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建立管理報告多篇

建立管理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農民工工資管理制度建立情況自查自糾的報告

關於農民工工資管理制度建立情況自查自糾的報告

爲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國辦發[20xx]1號)、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和治理拖欠工程款問題的通知》(交辦公路[20xx]106號)、xx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 [20xx]101號)、xx市交通委員會《關於貫徹落實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有關意見的通知》(x交委路[20xx]63號)和涪陵區交委《關於加強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工作的通知》(x交委發[20xx]398號)和20xx年7月10日市交委有關農民工資專題會議精神,爲有效預防和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我司立即會同項目各參建單位針對xx港龍頭作業區一期工程、xx港龍頭作業區二期工程、xx港龍頭作業區土地整治工程(一期一標段)三個在建項目的農民工使用和農民工工資管理制度建立情況進行自查自糾,並就查出的問題進行整改落實,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1、施工企業作爲農民工使用主體責任單位,正在編制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辦法、落實人員機構等制度體系,並設立清欠辦公室落實責任人員,監理及業主單位監督管理落實情況,要求其必須在20xx年7月20日前完善辦法的編制和人員機構的組建。

2、20xx年7月20日前設立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專用賬戶,嚴格按照xx市重點水運項目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管理制度執行按期按比例扣取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確保專款專用。

3、針對農民工應急週轉金、欠薪保障金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以預防因施工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突發性、羣體性事件。

4、施工企業正在如實記錄完善農民工花名冊、勞動考勤、合同簽署、農民工進退場、農民工工資發放等臺賬,由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確保用工實名制。

5、施工企業正在對招用的農民工申辦銀行個人工資賬戶並辦理實名制工資支付銀行卡。按月考覈農民工工作量並編制工資支付表,經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後,交由施工企業委託銀行通過其設立的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直接將工資劃入農民個人工資賬戶,以減少施工企業延遲撥付農民工工資造成拖欠農民工工資等現象。

6、施工企業正積極和銀行對接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施工企業依據用工實名制臺賬、月工資表,經監理單位審覈後,我司審定,並將工資款項撥付至農民工資專用賬戶。確保農民工工資專款專用。

7、施工企業已完善農民工維權信息告示牌相關信息並設立在施工現場醒目的位置,以保障農民工在勞動期間的合法權益,幫助勞動者依法有序的維護自身權益。

8、施工企業正在完善對完成勞動合同約定的農民工簽訂工資結算承諾書和退場協議書,形成閉環臺賬。以預防引起不必要的勞務工資糾紛。

下一步工作計劃

我司本月底前將針對自查自糾的具體內容儘快落實到參建單位且定期的組織對施工企業建立的農民工實名制、現場作業農民工身份信息等、勞動合同籤、勞動考勤、工資計酬、工資結算等情況進行檢查、發現未落實實名制的應作爲失信行爲納入信用評價;對未落實用工實名制、不簽訂、不履行勞動合同等違法違規行爲,及時督促整改,對據不改正的及時依法移交勞動保障監察部門進行查處。

通過本次“農民工工資”自查自糾活動,在今後的工程建設活動中我司將進一步加強勞動用工管理,切實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努力實現農民工工資無拖欠,確保不發生因欠薪引發的重大羣體性事件,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特此報告

xxxxxxxxxxx公司

20xx年xx月xx日

【第2篇】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調研報告

爲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一思考討論問題一尋找答案一歸納總結。教師在前兩個環節是主導,學員在中間兩個環節爲主導,培訓教師和學員之間平等對話、互動交流,通過參與、合作、分享、體驗,使參與培訓的學員獲得並建立新的安全知識,形成新的理念,產生愉悅自信的體驗。充分體現安全培訓“以人爲本。創新培訓”的新理念。比如:在區隊長以上的幹部安全培訓班上,採用主題研討法,諸如“我是如何當好班隊長的?”主題演講活動,效果會更好一些。

(2)問題歸納法。其策略一般程序爲提出問題一掌握知識一解決問題,也就是將教學內容在實際生活的表現以及存在問題先請學員提出,然後教師運用書本知識來解決上述問題,最後歸納總結所學基本原理及知識。

(3)典型案例法。其策略一般程序爲案例解說一嘗試解決一設置懸念一理論學習一剖析方案一小組討論一成果分享一總結歸納。這種方法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入扣,對錯分明,印象深刻,氣氛活躍。

(4)情景創設法。其策略一般程序爲設置問題一創設願景一搭建平臺一激活學員。這種方法將參加培訓人員分爲若干組,爲每組隊員提供一份經典管理案例,組員們積極開動腦筋,結合本崗位實際,總結出“責任要分解到人”、“工作要養成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精益求精的習慣”、“執行要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細節決定成敗”等一系列觀點,“執行力”的概念也潛移默化地深深印刻在了每個人的腦海裏。

(5)多維思辨法。其策略程序爲解說原理—分析優劣一發展理論。即把現有定論、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提供給學員,讓學員挑刺,提出優劣加以完善,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所以教師要收放得當,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極高的分析探索能力。

3注重互動教學技術的創新

在堅持傳統的互動教學模式外,安全技術培訓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創新互動教學的形式。

