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三峽教學設計(集錦42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2篇《三峽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三峽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三峽教學設計(集錦42篇)

篇1:三峽教學設計

一、課 題:

人教版義務教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音樂國小五年級上冊

二、教學目標:

1、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瞭解三峽及三峽工程。

3、通過與他人合作,能夠進行歌表演。

三、教材分析:

《三峽的孩子愛三峽》爲羽調式,由兩個樂句構成,每一個樂段由一個樂句的襯詞和兩個樂句構成。歌詞與旋律採用了號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的詞曲結合方法,節奏感很強,唱起來流暢上口。XX XX X X

X X X 0 的節奏型基本上貫穿了全曲,情緒顯得高昂有力。

四、教學重點:

瞭解三峽及三峽工程,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學難點:

1、歌曲中的變換拍的準確掌握。

2、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來進行歌表演。

六、教具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磁帶、資料片、打擊樂器。

七、教學過程:

(一)介紹三峽

1、導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的第一大江的名字是什麼嗎?誰能向大家介紹介紹長江呢?可你們知道文明於世的三峽工程是在哪裏建設的嗎?

2、簡介三峽及三峽工程的作用

三峽是萬里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它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是由巫峽、西陵峽和瞿塘峽組成的。爲了更好的利用三峽的水資源爲人民造福,我國幾代領導人都十分關注三峽工程的開發與建設。

三峽工程能夠改善航運、推動發展農村養殖業、發電、防洪、發展旅遊業。

(二)學唱歌曲

1、導語

三峽工程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好處,你們想一想住在三峽附近的人們高興嗎?現在我們就來聽一聽三峽的小朋友對三峽工程的熱愛吧!

2、聽歌曲

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3、再聽歌曲

說一說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向人們述說了什麼?

4、學唱歌曲

(1)隨師輕聲的哼唱歌曲。(強調變換拍時值的準確掌握)

(2)師生接龍唱歌曲。(師生相互交換)

(3)學生隨師的琴聲唱歌曲。

(三)歌曲處理

(1)討論用什麼樣的速度及情緒才能表現出三峽孩子對三峽的熱愛呢?(速度:稍快,情緒:活潑歡快)

(2)全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設計領唱與齊唱

討論怎樣設計歌曲的領唱與齊唱,並演唱。

(五)創編表演

學生自主分組,進歌曲的創編表演。(伴奏組、演唱組、舞蹈組)

(六)小結

三峽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三峽工程表現了我國的繁榮富強,不僅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全國的少年兒童都熱愛三峽。最後讓我們再一次的演唱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吧!

篇2:三峽教學設計

三峽教學設計

《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朗讀課文,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讀音和意義;揣摩作者筆法之精妙,培養初步的文言語感。

2、過程與方法:在反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深入品味優美意境,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和背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三峽風光雄奇險拔,清幽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川之美的情懷。

[教材簡析]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了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峯,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學重點]

把握三峽的景物特徵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三峽》是一篇寫景散文,全文總分結合,全面描寫了長江三峽的壯麗景色,總寫氣勢恢弘,分寫特徵分明 。同是三峽四季景色,特點絕不相同。寫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蕩,以“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則抓住清澈來寫,“迴清倒影”的“素湍綠潭”,加上“飛��其間”的“懸泉瀑布”,真是別有一番情趣。描寫秋季的巫峽時,作者則通過寫猿鳴來突出它的淒涼氣氛。

[教學難點]

本文的教學難點是翻譯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這篇課文自身相對於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對象]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八年級學生,他們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習慣,並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易於在形象思維和學習興趣方面進行啓發與引導,但由於剛剛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學習方法、技巧的生疏會使學生僅僅着眼於字詞句的翻譯,給文章整體的理解帶來一定困難。

[教學策略]

主要採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讀準字音,查閱三峽的有關資料 ,瞭解作者酈道元的有關情況。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著名學者餘秋雨說過這麼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麼,三峽何以有那麼大的魅力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着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一讀:

① 教師範讀古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句。

② 學生學讀古文,結合書下注釋把語句讀通順,注意文中停頓。

③ 學生放聲朗讀,體會感受讚美之情。

2、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

⑴略無闕處(毫無) ⑵重巖疊嶂(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峯)

⑶夏水襄陵(漫上) ⑷ 不見曦月(陽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時) ⑹雖乘奔御風(這裏指飛奔的馬)

⑺不以疾也(認爲,覺得) ⑻ 絕�t多生怪柏(險峻的山崖或山峯)

⑼素湍綠潭(急流的水) ⑽飛漱其間(沖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 屬引悽異(連續;延長)

⒀林寒澗肅(寂靜) ⒁ 沿溯阻絕(順流而下;逆流而上)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試着背誦課文

4、說一說:讀完課文後,初步領略了三峽風光,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學生自由發言。)

三、精讀課文,品析探究

1、師:我們應帶着美的眼光來尋找三峽的最美所在,大家看看三峽的自然景觀最美美在哪?

【注】美在山,美在水。學生回答一有沾邊,便及時鼓勵:你們跟酈道元真是心有靈犀,他也覺得三峽美在山水。

2、師:作者是如何寫山的呢?

【注】三峽的山獨特之處在哪呢?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就那麼一筆,總寫了磅礴的山勢,勾勒出700裏三峽的雄險,描寫羣峯連綿、隔江對峙、山高峽長的壯麗。)

3、師:作者是如何寫水的.呢?

【注】萬物因水而有靈性,離開了水,也無以爲峽,且奇山之下,必有異水,那三峽的水又有什麼獨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麼順序來寫水的呢?水因季節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酈道元在描繪水時是分什麼來寫的?

水因不同季節呈現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絕(引李白的《早發白帝城》)若說夏水用豪放派來形容的話,那麼大家想一下春冬之水應用什麼來形容?(婉約)

春冬之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t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

4、師:同學們,三峽很美,你能用“三峽的 美,你看”的句式說一說嗎?(山美,水美)

[例] 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山―奇險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淒涼

5、師:這樣美的三峽,作者僅用150餘字就描繪得如此傳神入化,其語言之美,其筆法之妙,實在不能不令人稱奇。下面請同學們來說說文章哪些地方寫得美,寫得妙?

【注】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 課文的描寫手法美,“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了兩岸連山,羣峯對峙的雄姿。同時又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一句話側面烘托了三峽峯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四、比較欣賞,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國小裏我們一定學過《早發白帝城》這首詩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吧。

2、師:《早發白帝城》與《三峽》都描繪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是遊記散文,那你能找出詩句與課文相對應的、寫相同景緻的句子嗎?

【注】文章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鳴;文章第一段則與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3、師:同學們,三峽工程正在實施中,有人認爲這將會破壞三峽的美,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或想象未來的三峽美景。與文中的三峽進行比較欣賞。

4、師生交流整理有關三峽的詩句。 有關三峽的詩句

①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飛舟已地萬重山

②十二巫山見九峯,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③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④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⑤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⑥大江東去浪 淘盡,千古風浪人物

⑦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⑧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五、教師小結: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了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峯,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六、佈置作業

嘗試寫一篇遊記散文。

七、板書設計

三峽

酈道元

寫山:連綿高聳(靜)

寫水:兇險迅急(動)

冬之景:水清,樹榮,山峻,草茂

秋景:悲寂悽清(情景交融)

篇3:《三峽》教學設計

一、烘托氣氛,導入新課

大屏幕以長江爲背景,反覆播放《長江之歌》。

同學們,剛纔你們聽到的是什麼歌曲?(生回答)對,它就是《長江之歌》。長江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自豪。長江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特別是三峽的景緻,更是雄奇險拔,清幽秀麗,令人神往。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的餓俊美。長江之美,美在三峽。今天我們就隨酈道元的筆端,去遊一遊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

大屏幕出現課題。

二、檢查預習:

1、三峽的地理位置:(大屏幕顯示地圖)

2、作者的情況:(大屏幕顯示作者投降及有關資料。明確: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撰著《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覆朗讀:

1、教師在音樂聲中範讀課文,大屏幕顯示相應的圖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大屏幕顯示生字。學生讀出生字讀音。

4、學生齊讀課文。

四、學生自主探究,疏通課文。

(大屏幕顯示學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難)

在學生基本疏通課文後,大屏幕展示圖片,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試背課文

學生在疏通的基礎上再讀課文,大屏幕出示相關圖片預以提示,試背課文。

過渡:課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下面我們細細品讀課文,體會其寫景的妙處。

六、研讀與賞析

1、課文寫了三峽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這些自然景物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3、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顯示分析結果:

雄壯美

山——連綿不段,遮天避日(險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麗美

水——春冬:綠、清(清悠美)

秋:淒涼(悽婉美)

表達了作者的無限讚美和欣賞之情。

小結: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峯,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把三峽的神韻生動的表現了出來。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悽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峽》與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遊記散文,後者是詩歌,試找出詩句與課文相應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詩句,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

A、朝辭白帝彩雲間——有時朝發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還——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

C、兩岸猿聲啼不住——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D、輕舟已過萬重山——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重巖疊障

2、三峽工程正在建設中,有人認爲這將會影響三峽的美,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八、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寫自己家鄉的一處景色。

作文題:家鄉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篇4:《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2、反覆誦讀,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品位語言的精妙。

3、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指導誦讀的方法,培養誦讀的習慣,形成誦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讀,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難點:培養誦讀的習慣,形成誦讀的能力。

教學方法

朗讀法、練習法、討論法。

運用的信息技術工具

硬件:多媒體網絡教室,計算機。

軟件: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思路

始終以“讀”貫穿全過程,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如默讀、齊讀、品讀句段等,在朗讀、練習、討論中完成教學目標,加深文本印象。

教學過程

導入:(約3分鐘)

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國友人問餘秋雨先生:中國哪一處景點最值得遊覽?餘秋雨先生給出的答案是:三峽。同學們,三峽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讓我們走進酈道元的《三峽》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約2分鐘)同學們,酈道元因一部《水經注》而出名,《水經注》因爲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地理價值而被後世稱頌。這節課我們不僅要了解長江三峽的魅力,還要欣賞《三峽》語言的特色。

學生齊讀書下註解1,讓學生了解作者、作品,熟讀課文,理解文意。(約15分鐘)

1、教師範讀一遍,學生把自己把握不準的停頓在聽老師讀時做上批註。學生再自由讀2遍,然後請一名同學展示一下,老師點評。

2、通過小檢測,查看對課文的翻譯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準確譯,我能行!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沿溯阻絕。

4、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5、朗讀並要求:正字音、準確停頓。

6、譯文:藉助課下注釋和相關資料把課文通順地譯成現代文。重要的詞作出批註,有疑問做出標記,

7、準確完成翻譯。

讓學生掌握朗讀和課文翻譯

1、分段朗讀,知三峽,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

2、品位語言的精妙。

3、背誦(約20分鐘)

1、評價學生朗讀2、出示問題讓學生作答。

怎樣的山……

夏水有什麼特徵……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給你什麼感覺……

3、提示學生從從修辭、色彩、觀察角度、準確精煉的語言等角度品味課文,學生完成後展示再作評講。

1、男生讀寫山和夏水的層次,女生讀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問題。

3、讓學生在書上批註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

4、背誦。

5、比比看誰更能讀出三峽的特徵來。

6、讓學生更深刻掌握文本。

篇5:《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強調朗誦,整體感知課文,感悟作者的欣賞之情。

2.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鼓勵學生髮表見解、質疑、釋疑。

3.課內安排一課時

4.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5.學法指導:①在反覆誦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悟作者的情感。②自主、合作、探究中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用具:幻燈機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落實《新課程標準》

精神想象導入

發揮想象力,描述心中的三峽情景。引入課題,組織學生交流。

“聯繫學生的想象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體感知

聽教師範讀課文,把握文章朗讀方法,試讀,評價,修正,感知課文內容。

範讀課文,指導學生朗讀,整體感知課文。“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疏通文意

詞彙積累

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掃清字詞障礙;歸納總結文言詞彙。

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積累詞彙。“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理解成誦

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力爭當堂成誦。

鼓勵學生背誦文言名篇。

“背誦優秀詩文80篇。”

課外作業

蒐集閱讀三峽相關資料。

“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

篇6:《三峽》教學設計

【創意說明】

《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描寫了三峽四季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練,思路清晰。但由於是一篇文言文,剛上七年級的學生接受起來較爲困難,可能會有枯燥之感。教師在教學中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憑藉多媒體,利用豐富的“三峽”聲像資料,形象直觀地感受三峽風光,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凋動自己的閱讀體驗,結合註釋,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三峽的壯麗風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3、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筆法之妙。

【教學過程】

序曲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峽》這篇課文(展示課題)。長江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自豪;長江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特別是三峽的景緻,更是雄奇險拔,清幽秀麗,令人神往。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的俊美。長江之美,美在三峽。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酈道元,去遊一遊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

欣賞有關三峽圖片,領略三峽壯麗景色。(感受瞿塘峽的雄偉險峻,巫峽的幽深秀麗,西陵峽的灘多水險。)

本篇課文的學習分爲四大板塊進行:

教學板塊一:複習舊知,積累詞彙

1、大屏幕投影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闕、嶂、曦、襄、溯、御、漱、澗、嘯、屬

2、大屏幕投影

明確下面加點詞語的意思並翻譯句子。

a.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b.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半,不見曦月;

c.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教學板塊二:研讀賞析,共同探究

過渡:《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下面我們細細品讀課文,體會其寫景的妙處。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順句子,體會文章的音樂之美。

2、共同探究:

a.作者寫了三峽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別抓住了這些

自然景物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c.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屏幕顯示)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討論明確:

a.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

b.寫山,突出山高峽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是寫兩岸山峯連綿起伏。“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不見曦月”是從側面映襯

篇7:《三峽》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文言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吸收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深厚他們的文化底蘊,從精神的高度去開拓,從人的發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賞”是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同時關注的。《三峽》不但寫景優美。而且語言簡易凝練,字字珠璣,對八年級學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咀嚼、品味、感悟,教師可以藉此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學語言鑑賞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所繪之景、所蘊之情及作者繪景、蘊情的行文思路。

2、學會用誦讀體驗法、詞句推敲法欣賞文章。體會作品意境。

3、感受三峽之美好。激發學生一覽三峽之熱情。

三、教學流程

(一)造境,搭建溝通的平臺

(板書:峽)根據“峽”字的字形結構,什麼樣的地勢纔可以稱得上“峽”?(教師鼓勵學生髮揮想象談出不同見解,最後明確“峽”的基本特徵應爲兩山夾水。)我們古老的母親河長江就有一條神奇秀麗的峽谷。幾千年來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北魏酈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這節課我們就隨着酈道元一起去遊三峽。(板書:三峽酈道元)

(說明: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準了,就爲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鐵一樣牢牢把學生吸引住。本課導語設計從“峽”的字形入手,由此而彼,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文本。利用張力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入境。挖掘文本的對話點

1、請學生讀第一段。說說三峽之山的奇特之處。

(爲了更深入地理解三峽之山的連綿與高聳,補充《宜都記》中“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裏,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的語句來對比印證,加深學生對三峽的印象。)

2、有奇山必有奇水,指導學生接着讀第二段,說說三峽之水的奇特之處。

(爲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三峽夏水的迅疾與奔放,引導學生回憶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以示文中所言不虛。)

3、引領學生繼續品讀第三、四段春冬三峽奇麗景色的特點。

(三)融境,深入文本的細節處

1、迴歸語言品三峽

(1)我們剛纔跟隨酈道元先生領略了三峽的雄奇,感受了夏水的奔放,試想一下:當水落而石出、水枯而澗寒時。三峽會呈現怎樣的一幅圖景?認真讀文章三、四兩段。給你所看到的圖景起個恰當而好聽的名稱,並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

篇8:《三峽》教學設計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能按照老師要求做到預習,理解能力較強,本班爲課改年級,通過一年的訓練,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課堂表現活躍,能與教師密切配合,學生之間能相互合作。這是設計本課教學活動的基本思路。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寫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2.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訓練,提高文言文的誦讀和翻譯能力.

(2).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重視朗讀訓練.

3、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讀-譯-思-用-背

四、教學媒體:投影儀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

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闕(quē)疊嶂(zhàng)曦(xī)月沿溯(sù)飛漱(shù)屬(zhǔ)引

(三)運用競賽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競賽辨明詞義(投影)

(1)通假字。略無闕處(通“缺”空缺);哀轉久絕(通“囀”聲音轉折)

(2)古今異義:夏水襄陵(襄:衝上);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實在)

(3)一詞多義: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

(4)重點詞語

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

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風(奔:飛奔的馬,襯托夏水順流行船之快)

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榮峻茂(清:指水;榮:指樹;峻:指山;茂:指草)

哀轉久絕(絕:消失)

3、相互質疑

(四)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注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沿//溯/阻絕。

3、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清/榮/峻/茂

5、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爭取背誦。

根據課文內容,想象三峽奇景。1、師: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麼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三峽》.

