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材教學總結多篇

教材教學總結多篇

【第1篇】2022年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整合單元教材”就是指在國小語文教學活動中,實施的一種以單元爲整體進行的備課、教學活動。以單元話題爲依託,整合單元教材中的選文,從整體到部分最後在迴歸整體的綜合性教學活動。

——題記

時光的腳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覺已經將整合單元教材進行了兩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說的那樣: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沒有想不到的。當我想到要將單元的教材進行整合後,亦步亦趨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穫到了一些快樂,先將快樂與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夠幫助解除心中的迷惘。

一、整合單元的教材,根據單元的主題去查閱資料,學生的視野更開闊。

六年級的孩子們已經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思想,如果開始之初,他們在預習的時候查閱相關的資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打印資料展現在你的面前,讓你看到的是他們的熱情與積極進取,但是,今天的他們,在預習的時候,查閱與主題相關的資料的時候,他們學會了取與舍。

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美麗的家園。當你在“百度”中輸入“美麗的家園”的時候,點擊回車鍵,在你的面前會出現幾百條甚至上千條、萬條的相關的資料。

面對浩瀚的網絡資源,六年的孩子們學會了瀏覽與蒐集,對於與“美麗的家園”相關的資源,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瀏覽,在瀏覽的過程中,他們會針對本單元的課文——《美麗的晉祠》、《我的故鄉在北京》、《可愛的地球》,選取合適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有的孩子是在自己的書上書寫自己手的資料,三言兩語,五六十個字,;有的孩子根據家裏的狀況,選擇合適的資料打印一份文稿,用小四的字號,估計也會有兩三百個字。

我很是享受在第一課時的時間裏,他們會在交流的環節,各自拿出屬於自己的資料或者見解來補充課文中沒有的內容。說的同學落落大方,談吐自如,或許內心裏還有一點點小小的自豪,聽的同學,也是受益匪淺,或許他們在分享同學們的資料的同時,是不是也在內心裏悄悄的對自己說,下一次我也要去查閱相關的資料與同學們分享。

二、整合單元的教材,課堂上節省時間,引導學生不再擔心作業的完成。

給孩子們減負,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如此這般的口號已經被無數的人吶喊了n次,但是如今的孩子們並沒有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他們厭倦了無休止的考試測試排名,他們煩透了每一天各科名目繁多的作業。看到孩子們臉上時常表露出的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符合的表情的時候,我也感覺到教育的桎梏性的存在。我做不到讓很多的孩子快樂的學習,我只是盡力的減少學生對於學習的厭倦。

在我們學校,每一個孩子手中都有一份《課堂作業》,這一份課堂作業是與教材同步的作業練習與拓展,分爲夯實基礎、閱讀訓練兩個部分。

《課堂作業》上的基礎夯實部分,一般都是漢字的注音,文中的重點詞語,以及一些相關的句子的訓練,因此很多學生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基本上是可以完成本單元的課文的基礎夯實部分的。爲了不讓孩子們在寫作業的時候有壓力,我一般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完成“夯實基礎”部分,如果孩子們完成不了,我絕對不會批評或者指責他們,只會表揚那一些能夠自己主動去完成練習的同學,因爲,班上學習能力能力的不同,有幾個孩子只做一道題目,甚至有兩三個孩子因爲懶惰或者能力等的問題,他們一道題目都不會去做。

這樣,整合單元教材後,先是預習要整個單元讀畫圈,然後在第一課時的時候檢查他們的預習,整體把握每課文後,就開始引導學生完成“夯實基礎”,在每一次進行第一課時的授課以後,我基本上都會安排十分鐘的時間來給他們講解、落實本單元的課文中的“基礎夯實部分”,特別是其中有一些句子的訓練,有的練習是存在一定的難度,我甚至會留到第二課時的訓練中去。

課堂上留時間給孩子們講解作業、練習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做作業的困難,而且還可以提高寫作業的速度,的是老師可以的監督能夠提高寫作業的質量。作業的質量高,孩子們也樂意接受老師的這樣一種訓練作業的方式與方法。

【第2篇】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過得真快,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我們的工作能力、經驗都有所成長,是時候仔細的寫一份工作總結了。那麼如何把工作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整合單元教材教學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整合單元教材”就是指在國小語文教學活動中,實施的一種以單元爲整體進行的備課、教學活動。以單元話題爲依託,整合單元教材中的選文,從整體到部分最後在迴歸整體的綜合性教學活動。——題記

時光的腳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覺已經將整合單元教材進行了兩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說的那樣: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沒有想不到的。當我想到要將單元的教材進行整合後,亦步亦趨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穫到了一些快樂,先將快樂與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夠幫助解除心中的迷惘。

一、整合單元的教材,根據單元的主題去查閱資料,學生的視野更開闊。

六年級的孩子們已經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思想,如果開始之初,他們在預習的時候查閱相關的資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打印資料展現在你的面前,讓你看到的是他們的熱情與積極進取,但是,今天的他們,在預習的時候,查閱與主題相關的資料的時候,他們學會了取與舍。

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美麗的家園。當你在“百度”中輸入“美麗的家園”的時候,點擊回車鍵,在你的面前會出現幾百條甚至上千條、萬條的相關的資料。

面對浩瀚的網絡資源,六年的孩子們學會了瀏覽與蒐集,對於與“美麗的家園”相關的資源,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瀏覽,在瀏覽的過程中,他們會針對本單元的課文——《美麗的晉祠》、《我的故鄉在北京》、《可愛的地球》,選取合適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有的孩子是在自己的書上書寫自己手的資料,三言兩語,五六十個字,;有的孩子根據家裏的狀況,選擇合適的資料打印一份文稿,用小四的字號,估計也會有兩三百個字。

我很是享受在第一課時的時間裏,他們會在交流的環節,各自拿出屬於自己的資料或者見解來補充課文中沒有的內容。說的'同學落落大方,談吐自如,或許內心裏還有一點點小小的自豪,聽的同學,也是受益匪淺,或許他們在分享同學們的資料的同時,是不是也在內心裏悄悄的對自己說,下一次我也要去查閱相關的資料與同學們分享。

二、整合單元的教材,課堂上節省時間,引導學生不再擔心作業的完成。

給孩子們減負,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如此這般的口號已經被無數的人吶喊了n次,但是如今的孩子們並沒有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他們厭倦了無休止的考試測試排名,他們煩透了每一天各科名目繁多的作業。看到孩子們臉上時常表露出的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符合的表情的時候,我也感覺到教育的桎梏性的存在。我做不到讓很多的孩子快樂的學習,我只是盡力的減少學生對於學習的厭倦。

在我們學校,每一個孩子手中都有一份《課堂作業》,這一份課堂作業是與教材同步的作業練習與拓展,分爲夯實基礎、閱讀訓練兩個部分。

《課堂作業》上的基礎夯實部分,一般都是漢字的注音,文中的重點詞語,以及一些相關的句子的訓練,因此很多學生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基本上是可以完成本單元的課文的基礎夯實部分的。爲了不讓孩子們在寫作業的時候有壓力,我一般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完成“夯實基礎”部分,如果孩子們完成不了,我絕對不會批評或者指責他們,只會表揚那一些能夠自己主動去完成練習的同學,因爲,班上學習能力能力的不同,有幾個孩子只做一道題目,甚至有兩三個孩子因爲懶惰或者能力等的問題,他們一道題目都不會去做。

