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案例

前言:教學設計方案共含7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案例

第1篇: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設計方案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一、 學科領域

本教學設計方案所適用的學科領域是:語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術、音樂,突出主要學科語文。

二、 學習目標任務

1、 情感目標

(1)、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認知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 瞭解五彩池神奇、美麗的特點。

(3) 瞭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養唯物主義精神。

2、 技能目標

(1) 培養學生分析、感悟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2) 熟悉電腦網絡操作,培養學生高級思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團結協作、自我表現的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三、 學習難點分析

1、 瞭解五彩池的特點以及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

2、 理解最後一自然段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 設計思想: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個別化教學,讓學生運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興趣,提高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能力等。

五、 設計思路:

1. 情景揭題,資料收集。(激發學習興趣)

2、討論交流,質疑問難.(培養質疑能力)

3、 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培養閱讀分析、語言積累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交流評價,獲得真知。(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5、拓展學習,昇華感情。(培養高級思維能力、知識積累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6、練習鞏固,大膽創新。(培養自我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

7、作品展示,體會成功。(培養賞析、評價能力)

8、總結評價,談談感受。(培養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能力)

六、課件設計思路

1、學習區

(1)、知識窗(有豐富的圖片、文字、視頻、動畫、錄音等與課文相吻合的靜動態資料,爲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A、:五彩池的音像畫面。B、媒體顯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體顯示視頻“寶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種形狀,近景、遠景、全景、特寫。D、媒體顯示:各種形狀的水池。E、媒體顯示:視頻“五彩池”,徜徉在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聽着美妙的音樂讓我們美美地讀好課文,再來一起欣賞美麗的畫卷。F、媒體顯示:“流動的水池”:明明是清水,爲什麼在水池裏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G、媒體顯示:高低不平的石筍、細膩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圍的樹木花草長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麗的景象。H、視頻“三棱鏡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講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國地圖,九寨黃龍的地理、環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歷史地位和景區介紹以及

風土人情、民間傳說;五彩池的景區介紹以及在旅遊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讀音、書寫筆順、部首、近反義詞、同音詞、組詞,以及相關成語等資料。學生在自學生字時,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信息,進行自學。)資料來源於第七冊教參書及《字詞句段篇》

(3)、小導師(對課文的重點段句進行導學。,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3、 展示區(網上學生作品)

4、 賞析區A、寫景美文集錦B、有關九寨黃龍的美術、攝影、音樂作品。C、九寨、黃龍、五彩池的圖文介紹。D、九寨、黃龍的導遊圖。

5、網上探索區(給學生提供相關網站) 七、學習過程

(一)、 情景揭題,資料收集

1、在悠揚的樂曲聲中,課件播放五彩池 風光,師指引學生細看池水的斑斕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狀,揭示課題,讓學生提出問題:這是什麼地方?它爲什麼這樣美麗,這樣神奇? (課件:五彩池的音像畫面。)

2、那就讓我們通過生活,通過網絡走進五彩池,去收集有關五彩池的資料吧。分析:自學能力是獨立學習的能力,是觀察、理解、綜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統一表現。學生在預習、自學中確定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養成良好自學習慣,而學校開發的網絡平臺爲他們進行課前預習質疑提供了極大方便。預習的目的是瞭解學習內容。但切實達到“先學再教”則應首先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困難和盲目性。教師精心設計自學提綱,有助於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學。這樣爲理解領悟課文較深刻的內容奠定了基礎。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先學後教的模式在網絡環境中充分得到體現。網絡平臺已成爲課上、課下學生學習的夥伴。

(二)、討論交流,質疑問難

分析:在學生收集到充分的資料以後,我們看到了他們內心的激動與自信,於是我們組織他們進行交流討論。只見他們就像一個個小專家,利用多媒體平臺,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們或侃侃而談,或爭得面紅耳赤,或洗耳恭聽,或靜靜欣賞。我們驚歎於他們的博學,同時也驚歎於現代信息技術對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集體環境下充分利用網絡環境自主學習,探究解決問題。可網上交流、小組協作等方式。)

1、課文圍繞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方面?(板書:數量、形狀、顏色、成因)

2、檢查交流預習情況。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找出容易出錯的字,查閱小字典,幫助記憶。