2、學生結合註釋1瞭解《水經注》.

3、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教師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學生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5、男女生競賽,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6、學生相互質疑。

7、教師範讀

8、學生齊讀。

9、教師指示節奏。

10、學生再讀課文,抽讀。

11、教師佈置作業。

六、教學反思:

學生課前預習較充分,競賽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方式應一直貫徹下去。部分學生在朗讀節奏停頓上,能力較差。而課標要求程度,故應加強學生朗讀指導。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二)、想像三峽壯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佈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風--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綠潭,懸泉瀑布,清榮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峽:林寒澗肅,高猿長嘯--悽婉美

小結:本文先寫山,再寫水,抓住景物特徵,以不同季節表現三峽的美景。

(三)體會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寫法

第一段:想像羣山連綿,高聳入雲的三峽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畫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峽蕭瑟淒涼的氛圍。

(四)揣摩語言,品味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投影儀顯示文句)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3、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明確:

1、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動靜結合,色彩各異。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備。

3、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面引用,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五)根據圖片,描繪美景

(六)提示性背誦

(七)佈置作業:與《早發白帝城》詩文對讀。

(八)總結全文

1、學生可讀可背課文。

2、學生分組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後再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板書。

3、學生分組讀課文,讀出情感。

前三段學生應讀出讚美語氣,但語氣有所不同,最後一段讀出悲涼的氣氛:

1段:語氣稍高昂,語速中。

2段:語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語氣舒緩,語速稍慢。

4段:語氣稍低沉,語速稍慢。

4、師生共同品味寫景的妙處。

5、據教師出示的三峽圖片用語言加以描繪(要求用上文中詞語)

教師先作示範,學生寫作後全班交流。

6、教師根據課文分析提示性讓學生背誦。

7、教師佈置作業

8、教師總結:酈道元用文字描繪三峽,科學家用智慧改造三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同學們也會在三峽壯麗的歷史畫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筆,努力吧!

篇9:《三峽》教學設計

《三峽》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江水》。《水經注》作爲一部爲《水經》作注的地理專著,其重點是“水”以及與“水”緊密相關之處,這是它與其他山水遊記重要區別。本文中,作者首先乾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峽峯巒重疊的景觀,再用或濃烈或淡雅的筆調,凝鍊生動地描繪了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不過,無論寫什麼季節的江水,又都與三峽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山的特點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至於三峽的其他景觀作者均未觸及。所以,《三峽》是一篇以“山”爲首,以“水”爲綱,描述流經三峽的長江之水四季變化及其所帶來的沿江壯麗景色的遊記散文。

〔教學設想〕

1、運用圖書館、網絡媒介等。讓學生自己來查找所需的資料,培養學生利用資料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

2、運用多媒體教學。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興趣,積極自主地探尋知識。在視聽想象中,鍛鍊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模仿運用。

〔教學目標 〕

1、利用書中註釋和工具書自主掌握生字,學會翻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進而達到快樂背誦的目的。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學會翻譯,理解課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背誦的目的。

〔教學難點 〕

1、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2、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豐富文學素養,進而產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①查找有關三峽的知識、圖片等。②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③朗讀課文。

2、教師準備資料:①《話說長江》中關於三峽的影片剪輯。②“告別三峽”文化專題的圖片、繪畫等。③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式〕

啓發討論、互動合作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多媒體屏幕:一幅兩岸高山,中間流水的三峽圖,如右)

1、由三峽的“峽”字破題導入  課文:峽是什麼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義。(兩山夾水的地方)

2、進一步引導學生:如果要表現三峽,一定要抓住什麼景物來表現呢?(山、水)

二、觀看《話說長江》中有關三峽的一段錄像,請學生用畫筆把三峽最美的景畫出來或用自己的話把它描述下來,特別是畫出或寫出山和水的特點。

篇10:《三峽》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三峽之秋》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四組的一篇自讀課文,主要描寫了三峽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及夜晚不同時段的美麗景象。教學本課,重在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仔細品味,注意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運用了“自主閱讀,點撥方法,品賞感悟,昇華延伸”的自主學習模式,力求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科學地蒐集和運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體驗,實現自主閱讀,引入批註,展示個性化閱讀,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豐富學生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會文章的表達順序,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3、通過自我批註與誦讀,感受三峽秋天獨特的美,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一、創設情境,鋪墊美

1、學生小組合作交流長江三峽的有關資料。

2、通過剛纔的資料交流,你對長江,對三峽瞭解多少呢?

3、彙報交流。

4、引出課題。是啊,三峽羣峯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絕的畫卷。但你們可曾想到,區區一個三峽,古往今來,關於她的詩作竟然有近萬首。如果把這些詩作一公里一公里地鋪展開去,那麼每一公里的峽江就有詩作近百首!三峽到底有何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古今如此多的文人墨客駐足流連、抒情感慨呢?三峽的秋天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著名作家方紀先生,領略他筆下美妙迷人的三峽之秋。(板書課題:三峽之秋)

5、這是第14課,右上方的米字號表示什麼呢?(這是一篇略讀課文)

是的,略讀課文就是要同學們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來閱讀,儘量自己讀懂文章。文中的閱讀提示可是咱們閱讀的好幫手,請同學們把閱讀提示再好好默讀一遍,看看它告訴我們哪些閱讀本課的好方法。

【設計意圖:如何把握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學習方式的不同,歷來是語文教學中容易被遺忘的一個重點。提醒學生認清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這樣有助於幫助他們比較略讀與精讀課文之間學習方式的不同,引導他們綜合運用以前學過的閱讀方法,培養自讀課文的能力。】

二、自主表達,感知美

1、自由讀文,結合課前預習,想想三峽的秋天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生自由讀文,思考。

3、彙報交流。

4、三峽的秋天給你們留下了這麼豐富的美的印象,作者又是如何把這些美有條理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呢?(板書:時間順序)

(師引說)是的,課文先點出了三峽秋天已經來臨,然後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順序寫三峽的景物。看來寫作順序對於一篇文章至關重要。(引導看黑板上學生的板書)看看這些特點分別是寫哪個時間的?

5、生彙報。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重在從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入手,珍重學生對課文、對三峽秋天的直覺感受。在學生彙報時請他們選擇一兩個文中或者自己想到的詞語,概括三峽的秋天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什麼呢?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會被打開,許多書本中沒有的詞語充滿課堂,教師同時相機讓他們簡單說說理由,並讓學生把詞語寫到黑板上,這樣既拓展了文本內涵,也還給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權。】

三、批註感悟,欣賞美

1、這麼豐富的三峽秋天的美景,向我們展示出一幅幅絕好的畫卷。你最喜歡課文描寫三峽秋天的哪些段落,找出來,美美地讀一讀,然後再把它讀給小組的同學聽,並把你爲什麼喜歡這個部分跟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好嗎?

2、生自由練讀,小組交流。

3、集中交流,品讀賞析。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重在引導學生品讀文章精彩句段。教師先集中指導一段,然後引導學生遷移學法,同時讓他們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及句子,把自己的感受以批註的形式記錄下來,並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喜歡之情,帶領學生陶醉在三峽秋天的美妙與神奇之中。】

四、交流感悟,創造美

1、剛纔,我們跟隨着方紀先生領略着三峽秋天這麼豐富的美,真讓我們陶醉了。昨天,老師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被文章如詩的語言再一次感染,情不自禁地寫了一首小詩,想聽聽嗎?

師誦讀小詩:三峽的秋天是成熟的

綠的葉 黃的果

還有那 迷人的清香

成熟的氣息飄滿整個峽谷

2、現在老師也要請你們這些小詩人亮亮相啦!黑板上的這些詞語你能用上的就用上,把你眼中三峽的秋天用詩歌表達出來,能說幾句就幾句,好嗎?自己先試試吧。

3、生自由準備。

4、集中交流。

5、小結:多美的語言啊!同學們回家之後不妨把這些串在一起,再修改修改,相信就是一首描寫《三峽之秋》的好詩。

【設計意圖:“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所大力提倡的。《三峽之秋》一文有着如詩般的語言,課末引入詩歌試寫,旨在引導學生將從本課中積累到的語言作一次梳理,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思考與感受。】

五、課外鏈接,拓展美

總結延伸:方紀先生的《三峽之秋》給我們展開了一幅三峽秋天的美麗畫卷。同學們回家後,好好讀讀課文,把文中你最喜歡的句段積累下來,也可以利用課餘的時間讀讀寫三峽的其他文章,如著名作家劉白羽先生的《長江三日》、餘秋雨先生的《三峽》等都是非常精彩的。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篇11:《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刀砍劍劈”、“嘶鳴吼叫”、“撕咬崖縫”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並背誦2——5自然段;

3、能仿照課文句子,讚美一個地方;

4、感受長江三峽的風光美,初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三峽山奇、水急、船險的特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讀並背誦2——5自然段。

教學準備:

《船過三峽》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複習回顧,激趣導入

1、導入課文。

2、複習回顧。

二、細讀品情,深究重點

(一)揭示中心,欣賞激情

1、課件顯示中心句:“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畫!”

2、齊讀中心句。

3、欣賞三峽風光。

4、學生談感受。

(二)品讀“山奇”,滲透學法

1、自由快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反饋。

(1)隨機點撥:刀砍劍劈、筆直陡峭寫出了山陡;起伏高聳、雲霧纏繞寫出了山高;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駱駝,有的像仙女寫出了山有模樣多。

(2)指導朗讀。

3、分析段落結構,明確學習方法。

(1)分析段落結構。

(2)明確學習方法。

(三)學法遷移,自學“水急”、“船險”。

1、獨立或小組合作選擇學習。

2、反饋。(教學順序由生反饋而定)

(1) 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了三峽的“水急”或者“船險”?

(2) 思維訓練。

(3) 指導朗讀。

(四)再讀中心句,情感昇華。

1、齊讀,指名讀,評比讀。

2、你又會發出怎樣的感嘆呢?學生自由發揮。

三、積累詞句,指導背誦。

1、明確背誦方法。

2、齊背一個自然段。

四、鞏固知識,發展能力。

1、佈置任務。(課件顯示“露一手”:播音員——讀出三峽的美;小畫家——畫出三峽的特點;導遊——解說三峽風光。)

2、學生自主訓練。

3、反饋。

五、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1、明確要求:仿照“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畫!”的句式去讚美一個或幾個地方。(課件顯示中心句)

2、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3、反饋。

六、課外作業

(課件顯示)自助餐:

1、蒐集有關三峽資料;

2、回家當一回導遊;

3、爲宣傳三峽或家鄉桃渚風光寫幾條廣告語或作一首詩。

篇12:《三峽》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三峽特點,描繪景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2、學習體會本文在景物的描繪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瞭解三峽的壯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學習重點】

使學生掌握抓住特點描景狀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長江三峽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勝地,傾倒了無數的文人墨客。李白曾借“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來表達遇赦東歸的喜悅心情;那麼現代作家劉白羽於1960年乘船遊覽長江三峽時又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呢?這節課我們來賞析劉白羽的散文《長江三峽》。首先我們來欣賞一組圖片

二、解題與作者:

1、解題:

(1)《長江三峽》收在《劉白羽散文選》中的《長江三日》,是一篇日記體遊記。作者劉白羽在幼年時期就熟讀過一些描寫長江三峽的作品,一心想從大江順流而下,領略三峽美妙風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願以償,從重慶乘“江津”輪,駛往武漢,歷時三日。《長江三日》記述了這一航程,並描繪了沿途景色。

課文所寫的是《長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寫內容爲穿行三峽時所見的瑰麗奇特的景象,故編者將課文題目定爲《長江三峽》。

(2)長江三峽:

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簡稱三峽。在長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長193公里(其中狹谷段合長90公里,寬谷段合長103公里),灘峽相間,由地盤上升河流深切而成。兩岸是懸崖絕壁,江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是世界最大的峽谷之一。(《辭海》註解)

2、作者:

劉白羽,現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開始創作。1950年參加編攝電影《中國人民的勝利》,該片榮獲斯大林文學獎金。他的作品以散文爲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陽》《長江三日》《紅太陽頌》《偉大的創業者》等,亦有小說《五臺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員》等。

劉白羽的作品,跳動着時代的脈搏,充滿着強烈的戰鬥氣息,感情熾熱,氣勢雄偉,語言豐富暢達,色彩絢麗,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三、整體感知課文:

(一)朗讀課文,範讀課文

點擊字音:見思考與練習一

瑰(guī)麗啓碇(dìng)夔(kuí)州對峙(zhì)秭(zǐ)歸萬仞(rèn)崆(kōng)嶺萬壑(hè)汨(mì)羅美髯(rán)眺(tià0)望草阪(bǎn)絳(jiàng)紫停泊(bó)灩澦(yànyù)縹緲(piāomiǎo)婀娜(ēnuó)層巒疊嶂(zhàng)

(二)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課文中的行文線索是什麼?

明確:作品以“江津號”的航程爲順序,以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變換爲線索,雙線交織結構作品。

空間: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時間:日出前━━日出後(八點二十,八點五十,)━━上午(十點,十點半,十一點十五分)━━中午。

2:劃出課文中描寫山水雲霧的句子,體會課文是怎樣突出描繪三峽激流的氣勢的。

明確:長江三峽,江水“激流澎湃”“雷霆萬鈞”,一路穿羣山,過峽谷,滾滾向前,勢不可擋,作者從各個方面烘托、映襯、描繪了三峽江水的浩蕩氣勢。

作品從山形水勢,山光水色,雲濤霧海等各方面,運用豐富的動詞、形容詞描繪景色,使作品寫景生動形象,有聲有色,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寫山:懸崖絕壁,層巒疊嶂,萬仞高峯,山勢奇絕,奇峯突起,高與天齊

寫水:萬水奔騰,雷霆萬鈞,激流澎湃,濤如雷鳴,漩渦密佈,浪濤翻涌。

寫雲霧:雲海茫茫,雲蒸霞蔚。

崇高險峻的山,涌動如海的霧,襯托着洶涌奔騰的長江,使作品波瀾壯闊,聲勢浩大,雄奇壯美。

3:課文四個部分是依據什麼劃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作品依據“江津號”的不同航程與不同江段,劃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節):引子,總寫在三峽中航行的強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2節):寫船過雄奇的瞿塘峽所見的萬千氣象。

第三部分(3~5節):寫穿過巫峽時所見奇秀景觀。

第四部分(6~9節):寫船在險惡的西陵峽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4:三峽江流給你的總的印象是什麼?三峽景物各有什麼特色?

明確:長江三峽,給人總的印象是山陡、流急、灘險。

長江三峽,景色各異,雄偉瑰麗,像交響曲,可概括爲:瞿塘雄,巫峽秀,西陵險。

5:從浩浩蕩蕩的長江,你會引起哪些聯想?激發什麼樣的情緒?爲什麼說三峽是美的?

明確:從如此雄壯的長江,我們不難體會出作者澎湃的激情,從如此壯美的長江,我們也不難體會到大自然的無比偉力。我們在作品所創造的意境中,會產生強烈共鳴,引起無盡的聯想,聯想到我們身處的“新世紀”,聯想到我們的“全部生活”,聯想到開放改革的洶涌大潮,聯想到我們的新生活,一種“雄偉”“豪邁”的感受,便會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繪了三峽江水、山峯、雲霧,給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謳歌了自然的偉大,更讚頌了人類的偉大,人與自然構成了世界。

四、小結作業

識記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文本研讀:

1、讀第一部分並分析:

引用作者給朋友的信中片段,表達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強烈的感受,對三峽的讚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表。

提問:作者說:“我像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飛翔”用得恰當嗎?爲什麼?

明確:這句話是作品的神,起統攝全篇的作用,“雄偉而瑰麗”,概括了三峽景緻的特點。通篇所寫景物,全在這“雄偉”“瑰麗”四個字上。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辭方法,把長江三峽比喻爲一支交響樂,非常恰當,因爲作爲本體的三峽與作爲喻體的交響樂之間有共同之處:二者都激越雄壯,聲勢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奮。

“飛翔”一詞用得恰當,一方面,它寫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勢,使人不禁想到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情畫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在航行中尋興奮、激動、神采飛揚的心情。

2、第二部分分析:

提問:作者採用什麼手法來寫瞿塘峽的雄奇?用了哪些詞語?寫了哪些方面?

