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古詩《黃鶴樓》賞析精品多篇

古詩《黃鶴樓》賞析精品多篇

《黃鶴樓》詩意及賞析 篇一

黃鶴樓

朝代:唐代

作者:崔顥

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着黃鶴飛走了,這裏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黃鶴樓》註釋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民國初年被火焚燬,1985年重建,傳說

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禕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

2、昔人:指傳說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駕鶴過黃鶴山〔又名蛇山〕,遂建樓。

3、乘:駕。

4、去:離開。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飄蕩的樣子。

9、川:平原。

10、歷歷:清楚可數。

11、漢陽:地名,現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

13、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

上鸚鵡,故稱鸚鵡洲。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後逐漸被水衝沒。

14、鄉關:故鄉。

《黃鶴樓》賞析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爲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爲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爲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歎爲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爲他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下這樣的結論絕不是哪一個人,更不是我硬要往開封人臉上貼金。《唐詩三百首》是後人對唐詩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爲七律詩中的第一首。可見對此詩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爲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有人說此說或出於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爲也決非全部子虛烏有,李白寫的有關黃鶴樓的詩,我手頭就有兩首:一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另一首爲《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爲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雖都與黃鶴樓有關,然皆另有所託,並非完全寫景。同時他的《鸚鵡洲》前四句“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鳳凰臺》詩亦如此,都有明顯仿崔詩格調的痕跡。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兩句非李白之言,承認崔詩絕好,對於李白來說還是可以認定的。《滄浪詩話》(嚴羽)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爲第一。”雖然有爭議,如胡應麟稱杜甫的《登高》爲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確是代表大家意見的中肯之語。這樣一來,崔顥的《黃鶴樓》名氣就更大了。

以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悽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爲人們所推崇,被列爲唐人七律之首。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遊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擡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題詩。

《黃鶴樓》詩意及賞析 篇二

本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爲歷代所推崇的珍品。這首本詩在當時就很有名,傳說登黃鶴樓,有人請他題本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本詩在上頭。”嚴羽《滄浪本詩話》評:“唐人七言律本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爲第一。”

《黃鶴樓》前四句寫登臨懷古。昔日的仙人已乘黃鶴離開了,此地只空餘一座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再回來,朗朗碧空千百年來只有白雲悠悠。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樓,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幾分繁華與熱鬧逝去後的失落與惆悵。本詩人圍繞黃鶴樓的由來反覆吟唱,似脫口道出,語言俗白,卻一氣呵成,文勢貫通。一座空空的黃鶴樓因而呈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一次尋常的登臨化爲追古撫今的慨嘆,白雲千載,遐思悠悠。

《黃鶴樓》後四句寫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眼前美景如畫,內心鄉愁難抑。“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是形象而直觀的描繪:晴朗的大地,遠方漢陽的綠樹歷歷在目;鸚鵡洲上,萋萋芳草如茵。開闊的視野,生機勃勃的明媚風光,作爲遠景襯托出黃鶴樓遠眺漢陽、俯瞰長江的挺拔氣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與思鄉的幽怨交織在一起:黃昏的霧靄悄悄地在江心聚集,鄉愁也在本詩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氣氤氳,鄉愁依附在飄渺的煙波中。日暮煙波與悠悠白雲相照應,形成一個悠遠渺茫的意境。更多唐本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本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註解」

1、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爲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4、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5、萋萋(qi1):草盛貌。

6、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7、鄉關:故鄉家園。

8、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面。

「注評」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昔人:指傳說的騎鶴仙人。已:已經。乘:乘坐。去:離去。指離黃鶴樓而去。此地:這個地方。即黃鶴樓所在的黃鶴磯。空:副詞,只,僅。餘:剩下。○即題敘事,起調平穩自然。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一去不復返:一去之後就不再回來。語出《史記·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副詞。一旦,一經。千載:千年。悠悠:這裏形容白雲浮蕩的樣子。○即事抒懷,感嘆宇宙無限。更多唐本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本詩三百首欄目。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晴川:陽光照耀下的平川。這裏指漢水平原。歷歷:分明的樣子。漢陽:武漢三鎮之一。因在漢水北岸,故名。樹:樹木。全句意思是陽光照耀看漢水平原,漢陽鎮四周的樹木顯得格外分明。芳草:香草。萋萋:春草茂盛的樣子。鸚鵡洲:唐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後漸被江水衝沒。○描繪登樓所見景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太陽將要落山。鄉關:故鄉。何處是:意思是在何處。煙波江上:江上的煙霧波濤。○寄寓故土之思。

「翻譯」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着黃鶴飛走了,這裏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唯有悠悠白雲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黃鶴樓介紹」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爲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爲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底層外檐柱對徑爲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本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爲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涌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本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爲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 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爲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更多唐本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本詩三百首欄目。

「點評」

在唐代,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號稱長江南岸三大名勝,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滕王閣建於唐貞觀十三年(639),岳陽樓建於開元四年(716)。據《入蜀記》卷五:“黃鶴樓,舊傳費禕升飛於此,後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號爲天下絕景。”滕王閣是唐高祖子李元嬰受封滕王,他曾官洪州都督,在任期間所建。岳陽樓是中書令張說謫守巴陵時在舊閱兵臺基礎上所建。若論來歷,黃鶴樓最爲久遠。