(2)引導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並說說自己瞭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學能力是獨立學習的能力,是觀察、理解、綜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統一表現。學生在預習、自學中確定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養成良好自學習慣,而學校開發的網絡平臺爲他們進行課前預習質疑提供了極大方便。預習的目的是瞭解學習內容。但切實達到“先學再教”則應首先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困難和盲目性。教師精心設計自學提綱,有助於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學。這樣爲理解領悟課文較深刻的內容奠定了基礎。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先學後教的模式在網絡環境中充分得到體現。網絡平臺已成爲課上、課下學生學習的夥伴。

(四)、交流評價,獲得真知

交流第二、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體會到了什麼?並用朗讀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2、學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個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車來到藏龍山,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體會到:水池很多。從哪裏體會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媒體顯示:大大小小的水池:是呀,據資料統計藏龍山上的水池有400多個。把水池多的意思讀出來。齊讀句子。水池真多,還有誰來交流?

(2)理解句子B:“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着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象是鋪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體會到:水池很美。請學生聽師範,讀邊聽邊想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

生:看到了寶石。媒體顯示視頻“寶石般的水池” :五彩池的各種形狀,近景、遠景、全景、特寫。

師:寶石很美,晶瑩剔透。藏龍山上的水池就像寶石一樣,鋪展在綠地毯上,在陽光照耀下,光彩奪目。把水池的美讀出來。女同學齊讀句子。水池除了美,還怎麼樣?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積不足一畝,水深不過一丈。小的像個菜碟,水很淺,

用小拇指就能觸到池底。”體會到:水池很好玩。媒體顯示:大小深淺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讀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學齊讀。

(4)理解句子D“池邊是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綵帶,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圍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體會到:水池的形狀很多,各種各樣。師:那省略號說明什麼?

生:還有很多形狀,作者沒有都寫出來。媒體顯示:各種形狀的水池。請同學發揮想象力,想想還有哪些形狀的?學生交流。

師:作者運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現給了我們,我們能通過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嗎?齊讀句子。

3、小結:這一自然段作者通過數量、形狀寫出了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媒體顯示:視頻“五彩池”徜徉在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聽着美妙的音樂讓我們美美地讀好課文,再來一下欣賞美麗的畫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讓我驚奇。

4、默讀課文第三段,找找課文中用了幾個“卻”字,去掉這些“卻”字再讀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學生交流。媒體顯示:有着各種顏色的水池師生對讀,再次感悟。(顏色的神奇)小組賽讀。指導朗讀。師:五彩池僅僅是五種顏色嗎?請同學換個詞語說說。換詞練習。

分析:重點深究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是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過程。教學中,我們充分網絡的優勢,利用創設的情境,扶放並行,引導學習探究,給他們“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說、動腦想、動手做”的機會,精心設計,突破重點難點。兒童學習的過程是認識能力日益提高的過程。遵循兒童的學習思路來組織教材

,突破重點,應選擇好適當的方式,組織新的結構類型。如學生自讀二自然段後,教師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進行朗讀體會,通過讀書、探討、查資料,領悟到五彩池大小不一、深淺不同,像寶石一樣美。當教師顯示五彩池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時,學生的發表慾特強,他們說,有的像彎彎的月亮,有的像燃燒的楓葉,有的像五角的星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說話能力。

交流第四自然段。媒體顯示:“流動的水池”:明明是清水,爲什麼在水池裏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請同學讀讀課文,打開知識庫找找有關的資料,同桌的同學共同探討其中的奧祕。小組交流。

小結成因:(1)池底長着許多石筍,高低不平。媒體顯示:高低不平的石筍。

(2)石筍表面凝結着一層細膩透明的石粉,陽光透過池水,石筍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鏡,把陽光折射成各種不同的色彩。媒體顯示:視頻“三棱鏡演示光的色散”講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陽光特別強烈,被石筍折射成各種色彩。

第2篇:教學設計方案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教學設計方案範文。

【實用教案】

創意說明

全篇圍繞一個“竹”字,着力描摹竹影之神韻、抒寫畫竹之趣,運用對比、描寫、對話、動作等多種技法,生動描寫出“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時的童真童趣。本課設計意在採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拓展藝術視野,瞭解作者豐子愷卓越的音樂、美術才能的背景下,運用藝術家的眼光來觀察、體驗生活之美的生活態度,學習作者重點圍繞竹影之趣、描摹竹影之法,全文一氣貫通而又生動活潑的寫作風格。

