戶能否在展會上簽署家裝合同直犯嘀咕,但最後還是按老總的意見,一次性訂下了展廳中心地帶的十幾個展位,此舉開了當時武漢家裝業的先河。

事實證明,老總的方案是成功的。家裝展開幕後,如老總所設想的那樣,短短3天內,就有200餘名顧客在展會上下了定金,火爆程度大大出乎陳濤的意料。陳濤因此也上了生動的一堂課——做市場不能太保守。

此後,陳濤在市場營銷策劃上的進步很快,相繼在武漢市場上推出了“成本價”、“綠色環保”裝修等概念,均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響。“裝修公司生意好的時候,客戶排隊下定金。”他說,那是家裝業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時業內流傳一種說法,你只要一彎腰就可以撿到錢。”

攢經驗,跳槽做老總

有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後,陳濤的思路更加開闊,“大腦如同打開的一扇門。”他說,由於創業的目標已經很明確,因此他在做市場策劃時,很留心業內的各種變化,敏銳捕捉新信息。

在20xx年前後,大批外地裝飾公司涌入武漢市場。其中,以北京等地爲代表的北方公司以前期的營銷策劃、業務拓展等方面見長;而以深圳爲代表的南方公司則在工程管理、後期服務上更勝一籌。

在北京某公司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後,20xx年10月,陳濤跳槽到一家剛剛進入武漢市場的深圳某裝飾公司,任武漢分公司執行總經理。公司總經理對他的工作很支持,因此,在此後的兩年多裏,作爲熟悉市場的本地人,陳濤大展手腳,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說起自己的成功案例,陳濤概括了三方面內容:一是在開拓市場時,導入了家裝業務員的概念,讓家裝公司進小區做推銷活動,這在當時是比較新穎的營銷思路;二是將公司在漢的門店由1家增至4家;三是通過薪資待遇的調整,建立激勵機制,對人員結構進行調整。這三項措施實施後,公司的年營業額由最初的700多萬元猛增到2800萬元。

也就是在取得這些成績時,陳濤再次選擇離開,儘管公司給他開出30萬元的年薪。因爲,他要去實現自己開公司的願望。

出手快,“買公司”創業

20xx年4月,辭職後的陳濤沒有再去尋找新工作,而是花20多萬元接下了武漢一家裝飾公司。

“與其花太大精力申請註冊一家新公司,還不如接手現成的裝飾公司。”他狡黠地笑了,“我是借了這家公司的殼。”

陳濤從來不會無準備地做事,其實,接手這家公司之前,他就十分了解該公司的運營情況。“20xx年這家公司的經營就出了問題,主要是公司的市場運作方式和武漢市民的消費習慣有許多不融合的地方,也就是有些水土不服。”

而說到了解該公司經營情況的過程,還有一個小插曲。陳濤說,他在深圳那家裝飾公司工作時,曾和這家公司在業務上有過一次合作,“當時就感覺這家公司有一定潛力,但經營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隨後,他一直都很關注這家公司。因此,在第一時間得知該公司由於經營不善打算退出武漢市場時,他主動找到了公司法定代表人,商談轉讓事宜。

“就像獵人一樣,一直匍匐着,等待兔子的出現。”陳濤這樣描述自己對創業機會的把握。

而對於未來發展,陳濤也很理智。他說,自己創業當老闆的這一年多裏,他並不期望在短期內有多少盈利,關鍵是要把根基扎穩。目前,公司在武漢三鎮已擁有4家門店。

“室內裝飾已經不像前幾年那樣好做了,這就需要不斷地調整營銷思路。”陳濤笑着說,如今已不是“彎彎腰”就能撿到錢的年代了,而是要帶上“放大鏡”來發掘市場,才能賺錢。“我已經做好準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耐心。”

老闆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四

“我覺得對不起周春芽,現在都沒敢跟他講,我賣掉了他最好的作品《綠狗》,也是我最好的藏品。但爲了這個展覽,我只有忍痛割愛。”楊凱一邊向理財週報記者展示手機屏幕上那隻《綠狗》的照片,一邊略帶委屈地說。