這樣,整合單元教材後,先是預習要整個單元讀畫圈,然後在第一課時的時候檢查他們的預習,整體把握每課文後,就開始引導學生完成“夯實基礎”,在每一次進行第一課時的授課以後,我基本上都會安排十分鐘的時間來給他們講解、落實本單元的課文中的“基礎夯實部分”,特別是其中有一些句子的訓練,有的練習是存在一定的難度,我甚至會留到第二課時的訓練中去。

課堂上留時間給孩子們講解作業、練習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做作業的困難,而且還可以提高寫作業的速度,更多的是老師可以的監督能夠提高寫作業的質量。作業的質量高,孩子們也樂意接受老師的這樣一種訓練作業的方式與方法。

特別是在每課文的第二課時的學習的時候,我都會在備課的時候將《課堂作業》中的重點句子,或者是重點的段落預設到教學活動中,這樣,他們在第二課時進行作業練習的時候,就有一種很是熟悉的感覺,對於那一些能力弱一點的學生,我依然還是會根據作業的要求,引導他們再一次溫習鞏固剛剛所學習的內容,來完善《課堂作業》上的內容。

這樣,無論是那一個層次的學生在練習起來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絕大多數學生在練習的時候,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那一兩個能力很示弱的學生。雖然很多人不贊成有作業給孩子,但是必要的作業還是必須要有的,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在我這樣的訓練下,作業已經不再是他們困難。

三、整合單元教材,節省了許多時間,將時間還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他第一應當熱愛的,就是讀書。因爲這是他的責任。”這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教師深以爲然。面對新生,教師感嘆:“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看起來沒有差別——六年之後,他們將多麼不同。”“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閱讀能力拉開了距離。

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不僅鼓勵學生看課外書,也給他們時間看課外書,引導他們如何看課外書。

六年級的他們較之以前長大了,懂事了,看書的內容也比之以前難懂一些,但是也存在能力弱一些的同學,這樣的同學我一般鼓勵他們將以前看過的書再看,或者是看一些有文字,但是內容相對來說少一些的課外書籍,但是拒絕動漫之類娛樂書刊走進我的教室。

記得六年級開學初,是別的班級假期看過的《瓦爾登湖》和《獵人日記》兩本書,我真是愛不釋手。很是捨不得就這樣將成捆成捆的課外書處理掉。我和那個班級的老師商量:能不將這一些書籍借給我們班級的學生看,看完後再還給他們。

沒有想到,這個老師就這樣將這兩本書送了我們班的學生,或許是得到的太容易了,也或許是這兩本書也確實有一些深度難度,對於閱讀量還不是很高的國小生來說,缺乏一點點的趣味性。

根據班級的現狀,我鼓勵他們根據每一本書的目錄,列出看出的計劃,每一天一兩面,或者兩三面,也或者是一個章節,計劃不可以太大或者是太多。

單元整合教材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了課堂上的時間,根據傳統的安排,一個單元的課文要六節課,整合後呢,需要四節課,無形當中就節省了兩節課的時間。再加上每一週,學校都會安排每一天班級一節語文活動課。我也是從來不浪費他們的寶貴光陰,利用節省的時間和學校安排的時間,給他們看課外書。因爲有我的督促,那一些認真的孩子確確實實是受益,對於那一些浮躁的孩子,雖然沒有靜下心來沉靜去看課外書,但是迫於老師的壓力,他們也在那裏裝張揚子看看課外書。看到興頭上,他們也會靜下心來看一會兒。

還是先前那樣說的,我做不到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學習的快樂,但是我可以盡力讓我班上的學生們能夠感受到學習不一定就是苦差事。

時光飛逝如煙,我的整合單元教材的研究已經默默地研究了兩年,其中,我收穫了快樂,但是也確確實實存在着一定的困擾:懶惰的學生,能力弱的學生基本上無法在課前進行有效的預習,查閱與本單元相關的主題資料,他們是基本上沒有;課中,他們也不能夠當堂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他們或許更是如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樣,一堂課一堂課的反反覆覆滾動講解每一個知識點,哪怕是簡單的字詞的書寫,句子的理解也要老是不聽的反覆的講解,再讓他們背誦,或許他們纔會記住一星半點。如此這般光景,導致了學生的層次越往高年級走,越是分明。前面所提到的“不同”就展現了出來。

【第3篇】七年級新教材生物教學總結

七年級新教材生物教學總結

時間飛逝,本學期已經接近尾聲。生物的新課程的改革,體現了以人爲本的精神,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以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對問題的探討、質疑意識,讓學生成爲課堂主人,下面我就對本學期的新教材教學情況作一個總結。

一、教材的基本情況

新教材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全面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而不僅僅是被動地學習知識,因此,擺脫“以學科爲中心”和“以知識爲中心”的課程觀念的束縛,促進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首先,與老教材不同的是,它突破了傳統的學科體系,構建突出人和生物圈的知識體系。傳統的學科體系側重講述植物、動物和人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對動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往往還要從低等到高等分門別類的講述,以求突出進化的脈絡。然而在當今社會,重知識傳承,輕能力培養的做法已經明顯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而新教材的內容是圍繞人與生物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新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樣化的科學探究活動。包括觀察與思考,實驗,調查,研究,資料分析,模擬製作,進一步探究,演示實驗,設計,技能訓練,課外實踐等。再次,新教材非常注意科學方法教育。教材結合有關活動介紹了觀察、實驗、調查和資料分析等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第四,新教材重視能力培養的梯度設計。改變了以往將實驗依附於知識內容的做法,按照學生能力發展的水平和需要,先安排思維和操作技能要求較低的探索活動。後安排技能要求較高的'活動。第五,注重對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適當刪減需要單純記憶的知識。減少知識內容的分量,爲學生主動探究提供時間和空間。例如:關於被子植物,刪掉了原教材中根、莖、葉的形態,花的類型,葉序,花序等內容。在《植株的生長》一節,介紹了根是如何生長的。第六,新教材注意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隨着生物科學的迅速發展,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學知識越來越重要,正在成爲普通公民應當具備的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還對近年來的生物科學成果做了相當介紹,如克隆哺乳動物,轉基因生物、人類基因組計劃等。有些列入教材正文,有些則供學生課外閱讀。

