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人教版(彙總10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0篇《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人教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人教版》相關的範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人教版(彙總10篇)

篇1: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課本68頁的例6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討與研究,進一步學會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在解決較複雜問題中,感知餘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和餘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將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爲有餘數的除法計算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咱們來做個小遊戲,從1開始依次往下數1、2、3、4、5,輪迴來6、7、8、9……一直這樣數下去,每一個數都對應一個手指。現在老師說任意一個數,你能馬上就找到這個數對應的手指是哪個嗎?試一試。

數到24是哪個手指呢?

有的同學是一個一個的數,老師一下子就知道是哪個手指,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祕嗎?學習完今天的知識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6,出示課件圖片。

(1)提出問題。

師:仔細觀察圖片,你們發現了什麼?

(有13面小旗子,它們擺的很有規律)

師:知道是按照什麼規律排列的嗎?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應該是什麼顏色嗎?

(2)解決問題。

師: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看看誰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麼顏色。

小組討論、交流,然後反饋。

(是黃色)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說說你們的方法。

預設:

生1:最後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着往下畫,畫到第16面小旗是黃色。

生2:小旗每3個一組是一樣的,每一組裏面的小旗都是按照同樣的順序排列。16個小旗3個3個一圈,圈了5組,剩餘1個,這1個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組裏面的第1個。按照排列的順序,可以知道是黃色。

(引導學生明白這種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根據擺小旗的規律,用除法的餘數能夠快速解答這種週期問題。因爲餘數是1,就說明第16面小旗時某一組裏面的第1面,應該是黃色。)

(3)驗證結果。

師:用16÷3=5……1這樣的求餘數方法進行判斷,結果正確嗎?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然後說一說。

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樣的規律往下襬,第27面小旗應該是什麼顏色呢?(第68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圖中的珠子是按照什麼樣的規律串在一起的,然後獨立思考第24個珠子是什麼顏色,說說解題的思路。

2、完成“練習十五”第5題。

六一兒童節,校園會場上擺了很多漂亮的花盆,看看是怎麼擺的。如果一共要擺32盆,那麼最後一盆應該擺什麼顏色的花呢?

學生獨立思考後,教師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嗎?

小組討論後交流、反饋。

3、完成“練習十五”第6題。

(1)引導學生用求餘數的方法進行判斷。

(2)這是一道思考題,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白一個月裏面完整的星期有4個,就是說一個月裏面至少有4個星期六和星期日,但是題目中說6月有5個星期六和星期日,意味着六月的前兩天應該是星期六和星期日,這樣才符合題意。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做的小遊戲,其實它和我們今天學的用除法餘數來解決問題有關係。你發現其中的奧妙了嗎?它的奧妙就是每次都數5個,就是把5看作一組,做除數,報出的數就作爲被除數,然後用報出的數除以5,看餘數是幾。餘數是1就是大拇指,餘數是2就是食指,餘數是3就是中指,餘數是4就是無名指,沒有餘數就是小拇指。

篇2: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進一步鞏固對有餘數除法的認識和理解。

2、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等活動,自己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3、使學生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 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

發現並理解“餘數定比除數小” 。

[教學難點 ]

結合情境理解餘數爲什麼一定比除數小。

[教學準備 ]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1、口算

2、先擺小棒,再解答。

(1)拿出 10根小棒,平均分成 3份,每份幾根?剩幾根?

(2)拿出 9根小棒,每 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還剩幾根?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餘數除法的新知識。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 2,展示課件。

1、動手操作。

請每位學生分別用 8、9、10、11、12根小棒,每 4根擺一個正方形,看看這些 小棒最多能擺幾個正方形。

操作完畢後,全班交流、互動,反饋信息。

(1)如果給你 8根小棒,每 4根擺這樣的一個正方形,最多能擺幾個呢?會有 剩餘嗎?(擺 2根,沒有剩餘)

你能列出算式嗎? 8÷4=2(個)

(2) )如果給你 9根小棒,最多能擺幾個呢?還剩幾根?(擺 2根,還剩 1根) 師根據反饋及時板書:9÷4=2(個) …… 1(根)

(3) 10根呢?

