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書法家的故事(多篇)

書法家的故事(多篇)

書法家的故事 篇一

鄭板橋“宰客”

1759年,在揚州西方寺前新立的一塊碑石目起了路人的圍觀,原先是大畫家鄭板橋別出心裁地打出了筆榜,即賣字畫的收費標準:“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爲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爲賴賬。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諸君於作無益語言也。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年也。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屬書謝客。板橋鄭燮。”

能夠想象,當年鄭板橋潤格的公佈在楊州城內引起了多大的轟動,一時間可謂是滿村爭說蔡中郎,板橋本人也成了議論的中心。鄙夷者有之,讚許者有之,詆譭者有之,但更多的的人在微微一笑中理解了書畫市場上的這一悄悄的革命。葉調生說:“這位板橋老兄真是風趣可掬。與那些道貌岸然,實則視金錢如命,連老友也不放過的假名士相比,他但是一位真正的雅士!”誠如斯言,板橋雅極而俗,出此筆榜,將長期以來籠罩着藝術市場上的酸溜溜的腐臭氣息掃蕩一空,天空豁然開朗,空氣無比清新。

其實,追根溯源,書畫家張榜公佈潤格並非由板橋始,真正的發明人卻是清初的明遺老戴易。此公爲了籌款買地葬友,“榜於門,書一幅止受銀一錢,人樂購之”。透過這個辦法,戴易最終竟籌集了四十餘兩銀子。相地葬友自然是足夠了。只是戴易賣字不在鬧市,知之者不多,所以纔有鄭板橋獨領風騷於其後。鄭板橋筆榜面世後,書畫界步其後塵者日衆。有的甚至就按板橋潤格賣字畫,或以板橋潤格爲基礎,適當加以增減後製訂的。潤格既然已經公佈了,實行起來卻不那麼容易,可謂是“知易行難”。鄭板橋真不愧爲一代宗師,其幽默感在藝術市場上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時江西有位張真人,受乾隆垂青,入京朝見後,飄過楊州,當地商人都爭着要逢迎拍馬。有一位想了一個點子,玩點高雅的,就請鄭板橋爲其寫一幅對聯。爲此他特地差人去江西定做了長丈許,寬六尺多的大紙,並攜至板橋處。這紙實在太大,遠超出板橋潤格“大幅六兩”的範疇,又要爲其撰句,所以要個性地問一下價錢。板橋不加思索地開價一千兩,來人畢竟是楊州的生意老手,隨口殺價爲五百兩。不料板橋卻不假思索,欣然應允。提筆一揮而就,頃成上聯:“龍虎山中真宰相。”來人讚不絕口,並請其寫下聯。板橋笑日:“說好一千兩,你只出五百兩,我只好給你寫一半。”來人這才發現自己吃了虧,情急之下又回去請示大商人。這位商人聽了哭笑不得,最終萬般無奈,如數奉上。鄭板橋這才寫了下聯:“麒鱗閣下活神仙。”真是妙語驚人,商家也十分滿意。

像板橋這樣風趣瀟灑、敢說敢爲者其實並不多。由於是風氣初開,清代前期書畫市場上真正按潤格賣畫還是不那麼容易。相反,也有一些人走向另一個極端,把賣字畫完全等同於一般交易,逐步庸俗化。

實際上,直到這天,大部分書畫一級市場都是'地下市場',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原始交易方式,既能夠讓畫家漫天要價,又能夠保全名士的面子,當然所得稅也就更不用談了。而買者則認爲一級市場的交易費用低,又沒有中介機構的轉手加價,其價位肯定要低於畫廊和拍賣行的價格,寧願聽畫家胡吹亂侃,只要把價格砍下來就不虛此行了

書法家的故事 篇二

祝枝山闖酒席

祝枝山是明朝的一個大文人,但生性詼諧,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龢文徵明瞞了祝枝山,躲在一處飲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趕到那裏,一進門就大聲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請我自到。”說罷,坐下便要吃酒。

唐伯虎向文徵明眨眨眼,然後對祝枝山說:“這天我們吃酒,有個規矩,須即景吟詩一首作爲謎面,打一昆蟲名,否則不準吃。”祝枝山笑笑說:“好吧,你們先說。”唐伯虎便吟道:“菜餚香,老酒醇,不喚自來是此君,不怕別人來嫌惡,撞來席上自營營。”文徵明之後說:“華燈明,喜盈盈,不喚自來是此君,吃人嘴臉生來厭,空腹貪圖亂鑽營。”

不速之客祝枝山聽了,明白他們在取笑自己專吃白食,但卻假裝不懂,便也吟了一首:“來得巧,正逢時,勸君莫怪盤中食,此公滿腹錦繡才,不讓吃喝哪來詩?”

吟罷,三人相視大笑,開懷暢飲,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請你猜猜他們三人所作詩謎的謎底是哪三種昆蟲?

書法家的故事 篇三

計賺名書

黃道周是明末著名書法家,節義千古尢爲人樂道。傳說漳州有個黃梧,聲名狼藉。一次他想請黃道周爲他新建的“上公祖廟”題匾。黃道周厭而辭之。黃道周就賄賂黃道周的婢女,許其“若得一字,酬以千金”,婢女故意在黃道周面前苦練書法,黃道周見其“廟”字寫得不好,就寫了一個讓她臨摹,婢女隨後即偷偷地把“廟”字送去領賞。過幾天又如法炮製,得到了“祖公”兩字,又一天練“上”字時,黃道周聯想起來恍然大悟,便把婢女解僱了。婢女無奈,只好暗自冒充黃道周的'筆法寫了個“上”字交去塞責,以致做好的“上公祖廟”匾額十分別扭。

書法家的故事 篇四

腹背作書

翰林顧子敦身材魁梧,與黃山谷同在翰林院供職。夏日悶熱,子敦有午睡的習慣。黃山谷每伺子敦熟睡之際,便在他敞露的胸腹上寫字。子敦雖然惱怒也無可奈何。有一天,他睡在桌子上,醒後得意地對黃山谷說:“這下子你沒法子捉弄我了!”山谷笑而不語。等回到家,子敦脫下衣衫,夫人問子敦背上的字是怎樣回事?原先山谷偷偷地將詩寫在他的背上了。詩云:“紅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當時民間流行紋背,寫的就是這首詩,所以被山谷用來作爲開玩笑的材料了。(據《復齋漫錄》)

書法家的故事 篇五

掘墓偷藝

鍾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於書法學習十分的執着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癡狂的地步。據說他以前在抱犢山讀書,爲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爲興致濃厚,以致於睡前還不斷的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韋誕也是當時一位書法家,據說他手頭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水平十分高,當時人都推崇他的書法,認爲是當朝第一書法家。鍾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絕,鍾繇氣得捶胸嘔血,幸虧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韋誕過世後,鍾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最後瞭解用筆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