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彭士祿感動中國的事蹟【新版多篇】

彭士祿感動中國的事蹟【新版多篇】

彭士祿感動中國的事蹟 篇一

2021年3月22日,各大門戶網站發佈了一條訃聞——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於22日中午在京逝世,享年96歲。

我們的父輩與彭士祿院士,曾是中國核動力設計院的多年老同事,兩家也是同住一個大院的好鄰居。身爲兩家的小字輩,我們曾經同在一所學校上學,同在一個大院玩耍。我們這些發小,從小就從父輩那裏聽到彭士祿院士曲折坎坷的經歷,知道他的很多感人故事。現在,在得知彭士祿院士逝世的消息後,我們的思緒不由得拉回到從前,彭士祿院士的事蹟,也漸漸變得清晰,浮現在我們的眼前。無上的敬意,便充盈於我們的內心……

彭士祿院士前半生異常坎坷。

1928年三歲時,母親蔡素屏同志遭反動軍閥殺害;1929年四歲時,父親彭湃同志在上海犧牲。彭士祿從此受到貧苦老百姓的照顧和掩護,鄉親們和地下黨組織把他東掩西藏,他纔在嚴峻的形勢下有幸活了下來。1931年,彭士祿6歲時,被轉移到了潮安,送到革命羣衆家裏寄養,準備尋找機會轉送中央蘇區瑞金。在潮安,彭士祿先後被20多戶人家收養過。最後,他被送到紅軍隊長陳永俊(後犧牲)家,由其母親潘舜貞撫養。1933年農曆7月15日,因遭到叛徒出賣,8歲的彭士祿和潘舜貞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抓獲,送至潮安縣監獄,接着被押送到汕頭石炮臺監獄。1934年,彭士祿又與一批少年及紅軍家屬被轉送到廣州感化院。1935年夏,彭士祿從廣州感化院被釋放,回到潮安當乞丐,後又住到革命羣衆家裏,並幫助繡花、打柴、放鵝等,以維持生計。

再後,又經歷第二次牢獄之災,被營救出獄後,了;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地下黨組織的懷抱。1940年,周恩來同志派副官龍飛虎和賀怡帶領彭士祿和一些烈士子弟離開廣東,經桂林等地達重慶,後被送往延安,進入青年幹部學院就學。

就是這樣異常艱難曲折的人生,卻造就了彭士祿同志那種堅定的信仰,堅韌的毅力,拼搏的勇氣,必勝的信心。一個從小父母都爲革命犧牲的孩子,一個從小失學的孩子,卻能以堅韌不拔之志,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戰勝學習上的一個一個攔路虎,順利完成國小、中學的課程,並於1949年,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後又轉到大連大學應用化學系學習,成爲那個時代較爲稀少的大學生中的一員。1951年,彭士祿同志以優異的成績,被選派留學蘇聯,先在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1955年蘇聯將中國留學生集中到幾個大城市學習,彭士祿又被轉學到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繼續學習,到1956年畢業。

閱讀彭士祿同志的事蹟,探尋彭士祿同志的人生軌跡,我們不禁感慨萬千。

彭士祿同志那一代人,因爲特殊的時代的原因,人生的曲折,成長的艱辛,是我們這一代人所很難想象的。聯想到當今,一些孩子,受不得一點委屈,更禁不起一點點挫折。現在雖然處於和平年代,但生活如同一條河流,有平緩的港灣,肯定也就有激流和險灘;人生的長途,有得意就有失意,有歡樂就有悲傷。要知,院子裏遛不出千里馬,溫室裏長不成棟樑材。挫折教育的缺失,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肯定是不利的。反之,一個從小經歷挫折,歷經人世滄桑,嚐遍人間甘苦的人,一旦成長、成才,那一定是大才!

