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市農業行政管理工作自查報告

第一篇:市農業行政管理工作自查報告

市農業行政管理工作自查報告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認真分析我市農業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按照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改進和提高農業行政管理水平,更好地發揮行政管理的積極作用,更爲有效地引導和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對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我市農業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重慶直轄五年來,全市根據市場經濟推進的程度,按照“簡政放權,縮小行政干預度”的方向和應對加入wto的形勢,進行了新一輪機構改革,全面清理了行政法律法規,大幅度縮減了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採取多種形勢增強對公務員的培訓,擴大對外開放;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轉變觀念,轉換職能,依法行政,加強制度建設,改進行業作風,農業行政管理水平得到較大提高,並多次受到農業部領導的肯定。

五年來,全市社會經濟呈現出飛速發展的態勢,農業有了長足的增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實現了農產品由短缺到總量平衡、豐年有餘和結構性過剩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全市農民在普遍解決溫飽的基礎上,初步達到小康水平;實現了三峽一、二期移民平穩推進,移民區和安置區社會穩定;實現了以十個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爲代表的結構調整穩步實施,優勢產業特色產品逐步發展壯大,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大幅度改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由於重慶地處祖國西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加之農業比重大、貧困面大、交通運輸條件較差等因素制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市場經濟發育程度、行政管理能力與其他省市區比較,特別是與中部、東部省市比較,還存在較大差距。

如果避開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繁榮程度、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環境等方面的差距不談,就農業行政管理工作而言,至少存在着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重視:

一是農業行政機構(包括事業單位)幾乎沿襲過去的模式設置,農業行政機構綜合改革的深度不夠。在市級農口各部門中存在着明顯的職能交叉與職責不明,市與區縣(自治縣、市)行業管理機構設置不統一。在市級級農口系統內,在行政部門與部門之間、行政機關與事業單位之間仍然存在職能交叉。市級各農業事業單位中,存在科研機構和技術推廣機構設置過於分散;質量檢驗監督機構(包括農藥、獸藥、飼料、肥料、種子等農資及農產品質量檢驗)簡單重複、綜合性差;全市農業中等教育重複辦校現象突出等。

二是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形象和地位沒有得到應有地體現。全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尚處於試點階段,農業綜合執法工作無論在體制機構、制度程序、隊伍建設,還是職能配備方面都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態,與全國大多數省市區比較,存在明顯差距,農業行政執法仍處於相對落後的水平。農業執法工作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格局的轉換。一方面,農業行政機構過多地考慮農業生產的數量指標和農業技術的具體推廣內容;另一方面,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在依法經營的同時,仍然在行使行政許可、規費收繳及行政處罰等事由,有的還承擔法定檢驗工作。行政管理、技術推廣與監督檢驗等職責與權限界限不清。農業行政部門及其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在履行農業行政管理職能的過程中,執法水平不高的問題明顯存在,工作方式簡單,對行政執法程序、方法、尺度的把握欠準,執法違法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市已經發生並造成嚴重影響的巫山強制種煙事件、巫溪違法檢疫事件及墊江動物檢疫事件等,即是農業執法管理水平、工作方式、工作作風方面問題的典型體現。

三是對農業發展研究嚴重不足。應當說,對農業發展研究雖然已經引起了市農業局領導的重視,但就目前而言,我們在針對農業進入新階段、加入wto後適應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變化的形勢,如何組織實施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如何改善城鄉居民膳食消費結構,如何培育並做大做強區域支柱產業和特色農業,如何增強與改進國家農業投入方式,如何鞏固農村稅費改革的成績,如何發展農村多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如何促進農民增收等等方面所投入的工作力量不足,研究的深度不夠,還不能做到不斷地、及時地爲市委、市政府提供農村政策參考意見。以至於在組織農業技術推廣、結構調整、基地建設、生產發展及農業投資項目安排等方面,依然帶有較爲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

重慶與東部和中部發達地區比較,區域間物質技術合作、產品流通與市場經濟發育程度相對較差,如何科學地研究制訂農業發展戰略和重點產業發展規劃,減少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工作的強制行爲,更多地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尊重農民意願,採取扶持、示範、引導、推進的辦法促進農業發展,已經是新時期提高農業行政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任務。