二、新教材的教學收穫

新課改下,硬性說教少了,寓教於樂,寓教於情,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的情景隨處可見。例如在講授保護環境的內容時,從學生們的身邊事實和現象出發,讓學生“耳聞目睹”身邊因亂開採煤礦而污染的環、河流、小溪,每年因認爲因素造成的火燒山等。由於新教材多了很多問題探討,合作討論,技能訓練,思考與實際生活的聯繫等小知識。如果每一項都在課堂裏實施,就需要大量的時間。因此,我在課前會把學生分組合理搭配學生,分工合作,充分發揮每個同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課前通過討論,查閱資料把問題準備好。課堂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然後分組總結,這樣上課時的課堂氣氛就會比較活躍。同學們也可以很好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由於新教材中安排了教好的“探究”和“進一步探究”活動,但是有些探究活動無法在課堂中完成。那麼我就把課堂探究和家庭實驗相結合,根據生物特有的生長髮育時間,提前1-2周,將一些週期性長的實驗與生活實際聯繫密切的課堂探究實驗相結合。例如:將“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和“測量種子的發芽率”,“根伸長最快的部位”等設計成與家實驗相結合的實驗。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又使實驗結果和教學進度保持一致。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獨立性。新課標下,我在教學工作中不僅僅重視實驗結果,更重視實驗過程。在課前讓學生參與實驗材料,用具的準備工作,學生在準備過程中已經開始思考有關的問題。例如:在上“植物的開花和結果”一節課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花,極大地豐富了課堂資源。再例如:讓學生參與收集種子,蚯蚓等,不僅解決了實驗材料問題,還讓學生在採集材料的時候,親身體驗生物的生活環境,爲學生提出可以探究的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課改中出現的問題和反思

在學生的合作討論學習的過程中,缺少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爲討論而討論,有些討論時間,學生關注的仍然只是自己,而不是整個小組合作和交流。此外新課改提倡對學生要賞識,激勵和寬容,堅持正面教育,以表揚,鼓勵爲主。即使學生回答了極簡單的問題,也給予誇獎。這樣太多的鼓勵,學生都聽膩了。長期下去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根本起不到激勵作用。爲了避免產生這樣的現象,我認爲對學生創造性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獎勵,對學生錯誤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之處,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予表揚。不可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一個學生只能表揚,不能批評,未來怎麼能面對挫折和失敗呢?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培養不出健全的人格。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性原則,纔是富有魅力和價值的評價。

四、今後的打算

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教,更要不斷的學習,加強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必須不斷更新理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用於自己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並要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反思能力,培養和強化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成爲課程的開發者和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的研究者。

走進新課標,我發現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要轉變觀念的任務還很重,課堂教學的改革力度還要加強,但我相信,只要我們銳意進取、改革,我們一定會迎來一個燦爛的明天。

【第4篇】新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新課標指導下的新教材已經歷了兩年的風雨洗禮,我在認真學習相關資料、鑽研新教材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對韶關地區統一使用的外研社高中英語新教材有如下體會:

一、高中英語新教材的特點

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

高中英語教學目標中,不僅提出了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方面的級別目標,還提出了對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級別要求,使語言學習的內涵更爲全面和豐富。在高中英語教學目標的描述中,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體現了教育目標從關注語言轉向關注對人的教育,強調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突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特徵

高中英語教學指導文件中,第一次明確了外語課程得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徵,指出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是培育公民外語素質的重要過程,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會意義。高中學生學習外語,一方面可以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養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門國際通用語種可以爲學習外國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和進行國際交往創造條件。這將有利於提高我們的民族素質,有利於促進我國的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由此可見,高中英語課程是全民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重要課程。

促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促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高中英語課程的重點。《高中英語標準》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英語課程要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外研社高中英語每冊書的《致同學》中明確說明:本教材爲同學們提供探究式、發現式、任務型等多種學習方式,爲大家提供語言應用的平臺。遵循“爲用而學,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而能用”的原則,力圖使學生逐步獲得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的方式上,強調學生在參與、實踐、討論、探究和合作中學會用英語來表達、交流,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鼓勵教師轉變觀念、轉變角色,關注學生的發展和需求,在教學中開展研究,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選擇和發展適合自己教學條件和學生需求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擴招後高中學生的現狀及教師對新課標的影響

由於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一新生的整體素質呈下滑趨勢。許多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更談不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策略。很多學生,尤其是來自農村、山區的學生,連單詞的發音都發不準,更別談如何學英語,怎樣學好英語,甚至對英語有一種牴觸的畏難情緒。對於成績良好的學生來說,他們也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不一定掌握了科學的學習策略,對於難度較大的內容或需要深入研究的知識,他們可能就束手無策了。大部分學生,只注重記一個個孤立的單詞,卻不知道怎麼用;只知道語法很難,背了一大堆的語法規則到頭來卻一塌糊塗;只注重如何排除錯誤選項,在題幹中找暗示解題等等諸如此類的應試技巧,卻不注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自然這與考試的評價方式及教師的思想灌輸有着密切的關係,這也是新課程改革舉步爲艱的結症所在。

目前,隨着大學聯考的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聯考這個最具影響力的因素在逐步與新課標的教學目標相接軌。在英語大學聯考的新題型中,正逐步刪減佔大比分的“碰運氣”的選擇題,增加體現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主觀題型,突出考查學生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毫無疑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隨之轉變。

三、我的教學對策及效果

針對英語教學的現狀,我於20xx年年底開始,就自己任教的三個教學班開展了小範圍的教學研究活動。經過一個學年的摸索,我體會到:對學生而言,高中和國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習階段,如果學生沿用國中學習的方式,是適應不了高中學習要求的。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一跨入高中就瞭解並逐漸適應高中的學習模式,要激起學生學好英語的興趣及信心,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學習習慣與學習策略。否則,學生就會越學越吃力,越學就越不想學。爲了進一步驗證我的想法,我確定以《學習習慣與學習策略的培養》爲課題立項研究,並於05年成功申報爲樂昌市的英語教研項目。從此,我正式開始進行教學研究。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採取以舊帶新、結合生活實際、單項或綜合語言知識與技能訓練等多種方式複習舊知識、傳授新知識,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及掌握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通過每天任務、學習小組活動等形式多樣的課後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適時放映流行的健康向上的英語國家大片,鼓勵並引導同學們對影片進行討論,進而對所學知識進行討論式學習。通過這種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既激發了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又使同學們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並能靈活運用。下面我將陳訴一些具體的做法,望起到拋磚引玉之功效。

新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第5篇】教材研讀六步曲教學總結

教材研讀六步曲 教學總結

研讀教材是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功,現在受到普遍重視。本文從一名普通語文教師的視角出發,着眼於日常備課時,拿到文章怎樣研讀才能深入、到位、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文中結合自身經驗,主要談具體實用的操作步驟。

作爲一名中學語文教師,研讀教材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更是決定教師個人成長的關鍵因素。可是,在當前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從網絡上、教參裏、各種教師用書中非常方便的找到篇教案、一個個課件。久而久之,很多語文教師漸漸淡忘了如何獨立研讀教材,成了依靠“拿來主義”的教書匠。