師根據反饋及時板書:10÷4=2(個) …… 2(根)

(4) 11根呢? 12根呢?

11÷4=2(個) …… 3(根)

12÷4=3(個)

爲什麼不是餘 4根,寫成 12÷4=2(個) …… 4(根)呢?

(因爲 4根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 )

2、觀察發現

(1)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 大膽猜測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師: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呢?

餘數小於除數。 (師板書)

(2)學生驗證: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拿出小棒擺一擺,看看餘下的小棒根數能 不能是 4根、5根、6根 ……

(3)學生彙報實驗結果,得出餘數不能大於或者等於除數,因爲這種情況下, 餘下的還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爲止,此時餘數小於除數。得出餘數 <除數的 結論是正確的。

小結: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數叫餘數。

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師:通過剛纔的探討,我們知道在有餘數的除法裏,餘數一定是小於除數的。現在讓我們用一堆小棒擺一個五邊形,如果有剩餘,可能會是幾根小棒?

總結:每 5根擺一個,就是把小棒每 5根分一份,除數是 5,根據餘數和除數 之間的關係,可能剩 1、2、3、4根。

師: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練習十四”第 14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已知除數是多少, 在被除數和商未知的情況下, 求餘數最大 是幾,然後指名回答。 (除數是 8,不管被除數和商是幾,餘數都小於除數,可 能是 1—— 7中的任意數,其中,最大是 7。 )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篇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表內除法(一) 課本P13~36頁。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劃分爲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兩節,包括下面一些教學內容: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

表內除法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它是今後學習除法的基礎。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除法的初步認識分兩個層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實例和活動情境,讓學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礎上引出除法運算,說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材結合具體事例和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平均分”開始,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探討動學習活動,逐步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編排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的實踐活動,既爲學生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又促使學生對“除法”產生親切感。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教材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按被除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分成兩段。第一段,被除數不超過12,第二段,被除數不超過36.

第一段,被除數不超過12,即所用的乘法口訣中積不超過12.第二段,被除數不超過36。這部分教材,突出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是用乘法口訣求積的逆思考。

解決問題是結合除法計算出現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孕伏解決問題的內容。然後在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後編入瞭解決有關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內容。教材對解決問題的內容,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先編排用除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再編排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材內容,注重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活動和事例設計情境,爲學生髮現、提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生動的資源。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難點:

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突破方法:

1、結合具體事例和活動情境,讓學生認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探討動學習活動,逐步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注重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注重爲學生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敢於發表自己對於數學問題的意見和想法。

(五)課時安排: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1課時左右

課題:平均分

設計者 楊瑩瑩

教學內容: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裏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一)、探究例1

1、各小組動手操作

各小組彙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彙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纔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纔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彙報

(三)、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學生彙報分法。

A把15個橘子先每個盤子放1個,又在每個盤子放1個,再在每個盤子放1個,也就是一個一個地分,每份分得3個橘子。

B先每個盤子放2個,又在每個盤子放放1個,每份分得3個橘子。這樣分快些。

C在每個盤子放3個,剛好分得每份3個橘子,這樣分更快些。

D剛纔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把15個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個橘子。這就是把15個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個。

(4)、你喜歡哪種分法?爲什麼?

三、鞏固應用 內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2、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並說出自己的分法。)

3、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彙報。

4、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5、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想法和收穫?