請看——

在蘇聯留學的六年間,彭士祿同志共修了36門課程。其中,除3門課程成績爲“合格”外,其他33門課程成績均爲“優秀”。在蘇求學期間,他還有3門實踐課程的成績也是“優秀”。最後,在畢業證書上,他的成績總評爲“優秀”。綜合彭士祿同志的課業成績和畢業論文成績,他在畢業時以全優的學習成績在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獲得了“優秀化工機械工程師”的稱號。時值陳賡將軍訪蘇,要挑選少數學生攻讀核動力專業,彭士祿同志被選中,又在莫斯科動力學院進修核動力專業2年。1958年4月,他以優異成績學成回國,被分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從此,踏上了幾十年科研的漫漫“長征”,並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刮目、令世界震驚的巨大成就。

以現在的眼光看,彭士祿同志是一個典型的“紅二代”。由於父母對革命的貢獻,特別是彭湃烈士對革命的巨大貢獻和影響,在某些人看來,彭士祿同志完全可以躺在父母的功勞簿上,安享父母犧牲帶來的“餘蔭”。但是,正如周恩來同志看望革命遺孤和軍隊幹部子弟時的講話要求一樣,彭士祿那一代人,特別是那些烈士子弟,深深牢記周恩來同志“繼承先輩的革命遺志,和人民羣衆打成一片”的諄諄教誨,以提籠架鳥、玩物喪志的“八旗子弟”爲戒,繼承先烈遺志,不斷上進,努力開拓,續寫了一本又一本的紅色家譜。

請看彭士祿同志的成就——

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被譽爲“中國核潛艇之父”。

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中國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中國核工業部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中國秦山二期核電站聯營公司首任董事長。

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爲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國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黨代會代表,中共十二大候補中央委員,四屆及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人大環保與資源委員會委員。

……

這些成就,隨便一項,都夠我們學習一輩子的了!

閱讀彭士祿院士的事蹟,感慨尤深的,主要有三點:

一是,一個人絕不能坐在父母的功勞簿上,安富尊榮,喪失鬥志,不思進取。人生就是一個一個攻堅的戰役,只有發奮圖強,努力拼搏,才能戰勝一個一個的困難,從而攀上人生與事業的峯巔。

二是,學習與奮鬥是終身的,除了不能淺嘗輒止,更要有咬定青山的堅持,百折不回的堅韌,心無旁騖的堅守,矢志不渝的堅定。惟其如此,才能在艱辛的人生旅途上,走得更遠;才能在蜿蜒曲折的事業小徑上,攀得更高。

三是,一個人,對待自己從事的專業,要像一顆釘子一樣,咬住目標鑽進去。只有這樣,纔會有特別的收穫。理工農醫專業如此,文學創作,更是如此。

《禮記·檀弓上》曰:“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現在,彭士祿院士以96歲的遐壽而駕鶴西去。他老人家留下的豐厚的文化遺產,等待我們去開掘、繼承;他老人家留下的精神遺產,更值得我們學習、弘揚。

彭士祿感動中國的事蹟 篇二

追憶彭士祿同志的一生,是真真切切爲祖國和人民奉獻的一生。作爲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爲實現核潛艇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核動力技術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爲我國核電站自主設計與建設,核電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彭老卻說,“這些成績與榮譽不僅屬於我個人,它更屬於核潛艇人,屬於核電人,屬於核事業人。”致敬這位中國核動力事業的“墾荒牛”,人民不會忘記。在我國核工業發展中,凝聚着一代代核工業人前仆後繼的奮鬥,新一代中國核工業人也必將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續寫新的輝煌!

以彭士祿前輩爲代表的老一輩核工業人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鑄就了國之重器,讓我們挺直了脊樑,鼓舞了全民族奮進的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新時代的我們,要將前輩們用生命和誓言鑄就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血脈繼續傳承下去,大力弘揚“強覈報國、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創造無愧於新時代新徵程的新業績,貢獻新時代新青年的新力量!

