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講話致辭 > 代表發言

(多篇 )新質生產力研討發言材料

(多篇 )新質生產力研討發言材料

新質生產力研討發言材料(2篇 )

新質生產力研討發言材料(1)

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學說的創新性發展,彰顯了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構築競爭新優勢、贏得發展主動權的堅定戰略抉擇,體現了未來我國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標誌着我們黨對生產力的認識實現了又一次飛躍,爲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站在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深刻認識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豐富內涵、重大意義、實踐要求,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聚焦推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作出貢獻。

一、深化認識、提高站位,精準把握新質生產力的豐富內涵

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無論處於什麼時代,生產力發展都是科技進步和新興產業推動的自然的、歷史的產物。因此,新質生產力就是在當代科技進步條件下新興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所具有的新性質、新屬性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起點是“新”、關鍵在“質”,落腳於“生產力”。“新”,指的是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領域、新動能;“質”,指的是物質、質量、本質、品質;“生產力”則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新質生產力突破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基本要求是高效能、高質量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總體來看,新質生產力具有強大的戰略引領力、巨大的發展潛在力、顯著的優勢競爭力等明顯特徵。

二、認清形勢、把握趨勢,深刻理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

新質生產力是經濟發展的新起點、新動能,其規模和速度取決於當下、決定着未來。

(一)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搶佔發展制高點的必然要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客觀上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但最爲重要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幅度和深度。所謂幅度,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覆蓋的產業數量;所謂深度,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衍生出的產業鏈條越來越長,產業間的互嵌越來越深,附加值越來越高,“沿途下蛋”越來越多。因此,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重視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速實現潛在生產力向現實新質生產力轉化。

(二)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提升發展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在新產業、新業態、新領域、新賽道上取得了一定發展成就,已具備較好的基礎和條件;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在科技創新、產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有沒有發展潛力和未來命運前途的重要標誌,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誰佔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制高點,誰就是贏家。因此,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不斷提升產業經濟的持續整體競爭力,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是贏得國際和地區之間競爭的制勝之道。

(三)形成新質生產力是積蓄髮展新動能的必然要求。一個區域能否形成新質生產力,關鍵取決於“源”與“策”兩個方面。一是建源成效。主要表現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特定領域,是否形成包括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高等級研究平臺、戰略科學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金融資本等在內的必要物質技術基礎。二是施策水平。主要表現在是否能夠快速形成科技創新的體系化能力,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其在經濟增長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並提前做好未來產業佈局。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打造科技、產業、金融等緊密結合的創新體系,必將爲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三、發揮優勢、履職盡責,全面落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要求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對政協而言,我們要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圍繞全面落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要求,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協商議政,有效開展監督,廣泛凝聚各方共識和力量,助推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實現量的積累和質的突破。

(一)緊緊圍繞科技創新建言資政。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國發〔2022〕2號文件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部署,圍繞打造六大產業基地、建設“四區一高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深化調查研究,統籌謀劃好明年的協商議題計劃,助力建設特色科技強省。省政協教科衛體委要圍繞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等開展調研、視察、考察,力爭提出更具戰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二)緊緊圍繞要素配置建言資政。我們要聚焦創新要素配置、完善生產要素市場、優化政府服務改革等開展專題性協商;特別是要推廣“園區協商”的經驗做法,助力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

(三)緊緊圍繞產業培育建言資政。我們要深入開展“助力產業大招商·政協委員在行動”活動,積極招引一批頭部企業,推動貴州在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方面部署一批戰略性、儲備性技術研發項目,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綠色環保等新興產業,促進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助推全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四)緊緊圍繞人才建設建言資政。我們要堅持建言資政與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與多樣性統一,廣泛匯聚各方面人才支持貴州、建設貴州、發展貴州,助推把貴州建設成爲全國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爲發展壯大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產業體系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中心組“新質生產力”研討發言材料(2)

同志們:

總書記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意蘊深刻、信號鮮明。近年來,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整體實力不斷增強、縣域產業不斷壯大、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發展基礎不斷夯實、民生福祉不斷改善,但也存在“縣域不經濟”現象,一些縣域在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創新動力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要克服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以改革創新、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以新質生產力引領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支撐。下面,圍繞全市經濟工作實際,我談幾點體會,以供同志們參考。