題詠黃鶴樓的作品很多,但舉世公認崔顥的《黃鶴樓》堪稱絕唱,連大本詩人李白也因“崔顥題本詩在上頭”而擱筆,那麼,崔顥《黃鶴樓》本詩究竟好在何處呢?這涉及對黃鶴樓本質特徵的把握。因爲就得江山形勝而言,黃鶴樓的俯瞰江漢,與滕王閣的前臨贛江和岳陽樓的下臨洞庭,三者難分優劣;就構築形制而言,也是各有千秋,在伯仲之間。設若從這些方面落墨,既使有生花妙筆,充其量只能彷彿其狀貌。崔顥《黃鶴樓》本詩高明之處在於:它根本捨棄了黃鶴樓位置、形制等這些外在特徵,而緊緊圍繞它的得名這一根本要素大做文章。而就得名論,黃鶴樓與神奇傳說相聯繫正是它魅力之所在,爲岳陽樓、滕王閣所難於匹敵。本詩的前兩聯寫身在黃鶴樓下仰觀寥廓天宇所見所感。當本詩人第一眼看到黃鶴樓時,無窮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於此升飛的故事。那位“昔人”本來也是凡夫俗子,由於學仙得道,羽化登入仙境。後來他乘黃鶴重遊舊地,黃鶴樓應當記得他的仙風道骨。那黃鶴自然也是得道的仙鶴了,自那次飛過眼前這一片天空後,再上,還是屬於人間。面對白雲,本詩人意識到宇宙中時間的永恆和人生的短促。雖然沒有發生一連串《天問》式的感慨,但讀者已感覺到本詩人心潮的起伏,領悟到本詩人藉助“黃鶴”、“白雲,,等意象所傳達出的關於宇宙、人生真諦的思考。前四句本詩好就好在它是因黃鶴樓而觸發的,不能移於別處。它是自然而成,如衝口而出一般,絲毫沒有斧鑿的痕跡。它是形象化的,並沒有將思想和盤托出,卻能讓人低迴思索於無窮。這樣寫,雖然沒有具體描繪黃鶴樓的形態,卻成功地展示了它的精神風貌。

本詩的後四句轉換角度,寫登上黃鶴樓俯視江漢所見所感。本詩人居高臨下,如從天上觀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這感慨也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展開。與寥廓的宇宙空間相比,人世間的距離感應該是微不足道的,晴日下,遼闊的江漢平原上景物歷歷在目;鸚鵡洲芳草萋萋更在眉睫之前,但我的鄉關卻很遙遠,非目力可及。人一生的活動範圍實在太有限,與仙人相比,真像翱翔蓬蒿之間的小雀與展翅九萬里的大鵬鳥一樣懸殊。至於從時間角度言,人的壽命以歲月計,積日成月,積月成歲,轉眼之間便是百年,一個人的一生就過完了,比起“以五百歲爲春,五百歲爲秋”的冥靈來,已經短得可憐;比起“天上方七日,世上幾千年”的神仙來,更不可同日而語。在人世這個空間和人生這段時間的座標繫上,此時此地的我處在什麼位置?當此一日將暮、江上煙波泛起之際,身在黃鶴樓上的“我”真說不清楚。可見本詩人之“愁”有豐富的內涵,不是單單爲了鄉愁。後四句中,寫景比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來的眼前景,作者並非着意刻畫;特別是當這些景語融入本詩人深沉的感慨後,它們作爲景物的特徵更趨淡化。推知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之語,很大程度上爲此而發。更多唐本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本詩三百首欄目。

前人推許此本詩,有人說它“鵬飛象行,驚人以遠大”(王夫之語),有人說它“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沈德潛語),都是着眼於此本詩意境的開闊和運筆的飄逸,這正是此本詩藝術魅力之所在。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悠悠

“悠悠”是形容詞,在古漢語中有許多義項:①思念、憂思的樣子。如《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其出處是《·鄭風·子衿》)②遼遠,遙遠。如《本詩經·王風·黍離》:“悠悠蒼天,此何人哉?”③長久。如《長恨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④連綿不盡的樣子。如《望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⑤飄動的樣子。如《本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⑥飄忽不定的樣子。如《酬樂天得微之本詩知通州事》:“知得共君相見否,近來魂夢轉悠悠。”

萋萋

“萋萋”是形容詞,有四個義項:①形容草木茂盛。本本詩“芳草萋萋鸚鵡洲”即取此義。②雲行瀰漫的樣子。如鮑溶《範真傳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萋萋巫峽雲,楚客莫留恩。”③華麗的樣子。如潘岳《藉田賦》:“襲春服之萋萋兮,接遊車之轔轔。”④衰颯的樣子。如王嬙《怨本詩》:“秋木萋萋,其葉萋黃。”

「賞析」

本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本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爲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是本詩中頷聯。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本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麼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捨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本句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了本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爲下文寫鄉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爲深值關注和反覆品味的名句。更多唐本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本詩三百首欄目。

本詩中“黃鶴”所指甚明,除了實體“仙鶴”之外,它的指向應該是即“一切”之意。“不復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白雲”變幻難測,寓託着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嘆喟。如果說這個詞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那麼“千載”則使人看到了時間的無限性。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濃濃的鄉愁。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些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極富人情味:豔陽高照,碧空如洗。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佇立在眼前。和煦的陽光灑滿江面,溫暖着親人。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面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浪跡天涯的遊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築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故鄉。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藹一片迷濛,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本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本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餘音。

本詩作具有的濃郁民歌風味,景到言到情到,語如聯珠,自然天成,對仗工整,音律諧美,文采飛揚。本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愁與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有機結合,把鄉愁情懷抒發得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骨跨上了同類本詩作的峯巔,成爲被後人推爲唐朝七律本詩中的第一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