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案例分析 (優選20篇)

【導語】

幼兒園案例分析 (優選20篇)

幼兒園案例分析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冬瀟宸”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幼兒園案例分析篇2:幼兒園案例分析篇3:幼兒園案例分析篇4:幼兒園案例分析篇5:幼兒園案例分析篇6:幼兒園案例分析篇7:幼兒園案例分析篇8:幼兒園案例分析篇9:幼兒園案例分析篇10:幼兒園案例分析篇11:幼兒園案例分析篇12:幼兒園案例分析篇13:幼兒園案例分析篇14:幼兒園案例分析篇15:幼兒園案例分析篇16:幼兒園案例分析篇17:幼兒園案例分析篇18:幼兒園案例分析篇19:幼兒園案例分析篇20:幼兒園案例分析

【正文】

篇1: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反思

觀察背景:欣悅是我班一個年紀較小的外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幼兒園生活發現其適應本事還是相對較強的,可是做每件事情之前總喜歡來詢問教師下一步該幹什麼,缺乏必須自主本事。

觀察目的:是否熟悉幼兒園生活的每個步驟,並能自主完成每個步驟?

觀察策略:記錄師生間的對話,針對欣悅愛詢問的個性特點,採取應答式,在必須情景下也可採取“反問”。

觀察記錄:

欣悅:(來到幼兒園,看到教師)“教師,此刻我們去幹嗎呀?”

師:“此刻是晨間遊戲時間,你能夠和小朋友去遊戲,一齊去玩。”

欣悅:“那玩好遊戲又去幹嗎呢?”

師:“玩好遊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鍊身體呀。”

欣悅聽完我說的話後,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齊去玩遊戲了。

(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欣悅:“教師,我們此刻要去幹什麼?”

師:“我們此刻要去洗手吃飯啊。”

欣悅:“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幹什麼啊?”

師:“吃好飯我們散會步,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欣悅:“那小好便又要去幹嗎呢?”

師:“欣悅寶貝,那你來告訴教師我們接下來要幹嗎呀?”

欣悅:“是不是應當去午睡房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當把衣服、鞋子脫掉,對嗎?”

師:“是的,真棒!欣悅真聰明!”

分析與反思:

欣悅寶寶是我班年齡較小的一個女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小的性質,分析了欣悅的一系列反映。欣悅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徵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爲她想在教師的嘴中得到教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我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經過一個月在園的生活,她已經瞭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可是往往是因爲她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教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託,她期望經過教師的鼓勵、肯定等進取的態度來增加對自我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我的一系列疑問。應對這類幼兒,我們應當採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能夠多提一些“你認爲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鍊這類幼兒。能夠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我的嘴巴里說出來,讓她覺得自我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鍊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裏,更加能鍛鍊幼兒的自信心。

篇2: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案例分析:一個不愛午睡的孩子

觀察時光:每次午睡時光

觀察記錄:第一次與丙小朋友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瞭解中發現她十分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針對這種狀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循着聲音尋過去,原先還丙小朋沒睡着。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之後就聽到帶着哭腔的告狀聲:"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由本站網友投稿]

丙小朋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時光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光睡不着。和她家長聯繫,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構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丙小朋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牀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看書、做手工等。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光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光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構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爲此,我和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到達了預期的目的。

篇3:幼兒園案例分析

後面還有多篇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案例分析:自我事自我做

觀察目的:

凡是幼兒自我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我做,凡是幼兒自我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我想,教師要"鼓勵幼兒去發現他自我的世界"。

觀察實錄一

有一天在區角活動時,孩子們像往常一樣自由的選擇自我喜歡的區角。紀瓔函拉着伊政融的手說:"我們去布藝操作區玩好嗎?"伊政融搖搖頭說:"我不會扣釦子,我纔不去呢!我要去蓋大樓!"紀瓔函說:"走吧,我教你!"伊政融使勁的搖搖頭走開了。

觀察實錄二

在蓋大樓時,伊政融一會抱積木、一會幫小朋友搭最高的樓頂,忙得不亦樂乎。在巡視中,我發現伊政融小朋友滿臉的汗,就說:"伊政融,把外衣脫掉吧,看你忙得滿臉的汗珠。"過了一會,我看到伊政融還在埋頭忙着什麼,走過去一看,伊政融解不開衣服上的鈕釦。

觀察實錄三

晨檢時,伊政融的媽媽拖着伊政融的手,一邊說一邊往教室這邊拉,我忙迎上去問:"今日怎樣了,怎樣讓媽媽拉着走呢?"伊政融的媽媽說:"教師,伊政融不想穿這件上衣,說不會解釦子,中午睡覺時脫不下衣服。我告訴他教師會給你脫衣服,他還說不穿。教師,中午你給伊政融吧衣服脫了。"看到伊政融媽媽祈求的目光,我努力的點點頭。

分析及實施措施:

一、分析幼兒,從幼兒自身找原因。

伊政融是一位很大氣的小男孩,喜歡蹦蹦跳跳,不喜歡安靜。在操作區練習時,他扣幾下釦子,如果扣不上,撒手就轉到其他的區域活動。最終直接不去布藝操作區活動了。

二、家庭環境的影響

經過電話、網絡的溝通得知伊政融從小是奶奶帶大的,在家裏很乖巧,奶奶照顧的細緻入微,伊政融還沒說話,奶奶就把一切都做好了。晚上的個人清洗工作,早上穿衣清洗都是奶奶一手代勞。長輩包辦代替太多,走進了愛的誤區,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權利!

三、家園牽手、解決問題

邀請伊政融的媽媽來園,經過仔細的交流分析,家長表示,必須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凡是孩子自我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我做,凡是孩子自我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我去想,教師和家長鼓勵孩子去發現他自我的世界。讓孩子在探索、實踐,中感知五彩的生活。讓孩子在團體生活中健康全面發展。

"嚴是愛,鬆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這句流傳久遠的話充滿鵝哲理。本應由孩子做的事父母、長輩做了,看似愛,實是害。此刻的孩子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種現象就是父母、長輩寵愛結出的果子。讓孩子在實踐中磨鍊,在挫折中成長,看似難爲孩子,實際是爲了孩子!因爲僅有這樣,他們才能學會生活!

篇4:幼兒園案例分析

一、案例現象

楊帆小朋友胖嘟嘟的,十分可愛,可是他有一些習慣很不好。

觀察一:晨間自由活動時他會帶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兒園竄來竄去,追逐打鬧;玩積木時,他會把所有的積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會神地聽講,他卻和周圍的小朋友頭碰頭講得熱火朝天,手舞足蹈……觀察二:繪畫活動開始了,他趁教師不注意,拿着記號筆在畫紙上、桌布上亂塗亂畫,要不,就拍着桌子大聲叫“我畫不來”,當教師走近他時,他就對你笑嘻嘻的,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觀察三:他的口語表達本事較差,一緊張就小臉漲得通紅,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有時也會結結巴巴說不清楚,有時直接說“我不會”。

觀察四:自理本事特差,能夠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他媽媽對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二、案例分析:

㈠好奇心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麼東西都很感興趣,並且,我們那裏的積木他以前根本沒玩過,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我沒有的一些東西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所以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並非真的壞行爲,但卻是一種不利於他人的行爲。

㈡家庭環境的影響,在家裏,他是小皇帝,上頭還有一個姐姐,長他6歲,他提出的條件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人人都會答應,使他養成了唯他獨尊的性格,以致,什麼都不會,因爲有人包辦了。

三、措施與效果:

不良的習慣,不是說一時就能改正的,我軟硬皆施,表揚和批評相結合,每一天對他吹耳邊風,睡午覺時,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會反思的,逐漸,他慢慢改掉了這些不良習慣。針對楊帆畫畫時的表現,我讓本事較強的幼兒坐在他的身邊,時常關心他,照顧他,還手把手的教他勾線,教他塗色。並與家長取得聯繫,在家多爲孩子添置一些繪畫工具,讓他在家裏塗塗畫畫,培養他的興趣。針對孩子口齒不清、說話結結巴巴這一問題,我在平時注意與孩子多交談,讓他重複其他幼兒的回答,並時常找機會讓他在團體面前講述。另外,請家長平時用普通話與孩子交談,讓孩子在家多聽故事,多接觸語言環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動中,陪伴在他身邊,引導他描述周圍的景色、人們的活動,讓他複述別人的話,漸漸地孩子的語言有了較大的提高。還有,午睡起牀,讓他自我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滿頭大漢,我用鼓勵的眼光看着他,向他豎起大拇指,此刻,穿衣服對他來說,已經很拿手了。

此刻楊帆已有了可喜的提高。早上來園時很有禮貌地向教師問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處;繪畫時不但能根據教師的範畫進行勾線,還能經過想象進行添畫;有時還主動幫忙清潔教室、給小朋友講故事……

篇5: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中班個案分析:尋找孩子的"閃光點"

班裏有個叫辰辰的小朋友,一向以來,都讓我很頭疼。每一天都有好多小朋友來告他的狀,並且"罪狀"也是十分齊全,有打人,罵人,搶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頭髮,上課影響其他小朋友等等,並且,已經有好多次,在小區內碰到爺爺,爺爺都在找辰辰。我感覺,每一天在耳朵裏,都總是聽着姜煜辰的名字,晚上放學走在小區裏,都會替爺爺提心吊膽。我嘗試很多辦法來教育他,談心說服,嚴厲批評,讓他轉換主角,體會其他小朋友的心境都沒有什麼明顯效果。我嘗試和他的家長多交流,找出原因。經過幾次談話,感覺到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爲表示無能爲力,並且基本已經放棄,認爲孩子是無可救要的。我意識到,原因就在於此。家庭、幼兒園,教師和小朋友對他的排斥在他的心裏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他也對自我放棄了。一個對自我不報期望,心裏沒有愛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麼表現呢?我拋棄了自我先前對他的所有認識和評價,開始關注他,重新瞭解他。

發現一:區域活動結束後,辰辰收拾好玩具後,看到地上有紙屑,拾了起來。我立刻在"小星星時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紹了他維護班級衛生的好行爲,讓全班給他鼓掌。在爲他貼小星星時,告訴他教師很喜歡他這樣做,還親切的抱抱他。

發現二:早晨,辰辰通常來園很早,幫忙教師整理圖書,從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條。我決定抓住他的這個"閃光點",以此爲突破口,改變他。我選他做班級裏的小小圖書員,負責班裏所有的圖書的整理、發放和保護,他乾的可認真了。並且經過圖書的橋樑,與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分析與思考:

經過辰辰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師正確的看待每個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期望、祖國的未來,而幼兒教育又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孩子進行幼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此刻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就意味着孩子的啓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兒教師身上。我們在幼兒教育中要善於尋找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的長處。

作爲教師,在工作和生活當中要注意並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根據孩子的特點,因人施教。當他們有了提高,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他們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增強自信,從而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21世紀是一個充滿活力,充滿機遇,充滿競爭的世紀,要將孩子培養爲社會的棟樑,祖國的未來,幼兒教育任重道遠。我們要努力探索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怎樣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進取性和主動性,給他們以信心,使他們茁壯成長,早日成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篇6:幼兒園案例分析

一次家訪一份收穫

背景一:

一天早上,凌達可也的爸爸急急忙忙跑來幼兒園說:"鍾教師,我家可也要請幾天假,昨晚他在牀上學奧特曼的姿勢,不細心摔了下來,到醫院檢查說顱骨有點開裂了,需住院治療。"聽到後,我也有所思索,同時並祝他早日康復。

隨即,當天我在班上的晨間談話時對孩子們趁機進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同時進行愛心教育,讓孩子們想想:"可也此刻住院了,不能來幼兒園了,他十分想念小朋友們,想到幼兒園來,怎樣辦呢?""我們能夠送點禮物給他。""我們能夠去看他。""能夠打電話給他。"……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最終決定,由孩子們自我設計動手製作各種禮物送給可也,教師代表全班小朋友們去看望他。

背景二:

第二天,帶着孩子們的心願和祝福,我和黃教師來到可也病房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訪活動。可也看到我們的到來,高興得從牀上蹦起來,他的父母也十分激動,異常是看到小朋友們帶來的禮物時,更是熱淚盈眶。當我們準備離開時,可也爸爸激動地對我說:"教師,這次你們的到來,給我家可也上了人生難忘的一課,讓他感受到了中(2)班教師和小朋友的真切愛意,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多謝你們,這對他以後的人生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背景三:

過幾天,可也康復返園了,他爸爸還提了一大袋禮物來分給班上小朋友們,孩子們看到可也的到來,都高興地擁抱在一齊,又笑又跳。

分析:

這次家訪活動本屬於平常家長工作,但就是經過這次平常的、小小的家訪,讓我感觸頗深,收效很大。深深認識到家訪工作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反思:

一、經過家訪,培養了幼兒關愛之情。

幼兒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構成的重要時期,此刻獨生子女普遍缺乏愛心--關愛、友愛之心。教人要教心,育才要育德。所以我很好地把握教育契機,經過這次家訪,讓可也感受到全班小朋友和教師對他的關愛,感受到了班級的溫暖,同時也教育了小朋友之間應互相關愛、互相關心,讓他們懂得愛是雙方的,有付出就會有雙倍甚至多倍的回報。我們在孩子們心中播種着愛,讓他們收穫着愛。

這次家訪活動後,在我們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教師、可也爸爸的行爲深深影響着其他孩子和家長。家長們都感覺自我的孩子正在變化,懂得關心、尊重他人。在九九重陽敬老、助殘日訪特殊學校兒童等愛心活動中,家長和孩子們一齊準備了好多禮物,拿出自我的一片愛心,讓他們都感受到這種深深的愛意和溫暖。

二、經過家訪,加強家園聯繫,達成家園共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主動參與,並進取支持、幫忙家長提高教育本事。"經過家訪讓教師切身感受幼兒的成長環境,瞭解家長的素質,家庭教育狀況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全面認識、分析、理解,真正實現"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與孩子、家長等架起聯繫與溝通的橋樑,讓家長與教師達成共識的紐帶,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方式。並且經過家訪與家長溝通交流,也能使家長更全面、細緻的瞭解幼兒園的教育宗旨,目的及平時教師對每個孩子所採取的因材施教,也就能使家長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使教育效果到達最佳。

到可也家家訪,經過與他爸爸的交談,瞭解到可也爸爸是個有素質、十分重視幼兒全面發展的家長。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注重情感的溝通,也讓他了解到我們教師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從而在家能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教育。可也是新轉入的,和小朋友交往時有些偏內向,我們教師也採取了各種方法想來改變他的內向性格,但因時間較短收效甚微。經過這次家訪,讓可也感受到全班小朋友對他的關愛,從而促使他敞開自我的心扉,真正投入到中(2)班這個大團體中去。慢慢地,可也也變得越來越開朗,越來越活潑了。

家訪工作是幼教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我們充分發揮家訪工作的作用,相信使我們的教育會增添新的收穫,新的效果。

篇7:幼兒園案例分析

語言發展遲緩的中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反思

觀察時間:XXXX年9月6日

觀察者:王莉莉

觀察地點:中班

觀察對象:鑫鑫(化名)年齡:4歲2個月性別:女

使用方法:敘事法兒童人數:2成人人數:3

觀察目標:經過觀察瞭解性格內向的鑫鑫語言方面的行爲

表現

觀察背景:鑫鑫從小班開始一向不肯開口說話。

觀察資料:

9月6日上午的語言活動中,小夥伴們都搶着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鑫鑫看着大家,她的小臉漲得通紅,右手低低地放在左手肘上,舉起了手,眼神一向盯着教師看。教師看到她舉起了手,就讓她回答問題。可當教師說出她的名字時,鑫鑫就低下頭,兩手搓着裙角。當教師鼓勵她時,她擡起了眼睛,結結巴巴地慢慢地一個字一個字地冒出了一句話。教師表揚了鑫鑫對於問題的思考,鑫鑫坐在椅子上,臉上露出笑容看着教師。

觀察分析與評價:

1.家人訪談。鑫鑫開口很晚,小時候只會用搖頭和點頭來表示,她的脾氣還很倔,凡事要高興了才肯做。

2.同伴訪談。可可說:“鑫鑫講話速度很慢,我聽不懂她講話。”

3.教師間訪談。張教師:“怎樣我喊她起牀,她只是哭,什麼話也不說呢?我輕輕地問她幾次,她還只是哭,不肯跟我交流。以後我要多關心她,多和她做朋友,讓她慢慢地和我說話,做朋友。”

4.具體評價結論:

鑫鑫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語言本事比較薄弱。小班的時候很少在上課舉手發言,就是難得舉手發言,聲音也是小小的,與同伴和教師的交流很少。

鑫鑫語言發展緩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養太過於寵愛。她平時一向和外婆外公生活,年邁的外婆外公爬不動樓梯,就經常把鑫鑫留在家裏和電腦、電視交流、生活。久而久之,她與人交流不會說話,就點頭搖頭。因爲外公外婆會猜鑫鑫的想法和心思,鑫鑫也習慣用點頭搖頭來順着外公外婆的心思表達自我的意思,即使他們說得不對,她也不喜歡說出自我的想法了。

觀察措施:

1.教師要利用早晚接送時間多與鑫鑫的外公外婆交流,將鑫鑫在幼兒園的表現及時告知給他們,當然交流的語氣要婉轉一些,並把我們教師的期望和提議適時地提出來,取得他們的支持,期望他們多和鑫鑫交流,交流的時候語速放慢,鼓勵她表達簡單的自我的需求;在家裏空餘時間能夠帶鑫鑫和小夥伴一齊玩耍、溝通,促進她的語言交往本事。

2.教師要利用校訊通和班級網站、論壇、電訪等形式,把鑫鑫的提高和期望她的父母一齊協作的跟鑫鑫父母交流、溝通,並鼓勵他們抽出時間多陪陪鑫鑫,不要只是用IPAD來打發孩子的

時間。

3.教師在幼兒園多關注鑫鑫語言、交往本事的發展,多鼓勵她慢慢開口講話,能完整地表達自我的願望,和教師逐漸產生親近感和歸屬感,喜歡和教師交流,不要用點頭和搖頭來表達自我的意願。教師在鑫鑫有提高的時候,多鼓勵,多表揚,讓她感受到成功感,逐漸喜歡多講話、多和教師親近、交流。教師多鼓勵鑫鑫與同伴交往,讓他們有充分交流、交往的機會。

觀察反思:

我在本次觀察中領悟到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作爲教師要善於觀察,要多跟孩子和家長溝通。我作爲當班教師跟隨鑫鑫一齊經歷了小班和中班階段,所以在本學期進入中班後,對於鑫鑫的語言發展的點滴成長是深有感悟的。鑫鑫很聰明,也很敏感,她有時候即使不說話,她的小眼睛會仔細觀察,觀察教師怎樣對她,觀察同伴怎樣玩,她的心裏會清晰地記錄下教師和同伴對她的影響。所以,關注能幹、自信、開朗的孩子的同時,也讓我們的眼睛看一看在角落裏不被吸引、內向的寶貝吧。

篇8:幼兒園案例分析

中班個案觀察反思

背景描述:每個班級都會有反差很大的小朋友,愛學習不愛學習的,聽話不聽話的,……。我們班的小朋友其其在開始給我的印象就是特淘氣不愛學習的小朋友。每次在我上課時他總是坐不住,叫他發言他也不會,我真的很着急。之後我與他的家長進行了溝通,最終達成了共同努力促進提高的共識。

案例描述:這一天我發現其其小朋友上課坐的很直,我下意識地趕緊表揚了他,沒想到整個10分鐘的聽課中,他都在全神貫注的跟我進行互動,當10分鐘操作過程中他也不像平時那樣磨磨蹭蹭的,第9個就交上了作業,我又當着全班小朋友的應對他進行了表揚。看到他興高采烈的表情,我的心裏也格外的開心。

反思與策略:人無完人,更何況是一個處在好動時期的幼兒。作爲教師要及時發現幼兒的優點適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在發現幼兒的缺點的時候,也要找到教育的突破口,對幼兒進行正面的引導。其次做好家園共育是教師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最好途徑。

篇9:幼兒園案例分析

中班個案觀察反思

觀察目的:如何有效地對內向幼兒進行鼓勵、欣賞教育。

背景記錄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說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本事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教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鍊、做操時,總會發現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提高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活動時,發現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繼續觀察,發現他對於數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從不愛進取表現自我,只是安靜的管好自我,遵守常規。對於教師提出的提議,他也只是安靜的理解,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可是意外的發現,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給大家看,並當衆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着無比的自豪和歡樂。在以後的科數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並經過家校聯繫告知家長孩子的提高,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此刻,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進取地動腦發言,而我也發現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裏一向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裏,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着他的健康成長。

篇10: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反思

觀察地點:中一班午睡室

觀察時間:

每次午睡時間

觀察記錄:

第一次與晨晨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瞭解中發現她十分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唯一一向睡不着的孩子。針對晨晨這種情景,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尋着聲音找過去,原先晨晨還沒睡着。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之後就聽到帶着哭腔的告狀聲:“晨晨掐我!”原先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晨晨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着。和她家長聯繫,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構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晨晨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牀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看書。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構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爲此,我和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到達了預期的目的。

篇11: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案例:幼兒交往個案的分析

1、晨間,教師發畫冊給幼兒講故事,朋朋根本沒有翻書,把書卷起來當話筒玩,惹得旁邊幾個孩子也跟他模仿,偶爾翻到走迷宮的那一頁,指指畫畫。該收書了,他把書交給小桌長陽陽,突然擡腳踢了陽陽的胳膊。陽陽疼得哭起來,我責問他“爲什麼踢陽陽”他卻回答說:“我踢老虎的!”書上走迷宮那一頁的確有老虎,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2、一天早上,朋朋看到王浩搭出一列新火車,他想要,上去就搶,王浩生氣地叫喊、哭起來,他開始意識到自我的行爲不對,趕緊說“對不起”。火車拿在手上才徵求人家的意見:“借給我,好不好”在他搭積木時,連續三、四次出現這樣的行爲。

3、班上找好朋友玩袋鼠媽媽的遊戲,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他做朋友,平時有玩具也不願意和他一齊玩。

分析診斷

朋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懂交往規則,有打人、搶東西之類的攻擊性行爲,不被同伴接納。我們透過家訪、對孩子的觀察分析,瞭解到孩子存在交往問題的原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朋朋爸爸在外打工,他跟奶奶和媽媽在家生活。爸爸偶爾回家後教育孩子時,也是非打即罵,朋朋十分怕爸爸。奶奶很重視對他的教育,教這教那,但管不住,有時急了也動手打他。這樣,到幼兒園後,教師給他講道理、說服教育,很難發揮作用。不少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爲,兒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爲,幾乎都是來自於更早些時候與父母的交往。

2不懂交往的規則

向別人借東西要主動協商請求,徵得別人同意後方可借用。朋朋不懂這樣的交往規則,不懂協商也不會協商。

3自制力差,認知與行爲脫節

朋朋情緒衝動,調皮好動,容易產生一些破壞性、攻擊性的行爲,自制力差。當同伴生氣、憤怒時,他才意識到行爲的不對,連聲說對不起,卻不把東西還給人家以改正自我的行爲,發生認知和行爲脫節的現象。