明確:在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採取繪形繪聲繪色的手法來狀寫瞿塘峽的雄偉奇觀,並引用詩諺爲佐證。

形:“懸崖絕壁”“中間一條狹長的江面”“江隨壁轉”

聲:“雷霆萬鈞”“激流澎湃,濤如雷鳴”

色:瞿塘峽口“藍天”“金色浮雲”“銀片樣發亮”的白雲、“紅霧”“絳紫色山峯”

這一段主要寫了瞿塘峽的山陡、江狹、水流急。

這一段的描寫,先總括其雄奇,繼之引古詩古諺爲佐證,後直接描寫,有古有今,古今對比,有虛有實,有聲有色,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裏行間。

3、第三部分分析:

提問:作者是用什麼手法寫巫峽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話傳說?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作者在這一段,主要用了豐富而貼切的比喻來描繪巫山的雋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峯等。

作者在這一段引進了美女峯的傳說,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熱愛,豐富了作品內容,並使作品富有浪漫氣息。

作品這一部分,主要寫了雲霧、陽光、兩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這些描繪,都體現出巫峽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雋秀婀娜”的峯巒,那與陽光交織“神妙莫測”的白雲,那“滾滾向上”“雲蒸霞蔚”的濃霧,那神奇秀麗的美峯,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綠草,那紅豔豔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個崇山峻嶺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盤旋在萬山之上藍天之下的蒼鷹……這一切美景,都使讀者的心靈受到強烈的感染。

4、第四部分分析:

提問:這一部分是從哪些方面來寫西陵峽的兇惡?引用屈原、王昭君的傳說有什麼作用?作者在這一部分揭示了怎樣的哲理?

明確: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峽比較寬闊,但是江流至此變得特別兇惡,處處是急流,處處是險灘”,然後重點寫了三個著名的險灘:泄灘、青灘、崆嶺灘。

泄灘:兇險在漩渦多。

青灘:兇險在江面落差大。

崆嶺灘:兇險在暗礁密佈。

作者在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義,也使文章在結構上和情調上有密有疏,有緩有急。

在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這樣一條哲理:人類在一切鬥爭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觀規律,急流勇進,就一定能夠排隊萬難,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

三、課文總結:

1、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明確:課文描寫了作者在長江三峽航行時看到的氣象萬千的瑰麗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深情熱愛,同時通過航程艱險的記敘,啓示人們認識: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險灘中開拓前進。

2、本文寫作特點是什麼?

明確:(1)詩情、畫意、哲理完美統一:

作品是遊記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真摯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詩一般火勢的激情。他用滿含情感的語句,摹山狀水,繪雲畫霧,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一條逼真的山水畫廊,而在寫景抒情的過程中,又蘊含着豐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偉大的,而人更偉大。我們如果展開想象的翅膀,就會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號”在滾滾的江水之上,巍巍羣山之中,破浪前進,百折不回,長江是險惡的,但人類能夠戰而勝之,這不正是人類的偉大力量的明證麼?

課文的第8自然段結尾,作者又用點睛之筆,揭示了革命就要衝破險阻,百折不撓的哲理。

(2)聯想豐富自然,充滿浪漫氣息:

作品在寫景過程中,信手拈來的引用了古詩、古謠、歷史故事以及神話傳說,聯想自然,毫無生硬之感,可謂如行雲流水,瀟灑自然。這樣寫不僅使文章內容豐富,知識性強,而且對錶達主題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氣息,給讀者以廣泛的審美空間。

(3)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寫景抒情。

A比喻:比比皆是,豐富而有變化,貼切形象,生動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陽光,像橫着一條金帶”,有暗喻“我們簡直不像在浩蕩的長江上,而是在蒼莽的叢林中尋找小徑跋涉前進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處之多,手法隨機變幻,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B擬人:“那個筆直的山峯,就站在巫峽口上”,“江流剛奔出巫峽,還沒來得及喘息”等句子,運用擬人,使作品生動形象,渲染氣氛,引發聯想,耐人尋味。

C通感:通感是兩種感覺的溝通,以視覺寫聽覺,以聽覺寫味覺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寫得更加生動形象,能更深刻細緻地表現作者的主觀感受,引起讀者更多聯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藝術感染力。

“我像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是比喻、擬物、也是通感,把視覺形象三峽江流,寫成聽覺音響交響樂,而又用視覺詞語“雄偉”“瑰麗”修飾聽覺音樂交響樂,給人以豐富的聯想餘地。“綠茸茸的草阪,像一支充滿幽情的樂曲”也同樣是視聽的溝通。

(4)語言優美精煉,生動形象。

四、課堂訓練:

(一)閱讀課文第2節,回答問題:

1、瞿塘峽“像一道閘門”,請從文中找出一個詞語來勾勒這種特點。

明確:江隨壁轉

2、第2節中寫船進入瞿塘峽後的情景,作者先寫“江隨壁轉”,再引述杜甫詩句和民謠,這樣寫有什麼作用?“江隨壁轉”一詞寫出江流什麼樣的特點?

明確:先寫“江隨壁轉”,勾畫出瞿塘峽的概貌輪廓,讓讀者對瞿塘峽的景觀有一個總的印象;接着引述杜甫的詩句和民謠,極言瞿塘峽的險惡;下面才接着對瞿塘峽展開正面描寫。這樣寫,可讓讀者未見其形勢,先聞其威名,有先聲奪人之意。

“江隨壁轉”一詞寫出了兩岸高山夾峙,險峻陡峭,江流迂迴曲折,奪路前進的特點。

3、文中交代灩澦堆這黑色巨礁早已炸掉,既然如此,爲什麼“瞿塘峽中仍激流澎湃,濤如雷鳴”?

明確:灩澦堆這黑色巨礁雖已炸掉,但因爲這段江流特別狹窄(“像一道閘門”)、曲折(“江隨壁轉”),水下還有其它暗礁,所以峽中仍激流澎湃,濤如雷鳴。

4、文中“雷霆萬鈞”與“濤如雷鳴”可以調換嗎?請簡述理由。

明確:“雷霆萬鈞”着重寫水勢,“濤如雷鳴”着重寫水聲,二者不可以調換。

(二)閱讀課文第8節,回答問題:

1、文中“原來這就是王昭君誕生地香溪,它一下就令人記起杜甫的詩”一句裏“這”和“它”分別指代什麼?

明確:“這”指代一道河流。“它”指代香溪。

2、“兵書寶劍峽”有哪兩個特點?文中暗示的句子分別是什麼?

明確:一是“長”,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道無比險峻的長峽”;二是“窄”,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條窄巷”。

3、本段的線索清晰,寫了五處三峽的處所地點,請一一寫出來。

明確:秭歸、泄灘、香溪、兵書寶劍峽、青灘

4、段末“船上的同志”說的一番話,暗含的意思是什麼?

明確:青灘地形複雜,需要當地人領航。

五、課堂總結:

劉白羽先生的《長江三峽》,它不像一般山水遊記寫景物的“各自特點”,而是用審美的眼光,從美學的角度來寫三峽的共同的美——雄偉而瑰麗,來寫它的壯美與優美的映襯美,和諧美。從文中點出“壯觀”、“壯美”看,作者突出三峽的壯美是明顯的;從文中寫“色彩”用墨如潑、寫西陵峽以優美傳說作替補看,作者強調三峽優美的意圖也是顯而易見的。有剛有柔,雄偉而瑰麗,這就是《長江三峽》的主旋律,只要把握住了這一主旋律,就能準確地欣賞這一曲歌頌祖國壯麗江山的交響樂章!

六、佈置作業:

完成《優化方案》的有關練習

篇13:《三峽》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理解“雲霧纏繞、七彎八拐、東闖西撞”等詞的意思,理解詞句之間的關係,並找出自然段中的重點詞句。

2、學會藉助段落中的重點詞句背誦課文,能背誦2—4自然段。

3、感受長江三峽的風光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用藉助重點詞句背誦課文的方法,背誦課文2、3、4自然段。

難點:找出自然段中重點詞,並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三、預習要求:

1、讀準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的意思。

2、讀通課文,思考課後的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陳老師跟大家一起學習22、船過三峽(齊讀課題)。你們知道嗎?“三峽”是指哪三峽?

這裏的三峽是指長江三峽,那就是從重慶到武漢之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二)、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下面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遊覽世界聞名的長江三峽吧!

2、請大家打開課本,聽錄音,看課文,注意生字記號的讀音,同時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經過長江三峽看到了___________,聽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課前又已充分預習了課文,下面老師檢查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齊讀新詞卡片)

4、生字新詞掌握得不錯,下面誰來說說作者乘船經過長江三峽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板書:自然風光、神女峯的傳說)

5、請大家掃讀課文,看看哪幾段寫長江三峽的自殺風光?哪幾段寫有關神女峯的傳說?

(三)、學習課文2—5段

1、這堂課我們學習寫長江三峽的自然風光的這部分,那就是課文2—5段。作者看了長江三峽的自然風光後有什麼感受呢?請大家快速讀2—5段.用浪線劃出表達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話寫作者看了三峽自然風光後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畫!)請大家把這句話有感情的朗讀一遍。這裏的“山水畫”是指什麼?作者採用了什麼方法,表達了怎樣感情?這感情強烈嗎?你從哪裏看出?是啊,一個“啊”,一個“好”,還有一個感嘆號,表達了作者那種對三峽風光無限的讚美之情。下面我們再用這強烈的讚美之情朗讀的這句話。

3、讀得真不錯,那作者爲什麼會場出如此強烈的讚歎呢?請大家默讀2、3、4段,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板書:山廳、水急、船險)“山奇”奇在哪兒呢?請同學朗讀第2段,其他同學邊聽邊用雙橫線劃出總起句。

4、這一段的總起句是——齊讀。

5、請大家再認真讀讀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點詞寫出山奇這一特點的?請用橫線劃出,再聯繫上下文想想重點詞的意思。

6、誰來說說課文通過哪些重點詞寫出山奇這一特點的?你是怎樣理解的?(板書:筆址陡峭、雲霧纏繞、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過山的陡、高、怪寫出出奇這一特點。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一段呢?請大家有感情朗讀一遍。

8、同學們讀得是那麼有情,是因爲三峽的山是那樣奇,作者筆下的文又是那麼美。你們想把這優美的.語段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裏嗎?下面老師教給你們一種背誦的好方法,請大家看“學習提示”,這裏介紹的背誦方法是什麼?

9、《船過三峽》第2段中的總起句,即重點句是——齊讀。重點詞是——(指板書)

10、藉助這些重點詞句就能順利地把這段話背下來。下面請大家用這種方法自由試背一下,請╳╳同學背。

11、背得好級了,你能告訴大家是什麼方法背誦嗎?

12、好,下面我們一起用這樣好方法背育第2段。

13、請大家回顧一下,剛纔我們是怎樣藉助重點詞句背育課文的?先幹什麼?接着呢?再呢?

是的,剛纔我們是按這樣的背誦方法來背誦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誦方法:

①讀課文找出重點詞句。

②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

③藉助重點詞句背誦課文。

14、下面我們就用這種背誦方法學習背誦3、4段,完成練習題有疑難問題同桌可以互相討論。

剛纔,同學們都學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就按這背誦方法交流自學情況。(板書……)

15、同學們學得很認真,理解很深刻,說得也不錯,我們一起藉助重點詞句,把3、4段有感情試背一遍。

(指板書)三峽的山是那樣奇,水是那樣急,船又是那樣的險峯,這自然風光真是美如畫!(板書,美如畫)使人百看不大慶,你們還想再次跟隨作者去欣賞那美麗的自然風光嗎?

16、好。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再次聽錄音,再次跟隨作者去靜靜地欣賞長江三峽那奇麗的風光吧!(打開錄音機)

17、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想呢?

(四)、課堂小結:

是啊,三峽的自然風光真是太迷人了,我們爲祖國有如此奇麗的山河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長江三峽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我們下一堂課再學習。

(五)、下課。

六、板書設計:

22、船過三峽

筆直陡峭

山奇 雲霧繚繞

像……像……像……

嘶鳴吼叫

美麗的自然的風光 水急 東闖西撞 美如畫

嘶咬、拍打

翻卷、連、推

神女峯的傳說…… 船險 像、又像、飄、碰、掉以輕心

七、教後感:

學習重點段落時,動用變序教學方法。從重點句(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三峽畫!)人手,通過理解、朗讀重點句,牽發動全身,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這樣能激起學生興趣,收到教好的教學效果。

2、3、4自然段構段方式相同,教學時採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篇14:《三峽》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通過學習歌曲,引領學生感受西部粗狂、純樸的音樂特點,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歌曲演唱方面,進一步加強學生獨立視譜的鍛鍊,並通過歌聲表達歌曲的情感。

教材分析:《三峽的孩子愛三峽》是一首具有船工號子風格的歌曲,號子是民歌的一種題材類別,是人們從事勞動時演唱的歌曲,節奏感強,便於演唱。歌曲爲羽調式,由兩個樂段組成,每個樂段每個樂段由一個樂句的襯詞和兩個樂句組成,歌詞與旋律採用了號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結合方法,節奏感強,唱起來流暢上口。

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性格比較活潑,接受能力也教強,有一定的表演慾,音樂基本功較爲紮實,但在歌唱方面氣息音準還有待提高,在情感表達方面稍有欠缺。因此我在教學中牢牢把握住情感這條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發與激動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性。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三峽的孩子愛三峽》體驗音樂親切、活潑的特點,激起學習音樂的興趣能準確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在歌聲中激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以聆聽、默唱、模唱的方法唱會、唱準歌曲;通過在小組討論、交流、探究等方法,瞭解學習中的問題,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現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3、知識與技能目標:在濃郁的音樂情境中瞭解和音樂相關的文化:知道三峽的地理位置、優美的風光鞏固音樂知識:休止符、反覆記號的正確使用。

教學重難點:準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教學準備:鋼琴磁帶三峽的相關資料

課時分配: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問好:

二、導入新課:

1、欣賞歌曲:《長江之歌》

2、語言導入:

老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都去過哪些地方呢?

學生:今天,老師帶你們旅遊讓歌聲把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的地方吧!閉上眼睛一起出發!

【設計意圖:以興趣愛好爲動力,以音樂文化爲主線;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會唱的、並和新課內容相關主題歌曲做爲導入歌曲,能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三、學習新歌:《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1、初聽歌曲:播放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A、老師:歌聲把我們帶到哪裏去了?

學生:

B、老師:你眼中的三峽是什麼樣的 ?

學生回答:

C、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麼?學生說,老師板書課題: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設計意圖:感受三峽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多元的文化,建立多元文化價值觀】

2、復聽歌曲:

帶着問題: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這首歌曲和我們平時學習的歌曲有什麼明顯的不同嗎?

學生:【設計意圖:通過復聽,達到進一步對音樂的感受和情感體驗。】

3、按節奏朗讀歌詞:【設計意圖:體驗歌詞的內容,感受歌詞的美,同時解決音樂知識:休止符、反覆記號實現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4、老師範唱:老師想把這首歌曲獻給你們,請你們聽一聽,老師是怎樣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勢、積極地表情、聲音自然優美、氣息流暢、口型圓潤。

5、學生張口默唱:

老師:老師知道同學特別聰明,我先請你們自己試着唱一唱,請用張口默唱的方法進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訴我你在用心歌唱。

【設計意圖:以激勵尊重學生爲前提,使他們充滿信心的參與到歌曲學習中】

6、學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詞:請同學們填上歌詞跟琴歌唱吧!討論:你在歌唱中有什麼困難嗎?

8、處理歌曲: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鼓勵他們體驗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快樂,以及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的態度得到老師的尊重,價值觀也在非常自然的情況下得到深化和昇華】

9、鞏固歌曲:接龍、對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師:同學們學得很棒!我們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來表現這首歌曲呢?