(1)積極探索網上互動培訓方式。隨着互聯網的普及,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應該藉助網絡媒體,一是在企業網絡系統上建立起培訓學習的菜單平臺,培訓教師隨時上傳學員所需要的學習內容和問題,同時,教師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念,解答學員的問題,二是培訓教師和學員建立互動博客,每個學員可以到自己所喜歡的博客上學習,這種網上互動式學習實現了資源共享,是互動教學技術的新趨勢。

(2)模擬訓練。模擬訓i練就是把學生帶入一個虛擬的假定情景中,人爲製造種種複雜疑難的情節,讓學生去面對困難、矛盾和衝突,獨自去處理、解決矛盾,從中觀察學生應付管理突發事件的態度和解決管理疑難複雜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可以採用現場演示評議法,跟蹤拍攝回放法,分組對壘法,角色換位法等方式進行模擬訓練,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參與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hotseat”方式(熱椅子)。即在培訓者和被訓者之中每天產生一名坐上“熱椅子”的人員。衆多個學員可以向他提問。通過“熱椅子”形式,旨在給學生創造互動的條件,提供互動的機會。爲了給學生示範,第一天坐上“hotseat”的應該是教師,最後發展爲學員們爭坐“hotseat”.自己去探索、體會與他人交流信息,交換意見,溝通情感的樂趣,課堂氣氛自然而然地活躍起來。

總之,煤礦

二、深化應急預案宣傳教育培訓

應急預案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是保證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貫徹實施的重要手段和提高事故防範能力的重要途徑。要按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培訓工作的

【第3篇】如何建立健全科學性強可操作的管理制度的調研報告

款場中學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

如何建立健全科學性強可操作的管理制度的調研報告

一、調研概述

款場中學是三穗縣最邊遠的一所農村中學。始建於1982年,學校辦學的規模小、質量不高。結合第三批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爲更好地瞭解學校的辦學現狀,促進學校又好又快的發展,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根據學習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我校如何建立健全科學性強可操作的管理制度進行調研。本調研小組於xx年10月22日至11月10日對款場中學進行調研。

本次調研的內容主要涉及學校管理制度、辦學行爲、隊伍建設、黨建工會等方面工作,採取訪談、問卷調查、查閱資料、小型座談、列席會議等調研形式。

爲圓滿完成本次調研任務,調研小組多次碰頭商討,對調研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工,並擬定調研詳細方案,設計調研問卷。爲客觀、準確瞭解目前款場中學的辦學現狀和存在問題,調研組成員深入訪談教師13 人次,發放調查問卷31份(回收31份),召開座談會 2個,召開學校行政會議1次。同時,還詳細查閱學校的規章制度、計劃總結、檔案資料等情況。最後,調研小組對獲取的相關信息、資料、數據進行梳理、歸納和分析,並形成調研報告。

二、辦學情況

款場中學創辦於1982年,校園面積爲8258平方米,建築面積5148平方米。校園佈局不合理,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不分明。教學和生活設施較爲完善,擁有計算機校園網、多媒體教學系統、音樂教室(1個)、鋼琴(1部)、體育器材教室(1個)、籃球場(2個)、乒乓球桌(2個)。現設教學班9個,在校生356人。教職工33人,其中專任教師30人。學校以“團結求實 勤學奮進”爲校訓,以“抓機遇求發展,抓特色促效益,抓觀念強素質,抓科研保質量”爲教育理念。從調研情況看,總體感覺學校常規管理基本規範,內部機制運行總體良好,教師精神面貌有所好轉,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不高,學生文明意識不太強。

1、學校管理

(1)、關於辦學制度

款場中學是1982年興建的。學校實行行政管理、教育教學、科研的三位一體管理,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目前,學校的組織結構以中層製爲主,以年級組、教研組爲輔,設有校長室、黨支部、教導處、教科室、總務處、工會、團委等機構。

2、規章制度

款場中學的規章制度分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後勤服務、安全德育和黨工團管理五大類。

(1)、學校行政管理類主要包括《三穗縣款場中學管理制度》、《款場中學“四制一目標”管理方案》、《學校建xx—xx年發展規劃》、《款場中學教師考勤制度》、《款場中學教師崗位設置及考覈實施細則》、《款場中學各部門考覈及民主測評辦法》等。

(2)、教學管理主要包括《款場中學教導處工作職責》、《款場中學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款場中學教學常規考覈辦法》、《款場中學教學質量考覈辦法》、《款場中學月考覈方案》、《款場中學年度考覈辦法》、《款場中學教研工作制度》、《款場中學教研例會制度》、《款場中學教科室工作職責》、《款場中學教研活動及考覈辦法》、《款場中學教學新秀、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評選管理暫行規定》、《款場中學教研成果獎勵辦法》、《優秀教研組和優秀教研組長考覈辦法》等。

(3)、後勤服務類主要包括《款場中學總務工作職責、出納工作職責和會計工作職責》、《款場中學財務工作管理制度》、《款場中學財主賠償制度》、《款場中學班級公物管理制度》、《款場中學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款場中學防火安全制度》、《款場中學食品衛生制度》、《款場中學食堂經營管理制度》、《款場中學採購制度》等。

(4)、德育安全類主要包括《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款場中學學校安全制度》、《款場中學重大安全報告制度》、《款場中學學生管理制度》、《款場中學門衛安全管理制度》、《款場中學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款場中學安全應急演練方案》、《款場中學安全應急預案》、《甲型h1n1防治方案》、《寢室管理員安全責任書》等。