20xx年楊凱以100多萬的價格從海外購得《綠狗》,今年以近500萬的價格被迫賣出。因爲他最近策劃了一場展覽,而展覽需要資金支持。

將99藝術網從成都的一家小網站發展成全國最大的當代藝術站,楊凱共用了9年時間。

截至20xx年底,網站每月訪問量已逾300萬,訪問人羣遍及中國、北美、歐洲、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全球7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個城市,並與國內、國際1000餘家畫廊、拍賣機構、美術館達成戰略合作關係。除此之外,楊凱還搭建了兩大平臺:電商平臺和藝術品投資平臺。

雖然目前的廣告額只有500多萬,基本處於持平的狀態,但從衆多PE紛至沓來的情況來看,這絕對是一塊肥肉。

展會的商機

做展覽是一種營銷手段,多數是虧錢的,主要作用是收藏作品。

近日,楊凱忙得不可開交,他正在爲9月15日的展覽做最後衝刺。

“爲了這次展覽,我已經泡在上面四個多月了。”晚上七點,楊凱終於有空接受理財週報記者的專訪。當天五點多從上海美術館回到辦公室,他就召集員工開會,然後又戴起手機耳塞,不停地遙控指揮。

他在上海的新辦公室顯得有些冷清,除了桌椅和空曠的書櫃外,掛在書櫃外的一套嶄新的西服特別顯眼。這是他不斷出席各種活動的必備行頭,“我現在就像一隻候鳥,在北京、上海、成都飛來飛去。”他低頭笑着打趣道。

能支撐他這麼拼命的是他的藝術理想,這次的“景象20xx——中國新藝術展”傾注了他太多心血。“這次展覽是一個寓言,中國的藝術要重新開始。20箇中國最具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將一起探討中國新藝術的可能在哪裏。”談到展覽,楊凱來了精神,語氣稍顯激動,眼睛裏放射出一種堅定的光。

當然,做展覽是99藝術網的一種營銷手段,偶爾有贊助商贊助,但多數是虧錢的,主要作用還是收藏作品。

99藝術網成立的九年間,楊凱共砸進了幾千萬,而他的造血庫就是他位於成都的畫廊K空間,原因爲“K”是德文“藝術”和“凱”字的首字母。

而似乎還有一層更確切的寫照是:楊凱走了一條崎嶇地像K線圖一樣的創業路。

從開畫廊到辦網站

當時全部身家200萬,他花了90多萬買了很多周春芽的作品。

1970年代,楊凱出生在四川農村,從小就喜歡文學,非常崇拜魯迅和巴爾扎克這樣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連做夢都在讀書”。

中專考試失敗後,按照家人的安排,16歲的楊凱開始走上了他的創業之路。他先後辦過養雞場、承包過照相館、餐館,甚至在街上賣過根雕。但作爲一個文學青年,他的心思更多地放在看書寫詩上面,不用心經營的生意往往容易荒廢。因此,結局可想而知,在別人都賺錢的生意上,他總是虧損。直到有一年虧了3萬多,現實將楊凱從夢中敲醒。

正是此時,他接受了他的恩師——四川日報美術編輯張湮的建議,開起了畫廊。這間“西部民間工藝店”面積共300平米,銷售一些畫、工藝品和紫砂壺等。楊凱正式與藝術結緣。

工藝店代銷的犛牛頭讓楊凱賺取了第一桶金。1997年,楊凱曾放下畫廊,跑到深圳賣字畫,這一趟開闢之旅幾經波瀾,最終賠光了他80多萬家產,鎩羽而歸。但在深圳畫家圈浸淫的幾年,爲楊凱打開了藝術圈大門,積累下廣泛的畫家人脈。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xx年,重拾畫廊生意的楊凱遇見一個做互聯網的人,他告訴楊凱應該將作品放到互聯網上賣,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買到。楊凱當即就動心了,雖然他並不懂互聯網,但他隱約感到這是個機會。於是“中國西部藝術網”正式成立,這也是99藝術網的前身。

20xx年,楊凱在業界已小有名氣,並認識了周春芽、何多苓等當代油畫家,在他們的影響和鼓勵下,楊凱痛下決心,關閉了年收入幾百萬的西部畫廊,放棄了傳統國畫,轉向當代藝術。

20xx年,楊凱成立了專營當代藝術的K空間畫廊。楊凱的魄力也非同一般,當時全部身家是200萬,他花了90多萬買了很多周春芽的作品,隨着周春芽畫價飆升,他成爲中國當代藝術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奇藝網董事長入股

