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第一學期三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第一篇:2014-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第一學期三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xx年----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科學課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時時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同時能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的變化,更深切地體會到了我們工作中那種由改革、由變化而帶來的激情,確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感受。實踐中我們走過了一條鮮花與荊棘同生的短暫而又漫長之路,更在實踐中爲我們帶來了一個個值得探討與深思的問題。也正是這些值得探討與深思的問題激勵着我們與科學課一路同行。

課程在學校教育中始終處於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因此,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改革中的國小《科學》課程,將課程性質定位於“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教育”。強調呵護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強調學習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更加關注學生是否能將這些所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如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少走彎路,將新課程理念很好的落實到實際教學中.我校着重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抓“準”實施《科學》課程改革的支撐點——教師理念的更新

對於用全新思想觀念鍛造的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新教材,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如果觀念得不到更新,那麼就很難適應課改要求下的課堂教學活動,新課改的理念就很難得到貫徹,改革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爲此校領導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使實驗教師清楚的掌握《科學》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感受到全新的課堂教學,達到思想上“通”,觀念上“明”。

1、走出去,加強學習。

拓寬外出學習機會,走出去,多向拓展,老師觀念上的耳目一新,行動上的良好借鑑。回來後,試着上幾節模仿課,親自體驗。從交流到課堂學習,感受新課改思想帶給自己成功的喜悅。

2、請進來,加強指導。

學校領導很重視對科學教師的培養,經常請縣教研員來校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解決教師的疑難問題。教研員是我們的良師益友,經常請教研員到學校爲教師做悉心指導,使實驗教師對教學觀念、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等要求掌握到位。

3、個人做,加強內化。

加強個人自學,學校爲科學教師徵訂了科學雜誌,科學教師能經常閱讀摘抄,每學期寫自學筆記5000字以上,還經常寫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個人反思等教學隨筆。在瞭解理論的同時還要落實到實踐中,確保一課一得,開展研討課,互相啓發,互相促進。

二、抓“實”實施《科學》課程改革的着力點——探索課堂教學新方法

科學教育,它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自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爲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由此可見,科學教育是開放的教育,科學教學只有構建起開放的教學體系,才能承載起科學教育的使命。

1、新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科學課的方式是玩中學,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從靜態學習走向動態學習,從講述性學習走向探究型學習。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探究是科學課的主旋律,面對妙趣橫生的科學世界時,學生會產生無比的激情和盎然的情趣。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意願,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爲學生營造寬鬆、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成爲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激發者、個體成長的輔導者、探究能力與科學精神的培養者,要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樹立開放教學內容的觀念,按照科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發掘教材內外蘊含的深層次的功能,擔當起科學課程開發者、開展對學生科學的啓蒙教育和科學態度、科學情感、科學價值等科學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實驗教師要紿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一種自信、安全的心理狀態下積極發展。讓學生身處有限的教室,思維卻遨遊在無限的空間裏。

2、新的教學方式:爲了使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廣闊的智力背景,科學課教學不能侷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必須建立開放性的課程資源。教師應主動走出封閉型的課堂資源空間,帶領學生進入學校資源空間、家庭資源空間、社區資源空間和網絡資源空間,使學生多渠道、多媒體、多方位、個性化體驗科學探究過程,變“講課”爲“上課”,變學“答”爲學“問”;即:改變過去教學中的教師以灌輸爲主,學生以被動接受學習爲主,要體現教師知識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和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並形成能力。課堂的每個環節都要做到“精”、“實”、“活”,即內容精、方法精、活動精。訓練實際、知識紮實、有實效。教法活、學法活,解決問題靈活,不流於形式,注重課堂的實效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形成。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有創造性的活動,刺激學生的靈感,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中充分得到鍛鍊,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寬鬆的空間環境,並提供良好的實踐條件。

三、其他工作:

1、本學期,學校完成了實驗室的改建工作,建成了一個標準實驗室並經驗收合格。

2、本學期,科學教師對學生進行了科技活動的培訓。

學校領導對科學教學工作很支持,也很重視對科學教師的培養。但是,一個學校的科學教學要搞上去,光憑一兩個科學教師是不可能的,學校除了各個方面的硬件設施要配備齊全以外,學校在今後還要選取適當場地,開闢學生喜歡的科普樂園,放飛心愛的小鳥,飼養可愛的小動物;開闢種植試驗田,讓學生親自種各種植物,觀察他們的生長,體會科學的奧祕。盡一切能力爲科學課走進新天地創造空間。

第二篇:2014-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_教學工作總結

學習從分享開始

2014-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科學課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時時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同時能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的變化,更深切地體會到了我們工作中那種由改革、由變化而帶來的激情,確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感受。實踐中我們走過了一條鮮花與荊棘同生的短暫而又漫長之路,更在實踐中爲我們帶來了一個個值得探討與深思的問題。也正是這些值得探討與深思的問題激勵着我們與科學課一路同行。