(5)、黨工團類主要包括《款場中學黨支部委員會職責》、《款場中學黨支部自身建設制度》、《中共款場中學支部委員會組織生活制度》、《款場中學黨員教育管理制度》、《款場中學預備黨員管理制度》、《款場中學黨支部重大事項工作制度》、《款場中學黨務工作標準化管理制度》、《款場中學黨員責任區工作制度》、《款場中學組織談心談話制度》、《款場中學黨支部調查研究制度》、《款場中學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款場中學校務活動費用收支的管理規定》、《款場中學黨風廉政建設制度》、《款場中學組織關係接轉制度》、《款場中學工會委員會工作制度》、《款場中學各項會議制度》、《款場中學工會年初工作計劃制度》、《款場中學工作財務管理制度》、《款場中學調解工作委員會工作制度》、《款場中學參政議政制度》、《款場中學員工意見箱管理制度》、《款場中學教工之家管理制度》、《款場中學共青團工作條例》、《學生會管理制度》

3、行政管理

建設精幹的領導班子,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結構工資制、崗位責任制。充分利用現代辦公設備,逐步實現辦公自動化。學校定期召開行政會議、教師會議。每學期均有學校及黨支部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團委工作計劃、後勤工作計劃、工會工作計劃以及相關的工作總結。工作計劃包括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要點等內容,工作總結內容比較詳實、思路比較清晰。

4、教學管理。

重視課程計劃管理。認真執行國家課程計劃標準,從學校提供的功課表來看,基本上能開齊開足各類必修課程,包括綜合課學習、信息技術等課程。學校有完整的“兩表”(功課表和作息時間表),白天課時設8節,晚上2節,從週日晚上開始到週五下午。上午第一節7:20開始,晚上8:45結束。

重視教學常規管理。建立教學規範月檢查制度,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與輔導、學業評價、考試命題、試卷質量分析、等方面實行量化評分,並與績效考覈獎勵掛鉤。學校教學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進一步加強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在學校分層管理和過程管理中的作用,在教學質量分析上,制訂四級(任課教師、備課組長、教研組長、教導處)質量分析制,教導處統籌安排各年級質量分析會。針對七年級新生不適應國中學習以及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差、學習能力低的狀態,安排老師經常找學生談話,深入課堂聽課,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爲學生舉辦學習方法和心理輔導等。

重視課堂教學管理。組織教師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向教學科研要質量。提出 “一箇中心”、“兩個落實”、“三個及時”。“一箇中心”就是以提高教學質量爲中心,精心備好每節課,用心上好每堂課,細心批好每次作業,真心輔導每一位學生,做到備課全面,講解精練,訓練得法,指導到位。課堂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可能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兩個落實”就是研究會考的落實和集體備課的落實。要求每位教師細心研究課程標準和會考考綱,把握命題意圖和方向,落實重難點,多渠道獲取各地的會考信息,做到心中有數,並及時向學生反饋。“三個及時”就是及時進行考、析、評。科學安排、嚴格操作月考、期會考等,擠出“水分”,不留漏洞,確保成績的“實”。通過“考”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管理到教學,細緻分析各方面的得與失;要求各班主任依據實情制定“提優促中補差”管理目標,把學生的學業輔導和心理輔導落實給每位任課教師。同時,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使學生鬆緊有度,學活學精。

重視學風建設。以制度建設爲立足點,以強化管理爲突破口,以正面教育爲平臺,以活動競賽爲載體,引導學生從規範走向習慣,從不自覺走向自覺,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變外在壓力爲內在動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長期開展“常規評比”、“先進班級”等評比活動,對全校學生的學習等常規情況進行檢查、記載、處理和反饋。注重運用激勵機制來調控良好的學風,如通過各種評優評先活動等措施,用以引導學生努力向上、積極進取。

5、學生管理

款場中學發揮團委在學生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繁榮校園文化,學校團委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並有計劃有組織的紮紮實實的開展。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利用植樹節、五四青年節、暑期等節假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形式,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等方面的社會實踐,做好社會實踐活動的交流、總結和先優評選工作,消化吸收實踐成果。

結合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爲共青團深入課程改革提供了方向,也給校團委立足校內,面向社會,廣泛開展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機會,並與鄰近學校開展共建活動,讓青年團員在活動中得到鍛鍊,讓學校成爲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主要陣地,在各項活動中抓內容,抓質量,重體會,重總結,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6、關於師資隊伍建設

(1)師資結構

學校以聘用教師爲主體,學歷達標,年齡結構合理,但中高級職稱比例偏低。調查顯示,在30位專任教師中,暫時無教師資格的1人,佔3.2%,本科學歷的16人,佔56.7%;大專學歷的14人,佔42.1%;在職大專的1人,佔3.2%。教齡xx年以上的15人,佔50%;教齡5-xx年7人,佔22.6%;教齡3-4年7人,佔22.6%;教齡1-2年1人,佔3.2%。中學高級職稱1人,佔3.2%;中學一級10人,佔33,3%;中學二級18人,佔56.8%;未定級的1人,佔3.2%。