第一次見面5分鐘就達成協議,龔宇投資了100萬,成爲股東。

轉戰北京是楊凱投身當代藝術的有意識地嘗試,而促使他做下決定的,是他遇到了事業上的重要合作伙伴龔宇——奇藝網總裁和董事長。兩人第一次見面5分鐘就達成投資協議,龔宇投資了100萬,成爲99藝術網的股東,佔股23%。楊凱又投資了150萬,佔股75%。就這樣,網站終於在北京798塵埃落定。

20xx年,楊凱帶了6個人從成都奔赴北京,三個月後,楊凱就感受到了差距,他在給股東的一封信中寫道:“以前我一直以爲自己是個文學青年,到北京我才深刻地感受到什麼是省隊,什麼是國家隊。”

20xx年,99藝術網來到上海後,楊凱重新做了戰略部署:99藝術網爲專業專注的媒體平臺,北京爲網站總部,成都爲信息採集中心。上海定位爲電商平臺,今年99電商平臺剛剛上線。此外,楊凱還在上海成立了久藝藝術品投資公司,該公司將主要通過幫助第三方理財的方式賺取佣金。“投資公司主要是用來整合藝術產業鏈,目前也正在積極尋求與銀行等機構的合作。”楊凱告訴理財週報記者。

現在,99藝術網已從最初的6個人發展成近80人的團隊,但成立9年以來,網站一直未實現盈利。

廣告是網站的主要收入來源,而畫廊則爲其提供資金支持。據楊凱透露,99藝術網今年的廣告收入將達500多萬,但運營成本需要約1000萬,“一般情況下,,網站虧損在30%-40%。”對於畫廊的具體收入,楊凱則不願透露。但他告訴記者,由於資金短缺,99藝術網已決定引入風投,“想跟我們合作的PE不少,目前正在接洽。”

“我們希望能夠上市,融資的目的還是做藝術。雖然我們的媒體平臺已經是當代藝術中的老大,但我覺得不夠,還要繼續做,我們有能力和實力做得更好,然後再來做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楊凱喝了一口茶,對未來充滿信心。

老闆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五

一陣節奏感極強的架子鼓聲從德陽市區泰山南路上的一家琴行裏傳出,80後男孩王正勇正向學員馮雅教授架子鼓課程。“注意看我的手,應該這樣拿鼓棒,像這樣……”王正勇向馮雅一遍遍做着示範。

學員馮雅是德陽某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因爲自己非常喜歡音樂,經朋友介紹,來到這家琴行學習架子鼓。“來了後才發現,這裏的老師都比較年輕,而且他們的專業素質都很好,和他們在一起能夠寓教於樂,也達到了我的預期期望。”馮雅對記者說。

“我是學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的,做我們這行的,要不就去教書,要不就做自由音樂人,我選擇了和朋友陳瑞經營琴行,從事音樂培訓,實現自己的理想。”王正勇告訴記者。

大學畢業生陳瑞也是創業大軍之中的一員。

不久前,他揣着夢想,在父母的支持下,自主創業當起了老闆,陳瑞告訴記者,他大學學習的是音樂專業,也曾考慮過參加公招考試,但是自己心裏沒有底,也不一定考得上自己心儀的崗位,再加之自己從4歲便開始學習鋼琴,一直都沒有斷過,“如果去公立學校教音樂,不可能教得那麼細,接觸鋼琴的學生必然很少,所以就想着開琴行,這樣既可以教學員學習鋼琴,也可以賣樂器,一舉兩得。”

由於剛從學校出來,社會經驗不足,陳瑞說自己也是邊做邊摸索,積累經驗和人脈資源。不過對於自主創業的應屆畢業生來說,擺在她們面前的第一道難題,便是創業的啓動資金和營銷經驗,陳瑞琴行的註冊資金雖然大部分是由父母提供,但維持經營的費用同樣也讓這個剛剛起步的琴行舉步維艱。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的扶持政策,除了免除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實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外,還會爲成功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擔保貸款。”陳瑞告訴記者,這些政策的出臺對她們的幫助很大,經過近1年的努力,,同時在大學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的扶持下,陳瑞的琴行經營狀況良好,目前已開設聲樂、器樂等培訓,已招收100多名學員,營業額也完全能夠滿足企業的日常運轉。“下一步,我希望我從事的這個行業可以越來越正規化、系統化,也希望我們的生源和樂器銷售會越來越好。”陳瑞憧憬道。