教學步驟

一、分組研究

課前圍繞以下課題以組爲單位上網查找資料,並作簡單研究:

1、豐子愷的生平資料、繪畫資料、文學資料,重點要結合課文談談“我眼中的豐子愷”。

比如我眼中的豐子愷是個有着細微觀察力的人,從他在文中第二段的描寫可以看出:“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從上句中還可見他有不凡的語言表現力;再比如,我眼中的豐子愷是個有着豐厚藝術修養的人 ──在描寫竹影時,他用到了很多美術和音樂的術語“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另外,還可以看出豐子愷是個有童趣的人……等等。

2、收集查找鄭板橋、吳昌碩的竹畫以及西方油畫各一幅,結合課文對中國畫和西洋畫進行比較。

二、課文研讀

1、添置背景:

本文是一個兼具音樂、美術、文學才能於一身的藝術大師的一篇生活隨筆。作爲藝術大師,在他的眼裏,竹影是怎樣的,美在何處,作者是怎樣描摹的。請爲“竹影”添置一個油畫般的背景,摘錄文中對竹影描寫的語言,整體理解感受竹影的神韻之美。

學生結合課文語言描述背景: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瀰漫在窗際,……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2、精研細讀:

⑴ 尋趣說趣—體驗童趣和童真。單有形似的竹影描述,本文的可讀性就會大大降低,其內在的神韻可以用一個字概括──趣。

① 找一找:

清風明月的夜晚多麼美好,竹葉蕭蕭的聲音又是多麼好聽,孩子們在這清風明月的夜晚、竹葉蕭蕭的聲音中玩了什麼,怎麼玩的?他們玩得有趣嗎?請學生在文中找一找,然後用“我覺得 ( )是有趣的,我認爲其中的趣味在於( )”這樣的句子,說出自己的發現和理解,並體驗竹影之趣。

再次閱讀課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夥伴在夏夜乘涼時都看了些什麼?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線、顏色的變化;討論人影頭上有煙氣的原因;用畫筆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文中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寫?

比如第三小節的兩處描寫:

華明“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隻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

這兩處都很有趣,特別是華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隻青蛙竟然還笑。而大人這時候往往就會趕緊趁無人注意,把這影子塗掉,因爲會覺得這是一種醜化。

② 說一說:

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童年,也有過充滿童趣的心靈和思維,只是許多人在長大後就漸漸把童心丟失了。我們在童年時常常做遊戲,用泥巴捏小動物,偷磚頭壘房子,在牆壁、在地上到處畫畫……還可能因此被家長、老師責怪。其實這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關心你、引導你,也許你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也許日後,你就會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模仿課文說一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有哪些往事也是在進行着藝術的創造、也有一些藝術的發現。

⑵ 審美賞美—從影到畫深入淺出:

① 讀一讀:

讀課文中自己認爲描摹生動的語句,評點其妙處,玩味生動細緻的描寫方法。

② 想一想:

文章開頭交代天氣悶熱的目的是什麼?這讓我們想起那篇課文,它的開頭也是寫悶熱的天氣,他們的目的是否相同?給你什麼啓示?

文中寫道“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着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來得很久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月亮漸漸升高了,竹影漸漸與地上描着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來,好像脫了版的印刷。”想一想這句話在自己腦中呈現的畫面是怎樣的?根據自己的感覺賞析這句話,文中還有哪些句子寫得很美,用同樣的方式賞析。

教師引導 (亦可學生自由發言):“參差不齊”描寫了竹影與孩子們的墨竹創作漸漸脫開移位的情形。“好像脫了版的印刷”比喻新穎貼切,生動描繪出月亮漸漸升高與其先時畫的竹影不吻合,形成疊影的美妙畫面,從而可以看出作者觀物如微,聯想豐富,筆下文字很有生有生活情趣。

學生賞析其他句子。

3、課堂小結:

藝術並非高不可攀,就存在與我們日常行爲當中(像用泥巴造城堡其實是孕育着一種建築藝術,用雪堆娃娃孕育着一種雕刻藝術,用野花編花環孕育着一種裝飾藝術)。或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創造藝術之美。

【備選創意】

創意說明

在創設的情境中,體味作者的藝術魅力,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教學步驟

一、進入情景

教師與學生共同賞析豐子愷的名作──同名漫畫、散文《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老師配樂朗誦,學生評議,體會豐子愷文如其畫,畫如其文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看誰說得棒)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A、你認爲哪些字容易讀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B、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C、課文題爲“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三、品美析美