【設計意圖: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爲主體又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表現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歌詞,使學生能享受音樂表演所帶來的快樂】

小組討論:學生展示:

2、師生共同齊唱並以舞蹈的形式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師生共舞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

五、師總結下課

篇15:《三峽》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三峽》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級上冊一共安排了兩個文言單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的古代散文和詩歌。旨在通過對它們的學習,讓學生逐步接觸、瞭解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引起學生學習古代散文和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個文言單元,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於三峽的一段註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側面、動靜相結合的描寫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七年級和八年級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彙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書和課下注釋來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結構,要賞析文章,尤其是寫景散文,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對於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能遇到的障礙是:在欣賞“語言之美”環節。爲了較好的達到教學目的,我通過從賞析內容到寫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並在“語言之美”環節時舉例,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領會課文內容,體會三峽風光自然美。

2、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學習正面、側面相結合和動靜相結合等描寫方法。

3、通過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妙。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在深入學習文本後,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點,提高概括能力。

2、通過示例,能舉一反三,培養學生分析、欣賞美文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討論、合作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共同協作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與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於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2、逐步領略文本的美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體課件和豐富的網上資料,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熱愛閱讀古代優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三峽風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寫的方法。

2、教學難點:領悟作者字字珠璣的精美的語言的妙處。

五、教學方法:引導、討論

六、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與過程設計思想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三峽的風光圖片。

導入:上節課我們走進了《三峽》,疏通了文意,瞭解了課文內容。現在請大家一起來背誦課文。

【揣摩文本,賞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誦中,再一次把我們帶入了三峽美景,回顧上節課我們概括的四幅圖景,說說作者寫出了三峽景物的什麼特徵,共同來體會文章的內容之美。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後選四位同學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1段重點寫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突出羣山連綿的特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說一層層的懸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說明江面狹窄,兩岸雄峯相連,峭壁對峙,只看見一線天。突出峯巒重迭,雄峻險拔的山勢。突出三峽羣山連綿,高聳入雲的雄壯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羣山圖連綿高峻雄壯美

2、學生明確:第2、3、4段寫水,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第2段寫夏季三峽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是說夏天水漲,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隻都被阻絕,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漲。“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是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纔會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着駿馬,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點。突出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夏水圖浩大湍急奔放美

3、學生明確:第3段寫三峽春冬之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是說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麗風光。“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說在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峯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衝蕩,山靜、泉飛、柏怪、水奇,構成一幅挺拔超脫的畫面。“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用極爲精練的四個字狀寫四種景物,總結全段,突出春冬之時三峽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春冬圖清榮峻茂清幽美

4.學生明確:第4段寫三峽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澗肅”是說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充滿悽清肅殺的氣氛。“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是說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感受秋峽蕭瑟冷清的悽婉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深秋圖悽清寂靜悽婉美

二、三峽如此的險峻峭拔,全文僅150多字,可謂精緻短小,然而作者竟在這極短的篇幅之內,濃縮了萬千氣象,展現了無限風光,可謂內容豐富,筆力雄健。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作者的筆法之美吧。

描繪景物的方法很多,可從正面描寫、側面烘托;可從動、靜方面寫;可從聲、色、形、味方面寫;可從視、聽、嗅、味、觸方面寫;還可從高、低、遠、近方面寫。請以第一、三段爲例,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三峽的?

學生思考後,請同學說說:

1、正面寫山“連”的特點,粗筆勾勒,輪廓分明。“隱天蔽日”,山隱於天空,遮住太陽,側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教師小結並板書:正面側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屬俯視江中所見,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屬仰觀遠景,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備。“怪柏”顯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頓覺生意盎然。

教師小結並板書:正面動靜俯視仰視

三、本文的作者酈道元是地理學家。一位地理學家卻用文學的語言,獨特的視角,把三峽描繪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詞的精妙,實在不能不令人驚歎。那麼我們以第三、四段爲例,來體會本文語言的精妙吧。

學生討論後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綠潭”,一“素”一“綠”,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爲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璣,驚人讚歎。“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爲一體。

第四段中“林寒澗肅”,一“寒”一“肅”已經是夠悽清的了,“空谷傳響”的“高猿長嘯”已經夠悽異了,然而啼聲的“哀轉久絕”更讓聞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後的“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頓然將這淒寒之境進行昇華,它唱出了哀婉的猿聲中旅人的悲涼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淒涼。在盡寫了山光水色之後將筆觸轉向“猿”與“人”,從而深化文章意境,這就是作者的妙筆所在。

教師小結並板書:作者在煉字選詞、情景韻味方面,實在精妙。所以餘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峽》中有這樣的評價:他還用最省儉的字句刻畫過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後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詞章。

趣悽熱愛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學完本文,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

1、抓住特點描寫景物。

2、用不同的描寫方法。

3、注重字詞的錘鍊。

五、課堂總結

《三峽》向我們展示的是一軸三峽四季景色的山水長卷,讀來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奇險、清秀,我們彷彿置身於那險拔清幽的三峽盛地。作者的描寫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同時作者的語言精練美妙且情感也蘊含其中。

六、佈置作業

請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七、板書設計

三峽

酈道元

山--羣山圖連綿高峻雄壯美正面側面

夏水圖浩大湍急奔放美熱愛

水{春冬圖清榮峻茂清幽美動靜俯仰--趣

深秋圖悽清寂靜悽婉美--悽同情

通過觀看三峽美麗的風光圖片,使學生在感受美麗風光的同時激發他們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篇16:《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文章內容,識記常見的文言詞語。

2、學習賞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瞭解三峽的相關知識。

二、能力訓練點

1、學會錘鍊語言,細心觀察,寫作時抓住景物特徵形象描寫,提高描寫能力。

2、領略三峽的美,激發學生想象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體驗點

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雄奇、清幽秀麗,從而培養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

把握三峽的景物特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可通過反覆吟誦、體味來解決。

二、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順序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課型:講讀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有關三峽的圖片、若干膠片

執教者:居巢區黃麓中心學校 夏琳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理解字詞,疏通字詞,熟讀成誦,把握全文的整體佈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教學步驟:

[佈置預習]

1、讀準字音,揣摩朗讀節奏。

2、用“△”符號標記出需要重錘敲打的詞語。

3、結合註釋、工具書疏通文意。

[佈置課前蒐集]

有關描寫三峽的詩句。

一、情境導入:

我國當代散文家餘秋雨曾經說過:“在國外,曾經有一個外國朋友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一個,請只說一個。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峽!”是啊!長江三峽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廣博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着古往今來無數的遊人,更有衆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峽的奇山異水所打動,留下了數不勝數的名篇佳句,今天我們將在酈道元的帶領下飽覽三峽風光,感受三峽自然之美。

二、整體感知。

[電腦播放課件](內容包括:三峽風光圖片、音樂)

教師範讀

學生自由發言,談談你看後的感受。

(目的是讓學生對三峽之風景有一感性認識,感受其自然之美,並讓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三、交流預習情況,採用競賽的形式。

第一輪:朗讀比賽。

(投影出示評判要求)

①音準 ②句讀的停頓 ③語氣、語調的處理

1、學生自由試讀。

2、男女生各選一名代表,其他學生從以上三方面給予點評。

3、師作小結。

4、師生齊讀文章。

(目的是讓學生能準確流利地誦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感悟文章所寫的景物。體味文章語言的美。)

第二輪:擂臺賽。(以個人爲單位)

情境假設:假如你是一個導遊,你該怎樣帶領遊人欣賞三峽的美?

1、電腦播放所提供的三峽圖片,學生準備。

2、學生上臺帶領學生去欣賞三峽的風光,感受三峽自然之美。

反饋交流:如果現在你有一個去三峽的機會,你最想在哪個季節去?請說明理由。

(目的是讓學生在深入理解三峽四季景緻的不同,要求學生選擇其一加以介紹,鍛鍊學生想像能力、再創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小組討論:

1、爲什麼“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爲什麼夏季江水暴漲,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3、作者寫了三峽春冬季節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點?

4、在寫三峽秋季景色時,作者抓住了哪幾樣景物來寫?各有何特點?

(目的是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意,體會作者抓住特徵來寫三峽四時景色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

(投影出示李白《早發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

朝發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思考:找出《三峽》中與此詩中相對應的句子。

蒐集交流:你能說出其他描寫三峽的詩句。

(目的是讓學生養成積累習慣,並能將所學內容加以比較閱讀,體會其中聯繫。)

六、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敢於對課文的內容和學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疑問和建議,尋求其他同學和老師的幫助,能當堂解決的可以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可留作下堂課探究內容] (提倡學生有發問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九、情境再現(作業)

三峽的四季景緻固然美不勝收,但我們暫時沒機會去,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寫一篇文章:《我夢中的三峽》。

板書設計:

山——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樹榮山峻草茂

秋:林樹林寒清涼澗山澗肅寂靜

篇17:《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句式。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教學教法

1、誦讀法。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覆誦讀,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達到熟讀成誦。也可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

2、拓展閱讀法。

3、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課的類型:精讀課文新授課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課文朗讀,背誦指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三峽》圖導入新課。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麼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注疏》的《三峽》。(多媒體顯示文題)

二、揭題解題

簡介作者: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鹿人。撰《水經注》40卷,是爲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的《水經》一書所作的註釋。《水經》是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得非常簡略。酈道元收集了有關全國水道的記載以及自己遊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爲《水經》作註釋,對《水經》中的記載加以詳細闡明和補充,引書達四百多種。課文所選《三峽》節選自《水經注》的《江水注》,是《水經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

1、學生初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1)讀準字音:

(2)以小組爲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播放錄音,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韻律及情調。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 /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篇18:《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背誦並默寫全文。

3、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著名學者餘秋雨曾說:“在國外,一個外國朋友曾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這樣的提問我遇到過許多次了,常常隨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峽’。”三峽爲何有這樣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見;屏幕上出現三峽自然風光圖片)

同學們想不想看看1500年前的三峽風光?今天我們就隨着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遊一遊1500年前的三峽。

二、作者簡介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著名地理學家,著有《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和民俗風情錄。

三、整體感知

1、讀得熟:

⑴自瀆課文,讀準字音:

山獻

⑵聽教師範讀,注意把握節奏

⑶指名讀,分組讀

2、看得懂:

⑴聽讀課文,注意着色字詞意思

⑵利用課文註釋、工具書,疏通全文;仍有不解,相互質疑解疑;反覆讀,熟讀成誦。

四、品讀課文,品析美景

1、當回小導遊:

(先出示幾幅圖片,讓學生說說下面幾幅圖畫與文中的哪些景象相似,集體誦讀相關語句。)

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在酈老夫子對三峽的風光作了精彩的描述的基礎上,我們來當回小導遊,把三峽的絕美風光介紹給更多的朋友。接下來就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編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遊詞,可以從地貌特徵、四季之景等方面入手,看哪一組同學做得最好。

(在編寫、解說導遊詞的基礎上明確:

雄奇

秀美

地貌特徵:山高嶺連

山水畫廊

四季之景: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榮峻茂

秋──水枯谷悽

2、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備:春冬水涸之季,下灘之水雪浪飛濺,此爲“素湍”;水清流緩可謂“綠潭”。“素”“綠”色彩相同,“湍”與“潭”一動一靜。巖崖、雲朵、藍天、於碧水中可見,令人有無限遐想。

更以“清榮峻茂”四字狀物,一字一景,水清、樹榮、草茂互相輝映,大自然充滿生機。

“睛初霜旦,林寒澗肅”,並不點出“秋”字,而是以一個“霜晨”又以“寒”、“肅”二字渲染,三峽秋景遂變成清寒之景,給人帶來的心情也是淒涼之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不再寫山、寫水,而寫猿鳴,以此來烘托蕭瑟的秋景,寫出人們身處此時此地的傷感。

……)

五、質疑探究

1、本文寫四時風光的順序是夏春冬秋,爲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2、閱讀李白《早發白帝城》說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繫。

3、請你也問上一句。

六、拓展延伸

三峽自古就有“山水畫廊”之稱,三峽的山,千年屹立,三峽的水,從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峽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觀呢?三峽現在正在進行一項規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那就是──三峽大壩工程。

資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得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七、作業

1、翻譯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⑶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⑷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背誦課文,摘抄精彩詞句。

3、收集有關長江的詩句。

八、練習(見ppt)

篇19:《三峽》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酈道元的《水經注》,比較精要的描述了三峽的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欣賞、讚歎。因此學習此文要讓學生領會文中所描繪的三峽美景,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節奏分明的朗讀課文,疏通課文大意,並基本能當堂成誦。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3、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

4、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之情。

教學重點

對照註釋,疏通文意,展開想象,品味語言,反覆朗讀,基本能當堂成誦。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瞭解大意。

師生:查找有關三峽的資料、圖片以及作者的概況。

教師:製作幻燈片。

教學內容

熟讀成誦,準確理解,品味語言,體味意境。

教學設計

一、烘托氣氛,導入新課

大屏幕以長江爲背景,反覆播放《長江之歌》。

同學們,剛纔你們聽到的是什麼歌曲?(生回答)對,它就是《長江之歌》。長江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自豪。長江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特別是三峽的景緻,更是雄奇險拔,清幽秀麗,令人神往。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的餓俊美。長江之美,美在三峽。今天我們就隨酈道元的筆端,去遊一遊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

大屏幕出現課題。

二、檢查預習:

1、三峽的地理位置:(大屏幕顯示地圖)

2、作者的情況:(大屏幕顯示作者投降及有關資料。明確: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撰著《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覆朗讀:

1、教師在音樂聲中範讀課文,大屏幕顯示相應的圖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大屏幕顯示生字。學生讀出生字讀音。

4、學生齊讀課文。

四、學生自主探究,疏通課文。

(大屏幕顯示學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難)

在學生基本疏通課文後,大屏幕展示圖片,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試背課文

學生在疏通的基礎上再讀課文,大屏幕出示相關圖片預以提示,試背課文。

過渡:課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下面我們細細品讀課文,體會其寫景的妙處。

六、研讀與賞析

1、課文寫了三峽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這些自然景物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3、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顯示分析結果:

雄壯美

山――連綿不段,遮天避日(險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麗美

水――春冬:綠、清(清悠美)

秋:淒涼(悽婉美)

表達了作者的無限讚美和欣賞之情。

小結: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峯,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把三峽的神韻生動的表現了出來。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悽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峽》與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遊記散文,後者是詩歌,試找出詩句與課文相應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詩句,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

A、朝辭白帝彩雲間――有時朝發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還――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

C、兩岸猿聲啼不住――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D、輕舟已過萬重山――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重巖疊障

2、三峽工程正在建設中,有人認爲這將會影響三峽的美,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八、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寫自己家鄉的一處景色。

作文題:家鄉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篇20:《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對照註解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

2、積累一些文言知識,包括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

能力目標

1、通過文言知識積累,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對文意的理解能力。

2、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詠體會,獲得美的享受,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把想像中的三峽風光用語言描述出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

欣賞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難點】

通過品析語句領悟三峽的雄壯美、奔放美、清幽美、悽婉美,並且能用語言把美描述出來。能夠掌握一些描寫景物的技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訓練朗讀,積累文言知識,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理解能力。

一、導入:

二、讀一讀,讀通文意

1、初讀:生速讀課文,理出課文生字,藉助工具書解決。師檢查字音。

2、順讀:根據學生讀課文出現的節奏問題,老師加以指導。解決學生朗讀出現的問題。

3、默讀: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讀懂文意。

4、賽讀:男女生比賽朗讀,加深理解。

5、齊讀:理清內容。

三、作業

1、整理文言字詞。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品味文章美點,探究文章寫作技巧,學以致用。

一、導入

以“三峽”視頻導入新課。

二、說一說,說出美點。

1、你能用“三峽的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嗎?