課程在學校教育中始終處於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因此,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改革中的國小《科學》課程,將課程性質定位於“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教育”。強調呵護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強調學習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更加關注學生是否能將這些所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如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少走彎路,將新課程理念很好的落實到實際教學中.我校着重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抓“準”實施《科學》課程改革的支撐點——教師理念的更新

對於用全新思想觀念鍛造的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新教材,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如果觀念得不到更新,那麼就很難適應課改要求下的課堂教學活動,新課改的理念就很難得到貫徹,改革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爲此校領導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使實驗教師清楚的掌握《科學》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感受到全新的課堂教學,達到思想上“通”,觀念上“明”。

1、走出去,加強學習。

拓寬外出學習機會,走出去,多向拓展,老師觀念上的耳目一新,行動上的良好借鑑。回來後,試着上幾節模仿課,親自體驗。從交流到課堂學習,感受新課改思想帶給自己成功的喜悅。

2、請進來,加強指導。

學校領導很重視對科學教師的培養,經常請縣教研員來校指導教師的課堂教

微果網人人都是好老師

學,解決教師的疑難問題。教研員是我們的良師益友,經常請教研員到學校爲教師做悉心指導,使實驗教師對教學觀念、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等要求掌握到位。

3、個人做,加強內化。

加強個人自學,學校爲科學教師徵訂了科學雜誌,科學教師能經常閱讀摘抄,每學期寫自學筆記5000字以上,還經常寫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個人反思等教學隨筆。在瞭解理論的同時還要落實到實踐中,確保一課一得,開展研討課,互相啓發,互相促進。

二、抓“實”實施《科學》課程改革的着力點——探索課堂教學新方法科學教育,它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自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爲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由此可見,科學教育是開放的教育,科學教學只有構建起開放的教學體系,才能承載起科學教育的使命。

1、新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科學課的方式是玩中學,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從靜態學習走向動態學習,從講述性學習走向探究型學習。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探究是科學課的主旋律,面對妙趣橫生的科學世界時,學生會產生無比的激情和盎然的情趣。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意願,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爲學生營造寬鬆、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成爲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激發者、個體成長的輔導者、探究能力與科學精神的培養者,要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樹立開放教學內容的觀念,按照科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發掘教材內外蘊含的深層次的功能,擔當起科學課程開發者、開展對學生科學的啓蒙教育和科學態度、科學情感、科學價值等科學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實驗教師要紿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一種自信、安全的心理狀態下積極發展。讓學生身處有限的教室,思維卻遨遊在無限的空間裏。

2、新的教學方式:爲了使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廣闊的智力背景,科學課教學不能侷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必須建立開放性的課程資源。教師應主動走出封

閉型的課堂資源空間,帶領學生進入學校資源空間、家庭資源空間、社區資源空間和網絡資源空間,使學生多渠道、多媒體、多方位、個性化體驗科學探究過程,變“講課”爲“上課”,變學“答”爲學“問”;即:改變過去教學中的教師以灌輸爲主,學生以被動接受學習爲主,要體現教師知識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和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並形成能力。課堂的每個環節都要做到“精”、“實”、“活”,即內容精、方法精、活動精。訓練實際、知識紮實、有實效。教法活、學法活,解決問題靈活,不流於形式,注重課堂的實效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形成。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有創造性的活動,刺激學生的靈感,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中充分得到鍛鍊,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寬鬆的空間環境,並提供良好的實踐條件。

三、其他工作:

1、本學期,學校完成了實驗室的改建工作,建成了一個標準實驗室並經驗收合格。

2、本學期,科學教師對學生進行了科技活動的培訓。

學校領導對科學教學工作很支持,也很重視對科學教師的培養。但是,一個學校的科學教學要搞上去,光憑一兩個科學教師是不可能的,學校除了各個方面的硬件設施要配備齊全以外,學校在今後還要選取適當場地,開闢學生喜歡的科普樂園,放飛心愛的小鳥,飼養可愛的小動物;開闢種植試驗田,讓學生親自種各種植物,觀察他們的生長,體會科學的奧祕。盡一切能力爲科學課走進新天地創造空間。

第三篇:三年級第一學期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三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國小科學三年級階段的教學是培養(本站向你推薦)國小生科學素養的啓蒙課程,孩子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科學現象充滿着無比的好奇,他們具有異常強烈的探求慾望。但是,這些求知的慾望都是處於自發的狀態,有許多探求的活動只是在原始的求知動力的驅動下展開的,因此,不可避免存在着與科學探索知識規律相違背的活動。這樣,我們科學課的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成了要引導着這些求知的精靈的形成一個良好的科學探索問題的習慣,並從中學習常用的科學探索的方法,從而提高他們自身的科學素養。