(2)教師專業發展

重視校本研修活動。規定每一位老師每學期必須自學一部教學理論文章。每學期組織五次教師專題論壇,如爲了迎接會考複習,則以“會考複習之我見”爲中心話題;爲了提高課堂效率,則以“什麼樣的課纔是一堂好課”這話題。以三樓多媒體教室爲固定基地,新老教師彼此學習,揚長補短相互聽課,並集中舉行專題評課指導活動,有力提升了青年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重視教研組建設。學校建立教研組長例會制。教研活動堅持“一個固定、兩種結合、多種形式”,即“一個固定”即時間固定。“兩種結合”,即校內校外、網上網下結合。“三個落實”,即落實內容、地點、主講人。“多種形式”即理論學習、常規教研以及其它各種創新形式。每學期舉辦一次“教研組校本研修示範周”活動,主要內容有聽課、評課、反思交流、學生作業展覽、會考專題講座等,每一組都開出一節特色示範課,寫出書面的評課稿,一週內組內所有老師的課堂對全校老師開放。

7、關於黨建和工會工作

(1)黨建工作

款場中學黨支部隸屬款場鄉黨委,現有黨員10名。教科室主任任支部書記,下設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紀檢委員各一名。

加強羣團組織領導。黨組織堅持定期聽取工會、團組織工作彙報,及時研究解決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領導和支持工會、團組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會同工會組織開展好幫困、送溫暖工作,充分發揮羣衆組織聯繫廣大職工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堅持教代會制度,凡涉及學校全局和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提交教代會審議討論並表決。對教代會確定的提案,都能及時督辦並在下一次教代會上做出書面報告。對於教代會工作,無論是從人力、財力、組織保障方面都予以極大的關心和支持,不斷健全和完善了教代會制度。黨員青年教師擔任了校團委書記,羣團活動活躍,深受師生歡迎。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支部確立分級負責制,按照“一級抓一級”、“一級管一級”的原則,確立了校長、書記與中層幹部、黨員教師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努力提高執行能力,提高防腐拒變能力。凡學校重大決策,中層幹部的任免選拔,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的使用,嚴格按照上級規定和學校規章制度,集體決策。堅持政務公開和校務公開,學校成立了校務公開領導小組、校務公開監督小組,根據校務公開內容,按照校務公開形式,做到內容明確、程序規範。對於學校辦學規劃、改革方案、財務收支、職務評審、評先評優、工程招投標情況等熱點問題,均予以公開。期中與期末都進行了黨建工作的自查,查漏補缺,有力地推進了學校的黨建工作。

(2)工會工作

款場中學工會成立於1992年10月。學校工會重視師德教育,實施民主管理,參與學校決策, 關注新教師成長, 提高專任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提高後勤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業務水平。實施民主管理,學校每年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會前由學校黨支部及工會委員會商議列出教代會討論的提案主題及要點,積極讓教師以主人翁的精神參與學校全方位的民主管理。開展“我爲款場中發展獻一計”活動,廣泛徵求建議,共謀學校發展。

參與學校決策。工會在協助校行政進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同時,始終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參與學校的決策, 關懷教職工生活。對學校試行的改革方案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廣泛徵求意見,不斷修改完善,保證實施效果。教代會發揮監督職能,規定學校中層幹部必須向全校教工述職述廉,以接受羣衆的民主監督。政治的透明度和財務的透明度成爲一種無形的凝聚力,使學校領導班子能把教職工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在各項工作中爭創一流。

三、問題和建議

(一)主要問題

1、辦學體制利弊並存,辦學機制優勢未充分發揮。

款場中學的辦學體制: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從舉辦的條件看,該校基本符合國家關於公辦學校的要求,辦學機制也比較靈活,如收費、招聘教師等。然而,在訪談中,許多教師認爲,學校體制改革時提出的與款場中學“實行黨務、管理、教育、教學、科研的一體化,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的實踐進展緩慢,工資福利低、生源質量差、教師隊伍不穩等狀況未能根本改善。調查表明,僅有13.1%的教師認爲非常看好學校的發展前景, 84.9%的教師認爲學校的發展前景一般。

2、教師隊伍不夠穩定,教師激勵機制建設有待加強。

教師隊伍不穩是影響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調查表明,教師隊伍不穩的原因,62.3%的教師認爲是工資待遇問題,28.3%的教師認爲是辦學體制問題,18.9%的教師認爲是自我實現問題,13.6%的教師認爲是精神需要問題。

調查表明,學校對教師工作報酬是重視的。學校工資報酬、福利待遇的高低一方面受學校財力的影響,同時又受公辦學校政策的制約。但也有43.2%的教師認爲,學校激勵手段過於單一,學校對教師最主要激勵形式是薪酬,而且通常多年保持不變。42.5%的教師認爲,學校領導和教師只有升學目標,功利主義色彩濃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往往被視爲評判教師工作質量最最主要的尺度。

教師選擇到款場中學任教的原因複雜,歸納起來大致是非師範類畢業、無教師資格證書、暫時找不到公辦學校以及其他家庭、經濟等等。據問卷調查顯示,在款場中學30位專任教師中,無教師資格證書的1人,佔3.2%;找不到好的學校的20人,佔66.9%;組織委派的9人,佔27.6%;其他原因的1人,佔3.2%。教師工作單調、壓力增加。現在許多學校,教師工作的特點就是繁雜瑣碎又要孜孜不倦,教師日復一日“重複着昨天的故事”,輾轉於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無休止地備課、改作業,沒完沒了的工作任務,致使不斷處於一種相同的、沒有活力、缺乏激情的工作狀態。對於目前的教師工作,37.3%的教師認爲,如果有機會會考慮換工作;34.3%的教師認爲,有相同的待遇的其他工作做則願意或非常願意改行。56.3%的教師認爲,工作的壓力主要來源於分數和升學率。