學生思考,然後發言。

如:三峽的山美,美在雄壯,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懸崖,層層峭壁,遮蔽了天空,擋住了陽光。

……

教師點評小結。

2、播放三峽圖片,再次感受三峽的美。

三、品一品,品出技法。

三峽的這些美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手法將它們表現出來的呢?如:

文章句式美。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運用對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自如,很有節奏感。

文章修辭美、文章妙在語言精練……

學生思考發言,教師小結。

四、小結

本文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成功運用了對偶、誇張、引用等修辭和襯托的寫作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五、繪一繪,繪三峽美景

語文活動設計:我是三峽小導遊

1、活動要求:人人都是小導遊,緊扣課文內容,適當選擇課前蒐集的相關資料或學過的有關詩文,發揮想象寫一段情文並茂的導遊詞。

導遊詞設計範例:(多媒體視頻出示)

2、學生交流,進行小組間合作。

3、交流反饋。

六、作業

1、根據課堂活動整理導遊詞。

2、用你從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技法寫一段文字描述家鄉的山水美景。

篇21:《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文章,學會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特點,在討論探究中把握文章內容。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文以朗讀訓練爲主,內容的挖掘是在朗讀的基礎上想象、探索。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朗讀,重點研讀、合作探究誦讀,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文中作者滲入的情感。通過想象,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瞭解文言文的基本學習方法:朗讀――理解――背誦,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

難點:

體會文中作者滲入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突破

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品味作者在作品中蘊含的感情,加上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引導,讓學生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從而激發學生對美的感悟。通過探討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教師準備

1、對“信客”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要有一定了解。

2、掌握作者餘秋雨的基本情況。

學生準備

查找有關三峽的文字圖片資料,解決文章中出現的生字詞。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長江,我國最長的河流,全長6300多公里,流經四川盆地東緣衝開崇山峻嶺,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壯麗,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今天,我們就隨着北魏的酈道元一起走進1500年前的三峽。

2、酈道元和《水經注》。

酈道元是一個忠於國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悅趁雍州刺史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去做關右大使,被拒.途中,蕭寶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兩個兒子一同殺害。

酈道元是一個治學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資料引書437種,輯錄了碑刻350種左右,採錄了不少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傳說故事等,並分析研究,實地考察,尋訪古蹟,追根溯源。

《水經注》:是對《水經》的註釋,注:解釋說明。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著作,還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深厚的文筆,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讓我們懷着對酈道元的崇敬之情來讀《三峽》。

二、讀課文。

1、教師範讀。

2、指名學生讀。

3、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sù shù xī tuān xiào zhàng

闕處 襄陵 絕�t 屬引 沿溯飛漱 曦月 急湍 長嘯 重巖疊嶂

4、劃分句間停頓點撥:第1自然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自然段: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清/榮/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5、譯一譯,記一記:

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一段一人,先讀後譯。

注意下列劃線詞語的意思:(補充註釋)

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

B、至於夏水襄陵。(到了)

C、或王命急宣。(有時)

D、其間千二百里。(代指兩地)

E、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認爲)

F、良多趣味。(很)

G、沿溯阻絕。(斷)

H、絕�t多生怪柏。(極)

I、哀轉久絕。(停止)

J、每至晴初霜旦。(每當到)

三、展示交流,共同總結三峽山峻水急等特點。

四、默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五、本課時小結

六、拓展與延伸(作業)

要求學生課後蒐集其他寫三峽風光的詩句。

第二課時

一、交流、展示學生課後蒐集的三峽風光的詩句。

有關三峽的詩句

1、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十二巫山見九峯,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5、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7、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注】此設計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三峽的特徵,並能理論聯繫實際,培養他們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二、研讀課文、分析、體味、探究文章寫景的方法

1、指導學生朗讀,從整體把握課文。

①請2-3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仔細聽後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②朗讀比賽:分小組或男女生比賽的形式進行,以激發學生的讀書的積極性。

2、討論:疏通文意(六人小組進行討論,每兩個小組討論一個文段,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把意見綜合到一處,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3、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討論:

①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的?抓住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後寫水,作者思路清晰。寫景時動、靜結合。山(兩岸連山,羣峯對峙),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秋:林寒澗肅,哀猿悽清)。

②爲什麼描寫山勢只有寥寥數的筆勾勒?描寫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依次,而是首先寫夏季,並將春冬二季合爲一體?

文章着重描寫山高峯峻以及由此帶來的江水四季變化。夏季是水旺的時候,秋季是水枯的時候。夏、春冬、秋的記敘次序,是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來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寫,是因爲水的狀況比較接近,並不是一般性的略寫處理,以寫景爲主要內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爲線索貫穿起來的。

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並認真體味。

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嘯”、“悽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則蘊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之情,而末段的“悽”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同學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爲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4、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圖文結合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記憶課文。)

三、師生帶着尋美的眼光找尋三峽最美的所在,教師引導:在山水。(學生回答一有沾邊,便及時鼓勵:你們跟酈道元真是心有靈犀,他也覺得三峽美在山水)

好的詩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個字都會翻譯,因爲美需要的是體會而不是肢解,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文中三峽的美景。(各組一名學生限時1分鐘描繪)

①三峽很美,哪你覺得它美在哪裏呢?你能用“三峽的(景物)美,你看。”的句式說一說嗎?

示例: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這樣美的三峽,作者僅用150餘字就描繪得如此傳神入化,其語言之美,其筆法之妙,實在令人稱奇。

②如此美景,作者是怎樣將其描繪得傳神入化――抓特徵寫景。

山――連綿不斷、高峻挺拔

夏水――兇險、迅疾

春冬之景――清幽、秀麗

秋景――淒涼、哀婉(對漁歌的理解)。

四、山是雄奇、險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對美景,你總不能說好美好美,古人可沒照相機,他如何傳達目睹的美景。

一是認真觀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

二是運用恰當的語言。聯繫你所見過的山,運用你腦中描寫山的詞庫,你能說出哪些?

教師點撥:總結描寫山的詞庫

險峻磅礴嶙峋峻峭突兀

巍峨崢嶸連綿逶迤

千山萬壑峯迴路轉峯巒疊嶂

懸崖峭壁深山幽谷冰峯雪嶺

文中如何寫山?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附:《三峽》譯文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羣山連綿,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巖峯像屏障一樣,遮住了藍天和太陽。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見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斷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則)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騎着奔馳的駿馬,駕着長風,也不如船行的快。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深譚,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着的泉水瀑布,從它們中間飛瀉下來。水清、樹榮、山峻、草茂,實在是趣味無窮。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樹林山澗裏一片清冷寂靜,常常有一些高處的猿猴拉長了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音調淒涼怪異,空蕩的山谷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板書設計:

三峽

酈道元北魏

山:長、多、陡、高峻

夏水:兇險、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斕、景色清幽

秋:悲寂淒涼

吳法仁

篇22:《三峽》教學設計

《三峽》教學設計模板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2、學習古人敘事抒情的方法;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4、積累文言詞彙。

二、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查找有關三峽的資料或圖片,要求學生對三峽有些瞭解;

2、收集有關長江或三峽的詩句。

教師準備:

1、網上搜集有關三峽的圖片,各個角度的精選一副;

2、蒐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詩句。

三、教學過程

1、導入:認識作者酈道元,是在《中國石拱橋》,它提到了《水經注》,回憶書的內容,《水經注》是記敘我國江河分佈的專著,提到我國的江河,長江與黃河最具代表性,關於黃河的詩句我們學了不少,那麼關於長江呢?(師生共同吟誦有關長江的詩句)

2、長江確實壯美,尤以三峽爲甚,讓我們目睹一下三峽的美景。(多媒體展示三峽的美景)三峽指上游自重慶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間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都說瞿塘雄、巫峽絢、西陵險,下面的幾句詩各是寫哪個峽的?是否驗證古人的說法?

多媒體展示:有關三峽的詩句。

⑴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⑵ 十二巫山見九峯,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⑶ 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⑷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⑸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⑹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⑺ 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⑻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注:此設計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三峽的特徵,並能理論聯繫實際,培養他們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

3、看着現代的畫面,讀着古人的詩篇,我們知道,長江不僅壯麗於現在,更壯麗於過去,你覺得三峽最美在什麼地方?這個問題還是朗讀過後再來解決。(學生齊讀)

4、複習生字詞,再次齊讀課文。

多媒體展示:本文的生字、讀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闕處 襄陵 絕巘 囑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飛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長嘯 重巖疊嶂

(注:此項環節設計意在強化學生的誦讀能力,切實抓好基礎。)

5、師生帶着尋美的眼光找尋三峽最美的所在,教師引導:在山水。

(學生回答一有沾邊,便及時鼓勵:你們跟酈道元真是心有靈犀,他也覺得三峽美在山水)

6、好的詩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個字都會翻譯,因爲美需要的`是體會而不是肢解,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文中三峽的美景。(各組一名學生限時1分鐘描繪)

(注:此項環節設計意在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7、教師點評:這幾位同學描繪的重點應該在哪些方面?(在山水)點出較好的同學給予鼓勵

8、山是雄奇、險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對美景,你總不能說好美好美,古人可沒照相機,他如何傳達目睹的美景,一是認真觀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二是運用恰當的語言。聯繫你所見過的山,運用你腦中描寫山的詞庫,你能說出哪些?

多媒體展示:總結描寫山的詞庫。

險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崢嶸 連綿 逶迤

千山萬壑 峯迴路轉 峯巒疊嶂

懸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峯雪嶺

文中如何寫山?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注:此項環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積累詞彙)

9、教師點評:我覺得是酈道元描繪的山美,他是針對山的高這個特點進行描繪,而你們還談不上描繪,只是詞語的堆砌,因爲你們腦中並無一副完整的圖畫。現在,試想着有一副水的圖畫(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說出哪些詞語來描繪?

(小組競爭進行想象積累性的描繪)

(注:利用國中生好勝的心理,故意給他們一個下馬威,激起他們思考的激情)

10、這次是你描繪的水美還是酈道元描繪的水美?先看一下酈道元的水,萬物因水而有靈性,水因季節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酈道元在描繪水時是分季節來寫的。

多媒體展示:水因不同季節呈現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絕。

春冬之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

秋之景: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多媒體展示:總結描寫各類水的詞庫: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騰 咆哮 澄清(澈)

洶涌澎湃 浩浩蕩蕩 波瀾壯闊

驚濤駭浪 萬丈狂瀾 煙波浩渺

碧波盪漾 飛瀑濺玉

(注:此環節把文本和課外積累相結合,牽着他們帶着好勝的心進入下一環節)

11、教師點評:我覺得還是酈道元描繪的水美,水不可能脫離其他事物而單獨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細沙、鵝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綠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與懸崖、岩石同時出現,作者沒有隻看到單純的水,而是把水與周邊的景物緊密相連,這樣,有個性的水,三峽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現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對偶句,句勢略有變化,這樣讀起來很有節奏感,語言顯得精煉,充滿生氣。

12、讓我們再次欣賞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語言美。(學生齊讀)

13、多媒體欣賞圖片:找出與之相符的詩句,體會文中簡練的語言。

⑴ 深溪橫古樹,空巖臥幽石。

⑵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⑶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⑷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⑸ 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泉聲巒翠微。

⑹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注:此環節爲課外拓展,在欣賞放鬆的同時積累知識,增強文化底蘊。)

14、詩句再好,意境再美,終究是別人的,還好現在引用不用付專利。我們能否學着用優美簡練的語言進行描繪。選定你想描繪的一副山水畫,結合文中的句勢,等下同學們一起對號入座,能對得上號,說明你觀察仔細,對得上號,又能贏得同學的掌聲的,證明你已學到本課的精髓了。

(注:此環節爲課內兼課外的習作,訓練學生的觀察、書面表達能力。)

15、小結:點評學生習作,道出本節課重點,學習短小優美的文章,講究手、腦、口、眼並用,讓我們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詮釋一下美。

篇23:《三峽》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三峽》是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的名篇。因其文質兼美,廣爲傳誦,歷來是國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的重點篇什。新課程把它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古詩文的首篇,足見編輯對此文的重視,希望通過它起到以一當十,管窺全豹,感悟我國古文之精美的目的,可謂用心至善。

學習這篇精美短文,我以爲應在讀懂文意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其美感因素,把學習過程化爲一次愉悅的審美經歷,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古文的動機水平,消除或緩解學習古文的消極心態和恐懼心理。同時,依據“古爲今用”的學習原則,儘可能把此文所學轉化到實際生活的應用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掌握文言文的一般閱讀方法。爲此,課堂過程設計如下: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讀懂文意,讀出美感,背誦全文。

2、方法與過程目標:掌握學習精美古文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在古文學習中感受祖國山河的秀美,從而激發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學習重點】

學習精美古文的方法。

【學習難點】

感受和體會酈道元筆下的三峽美。

【學習過程】

讀懂文意→讀出美感→背誦背誦→讀報以致用

【學習方法】

多形式朗讀法、聯想法、交流討論法。

【學習用具】

《三峽》多媒體課件。

【課堂設計】

一、音畫導入

在教師的引言下,多媒體呈現音畫《長江之歌》,同學們邊聽歌邊觀賞幾幀三峽美景圖片,以此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併爲感受三峽之美鋪墊。

二、讀懂文意

1、多媒體呈現邊默讀邊看註釋,並圈畫理解有障礙的詞句。教師巡視並檢查一兩個同學的默讀情況。

2、多媒體呈現配樂朗誦,學生邊聽邊再次圈畫理解有障礙的詞句,同時聽準音節並標畫長句的朗讀節奏。教師巡視並檢查一兩個同學的聽讀情況,重點是朗讀節奏。

3、齊讀課文,邊讀邊聯想每段所描寫的畫面。

4、討論文意:

⑴ 分組:根據班額情況分組,每組6~8人,分8~12個小組,每2~3個小組共同研讀一個文段。

⑵ 討論任務:本組同學討論在本段圈畫的詞句的意思和本段的文意。

⑶ 交流結果:各文段請一小組選代表陳述,另一個或兩個小組訂正或補充。

5、多媒體呈現部分詞句檢查、鞏固文意學習成果。

⑴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⑶ 素端綠潭,迴清倒影

⑷ 林寒澗肅。

三、讀出美感

1、多媒體分四次呈現八幀三峽圖片,分別對應課文所描述的山美,水美,景美,境美,請四位同學依次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聯想三峽的美。

2、多媒體呈現填充式題目,分小組討論審美感受。

美在 重巒疊嶂,氣勢磅礴 (山美)

美在 夏水洶涌,一瀉千里 (水美)

美在 春冬之時,風光秀麗 (景美)

美在 初霜旦,淒涼靜寂 (境美)

3、請小組選代表陳述審美體驗,教師略作小結,並以多媒體呈現結果,學生朗讀鞏固。

4、帶着美的愉悅試背課文:

⑴ 教師範背(邊背邊指導背誦方法),學生輕聲跟背

⑵ 指名背

⑶ 齊背

四、讀以致用

1、多媒體呈現:任選三峽的一個季節,根據課文內容,寫一小段導遊宣傳詞(50字左右),動員遊客在某個季節去三峽旅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三峽的瞭解作適當補充)

2、同學交流後選4~5個代表試作導遊進行宣傳。

3、請班長以三峽旅遊公司總經理的身份頒獎。(教師預先準備1~2份小禮品)

五、小結

多媒體裁呈現:我們今天是怎樣學習《三峽》這篇精美古文的?

在同學們略作回顧後,多媒體呈現學法:

讀,是學習精美古文的一把金鑰匙!

讀懂文意→讀出美感→背誦背誦→讀以致用

六、結束

在教師的解說下,學生邊聽歌《喊一聲我的三峽》邊欣賞流動的“今天三峽”圖片,感受偉大祖國今天的秀美山河和中華兒女的偉大創造,結束本課學習。

篇24:《三峽》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文意,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過程與方法:

1.藉助註釋,運用工具書,準確譯文。

2.抓住重點詞語賞析文章的寫景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展開想象,體味文章意境,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疏通文意,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

把握三峽四季江水的不同特色。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翻譯法、賞讀法進行教學,同時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結合文本領略三峽的風景美以及酈道元的描摹之美。

1.朗讀法: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正音,在準確句讀中把握大意。

2.翻譯法:準確的翻譯文言文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教師在引領學生運用書下的註釋,使用工具書的基礎上,讓學生先突破四字短語的翻譯,再完成全文的翻譯,爲後面的賞讀奠定基礎。

3.學生欣賞文章佈局之美和山水景色之美時,注意設置主要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認識《水經注》的文學魅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向學生簡介酈道元和《水經注》。

資料: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人。地理學家,散文家。著有《水經注》,《水經注》是一部有文學價值的地理鉅著。

酈道元在寫《水經注》時,突破了《水經》只記河流的侷限。他以河流爲綱,詳細地記述了河流流經區域的地理情況,包括山脈、土地、物產、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興衰、水利工程、歷史遺蹟等古今情況,並且具有明確的地理方位和距離的觀念。《水經注》是第一部完整記錄華夏河流山川地貌的書,在歷史上被稱爲“聖經賢傳”“宇宙未有之奇書”。

【設計意圖】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二)讀準確

師: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強調重點字讀音,嘗試去掉標點,準確停頓。

略無闕處(quē) 重巖疊嶂(zhàng) 夏水襄陵(xiāng)

沿溯阻絕(sù) 素湍綠潭(tuān) 絕巘(yǎn)

飛漱(shù) 屬引悽異(zhǔ) 淚沾裳(cháng)

【設計意圖】準確掌握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讀音,大致瞭解文意。

(三)讀明白

師:逐段翻譯,每段先圈畫書下註解,將重點詞語的義項羅列出來,根據書下注釋及已知解釋,選擇合適的解釋。四字詞語則注意強調對應,最後翻譯全文。

1.重點字詞。

略無闕處:毫(無),一點兒;同“缺”,缺口。

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山。 自非:如果。

亭午夜分:正午。 不見曦月:陽光。

夏水襄陵:上。 沿溯阻絕:順流而下,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有時。 雖乘奔御風:即使;飛奔的馬;駕(車)。

不以疾也:認爲,覺得。 素湍綠潭:白色的急流。

絕巘:極(高的)山峯。 飛漱其間:沖刷。

林寒澗肅:寂靜。

2.易錯句。

隱天蔽日: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注意語言的簡潔)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或”與“有時”的區分)

林寒澗肅: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類似於“互文”)

高猿長嘯: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高”與“長”的準確理解)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藉助註釋與工具書讀通、讀懂文言文,並能用通順的現代漢語翻譯文章。

(四)深入探究

師:1.結合圖片和字形,說說什麼是“峽”。

2.三峽的山有什麼特點?找出相關語句,簡單概括。

3.三峽的水在不同季節各有怎樣的特點?找出相關語句,簡單概括。

4.文章三段對江水的描寫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排列的?