再次瀏覽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爲最美的語句,並試着說明理由。

(總結)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藉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

四、走進童年

師生一起朗誦: “時光帶走我們的童年,讓我們長大;歲月增長我們的閱歷,讓我們成熟。但只要我們懷着一顆純真的童心,睜大聰慧的雙眼,展開想象的翅膀,那麼一片綠葉是一首詩,一抹斜陽是一首歌,一個遊戲是一種創造……”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童趣》和《竹影》都是寫童年生活的趣事,仿照以上兩篇寫法,寫一個故事敘說一段童年的往事。

第3篇:教學設計方案

給大家帶來教學設計方案範文,供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中的五副對聯,並能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加橫披。

2、初步瞭解春聯講究對仗、追求聲律的特點。

3、積累春聯及張貼方法。

教學準備:

ppt電子文稿、大紅春聯、練習紙(畫着門)。

教學過程:

一、簡介春聯歷史:

春聯,對聯的一種。五代,出現了對聯的雛形。公元964年(1038年前)的除夕之夜,後蜀皇帝孟昶(chang)書“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聯(出示實物對聯),開創了我國春節張貼春聯的先河。“春聯”名稱的出現,是在春聯興盛的明代。

二、春聯內容:

1、文中有一幅圖,畫着什麼呀?(有一位架着眼鏡的老爺爺正在給孩子們介紹着大門上張貼的一副春聯)還記得嗎?(綠柳舒眉辭舊歲,紅桃開口賀新年)橫披呢?(春滿人間)(出示實物對聯)

2、描繪美麗春光的對聯:(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

3、哪一副展現了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

4、歌頌勞動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對聯誰還記得?(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5、還有一副表達了人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梅開春爛漫,竹報歲平安。)

教學步驟:A、師示範提問,答對者可提問。(師問生答)

B、加橫披,加對者推薦粉筆字寫得優秀的同學板演。

C、讀一讀。

三、春聯形式:

1、對仗的要求:字數相等,詞類相當。

2、說一說以上五副對聯,什麼對什麼?(自練、講對者指名講)

3、對對子:

春回大地,(福滿人間)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處處春光好,(農家氣象新)

4、總結:對聯的對仗,從句意上講,有正對、反對、串對之分。正對,上下聯內容同一,意境一致,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反對,上下聯內容相對或相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串對,又叫流水對,上下聯內容連貫,語序不可倒置,如“春種滿田皆碧玉,秋收遍野盡黃金。”對聯的對杖,讀起來便悅耳和諧。

四、誦讀春聯:

1、說說春聯聲律美標準:抑揚頓挫,和諧動聽。

2、誦讀春聯:自讀、個別讀、評讀(從聲律和內容兩方面評)、齊誦。

五、春聯拓展:

1、人們常說開卷有益。其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除了文中學的,你還讀過哪些春聯呀?以小組爲單位開展比賽,比一比,哪組同學讀過的春聯多,不可以重複喲!(統計員周裕婷統計)

2、單位用聯:

1、商場春聯;2、學校春聯;

3、醫院春聯;4、銀行春聯

3、給四(7)班貼春聯。

今年過年,咱們四(7)班也想貼春聯,請同學們幫着選擇一下該用哪副春聯: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開源能引千泓水,節流可聚萬盤金

縮千里爲咫尺,聯兩地爲一家

山青水秀風光好,人壽年豐喜事多

學海無涯勤可渡,書山萬仞志能攀

學習步驟:

1、選一選;2、寫一寫;3、貼一貼;4、讀一讀;5、評一評:上下聯皆豎寫;上聯居右,下聯居左,橫披橫寫。

六、師生總結:

1、獎對聯。

2、文中說開卷有益。其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3、師總結:

新春佳節,家家戶戶張貼大紅春聯,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祥和的氣氛。隨着春聯在明代的興盛,後又由春聯演變出壽聯、輓聯、賀聯、名勝聯、殿堂聯、行業聯、徐贈聯真正成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顆璀爛的明珠。

第4篇:教學設計方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成語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華中有益於自己思想品德修養的部分。

3、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兩課時教讀。

【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春秋時期,有一位老人到東方遊歷,看見兩個小孩在一起爭辯。他就走過去問他們爭辯什麼。一個小孩認爲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中午時就距離人遠了。另一個小孩則認爲正好相反。第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傘蓋,到了中午就只有盤子和飯鉢那樣大了,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近的顯得大嗎?”第二個小孩則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熱得像把手伸在熱水中一樣,這不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對這個問題,老人沒有“強不知以爲知”,而是“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實事求是地說不知道。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老人是誰嗎?

