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背影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背影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反覆朗讀、仔細品味語言。

2、把握文中“我”的感情態度變化。

3、體會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誦讀課文,在品詞析句中,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把握文中“我”的感情態度變化。

體會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舒緩的音樂中,教師朗讀龍應臺《目送》片段,“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人生是一場沒有歸途的旅行,我們和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揮手告別,目送着彼此的背影.在這些背影裏上演着一次又一次愛與被愛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受那一抹溫情吧。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作者簡介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歐遊雜記》。散文代表作是《背影》、《荷塘月色》。

2、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交卸、奔喪、狼藉、賦閒、迂腐、柵欄、瑣屑、遊逛、馬褂、躊躇、蹣跚、頹唐、舉箸、簌簌、拭淚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1)本文的文體是什麼?主要記述的事情是什麼?

本文是一篇帶有很強抒情性的寫人記事散文。

作者和父親在車站分別時的情景。

(2)找出本文的線索。

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3)“我”與父親是在什麼情況下見面的?

1、祖母死了。

2、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

4、簡介寫作背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親朱鴻鈞原任徐州菸酒公賣局局長,被解職。文中的“禍不單行”正是指這兩件事。作者當時在北大哲學系讀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倆在浦口車站惜別。想起這些,朱自清不禁淚如泉涌,寫下了這篇感情真摯的散文。

三、大組彙報,教師點撥

小組探究以下問題:

1、尋找背影:

跳讀課文,本文一共幾次寫到了父親的背影?分別有何作用?(勾畫關鍵詞,簡要概括)

<1>開頭設疑--點出背影(1)

<2>望父買橘--刻畫背影(6)

<3>父子分手--惜別背影(6)

<4>結尾思念--照應背影(7)

2、刻畫背影:

四次“背影”中,哪一次是作者刻畫的最詳細?第二次望父買橘

作者是怎樣刻畫父親的背影的呢?

(1)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這是外貌描寫,寫出了父親的形象。(2)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運用動作描寫,通過探、攀、爬、穿、攀這一系列動詞寫出了父親爲我買橘子的艱難,刻畫了一個感人至深的父親的形象。(3)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運用了細節描寫,寫出了父親體態肥胖,買橘子的容易。

3、在文中作者除了寫父親買橘子這件事情外,還寫了父親爲兒子做了哪些事?

照看行李 講定價錢

送我上車 揀定座位→ 敘事要詳略得當

叮囑兒子 囑託茶房

4、感悟流淚:

“我”在文中流了幾次眼淚?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四次

(1)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淚。

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難過的淚

(2)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望父買橘——感動的淚

(3)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背影遠去,依依惜別——惜別的淚

(4)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的背影。

淚光瑩瑩,再現背影——思念的淚

5、悟情感:

(1)兒子的態度前後一樣嗎?文中作者對父親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父親對兒子呢?

子對父:不理解——理解(背影是父子關係的轉折點)

父對子:一以貫之的愛(細碎的關心、大衣、細節)

6、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是真正理解了的?

①“自然...自然”爲父親當時暴躁脾氣的辯解。②運用反語,表示自己對年少想法的悔恨。③從年少時偷偷的流淚到寫這篇文章時直接的表達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四、課堂小結

本文以“背影”爲線索,追憶了作者和父親在車站分別時的情景,刻畫了一個感人至的慈父形象,表達了真摯深沉的父子之情,抒發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思念之情。

四、課堂練筆,拓展提升

請用本節課學習的描寫方法(動作、語言、神態等),寫一個生活中的小片段。

標籤:背影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