內容鑑賞:

“峽”指兩山夾水的地方。《三峽》一文寫山,突出高峻險拔、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自三峽七百里中”,交代峽之長。接着指出兩岸山的特點在於“連”,“略無闕處”,毫無殘缺的地方,進一步寫“連”。下面接着寫山的“高”:山峯相重,羣山復疊,山上壘山,說明山高;山隱匿於天空,遮蔽住太陽,從另一個角度寫山的高;“重”和“疊”,就山本身的狀態寫其高,是俯瞰而得;“隱”和“蔽”,以天和日來襯其高,乃仰視所見。接下來的兩句,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時候才能見到太陽和月亮。如果不是“兩岸”連山,哪怕只有一岸連山,也不會形成這種狀況;如果連山有缺,其他時間於缺處也能見到日月;如果連山不高,也不必待到這時才見日月;如果三峽不窄,其他時候也可見到日月。

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讚歎“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悽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裏“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者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爲盛,故先寫“夏水”。爲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設計意圖】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提供了非常全面的鑑賞,學生需要通過直觀的認識、詞句的揣摩將這些鑑賞變爲自己的理解,進而真正瞭解《水經注》的文學特色。

(五)課外拓展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找出《三峽》中的描寫與之相一致的地方。

明確:1.朝辭白帝彩雲間──朝發白帝。

2.千里江陵一日還──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3.兩岸猿聲啼不住──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4.輕舟已過萬重山──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進一步加深對本文的理解。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閱讀《右溪記》(唐·元結)。

【設計意圖】1.增強對課文的記憶;2.引入與本篇課文相似的同樣是描寫自然景觀的文章,作爲學生的拓展閱讀。

篇25:《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根據詞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

2、感受長江三峽風光美,熱愛祖國的山水。

教學重點:

感受三峽的風光美。

教學難點:

課文描寫的景、情如何在學生身上實現內化。

課前準備:

多面體課件

教學模式:

重點突破,自我探究,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課文重點,學生通過主動學習,自我嘗試,自我探究,突破難點和重點,在此基礎上展開討論交流,教師適當點撥,並進行遷移發展,實現學懂後的學會。

教學過程:

一、引題,欣賞,直觀感受。

1、長江以其雄偉磅礴的氣勢自古以來吸引了無數中外遊人紛紛前來觀光遊覽,它和黃河一樣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你們想不想去看一看?

2、欣賞長江三峽風光錄象。

3、欣賞後,你有什麼感受?讓學生說說。

二、整體感知,把握重點。

1、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感受的句子。

“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圖。”

指名讀,齊讀,讀出對長江欣賞、讚歎的感受。

2、讀了這句話後你有什麼問題?——歸納:百里三峽圖裏有哪些景物?爲什麼說它是百里山水圖?

3、從課文中找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山奇、水急、船險

三、學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自學第三自然段,學後交流:

你學懂了什麼?抓住哪些語句學的?

刀砍劍劈像……像……還好像

(2)、感情朗讀

(3)、教師適當小結。

2、比較第二與第三、四自然段的異同。

同:寫法相同

異:描寫景物不同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 、學習小組爲單位自學第三、四自然段

(2) 、抓住重點詞句交流探究:課文寫了景物的什麼特點?怎樣來寫的?

(3) 、感情朗讀

4、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並指名讀,說說爲什麼喜歡。

5、山奇、水急、船險,充分展現了三峽風光,令作者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慨,

“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圖。”

齊讀

四、學文六、七、八自然段。

1、三峽不僅風光優美,還有許多迷人的傳說,神女峯即是其中之一。出示神女峯的畫面,描述神女峯的形狀。

2、齊讀課文六、七自然段,指名說說故事。

3、學了神女峯的故事,你對三峽這幅百里山水圖又有了什麼新的認識?

4、再讀“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圖。”

五、遷移發展

1、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面對神奇的三峽,寫下了無數動人的詩篇、故事,一曲《長江之歌》更是抒發了當代中國人對它的熱愛。欣賞《長江之歌》

2、以“長江三峽,我想對你說”進行說話練習。

3、課後作業:尋找、收集關於長江三峽的詩歌故事,閱讀時間交流。

篇26:《三峽》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想

《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描寫了三峽四季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練,思路清晰。讀起來朗朗上口。但由於是一篇文言文,剛上七年級的學生接受起來較爲困難,可能會有枯燥之感。教師在教學中可藉助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本文要達到的課標要求:

1.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文章的朗讀、體味。

四、教學步驟

(一)談話啓發,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很喜歡旅遊吧?你都到哪兒旅遊過?能不能給大家談一談?

【設計說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入新課。

師:(根據學生髮言情況進行引導)大家小小年紀,遊覽過的地方還真不少。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遊歷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今天我們就來做一次免費的旅遊,去欣賞一下長江三峽的美麗風光,好嗎?

(二)播放《三峽風光》光盤

師:自古以來,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了衆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同學們都知道哪些有關的詩文呢?

【設計說明】學生自由發言,師生參與補充,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筆下的三峽是怎樣一番景色。

(三)播放課文錄音或教師範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雖然短小,但生字比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難,把它讀得自然流暢?遇到困難時,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請教,也可以和老師交流。

【設計說明】既擺出困難,又激發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

師:大家剛纔自己讀的都不錯,哪些同學能給全班同學讀一讀?

【設計說明】可通過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體會文章精煉的語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大家通過剛纔的朗讀,已經初步體會到了作者筆下描述的三峽的美,下面,我想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利用文中的內容,爲遊客編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遊詞,看哪一組同學編得最好。對文中詞句理解有障礙的小組,可以請其他組幫助,也可以與老師交流。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將比較枯燥的文言文翻譯生動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以小組爲單位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視學生提問情況幫助學生解決重點和難點詞句。如:“雖”、“屬”、“兩岸連山,略無闋處”、“清榮峻茂”等。

2.各小組展示所編的導遊詞,教師視情況進行評點,學生推選出最佳小組。

3.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提問:大家剛纔在寫導遊詞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寫景有什麼特點?哪些句子是你認爲寫得最美的?能不能給大家分析一下?

(此環節的設計在於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寫景順序,如:按照景物先寫山,後寫水;按照季節由夏——春冬一秋。學生分析詞句時,教師可伺機點撥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等寫作特點)

(五)再次播放《三峽風光》光盤

讓學生學習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見到的景色,或談談觀看風光片與讀酈道元的《三峽》的不同感受。

(六)佈置作業

1.寫一段文字描述家鄉的美景或你所遊歷過的山川名勝。

2.喜歡繪畫的同學可以根據課文畫一幅三峽風光圖。

篇27:《三峽》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把愛國主義的基本思想,蘊藏在壯麗山河風光和燦爛歷史文化的知識性、欣賞性之中的特色。

2、學習本文以空間轉換爲說明順序介紹景物和抓住景物特徵表現景物的寫法。

3、瞭解電視解說詞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把愛國主義的基本思想,蘊藏在壯麗山河風光和燦爛歷史文化的知識性、欣賞性之中的特色。

教學難點:體會解說詞與一般說明文的區別。

三、教學過程:

(播放《長江之歌》)

(一)導入:

聽着熟悉的音樂,感受這蕩氣迴腸的旋律,我們彷彿看到了長江正以摧山坼地之力鑿開大山洋洋東去,而三峽正是這奔流不息的長江之上最神奇最壯觀的峽谷。三峽地貌奇特風光旖旎、人文名勝馳名中外,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區。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飽飽眼福。

(二)檢查預習:

1、長江三峽是哪三峽?

2、三峽的地理位置在哪裏?長度是多少?

3、作者對三峽總的評價是什麼?

(三)整體感知:

(口頭回答表格內容)

名稱樂章地理位置長度自然景觀特點人文景觀

瞿塘峽英雄頌奉節縣的白帝城—巫山縣的大溪8KM激流雄碑刻

古棧道遺址

風箱峽

巫峽雲雨吟四川巫山大寧河口—湖北巴東縣的官渡口40KM雲霧秀神女峯

孔明碑

屈原、王昭君

西陵峽勇士贊秭歸縣的香溪河口—宜昌的南津關76KM險灘險黃陵廟

百聞不如一見,欣賞幾幅三峽圖片。辨別是三峽中的哪個峽谷。

(四)問題探究:

既然三峽的自然風光如此優美,作者介紹自然景物時爲什麼惜墨如金,卻花了很多筆墨去寫人文景觀?

(學生自由朗讀有關內容並討論回答,師總結歸納)

神女——大禹——屈原——王昭君——諸葛亮——馮玉祥

歷史上的西陵人——解放後勇士——我們的人民

表達了對有貢獻的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體現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激發了讀者的愛國主義情感。

(齊讀三段抒情段落,再次體會感情,這種感情是自然而然的流露)

三峽江水滔滔的氣勢、永不停息的江流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更給予了中國人一種精神: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如今三峽工程不再是毛澤東筆下的宏偉藍圖而是可以親眼目睹的事實。(欣賞三峽工程圖片)

(五)探討寫法:

三峽之行到此結束,我們不僅獲得了一種美的享受而且內心洋溢着一種激情。這得益於解說詞這種特殊文體的魅力。

1、瞭解解說詞:解說詞是一種實用性的說明文,多用於口頭表達。解說詞運用廣泛:產品展銷、圖片展出、文物陳列、標本說明、園林介紹、影劇解說、新聞人物介紹等。它常與實物或圖象相配合。本文是爲電視畫面配置的文字說明。

2、一般的說明文:

說明對象:三峽

說明對象的特點:雄、秀、險

說明順序:空間順序

說明方法;列數字、打比方

(以兩段巫峽的語段爲例,體會解說詞的特點。學生自由閱讀討論歸納)

3、特殊說明文:

材料裁剪:描繪巫山雲雨

視覺形象感:描寫、引用詩句

比喻、擬人

歷史文化傳說

表達自由:議論、抒情(深化了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增強了解說的親和力)

(六)佈置作業:

1、仿寫句子:以三峽爲抒情對象,仿照書上三段段落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句子。

2、假設你是導遊帶領你的遊客來揚中游玩,請你準備一篇介紹揚中的解說詞。

篇28:《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認識祖國河山的壯麗,激發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感情。

2、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徵,有層次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3、朗讀並背誦本文。

4、通過對比認識多角度描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通過對比學習抓住景物特徵、多角度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順序的方法。

教學方法:誦讀與討論分析相結合。

教學時數:一課時

電教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曾說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確,我們祖國的江山秀美壯麗,使無數中華兒女爲之心動不已。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位於十大風景之首的三峽的優美風光吧。引出課題。

一、範讀課文,整體感知。(注意字音、斷句)

二、分析課文。

1、根據課文提示讀全文。思考:每段所寫內容及景物特點。

討論明確:

1)內容:三峽形勢,(總寫)四季景色(分寫)

2)景物特點:三峽形勢——連綿陡峭

夏——水大流急

春冬——清榮峻茂

秋——悽清悲涼(見屏幕)

2、根據圖象介紹三峽景物,深入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見屏幕)

3、討論:作者安排文章順序的思路。明確:作者是根據三峽景物的特點來安排順序的。三峽形勢是兩岸山嶺綿延高峻,山高谷窄則流急,因此,第二段緊接着山高之後寫水勢——寫夏季江大流急。與迅猛的夏天水勢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春冬二季水勢狀況接近,故一併寫。此時已非洪水滔滔,而是“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的美景。與冬春“清榮峻茂”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林寒澗肅”“悽清悲涼”的秋天。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頗見作者結構佈局嚴謹有序的匠心。

4、討論:對比分析《三峽》與《霧中三峽》的異同。(見屏幕)

5、看今日三峽工程建設錄象,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三、小結:

1、內容;

2、景物特點;

3、對比體會,多角度描寫的好處。

四、作業:寫短文:《美麗的懷柔》

要求:

1、抓住景物特點。

2、可從不同角度進行描寫。

篇29:《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瞭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並默寫全文。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3.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鑑賞能力。

情感目標:

文章描寫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通過教讀本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說三峽

長江,我國的第一大河,全長6300多公里。它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衝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麼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用自己的所見撩開了三峽神祕的面紗,今天,讓我們跟隨酈道元的腳步,一起來領略三峽美麗的風光吧!(板書文題)(多媒體顯示《三峽》圖,標題、作者)

請一學生用通俗生動的語言朗讀《三峽》的現代文。(媒體配動畫,音樂圖片)

二、讀三峽

1.配課文朗讀;(媒體)

2.給學生相關材料,讓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以下媒體出示)

(1)酈道元,北魏 、,本文選自他寫的《 》。

(2)三峽,指長江上游的 、、。

(3)讀準下列詞語的音;

重巖疊嶂 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朝發白帝

素湍綠潭 飛漱其間 屬引悽異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略無 闕 曦月 至於 襄 沿溯 或 不以 漱 良 屬引

(5)比較以下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絕 哀轉九絕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媒體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第2段:至於/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學生齊讀課文,根據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三、解三峽

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領悟作者表現美的技巧。

說三峽:三峽的 真美,你看……

示例:三峽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小組裏說,然後在班級說。

教師歸納板書:山 美:山高嶺連;

四季美:水流湍急、清榮峻茂、水枯谷悽

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一百五十餘字來描繪,且盡傳其神,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現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課文的美(文字投影):我們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着手。

示例: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托了三峽峯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說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說)

教師歸納板書: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結合、對比手法、動靜結合、多角度描寫

教師小結:酈道元真不愧爲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豐富的遊歷和散文家豐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裏的一條註釋作得如此優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餘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餘秋雨先生說酈道元《水經注》中的《三峽》,使後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辭章了。

如:清榮峻茂,一字一景,凝練生動。

學生可在課文裏找類似字詞加以品味。

探究示例:文章爲什麼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順序寫景,而要先寫夏景呢?

明確:因爲相比而言三峽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詳寫。夏水江水暴漲,春冬風平浪靜,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峽水勢漲落的特點安排夏、春冬、秋的順序寫景。

學生討論後探討。

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怎麼還會“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會王權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險,也要冒險行船。)

如:三峽的茂密樹林中,常年棲息着猿猴,爲何寫猿猴的內容出現在秋季,

你能理解作者的這一安排嗎?

(寫猿猴悲啼是爲了渲染秋季三峽的蕭瑟淒涼的特點,也爲過渡至下寫

到三峽漁民的悲涼悽慘的生活做好照應及情感上的鋪墊。)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四、誦三峽

學完這篇文章,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鑑、學習的呢?

歸納: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用多種手法表現景物特徵。我們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應善於借鑑、吸收這些寫法的長處。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優美的古代散文,領略了三峽的秀美風光,品味了詩人精美的語言,那麼就請大家高聲朗讀,試着把這篇短文背下來。

在三峽的風光片段中,讓學生朗誦背誦。

五、寫三峽

選擇你所喜歡的畫面,結合課文的描寫,發揮你的想象,以“我走在……”爲題,對三峽的山或四景進行擴寫。

篇30:《三峽》教學設計

《巴東三峽》是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下面是八年級語文下冊《巴東三峽》教學設計,爲大家提供參考。

第一課時

一、設計理念

意在讓學生了解祖山川的秀美壯麗,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引導學生擴大視野,瞭解發達國家現代化狀況,增強對外開放意識,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學習遊記的寫作方法,學習課文中寫景時運用的多種修辭手法及生動形象的語言,並能在寫作中運用。

二、設計特色

製作“長江三峽簡圖”,標明主要景點,講授課文前,讓學生了解旅遊景點的方位。着重理清文章脈絡。先讓學生通讀全文,掌握作者遊蹤順序,然後比較對三峽景物所描寫的方法有何不同。

三、設計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三峽的音樂風光片,簡介三峽。

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游最爲雄偉壯麗的峽谷,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跨湖北、重慶兩省市,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理,被遊人譽爲“山水畫廊”。

(二)、默讀全文,整體感知(配樂)

1、讀準字音

2、用筆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或句子,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

3、比較閱讀

和酈道元《三峽》對照,兩篇文章有哪些區別?