4缺少交往的機會

此刻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缺少玩伴,加之朋朋的一些負面行爲,不被同伴接納,缺少互動的機會,更加不能獲得交往的經驗,增強這方面的潛力。

指導方法

1、與家長溝通,改變不良的教育方式。

這天幼兒園活動安排畫熱帶魚,朋朋奶奶看到先來的小朋友在畫畫,便催促朋朋快點畫。朋朋東看看西瞧瞧並沒有動手,奶奶有點急了,舉起手要打朋朋,朋朋嚇哭了。我趕緊走上前拉住她奶奶,對朋朋說:

“趕快畫好了我們去玩球。”朋朋一邊抽泣一邊畫。奶奶看孩子畫好了才放心。我與她談心,告訴她孩子的不良表現,可能就是他們平時教育方式不正確,嚴格要求不必須非要動手打,奶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悔不已。我對她說“如果你當着那麼多孩子打朋朋,他多沒面子,你要多瞭解孩子,多想好方法教育他。”

2、利用同伴及班羣衆的力量對朋朋實施影響。透過教師引導、同伴約束、家長說服幫忙等,強化朋朋認識到“不能打人”,控制不良行爲。

這天第一節羣衆活動,教師讓小朋友把豎排由豎排調爲四橫排。陽陽和欣怡很快搬到前排坐下來,朋朋本來應坐在她們中間,他把椅子搬過去,向我報告說不好坐了。我要求她們讓開空檔,給朋朋坐。她們怎樣也不肯,都說朋朋打人。看來他們對朋朋還有成見,有所戒備,我藉機教育朋朋說:

“你還打人嗎”

“不打了!”朋朋直搖頭。

“他不打人,你們給他一次機會!”陽陽和欣怡還是不做聲。

“這天旱上,朋朋還幫忙發接送卡的,給他一次機會吧!”我及時舉例讓她們看到朋朋的閃光點。

“如果你再打人,他們真的不讓你坐前面了!”我再次提醒他。

朋朋最終坐在了第一排。他也比較爭氣,整個數學活動,一向坐得端正,認真聽講,一點都不要教師提醒,還主動舉手到黑板前做作業,我特地給他機會,他果真做對了,我帶領小朋友送掌聲表揚他。朋朋激動得臉都紅了。

教師的表揚或批評,教師對兒童所表現出來的信任程度,會影響兒童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受歡迎程度。當同伴排斥孩子時,教師及時幫忙,引導他們看到朋朋的閃光點,讓孩子處在理解、寬容和諧的同伴關係中;教師創造並抓住教學契機,給朋朋表現的機會,使大家看到他的提高,用語言表揚或掌聲鼓勵孩子,增強自信心,利用班羣衆的力量激勵孩子的學習,樹立他的威信,讓其他孩子願意和他交往,同樣受到感染和鼓舞。

3、順勢利導,在實際活動中指導孩子進行正確有效的交往。

(1)強化認識,預防爲先,規則約束,適時引導。

給幼兒帶給充足的遊戲活動材料,儘量避免爭搶之類的破壞性行爲。爲了防止幼兒的爭搶,我給班上增加了幾箱積木,搭積木之前我先強調,大家一齊玩,誰搶就取消他的遊戲資格。

一天早上,小朋友又一齊搭積木,搭出各種各樣好玩的車子。朋朋走在活動室裏轉來轉去,盯着人家的東西看,我問他想不想借輛玩一玩他回答說“想!”我趁他動手搶之前提醒:“先問人家好不好別人同意了,才能拿。玩好還給人家,要說多謝!”

我先帶朋朋向練練借一輛吊車,指導他說:“把你的吊車借我玩一下好嗎我玩一會兒就還給你!”練練愉快地說“好的!”我又讓朋朋說“多謝!”

朋朋很開心地玩了一會兒。爲了鞏固練習交往,我推薦他把車子還給練練,再去向陽陽借賽車,他更開心了,借到之後還和陽陽兩人一塊玩。

活動之前,明確交代規則,進行約束。活動中洞察孩子的心機表現,在孩子產生不良行爲前,適時引導,學習商量徵求別人意見,在借玩具、搭積木等實際活動情境中練習,鞏固交往行爲,體驗成功,積累交往經驗。

(2)利用相關性促進幼兒的學習、交往。

在日常生活、學習和遊戲活動中潛力較強,表現主動、用心,受到多數同伴的接納、喜愛,在同伴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孩子的學習和交往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成功的學習、交往相互促進。我們利用這種相關性,如朋朋當小教師指導夥伴訂正作業,一方面促進學習提高,另一方面增強交往潛力。

(3)利用孩子喜愛的遊戲、操作活動培養自制力,促進交往合作。

朋朋十分喜歡遊戲和操作活動,發放材料時我們經常要求他堅持一分鐘,在活動中鼓勵他耐心完成作業,培養自制力。在主角遊戲表演遊戲中扮演喜愛的人物、動物,豐富語言表達,加強交往合作。

指導效果

經過我們幾位教師和家長的不懈努力,兩個多月之後,朋朋有了明顯的提高。

當他看到小朋友打鬧時,他會說:“打人家,眼睛會紅!(意思是會把人家眼睛打傷)把人家打傷了,要送人家去醫院!”“打人要被110抓去。”小朋友跌到了,他主動去扶起來,幫忙檫眼淚,安慰夥伴。在一日活動中基本沒有攻擊人的現象。

朋朋在活動中更加專注,學習提高明顯,好幾次做數學作業,完成速度都在班級前幾名,手工作品多次參加展出。

他會與教師小朋友商量、徵求意見“教師,我也想搭積木。”、“分給我一些積木好嗎”、“我和你一齊玩呼啦圈好嗎”等等。

他主動要求當值日生,發放接送卡,整理玩具圖書等,小朋友們越來越喜歡和他一齊玩。

反思

1、本研究主要關注幼兒的交往表現。我們的預期目標是存在交往問題的孩子能儘快趨於正常,到中班基本能和其他幼兒一樣遵守常見的規則,妥善解決問題,與同伴友好交往。目前,朋朋也喜歡錶現自我,能夠幫忙別人,期望受到關注、肯定和誇獎,小朋友不再排斥他。但他在羣衆生活中規則意識還要增強,有時還需要教師的提醒和督促,處於他助到自助的過渡期。我們認識到對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他的點滴提高都讓我們對他充滿期盼和信心。同時,需要我們用更多的愛心、耐心以及高度負責的精神去幫忙和等待。

2、朋朋的不良行爲還有反覆的現象。偶爾有拉別人衣服、摸辮子等騷擾行爲。假期返校剛開始的時候,表現更爲明顯。我們還發現孩子身上有傷痕,及時與孩子談話,瞭解到家長有時還有暴力或體罰的過激行爲,導致朋朋產生了逆反心理,表現出對立情緒。我們與家長做了深入細緻的交流,指導他們統一所有家庭成員的教育觀念,保證幼兒園有效的做法向家庭延伸,同時要求家長充分發揮家庭教育一對一的優勢,更有效的指導幫忙孩子。

3、朋朋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活潑好動,他在玩玩具、玩沙、搭積木、做遊戲、玩打擊樂器等活動中個性專注,我們有針對性的安排,讓他參加到喜愛的活動中,少有空閒去攻擊別人,減少破壞的機會。

4、交往潛力與孩子很多方面的發展都有關聯,朋朋在拍球、畫畫方面動手潛力較差,缺少興趣,堅持時間不長。我們和家長共同努力,發展動作協調性,培養自制力。和孩子一齊看書,引導他觀察,給孩子講故事,指導他回憶,持續一段時間的安靜,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促進孩子生理心理素質的整體提高。