篇4: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32——34頁

知識技能:

能綜合運用平移和旋轉來分析、設計圖形。

數學思考與問題思考:

通過對圖形運動過程的分析,再次對平移和旋轉有了新的理解。

情感態度:

通過利用平移和旋轉分析圖案,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素養。感受圖形的運動在生活中的運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美。

教學重點:利用平移、旋轉、軸對稱的知識解決圖形的運動問題。

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複習舊知

遊戲:俄羅斯方塊

師:數學無處不在,在遊戲中也蘊含着數學知識,平移和旋轉是圖形的兩種變換方式,今天我們就要一起探討圖形的運動。(揭示課題:圖形的運動)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獲取新知

1、活動一(課件出示)

如下圖,七巧板中有兩個圖形移動了位置

師:你能通過平移將圖①移入七巧板相應的位置嗎?說說你的做法。

生:(通過觀察回答)圖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就可以了。

師:你能通過平移和旋車將圖②移入七巧板相應的位置嗎?與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同桌兩人先觀察,然後互相說自已的想法。

(1)可以先繞直角的頂點逆時針旋轉90°,再向左平移9格就能將圖②移入七巧板相應的位置。

(2)可以先向左平移9格,再繞直角的頂點逆時針旋轉90°就能將圖②移入七巧板相應的位置。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這一活動中既利用了平移又運用了旋轉把圖①和圖②移入七巧板相應的位置。

2.活動二

課件出示(如圖,三角形)

師:你能將圖形A繞着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B,然後再將圖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圖形C嗎?

同桌的同學合作在學習卡上的方格中,按照要求動手擺一擺、移一移、轉一轉,然後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並嘗試把變換的過程描述記錄下來。交流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如果有不同的變換方式,可在最後補充。

師生小結:平移和旋轉是圖形運動的兩種主要形式,平移和旋轉只改變圖形的位置,不改變圖形的大小。

三、拓展練習、應用提高、課外延伸

P33試一試

四、鞏固練習:P33~34練一練1~5

板書設計:

圖形的運動

平移二要素:方向、距離

旋轉三要素:中心點、方向、旋轉角度

軸對稱一要素:對稱軸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內容含量比較多,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可能因爲操作過多而花去大量時間,但是不能因此而減少操作或不操作,可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課時安排。另外,本課時因爲是第一次將三種圖形的運動綜合起來,也可以在上課之前開展小組前置學習,對學過的圖形的運動方式進行梳理與總結,喚醒知識,讓學生對這節課有一個知識點上的充分準備。

篇5: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連續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讓學生自主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進一步體驗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流程

一、複習鋪墊

1、口算下面各題。

2×3+47×8+5

4×9+78×6+3

2、筆算:28×3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說說計算過程。

問:個位上是怎樣算的?爲什麼十位上是8?

提問筆算時要注意什麼?

揭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筆算乘法。

(板書課題)

二、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

指名說說已有的信息,問:要求“3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48×3=)

2)問:你能不能估計一下結果?

指名說說估計的結果和估計的方法,方法多樣。

3)學生試算得數。

指名說說自己的筆算過程。

問:爲什麼要向十位進2?爲什麼4乘十位上的4之後,還要再向前一位進1?積的百位和個位上的數是怎樣算出來的?

6)學生用乘一遍的方法再驗算一遍。

7)學生試算得數。

指名說說自己的筆算過程。問:爲什麼要向十位進2?爲什麼4乘十位上的4之後,還要再向前一位進1?積的百位和個位上的數是怎樣算出來的?

8)學生用乘一遍的方法再驗算一遍。

2、比一比:這題與複習題在計算時,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生獨立練習,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逐題口算計算過程。

小結:筆算連續進位乘法時,要注意把每一步都算對,弄清應向前一位進幾,然後在橫線上寫幾;在算下一位時,相乘後一定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數,算出是多少。

2、完成第2題。

生找出錯誤,並修改訂正。

說一說每一題的錯誤原因。

指出:有進位的筆算乘法,在進位以後,下一位相乘時,一定不能忘記進上來的幾。

3、完成第3題。

生獨立完成。

4、完成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

說說解題思路。

問:在解題時,你用到了哪些條件?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在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

五、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4題。

篇6: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能表達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過程和結果,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感受大數的意義,發展數感,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獲取、提煉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教學重點:

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總結並熟練掌握和運用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過年嗎?爲什麼喜歡過年?