二、改進和加強農業行政管理工作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一)黨和國家對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對重慶經濟社會的發展提出的四大基本要求中,涉及農業和農村工作有三項:一是解決14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和提高全市農民的生活質量;二是保證30多萬農村移民實現“移得出、安得穩、逐步能致富”;三是恢復林草植被,改善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做好上述三大工作,必須改進和加強農業行政管理水平,全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優勢農產品的科學合理佈局,提高農業生產質量與效益。

(二)新的社會經濟發展態勢對重慶農業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

經過二十年來的改革發展,重慶與全國一樣,社會經濟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其主要表現爲: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已初步建立,價值規律調控經濟行爲的範圍與程度已佔主導地位;二是加入wto後,農業發展面臨更爲廣闊的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更爲嚴峻的全球貿易競爭的形勢;三是農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消費市場正在向優質、安全、無公害的方向發展;四是全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農業農村已經進入加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和以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爲顯著標志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面對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形勢和加入wto的機遇與挑戰,改進和加強農業行政管理工作的任務顯得更加必要與緊迫。

(三)新時期、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對農業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希望

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給重慶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農業行政管理水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此,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重慶農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適應時代的形勢與需要,加速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步伐,更好地承擔和履行好行政主管部門職責,充分發揮農業行政管理的積極作用,着力於扶持優勢產業特色產品的發展,加速農業信息體系建設,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和農產品安全行動計劃,促進農村市場經濟的發育完善,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三、改進與增強農業行政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改進和加強農業行政管理工作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治國、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在農業領域的具體體現。應當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組織引導全市農業發展大局,從樹立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形象,從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高度,統一思想認識,克服本位主義思想,識大體,顧大局,努力改進和加強農業行政管理工作。

改善與增強農業行政管理工作,要求我們每一個農業工作者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質與業務素質,最大程度地縮小和減少行政干預的程度,更多地運用市場槓桿和政策措施促進農業資源優化配置,加強農業行政執法,維護正常的農業農村經濟秩序,保護農業生產者與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搞好農業發展研究,爲市委、市政府組織領導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決策參考,引導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二)加強農業發展戰略研究

重慶市農業局作爲市政府的職能部門,應該更多地突出宏觀,做好農業發展的戰略研究。要在分析全市農業資源優勢和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抓好農業發展重大戰略問題的研究,以及加強一些帶方向性、政策性、建設性課題的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和方案。同時,要抓好規劃的編制和實施。要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建設任務進行超前研究和規劃,制定近期和中長期農業發展規劃,突出規劃的前瞻性和中長期指導性,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規劃的可操作性,爲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各區縣(自治縣、市)更好地組織農業發展提供參考,引導各涉農單位積極把握投資重點與發展方向。要在農業發展重點與方向、良種工程與良繁體系建設、優勢農產品評價與主導產業發展、區域特色農業扶持開發、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方面提出具體方案。同時,在經過科學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一批有資源優勢與開發價值的農業發展項目,制訂一套鼓勵和扶持農業開發的政策措施,供社會單位與投資者合作參考。

(三)提高農業投資項目安排的科學性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農業發展研究、重點項目發展規劃,按照市與區縣、鄉鎮的事權關係,分級分期安排政府投資,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基礎性、公益性與帶動性。建立農業基本建設與專項資金項目儲備制度,提高項目決策的科學性,減少項目申報與審批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市級重點建設項目,應當是列入重點發展規劃或專項發展規劃,並經論證系科學合理可行的項目。明確劃分行業部門與綜合部門的責任範圍,實行項目安排與資金撥付迴避制度,遵照《農業基本建設計劃管理辦法》嚴格項目管理,按照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實施方案或初步設計、項目檢查驗收、後評價等程序進行。

(四)加快推進農業綜合執法

實行農業綜合執法是新《農業法》賦予農業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是農業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方向,是切實加強農業行政執法工作的有效途徑和必由之路。要建立健全農業政策、法規和綜合執法體系,改變多頭多重執法,進一步強化服務,增強執法工作能力,提高農業執法的整體效能,維護正常的農業與農資生產、農產品安全與質檢等農村市場經濟秩序,保護農業生產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塑造新的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形象。要按照“統一、集中、高效”的原則,在農業綜合執法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農業綜合執法,增強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履行法定職責的能力。要進一步改革農業行政執法體制,加快實施農業事業單位的改革力度,儘快建立市級農業執法總隊和各區縣(自治縣、市)農業綜合執法機構,規範執法主體,理順行政執法關係,強化執法人員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建立健全執法責任制度。