教師精神需要關注不夠。在訪談中,53.6%的教師認爲,學校更多關注的是工資福利,對於青年教師自我實現和發展的需要未給予充分重視,未能給予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對於大多數教師的集體歸屬感、參與管理、尊重信任、人文關懷、個人生涯規劃、成就感滿足等精神層面關注不夠。22%的教師認爲,學校教代會工作制度流於形式;24.6%的教師認爲,自己基本沒什麼機會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15.3%的教師認爲校務公開制度名存實亡;30.2%的教師認爲,學校對於涉及教師切身利益和普遍關心的問題沒有應有的重視。

教師專業成長缺乏科學規劃和有效引領。訪談表明,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雖然逐漸爲學校領導所認同,但對於不同教師個人職業生涯的設計、專業成長的鼓勵、專業發展的促進等方面未有科學的規劃,更缺乏有效的引領。39.6%的教師認爲,學校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是較爲忽視的。53.6%的教師認爲,學校對於青年教師自我實現和發展的需要未給予充分重視;46.5%的教師認爲,教師個人自我實現的需要較難滿;45%的教師認爲,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主要動力爲“自我的期許”;41.6%的教師認爲學校人際環境緊張壓抑;54.7%的教師認爲,學校的學術氛圍不夠濃厚。

3、學校爲謀求生存和發展,一定程度上存在急功近利的辦學傾向。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不少公辦學校在辦學思想方面存在急功近利的現象,在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之間難以找到恰當的平衡點,把分數、升學率、競賽成績看成辦學第一目標,學生全面發展成爲次要目標,“幾乎人人都痛恨應試教育,但是幾乎人人又都在爲應試教育樂此不疲地添磚加瓦”。而一些學校爲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增強生存的空間,急功近利的辦學思想更加嚴重,主要表現在課程設置上、教學內容上、教師評價、教學管理以及學生在校的活動總量控制上,以考試爲中心,以分數爲目標,以延長學習時間爲手段,片面追求升學率。從款場中學看,辦學思想比較端正,學校管理比較規範,如在課程設置方面,43.8%的教師認爲,學校能夠開齊開足國家課程;26.4%的教師認爲,學校重視校本課程建設;24.5%的教師認爲,學校重視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

但我們也認爲,在課程建設方面,新課程實施的相關管理制度相對比較薄弱。在學校規章方面,如學校章程、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教師發展規劃、教科研發展規劃等前瞻性的規章比較缺乏。與衆多其他學校一樣,學校爲謀求生存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的傾向,正如問卷調查所顯示的,41.7%的教師認爲,學校工資報酬、福利待遇主要與教學成績掛鉤;77.4%的教師認爲,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傾向於教學成績。這恐怕也是當前基礎教育的一個共性問題。

(二)幾點建議

1、充分發揮學校辦學的優勢,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按照“政校分離,產權清晰”的現代學校制度的理念,落實學校獨立法人的地位,提高學校辦學自主權,理順教育局、鄉政府與學校三者之間的關係,明確三者各自的責、權、利,構建和諧、順暢、高效的政校關係。要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積極推進學校內部機制的改革,深化全員教師聘任制,如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加強學校的規章制度建設,以整合、創新爲手段,制訂學校章程、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健全新課程管理制度,完善教師發展性評價、學生激勵性評價制度,健全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和監控辦法,積極營造激勵、人文、和諧的制度文化。以款場中學爲依託,紮實推進學校黨務、管理、教育、教學、科研的一體化進程,定期互派教師,開展教研聯動,帶動款場中學教師羣體的快速成長。要健全家長會制度,加強與家長、社區的溝通和聯繫,爭取社會對學校的理解和支持。加強學校的形象設計,擴大對外宣傳,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優秀教師加盟,促進生源好轉,努力實現辦學的良性循環。

2、實施常態化的教師激勵策略,最大限度穩定教師隊伍。

注重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的結合。精神激勵需要一定的物質載體,物質激勵需要一定的精神內容。學校應充分考慮政策因素和學校自身條件,對於物質激勵做到適度、有梯度和廣度,如面向全體教師,建立多種形式的獎勵制度,修改結構工資制,真正實現崗位與工作貢獻、勞動報酬的統一。在物質需求得到相對滿足同時,必須運用精神激勵,以激起更大、更持久的積極性。只有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有機結合起來,使精神鼓勵與適當的物質待遇相結合,避免走向極端,才能取得最佳的激勵效果。

同時,要注重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相結合。激勵理論指出,工資獎金等及各種形式的表揚認可等外在激勵方式,與工作本身並不直接相關。內在激勵是指從工作本身產生的,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從中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主要是謀生的手段,必須要重視外在激勵,但內在激勵更能激發人的積極性,使人從工作中得到極大的滿足,如重視教師的人文關懷,關心教師的生活,幫助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滿足教師的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需要。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有利於教師發展、隊伍穩定的政策和待遇。