師:因爲有壓歲錢。我課下和我們班的同學交流了他們分別收到的壓歲錢的數目,你們想知道嗎?

師出示學生照片及他們收到的壓歲錢。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出示四幅本班同學照片及他們收到的壓歲錢,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呈現出生活中的大數,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會、理解並掌握知識,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1、位數不同直接比。

誰收的壓歲錢最少?你是怎樣比較的?

學生回答:婁智穎。864是三位數,其他三個同學收到的壓歲錢都是四位數,四位數比三位數大。

師:這個同學分析很有道理,四位數確實比三位數大。

師:你還知道哪些位數不同的數可以直接比?

生:五位數一定大於(四位數、三位數、兩位數、一位數……)

師:從剛纔的比較中,我們知道:(板書:位數不同直接比)。

生提問:位數相同怎麼辦?

師:這個問題問得真好,這就是我們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2、位數相同,比首位。

師:於鑫雨、張潤元、張敬軒誰收到的壓歲錢最多呢?爲什麼?

生:都是四位數,先看千位,千位上1比2少,所以張敬軒收到的壓歲錢最多。

師:真聰明。比較兩個數,位數相同的數,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個就大。

(板書:位數相同,比首位)。

於鑫雨和張潤元誰收的壓歲錢少呢?

生:他們收到的壓歲錢都是四位數。從最高位比起,它們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較百位,在百位上,5比7要少,所以於鑫雨收的少。

師:這個學生的思路很清晰,語言概括很具體。同學們,比較兩個數,如果位數相同的數,最高位也相同的數,就比下一位,這樣一位一位比下去。

(板書:首位相同,依次比

師:出一個這類的題目,考考你的同桌。

4.總結萬以內的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一種學生能夠探索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索。通過“比一比”的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利用討論等方法,在合作中,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四位數比三位數大;如果都是四位數,就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相等,就依次比較下一位……從而去發現、去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練一練第1題。小動物收玉米。

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2、練一練第2題。在()裏填上“>”“<”或者“=”

獨立比較出結果,點名說?

3、練一練3至7題。

四、課堂評價,總結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

位數不同,直接比;位數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板書設計

比一比

位數不同,直接比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本節課旨在讓學生對萬以內的大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萬以內的數的比較方法,並在有趣的數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提倡所學數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大數,因此,教材一開始就出示四位本班同學收到的壓歲錢的數目,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呈現出生活中的大數,讓學生比較大小,並概括總結出比較萬以內大數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過“練一練”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開放性和挑戰性的習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本節課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幾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能緊扣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生活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了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數學方法

篇7: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18、19頁例1、“試一試”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現實情境中正確辨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感知方向的相對性,培養方向感。

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與位置。

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難點:根據一個方向,確定其他三個方向。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累積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親身體驗方位,體會到方位知識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法、學法:

引導探究、自主合作、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

1【導入】遊戲激趣評論。

師:學生全部起立聽老師做口令,向前點點頭,向後指一指,向左彎彎腰,向右拍拍手。

師:你剛纔發現了哪些方向性詞語。

生:前後左右

師:找兩個學生面對面站立再做一遍。

師: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什麼呢?

生2:他們面對朝向不一樣,方向也不同

師:是的,同學們,前、後、左、右是相對的,面對的方向不同,方位也在相應的變化,而無論我們的身體怎樣移動或轉動,生活中的有四個方向是永遠不變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四位新朋友——東、南、西、北。(板書:認識東、南、西、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中體驗,利用前後左右來辨別方向是有一定侷限性的,這樣爲了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自然而然引出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活動2【講授】活動中學評論。

活動一:教室中認識東南西北

1,出示謎語

師:小朋友,你知道太陽是從哪裏升起的嗎

生齊答:東方

師:是的,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我們跟太陽公公打個招呼,

(太陽公公您好!)