(五)積極推進農業事業機構改革

全面推進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把分散在農業行政部門所屬各事業機構的執法職責實行科學剝離的同時,要積極有效地推進農業事業機構改革。一是研究將全市畜牧科研機構與農業科研機構的力量進行整合,分別籌建市畜牧科學院與市農業科學院,院以下設專業科研所。二是研究將全市質量監督機構的儀器設備、科技人員和房地產、投資等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市農產品質量檢驗中心,至少應該考慮建立農產品(植物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在中心下設特殊性的專業質量檢驗室。三是研究對現有農業中等專業校的改革,市屬現有兩所農業中等專業學校,一個可考慮努力建設成爲農業專科學校或者農業幹部培訓學院,另一個繼續按重點農業中等專業學校進行加強完善。四是研究對過於分散細化的種植業、養殖業各技術推廣機構進行改革,可能的話,分別建立農技中心(總站)、畜牧中心(總站)、水產中心(總站)。在綜合研究農業科研、質檢、教學、推廣機構改革方案中,爲了保持原有投資渠道與管理方式,對於機構級別、隸屬關係、人員去向、原有牌子等可以暫且保持不變。

(六)積極組織開展對農業質量標準、技術規程的研究制定

要適應農業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組織有關技術力量,加強對全市各類主要、重點、特色農產品的優質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業及飼料、肥料、農藥、獸藥、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經專家論證通過後,報農業部審批確定爲全國性行業標準,或者由市質量標準部門審批確定爲地方標準,嚴格農資和農產品的市場準入與監管,努力開拓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同時,要充分利用全市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院校、技術推廣機構的技術力量,組織協同制定各類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與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生產模式與技術規程,爲現代農業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

(七)扶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在農村市場經濟逐步發展、撤區並鄉建鎮與鄉鎮政府機構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下,原有的基層服務組織的人員配備、工作方式、技術手段與農業農民生產需求已經存在着新的不適應。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特徵與實現方式,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或隊伍,要更多地採取放的思路,積極扶持農民自主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股份合作的等多種形式的農技服務組織。以便讓民間自治、自助的技術服務組織有機會適應當地農業發展需要而發展壯大。事實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重要的是依法對農技服務組織與人員的資格審批和監管,而不在於是不是要負擔過於龐大且有可能很大一部分人員不能勝任專業的隊伍。提倡各種形式的技術服務組織與農民簽訂技術服務與勞績掛鉤的利益分配方式,扶持發展依託技術服務組織成立的耕作、栽種、施肥、防疫、治蟲、治病、收穫等專業隊伍。並在物資供應、規範化生產、技術指導與服務和農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品牌與營銷等各方面,扶持和發展專業學會、協會、互助會,把分散的農業生產和農戶組織起來,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和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可能對縣以下農技服務組織放得越徹底,農技推廣纔會越活躍。

(八)組織開展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研究

充分發揮市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權威性,組織市內外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黨政部門、技術推廣機構的有識之士,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熱點、難點及關係農民增收致富等相關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一是市農業局、市農業區劃委員會、市農學會及有關方面,可以聯合組織召開一次學術交流年會,對農業組織化程度、百萬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產業化發展、農技推廣、優勢產業發展、農村市場、農村合作經濟發展、龍頭企業發展、農村政策、稅費改革、農民負擔、農民增收、農民生活消費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與爭鳴,並可邀請全國知名農業經濟專家到會,對共同關心的農村經濟發展問題作專題學術講座;二是每年至少組織兩次對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及農牧漁各業發展形勢與特點進行分析,半年與年度經濟形勢分析報告可以通過報刊雜誌、廣播電視、信息網絡或印製白皮書等形式向社會提供權威性地農業信息資料。

(九)加強農業行政隊伍建設

搞好農業行政隊伍建設是改進和加強農業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礎和保證。農業行政部門的每一個幹部職工都是其部門形象的一個反映,要把學習貫徹xx大精神作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始終不渝地用“xxxx”的重要思想指導農業行政管理工作。要注意抓好農業行政幹部隊伍的學習、鍛鍊、提高。採取多種有效的方式,健全農業行政隊伍的學習培訓制度,保證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可以分別選派一批年輕有爲的幹部到國外、國家部委、沿海省市及區縣、鄉鎮去培訓鍛鍊,提高幹部的知識面與實際工作能力。在農業行政管理工作中要講政治、講原則、講程序,樹立敬業、奉獻的良好精神風貌,加強調查研究,強調部門協作,改變工作方法,改進工作作風。要花大力氣搞好農業行政機關作風建設,從總體上改進和提高農業行政管理水平。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應當把改進與增強農業行政管理工作視爲已任,進一步增強對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與使命感,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業務素質和農業行政管理水平,爲更好地履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引導、推動和促進農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第二篇:內蒙古農業技術推廣站行政執法工作自查報告