就是這樣一位墾荒者,一生投身於核動力事業,爲中國核潛艇研發和核電站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童年的悲慘經歷沒有擊垮他,科研攻關的種種困難沒有擊退他,勤懇、專注、吃苦耐勞、勇於擔當,彭士祿老前輩將一生奉獻給了祖國的核動力事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作爲一名黨員和核電行業從業者,我將以彭士祿老前輩爲榜樣,爭取做一隻犟勁的“孺子牛”,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爲秦山核電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彭士祿感動中國的事蹟 篇三

有一位戴着鼻飼管的老爺爺,看起來普普通通,但他的真實身份卻是隱藏了幾十年的國家最高機密的核潛艇研究員。

他叫彭士祿,出生於英雄家庭,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便死在敵人手下,四歲被通緝,坐了兩次牢,吃了百家飯,許多媽媽都爲了換他的命犧牲了自己。彭士祿從小就十分孝順。他小時候就十分艱苦,在他15歲時,周恩來找到了他,還給了他學習的機會。

彭士祿原本學的是機械類,後來他因需要,轉行轉成了研發核潛艇。

這些時間,他每天五點起來,十二點以後睡覺,餓了就吃窩窩頭,但有些時候,卻可能連個窩頭都吃不上,就去挖白菜根。他們在蒐集資料的時候,最開始的資料便是在美國商店買的兒童模型玩具和一張模糊得看不清的圖片,但是,他們仍然敢於去嘗試。一次,他們蒐集到了一個英語資料,可他們沒有學過英語,更看不懂英文,於是彭士祿他們就早起背英語單詞,十分努力。

他們的環境不好,又有蚊子又有蒼蠅,叮得身上流膿,但是,如此惡劣的環境,他們依舊日日夜夜艱苦奮鬥着。

終於,他們奮鬥了13年,中國第一個核潛艇“長征”號成功潛入大海。想到祖國原來一窮二白,被蘇聯瞧不起,又想到彭士祿他們這麼多年爲國奉獻,可都是他們的功勞哇!

彭士祿回到祖國便影藏了幾十年研造核潛艇,這就是那個戴鼻飼管的老爺爺!

彭士祿勇敢無畏,一生報國,他不怕艱辛,熱愛祖國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彭士祿感動中國的事蹟 篇四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追授彭士祿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宣部負責同志爲彭士祿同志親屬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

從中國潛艇核動力堆到秦山一期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無不傾注了彭士祿院士的汗水和心血。“只要祖國需要”,成爲他一生的行爲準則。今年3月22日,彭士祿院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彭士祿常說他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葉劍英元帥之子、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在《赤誠——彭士祿圖傳》序言中提到,作爲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被讚譽爲“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的里科弗”。

對於這些讚譽,他堅決不同意。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作爲共產黨員,國家交給我的任務只有盡全力把它做好,沒什麼‘之父’之說。我充其量就是核潛艇上的一枚螺絲釘。”

葉選平憶述,在延安中學時,彭士祿學習很吃力,因爲他過去只讀過兩年書,上課都聽不懂。但他這個人有個倔脾氣,不學則已,學,就一定要學好!他的數學基礎差,但是他刻苦努力,終於在期末考試時獲得了“優秀”的評語。

彭士祿有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遇事總要問個爲什麼,理解以後再記憶,弄不懂絕不囫圇吞棗。對一個問題,他常常舉一反三、反覆思考、反覆演算、反覆驗證。後來,他在科研工作中,運用腦海中儲存的知識,推導出無數的數學公式,這些基礎都是在延安中學打下的。

1956年,彭士祿院士在蘇聯學習化工機械即將畢業時,因爲祖國需要改行學習原子能專業,這既是他的人生的轉折點,更讓他的人生與祖國的核動力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從20世紀50年代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製事業,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裝備、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爲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彭士祿這個名字,和他從事的工作一樣,一度都是國家的最高機密。直到幾十年後,隱姓埋名30年的彭士祿,才作爲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走進人們的視野。

而作爲一本真實記錄彭士祿院士傳奇的一生的書籍,由廣州出版社出版的《赤誠——彭士祿圖傳》用珍貴的歷史照片和精練的文字記錄了彭士祿院士傳奇的一生以及彭家良好的家風傳承。

全書分7章,分別介紹了彭士祿院士的父親彭湃的革命事蹟,彭士祿院士的成長史、留學生涯,以及彭士祿院士砥礪研製核潛艇、銳意墾荒拓核電的建設核電、發展核電的經歷。全書讀來蕩氣迴腸,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