師:你們能用手指一指我們教室的東面嗎?(生齊指)

師:我們教室的東面有什麼呢?

生1:教師裏的東面有黑板、國旗,電腦。

師:觀察的真仔細,還有想補充的嗎?

師:說的很棒。

在我們教室中電視機所在的位置就是教室的東面。太陽就是從東面升起來的。(手勢)你還知道哪些方向

師:老師這裏有一首歌曲可以來幫助我們辨認東、南、西、北。我們一起來邊聽、邊唱、邊指一指。(播放視頻)

師:哪位同學願意當小老師帶領大家邊指、邊讀,這首兒歌呢?(指名一生帶讀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東後西,左北右南。東、南、西、北,認清方向。)

交流:誰能到黑板上看圖指一指、說一說,小明前面、後面和左面、右面各是什麼方向

提問:誰願意幫老師把南、西、北這三個方向的卡片貼在教室相應的位置上,請選擇一張貼一貼。這兩位小朋友在貼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要睜大眼睛看,看他們貼得對不對。

追問:謝謝你們,現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我們的教室,說說教室的東面、南面、西面、北面各有什麼(電視機、文淵閣、黑板報、丹青苑)

活動二:認識相對的方向

談話:小明的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太陽從東方升起,從哪裏落下

東、西是相對的兩個方向。還有……(南、北是兩個相對的方向)。板書:東——西南——北

我們知道了東和西是相對的兩個方向,南和北又是兩個相對的方向,接下來考考大家:

練習1、口答:我的前面是東,我的後面是()。

我的左面是北,我的右面是()。

我的右面是西,我的左面是()。

我的後面是南,我的前面是()。

選兩個追問:你是怎麼想到的

活動三:通過體驗感知分辨東南西北的方法

(二)在遊戲中辨認體驗東、南、西、北

活動:大家一起轉一轉

(1)(指名轉)師:同學們能準確地找到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了嗎?(能)

現在,老師要進行快速反應測試,我請三個做的最端正的同學到前面來,聽我的口令轉動方向,看誰轉的又快又準,其他的同學當最棒的小觀察員。

師:(師發指令,生轉)請你們轉向南面,轉向北面(隨機採訪一生)

生1:教室的南面有門,我找到了南方,南北相對,我就找到了北方。

師:請轉向東面,轉向西面。(師繼續發指令,生轉)

師:觀察員們他們轉的對嗎?(生:對)幾位同學方向感非常好,給你們智慧星作爲獎勵。咱們的小觀察員也都是棒棒的,觀察的非常認真。

(2)(小組轉)師:其他同學也想轉一轉嗎?(想)小組來比拼吧!請在教室最北邊的一大組起立,面向南站,請最南邊的一大組起立,面向北站。中間一大組的同學面向我們的講臺,也就是面向東面站立。

你們要聽清老師的口令,用手指出正確的方向。如果你找錯方向請安靜自覺地坐下。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

師:請指東,請指北,請指西,請指南。(師發指令,生轉)同學們方向感真好!笑聲背後要有思考,同學們在比拼中有什麼發現嗎?

生:幾組的同學雖然面對不同的方向,但他們指的東、南、西、北是一樣的。

師小結:沒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是確定不變的,不會因爲我們面對方向的改變而改變。

(3)(集體轉)師:想一起動起來嗎?全體起立。老師有個要求,需要大家轉的時候,做到又輕又快。請大家面向東站立,向右轉,現在你們面對的方向是?

生:南,

(師抽一生提問:你能說一說前、後、左、右分別是哪個方向嗎?同學們同意嗎?)我們接着向右轉,現在你們面對的方向是?

生:西。

(師抽一生提問:你能說一說前、後、左、右分別是哪個方向嗎?同學們有不同意見嗎?)