內蒙古農業技術推廣站行政執法工作自查報告

一、工作開展情況

我站是自治區農牧業廳具有農業行政執法職能的單位之一,執法工作主要依據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和《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辦法》。在上半年的工作中,一、維護了基層農技推广部門的合法權益。今年春季,通遼市扎魯特旗農技推廣中心職工來電話反映,扎旗行政爲了開展文明達標活動,擬將旗農技推廣中心大樓由旗武裝部佔用,我們得知此情況後,立即進行了解覈實,在充分了解真實情況的基礎上,指出扎旗政府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是嚴重違反“農技推廣法”的違法行爲,侵害了扎旗農技推廣的利益,必須予以制止。在我們的干預下,扎旗政府和農業局取消了佔用計劃,制止了一起違法行爲的發生,維護了扎旗農技推廣中心的合法權益。二、在行政執行證件的管理使用方面,我們嚴格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規定執行,去年秋季,安排有關執法人員參加了農牧業廳統一組織的培訓學習,在考試合格的基礎上,於今年換領了新的執法證件,沒有出現亂髮證件、不規範使用的現象,維護了執法證件的嚴肅性。

二、存在問題

目前,在我區的農技推廣工作中,還存在很多違法現象,主要是侵佔、挪用農技推廣項目經費,侵佔農技推广部門房舍,安排非專業人員進鄉鎮站工作甚至擔任鄉鎮農技站領導等等,違法人員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是手中握有一定權力的部門領導或鄉鎮領導,他們的法制意識十分淡薄,經常是知法犯法。例如,農技推廣項目經費被主管部門侵佔、挪用,被領導管理的農技推广部門是“兒子的錢老子花,兒子有苦不敢言!”,即不敢反對,又不敢向上級部門反映,更不可能去執法!同樣,非專業人員擔任鄉鎮農技站領導,一般職工不敢反映,也不願反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願去得罪人,諸此種種,受損的只能是當地的農技推廣事業。

另外,由於領導不重視、缺乏經費等原因,農技推廣執法單位沒有下基層認真開展執法檢查工作,對違法行爲沒能及時認真進行查處,工作中有缺位現象。

三、幾點建議

一是提高各級主管部門和農技推广部門領導的法制意識,不能知法犯法,也不能知法不執法,執法工作既不能錯位、越位,更不能缺位,出現執法盲區。二是理順農業執法管理體制,成立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實行直管理。三是在刑法上設立侵佔、挪用專項經費罪,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法成本。

二oo四年七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關於農業委員會依法行政自查情況的報告

爲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通知》、《江蘇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意見》和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分解落實依法行政工作任務的通知》精神,按照泰姜府辦[2014]2號通知精神,我委對照檢查內容,結合工作實際,認真開展自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1、農業依法行政取得顯着成績。今年以來我委圍繞"兩轉變、兩提高"(由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向提高公民法律素質轉變,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各項事業向注重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項事業轉變;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提高各級幹部依法行政的能力)的目標,認真履行部門職責,高度重視並切實加強農業依法行政工作的領導,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強化依法治農管理,爲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我委被評爲"全省農業依法行政示範單位"、"法治**市建設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在80多個市直機關政風評議中,我委被評爲"十佳單位"。

2、農業行政執法能力得到加強。在全區範圍內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並建立了農資打假電話舉報和首問接報負責制。今年以來,全區共出動農業執法人員589人次、車輛79臺次,檢查和整治農資市場885個、經銷點1724個、生產企業13個,抽檢各類產品65個次,查處各類農資案件18件。對違法案件的查處,能夠做到持證上崗、程序合法、文書規範、相關法律法規應用得當,到目前爲止沒有一起案件當事人申請市級行政複議。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提高認識,成立組織,切實加強對農業依法行政工作的領導。

農業行政執法已成爲新時期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工作和重要任務。爲加強對依法治農工作的領導,我們組建了依法治農領導小組,由主任任組長,各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爲成員,並下設辦公室,負責組織指導和協調依法治農工作。並及時對依法治農工作領導小組進行了調整充實。從工作需要出發,由於我們能根據變化了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變動,加強組織領導,使我委的依法治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同時,結合工作實際,我們還制訂了農業行政執法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做到工作有安排,落實有措施。我們將不斷強化對依法行政工作的領導,明確專人負責,完善組織機構,確保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落到實處。