要找回這缺失的一環,必須不斷苦練教材研讀能力。對此,餘映潮老師有如下闡述:“語文教師要學會把玩教材,要別出心裁讀課文。”“語文教師研讀教材的境界是:讀得細膩,讀得深刻,讀得奇美。”除此之外,餘老師還爲我們提供了鑽研教材的方法——挖掘以求深,辨誤以求真,考查以求準,發散以求活,變角以求新,對比以求博,類聯以求趣,系統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創新以求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是可以看的更高更遠,但是當自己腳踏實地時又覺得困難重重。在一個學期的教學中,筆者不斷學習、思考、實踐,力求把餘老師的寶貴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有高人指點的確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一段時間後,發覺自己拿到陌生課文,不再惴惴不安了,對教材漸漸有了獨到的認識,有時甚至敢於挑戰難文教學。回顧自己的教材研讀之路漸有起色,不禁欣喜,於是結合自身研讀教材的經歷總結了一些粗淺的經驗步驟:

第一步——從模仿做起,修煉內功

當我們驚歎於名家大師們字字珠璣的教材分析,一針見血的文章點評時,可曾想到,這正是他們長期內功修煉的.結果。當內力深厚時,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對一名普通語文教師來說,內功的錘鍊是一條漫漫修遠之路。除了大量的閱讀思考和勤奮的寫作外,模仿也是一個有效方法。其實,模仿是人類固有的天性和本能,是人類生物特徵的一部分。模仿是社會學習重要形式,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古希臘哲學家看來,所有藝術都是模仿的產物。教材研讀也是一門藝術。在聽其他老師,尤其是老教師評課時,筆者最喜歡也最留心他們的教材分析部分,看他們是從什麼角度着手分析文章的,每一次都會有新啓發。遇到類似課文,再試試是否可以遵循這個角度分析文章。一開始自然只能仿其“形”,漸漸也就能抓住點“神”了。

第二步——反覆讀教材,尋找火花

葉聖陶先生談到文本研讀時說過:“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潛心、反覆讀教材是研讀文本的一個關鍵環節。在與教材的一次次“碰撞”中,作者的心思、語言的魅力、甚至獨到的發現都會浮現出來。我認爲,相比於默讀,放聲朗讀更不失爲一種好辦法,在抑揚頓挫的讀書聲中總是容易與作者貼的更近,也更加容易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在《臺階》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當讀到父親腳踏黃泥的細節:“父親頭髮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着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着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滾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挑”“晃破”“滾”這幾個詞就讓我十分歎服。在隨後的教學設計中,就讓學生就這一段進行研讀,着重分析這幾個傳神的動詞。在這番研讀後,學生對於父親沉重命運的認識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也上升了一個層次。

第三步——由“趣”字入手,巧妙引導

中學生年齡決定了他們更容易關注到有趣的東西,教師在備課時如果充分利用這一點,很容易有出人意料的效果。餘映潮老師就相當善於發現教材中有趣的語言現象,因此,那些看似枯燥乏味、難讀難教的課文,他也能上得詩意盎然,妙趣橫生。他讀《羚羊木雕》,饒有趣味地將目光投入到文中表示人物如何“說”的搖曳生姿的寫法上。又如讀《愛蓮說》,他欣然發現文中許多有趣有味的“三”:文章有“精粹的語言、精妙的形象、雋永的意境”三美;文章寫了三種花,象徵三種人,滲透了三種情;文章有三次襯托;文章第二段寫的是三種花、三種評價和比較、人們對生活理想的三種選擇;文章句式有三美,即長句與短句、單句與偶句、駢句與散句;文章“噫”後的排比句爲一陳述二設問三感嘆……這些趣味點,讓學生耳目一新,更加樂於深入課文,也讓老師在課堂中更加揮灑自如。

現在比較多見的,也是比較常用的一個趣味點就是文章中的對比。仔細看看,中學課本中的許多課文都藏着奇妙的對比,我在讀《俗世奇人——好嘴楊巴》時,就抓住了楊七和楊巴的對比,教學設計中也突出了這一點。馮驥才的《好嘴楊巴》開頭先介紹了楊七楊巴的外貌、姓名、關係。前四段都以介紹楊七爲主,後面纔開始寫楊巴。既然題目是《好嘴楊巴》,爲何最重要的開頭部分卻寫楊七呢?細細閱讀下來,發現一些細節很值得推敲。

第一段寫楊八本名楊巴,因爲看上去比楊七小,再加上“巴”與“八”音同,所以被當成楊七的兄弟,名字被錯念爲楊八。這與文章最後一段中“‘楊家茶湯’被改作‘楊巴茶湯’,楊七漸漸被埋沒”可謂形成鮮明而有趣的對比。楊巴先因沒有手藝而被忽略,連名字都被錯念,後來卻因爲一張巧嘴而名聲大噪,反而手藝好的楊七漸漸無人知曉。楊七的絕活在手上,而楊巴的絕活在嘴上,以最後結果來看,似乎能說會道的人更加容易成功,作者設置的巧妙對比很值得玩味。

第四步——尋“美點”探祕,集美找茬

餘映潮老師說過:“中學語文教材,從語言教學的角度看,是一個美麗而博大的知識海洋,沉澱着豐富的知識板塊,蘊藏着精粹的知識寶藏。”我們在研讀教材時,要着重對文章的語言之美進行積累、賞析,之後再引領學生感知、積累、提煉、賞析這些美點。語文課的語言魅力得到真正體現。學生通過這樣的薰陶,在今後的語文學習中也會留意、模仿、創造美麗的語言。

除了語言美,教材中的感情之美、意境之美、寫作技法之美……都可以是我們在研讀教材時的着眼點。用“集美”的方法讀文章,常常會被作者感動,理解自然就更深刻了。

與之相對,有的文章也可以從弱點入手,流行的“找茬”也可以成爲教學設計中的亮色。

第五步——增文章內涵,讀厚教材

“把教材讀厚,把課本教薄。”這是餘映潮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如何讀厚教材?其實就是要求教師在研讀文本時,要有意識的豐富文章內涵。文章背後的故事,往往值得我們細細追尋。對文章的認識深厚了,教學設計自然就有質量了。

筆者在備《信客》一課時,就再次細讀了《文化苦旅》,還查閱了很多相關的歷史背景和餘秋雨家鄉浙江餘姚的風土人情。其實《信客》中的剪紅綢故事是確有其人,但是餘秋雨先生進行了加工改編,把好幾個內容整合一起。但是當校長那節幾乎可以肯定是他自編的了。爲什麼要加這麼一節,尤其爲什麼把順便修一修老信客墓作爲結尾,就引起了我的關注和思考。我的教學設計中就有了引導學生對文章結尾的思考——“同樣一個人,作爲校長被永遠記住了,作爲信客卻被淡忘,你從中讀出了什麼?”原本學生只是理解到文章讚美提倡誠信,這樣一來,他們開始明白作者其實在藉故事談對誠信缺失的思考。

第六步——開發延伸點,昇華教材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只能作爲教學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實益,還靠教師的善於運用。”我們要通過教材這一小點給學生打開一扇窗,自己在研讀教材時,就必須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課文可以向一個單元課文中的人物與事物、語言與手法、結構與主題拓展。也可以向生活中延伸,向閱讀中延伸,向寫作中延伸。