據悉,從20xx年至今,德陽市已有近500多名大學生成功自主創業,其中不少發展態勢良好。

德陽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提醒:有創業意向的高校畢業生,還可以免費申請參加創業培訓,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向高校畢業生提供政策諮詢、項目開發、創業培訓、創業孵化、開業指導、跟蹤輔導等一條龍服務。

老闆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六

7月21日,永川區文化館對面的商業街上,一間約40平方米的店鋪裏,擺滿了各式各樣、色彩繽紛的輪滑鞋。

“像這樣的輪滑店,在永川還有4家,這都是我創辦的文化傳播公司經營的店面。不誇張地說,現在永川一半的輪滑培訓,都是我們公司做的。”戴着一副黑框眼鏡、有些微胖的山東小夥孫濤自豪地說。

除了文化傳播公司,孫濤還創辦了一家科技服務公司和一家旅遊開發公司,也就是說,他其實是3家公司的'老闆。

不過,你可能沒想到,這個所謂的老闆,今年6月纔剛從重慶文理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本科畢業。

大二時找父母借了7萬元辦微企

孫濤的創業想法,來源於一次創業比賽。

20xx年,孫濤擔任學校社團星湖寫作社社長。那時,重慶文理學院承辦了第十二屆“挑戰杯”重慶賽區決賽,老師委託孫濤撰寫歡迎辭。

正是這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第一次接觸到有關創業的信息,讓他開始了創業之路。

20xx年,孫濤“厚着臉皮”向父母借了7萬元錢,加上政府給大學生創辦微企補貼的3萬餘元,就這樣,他的科技服務公司就在重慶文理學院大學生微型企業孵化園裏成立了。

成立之初,孫濤在學校招兵買馬,拉來6個同學把公司運營起來,從事軟件開發、數碼產品銷售、信息網絡服務等業務。

然而,一羣還沒出道的大學生,沒啥門路,上哪兒找業務,這把孫濤愁壞了。

那年暑假,孫濤沒有回家,而是留在永川和其他同學一起,,天天在外奔波。頭一個月下來,差不多跑了400多家企業和商戶,沒想到一單業務都沒有接到。

“當時心裏很着急,經常整晚睡不着覺。”孫濤說。

儘管如此,這並沒有打倒這個年紀輕輕、敢闖敢爲的小夥子,孫濤繼續跑到這些企業去軟磨硬泡,三四次之後,終於打動了一些商家,拿到了四五個單子。

“那是一段特別難忘的時光,也是一段艱苦的日子。每天走幾公里路,常常忙得連飯都吃不上,現在我都不知道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孫濤說。

就這樣,公司逐漸走上了正軌。

搞禮儀模特服務,3天賺了2。7萬

永川是一座職教城,在這裏的職教學生有13萬之多。

孫濤發現,在讀書之餘,不少同學都喜歡零零碎碎做些兼職。他還發現,在永川,禮儀模特行業的市場需求量很大,很多大中型的現場活動,都需要禮儀模特服務。

於是,他就把這些尋找兼職的學生整合起來,組成了一支百餘人規模的禮儀模特團隊——永川大學生藝術團,以“團隊”的名義出去攬活兒。

在20xx年的永川區秋季房交會上,孫濤的禮儀模特團隊包下了參展商的大部分禮儀接待工作,3天共有3萬餘元進賬,除開成本,淨賺了2。7萬元。

“第一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賺到這麼多錢,我一連興奮了好幾天!”孫濤說。

現在,孫濤的禮儀模特隊業務不斷,南岸、璧山、大足等地區,也有人找上門來。

經過一年多的原始積累,孫濤逐漸有了“家底兒”。去年11月,他拿出10萬元資金,相繼成立了旅遊開發公司和文化傳播公司。

做旅遊開發,孫濤盯準的對象,還是身邊的職教學生。平時,學校的很多社團都會組織學生到周邊旅遊,因此,孫濤就把零散的學生整合起來,以跟團的方式,做成了他的旅遊生意。

搞輪滑培訓,也是如此。孫濤說:“學校TT輪滑社社長魏慶衝是我的好哥們,我就和他商量,與其在學校玩輪滑,爲什麼不趁玩的時候也賺點兒錢呢?正好那時輪滑在永川開始流行,還沒多少人看到這一商機。”於是,兩位大學生合夥人,就搞起了輪滑培訓,孫濤負責資金籌集及宣傳推廣,魏慶衝負責組織學員開展培訓。