5、對朋朋的關注和指導,我們很重視,但並不表現出刻意地去做,而是滲透在一日活動的環節中。不在同伴面前過分強調他的缺點,也不讓他自我和同伴感覺到特殊,適時當衆表揚提高,增強信心,樹立威信。關注幫忙但不包辦,逐步放手,讓他走向獨立,納入普通正常發展的軌道。

6、如今的朋朋已上中班,我們還將利用專門性的社會活動《我是班級小主人》、《我們都是好朋友》,加強對孩子的交往教育。

篇12:幼兒園案例分析

聰明好動的晨晨

一、幼兒基本情景幼兒:晨晨年令:4歲班級:中班性格:聰明可愛,活潑好動,沒耐心二、特殊表現〈一〉"我第一名,一百分!"晨晨是我班小班升上來的小朋友,他活潑好動,思維敏捷,雙手總喜歡擺弄些插塑、小人書、電動小玩具等動西,上課時他總是第一個舉手回答問題,教師問聽懂了沒有,他總是響亮地回答:"聽懂啦!",繪畫活動開始了,他趁教師不注意,拿着記號筆在畫紙上、桌布上亂塗亂畫,要不,就去島亂旁人繪畫,當教師走近他時,他就對你笑嘻嘻的"教師我不會畫。"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二〉好動,隨心所欲,缺乏合作精神。

雖然他反應快、靈活、愛動腦,是個聰明的孩子。但他好動管不住自我,上課不遵守紀律,插嘴、坐不住……在一日生活環節交接時,如餐點前後、晨接段等類似這段時間裏他總是拿些教師教具、小人書、油畫棒、教室內作品陳設等等玩或擺弄;在區域活動時發生爭執現象,經常有小夥伴告狀"教師,晨晨又……"教師們都說帶他很費精神,一不注意他就添亂……與家長交流,爺爺說在家也是這樣,好動,管不住,所以巴不得他天天上幼兒園,省事。

三、案例分析

(1)家庭教育的原因,由於老人的寵愛倍至,盡其所能滿足其需要,在園顯得隨心所欲,教室裏想拿什麼拿什麼。

(2)缺少玩伴,由於現今都是獨生子女,他與其他孩子玩耍機會少,常常只他一個人在家裏玩,使他難以體會到與他人合作遊戲的歡樂。

(3)天資聰穎,思維敏捷,理解本事強。

四、採取措施幼兒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基礎的教育,它的基礎打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鑑於以上這些原因,我們採取了以下的措施:

(1)與家庭合作,進行一致性教育。

在一次放學後,和晨晨的媽媽進行了一次長談,向她反應了晨晨在園的這些情景,並向他宣傳"合作"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期望能夠引起重視,對他平時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幾點提議,比如,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我們滿足;多帶孩子與他人交往,在其交往過程中出現問題時不要過多幹涉,平時能夠和孩子共同遊戲,讓孩子慢慢體會到合作遊戲所帶來的歡樂;當孩子有了點提高時能給予鼓勵。在和我的談話中,晨晨的媽媽漸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似乎有點緊張,幾次問"那怎樣辦,那怎樣辦?"我告訴他,只要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並重視它,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多關注這方面的表現,並採取相應的措施,有什麼問題能夠經常和教師交流,相信陽陽會有所轉變,聽我這麼一說,她慢慢平靜下來。

(2)讓孩子清楚一日常規要求,明白自我該怎樣做是對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作業、遊戲過程中,我注意告訴陽陽正確的方法,告訴他怎樣就叫守紀律,怎樣在上課、遊戲中進行合作,比如搭積木或遊戲前,就大家一齊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時,要協商解決問題;當玩具或遊戲材料不夠用時,可相互謙讓、輪流或共同使用;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要主動用動作、語言去幫忙他;當自我遇到困難時、一人無法解決時,能夠主動找小朋友協助,等等。經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幫忙他逐漸習慣與夥伴合作遊玩,在合作中學會協調。

(3)有了改變、有了提高及時鼓勵和表揚當晨晨能排隊參加晨間活動並歡樂置身其中,當他端坐在位子上進取舉手發言時,當他能安靜坐在位子上進餐……我們都表揚他"晨晨最安靜,晨晨最守紀律,晨晨最棒!"當晨晨做出合作行爲,能較好地與同伴一同合作學習或遊戲,我都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們倆配合得真好!",並在《一日生活表現優秀表》中添畫五角星,每週五評給小紅花,給與精神獎勵。

五、矯正結果:

經過這幾個月的教育,幫忙,引導,晨晨小朋友基本上改變了好動的性格。此刻這個孩子、常規意識、合作意識增強了,在日常活動中樂於和同伴交往、分享,並在同伴中也有必須的地位,臉上常漾溢着笑容,舉手投足顯得更自信了。家長反映,此刻我的孩子聽話、懂事多了。

在教師進取的教育、鼓勵和有效的引導下,晨晨養成了良好的一日常規習慣,守紀律了;他的合作意識與合作本事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養。

篇13: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上廁所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爲中心。有的幼兒霸佔心理很重,認爲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我,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說笑遊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對不起"部不說。所以,幫忙小班幼兒在生活小事中構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其自我人格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具有深遠的好處。

片斷一:小朋友上廁所

一次活動後休息時,孩子們有的喝水,有的上廁所。這時,廁所裏傳來了爭執的聲音:"這是我第一個搶到的!教師,他推我!"

"不行,我就要第一個!"

"哇!"哭聲……

原先,小朋友一齊擁到廁所裏,由於人多廁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廁。可天天就是不願等,一進去就要搶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樂意了,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一天都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獨佔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我搶到的就是我的。""我搶不到就打你、咬你。"所以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常常發生衝突。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想透過廁所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幫忙幼兒獲得用心的自我意識。

我們明白幼兒模仿力極強,個性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透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爲,同樣也能夠透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爲。故事《小螞蟻搬豆》中井然有序、團結合作的小螞蟻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給幼兒樹立了好榜樣。於是我們把可愛的小螞蟻畫下來,一個一個排好隊貼在廁所的牆面上,並且高度和幼兒的視線一般齊。這樣,他們上廁所時,看到排着隊的小螞蟻,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隊等待入廁。在等待的過程中,還能夠數數小螞蟻,複述故事中的情節:小螞蟻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很快就把豆豆運到了家裏…"漸漸地,我們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時都要向幼兒嘮叨一句:"上廁所時要排好隊,不要爭搶。"耳邊經常聽到的是:"教師,我排好隊了。教師,我讓東東第一個小便。"……

片斷二:小腳印讓我們變勇敢

小班幼兒初人園時,由於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靠成人的照顧,不安全感就產生了,尤其是懼怕幼兒園廁所裏的蹲坑。有的幼兒一天尿溼褲子好幾回;有的幼兒上幼兒園幾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乾燥;有的幼兒因憋大便而經常拉在褲子裏。

如何讓孩子們不害怕上廁所呢我們認爲,營造適合幼兒的廁所環境勢在必行。既然孩子們害怕蹲坑,我們就在每個廁坑的兩邊選適中的位置用環保油漆畫上了可愛的小腳印,孩子們看了既喜歡又感到新奇,都爭着去踩自我喜歡的小腳印。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又激起了孩子們主動上廁所的慾望,並且當孩子們把自我的小腳和廁坑邊的小腳印對準後蹲下來大小便時,不會弄到外面來,真的是一舉多得。

之後,我們還試着用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形象來營造"廁所文化";課後,我們還爲他們播放一些簡單的音樂,以緩解緊張情緒。孩子們在入廁時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褲子的現象漸漸消失了。

這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境對幼兒生活潛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營造"廁所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的行爲、語言、表情都在傳遞着信息,在告訴我們他們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誠然,生活小事中還蘊含着更多的教育價值,正等着我們去探索、去挖掘。

篇14:幼兒園案例分析

小舞臺

情景描述:

又到了區角遊戲時間了,慧慧和幾個小夥伴還是選擇了"小舞臺"進行遊戲,我看了一下,在平時的其他的活動中慧慧也是和她們一齊玩的多,只見她們到了"小舞臺"後就開始分配起主角來,慧慧今日輪到的是伴奏,只見慧慧聽着音樂敲起節奏來,還邊敲邊唱呢,那樣貌和平時的她真是判若兩人,看着這副情景,我在想這不是個教育的好機會嗎,於是我對慧慧說:"你真棒!"慧慧聽到我的表揚後,立刻停止了敲奏,一副難爲情的樣貌,說真的,我真沒想到我的一句表揚會帶來這樣的效果,我想可能是這小傢伙怕難爲情吧,我就悄悄走開了,我剛走進教室,就聽見外面的敲奏聲又響了起來,我偷偷看了一下,慧慧又恢復剛纔的活潑開朗的樣貌了。

分析與反思:

慧慧今日這一表現說明她並不是一個完全內向的性格,她的內項是在必須的情景下在表現出來的,其實,這也是孩子兩面性性格的表現,她在和她熟悉而又喜歡的小夥伴面前的面前表現得是那麼活潑在見到教師或者陌生人時卻那麼的沉默,我想要改變慧慧的這一現象,首先就是讓孩子經常接觸一些陌生的人和事物,僅有先去接觸她才能適應和理解,漸漸地她就會表現得自然大方了。

篇15:幼兒園案例分析

中班幼兒年齡特點

幼兒園中班是幼兒三年學前教育中承上啓下的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如下:

一、有意性行爲開始發展:4--5歲兒童在團體中行爲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從事某種活動的時間也較以前延長,小班團體活動15分鐘,中班爲25分鐘左右。他們能理解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在幼兒園裏,能夠學當值日生,爲班級的自然角澆水,幫忙教師擺放桌椅等。在家裏,能夠收拾自我的玩具、用具,並能幫忙家人收拾碗筷、摺疊衣服等。證明此時幼兒已出現了最初的職責感。

二、學習控制自我的情緒:4、5歲兒童的情緒較之3歲兒童更穩定,他們的行爲受情緒支配的比例在逐漸下降,開始學着控制自我的情緒。在商場,當他們看到喜愛的玩具,已不像2--3歲時那樣吵着要買,能聽從成人的要求,並用語言自慰:"家裏已有許多玩具了,我不買了"。在幼兒園裏,同伴間發生爭執時,有時也能控制自我的情緒和行爲。當然,他們並非對所有的事都能調節好,對異常感興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緒支配,甚至還會出現情緒"失控"現象,遇到不順心時仍會大發脾氣。

三、規則意識萌芽,是非觀念較模糊:在團體生活中,4、5歲兒童不僅僅開始表現出自信,並且規則意識萌芽,懂得要排隊洗手、依次玩玩具等。當他們與人相處時,表現得有禮貌了,會主動說"多謝"、"對不起"等,此時兒童的是非觀念仍很模糊,只明白受表揚的是好事,受指責的是壞事,懂得喜歡受表揚,聽到批評會不高興或感到很難爲情。

四、在活動中學會交往:4、5歲的兒童喜歡和同伴一齊玩,在活動中他們逐漸學會了交往,會與同伴共同分享歡樂,還獲得了領導同伴和服從同伴的經驗。此時他們開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強烈的憤怒與挫折。有時,他們還喜歡炫耀自我所擁有的東西。當然,在團體活動中他們也瞭解和學會與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五、動作發展更加完善,體力明顯增強:4、5歲兒童精力充沛,他們的身體開始結實,體力較佳,能夠步行必須的路程。基本動作更爲靈活,不但能夠自如地跑、跳、攀登,並且能夠單足站立,會拋接球,能騎小車等,手指動作比較靈巧,能夠熟練地穿脫衣服、扣鈕釦、拉拉練、繫鞋帶,也會摺紙、穿珠、拼插積木等完成精細動作。動作質量明顯提高,既能靈活操作,又能堅持較長時間。

六、活潑好動、進取動用感官:隨着身心的發展,兒童對周圍的生活更熟悉了,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見到了新奇的東西,總愛身手去拿、去摸,還會放在嘴裏咬咬、嚐嚐,或者放在耳邊聽聽、湊到鼻子前聞聞,他們會進取地運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鮮事物。還常常喜歡尋根刨底,不但要明白"是什麼"並且還要探究"爲什麼"如爲什麼鳥會飛、洗衣機爲什麼會轉動等等。

七、思維具體形象,根據事物的表面屬性概括分類:4、5歲兒童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在理解成人語言時,時常憑藉自我的具體經驗,如教師說"一滴水,不起眼",兒童則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臍眼"。這時期的兒童在已有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開始能對具體事物進行概括分類,但概括的水平還很低。其分類是根據具體事物的表面屬性(如顏色、形狀)、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蘋果、桃、梨歸爲一類,認爲這些水果能夠吃,吃起來水分多;把太陽、捲心菜歸爲一類,認爲這些都是圓形的;把玉米、香蕉歸爲一類,認爲這些都是黃色的。

八、對事物的理解本事逐漸增強:4、5歲兒童對事物的理解本事開始增強,在時間概念上,能分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在空間概念上,能區別前後、中間、最先、最終等位置;在數量上,能自如地數1-10。對物體類別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認識,會區別輕重、厚薄、粗細等。部分兒童還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從大到小擺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表面的、簡單的因果關係,如能夠明白種花若不澆水,花就會枯死的道理。

九、能獨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種事物:4、5歲的兒童已能清晰地談話,詞彙開始豐富,喜歡與家人及同伴交談。能夠獨立地講故事或敘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但有時講話會斷斷續續,因爲兒童還不能記清事物現象和行爲動作之間的聯繫。他們還會根據不一樣對象的理解水平調整自我的語言,如對小妹妹說"爸爸走了",對媽媽說"爸爸去商店買吃的東西了"。有時他們也能表述相當複雜的句子:"我還沒來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紅就把它吃掉了。"

十、遊戲中表徵水平提高:4、5歲的兒童不但愛玩,並且會玩了。有人說:"4、5歲左右是兒童遊戲活動的黃金時期。"此時的兒童不僅僅遊戲興趣顯着增強,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們能夠自我組織遊戲,選擇主題、自行分工、扮演主角等,遊戲情節豐富、資料多樣化,還出現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爲,如他們會用積木代替電話機、用"雪花片"代替公園門票等,表徵水平有了提高。他們的遊戲不僅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還經常反映電視、電影裏的故事情節。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遊戲中逐漸構成夥伴關係。並且,有了相對穩定的遊戲夥伴,"鐵哥們,好姐妹"。由於交往技能的不足,不明白有哪些交往的方式能夠找到好朋友,不明白哪種交往的方式是正確的,容易發生爭執和攻擊性行爲。需要我們正確對待,耐心地在實際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確的交往方式,多鼓勵,不要採取簡單的方法去制止和責備。

十一、具有豐富、生動的想象力:4至5歲的兒童活潑、好動,並且富於想象,難以分清假想和現實,他們常常會把看到的資料融入自我的想象,如當兒童站在陽臺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當心,他會說:"沒關係,我會飛。"他們還喜歡假裝做什麼,常和想象中的夥伴一齊玩,他們有時會"撒謊",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撒謊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實。

十二、經過手、口、動作、表情進行表現、表達與創造:4歲的兒童喜歡唱歌,會拍打較容易的節奏,他們能說出至少6-8種顏色,喜歡塗塗畫畫,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狀和物體,如圓形、方形、西瓜、蘋果、香蕉等,有時還會捏出人像或動物的形象。這一時期的兒童在表達自我的想法時,經常要用手勢、表情一齊幫忙表達與創造。