3、準確學校的辦學定位,注重學校內涵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致力於辦學思想的形成。根據學校歷史傳統、辦學實際和未來發展,準確定位學校的發展目標,努力克服急功近利的辦學思想,既考慮孩子升學又考慮孩子成人、成才,繼續堅持走藝術和科技特色的辦學之路,把“面向全體學生,成就全體學生”的辦學理念真正落實到課程、課堂、課外等教育實踐的基本層面上。要站在比分數、升學更高的層面上,從“人”的未來需求出發思考辦學思路和辦學的價值取向,在現實需求、教育理想之間找到平衡點和支撐點,真正按照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辦學,注重辦學的內涵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辦學的層次。

聚焦課程、課堂和課外。要關注學校的課程質量,研究課程結構,提高課程領導力。在執行好國家課程方案的前提下,爲學生提供優質的校本課程。規範藝術專業課程設置,加強音樂、美術校本課程的建設,根據學校條件開設聲樂、器樂、舞蹈、色彩、素描等專業課程,以體現培養目標、辦學思想,凸顯學校個性和特色。針對現有的生源的學業基礎,尋找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辦法,堅持立足課堂、聚焦課堂,潛心致力於有效教學思想的領導、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高效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提高常態下課堂教學效率。拓寬教育視野,豐富課外生活,關注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心理健康諮詢室,配備心理健康教師,爲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服務。

轉變學校評價內容和方式。評價理念應由監控轉向激勵,由評比等級轉向促進發展,由選擇適合教育的教師和學生轉向創造適合教師和學生髮展的教育平臺。要改變以考試分數、升學率爲唯一指標的學校評價體系,建立以基礎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結合、發展性評價爲主的教師評價範式,重視評價結果的科學分析和及時反饋,除了對教師的獎懲外,還要關注教師在教育行爲、情緒體驗、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發展,有效激發教師的工作動機,形成健康的羣體導向。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多視角、多緯度正確看待學生,不斷給學生鼓勵、掌聲和信心,爲學生每一次自信和成功提供服務。

搭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從某種程度講,學校對教師團隊的期望值有多高,提供舞臺有多大,意味着學校發展的未來能走多遠,發展空間有多廣。學校最主要的職能之一,就是創設平臺,對教師團隊進行有效的引領,提供最大的有價值的服務,讓每一位教師看到自己在學校裏可能的發展前景,滿足教師期望有更大的自我發展空間、更大的成長舞臺和更好的成才環境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在能力。學校應堅持招聘引進和培養培訓並舉的工作方針,不斷改善教師的結構,提高高級職稱的比例。強化團隊整體意識和整體利益,鼓勵教師互助、合作、共享,形成積極依賴的團隊關係,提高教師團隊的凝聚力。樹立培訓是教師最大福利的理念,繼續重視校本研修和校本培訓工作,科學規劃和有效引領教師專業成長。通過培養、塑造優秀教師來真正留住和擁有優秀教師,爲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提升學校硬件“軟實力”。應按照學校的收入比例,逐年加大學校硬件的投入,進一步改善寢室、操場等硬件條件,提高寢室管理水平。同時,要適時融入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賦予激勵和人文功能,凝聚精神力量,走環境與文化並重之路,建設人文化、教育化、賞心悅目的物質環境,使之每時每刻都在淨化、激勵着師生的心靈,喚醒、激發師生崇高的情感和強烈的進取心,成爲師生員工心理和行爲的強大內驅力。

【第4篇】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調研報告範文

自2003年以來,我省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截至2007年底,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90297公里,佔公路總里程的90.5%。隨着農村公路建設的蓬勃發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農民兄弟的高度關注,成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改善民生的一個重要問題。爲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全面推進我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省公路局專門成立課題組進行專題調研。課題組於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歷時半年時間,採用會議研討、代表座談、現場蹲點、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進行了廣泛調研,並在浦江、江山、淳安等試點縣(市)進行重點調研。針對我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今後如何建立健全我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形成了初步共識,在此基礎上起草完成了《浙江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實施意見》。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取得初步成果

三年來,省交通廳、省公路局始終把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作爲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從改革試點、制度建設、責任主體、資金保障、日常養護、大中修工程等各方面全面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初步實現了“有路必養”,取得階段性成果。具體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領導高度重視,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隨着農村公路建設的深入開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呂祖善省長親自帶隊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開展調研並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省人大副主任王永明多次過問對人大代表關於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提案的解答和辦理,王建滿副省長深入全省大部分市縣專題調研、瞭解農村公路養護現狀、並積極協調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問題。全省市、縣兩級政府也高度關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問題,大部分市、縣都把建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作爲爲民辦實事的重點工作來抓。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各地公路交通部門高度重視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我廳郭劍彪廳長和我多次帶隊調研,深入到縣、鄉、村實地指導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與財政廳、人事廳、法制辦、農辦等有關部門及時溝通協商,重點破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難題。

爲加快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步伐,省政府成立了由發改委、財政廳、人事廳和交通廳共同參加的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協調小組,選定嘉興市、海寧市、諸暨市、浦江縣、淳安縣、溫嶺市和泰順縣作爲省級試點單位,積極探索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的方法和途徑。各試點單位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對如何建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爲全省提供了十分有意義的示範作用。

(二)法規制度逐步完善

法規制度建設是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2007年12月,省十屆人大常委會36次會議對《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條例》有關村道路政管理的規定進行了修改,使村道管理有法可依。2008年1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浙江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2008年7月,省政府出臺了《浙江省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辦法》。上述三個法規制度的出臺,爲我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構建了比較健全的法規制度體系,使我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法規制度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另外,爲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的技術指導和標準規範建設,受交通運輸部委託,我廳承擔了《農村公路養護技術手冊》的編寫工作,現已正式出版。