對。他就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培養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爲世界第一文化偉人的孔聖人──孔子。今天,就讓我們來領略孔子思想的博大與精深吧!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慍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讀成誦:

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⑴ 各自練讀。

⑵ 檢查背誦情況。

3、從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出其大體意思,並說出喜歡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逐章逐句翻譯,品味探究。每小組派1—2名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慍”這句話講的是爲人的態度,屬於個人修養範圍,告訴我們對人要懂得寬容和理解。

例2:第四則講的是學習方法,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辨證關係,認爲二者不可偏廢。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思考能使學習更深刻。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出翻譯上或內容理解上的難點,教師在黑板上彙總,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例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溫故”是複習鞏固舊知識,是手段,“知新”則是獲取新知識,是目的。只能記誦一些知識,而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不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新發現的人,是不可以爲師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檢查背誦情況。

2、教師讀《論語》中的部分章節,學生從中找出常見的成語、格言和警句來。

⑴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不忍則亂大謀)

⑵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⑶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質彬彬)

⑷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習相遠)

⑸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以文會友)

⑹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道聽途說)

⑺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⑻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舉一反三)

⑼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順)

⑽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發憤忘食)

其他,如:當仁不讓;三思而後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等。

六、佈置作業

1、能熟練背誦全文,並把有關成語、格言、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2、看註釋,查工具書,書面翻譯全文。

第5篇:教學設計方案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 說教材:

《翠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細緻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豔麗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啓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該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着重進行段的訓練,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使學生從課文中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順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爲:

1、 學習作者抓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2、 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課文寫翠鳥外形特點和捉魚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係是教學的難點。

二、 說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爲主,教學時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參與教學實踐活動,提高教學效益。

三、 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學習目的和學生實際,我採取了以下幾種教法:

1、 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寓教於樂,學生樂學樂用。

2、 朗讀體會法:教學時根據本課的特點,指導學生在默讀中學會思考,在朗讀中想象、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 對比理解重點詞語:教學時通過讀句子,分析兩個對比句的異同,並說說哪個用得好,好在哪裏,加深對重點詞語的理解,突破難點。

四、 說學法

五、 說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 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小鳥,像孔雀、畫眉、黃鶯……下面請大家看看這是什麼鳥?(出示“翠鳥”圖片),對了這是翠鳥。翠鳥又叫“叼魚郎”,它生活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魚本領。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翠鳥的。

2、 出示課題(齊讀)

3、 上一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寫出了翠鳥的特點,誰能告訴老師,是哪三個方面呢?

(指名回答,師板書:外形活動住處)

4、 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有關翠鳥的錄像,看看翠鳥的外形和活動有什麼特點?

5、 小結:

(二)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出示圖片,看圖說說翠鳥的外形特點。

2、 (課文是怎樣描寫的?)默讀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關的詞語找出來。

3、 指名說說你找到的詞語,再齊讀。

4、 作者是按什麼樣的順序描寫翠鳥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 板書:爪子(紅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靈活)嘴(尖、長)

6、 重點理解描翠鳥羽毛的三個比喻句。

7、 用喜歡、讚美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鳥的動作怎樣?

2)、課文第二自然段寫翠鳥的什麼動作?

3)、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翠鳥的什麼動作?

2、 分析課文第二自然段:

1)、翠鳥的`叫聲有什麼特點?它喜歡怎樣的活動?

(指名回答)

2)、比較句子

3)、課文第二自然段還寫了翠鳥的什麼動作?(等魚)

4)、板書:等魚:一動不動注視(靜)

5)指導朗讀

3、 分析課文第三自然段:

1)、欣賞翠鳥捕魚的錄像。

2)、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3)、自由讀翠鳥捕魚的句子,用“△△”劃出有關詞語。

4)、板書:捕魚:蹬飛叼飛(動)

5)、分小組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6)彙報討論情況。

7)、比較句子

8)指導朗讀

4、 小結:

翠鳥不但外形美麗,而且是捕魚高手,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具體地把翠鳥捕魚經過表達了出來。

(四) 學習第四、五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 自由讀。

2、 談理解,你讀懂了什麼?