比如:在《紙船》一課的教學設計中,餘映潮老師總結了這首詩寫法上的特點:寫物抒情、展開想象和變換人稱。他增加了洪源的《駛去了,港口的船》和沙鷗的《新月》這兩首詩進行比讀,它們在寫法上與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比讀,不僅使課文學習容量增加,也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寫法的理解和體會。

以上六部曲,僅是筆者個人在平時教學中總結的初步經驗,並非一個固定模式。“教無定法”,對教材的研讀也不可能有不變的套路。具體操作時,還要根據個人教學風格、文本、學生實際……進行具體分析、調整。只要靜心研習,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研讀方式。總而言之,教材研讀是一條艱深卻又綺麗的路,“辛”字多加一橫就是“幸”,筆者相信在這條路上多一點付出就會有多一點幸福。

【第6篇】新教材物理教學總結

新教材物理教學總結

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發現變化很大:全書以問題爲中心,內容靈活多樣,課程具有很大的開放性。課改成敗,繫於教師。此次新課程實驗,不僅僅是驗證課程標準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鍛造一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因此,整個實驗過程不是教師按照專家設計的圖紙進行施工的過程,而是一個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探索過程,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到底怎麼改,沒有現成的答案,要靠我們教師在實踐中摸索解決。新的物理課程把我們領進了一片廣闊天地,如何儘快地轉變教育觀念,適應嶄新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成了我們工作的重點。在學校領導們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國中物理備課組跌跌撞撞一路走來,不覺已經一年了,期間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吸取了很多的教訓。每個人都學習了,也成長了。下面具體談談我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們的困惑。

一.重視教學交流

一方面加強集體備課,一方面開拓校外交流。

抓好集體備課,實現學科備課組腦力資源的共享,既是提高備課水平、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在組內,我們一是做到課前討論交流,二是做到課後反思小結。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物理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就成爲教研活動的總目標。我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碰頭說一說自己的教學進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備課中想到的好點子以及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好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關係……

好方法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每個人上完課後都會找機會談談自己這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有沒有什麼特別好或不好的反應;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大家再商量着還有沒有更好的講解方式,以便讓還沒上這課的其他老師能吸取經驗,更好地把握教材,這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別難以把握的問題,我們會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有時設想的教學方法和現實的教學效果會有很大差異,這時我們會做一下教學實驗,就是大家討論一種認爲比較可行的教學方式在某個班試講一次,上學期“變速自行車的學問”這一節課,大家在課前討論時都覺得這課很難上,什麼飛輪、鏈輪啊一些專有名詞我們先推了一輛自行車研究了一下,還是覺得怕學生不好理解,這時我們就集體備課由我先在快班試講,其他成員在後面聽,然後綜合學生們的反應、授課老師的自我評課、聽課老師們的意見再加以完善,其他老師再上時,爭取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這樣的教學實驗我們做的很多,效果還不錯,大家都覺得收益非淺。

在校外我們也不放過任何一次教研活動的機會,特別是聽、評公開課這樣的機會。我們還與其他學校保持着教研交流。特別是在期終複習時,我們與新下陸四校進行聯考,對學生成績進行分析比較,特別是今年,我們交流得更加頻繁。此外還利用同學、朋友的關係經常與其他學校的同學科老師進行討論交流,交換備課資料。經過交流很容易發現我們的差距,從而儘快地彌補我們疏忽的東西;經過交流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

二.團結互助、高效合作

我們備課組的幾名成員雖然性格相投,但也各有特點。針對各人強項、辦事風格,合理地分配工作方可產生最大的合力。比如每次出測試卷時都會經過這樣一個程序:先討論測試目的、出題範圍、測試時間,再分工負責:編題的、上網查詢資料的、畫圖的、謄寫的、打印的各司其責,很快一份凝聚集體智慧的試卷便出爐了。像這次出期會考試試卷就是我們先集體討論,再由我自獨立出一套試題,由其他物理老師從中挑選、整理出最後的定稿。這樣我們物理幾個老師一些好的想法都在這份試卷中體現了。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藉助教具的地方,大家也是共同精心準備,然後再資源共享。說到這裏想起一件讓我很感動的小事。前段時間我們要學習討論,哪怕是一個物理實驗,一個小實驗,都進行了認真的準備。我們也有爲了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分歧而爭論不讓的時候,但每當意見統一時大家一定都會會心一笑,拍拍肩說“好,就這麼統一啦。”我們還打破班級界限,面向全年級學生,不分彼此。比如,有時侯諶非要留人補差,我們會讓其他幾個班上也需

【第7篇】語文新教材教學總結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啓發思維,訓練方法爲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爲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爲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撰寫了不少教學論文,並在我校舉行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爲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爲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爲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衆。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爲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啓,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爲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爲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

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當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爲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爲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爲'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爲,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爲重要,教授方法纔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國中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爲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會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第8篇】教材研讀六步曲語文教學計劃總結

教材研讀六步曲語文教學計劃總結

研讀教材是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功,現在受到普遍重視。本文從一名普通語文教師的視角出發,着眼於日常備課時,拿到文章怎樣研讀才能深入、到位、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文中結合自身經驗,主要談具體實用的操作步驟。

作爲一名中學語文教師,研讀教材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更是決定教師個人成長的關鍵因素。可是,在當前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從網絡上、教參裏、各種教師用書中非常方便的找到篇教案、一個個課件。久而久之,很多語文教師漸漸淡忘了如何獨立研讀教材,成了依靠“拿來主義”的教書匠。

要找回這缺失的一環,必須不斷苦練教材研讀能力。對此,餘映潮老師有如下闡述:“語文教師要學會把玩教材,要別出心裁讀課文。”“語文教師研讀教材的境界是:讀得細膩,讀得深刻,讀得奇美。”除此之外,餘老師還爲我們提供了鑽研教材的方法——挖掘以求深,辨誤以求真,考查以求準,發散以求活,變角以求新,對比以求博,類聯以求趣,系統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創新以求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是可以看的更高更遠,但是當自己腳踏實地時又覺得困難重重。在一個學期的教學中,筆者不斷學習、思考、實踐,力求把餘老師的寶貴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有高人指點的確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一段時間後,發覺自己拿到陌生課文,不再惴惴不安了,對教材漸漸有了獨到的認識,有時甚至敢於挑戰難文教學。回顧自己的教材研讀之路漸有起色,不禁欣喜,於是結合自身研讀教材的經歷總結了一些粗淺的經驗步驟:

第一步——從模仿做起,修煉內功

當我們驚歎於名家大師們字字珠璣的教材分析,一針見血的文章點評時,可曾想到,這正是他們長期內功修煉的結果。當內力深厚時,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對一名普通語文教師來說,內功的錘鍊是一條漫漫修遠之路。除了大量的閱讀思考和勤奮的寫作外,模仿也是一個有效方法。其實,模仿是人類固有的天性和本能,是人類生物特徵的一部分。模仿是社會學習重要形式,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古希臘哲學家看來,所有藝術都是模仿的產物。教材研讀也是一門藝術。在聽其他老師,尤其是老教師評課時,筆者最喜歡也最留心他們的教材分析部分,看他們是從什麼角度着手分析文章的,每一次都會有新啓發。遇到類似課文,再試試是否可以遵循這個角度分析文章。一開始自然只能仿其“形”,漸漸也就能抓住點“神”了。