(二)認真學習,廣泛宣傳,深入領會《綱要》和《意見》的精神實質。

爲提高廣大幹部職工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我們堅持以《憲法》爲核心,以《農業法》爲重點,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業技術推廣法》、《漁業法》、《種子法》、《動物防疫法》等農業法律法規以及《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複議法》、《國家賠償法》、《農產品質量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先後購買了《幹部法律知識讀本》、《公務員依法行政讀本》、《行政許可法》等普法教材,發放到全體職工手中,做到人手一冊。除了要求職工認真開展業餘自學外,還結合中心組學習、機關學習日學習,有重點地進行集中輔導,並積極組織職工參加區司法局、工會、法制局、人事局等部門組織的多種法律測試,增強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觀念和意識,創造與建設法治政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國務院《綱要》、省政府《意見》和區政府《通知》印發後,我們就在主任辦公會上進行專題佈置,及時組織廣大機關幹部職工開展學習討論,並制訂了《**市**區農委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方案》。學習貫徹《綱要》、《意見》和《通知》精神,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就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一致"及"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的要求,注重加強制度建設,大力改進機關作風,忠實履行法定職責,努力促進機關職能轉變和行政效率提高,推進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實現建成"法治機關"的目標。

今年以來,我們通過區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對我委的依法行政工作多次進行專題報道。先後組織農業普法骨幹到各鎮利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3月農業法律法規宣傳月、6月安全生產宣傳月、綜治宣傳日等,開展農業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共散發各類資料2萬多份,製作展板10多張,懸掛過街橫幅20多條,接受諮詢6000多人次,多年來由區紀委組織相關部門舉行春秋季農資打假專項活動。同時,加強對農業生資經營者的法律宣傳。我們共聯合舉辦了種子、農藥、獸藥等重要農資經營者培訓班,培訓1000多人次。

(三)健全制度,規範管理,努力提高農業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1、加強農業行政執法制度建設。爲規範依法治農工作,使農業行政執法既有法可依,又有章可循,我委逐步建立健全了依法治農工作的各項制度,使依法治農工作職責明確,責任落實,操作規範,推動有力。一是農業行政執法工作責任制。我委制訂了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副隊長和執法員工作職責,使每一位從事農業行政執法的人員都有明確分工,責任到人。二是公示制度。我們不僅把全委主要職能和各局、科、室主要職責及電話號碼在**農業網等進行公告,還對行政執法人員姓名、職責、行政執法證號以及行政執法的程序、舉報電話等上牆予以公示,同時在區行政服務中心開設了行政服務窗口。三是服務承諾制度。在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立的農委"窗口",主要辦理動植物檢疫和種子生產、經營許可手續,我們要求工作人員嚴格執行"便民、高效、廉政、規範"的八字規定,認真搞好優質、快捷、限時服務。四是廉政制度。我委制定了機關工作人員行爲規範、農業行政執法廉潔自律制度和行政執法人員"六條禁令",強化拒腐防變的制度建設,規範工作和執法行爲管理。五是學習培訓制度。爲提高執法人員素質,確保依法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我委專門制定了農業執法人員學習培訓制度,並堅持單項培訓與綜合培訓相結合,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每年至少對農業執法人員進行一次集中培訓,並把學習培訓結果作爲換證和年度考覈的重要內容。委農業執法大隊還堅持每月學習例會制度。除組織全體執法人員參加省和市裏組織的換證培訓外,我們還分批組織了執法人員的培訓考試,先後對動物防疫監督執法人員、漁政執法人員和農業綜合執法人員進行集中培訓考試。六是行政執法過錯追究制度。我委對不依法辦事或行政不作爲造成過錯或錯案的,要求依其情節追究行政責任乃至法律責任。七是建立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對涉及到三農工作的重大決策事項,我們建立了公衆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的行政決策機制。

2、加強規範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我們根據區政府部署及時對我委制定下發的規範性文件進行清理,對與法律、法規和規章不一致的文件及時報請區政府,並予以修改或廢止,取消了一批不合理的收費、審覈、審批項目。