師:我們最初面對的是東面,向右轉到了南面,接着轉到了西,請全體繼續向右轉。現在你們面對的方向是?

生:北。

師:繼續右轉。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方向是?

生:東。

師:我們轉了一圈,又轉回來了,如果我們一直這樣向右轉下去呢,請同學們自己在位置上轉兩圈,看看有沒有什麼神奇的發現。

(指名說)

生1:我發現從東開始,向右轉,方向依次爲東、南、西、北。

師:愛探索的好孩子,誰還想再來說一說。

生2:向右轉和時針旋轉的方向一致,因此我發現順着時針旋轉的方向,是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

師:回答得真完美。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利用指一指,轉一轉方向來鞏固對方向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解,反過來也能使學生運用方向之間的關係幫助自己辨別方向)

(三)感知東、南、西、北之間的聯繫

1.師: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之間有着非常有趣的聯繫,生活中,人們有時會說“東西南北”,這是爲什麼?(同桌討論)

生1:

“東西方”相對,“南北方”相對,所以會說“東西南北”。

師:真厲害。誰還想再來說?

生2:東西南北,是因爲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師:同學們同意嗎?(課件出示:東的對面是西,南的對面是北)

2.師:人們有時還習慣說“東南西北”,把四個方向按這樣的順序排起來,就像我們今天的課題一樣。想想是爲什麼

小組討論

生:從東開始,順着時針旋轉方向是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排列的。

師: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小結:我們在辨認方向時,必須先確定一個方向,然後根據東西相對,南北相對的原則確定其他三個方向。也可以根據順着時針旋轉的方向,是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來確定方向。

(課件:箭頭連接東南西北)

(設計意圖:“東南西北”表明生活中這四個方向是按着順時針方向的順序排列的;“東西南北”則強調了“東西方”相對,“南北方”相對。對兩個不同排列方法的思考,引導學生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上剛剛認識的新知識結合了起來,幫助學生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相互關係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從而突破了這個難點)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師:通過剛纔的活動,我們充分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敢到老師的智慧島上闖關嗎?我給你們設置了三個關卡,有信心個個擊破嗎?生:有信心!

師:(請全體起立,做個熱身運動)向東點點頭,向西招招手,向南扭扭腰,向北笑一笑。向西拍拍手,向南跺跺腳。

(生根據指令齊做)好,熱身完畢開始闖關。

1.第一關:小小飛行員

師:(課件)飛行員在天空飛行的時候,依靠導航系統給他確定一個方向,他就能辨別另外三個方向,我們來做個模擬飛行試驗。請一位同學來當飛行員,同學們做地面導航系統,告訴他一個方向,讓他來辨別其他三個方向。

(分別指名三位同學扮演小飛行員,眼罩蒙上眼睛,旋轉幾圈後,其餘學生告訴他/她面對的方向,扮演飛行員的同學說出其他三個方向,並說出自己是如何確定出方向的。)[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遊戲中感受、體驗不同的方向和由於所佔位置不同,方向不變的道理。

第二關:你會迷路嗎?

想想做做1(1)師:早晨同學們可以根據太陽辨別方向,可是當太陽快落山,你還能找準方向嗎?小紅就遇到了這樣難題。20秒思考時間之後,我們男女生比一比。(課件出示想想做做1,讓學生辨認出方向)

男生1:小紅的前面是西,後面是東面,根據東、南、西、北順時針方向旋轉,知道左面是南面,右面是北面。師:有不同意見嗎?生:沒有。師:那我們就掌聲通過。(2)師:當你面向北的時候,怎樣很快確定其他三個方向呢?請一位勇敢的女

生來挑戰。(指名一女生回答,分享辨別的方法)

女生1:面對北方,那麼後面就是南方,根據順時針旋轉方向是東南西北的順序,判斷右手邊是東方,左邊是西方。

師:同學們同意嗎?(同意)我們班的男生女生都是判斷方向的小能手。

3.第三關:找一找

想想做做3

師:智慧島最後一關,說一說,小華的房間是怎麼佈置的。指名一生讀題,詢問窗戶朝南的含義。(生:窗戶朝南就是窗戶面對的是南面)

