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遊子吟古詩的意思及賞析(精品多篇)

遊子吟古詩的意思及賞析(精品多篇)

古詩《遊子吟》的故事 篇一

一個漆黑的夜晚,小村莊四周靜悄悄的,所有人家的燈都熄滅了,只有大詩人孟郊家的燈還在亮着。原來,母親正在爲孟郊遠行準備着。

母親給孟郊帶了一些盤纏,又往葫蘆裏倒滿了水給孟郊帶上,還從櫃裏拿了幾件衣服和書。在母親疊衣服時,發現有幾件衣服破了,於是,母親就拿出針線,藉着油燈的微光,一針一線,仔細地縫着,生怕沒有縫好。忽然,母親一不小心,把手扎出血了,母親怕兒子看了傷心,就趕緊把出血的手指往衣服上擦了擦,又接着縫。

母親心想:“兒子一個人在外,如果衣服破了,誰爲他縫呀!我得給他縫結實點。”不知不覺,天亮了。孟郊起牀看着忙碌了一夜的母親,心想:“母親就像溫暖的陽光,我們子女就像小草一樣沐浴着的陽光,而小草永遠報答不了陽光給它的哺育之恩,我們做子女的也永遠報答不了母親對我們的愛。”

古詩《遊子吟》的故事 篇二

在一個嚴寒冬天的夜晚,一個小茅屋裏,母親正連夜給要出遠門的兒子縫製衣服,在昏暗的燈光下,老母親的臉上已經滲出了細細的汗水。

兒子看見媽媽縫着密密麻麻的針腳,忍不住的問:“媽媽,爲什麼把針腳縫的那麼密呢?”媽媽笑了,擦了擦臉上的汗水說,那是爲了讓衣服耐穿一些啊!兒啊,媽媽不知道你何時才能回來,所以,應該把針腳縫得密一些啊……。

轉眼間,冬去春來。小草在春天溫暖的陽光下悄悄地鑽了出來。兒子望望剛剛出土的小草,笑了,想到家中的老母親。是啊,就像小草沒辦法回報春天的陽光一樣,兒子要怎樣才能報答得了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遊子吟》古詩全文 篇三

《遊子吟》古詩原文

孟郊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古詩註釋

⑴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⑵遊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

⑶臨:將要。

⑷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⑸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裏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幹,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曆正月爲孟春,二月爲仲春,三月爲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着子女。

《遊子吟》古詩翻譯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爲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遊子吟》古詩全文 篇四

【原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裏把着針線。

爲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

臨行她忙着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迴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賞析】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爲遊子趕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爲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着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遊子吟 篇五

唐樂府·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韻譯】:

慈祥的母親手裏把着針線。

爲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

臨行她忙着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迴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評析】: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着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着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古詩鑑賞】詩篇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這是作者孟郊老年出任溧陽尉時專程接母親來溧陽時所作。此詩的第一、二句爲工整的對句。“慈母上中線,遊子身上衣。”只此兩句變生動而形象的勾畫出夜深人靜,年邁的老母親弓着腰、默默無言地、細心地爲即將遠行的兒子趕製征衣的`動人情景。第三、四兩句中的“密密”和“遲遲”相互對仗,含義深厚。“臨行密密縫”的母親,在兒子離家後,將相一針一線縫衣時一樣,一天一天的屈指計算着兒子的行期,更熱切盼望着自己的親身骨肉早日歸來。在如此偉大的母親撫養下長大成人的子女,無論怎樣報答母恩,也永遠報答不完。這時,作者終於當上了一名小官吏,因而有可能享受迎來母親來溧陽的天倫之樂,使這首詩充滿了溫暖深厚的情誼。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也是出身於中唐時期的詩人。孟郊一生爲人耿介孤直,不善交際,但與當代韓愈意氣相投,結爲終生摯友。先生這一首詩是一篇充滿着淳厚真摯感情的作品。但是,孟郊一生所擅長的倒是寫那些好奇險、求瘦硬、有點陰森鬼氣的作品。

拜讀孟郊筆下的《遊子吟》頓生思慕親生母親之情,雖然母親大人病逝多年,但她那善良、勤勞、慈祥、溫和的音容笑貌卻永遠活在子女們的心中。

古詩《遊子吟》的故事 篇六

母愛,像空氣一樣的母愛。

在一個靜悄悄的夜晚裏,花兒睡了,鳥兒也睡了,夜風輕輕地吹着,破舊的茅屋裏有兩個人,一個是上了年紀的母親,眼睛都花了;另一位是手不釋卷地捧着書的兒子。一位慈愛的母親知道兒子要去遠行,笑眯眯的藉着清柔的燈光連夜地爲遠行的兒子一針一線地縫衣服。當線用完的`時候,他的眼睛有點花了,但慈愛的母親一想到兒子要遠行了,他不能爲遠行的兒子做什麼,慈愛的母親只能爲兒子把衣服縫得又密又結實,把所有的愛都縫進衣服裏,讓兒子穿得久一些,就怕遠行的兒子遲遲不能回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正如嫩綠的小草無法回報春天的陽光,母親給他的溫暖,兒子的愛心要怎能回報得了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兒子要出遠門了,母親站在破舊的屋子裏看着兒子離開,兒子對母親說:“母親快回去睡吧,在這裏很冷,”母親說:“兒子讓母親看着你離開吧,”兒子被感動地留下了思念的淚水。

《遊子吟》古詩全文 篇七

遊子吟

《遊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釋: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裏把着針線。爲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

臨行她忙着縫得嚴嚴實實,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迴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賞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着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着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