3、加強農業執法隊伍自身建設。爲建設一支政治合格、業務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的農業行政執法隊伍,保證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我們對農業執法人員嚴格要求,嚴格審覈,嚴格管理。一是嚴格要求。我們要求每一個行政執法人員都要嚴格執行**省行政執法人員基本行爲規範,並制定了農委農業執法人員廉政制度及六條禁令,對違反禁令者予以嚴肅處理。二是嚴格審覈。我委對行政執法人員實行考試錄用和持證上崗制度,嚴把"入口"關,主要是通過考試考覈和換證、年檢等手段,對不符合條件的農業執法人員進行清理。三是嚴格管理。我委對農業行政執法人員管理非常嚴格,不僅經常提要求,抓培訓,抓教育,一旦發現有違紀違規行爲,還按照責任追究制度,堅決查處,決不手軟,較好地保持了這支隊伍的純潔性和戰鬥力。

(四)依法行政,強化監管,不斷加大農業行政執法工作力度。

今年來,我們重點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努力加快依法治農進程。

1、加強農資市場整治。幾年來,我們每年都在區紀委的協調組織下,會同工商、公安、質監等部門,在春耕、秋種關鍵農事季節,組織全體農業執法人員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重點是種子無證經營、出售未審定品種和假冒種子,假冒僞劣硼肥、尿素、磷酸二氫鉀,假多菌靈、高毒違禁農藥、無標籤標識農藥等,收效顯着。在組織開展的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安全專項整治活動中,先後兩次對轄區內獸藥、飼料生產和經營企業進行了執法檢查,並進行採樣送省藥檢所檢驗;開展了打擊非法生產和銷售無批號生物製品專項整治活動,共檢查獸藥生產企業2個、飼料生產企業9個、獸藥經營門點81個,飼料經營企業105個,立案處理6起;開展"瘦肉精"檢測,抽取飼料樣品80個、豬尿樣60個。通過專項整治和市場抽查,向廣大農民羣衆介紹了農資方面的知識,查處了一批假冒僞劣的農資產品,曝光了一批違法案件,震懾了一批違法分子,營造了全市農資市場打假治劣的良好氛圍,維護了農資市場經營秩序。

2、加強動物檢疫和防疫工作。對動物疫病推行了免疫標識、檢疫申報、診療許可和疫苗專營四項管理制度,在今年的流感防控工作中,我們實行24小時值班和疫情零報告制度,堅持以預防爲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完善政企、技企聯繫制度,取得了全面勝利。同時,加強了動物防疫工作,確保豬、牛、羊口蹄疫的免疫密度必須達到100%。今年以來,全市沒有發生一起重大動物疫情。

3、加強蔬菜副食品市場安全監管工作。爲保障城鄉居民吃上"放心菜"和"放心肉",我委進一步加大了對城區各大菜場的市場監管:一方面加強蔬菜藥殘檢測。重點爲甲胺磷、對硫磷等對人體危害較大的有機磷農藥,共檢測葉菜類、茄果類等品種22個,市區主要農貿市場今年1-7月份檢測平均合格率達99.3,平均超標率較上年同期下降了近4個百分點;一方面加強豬肉市場監管。對城區重點屠宰環節和11個農貿市場實行嚴密監控,有效地保障了城區市場的肉菜質量安全。同時,印發了禁用農、獸藥目錄。

4、加強漁業行政執法。我們每年都認真開展漁業秩序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打擊偷、搶、毒、電、炸魚等違法違規行爲,有效維護了漁業正常生產秩序。今年先後印製了《漁藥禁用目錄》、《漁藥使用方法》、《禁用漁藥有關說明》,併發放到養殖場(戶),指導養殖企業(戶)按照水產安全用藥規定標準用藥,嚴格執行農業部頒佈的漁藥、飼料和添加劑等漁業投入品禁用和限用目錄。廣泛開展水產品安全生產宣傳活動,大力宣傳推廣健康生態養殖模式,提高科學養殖水平。逐步建立養殖日誌和巡查制度,對養殖水產品在使用肥料、漁藥、添加劑等漁業投入品後必須達到安全間隔期、停藥期,並經檢驗合格後方可上市,確保上市水產品符合安全標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們將以這次迎檢爲動力,努力補缺補差,進一步加大依法治農力度,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穩定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一是繼續加強普法教育,全面貫徹落實《綱要》和《意見》。通過多形式的學習、培訓,提高全體職工,特別是農業執法人員的法律意識、法律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是進一步健全各項制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重點是完善農業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覈制和行政執法過錯追究制等,推進執法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提高執法隊伍的執法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切實履行農業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重點是加強農資市場整治、動植物檢疫、漁業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民負擔監管等工作,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第四篇:農業環保行政執法自查報告