沒想到短時間內,就做出了這麼大的規模。“粗略估計,一年下來,僅輪滑培訓就有四五十萬元的營業額!”孫濤說。

老闆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七

“良品生活”是中國C2C個人十大網商,店鋪保持每月60萬元銷售額,20%以上月增長率的專業網店。“良品生活”已有員工11人,下設營銷部、客服部、倉儲部、財務部4個部門。主營小家電,已經由網店變成一個依託於淘寶的電子商務公司。

在網上買衣服,在網上買筆記本,在網上買化妝品……在一些年輕人眼裏,網購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網購同時激起了無數人的創業衝動。有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超過30萬人在淘寶網上開出了屬於自己的小店,他們僅僅依靠經營網店,就有不菲的收入。1986年出生的張帥,憑藉經營“良品生活”淘寶商鋪,年銷售額突破700萬元。

張帥,1986年生,身高1。85米、捲髮、戴着寬邊眼鏡。他出生在一個商人世家,從爺爺那輩就一直經商,傳承到父親手裏,父親讓家庭的事業達到了頂峯(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黃金歲月,先富起來的那代人)。後來因爲連續幾次投資失誤和政策變動,到張帥上國中後,家業開始逐步沒落,賣了公司,賣了房產、汽車後,還欠了天文數字的債務,父親只能靠開出租車來維持生計。

張帥父親視力不好,之前從不工作的母親也只能到酒店當服務員。強烈的生活落差,父母的辛苦勞累,給少年時的張帥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從那時就立志要用自己的力量使家族重新崛起,讓父母恢復以往的生活。

上學期間張帥最喜歡上網、玩遊戲。20xx年,他從酒店管理學院中專畢業後,自考考上了青島大學,選擇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可是,剛上了一年,他就在學校待不住了,輟學出來創業。

張帥說:“當時主要覺得自考學歷出來也不好找工作,而且我的興趣就在網絡上,認定能養活自己。”

20xx年11月末,張帥第一次遇到淘寶網。當時,他喜歡玩網絡遊戲,但買遊戲點卡很不方便,且價格貴。有朋友就告訴他說,到網上買直接能充值,並且價格便宜。就這樣,張帥註冊了淘寶,開始了第一次的網購之旅,同時也打起了開網店的主意。

張帥一開始賣女性飾品,,但由於進貨渠道不暢、選商品不對路,走過不少彎路,也賠了不少錢。談起當初的“入行”,張帥坦言自己走了不少彎路,“開始什麼都賣,首飾、電卡,能想到的貨物,都去進貨來賣。”最後只剩下一臺電腦,投入的1萬多元血本無歸。

張帥從此改弦更張,專賣生活電器了,像剃鬚刀、吸塵器、蒸汽熨斗等。問起張帥最好賣的產品,他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飛利浦了!飛利浦的HR1861,最好的果汁機,金屬全身的,剛到貨100多臺,當天售罄。“你要知道,這些果汁機可都是600多塊錢一臺的呀。”

20xx年6月,張帥調整產品,全身心投戰淘寶網店。經過反覆思考,他把貨品定位在小家電上,他回憶說:“當時真是沒啥退路了,我爸開出租車,掙錢也不多。這是最後一搏了。”

張帥蒐集了各方面的信息,尋找自己人脈關係的優勢所在,決定從事小家電業。起初因爲沒有任何實力,他不得不天天跑到經銷商那裏,談價格、談賬期,甚至連續4天每天只在早上6時至8時睡覺,經銷商被他的誠意打動,願意給一週的賬期。

由於他賣的小家電直接來源於廠家,質量有保證,而且價格比國美、蘇寧等還要低兩成,所以在網上銷路一下子就打開了,特別是東北、西部缺少大型家電商場的地區,銷量特別好。而他也順勢擴大了供貨商渠道,聯繫到了九陽豆漿機、超人剃鬚刀等加盟。很快,張帥的“良品生活網絡銷售中心”的銷量開始爆炸式增長,現如今每月銷售額在50萬元左右,多的時候能做到60萬元。張帥也把電腦從家裏搬了出來,租了房子辦公,還組建了一個工作小組。