(三)養護責任主體基本明確

明確養護責任主體是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農村公路的管理被明確納入各級政府的職責範疇,由各級政府實施統一領導。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縣爲主、鄉村盡責”的原則,縣級政府是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87個縣級政府先後出臺了有關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規定,基本上走上了正常運作的軌道。1200多個鄉級政府基本上承擔起了鄉村道的日常養護管理工作。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均能在各自工作範圍內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排憂解難、建言獻策。從全省的情況看,由於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了“政府主體、交通主力、部門參與、分級負責、羣管羣養”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動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四)以政府投入爲主的養護資金籌措渠道基本建立

資金保障是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關鍵所在。爲充分做好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保障工作,財政廳和我廳聯合對我省農村公路養護資金需求進行了認真測算,並以此爲基礎合理確定了財政性資金對農村公路養護的補助標準。按照“縣鄉自籌、省市補助”的原則,初步建立了由省市縣財政投入、養路費和其他資金共同組成的多渠道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籌措機制。根據省政府《浙江省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辦法》和《浙江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的有關規定,全省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補助標準爲年公里縣道5000元、鄉道4000元、村道2000元,農村公路大中修補助標準爲年公里縣道15000元、鄉道8000元、村道1500元,上述兩項合計爲縣道20000元、鄉道12000元、村道3500元。此標準高於國務院《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國辦發〔2005〕49號)規定的補助標準,在全國也處於較高水平。

(五)農村公路日常養護運行機制初步建立

農村公路日常養護運行機制是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實現途徑。根據我省公路管理體制的現狀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特點,專業養護和羣衆養護相結合的農村公路養護運行機制初步建立。大部分縣(市、區)建立了縣道由縣級公路管理機構負責養護,鄉村道由鄉鎮和村級組織負責養護的養護管理模式。

特別是在鄉村道日常養護方面,各縣(市、區)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經過積極嘗試和有益探索,分別建立了個人承包、統一養護等靈活的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機制。如經濟發達地區的海寧市採用由鄉鎮成立相對固定的農村公路養護作業隊伍實行統一養護。欠發達地區如江山市、浦江縣按照“行業指導、鄉村負責、村民自養、政府補助”的原則,採用以個人分段養護爲主,由村委會將鄉村道分段(一般爲4~7公里)承包給村民個人養護,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六)農村公路大中修養護進入良性循環

及時合理的進行大中修工程是改善農村公路路況質量的主要手段。我廳從2007年開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農村公路實施大中修工程。各地基本能夠按照“規範程序、合理設計、精心施工、加強管理、質量第一”的要求,切實加強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的計劃管理、資金管理和項目管理,擇優選擇具有養護資質的專業養護單位實施養護作業,努力確保全省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年度目標任務圓滿完成。2008年全省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計劃實施里程爲3200公里,省補資金超過6個億。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省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總體情況較好,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到位難”:

(一)配套資金到位難

部分縣(市、區)在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籌措過程中,對縣級政府是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責任主體的認識不充分,過分依賴省級補助資金,片面強調當地財政困難,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來源渠道單一、配套困難、投入不足、地區差異擴大。少數縣的地方財政用於農村公路養護資金遠遠達不到最低養護需求。

(二)機構人員到位難

隨着農村公路里程大幅增長,管理要求不斷提高,現有管理人員已難以適應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別是在把鄉村道管理責任落實到鄉鎮政府後,鄉鎮政府在機構設置、人員編制、資金管理方面確實遇到了較大的困難。特別是農村公路應急搶險、路產路權維護、養護資金管理,沒有一個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難以落實。因此,在鄉鎮政府應當明確有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來承擔起農村公路的公共管理職能。

三、下一步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必須抓好的幾項重點工作

雖然全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困擾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的瓶頸和困難依然存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認識。經過深入調研和認真分析,下一步必須要抓好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一)明確界定縣級政府的養護主體責任

國務院文件已對各級政府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權做了明確的界定。這個界定,可以概括爲“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縣爲主,鄉村盡責”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按照上述體制,一是可以實現統一管理,明確政府作爲領導主體,把不同行政等級的公路都統一納入交通部門行業管理的範疇,從根本上解決現行公路管理體制存在的二元結構。二是事權適當上收,把農村公路管理的責任主體放在縣級政府這一層次,這是基於我國農村現實的合理選擇。根據《浙江省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辦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應在縣級政府的領導下,統一納入縣級交通部門行業管理範疇,其中縣道由縣級公路管理機構負責養護,鄉村道由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負責。

各地各單位要正確理解“以縣爲主”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的含義,各級政府特別是縣級政府要勇敢地承擔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主體責任,各級交通部門要從做一個負責任的行業出發,充分發揮交通部門自身的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和資金優勢,協助縣級政府共同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公路管養缺位的突出問題。