4、請學生結合齊課文談談對長江三峽的總體印象。、

(三)、品讀“西陵峽”

1、黃貓峽:品語言。語句整齊簡潔,畫出景物特點,齊讀體會。

2、燈影峽:品畫面。

突出品味對黃陵廟宇描繪。

可在課前佈置愛好美術的學生根據課文的描寫進行想象,然後以自己最擅長的技法用圖畫再現或創造黃陵廟的佳境。課上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自由發揮對作品的見解,在評議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理解,老師做適當點評即可。

全體女生齊讀這一部分,語氣要求輕柔舒緩。

3、崆嶺峽:悟諺語

“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纔是鬼門關”,突出的顯然是險峻的山形水勢。

4、米倉峽:曉一字。

體會“赴”字的妙處,可插入介紹《渡荊門送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四)總結並板書

(五)佈置作業

1、蒐集有關三峽的自然景觀資料(包括圖片、照片、風光片等)和人文歷史資料(包括三峽的神奇傳說、風土人情、歷史沿革)

2、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滲透在文字裏的情感。

第二課時

(一) 展示作業,交流心得,回憶上一課所學的內容,進一步理解作品

(二) 品讀“巫峽”

1、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

提示:(1)注意這部分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什麼作用。

(2)發揮自己的想象,看看巫峽最令你心動的是什麼。

2、請學生談談巫峽能打動你的是什麼。

可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不一定拘泥於課文的描繪。

可根據課文描繪體會巫峽的獨特奇景(奇險美麗的山水或者聞名遐邇的雲雨)

此間可穿插學生課餘收集的各種材料。

3、體會各種修辭手法對描繪景物的作用,瞭解遊記豐富生動的語言。

這部分側重於學生自己分析、朗讀、想象、再創造。

4、拓展訓練,合作探究。

如果請你爲巫峽拍一段風光片,你準備怎樣取景和編排?

請你爲自己的風光片配一段解說詞。

拓寬文本外延,展示合作成果,分享成功喜悅,探討合作經驗。

(三) 總結並板書

(四) 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蘊涵在字裏行間的情感。

2、收集有關三峽大壩的資料。

第三課時

(一) 品讀“瞿塘峽”

1、瞿塘山水。

展示瞿塘峽風光圖片或影音資料,幫助學生了解瞿塘山水的奇麗景緻。

2、兩岸的人文景觀。

(1) 白帝城託孤(學生可根據資料補充介紹)。

(2) 八陣圖遺蹟

學生可把收集的人文資料進行交換討論,增進對歷史文化的新認識,激發熱愛祖國河山和燦爛文化的強烈情感,引發思古之幽情。

(3)揣摩作者情感。

3、全體男生齊讀這一部分要求語氣舒緩稍深沉,經體現歷史的厚重,意蘊的豐厚。

(二) 總結並板收

(三) 討論作者寫自己的心理對描寫三峽景色有什麼作用

(四) 體會課文中古詩、諺語以及自己即景詩句的引用效果(可穿插在具體語境中分析,此處進行小結)

畫龍點睛,言簡意賅,渲染氣氛,增添韻味。

(五) 拓展延伸

1、思考:怎樣描述三峽大壩的雄偉景象,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融合進去?

2、課堂評點

3、閱讀:記憶小三峽

記憶中的巫峽小三峽,總是在不經意中浮現腦海,雖然去年夏天的巫山小三峽之行,在我的遊歷中只不過是一次叩問,一次訪,可這幾天它卻總在我的夢中。

小三峽位於長江三峽第一大支流大寧河遊的巫山縣境內,它是多少年前的造山運動,由大寧河捧出的一個神奇世界,那裏山、水堪稱天下絕境。……

(六) 總結歸納遊記特點

(七) 佈置作業

1、完成書後思考練習題。

2、藉助資料,寫一篇遊記。

四設計意圖

1、讓學生了解著名的三峽,體會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熱愛祖國,

2、引導學生擴大視野,瞭解發達國家現代化狀況,增強對外開放意識,理解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3、學習課文中寫景時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學習介紹三峽景物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的方法。

4、學習文章中形象生動的語言,並能運用。學習本文采用多種手法描繪景物的方法

5、瞭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理解文章中的重點段落及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6、培養學生應變能力,綜合性學習,意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掌握作者的遊覽行蹤,理清寫作思路。

7、讓學生了解遊記的特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滲透在遊記中的感情。引導學生開動腦筋,進行實地調查,並能寫好遊記。

篇31:《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2.反覆誦讀,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品位語言的精妙。

3.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指導誦讀的方法,培養誦讀的習慣,形成誦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讀,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難點:

培養誦讀的習慣,形成誦讀的能力。

教學設想:

始終以“讀”貫穿全過程,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如默讀、齊讀、品讀句段等,在讀中完成教學目標,加深文本印象,力求當堂能背誦。

教學過程:

一、析字義,賞三峽。

漢字是表義文字,每個漢字都有着豐富的內涵,比如“峽”字,從字面上看,你看到了什麼?(山)往深裏想,你聯想到峽中還有什麼?(水)對,詞典上解釋:兩山夾水的地方稱之爲“峽”。所以,我們如果來欣賞“峽”就不僅要品它的山,還要讀它的水。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中國的峽中極品——長江三峽。(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及作品。

(學生齊讀書下註解)同學們,酈道元因一部《水經注》而出名,《水經注》因爲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地理價值而被後世稱頌。這節課我們不僅要了解長江三峽的地貌特徵,還要欣賞《三峽》語言的魅力。

三、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一讀課文,正字音。——前兩組齊讀至“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後兩組接着讀完。要求讀得準,聽要聽得清。聽出學同朗讀中的錯誤,讀完後,幫他指出來。

二讀課文,準確停頓。——老師範讀一遍,學生認真聽把自己把握不準的停頓在聽老師讀是做上批註。學生再自由讀2遍,然後請一名同學展示一下,老師做評價。

三讀課文,譯《三峽》。——單排向後轉,組成四人學習小組,再讀課文,並藉助課下注釋和相關資料把課文通順地譯成現代文。重要的詞作出批註,有疑問出做出標記,六分鐘後教師通過小檢測,查看對課文的翻譯是否到位。

(出示)準確譯,我能行!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沿溯阻絕。

4.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四、分段朗讀,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

四讀課文,知三峽。——男生讀寫山和夏水的層次,女生讀春冬和秋景的句子。比比看誰更能讀出三峽的特徵來,讀完老師評價。通過朗讀,你能告訴大家你覺得三峽怎樣的地貌特徵了嗎?(黑板上列出問題,學生髮言,並上黑板展示)

怎樣的山 ——————— 綿長、高峻

夏水有什麼特徵 ——————— 水急、水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 ——————— 清靜、幽美、趣味無窮

秋景給你什麼感覺 ——————— 淒涼、肅殺

五讀課文,賞三峽。——瞭解了三峽的地貌特徵,着僅是撩開了三峽面紗的一角,要想深入的感受三峽無窮的魅力,就需要我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做到:聲音洪亮圓潤;停頓有序,重音準確;傾注自己的感情;語速適中)學生自由品讀,然後把你認爲讀的最好的句子,讀出來與大家共同欣賞。

五、品位語言的精妙。

從修辭、色彩、觀察角度、準確精煉的語言等角度品味課文,在書上批註自己的理解和賞析,然後展示。

六、熟讀成誦,記三峽。

美麗的三峽風光,我們先睹爲快;美妙的課文語言,我們也先賞爲快,下面讓我們先背爲快,讓着一切美好沉澱成爲我們自身文化修養的一部分。

1.學生看着黑板上的板書——行文層次和內容,自由背誦。

2.和老師同步背,老師只強調關鍵字,詞。

3.學生齊背。

七、結束學習,佈置作業。

同學們,在這麼短的時間裏,不但掌握了學習內容還能準確地背誦全文,真棒!語文素養的提升在課堂更在課外,今天老師給大家再佈置兩個作業:1、把文章變爲一篇優美的現代文。2、閱讀劉白羽的《長江三日》和餘秋雨的《三峽》。

篇32:《三峽》教學設計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能按照老師要求做到預習,理解能力較強,本班爲課改年級,通過一年的訓練,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課堂表現活躍,能與教師密切配合,學生之間能相互合作。這是設計本課教學活動的基本思路。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寫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2.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訓練,提高文言文的誦讀和翻譯能力.

(2).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重視朗讀訓練.

3、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讀-譯-思-用-背

四、教學媒體:投影儀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

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闕(quē)疊嶂(zhàng)曦(xī)月沿溯(sù)飛漱(shù)屬(zhǔ)引

(三)運用競賽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競賽辨明詞義(投影)

(1)通假字。略無闕處(通“缺”空缺);哀轉久絕(通“囀”聲音轉折)

(2)古今異義:夏水襄陵(襄:衝上);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實在)

(3)一詞多義: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

(4)重點詞語

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

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風(奔:飛奔的馬,襯托夏水順流行船之快)

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榮峻茂(清:指水;榮:指樹;峻:指山;茂:指草)

哀轉久絕(絕:消失)

3、相互質疑

(四)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注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沿//溯/阻絕。

3、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清/榮/峻/茂

5、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背誦默寫,自我檢查。

篇33:《三峽》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齊背已經學過的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問:詩歌寫了那些景物?景物的特點是什麼?這是哪裏的風光?

學生思考後回答,並引出《三峽》。

二、聽課文錄音,瞭解課文內容

問:能夠找出課文中與詩歌《早發白帝城》描寫的相對應的內容嗎?

同學們自讀課文,可以勾畫語句,可以討論交流。

最後明確:

的第二段“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與詩歌的一、二、四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相對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

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與詩歌的第三句“兩岸猿聲啼不住”相對應,都寫連綿不斷的猿鳴;

第一段“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與詩歌第四句中的“萬重山”相對應,都寫三峽的崇山峻嶺。

三、結合註釋,自己研讀,落實字詞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同學們結束後,問:自學得怎麼樣呢?我們來一個有趣的檢測好嗎?。

分成四組,每一組負責一段文字。先討論,聯想,商量景物及景物的特點,準備繪畫。

四、每一組抽一位同學代表,在黑板上繪出課文所描寫的四幅圖畫

不要求精細,只求能表現課文內容,特別是關鍵的句意。

本小組同學要關注並提示。

五、交叉檢查

1、讀課文語句,看圖畫表現。如有遺漏,請上前添補修改。

2、結合同學所繪圖畫,師生共同明確所描繪景物的特點:

山: 兩岸,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雄壯美。

水: (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放美

(春冬)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清秀美

(秋季)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哀轉久絕——悽婉美

六、離開課本,根據同學所繪四幅圖畫,回想並說出課文相應的語句

同桌一組,看黑板上的四幅圖畫,試着憶讀課文。交換進行。

七、自己通讀課文,加深對語句含義的理解,並勾畫出還不能準確解釋的字詞句(爲下節課質疑、翻譯做準備)

篇34:《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疏通大意;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讀音和意義;

2、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3、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之情,培養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操。

教學重點:

1、朗讀、翻譯、背誦課文;

2、展開想象,加深對文言文的感悟,理解、積累文言詞語;

3、培養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操。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設想: 熟讀——理解——翻譯——背誦——積累;

詩、畫、文交互——品味語言——體味意境——積澱情感。

篇35:《三峽》教學設計

知識與技能

1、準確讀準字音,正確停頓,積累文言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寫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重視誦讀訓練,提高文言文的誦讀和翻譯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2、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深入解讀文章內容,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2、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激情。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語彙。

2、圍繞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直至當堂成誦。

教學構思:

充分突出主體性教學,通過讓學生主動去探究、討論、辨析,發表自己的見解,來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求知慾;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的點評與小結,使學生完成由掌握知識到發展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的過渡。通過朗讀品味 ,培養學生賞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審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及素質教育的思想融入課堂教學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由李白詩《早發白帝城》導入。簡單瞭解三峽知識。

作者介紹: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

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懂得重點字詞意思,讀通讀順文章。

(一)檢查預習

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音。

闕(quē) 疊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飛漱(shù) 屬(zhǔ)引

(二)運用競賽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競賽辨明詞義

(1)通假字。略無闕處(通“缺”空缺);哀轉久絕(通“囀”聲音轉折)

(2)古今異義:夏水襄陵(襄:衝上);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實在)

(3)一詞多義: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

(4)重點詞語

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 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風(奔:飛奔的馬,襯托夏水順流行船之快) 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榮峻茂(清:指水清;榮:指樹榮;峻:指山峻;茂:指草茂) 哀轉久絕(絕:消失)

三、再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

教師範讀。同學嘗試朗讀,請一名同學讀,學生評點。教師指點:在朗讀中學習處理語速、語調、重音的方法,達到讀準字音,讀順節奏,讀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節略快,讀出氣勢;第三節讀慢,讀出清幽之氣;第四節略慢,讀出悽美之氣。

四、析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1、問:文章主要寫了三峽的哪些景色?山、水

2、請男生找出三峽山的特點,以三峽的山是 說句子。

三峽的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怪異的、幽寂的……

3、請女生找出三峽水的特點,以三峽的水是 說句子。

三峽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盪的、淒寒的……

五、探究閱讀------瞭解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1、這篇文章雖然既寫了山又寫了水,但從文章寫作目的和內容來說,側重於寫什麼? 水

2、有一個順序嗎?

寫山是爲了寫水蓄勢,寫水是從最主要的特徵寫起:三個時間: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悽婉。

3、請學生說一說家鄉不同季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徵,然後寫一片斷讚美家鄉某一季節特徵。學生展示,師生點評。

4、揣摩語言,品味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3)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明確:

1、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動靜結合,色彩各異。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備。

3、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面引用,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六、讀——嘗試單堂背誦(可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

七、延伸閱讀——培養熱愛祖國的激情

請同學說說三峽大壩竣工後景色會有什麼變化?如:

大壩建成以後,在一定流域內水位會有所升高,“兩岸連山,略無闋處”這一景觀會有所變化,三峽上游會出現又一個秀麗的千島湖;

大壩建成以後,“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的情況就不會出現了,有大壩來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證水道的暢通,無論是豐水還是枯水的季節,航運都不受影響;

大壩建成以後,“迴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爲大壩蓄水會導致污染;

大壩建成之後,遊客可以到達以前難以到達的山林深處,會嚇走猿猴,“高猿常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景象就會消失了。

問:三峽即將發生許多變化,那麼,這個新的三峽和酈道元筆下的三峽相比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結語:其實,它們各有各的美。遠去了的,是一個古老而神祕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個現代而又更加壯美的三峽。雖然,美麗不會永遠,但文明總要進步,當眷戀之手告別千年的風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恆的讚美。但願同學們能多學一些知識,能有機會直接參與到對三峽的建設和管理中去,將三峽打扮得更美麗。

作業設計

正在召開的上海世博會,來了不少外國遊客,如果他們去遊三峽。假設你是一個導遊,請結合課文內容和網上資料,寫一篇《三峽自然風光導遊詞》。

板書設計:

兩岸連山

地貌特徵(山) 奇特險峻

羣峯對峙

大水猛漲

三峽

江流湍急

迴清倒影

四季變化(水) 春、冬 素湍綠潭 搖曳生姿

清榮峻茂

林寒澗肅

秋 哀猿悽清

有 形 有 色、有 聲 有 情

篇36:《三峽》教學設計

一、全班同學齊讀課文,回想上一節課的“詩”、“畫”、“文”

二、同學輪流口頭翻譯課文

抽同學輪流進行,每人一句。實在不知怎麼譯的,可請同學幫忙。教師點撥重點字詞(加點)的含義與用法,強化識記積累。

自(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略無(毫無)闕(通“缺”)處。重巖疊嶂(zhàng,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峯),隱天蔽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日光,這裏指太陽)月。

至於夏水襄(xiāng,漫上)陵,沿(順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絕。或(有時)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即使)乘奔(bēn,動詞作名詞,指飛奔的馬)御風,不以(認爲,覺得)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tuān,急流的水)綠潭,迴清倒影。絕巘(ǎn,險峻的山崖或山峯)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ù,沖刷)其間,清(江水清清)榮(樹木蒼鬱)峻(山勢險峻)茂(百草豐茂),良(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名詞動用,降霜)旦,林寒澗肅(寂靜),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連續)引(延長)悽異,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教師口頭翻譯(速度稍慢),學生再次跟譯,糾正自己的誤解,落實句意

翻譯已經不存在問題的同學,則聽老師的譯句,回譯成課文原句。(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學的層次不同,要求也應該體現層次性。)

在三峽的七百里地界中,江流兩岸都是連綿不斷的大山,連一點兒缺斷的地方也沒有;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就被阻絕了。有時皇帝有令必須急速傳達,就早晨坐船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即可到達江陵,這中間相隔一千二百多裏地,一日之內就到,即使是騎上快馬駕起風來,也沒有這樣快。

三峽之內,每到春、冬兩季的時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打着迴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的山影,都十分壯觀。江岸的極高的山峯上,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又有懸泉瀑布,從高崖上垂掛下來,飛流衝蕩在巖崖之間。江水清清,樹木蒼鬱,山勢險峻,百草豐茂,真是情趣無限。

而每到雨後初晴或秋霜始降的早晨,三峽中又別是一番景象。樹林和山澗現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又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聲長叫,聲音連續不斷,甚是淒涼,空蕩的山谷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也不消失。所以當地打魚的人的歌中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師生共同總結(填空的方式)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峽 的景色,表達了作者 之情,激發了自己 的感情。

1、學生答後總結歸納:(不強調統一,語意相近即可。)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峽 雄奇險拔、清幽秀麗 的景色,表達了 作者對大自然的欣賞、讚歎之情,激發了自己 關注自然,熱愛祖國壯麗河山 的感情。

2、追問:如何理解“精要”呢?