3、 板書:峭壁上

4、 師歸納:

老漁翁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小溪盡頭的峭壁上,翠鳥來這裏是和我們做朋友的,我們打消了捉它的念頭,只是希望翠鳥在茂稈上多停留一會兒。

5、 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翠鳥怎樣的情感?(板書:喜愛)

(五) 總結全文

1、 作者寫了翠鳥美麗的外形,並寫出了它在捕魚過程中動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點,分別從靜到動兩方面表現出來,使人們不禁對翠鳥產生喜愛之情。

2、 說話練習:

請你學學作者,用最美麗的語言贊贊你所喜歡的動物。

(六) 課外延伸

1、 欣賞鳥類的圖片

2、 課外延伸

讀一讀描寫翠鳥羽毛顏色、外形、捉魚動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用彩色筆畫一幅畫。

請你以“我喜愛的鳥”爲題,仿照《翠鳥》抓住事物特點來寫介紹自己所瞭解的鳥。

六、 說板書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作”,又以形式美吸引學生,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審美情趣。

第6篇:教學設計方案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是個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耐人尋味。“老人和鳥”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生字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段。

情感目標:想象老人與鳥兒們親密相處的感人情景,體會老人的誠摯愛心,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貴與美好。

教學重難點

想象老人與鳥兒們親密相處的感人情景,體會老人的誠摯愛心,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貴與美好。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有一天,森林裏來了一個白鬍子老人。他在樹林裏蓋了一幢小屋,住下了。同學們,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體驗交流。

1.初讀課文,充分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2.彙報討論: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可在學生暢談的基礎上歸納出以下兩個方面:

(1)老人有愛心,他把小鳥當成朋友。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動作的句子,和“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等語句,初步感受體會老人熱愛自然,熱愛生命,關心愛護小動物的美好心靈。

(2)小鳥們也愛老人,信賴老人。可以引導學生把鳥兒們開始的表現和後來的表現聯繫起來,初步感受動物的靈性,老人的善良,自然的美麗,生命的美好。

三、激發想象,品讀悟情。

1.默讀課文,感受老人與鳥之間那份濃濃的愛。

以課後第二題“愛心記錄”爲依託,勾畫、批註,在靜思默想中潛心於文本。

2.反饋交流時,教師要着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反覆品讀、想象畫面,真正做到“咬進文字的深層,嚼出的真味”。以下語句可作爲指導品悟和朗讀的重點:

(1)“老人帶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攔利斧的揮舞,鳥兒們聽到老人和那些人在激烈地爭吵,聽到了黑狗在狂吠。最後,老人展開了一張佈告。那夥人雖然還在吼叫,但是他們終於發現,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們低下了頭。”

樹是鳥兒的家,砍樹就是毀掉鳥兒的家呀!老人怎能容忍?他面對揮舞的利斧,不顧自己年老力單,“叫喊”、“阻攔”、“激烈地爭吵”、“展開佈告”——以法服人。老人奮不顧身護樹愛鳥,態度堅決,像“一尊山神”,震懾住了偷砍樹木的違法分子。

(2)“老人輕輕地撫摩着受傷的樹幹,撫摩着流出樹脂的傷痕,又拾起從樹枝上震落的鳥窩,輕輕地安放在樹枝上……”

句中用了兩個“輕輕地”、兩個“撫摩”,與上文老人激憤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老人用無聲的語言表達出內心對樹木,對鳥兒的疼惜。

(3)“看,老人走動在濃密的樹陰裏,他那滿頭白髮,多像一朵碩大的蒲公英,多像一盞明亮的神燈啊!”

這句話充滿了對老人的讚美之情。在鳥兒們的眼裏,老人不再陌生、可疑,他已和森林融在一起,瞧!那滿頭白髮就像一朵大大的蒲公英。而且,只要看到這滿頭白髮,就意味着安全,所以,多像一盞明亮的神燈啊!