師:請同學們找準四個方向,看圖給同桌介紹小華的房間。(指名反饋)(生1:房間的東面有牀、花盆,掛曆、被子。

生2:房間西面有書櫃)(設計意圖:這些活動,爲學生提供了廣泛參與、自主探索的機會,學生在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理解和記憶,發展了空間觀念。)

四、課外拓展

師:我們現在是在教室裏面,大家可以準確地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如果走進大自然中,你還能準確地辨別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給同學們一分鐘的時間,小聲分享你知道的戶外辨別方向的方法。(指名三生反饋,生1:根據北極星辨別方向。面對北極星的一方是北方,後面是南方。生2:我可以帶指南針辨別方向,指南針的針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生3:雪化的快是南方,化的慢是北方,因爲北方比南方冷。)

師:同學們懂的可真多。老師這有幾個在野外辨別方向的小妙招想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請同學們仔細看,認真聽。(播放課件及錄音,介紹戶外辨別方向的方法)

師小結:如果我們以後要去野外或是人流密集的陌生地方,一定要隨身帶指南針,或者牢記識別方向的方法。越是天黑害怕的時候,我們越要保持冷靜的頭腦,數學會幫你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困難。

5、課堂總結,課外實踐:

總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生1:我學會了辨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生2:我知道了東西相對,南北相對。順着時針旋轉的方向,是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來確定方向。

師:你的收穫真不少。

生3:我知道了許多在戶外辨別方向的方法,以後不會迷路了。

師:你真棒!

師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四位新朋友,我們知道了在辨認方向時,必須先確定一個方向,然後根據東、西相對,南、北相對的原則確定其他三個方向。也可以根據順着時針旋轉的方向,是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來確定方向。

2.課後實踐任務:課後到學校的操場上去,看看操場的東、南、西、北各有什麼?記錄下來

師:同學們這節課都表現得非常棒,

讓我們把掌聲送給自己和身邊的每一位同學。

六、板書設計

認識東、南、西、北

東←→西

南←→北

篇8: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93~9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初步瞭解一些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數據,能根據統計結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簡單問題。

2.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調查和收集數據的過程,體驗統計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感受數據蘊含的消息,培養初步的數據分析意識。

3.感受統計活動的學習價值,培養樂於與同學合作的態度,激發對統計活動的興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並傳播愛護牙齒的知識。

教學重難點:

1.會有不同的方法調查和記錄數據,並能把調查整理的數據填寫在統計表中。

2.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解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

師(出示兒歌):一起讀一讀,這隻兒歌在說什麼?

生:牙齒。

師(傳播愛牙信息)牙齒是身體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好好愛護它,就會成爲蛀牙?(出示PPT)

師(出示例題)看!這幾個小朋友正在討論蛀牙。

師:那你們有蛀牙麼?

生:沒有......,有......,有1顆......,有2顆......

師:如果老師想知道同學們的蛀牙情況,可以怎麼做呢?

生(會回答:詢問、調查、記錄等等)

師:要知道大家的蛀牙情況,需要一個一個問清楚,然後再記錄下來,才能知道結果。

揭示課題——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

2、分組活動,交流共享

1.收集數據

師(分組活動)瞭解小組裏每個同學的蛀牙顆數,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生(小組合作)

師(巡視小組合作過程)

你們小組師怎樣調查和記錄的?

將幾種不同的記錄放在一起比較:你喜歡哪種記錄方法?爲什麼?

指出用“正”的方法記錄很方便。

2.整理數據

師(出示表格)同學們收集數據做的非常好,要想更清楚的看出每組同學的蛀牙情況,我們需要再把收集的數據分類整理,填寫在表格裏。

生(獨立完成)

師:這兩個表格分別是按什麼標準分類的呢?