給張帥印象最深的交易,是一個江西客戶超過萬元的銀行匯款。

大約在創店剛滿一年的時候,客戶毫不猶豫的信任讓他自信心空前高漲,這使他深深地相信,自己所做的努力不會白費。張帥說,當時特別激動,生怕做錯一點說錯一句使客戶對自己的信任產生懷疑,讓客戶傷心。所以特別謹慎地處理這筆訂單,發貨時用能想到的最高的規格爲客戶打包,發貨後時刻跟蹤信息及時跟客戶短信反饋,直至客戶收到貨並表示滿意。

一回想起這筆交易,張帥感覺就像在昨日,還沉浸於當時的幸福狀態,“那種欣慰和快樂不是用金錢能買到的。”

在張帥創業之前,有一個企業家曾爲他解析買賣與生意的不同,這對他今後的人生選擇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這位企業家說:買賣=買和賣,是單純的行爲;生意=產生+主意,是發自內心的,爲了自己的愛好、志向而努力。

所以,從創業伊始,張帥就立志成爲一個生意人,而不是買賣人。他一直秉承這種心態,爲了自己的愛好、志向而工作,讓工作成爲一種娛樂,一種享受自己不斷蛻變成長的過程。張帥也悟出了一個道理:經營沒有失敗,只有挫折,而一個人徹底認輸的時候,那纔是失敗。

更重要的是,張帥認識到,雖然財富是生意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但他認爲自己的努力並不以金錢爲目標。說到對企業經營的理解時,張帥侃侃而談:“當以金錢爲目的時候,人格會落俗,而一個優秀的生意人,想要變成一個企業家的時候,必須像武俠中的絕世高手一樣心中無劍,手中無劍。優秀的心態、心法、人格纔是成爲優秀企業家的關鍵。”張帥佩服馬雲這樣的企業家,並以他爲榜樣,張帥頗爲感慨地說:“期望自己能從生意人慢慢過渡到企業家,做一個有責任心,爲社會、爲他人創造價值的企業家。”

與剛開網店的時候相比,張帥認爲,現在的狀態相當於從小買小賣的商販過渡到了生意人,而之後的變化,要從生意人積累能量提高爲企業家。買賣的商販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行爲,生意人是爲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而進行交易,企業家則是具有責任感的,爲了更多人的幸福而去經營。張帥坦言到,自己成爲一個企業家,還需要走一段很長的路。

張帥也有過經營困境,那時他剛剛走出創業的最初期階段,因爲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也沒有管理經驗,導致新年假期後多人臨時辭職,運營幾乎陷入癱瘓。這一次的陣痛,讓張帥注意到自己的管理方式,開始加強與同事間的溝通,並定製人力資源管理章程,之後公司團隊才恢復穩定,重新走上正軌。

如今“良品生活”被評爲20xx年中國十大零售網商,淘寶網銷售額Top10的皇冠賣家。“良品生活”所售產品價格低於零售價30%以上、“良品生活”所售產品均爲全新正品全國聯保,可以以最低的價格買到與商場同樣的產品,且可獲得比商場退換時間更長更優質的售後服務,這些都是“良品生活”核心競爭力所在。張帥總結了四點發展心得。

(1)位置決定腦袋,思維先行。

把自己的心放在什麼位置上,腦袋纔會想那個位置所想的事情。我覺得自己獲得十大網商稱號,各方面都在不斷成長,其中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我願意摒棄保守的思維,不斷擁抱變化,提高自己的品德。哪怕事業尚未達到優秀企業家的層次,但品德、思維要接近這樣的目標,這樣可以讓眼光看得更遠,決策更準。

(2)賣服務不賣價格,我們是一個服務公司。

價格戰是現在大多數商家競爭的法寶,但是價格戰的競爭優勢是非常短暫的,往往在彼此的消耗中,自己也陷入了泥潭。因爲價格槓桿一旦失靈,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將會變得不堪一擊。

所以自始至終我們都將自己定位爲一個服務公司,我們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更多關注的是客戶購物體驗,售前、售後服務,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3)安內方可攘外,團隊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的團隊,在滿足團隊夥伴基本需求的同時,提出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快樂,要傳遞快樂,享受工作,像馬雲說的,哈佛還是斯坦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每天笑眯眯地去上班。