(二)切實保障養護資金投入

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核心在政策,關鍵是資金。在這幾年大規模實施的鄉村康莊工程建設中,許多地方政府不等不靠,千方百計挖掘籌資潛力,形成上級補一點、地方籌一點、社會捐一點、羣衆出一點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實踐證明在建設中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成功經驗,但不能用於農村公路養護中。首先,農民兄弟爲康莊工程建設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勞力,要再增加農民羣衆的負擔就說不過去了;其次,農民兄弟的社會捐助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辦一件事集一次資可以,但養護是需要長期投入的,再靠每年集資就很困難了。

因此,應當建立以政府投入爲主穩定的資金保障機制。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來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公路養路費,包括部分汽車養路費和全部拖拉機(摩托車)養路費;二是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資金。汽車養路費用於農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地方財政資金用於保證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這些規定,明確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兩個渠道,界定了兩種資金的不同用途。尤其是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增加財政資金的規定,體現了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的應盡之責,解決了農村公路長期投入不足的突出問題,開闢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新渠道。

(三)真正落實基層機構人員

各級公路管理機構應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根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需要,合理設置內設部門,落實專職人員。關於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和人員問題,我廳在經過深入調研後認爲,爲保證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明確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機構並落實專職人員十分必要。一是法規政策有規定,《辦法》第十六條指出“鄉村道養護管理機構由縣級政府確定”。二是鄉鎮管理的農村公路里程長、任務重,沒有一個專門機構難以實施有效管理。據統計,每個鄉鎮農村公路平均里程爲60公里,年投入財政性養護資金約30~50萬元。三是農村公路作爲農村基礎設施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其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特點決定不可能採用市場化的養護管理方式,只能採取政府推動、政府管理、公共使用的運作方式。特別是農村公路應急搶險、路產路權維護、養護資金管理,沒有一個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難以落實。因此,鄉鎮政府應當明確有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來承擔起農村公路的公共管理職能。

由於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是縣級政府,根據權責一致的原則,並綜合人事部門的意見,我們對鄉鎮養護管理機構的設立形式沒有做統一的剛性規定,只是規定“鄉村道養護管理機構由縣級政府確定”,各鄉鎮可以單獨成立鄉鎮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如海寧),也可以和現有機構合署辦公,不宜搞一刀切,由各地根據自身實際自行掌握。但每個鄉鎮必須明確一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分管領導,必須落實若干名具體從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專業管理技術人員,保障一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全面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相關配套工作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政策性強、牽涉面廣,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除了要把握好責任主體、資金保障、機構人員等這幾個主要矛盾外,還必須統籌協調、綜合推進相關配套工作。

(一)切實建立農村公路路政管理機制

根據《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條例》規定,縣級公路管理機構要切實做好縣鄉道的路政管理和村道的路政許可、路政處罰工作。各地應根據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強一線管理力量。縣級公路管理機構要依託鄉鎮政府、村級組織和鄉村道養護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專業管理和鄉村協管相結合的農村公路路政管理機制。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應當協助縣級公路管理機構做好農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通過訂立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等多種方式規範和引導村民做好愛路護路工作。

(二)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工程計劃管理

各地應科學合理地編制農村公路養護工程計劃,提高養護資金的使用效益。省補資金的標準和總額,僅作爲各市、縣(市、區)的補助安排分配數,各地在具體編制計劃時應根據公路路況、交通流量、路面類型、路面寬度等因素,統籌安排省補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農村公路養護工程項目由市級公路管理機構組織審查、批覆和驗收,報省級公路管理機構備案。

(三)建立檢查考覈機制

各市、縣(市、區)應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納入正常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範疇,進行目標考覈。市級交通主管部門應每半年組織一次對縣(市、區)的農村公路管理檢查,可與幹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同時進行。縣級交通主管部門應每季度組織一次對鄉鎮的農村公路管理檢查。鄉鎮應每月組織一次對管養路段的農村公路養護質量檢查。檢查結果應及時公佈,並作爲撥付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重要依據。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開展較好的單位可給予表彰;對因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導致路況下降的單位給予批評,並限期整改。

(四)逐步完善規章制度

要實現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必須建立系統全面、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體系。各地應按照“六個一”的總要求逐步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規章制度建設和內業資料管理,具體是:

一個政策:各市、縣(市、區)應制訂本行政區域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

一個制度:縣級交通、財政部門制訂“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使用管理制度”;

一個標準:縣級公路管理機構制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檢查考覈標準”;

一個職責:鄉鎮制訂“鄉村道養護管理職責”;

一個村規民約:鄉鎮或村級組織制訂“農村公路管理保護村規民約”,或者在現有村規民約中增加有關愛路護路的內容;

一套內業臺賬:鄉村道養護管理機構建立管養路段的養護內業臺賬(包括管養路段基本情況、工程技術資料、路政資料、巡查記錄、生產記錄、考覈記錄等)。

(五)切實做好技術培訓

縣級交通主管部門應每年組織一次針對鄉鎮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路政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技術培訓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公路管理基礎知識、養護概述、路基養護、水泥路面養護、瀝青路面養護、橋樑養護、公路綠化、水毀處理、內業資料管理、路政管理等。

(六)積極開展農村公路文明創建

今年省公路局已經在江山市碗窯線、桐廬縣分老線和蒼南縣龍金線等農村公路開展了文明創建試點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爲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深化公路行業文明創建工作,推進農村公路路況質量、路容路貌、景觀綠化、安全保障、附屬設施、精神文明的全面協調發展,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要在同級政府領導下,積極開展以縣鄉道爲重點的農村公路文明創建工作,縱深推進文明公路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