第二步——反覆讀教材,尋找火花

葉聖陶先生談到文本研讀時說過:“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潛心、反覆讀教材是研讀文本的一個關鍵環節。在與教材的`一次次“碰撞”中,作者的心思、語言的魅力、甚至獨到的發現都會浮現出來。我認爲,相比於默讀,放聲朗讀更不失爲一種好辦法,在抑揚頓挫的讀書聲中總是容易與作者貼的更近,也更加容易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在《臺階》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當讀到父親腳踏黃泥的細節:“父親頭髮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着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着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滾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挑”“晃破”“滾”這幾個詞就讓我十分歎服。在隨後的教學設計中,就讓學生就這一段進行研讀,着重分析這幾個傳神的動詞。在這番研讀後,學生對於父親沉重命運的認識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也上升了一個層次。

第三步——由“趣”字入手,巧妙引導

中學生年齡決定了他們更容易關注到有趣的東西,教師在備課時如果充分利用這一點,很容易有出人意料的效果。餘映潮老師就相當善於發現教材中有趣的語言現象,因此,那些看似枯燥乏味、難讀難教的課文,他也能上得詩意盎然,妙趣橫生。他讀《羚羊木雕》,饒有趣味地將目光投入到文中表示人物如何“說”的搖曳生姿的寫法上。又如讀《愛蓮說》,他欣然發現文中許多有趣有味的“三”:文章有“精粹的語言、精妙的形象、雋永的意境”三美;文章寫了三種花,象徵三種人,滲透了三種情;文章有三次襯托;文章第二段寫的是三種花、三種評價和比較、人們對生活理想的三種選擇;文章句式有三美,即長句與短句、單句與偶句、駢句與散句;文章“噫”後的排比句爲一陳述二設問三感嘆……這些趣味點,讓學生耳目一新,更加樂於深入課文,也讓老師在課堂中更加揮灑自如。

現在比較多見的,也是比較常用的一個趣味點就是文章中的對比。仔細看看,中學課本中的許多課文都藏着奇妙的對比,我在讀《俗世奇人——好嘴楊巴》時,就抓住了楊七和楊巴的對比,教學設計中也突出了這一點。馮驥才的《好嘴楊巴》開頭先介紹了楊七楊巴的外貌、姓名、關係。前四段都以介紹楊七爲主,後面纔開始寫楊巴。既然題目是《好嘴楊巴》,爲何最重要的開頭部分卻寫楊七呢?細細閱讀下來,發現一些細節很值得推敲。

第一段寫楊八本名楊巴,因爲看上去比楊七小,再加上“巴”與“八”音同,所以被當成楊七的兄弟,名字被錯念爲楊八。這與文章最後一段中“‘楊家茶湯’被改作‘楊巴茶湯’,楊七漸漸被埋沒”可謂形成鮮明而有趣的對比。楊巴先因沒有手藝而被忽略,連名字都被錯念,後來卻因爲一張巧嘴而名聲大噪,反而手藝好的楊七漸漸無人知曉。楊七的絕活在手上,而楊巴的絕活在嘴上,以最後結果來看,似乎能說會道的人更加容易成功,作者設置的巧妙對比很值得玩味。

第四步——尋“美點”探祕,集美找茬

餘映潮老師說過:“中學語文教材,從語言教學的角度看,是一個美麗而博大的知識海洋,沉澱着豐富的知識板塊,蘊藏着精粹的知識寶藏。”我們在研讀教材時,要着重對文章的語言之美進行積累、賞析,之後再引領學生感知、積累、提煉、賞析這些美點。語文課的語言魅力得到真正體現。學生通過這樣的薰陶,在今後的語文學習中也會留意、模仿、創造美麗的語言。

除了語言美,教材中的感情之美、意境之美、寫作技法之美……都可以是我們在研讀教材時的着眼點。用“集美”的方法讀文章,常常會被作者感動,理解自然就更深刻了。

與之相對,有的文章也可以從弱點入手,流行的“找茬”也可以成爲教學設計中的亮色。

第五步——增文章內涵,讀厚教材

“把教材讀厚,把課本教薄。”這是餘映潮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如何讀厚教材?其實就是要求教師在研讀文本時,要有意識的豐富文章內涵。文章背後的故事,往往值得我們細細追尋。對文章的認識深厚了,教學設計自然就有質量了。

筆者在備《信客》一課時,就再次細讀了《文化苦旅》,還查閱了很多相關的歷史背景和餘秋雨家鄉浙江餘姚的風土人情。其實《信客》中的剪紅綢故事是確有其人,但是餘秋雨先生進行了加工改編,把好幾個內容整合一起。但是當校長那節幾乎可以肯定是他自編的了。爲什麼要加這麼一節,尤其爲什麼把順便修一修老信客墓作爲結尾,就引起了我的關注和思考。我的教學設計中就有了引導學生對文章結尾的思考——“同樣一個人,作爲校長被永遠記住了,作爲信客卻被淡忘,你從中讀出了什麼?”原本學生只是理解到文章讚美提倡誠信,這樣一來,他們開始明白作者其實在藉故事談對誠信缺失的思考。

第六步——開發延伸點,昇華教材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只能作爲教學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實益,還靠教師的善於運用。”我們要通過教材這一小點給學生打開一扇窗,自己在研讀教材時,就必須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課文可以向一個單元課文中的人物與事物、語言與手法、結構與主題拓展。也可以向生活中延伸,向閱讀中延伸,向寫作中延伸。

比如:在《紙船》一課的教學設計中,餘映潮老師總結了這首詩寫法上的特點:寫物抒情、展開想象和變換人稱。他增加了洪源的《駛去了,港口的船》和沙鷗的《新月》這兩首詩進行比讀,它們在寫法上與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比讀,不僅使課文學習容量增加,也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寫法的理解和體會。

以上六部曲,僅是筆者個人在平時教學中總結的初步經驗,並非一個固定模式。“教無定法”,對教材的研讀也不可能有不變的套路。具體操作時,還要根據個人教學風格、文本、學生實際……進行具體分析、調整。只要靜心研習,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研讀方式。總而言之,教材研讀是一條艱深卻又綺麗的路,“辛”字多加一橫就是“幸”,筆者相信在這條路上多一點付出就會有多一點幸福。

【第9篇】新教材教學總結

新教材教學總結

(一)新教材的實施有其好的方面:

新教材的編排總體上感覺是好的。關注人生、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選文注重了和生活的聯繫,注重了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選文的體裁多樣性,篇幅短小,文質兼美,富有時代氣息,便於學生學習。學生使用新教材後,對語文課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具體表現爲:

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特別是綜合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廣闊的空間。他們在學習中初步掌握了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綜合分析能力。

2、由於新教材在編寫上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繫,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因而在學習中學生能充分調動已有的認知經驗,和想象能力,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3、教師在教學時能夠不斷地鼓勵創新,另闢溪徑,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態度,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樹立了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了他們的靈感。

(二)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

1、由於數學英語課在國中的課時多,家長、學生等對其的重視程度又超出語文,因而課外閱讀的時間更無法保證,只有讓位給數學英語。

2、中學語文與國中脫節,給國中語文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而在新教材教學中仍應強調基礎拼音、寫字、解詞、品味詞語,以及寫作訓練方面對學生嚴格要求。

3、綜合性學習課由於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如第三單元“走進大自然”就無法按書中的要求帶領學生或學生自主結合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語言,欣賞自然美進)也就無法在課堂上充分開展活動。學生有時就會有應付的做法。

4、選文方面,依然感覺有個別篇目不太適合教與學。例如:《化石吟》雖是一首詩歌,但它只注重了與自然科學的聯繫,文學性較弱,學生對它難以產生興趣。

5、在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是很困難的,有些基礎差的學生要麼閒談,要麼跑題。因而教師一方面應在課堂中逐步地培養、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另外,還要允許教師和學生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第10篇】新教材實施的教學總結

新教材實施的教學總結

(一)新教材的實施有其好的方面:

新教材的編排總體上感覺是好的。關注人生、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選文注重了和生活的聯繫,注重了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選文的體裁多樣性,篇幅短小,文質兼美,富有時代氣息,便於學生學習。學生使用新教材後,對語文課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具體表現爲:

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特別是綜合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廣闊的'空間。他們在學習中初步掌握了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綜合分析能力。

2、由於新教材在編寫上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繫,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因而在學習中學生能充分調動已有的認知經驗,和想象能力,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3、教師在教學時能夠不斷地鼓勵創新,另闢溪徑,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態度,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樹立了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了他們的靈感。

(二)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

1、由於數學英語課在國中的課時多,家長、學生等對其的重視程度又超出語文,因而課外閱讀的時間更無法保證,只有讓位給數學英語。

2、中學語文與國中脫節,給國中語文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而在新教材教學中仍應強調基礎拼音、寫字、解詞、品味詞語,以及寫作訓練方面對學生嚴格要求。

3、綜合性學習課由於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如第三單元“走進大自然”就無法按書中的要求帶領學生或學生自主結合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語言,欣賞自然美進)也就無法在課堂上充分開展活動。學生有時就會有應付的做法。

4、選文方面,依然感覺有個別篇目不太適合教與學。例如:《化石吟》雖是一首詩歌,但它只注重了與自然科學的聯繫,文學性較弱,學生對它難以產生興趣。

5、在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是很困難的,有些基礎差的學生要麼閒談,要麼跑題。因而教師一方面應在課堂中逐步地培養、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另外,還要允許教師和學生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第11篇】新教材使用的教學工作總結

新教材使用的教學工作總結

我們備課組的幾位老師經過了差不多兩年的新課改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真切的感受了新課改的主旨和精神,理解了並能夠按照新大綱和新教材的精神來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尤其是新教材進課堂後,如何用好它,我們下了一番苦功夫去討論、適應。經過摸索,在教材的使用方面,我們慢慢地積累了一些經驗,現總結如下:

一、以“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的精神來指導教材的使用。

新教材的使用,是爲了配合新課標的實施而改的。所以在使用新教材時,首先要明白和牢牢記住這樣的原則。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做到了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能主動投入到課改中去,主動想辦法解決課改中出現的問題當然也包括有關教材使用上的問題。在思想觀念上,我們放棄以前陳舊落後的思想和方法,儘快適應了新的形勢。無可否認,新教材在注重知識性與人文性方面,有其顯著的優點,但是教材雖好,教好學生卻不容易!所以我們認爲說一千,道一萬,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即學習的主人。爲了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我們在教學中強調師生應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主動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和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們教師只是作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如以語文閱讀教學爲例,以前的教學,我們多是採用以教師的分析及教學參考書作爲教學主要依據的教學方法。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更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是學生個性化體驗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非常珍惜每個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獨特體驗。指導學生從閱讀中體會文章語言文字運用的精妙之處,從閱讀中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從閱讀中感受自然和社會生活的情趣。通過這樣使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所運用的語言逐漸內化,從而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及語文素養。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我們注重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在引導學生進入作者所描述的世界,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探究,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空間。

二、用新教材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

新教材的變化較大,課後練習少了,題型也簡單了。但是我們覺得教學並沒有因此而輕鬆。我們認爲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因此,在使用教材時一直強調做到這一點,多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雖然新教材的變化減輕了學生負擔,但我們的教學要求沒有降低甚至是提高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做到了加強研討和交流,力爭做到新教材有新教法。

三、使用新教材的幾個注意。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總結出幾點注意是:一、使用新教材要注意深入並充分地瞭解學生。新教材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並主張在這一基礎上教學。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改革教學模式。深入並充分地瞭解自己的學生,探明學生現在的智力基礎、生活經驗、個性差異等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二、使用新教材要注意別被教材束縛住。教材的價值在於能作用於學生充分發展,在於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不能爲了教教材而教教材,而是以教材爲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要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在用的過程中爲學生創設活動、提供機會,促其情感愉悅、態度主動,促其獲得方法、提高技能。三、利用新教材創造學習資源。再好的教材也會有侷限性,也會有不適應性。我們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隸。通過我們去再創造、去內化、去昇華,能夠創造出許多相關的教學資源,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第12篇】七年級第二學期地理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七年級第二學期地理教材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任教七年級的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學校的教育指導下,兢兢業業,紮實刻苦,圓滿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實效。現歸納如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分析,積極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期教育教學計劃。

本人承擔七年級整個年級的地理教學任務,希望該年級學生通過一學年的學習,瞭解了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但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基礎較差,這樣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首先,我把在上一學年教育教學得失進行一個回顧、歸納,找出在教育教學中出現的缺憾,避免老問題再次出現;把具有積極意義的教育教學思想、方法發揚,形成具有個性的教育教學風格。另一方面,對學生入學的成績進行分析,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及間接瞭解,對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有了一個粗略的印象。爲本期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把好了脈,明確了本期的教育教學重點。

二、認真備課、上課,細緻批閱作業。

(一)一堂好課,前提還在於備課的質量好與壞。“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離不開夜以繼日的研究教材及學生、查閱資料、學習各種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手段。所以,我經常爲了備好一堂課,不厭其煩的問同事,尤其向那些在地理教學中積累豐富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從他們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到圖書室查找資料,到網絡上查找各種媒體等,爲上好一堂課竭盡所能,付出了許多的精力,也爲課堂良好教學奠定了基礎。因此,每次課堂下來,我都有種充實的感覺,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汗水沒有白流,同學們開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勵與快樂。