第一,要注重新的生產要素的組合。“縣域不經濟”的現象與縣域自身發展條件和認知高度相關。一些“不經濟”的縣域在發展目標上追求大城市化,在產業結構上追求“大而全”,在增長動力上高度依賴政府投資,創新驅動力不夠,這些弊端讓縣域經濟難以找到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新質生產力爲破解“縣域不經濟”現象提供了努力方向。新質生產力指的是能夠代表新興技術、創造新的價值、形成新興產業的生產要素或生產要素的總和。這些要素主要包括新興技術、人力資本及數據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爲,在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只有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相互作用,才能不斷推動社會經濟制度變革和進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邏輯之一,就是通過不斷調整生產關係激發社會生產力發展活力。因此,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還需要不斷調整生產關係。縣域經濟不只是要研究“縣”的問題,還要研究“域”的問題。發展縣域經濟,要跳出縣域來看縣域。隨着縣域經濟發展的決定要素從“土地”向“產業鏈”“要素鏈”“價值鏈”轉移,縣域經濟發展也從“競爭”走向了“合作”。比如,位於湘鄂交界處的我市某縣與某縣共建“飛地經濟”產業園,某區與兄弟市某縣共建產業園區等,新型生產要素在縣域的組合,新的生產關係的形成,讓縣域經濟發展實現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爲走出“縣域不經濟”困境探索出了一種產業、項目、資源、人才、資金融合發展新模式。

第二,要以科技創新激活縣域經濟發展新動能。縱觀人類發展史,科技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社會生產力提升的關鍵因素。新質生產力形成關鍵在於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縣域經濟,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強核心技術創新。回望這幾十年來的縣域經濟發展,縱向分析,縣域經濟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不斷邁進;橫向分析,不同縣域經濟之間的發達程度,突出表現爲科技創新的應用程度。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夯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是江浙一帶推進縣域經濟科技創新的關鍵一招。20多年前,江浙一帶的部分縣域就因爲農業科技的普及,農田實現了高投入高產出,遙遙領先於其他欠發達地區的縣域,而且至今仍然保持着領先位置。近年來,杭州市深入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構建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大變強”的梯次培育機制,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縣域科技企業佔比逐年提高。截至2022年年底,杭州全市已累計培育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x萬家、高新技術企業x萬家、科技領軍企業x家。我市很多地方正着力培養網紅直播等新業態創業人員,越來越多的“新農人”以實施“數商興農”爲抓手,把視頻作爲“新農具”,把直播變成“新農活”,打造“電商+網紅+農戶”模式,互聯網與數字科技正在爲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能,賦能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由此可以看出,新質生產力形成關鍵在於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縣域經濟,要以新質生產力爲引領,深入推進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完善科技創新主體,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以科技創新激活縣域經濟發展新動能,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第三,要建設高質量縣域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載體是產業。離開作爲載體的產業,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縣域經濟發展從來不靠一個產業“打天下”,而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發,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在持續迭代優化。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通過的《市委關於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突出抓好現代化產業建設,緊緊抓住先進製造業這個主攻方向。這就要求縣域經濟加快“四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建設、產業跨界、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徵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高質量縣域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提升縣域各級幹部駕馭經濟工作的專業能力。制定幹部跨界交流、跨區交流機制,培養大批勝任新質生產力工作環境的創新型幹部。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落實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培育縣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人才,加強知識產權、技術、人才支撐。二是分業施策,在重點領域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強力推進企業科技創新與技改建設,支持企業提高技術研發、品牌塑造、市場開拓等核心能力,增強整體實力。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進與縣域龍頭企業配套的上下游企業,延長產業鏈。戰略性新興產業衍生出來的產業鏈條越長,附加值就越高,“沿途下蛋”就越多。比如,瀏陽通過招大引強,培大育強,縣域經濟從傳統花炮產業“一枝獨秀”,發展成爲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發言完畢,不當之處,請同志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