篇16: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吮吸手指

開學了,寶寶們有的是託班上來的;有的是新生。如今都已是小班的小朋友了!來到了一個又大又漂亮的新教室,環境是嶄新的,教師同伴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衝擊着孩子們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因而也增加了寶寶們的焦慮和恐懼感。在幼兒園羣衆生活中經常發現有孩子吮吸手指,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我試想:這個習慣多不好啊,並且手指又那麼的不衛生,肯定影響孩子的健康。我們小班就得從小抓起,培養他們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不防從這一現象切入設計一些適合小班幼兒的教案。透過教學活動讓他們明白吮吸手指是一種壞習慣,會影響身體健康。讓他們懂得經常洗手,持續手的乾淨。

案例描述及分析:

(一)不乾淨的手指

按設計思路,我想讓寶寶們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種壞習慣爲第一活動目的。

師:“平時啊,教師經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們有沒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魚兒、傑傑”

師:“哇!有這麼多呀!那你們說你們的小手指乾淨嗎”

幼:“不乾淨。”

師:“爲什麼不乾淨呀你是怎樣明白的呢”

幼:“手指上有蟲子,吃了會生病的,生病要打針的”

師:“恩,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對。那你們說吃手指是不是一種壞習慣呢”

幼:“是”孩子們在教師的有效提問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衛生的,是一種壞習慣。

分析:小班幼兒的思維水平仍處於直覺行動階段,他們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獲得相關經驗、認識。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思考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見的行爲習慣。教師要懂得把生活中的東西轉化爲有價值的學習資料,從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得到相關認識。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環節中有個別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認識到了自我行爲的不對,迅速將手指從嘴中拿出,並表現出害羞的樣貌。我認爲這正是引導孩子進入這一環節(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時機。

師:“瞧,小朋友們,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厲害。因爲我的主人總是把我放在嘴裏吸呀吸,有時候還咬我呢!我就變成這樣貌了,多難看呀!皺巴巴的、光禿禿的,做起事來也不方便了,我真難受呀!”(教師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出示痛苦表情指偶,邊講述邊表演)幼兒聽得很認真。教師抓住時機及時進行提問。

師:“小朋友們,手指爲什麼會變成此刻這個樣貌呀”

幼:“因爲他的主人咬他、因爲他難受”

師:“對呀,那你們說說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師:“那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師:“爲什麼不能咬呢”

幼:“他會痛、會難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表揚。

我思考:孩子已經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會難受。但小班幼兒需要親身經歷方能深刻感受到。爲此,我在想是否能夠讓孩子真正嘗試一次呢

分析:透過擬人手法讓幼兒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還是終止了讓他們嘗試的想法。因爲孩子的手指實在不乾淨,一但讓他們嘗試,或許有些孩子會覺得:“咦,真好玩!”

(三)高興的手指

打消上頭的念頭後,我接下來直接還是已擬人手法展示了高興的手指。

師:“小朋友們好!此刻我可高興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並且還經常給我洗澡。瞧,我多幹淨,多漂亮呀!(教師同時出示高興表情的指偶)

師:“小朋友們,此刻我的手指怎樣樣了呀”

幼:“笑了,變乾淨,變漂亮了”

師:“對,這是爲什麼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給他洗澡了”我給予幼兒肯定、讚許。

分析:鼓勵孩子自主的發現事物的變化和聯繫比教師“單程式”灌輸知識經驗給孩子的發展更爲有益。難受的手指,高興的手指透過指偶比較,這是直接的視覺感知。帶給生動的教具可調動幼兒的用心性。

(四)乾淨漂亮的手指

這一環節我直接讓孩子在觀察瞭解的基礎上進行討論。

師:“此刻,請小朋友們互相看看小手指,說說自我的手指乾不乾淨,漂不漂亮”

幼:“不乾淨,不漂亮,乾淨,漂亮”教師在此時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將發現的個案拿出來評析。並透過這個環節提醒幫忙孩子糾正吮吸手指的習慣。

分析:幼兒討論得很用心,也大膽表達了自我的所見。透過個案引導孩子的習慣。對於孩子的想法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引導孩子用心參與活動中來。

綜合上述案例,我對自我的教育實踐進行了兩點反思:

1把握教育時機,帶給教育引導

吮吸手指是平時生活中發現的現象,教師抓住了機會開展活動。作爲教師這點是很關鍵的。案例中對手指的觀察都是對小班孩子行爲習慣培養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體驗,把握教育時機,帶給教育引導。

2師生呼應,構成學習共同體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發現吮吸手指現象,請幼兒說說痛苦的手指爲什麼難受,孩子們答得很棒。此時幼兒覺得成功時,教師又讓孩子觀看高興的手指,又讓孩子重新思考:手指爲什麼此刻高興了。

篇17:幼兒園案例分析

觀察對象:杜佳欣

觀察時間:20**年5月25日——5月30日

觀察資料:

欣欣,已經一週沒有來幼兒園了,即使奶奶把她背到幼兒園她也是大聲地哭鬧,就是不上幼兒園,無奈,奶奶只好又把她帶回家。

25日那天,我在家休息,正在爲參加市裏的教師崗位大練兵比賽做準備。接近午時3點的時候,我決定利用這個時間去看看欣欣,瞭解一下是什麼原因使她突然間不喜歡上幼兒園來了。我撥通了欣欣媽的電話,告訴她自我的想法,她很高興,全家人正爲她整天在家裏這麼待着爲難呢!我按着欣欣媽媽說的地址很快的找到欣欣奶奶家。門開了,欣欣奶奶很熱情地請我到屋裏坐。欣欣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不上幼兒園,就不上幼兒園。”我向她轉達了教師、小朋友們的問候,我告訴她,大家都很想你呢!可是不論我說什麼她就是不聽,她的爺爺見狀把她抱進了裏屋。我想了想,對欣欣說:“欣欣,快來看看蘋果姐姐給你帶禮物了!”這句話還真管用,她立刻從裏屋跑出來,我把準備好的小熊維尼送給她。看樣貌很開心。從欣欣奶奶那裏得知,欣欣是個心事個性重的孩子,這幾天在家,就經常問奶奶:“我不上幼兒園行嗎”如果奶奶沒有回答或是說不行,她就要哭上半個小時。有時還會說:“我不讓爸爸早晨打電腦!”如果沒回應依然是哭上好半天。沒想到她的心事這麼重,我必須要想辦法讓她重新喜歡我們的幼兒園。欣欣找出她的《幼兒畫報》給我講故事,讓我看她畫的畫,其中還有經典的“西瓜變成土豆了”,的確很搞笑。

我告訴欣欣,她訂的新一期《幼兒畫報》在幼兒園,期望她明天和媽媽去取回家。她說:“讓媽媽去吧!”當我離開的時候,她高興地說:“蘋果姐姐再見!”欣欣奶奶陪我走了一段路,她說:“也不明白欣欣明天能不能上幼兒園,教師給您添麻煩了!”我笑了笑,心裏想:這都是我就應做的!孩子能夠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並且在幼兒園的每一天都是歡樂的,這就是我們感到最幸福的事了!

26日的早晨,當我正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欣欣高興地走進教室,我給她搬了椅子,她開始認真地聽課。

27日上午,我去參加比賽,中午纔回到幼兒園,欣欣午睡醒來發現我,甜甜地笑了,並對我說:“我這天上主持人課了!”

28日上午,格格媽來上家長助教課,孩子們都很高興,欣欣也是個性的開心!

29日欣欣依然沒有哭,很高興地到幼兒園來。晚上爸爸來接的很早,臨走時,她對我說:“明天我還有上表演課呢!”

30日當我剛開始帶領中級二班的表演班學員做口部操的時候,有人敲門,我還以爲是遲到的小朋友,打開門一看,是欣欣,她的手裏拿了一塊兒巧克力。笑着對我說:“蘋果姐姐這是我給你帶的!”看到欣欣離去的背影,我在想,欣欣,上幼兒園多好!