(二)精講精練抓提高。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了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繫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帶水等一些問題。在本學期的內容講解中,我重點交給學生們如何總結歸納教材內容,把比較煩雜的內容梳理清楚,從四個方面瞭解各個國家之間的差異,最後又回到各個國家地位是平等的,這樣本章內容條理究非常清楚,學生也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益。訓練題做到精選、精練,對出現問題的學生及時地指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做到講練結合,努力提高了複習效率。

(三)認真對待每個同學的.作業,因材批閱,爲每位同學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每一個班級的學生數都在四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業就是一項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對堆積如山的作業本,我沒有覺得是一種負擔,而深感責任之重,是一種使命。對成績差的同學的作業,我更顯得認真仔細。要讓他們真實的感受到老師的關愛,作業是與他們最直接的交流、與溝通。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我很少劃“×”,對於錯題我只是在題的旁邊劃上“?”,或者給一些提示性的評語以及告知學生應該怎樣避免錯誤。對他們的每一次進步,我都不吝筆墨,用鮮紅的話語對他們進行表揚、鼓勵,使之成爲他們進步的起點、臺階。期會考試結束後,有些學生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他們的學習態度發生了改變,變得厭學了。這樣作業便成爲我與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我給了他們更多鼓勵的話,也談到了我得期許,希望他們在期末的考試中能取得好成績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安慰。

(四)地圖訓練抓能力。學生地理成績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地理圖表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的高低。在這學期的教學中,我在上課的時候都要把世界地圖掛在黑板上,從一開始我就給學生強調地圖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的教學中培養他們讀圖分析能力。教學中我善於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地圖知識,重點掌握最基本的地圖閱讀和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圖像思維能力,掌握讀圖技巧,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熟練地掌握圖文轉換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相互聯繫,完成對地理事物的準確定位,對重要大洲和重要國家的準確位置的掌握。

三、深入教研教改,加強校本研究,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

1、積極進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學習、與運用實踐。現正值教學改革的新時期,一場教育的革命正在興起,尤其以新教材爲代表的教育教學思想蓬勃發展,只有融入這時代的步伐,都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教改的活動,把學習的方法應用到實踐中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以後工作和學習中去我將會更加積極、主動,以高昂的鬥志投入到新的教學中。

2、學以致用,課程整合,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模式。“科學技術是一生產力”,運用平生所學,才物有所值。我大膽償試,積極進行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學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學實效。把單純的課堂教學模式,轉爲一種有聲、有形,師生互動,快速、便捷,及時反饋的教學模式中。最後做到黑板教學與課件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各個模式的優長,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第13篇】2022年新教材培訓信息技術教研組改革課堂教學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啓發思維,訓練方法爲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爲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爲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撰寫了不少教學論文,並在我校舉行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爲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

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爲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爲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衆。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爲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

“死角”,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

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啓,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爲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爲

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

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

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爲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爲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爲“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爲,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爲重要,教授方法纔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國中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爲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會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第14篇】新課標高中英語新教材教學總結

新課標高中英語新教材教學總結

新課標指導下的新教材已經歷了兩年的風雨洗禮,我在認真學習相關資料、鑽研新教材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對韶關地區統一使用的外研社高中英語新教材有如下體會:

一、高中英語新教材的特點

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

高中英語教學目標中,不僅提出了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方面的級別目標,還提出了對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級別要求,使語言學習的內涵更爲全面和豐富。在高中英語教學目標的描述中,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體現了教育目標從關注語言轉向關注對人的教育,強調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突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特徵

高中英語教學指導文件中,第一次明確了外語課程得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徵,指出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是培育公民外語素質的重要過程,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會意義。高中學生學習外語,一方面可以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養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門國際通用語種可以爲學習外國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和進行國際交往創造條件。這將有利於提高我們的民族素質,有利於促進我國的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由此可見,高中英語課程是全民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重要課程。

促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促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高中英語課程的重點。《高中英語標準》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英語課程要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外研社高中英語每冊書的《致同學》中明確說明:本教材爲同學們提供探究式、發現式、任務型等多種學習方式,爲大家提供語言應用的平臺。遵循“爲用而學,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而能用”的原則,力圖使學生逐步獲得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的方式上,強調學生在參與、實踐、討論、探究和合作中學會用英語來表達、交流,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鼓勵教師轉變觀念、轉變角色,關注學生的`發展和需求,在教學中開展研究,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選擇和發展適合自己教學條件和學生需求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擴招後高中學生的現狀及教師對新課標的影響

由於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一新生的整體素質呈下滑趨勢。許多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更談不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策略。很多學生,尤其是來自農村、山區的學生,連單詞的發音都發不準,更別談如何學英語,怎樣學好英語,甚至對英語有一種牴觸的畏難情緒。對於成績良好的學生來說,他們也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不一定掌握了科學的學習策略,對於難度較大的內容或需要深入研究的知識,他們可能就束手無策了。大部分學生,只注重記一個個孤立的單詞,卻不知道怎麼用;只知道語法很難,背了一大堆的語法規則到頭來卻一塌糊塗;只注重如何排除錯誤選項,在題幹中找暗示解題等等諸如此類的應試技巧,卻不注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自然這與考試的評價方式及教師的思想灌輸有着密切的關係,這也是新課程改革舉步爲艱的結症所在。

目前,隨着大學聯考的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聯考這個最具影響力的因素在逐步與新課標的教學目標相接軌。在英語大學聯考的新題型中,正逐步刪減佔大比分的“碰運氣”的選擇題,增加體現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主觀題型,突出考查學生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毫無疑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隨之轉變。

三、我的教學對策及效果

針對英語教學的現狀,我於2004年年底開始,就自己任教的三個教學班開展了小範圍的教學研究活動。經過一個學年的摸索,我體會到:對學生而言,高中和國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習階段,如果學生沿用國中學習的方式,是適應不了高中學習要求的。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一跨入高中就瞭解並逐漸適應高中的學習模式,要激起學生學好英語的興趣及信心,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學習習慣與學習策略。否則,學生就會越學越吃力,越學就越不想學。爲了進一步驗證我的想法,我確定以《學習習慣與學習策略的培養》爲課題立項研究,並於05年成功申報爲樂昌市的英語教研項目。從此,我正式開始進行教學研究。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採取以舊帶新、結合生活實際、單項或綜合語言知識與技能訓練等多種方式複習舊知識、傳授新知識,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及掌握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通過每天任務、學習小組活動等形式多樣的課後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適時放映流行的健康向上的英語國家大片,鼓勵並引導同學們對影片進行討論,進而對所學知識進行討論式學習。通過這種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既激發了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又使同學們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並能靈活運用。下面我將陳訴一些具體的做法,望起到拋磚引玉之功效。

【第15篇】新教材培訓信息技術教研組改革課堂教學個人總結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啓發思維,訓練方法爲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爲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爲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撰寫了不少教學論文,並在我校舉行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爲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

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爲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爲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衆。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爲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

“死角”,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

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啓,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爲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爲

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

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

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爲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爲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爲“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爲,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爲重要,教授方法纔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國中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爲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會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