拼命地工作,笑眯眯地回家,我們力圖讓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能夠在快樂的環境裏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年輕團隊的活力與激情,增加團隊的凝聚力,從而共同爲彼此創造更多的價值。而只有團隊足夠穩定與強大,才能夠快速地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4)價值觀是企業的文化,是執行力、向心力的基石。

“三國演義”中一根筷子易折斷,五根筷子折不斷的故事相信每個人都有耳聞,而價值觀恰恰是讓筷子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一個沒有價值觀的企業是沒有靈魂的,團隊只有上下秉承同一種信念、同一個目標,才能真正稱得上是有凝聚力的團隊,才能真正將企業的理念貫徹到底。

張帥一直沒忘,他的目標是從生意人到企業家的轉變。採訪臨結束時,他說:越有成就的企業家,人格魅力、社會責任感、道德修養水平也就越高,所以自從店鋪達到一定規模之後,自己的觀念也逐漸向知名企業家的方向而努力。

老闆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八

幾萬元起家,5年時間,從一間門面發展到14家分店,同時創立、代理了多個品牌,32歲的銀飾品經營者徐錦國的創業之路可謂相當了得。在親友推薦下,徐錦國總結出自己創業各階段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談起步選準項目做足功課

徐錦國有創業想法,大約是從20xx年開始。之前,大學畢業的他曾在某中專當老師。20xx年,徐錦國決心創業。

創業的第一步便是找項目,徐錦國爲此反覆篩選了很久。“我創業根基不深,所以選擇了相對熟悉的行業。”徐錦國選定的項目是銀飾品,因爲他的女朋友(現在已是其妻子)開過一個小飾品店,對銀飾品市場、利潤有一定了解。

選好項目後,徐錦國沒有立即開店,而是展開細緻的市場調查。在大半年的時間裏,他考察了小寨附近多家銀飾品店,常常守在那些店外蹲點,一蹲就是一天,觀察每個賣場的人流量、銀飾店吸引的顧客羣及其消費能力。

20xx年,在紮實調查基礎上,徐錦國選擇在小寨百匯商場開了自己的首家銀飾店。“千萬不要覺得市場調查是浪費時間,否則即便開了店也一定是心虛的。”徐錦國說。

談經營商品即人品經營即做人

由於前期準備工作充足,新店開張生意不錯。但沒多久,徐錦國就遭遇了一次挑戰——附近又開了兩家銀飾店,價格低很多。徐錦國調查發現,那兩家店出售的“銀飾品”,實質上是鎳、鎘等金屬合成的,戴不了多久就會變黑。然而許多顧客分不清,反被它們低廉的價格吸引,一時間徐錦國的店受衝擊不小。是隨波逐流,還是堅持原則?徐錦國和家人分析後認爲“質量是生命,決不能用質量去換取暫時的利益”。徐錦國是對的,不到一年時間,那兩家店相繼關門,而他的生意卻更好了。

對此,徐錦國非常感激他的父親徐彥瑞。退休下來的徐老先生一直是兒子的金牌顧問。他告訴徐錦國,“商品即人品,經營即做人。不管幹哪行,都不能沒了人格、缺了道德。得人心者得市場!”徐錦國說,正是在日復一日的經營中,他更加認同父親這些話。

談發展做長遠考慮忌急功近利

從一家門店,到14家分店;從批發別人的成品,到創立自己的品牌定點加工,5年時間,,徐錦國成了讓很多人羨慕的創業成功者。但是,他沒有因此滿足,更不肯就此懈怠。徐錦國說,隨着企業的發展,自己的心態也有變化,不再像以前單純地以看得見的贏利爲目的,而是不自覺地感覺到一份社會責任。徐錦國手下有40多名員工,他是她們的老闆,也是她們的大哥哥,他希望企業的發展不僅爲自己創造價值,也爲她們提供越來越好的生活。

此外,徐錦國堅信一點,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都應該有互相服務的概念,凡事往長遠看,不要急功近利。

白手起家的創業大佬們是如何獲得第一桶金的殘疾人70元白手起家成富翁杭州開源何榮生:2800元起家到藝術品複製之王白手起家大佬們的創富經驗高世平:輸光10年積蓄 7千起家再賺千萬沒文憑的差生 憑創意創業起家吳長江白手起家 用“雷士”照亮創業人生曾勇:16元起家的珠寶公司董事長徽記呂金剛:70元起家成億萬富豪3元起家瘋賺300萬 解讀胥定國創業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