臨夏州農業局貫徹實施

《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自查報告

州人大常委會環資委:

爲貫徹實施《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臨夏州農業局堅持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實行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利用、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通過自查,全面瞭解我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防治農業生態環境污染,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爲我州農業與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現將自查情況總結如下。

一、貫徹執行《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過程中開展的主要工作和採取的主要措施

1、深入開展《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宣傳工作。

2014年重點做好了《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農業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工作。年初,結合“春節科普下鄉活動”、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中心廣場組織專業技術人員以圖片、展板介紹和發放《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複印本等形式,廣泛宣傳和普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知識。認真組織參與“2014年隴原環保

世紀行”活動,對活動中反映出的我州農業、農村環境保護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瞭解和調查,追蹤和分析了農業、農村環境污染的根源。同時,廣泛開展農村普法宣傳和送法下鄉活動,引導農民和企事業組織參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全社會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意識和法制觀念。

2、推進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的規範化建設。州級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機構,於2014年將單位名稱由原來的“臨夏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站”變更爲“臨夏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站”,與省上機構相對應。同時,州站要求和督促各縣(市)農業部門成立縣級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機構,規範了機構隊伍建設,全州8縣(市)中有6個縣(市)掛牌成立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站,臨夏縣、和政縣農業環保機構依附於縣(市)農機中心開展農業環保相關工作。各縣(市)環保機構在本地區認真組織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加工利用、尾菜處理、鄉村清潔工程示範建設、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等農業環保工作,均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

3、切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生態農業不斷髮展壯大。 一是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加工利用,努力消除農村“白色污染”。在政府和企業的雙重(請你關注:)推動下,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形成了“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環模式。通過宣傳、加強技術示範、建立回收網點,培育加工企業等手段,認真抓好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積極探索農業清潔

生產和農膜科學使用工作。2014年我州回收廢舊農膜4396噸,佔全州廢舊農膜的48.86%。2014年全州回收廢舊農膜6560噸,佔全州廢舊農膜的62.48%,全州廢舊農膜產生量的55%被州內8家企業回收加工,生產再生顆粒3800噸。這些好的做法,爲全州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探索了有益經驗,在以後的工作中繼續總結推廣。

二是加強尾菜處理利用工作,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尾菜處理各項目縣針對分散農戶、蔬菜集散市場、蔬菜倉儲及購銷加工企業,在蔬菜生產、流通和消費等環節,以尾菜肥料化、飼料化等資源化利用爲主要方向,積極引導蔬菜主產區農民採取田間堆肥、挖簡易坑漚肥和直接還田等方式,在田間地頭就地消化尾菜。按照“誰生產、誰處理,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集散市場、倉儲及購銷加工企業,補充建設尾菜處理設施,保證其產生的尾菜就地無害化處理,使尾菜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同時對加工企業建立目標責任制,對實施情況進行考覈驗收,加強資金的監管,使得尾菜造成的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三是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研究。2014年臨夏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站,向臨夏州科技局申報並獲批《臨夏州川、塬灌區》項目,項目選擇耕地集中,灌溉條件好,墾殖指數高的臨夏州川、塬區爲研究基地,在66.65萬畝耕地上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研究,整體上摸清我州

農業面源污染狀況,評價和分析農業面源污染對農業生產及農產品質量的影響,掌握農業面源污染趨勢,查明主要污染種類和對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影響程度。探索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業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及秸稈資源利用,控制外來生物入侵,保護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提出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對策,爲進一步強化農業生態環境管理,開展農業環境治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兩高一優”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提供有力保障。

4、以村容村貌整治爲重點,加強鄉村清潔工程示範村建設。

鄉村清潔工程示範村建設在我州已經示範了11個行政村。2014年省級財政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建設項目在臨夏州建立兩個示範村,分別爲永靖縣紅泉鎮紅泉村和積石山縣吹麻灘鎮林坪村。兩個示範村從生活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安全三方面着手,通過田園清潔設施、家園清潔設施、公共清潔設施三個子工程的實施,推進人畜糞便、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和污水(三廢)向肥料、燃料、飼料(三料)的資源轉化,建立促進農村循環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探索鄉村環境管理的長效機制,使示範村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資源化處理利用率達到80%以上,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回收管理率達到80%以上,農業面