生:第一個表格按蛀牙顆數分的,第二個表格按有無蛀牙分的。

根據整理結果回答:

(1)小組同學中,有蛀牙的人多,還是沒有蛀牙的人多?

(2)在有蛀牙的同學中,有幾顆蛀牙的人最多?

你還能想到什麼?和同學交流。

小結:通過統計,能清楚地瞭解小組同學的蛀牙情況。

畫“正”字記錄人數很方便,在生活中也可以用。

3、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課程表,完成塗色,一個方塊表示一節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各有幾節?

從圖中你知道什麼?

2.想想做做第2題

師:你知道“石頭剪刀布”的遊戲麼?同桌兩人之間玩這個遊戲,做20次,畫“正”記錄每次的結果。

和同桌的表格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

(同桌兩人的輸贏次數剛好相反,平的次數相等)

3.想想做做第3題

課後完成

4、總結

教學板書:

簡單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沒有正1顆正正2顆......3顆......4顆......

教學反思:

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感受合作記錄的過程,用多種方式記錄,總結方法,體會活動中的一些發現,提高數學的興趣。

篇9: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P56~58算得對嗎

教學目的:

1、探索並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ppt、小黑板。

學具:計數器。

教學時間:

xxx

教學過程

二次設計

一、課件導入。

小朋友什麼生活中我們去買東西時,怎麼判斷售貨阿姨找的錢是對的呢?

出示p56頁掛圖。提問學生在圖中得到了什麼信息

二、探索新知

1、共同解決“應付多少元?售貨阿姨算得對不對?”

指名列式:118+138=256(元)

138+118=256答:應付256元

這位同學算得對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學生反饋,用256減去118正好是138,所以是對的。

教師小結:這種驗證結果是否正確的方法,就是驗算,它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錯誤。

2、解決“付給售貨阿姨300元,找回44元,對嗎?”

學生獨立解決,教師巡視指導。

300-44=256,可以用加法來驗算:256=44=300

300256-44+44=256300

3、完成p56頁計算並驗算。

學生獨立解決,讓同學上黑板板書。

三、新知運用

完成p57頁試一試習題

四、鞏固提高

完成p57、58頁“練一練”1~6題

過渡: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五、小結課堂。

教學反思:

篇10: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並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遊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遊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麼?

2、投影出示遊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啓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瞭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啓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並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麪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遊樂園,今天,我們去麪包房看看,看看那裏有什麼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遊樂園麪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啓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麪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麪包?

2、觀察瞭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麪包?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麪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裏

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啓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第8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4、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悅。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蹺蹺板樂園圖。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愛玩蹺蹺板嗎?今天我們到蹺蹺板樂園去玩一玩好嗎?

2、投影出示蹺蹺板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讓學生仔細觀察圖。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啓發引導: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觀察瞭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有一種寫一種特別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算)

5、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名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只不過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掌握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啓發。

2、練習二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啓發。同時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解決問題(練習課)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第10、11頁練習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和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前幾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並且知道了小括號的用法今天 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後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後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2、出示第11頁第3題。學生觀察後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麼想的?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感。

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並說說怎麼算總分。通過計算各隊總分,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第5題思考題求:一共有多少個方木塊?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個) 3X3X2+7=25(個) 3X3+3X3+7=25(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思考題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思維。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有什麼收穫?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四、課堂作業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表內除法(一) 課本P13~36頁。

單元教才分析: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除法的初步認識分兩個層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實例合活動情境,讓學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礎上引出除法運算,說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用口訣求商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解決問題是結合除法計算出現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中孕伏解決問題的內容。然後在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後編入瞭解決有關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內容。

單元教學要求: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單元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單元教學難點: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單元課時安排: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1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平均分

教學內容: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談話導入,實際操作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裏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彙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彙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3、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纔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纔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二、實際操作,學習習近平均分

1、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彙報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