(4)“鳥兒們開始拜訪老人的小屋,唧唧喳喳,唧唧喳喳,翻譯出來就是:‘您好!您好!’老人呵呵笑着,用飯粒和愛招待他的客人。”

鳥兒的“拜訪”體現出有了信任就有了親近;老人的“招待”表達了由衷的歡迎。鳥兒從老人這裏得到的不僅僅是“飯粒”,更能從呵呵的笑中享受到誠摯的“愛”。

(5)“一隻大膽的黃色小鳥,銜着一顆草莓停落在老人的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這珍貴的饋贈,接着又是一顆,又是一顆……”

“大膽”是出於信賴,這纔是“珍貴饋贈”的內涵。句末省略號引人遐想:老人的肩上、頭上停落了一隻又一隻的鳥兒,手上接了一顆又一顆的野果,心裏涌起一股又一股幸福的暖流……

(6)課文最後一段。

這是一場特殊的葬禮,讓人感受到壯觀:成百上千的鳥兒不約而同彙集在一起,盤旋不去,哀鳴不止,震撼了山林;讓人感受到悽美:花瓣、樹葉紛紛飄落,繽紛的色彩在陽光的映照下炫人眼目。當飄落的花瓣和綠葉掩蓋了林中的小屋時,老人也就永遠和森林、鳥兒在一起了。

最後一段是老人與鳥兒之間深厚情感的昇華,教學時要讓學生以反覆誦讀爲基礎,暢談感受,引導學生運用生動的語言將自己體會到的人與動物之間真摯的情感表達出來。

3.激發想像,拓展訓練。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言約意豐之處想象、表達。

如:“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時間在樹葉上寫了許多故事”,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再如,根據文中人與鳥兒情感的發展進行創造想象:有了愛和信賴,森林中的居民日益增多,他們都想認識這位可敬的老人,如果你是林中一隻小鳥,你會對新來的夥伴說些什麼呢?

四、回讀全文,鏈接生活。

因爲具有較爲濃厚的童話色彩,回讀全文時可用“你覺得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的特點,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談談生活中的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

五、積累語言,嘗試背誦。

引導學生自主積累文中精彩語句、段落,並背誦課文最後兩段。

六、識字與寫字。

在字音上,注意“脂”字讀一聲,“饋”字不要讀成“貴”。在字形上,注意運用形近字比較法識記“銜”“譯”“炊”。指導書寫時,要重點指導將“銜”“吼”寫得緊湊、美觀,提醒學生注意“嵌”是上下結構。

第7篇:教學設計方案

請仔細閱讀這篇教學設計方案範文,也可以參考它的寫法與格式。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有步驟的誦讀訓練。

2、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教學難點】

託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製作、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試着分析文章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戰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裏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着鹽車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皮膚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爲它哭泣,脫下衣服蓋在它身上。於是,千里馬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衝雲霄。這是爲什麼呢?就因爲它看到伯樂瞭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經很久了,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爲您仰天嘶鳴嗎?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了青春。現在,我們一塊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於千里馬是多麼的重要!

教師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這篇《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着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nìng(奸邪諂媚的人)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三、介紹文體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四、聽讀課文錄音,然後正音正字

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教師可帶領同學多讀幾遍,結合課文內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五、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

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六、再讀課文,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⑴ 第一段文字說明了什麼?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⑵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後纔有千里馬呢?課文中作者寫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是爲了強調了什麼?

強調了伯樂的重要──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⑶ 第二段說明了什麼?

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

⑷ 文中那些句子可以體現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⑸ 第三段主要內容是什麼?

不是天下無千里馬,而是不識馬。

⑹ 本段中通過那些語言來體現飼馬者的淺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⑺ 本段中哪句話點明瞭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這個結句,點明瞭中心。

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同桌間互相聽讀;指名學生朗讀;全班學生齊讀。

七、三讀課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2、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3、揭示託物寓意的寫法。

本文采用了託物寓意的寫法,這種寫法賦所託之物以某種象徵意義,含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馬喻賢才,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類似的文章我們還學過《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等。這種寫法的顯著特點是寓深刻的道理於具體的形象之中,曲折、深沉、儲蓄,能激發人們的想像。

4、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並茂。

八、要求學生背誦全文

九、教師小結並拓展延伸

造成韓愈一代人懷才不遇的原因是因爲統治者的愚昧無知,那麼在春光明媚的新世紀,你覺得社會需要什麼類型的人才?怎樣做才能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板書設計】

伯樂不常有 不以千里稱也 (無限痛惜)

食馬者無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憤怒譴責)

天下無馬 其真不知馬也 (深刻嘲諷)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7篇教學設計方案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教學設計方案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