源污染得到明顯治理。使農民的生產環境得到根本改觀。生產環境中農藥化肥和無機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活環境舒適潔淨,美化綠化,安定和諧,有力地提高農民文化道德素質,營造良好的村風和精神文明建設氛圍,提高農民文明健康水平。

5、申報辦理農業環境保護行政執法權限

州、縣(市)農業環保機構正在積極申報辦理本地區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獲取行政執法主體權限。各級農業環保機構建立機構設置合理、權責明確、行爲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農業環境保護執法體系。充分履行農業環保執法職責,按照制度化、程序化、規範化的額原則全面做好日常監管工作,積極探索農業環境保護執法的長效機制。

二、貫徹執行《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認識不到位。一是個別農業部門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沒有設立相應的農業環境保護機構、沒有專門從事農業環保的技術人員,使得相關措施不得力,工作配合不積極。二是個別縣(市)在農業產業發展工程中,片面追求規模、數量,忽視和淡化了農產品的質量,盲目、不科學的使用農藥、化肥和秸稈,造成農業生態環境的二次污染。

2、缺少專項資金。由於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涉及面寬,實施項目多,工作任務量大,相關項目建設成本高,財政缺少專項資金,加之地方財政資金匱乏無力配套相關建設資金,造成農業環保資金缺口大,相關項目實施困難。

3、防治難度大。當前,全州農業生態環境污染源呈現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污染、種植業污染並重的態勢,污染源分散面廣,不利於集中防治,加之缺乏農業環保專業隊伍,防治新技術、新工藝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推廣,致使防治難度大。

4、宣傳不到位。州、縣(市)農業環保機構對本地區所開展的相關農業環境保護項目的實施意義宣傳不到位,致使項目工作進展緩慢。同時對《條例》等農業環保知識宣傳不深入,使得廣大農民羣衆缺少環境保護意識。

三、針對以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今後貫徹執行《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意見建議

1、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當前,加強農業環保宣傳教育,提升農民環境意識已成爲首要任務,只有通過不懈的宣傳教育,使廣大農民羣衆樹立強烈的環境意識,讓農民羣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農業環保工作中去,農業和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纔能有望得到根本的解決。

2、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機構。在各縣(市)、鄉鎮設立環境保護機構,配備工作人員,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打擊污染環境的行爲。同時,將農業環境保護列爲年度目標責任

書重要考覈內容,實行一票否決。

3、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快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大新型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力度,鼓勵使用低毒高效農藥,擴大農家肥、有機肥施用面積,實現農村糞便、垃圾、秸稈、地膜的回收再利用,並着重推廣太陽能、沼氣等適合農村使用的清潔能源。

第五篇:關於農業統計工作的自查報告

爲了進一步大力推進依法統計,確保農業統計的真實性,根據萬源市統計局要求,對我鎮農業統計工作做出全面的自查,現將自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按照市統計局的要求,我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明確檢查內容,落實檢查措施,安排好工作人員,責任落實到人,做好迎接檢查的所有相關資料。

二、按照相關工作制度上報資料

嚴格按照《統計法》的規定對農業統計數據進行統計上報,對於定期報表我們從各村收集數據,認真填寫,按時完成,另外做好農業統計臺帳的數據填寫,以方便查找數據。做好農業年報和農村經濟年報的統計、上報工作。

我鎮於8月15日,對各村傳達了農村統計工作的目的及意義,按照要求抽查了幹溪溝和窩窩店兩個村,對2014年、2014年度所有農業報表及臺帳進行檢查,上報數據和上級部門數據一致,不存在虛報、瞞報、僞造、篡改統計資料的行爲。

三、存在的不足

1、需加強業務知識技能。因統計人員的頻繁變動,造成了統計資料遺失、統計數字不能銜接、統計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等現象,嚴重影響了統計工作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全面性。

2、資料整理不規範。在資料的整理與存檔方面還需按照上級的要求統一整理,規範放置。個別村還存在報表填報不完整,不整潔的現象。

3、思想還有待提高。農業統計數據必須準確,所以統計人員必須高度重視,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認真履行《統計法》和《統計違紀違法行爲處分規定》,加強思想素質的培養。

四、整改措施

1、農業統計第一手資料來源於村上,應加強對村級農業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加強統計工作的熟練度。

2、提高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感,加強對《統計法》和《統計違紀違法行爲處分規定》學習與宣傳,增強法制觀念,規範農業統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