經過這一個學期的教學,我們發現處於三年級階段的學生對於科學常識的掌握還是比較多的,他們獲取信息渠道也較多。所以,針對一般科學常識的測試(如科普知識測試)同學們的成績大部分都是優秀的。但是,如果把測試的重點放在探索的方法和對已有知識的應用這兩個方面的話,同學們的成績就並不那麼理想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做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

一、我們一向以來的測試都是側重於知識的。這樣容易形成一個誤導,認爲掌握了書面的知識,考試得到了高分就是掌握了科學知識。

二、我們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比較少考慮平時探索活動量化評價的問題;這樣,對學生的評價就容易停留在以考試成績評價的基礎上。

三、許多家長對科學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把它當成所謂的“雜科”來處理。這樣,同學們的學習動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

因此,想要提高同學們的科學素養,就得從科學啓蒙教育階段紮實的做起;而且,對於科學習慣的形成了來說,這一階段顯得尤爲重要。那麼,具體該如何呢?我個人有如下想法:

首先是完善科學教學的評價方式。第一是平時科學探究活動中評價量化的問題。這個有賴於科學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出謀獻策。第二是考試方式和內容的變革。方式應該不侷限於筆試,還可以考實踐操作,或是綜合起來;內容應側重於對已有知識的應用和開放性的探索行考題。

其次是要讓同學們把科學課放在和語數英一樣重要的位置上來。這裏要說的是,儘管大家都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曉得科學技術的創新全賴於人們科學素養的提高,卻還沒有意識到科學素養的提高必須從啓蒙階段的科學教育開始就給予充分的重視。因此,我覺得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不要放棄任何“熱愛科學和重視科學”的思想教育機會。

最後,由於三年級的同學畢竟年齡較小,對科學現象的認識大部分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科學習慣的養成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糾正錯誤或不科學(但非錯誤)的行爲將會成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需要科學老師和班主任老師的共同努力。

第四篇:三年級科學教學總結(第一學期)

2014——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總結

年級:三年級學科:科學教師:田鋒

緊張而充實的一個學期即將結束,爲了更好的做好下一個學期的工作,現作如下總結:

一、教學個性:

1、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爲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

3、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4、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我認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爲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學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動的,在參與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智慧與人類已有的知識融爲一體的快樂。

二、目標達成 :

1、能夠用感覺器官或藉助工具感知事物性質與功能;能夠根據事物的性質與功能對事物進行分類,能對觀察的現象提出簡單的問題。

2、對科學產生了興趣,體驗到了合作的好處。

3、知道了人體的基本組成和所需營養,常見動植物的名稱,土壤的基本組成和我國水源的分佈概念,瞭解水、土壤、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到了愛護其他生物,保護水資源、土壤及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能提出簡單的改善環境的方法。

三、困惑問題:

1、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聽講不認真,家庭作業經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學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學習差。

3、班級發展不平衡,學法指導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成績仍然欠突出,還需提高。

四、改進的具體措施:

1、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科學意識,提高認識能力。

2、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

3、堅持檢查學困生的轉化情況,做好小結工作,使優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上臺階,進一步培養智力和思維的發展,全面地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一學期來,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爭取做到更好。2014年9月1日

第五篇:三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三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使用蘇教版國小科學教材,相對於人教版的教材而言,此套教材在設計上給老師留下了足夠的自由支配的空間,但同時也要求老師必須對課本掌握的比較深入,才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利用原有的一些素材和學校教具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設計。經過三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同學們對於科學常識的掌握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都有較大的提升,他們獲取信息渠道也較多,但同學們的評價不能只侷限於科學知識方面,因此,仍然採取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期末考覈。

考評以後,我發現經過這一學期以來科學課程的學習,同學們的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的考評成績存在着必然的聯繫。這主要是由於這學期以來在教學工作中採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我們從側重於對知識的考評轉向於多方面的綜合評價,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同學們重視了平時科學探索活動的參與,從而提高了操作技能的水平。

二、平時活動的參與有助於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在測評試卷中關係到知識的遷移類型題目的測試中,平時在活動中愛動腦筋的同學答的都比較好,因爲在活動中掌握的知識更能促使他們對科學知識中所蘊藏的規律更深入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

三、平時成績的評價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同學們的操作是否符合科學的行爲規範,也就是說行爲要有科學的思維爲指導,比如在探索未知事物是要把握從“安全到不安全”的順序進行。這些類型的訓練有助於促使同學們養成良好的科學習慣。

四、科學課堂的開放性有助於提高同學們的發散思維水平。同學們在被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教師幫助他們不斷地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在課堂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與練習、評價等方面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

除此之外,我們開展環保垃圾桶的研製和深圳新社區螞蟻種類的調查等活動,旨在提高同學們把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中的意識,明白人類利用科學知識的價值和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爭取讓科學知識能更好地爲人類和人類共有的地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