觀察反思:

當孩子忽然間不喜歡上幼兒園時,教師要想出好辦法幫忙她們重新建立對幼兒園的喜愛之情。家訪就是一個與孩子、家長溝通的一劑良方。自從這次家訪後,欣欣再一次高興地到幼兒園來,這也爲家長解決了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自我的工作中,也讓家長覺得把孩子送到我們的幼兒園是最明智的選取。

篇18: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瞭解幼兒的興趣點

地點:小一班活動室、操場

對象:謝子諾等

目的:瞭解幼兒的興趣點

情景描述:

最近這段時間天氣不好,經常從一早開始就飄着濛濛細雨。爲了避免讓孩子們感冒,我們決定取消每一天的戶外活動,代之以在走廊散步一會兒。這天上午的活動結束了,快吃午飯的自由活動時間裏,有的小朋友在一齊交談,有的在相互嬉戲,僅有謝子諾站在靠近走廊的窗戶邊,透過玻璃窗向外凝神張望了好久,教師叫她也好像沒聽到。我順着她的目光看去,那邊是操場的大型戶外玩具――孩子們最喜歡爬上爬下的城堡

午時幼兒要離園了,送小朋友去坐車時,我發此刻謝子諾的奶奶在操場上拖着謝子諾往前走,謝子諾一聲不吭,一臉的倔犟,最終拗可是奶奶,老大不情願地走了。謝子諾的奶奶看到我,無奈地笑着說:她硬要在那裏玩要回去呢。

分析:謝子諾也屬於我們班典型的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一齊生活,老人家開了間小店,白天在店裏忙生意,謝子諾經常也只能和爺爺奶奶一齊在店裏玩,較少到外面去玩。自然,幼兒園的大型戶外玩具是吸引她來上幼兒園的誘-惑。從孩子的種種表現來看,她十分渴望和別的孩子一樣有充分的自由玩耍時間,而不是和老人家在一齊被約束天性。

措施:透過和謝子諾說悄悄話,我瞭解到她十分想玩幼兒園戶外的大型玩具。我和孩子們約法三章,定下了幾條玩城堡的“守則”,讓孩子們明白有規則才能更歡樂地玩。可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思考到幼兒人數較多,最終分組由教師帶領去玩戶外的大型玩具。和謝子諾的奶奶溝通,讓她理解孩子的想法,推薦她趁生意不太忙的週末帶孩子來幼兒園玩戶外玩具。

反思:玩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在遊戲中成長。沒有遊戲的童年是殘缺的。個性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容易渙散,空洞的羣衆教學活動往往很難吸引孩子的眼光,個性是在操作材料匱乏的狀況下,兒童自然表現出的“不合作”尤甚。順應自然的天性,讓幼兒在生命內在驅力的召喚下自由活動,充分運動其肢體,激發其思維,能讓幼兒更好地發展。

篇19:幼兒園案例分析

膽小的潔潔

案例背景:

潔潔是一個文靜內向的小女孩,還稍稍有些膽小,不光怕生人,甚至連教師家長都害怕。可能是由於爸爸媽媽工作比較忙,平時由奶奶扶養。奶奶性格比較急躁,經常惹得孩子不敢大聲說話的緣故吧。

案例描述:

早上來園時,奶奶着急地對我說:“昨日,潔潔的鉛筆只剩兩支了,其它的都被昊昊拿走了。”說完,便把潔潔推到教師前面,“你怎樣這麼笨啊,鉛筆也會讓別人拿走。”只見潔潔想說又不敢說,眼睛裏裝滿了淚水,牙齒咬着嘴脣,無奈地拉着自我的衣角。

奶奶走後,我把潔潔叫到我面前,耐心地詢問她昨日的事情。她開始低着頭,見我信任地看着她,就小聲地說:“昨日我看見昊昊的鉛筆沒帶,就借了一支給他,他誇我的鉛筆很漂亮,我想我家裏還有很多,就送了兩支給他。”“是嗎?原先是這樣,那奶奶爲什麼會認爲是昊昊把你拿走了呢?你告訴奶奶是你送給昊昊的嗎?”我微笑地追問她。潔潔委屈地說:“奶奶發現我的鉛筆少了兩支,就說我是笨蛋,我說給昊昊了,她就說是昊昊自我拿走了。”

和潔潔談完之後,我又問了昊昊,和潔潔說的一樣,這兩支鉛筆是潔潔送給他的。昊昊還特地帶了另外兩支鉛筆,交到了潔潔的手上:“你送給了我兩去鉛筆,我告訴了媽媽,媽媽也買了兩支,讓我送給你。媽媽還說,這叫禮上往來,嘿嘿!”

分析和反思:

大班的孩子已經具備了較強的交往本事,見同伴的文具沒帶,就能相互借用。當同伴誇自我的文具漂亮時,就想到了贈送和分享。這其實是孩子之間有價值的交往行爲,潔潔的奶奶沒有很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潔潔儘管很內向,但她的內心渴望交朋友,並擁有同情心和分享意識,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當奶奶發現潔潔的鉛筆少了兩支時,直接認爲是潔潔沒有保管好文具,一味地責怪孩子,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甚至誤解孩子。

晚上離園時,我將我瞭解到事實的真相告訴了潔潔的奶奶。並將兩個孩子叫了過來,把事情的經過和潔潔的奶奶說了一遍。我對她說:“潔潔是一個十分懂事的孩子,她看到小朋友沒帶鉛筆,就想到了幫忙別人,真的很乖!我們要一齊鼓勵她!瞧,昊昊今日也送了兩支給潔潔,孩子們已經懂得禮上往來了呢!”

潔潔的奶奶覺得我說的話有道理,就對潔潔說:“那你怎樣不說呢,說了奶奶就明白了。”潔潔重重地點了點頭,她的眼裏又涌上了淚花,我想,這必須是得到理解後幸福的眼淚。

篇20: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全班幼兒

觀察記錄

觀察時間:11.6

觀察對象:全班幼兒

觀察資料:

晨間活動時,孩子們又嚮往日一樣三三兩兩的進行自我喜愛的活動。等到大部分孩子都來了後,我說:"小朋友,我們準備走圈圈了"同時,錄音機裏放了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只見孩子們很快的到了走線的開始處我走在了前面,一開始,還聽到了後面有孩子們推擠或說話的聲音,很快,就很有序的跟在了後面構成了一個圈,我們手拉手,圍着圓圈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時而左跑,時而右跑,時而向中集中,時而變回圓圈孩子們開心極了。之後,我們進行談話活動,這天我們的題目是開心的事我先說了起來,之後讓孩子們挨着坐的順序起來說,觀察了這天分享愉快經驗後,我讓孩子們互相找朋友擁抱,但有個要求,多找幾次,多和同伴們擁抱,並且還要說:"我喜歡你"孩子們很快的與同伴擁抱起來,一開始,有的小朋友還很小聲的說,但很快的就大方起來許多孩子在擁抱同伴的同時也主動與我擁抱,連平時經常挨批評的唐一還一次又一次的主動過來與我擁抱,一次又一次的在我耳邊輕輕說:"楊教師,我喜歡你"這是些多麼可愛的孩子呀!

觀察反思:

作爲教師,我們要樂於觀察孩子,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要老是以一種老眼光看待孩子的表此刻每一天,我都看到孩子們給我的驚喜,他們每一天都在成長,都在提高在這天的活動中,每一個說的孩子都那麼認真,主動的說,沒有往時的吵鬧,每一個聽的孩子也都那麼專注,就連平時老是喜歡搶玩的唐一都學着尊重同伴,雖然想玩,但還是默默的站在後面看着等待,這難道不值得我爲他的表現鼓掌喝彩麼!這給了孩子們一個表達愛的機會,向同伴、向教師表達自我的愛。

【小編簡評】

幼兒園案例分析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幼兒園案例分析範文。

【網友評價】

氣勢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