進一步明確:

抓住景物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寫;

抓住不同的季節,動、靜結合的寫;

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寫。

五、背誦課文

同桌互相抽查。

六、作業

1、查閱資料,瞭解酈道元、《水經注》、《水經》。

篇37:《三峽》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與分析:

《三峽之秋》與語文課標中“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有關。本課設計運用了“自主閱讀、點撥方法、品讀感悟”的自主學習模式,力求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實現自主閱讀,引入批註,展示個性化閱讀,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分析:

《三峽之秋》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材第85-87頁的內容。描寫了長江三峽一天之中明麗、熱烈、明亮、靜寂的獨特美景。作者通過認真細微地觀察與體驗,抓住了長江三峽中秋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點的變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時間順序,以優美感人的語言描繪出絢麗多姿的長江三峽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當地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長江三峽描繪的氣象萬千,充滿生機和靈性。靜心地品讀着文章,就如同盡情欣賞着一幅絢麗壯美的三峽秋色圖。全文處處流露出作者對祖國江河,對偉大祖**親的讚美之情。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但他們視野還不夠豐富,本節課將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主動與同學交流,去體會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心靈的碰撞,自然而然地產生對大自然,對祖國山河,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瞭解三峽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點,積累好詞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長江三峽秋天之美;

2、邊讀文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秀麗景色,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偉大祖國的感情。

3、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描寫自然景物的方法,領悟作者抓住一天內同一景物不同時間的特點來描寫三峽之秋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邊讀文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秀麗景色,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偉大祖國的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描寫自然景物的方法,領悟作者抓住一天內同一景物不同時間的特點來描寫三峽之秋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神遊”一番金秋的三峽。下面,結合大家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哪一位同學來簡單介紹一下三峽?(生充分介紹)

2、剛纔同學們介紹的長江三峽,“聽起來很美”,那麼,三峽的山到底什麼樣?你們想不想去看看?老師準備了一段錄像,請大家一起來欣賞。[放三峽風光片] 欣賞了三峽的美麗風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美)

3、錄像中的三峽真美,作者方紀筆下的三峽更美。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走進三峽,感受三峽之秋的神韻。(板書課題)

二、交流感悟,感受美

(一)、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學生自學][全班交流]

1、大家覺得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時間順序)。

2、大家是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早上”、“中午”、“下午”、“夜”。)

(二)、自主探究

1、三峽的秋天有着怎樣的氣息呢?課文第一自然段總起全文告訴了我們,請同學們齊讀這一段,找到答案?(成熟)從哪裏看出來?(學生充分說)三峽的秋景如此迷人,那麼你們最喜歡哪個時間的三峽? 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2-5自然段,找到答案。

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勾畫描寫三峽秋天景色及特點的語句。

(2)勾畫出描寫景色的比喻句和擬人句,體會這些修辭手法的作用。(學生自學)

2、全班交流

早晨(1)學生充分說。(2)教師引導:三峽早晨的特點是什麼?(明麗)進一步解釋“明麗”那些事物是明麗的?(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理解)(3)三峽的早晨就像是一首美妙的音樂,(播放音樂)帶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讀,指名讀。

中午(1)中午的三峽有什麼特點呢?(熱烈)(學生充分說)(2)你見過熱烈的場面嗎?課文那些句子是描寫三峽熱烈的特點的?(3)出示:“中午,羣峯披上金甲…...三峽有充滿了秋天的熱烈氣息。”

(4)在這裏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拓展:還能把長江比作什麼?

小結:中午的三峽充滿了生機,是如此熱烈,這無比旺盛的生命力,不正是中華兒女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嗎?

帶着自己的體會朗讀,讀出雄勁、熱烈的氣勢,評讀,男生讀。

下午(1)出示三峽神女峯的圖片。看了圖片,你有什麼感覺?(霧多)(2)這是什麼時候的三峽?(下午)(3)出示:“下午,太陽還沒有落……..”這一段,下午的三峽給你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印象?(學生說,老師補充)(4)講解:“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帶子”(比喻句)(5)此時的長江和中午的長江比較,怎麼樣?能用一個詞概括嗎?(平靜)(6)男女生分讀3.4自然段,讀出熱烈、平靜的感覺。

夜晚 三峽的夜晚景色如何?(1)學生充分說。(2)課文中寫到了哪些景物?出示“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搖曳”.師進一步解釋:漁火是亮的,夜是暗的,駁船是動的,夜是靜的,以亮襯暗、以靜襯動的寫作方法,更能體現夜的寧靜。(3)讀這一段,讀出靜的感覺。

月夜(1)說到這寧靜的三峽之夜,有一樣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老師讀,你們邊聽邊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2)三峽的月色到底獨特在哪呢?大屏幕出示“這時…………從山上掛下來”。學生談理解,教師補充:因爲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顯得特別皎潔,因爲山高、峽谷深,所以月亮纔會像瀑布那樣凌空飛降,像素錦那樣直掛下來。(再次強調比喻句)(3)只有三峽纔有如此美妙的月色,能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嗎?(自由讀,推薦讀)

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是呀,月光如水,多奇妙呀!這就是三峽的秋天,“這一天正是中秋”(隨即出示)(1)齊讀這一段。(2)作者在最後點明這天的時間,你覺得有必要嗎?去掉可以嗎?(照應開頭,起強調作用)

三、積累內化,迴歸美

作者爲什麼能把三峽之秋景寫得這麼美?

1、學生闡明觀點

2、師補充:(抓住景物特點描寫;藉助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3、小結: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方紀筆下美麗的三峽,希望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也能善於觀察和積累,以便於書寫自然之美。

四、作業佈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模仿本文的寫法,寫一寫家鄉的秋景。(要求:進行細緻的觀察,寫出具有本地特點的秋天景色,並能夠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

篇38:《三峽》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熟讀成誦。

2、品析課文,展開想像,領略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3、在誦讀中深入體味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讚賞之情。

●學習重點:

課文誦讀,文意疏通,語言品味,感受體驗。

●學習難點:

品析課文,展開想像,領略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課時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和點撥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國小裏我們一定學過《早發白帝城》這首詩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吧。

同學們,讀了這首詩後你有什麼感受呢?寫的是三峽美麗的景色。

是啊,美麗的三峽吸引了多少人爲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筆法揭開了三峽神祕的面紗,下面就讓我們隨着作者酈道元的筆端,去遊一遊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吧。

二、基礎知識

1、作者簡介:酈道元(466—527),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撰成《水經注》,是一本有文學價值的地理鉅著。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看圖)

2、讀準字音

闕(quē)疊嶂(zhàng)曦月(xī)屬引悽異(zhú)

襄陵(xiāng)沿溯(sù)素湍(tuān)沾裳(cháng)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讀一讀:

①聽錄音

②學生學讀古文,結合書下注釋把語句讀通順,注意文中停頓:

③學生放聲朗讀,體會感受讚美之情。

3自讀課文,互說譯文

4、說一說:看完課文後,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看課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寫的景色

明確:⑴、總寫三峽兩岸山勢的雄偉。

⑵、寫三峽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⑶、寫三峽春冬的奇麗景色。

⑷、寫三峽秋季的悽清景色。

2同學們,三峽很美,哪你覺得三峽美在哪裏呢?你能用“三峽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說一說嗎?(看圖)

例: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山——險峻、連、高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雄壯美

水:夏——急猛水漲 兇險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奔放美

春冬——多生怪柏素湍碧潭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幽美

秋——林寒澗肅,高猿長嘯悽婉美

3、文中寫山水時應用什麼表現手法?並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描寫了“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了兩岸連山,羣峯對峙的雄姿。同時又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一句側面烘托了三峽峯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寫冬春季節時,應用了動靜結合.

4、歸納本文的主旨

明確:作者通過對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繪,顯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秀麗,表現了他熱愛祖國河山的深厚感情.

5、小結

四、作業佈置

①背誦翻譯課文。

②做好《語文作業本相關練習》

③嘗試寫一篇遊記散文。

篇39:《三峽》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妝扮着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爲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爲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去過三峽的同學,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飄浮着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境的污染,還可能會因新建的三峽工程而驚歎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之後,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初讀課文:

對照註釋,小聲自由朗讀,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闕(quē) 疊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絕巘(yǎn) 長嘯(xiào) 屬(zhǔ)引 哀轉(zhuǎn)

三、研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間停頓。老師於疑難處點撥,或讓學生探討。

朗讀停頓訓練重點:

第1自然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討論:爲什麼“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羣峯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第2自然段

至於/夏水礦襄陵 [襄陵:動補短語,漫上丘陵]

沿//溯/阻絕 [沿溯:並列短語,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討論:“沿溯阻絕”,朗讀的時候怎樣停頓,才能把意思傳達得更準確?

第3自然段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語,雪白的浪花)

[回清:動賓短語,迴旋着清波]

絕巘/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清,指水清;榮,指樹榮;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討論:“清榮峻茂”,朗讀時該怎樣停頓才能準確傳達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暢讀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妙處。

討論:文中描繪的三峽,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峽相比,有什麼特點?

五、品讀課文,

體會文章“片言萬語”的精煉,音韻的和諧,思路的清晰。

討論:1.全篇只幾百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請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文章語言的精煉:

2.本文讀起來具有音韻美,琅琅上口。你能發現作者是怎樣營造這種效果的嗎?找出文章中的對偶句和韻腳。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話:“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無,實則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會怎麼樣?

六,熟讀成誦:

記承天寺夜遊

蘇 軾

教內容和步驟

—、解題激趣:

蘇軾是我國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詩文都有很高的成就。《記承天寺夜遊》寫於他被貶官。謫居湖北黃州之時。被貶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從文章的標題來看,是記敘夜晚到—家寺院遊玩的經歷:那麼我們事先推測,這篇文章會不會描述他遊玩時的心情?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下面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我們的推測是否相符。

二、讀以入文,

先對照註釋默讀,然後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中停頓。

正音:藻( ) 荇( )

劃分朗讀停頓:

念/無與爲樂者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文橫

蓋/竹柏影也

提示:要根據句子的意思劃分朗讀停頓,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讀破,領字後面需有一個小的停頓。

三、翻譯理解。

通過翻譯課文,深入理解文意。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譯:

欣然:高興地 逐:於是 蓋:原來是 但:只是 相與:一起

無與爲樂者:沒有人與我同享快樂。

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有閒人。

四、分析鑑賞。

全文廖廖84字,記敘的是一個細小的生活片斷。但仔細品味,並不平淡,樸素的語言中蘊含着豐富的內涵。

思考:作者爲什麼會想着夜裏去寺廟遊玩?(因爲月色很美,去寺廟尋張懷民一起賞月。)

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發揮奇特的想象,用了兩個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積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橫。) ·

作者描繪的這幅月夜圖有什麼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月色皎潔,空靈。)

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月色人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文章的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這句話的理解要考慮到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閒”是相對“忙”來說的,由於貶官謫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時公務纏身。一個“閒”字包含着作者幾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有閒賞月的欣喜,這使我們看到作者瀟灑人生,達觀處世的人生哲學。正因如此,作者筆下的月夜纔會那樣空靈,皎潔。作者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五、熟讀成誦。

篇40:《三峽》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展示三峽的音樂風光片)同學們,你們知道畫面中的美景在哪裏嗎?(三峽)對,這是三峽的美麗風光。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游最爲雄偉壯麗的峽谷,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跨越湖北省和重慶市,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被遊人譽爲“山水畫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巴東三峽”的現代遊記,讓作者劉大傑帶着大家逆流而上,遊覽三峽。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劉大傑(1904—1977),現代學者、作家、翻譯家,湖南嶽陽人。代表作有《中國文學發展史》、《魏晉人物思想論》、《〈紅樓夢〉思想與人物》、《德國文學概論》等。

2、字音字形。

恐怖(bù) 玲瓏(lóng) 懸崖絕壁(xuán)

險峻(jùn)浣妝(huàn)古褐蒼蒼(hè)

凝望(níng)蔚藍(wèi)秋高氣爽(shuǎng)

3、詞語解釋。

凝望:目不轉睛地看。

險峻:山勢高而險。

浣妝:梳洗打扮。

領略:瞭解事物的情況,進而認識它的意義,或者辨別它的滋味。

秋高氣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淨,氣候涼爽宜人。

青蔥:形容植物濃綠。

4、速讀課文,用橫線標出作者沿途經過的地方。

明確: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中有黃陵廟)、崆嶺峽(中有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米倉峽]——香溪——秭歸、巴東——巫峽——瞿塘峽[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夔府的江岸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內容分析出文章的結構。

明確:文章先總寫後分寫,以作者的遊蹤爲順序。

一(1—2自然段):總寫三峽形勢之險惡。

二(3—9自然段):分別描寫西陵峽、巫峽和瞿塘峽的景色。

三(10自然段)寫走完三峽後的心情。

(二)內容探究

速讀課文,把握作者遊蹤,並體會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想想在遊覽三峽的過程中,遊客的心情有什麼樣的變化?填寫下表。(老師要求:各峽的特點儘量用文中語句概括)

明確:

景物特點詩、諺語、典故感覺

西陵峽

黃貓峽山高不險,水急不狹緊張

燈影峽濃厚的江南風味作者即景詩: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很輕鬆

很悠閒

崆嶺峽山形水勢,突然險峻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纔是鬼門關極爲可怕

米倉峽水沒以前急,山更高峻典故:王昭君浣妝

杜甫詩: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巫峽山水最奇險最美麗

水險:窄、急、曲折、多灘

山妙:不單調

山高:筆直、整齊、險峻

雲:奇形怪狀,應有盡有有情趣

瞿塘峽山勢稍低平,水仍險急典故:劉皇叔託孤淒涼

教師總結:本文采用“移步換景”的方式,介紹三峽景物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介紹西陵峽中的四段,山勢之高低、水勢之急緩各不相同,介紹時簡明扼要,抓住了要領;記敘最有名的巫峽,則着重描寫其山水的奇險美麗,同時寫聞名遐邇的巫山雲雨;記敘瞿塘峽,不僅介紹了山勢和水勢,而且側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豐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內涵。作者就是通過記敘、描寫三峽的雄偉奇麗的景色,抒發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板書設計

三峽

西陵峽黃貓峽:山高不險,水急不狹

崆嶺峽:牛肝馬肺峽(山陡江窄),崆嶺灘(險)

燈影峽:黃陵廟一帶,風光秀麗

米倉峽:出峽處有香溪,昭君村峯巒如聚

巫峽:山水奇險美麗

瞿塘峽: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蹟

五、課外拓展

三峽是一首詩,三峽是一幅畫,三峽更是一首歌。你一定讀過有關三峽的詩,欣賞過有關三峽的畫,聽過有關三峽的歌。請調動你的詞彙積累,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爲巴東三峽寫一段導遊詞吧!

示例:大家好,歡迎各位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青波迴旋,怪柏凌峯,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淒寒,猿鳴婉轉。走進三峽人家,品嚐金黃蜜橘,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你的到來!

篇41:《三峽》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背誦並默寫全文。

3、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著名學者餘秋雨曾說:“在國外,一個外國朋友曾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這樣的提問我遇到過許多次了,常常隨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峽’。”三峽爲何有這樣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見;屏幕上出現三峽自然風光圖片)

同學們想不想看看1500年前的三峽風光?今天我們就隨着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遊一遊1500年前的三峽。

二、作者簡介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著名地理學家,著有《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和民俗風情錄。

三、整體感知

1、讀得熟:

⑴自瀆課文,讀準字音:

闕嶂曦襄溯湍山獻漱峻屬裳

⑵聽教師範讀,注意把握節奏

⑶指名讀,分組讀

2、看得懂:

⑴聽讀課文,注意着色字詞意思

⑵利用課文註釋、工具書,疏通全文;仍有不解,相互質疑解疑;反覆讀,熟讀成誦。

四、品讀課文,品析美景

1、當回小導遊:

(先出示幾幅圖片,讓學生說說下面幾幅圖畫與文中的.哪些景象相似,集體誦讀相關語句。)

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在酈老夫子對三峽的風光作了精彩的描述的基礎上,我們來當回小導遊,把三峽的絕美風光介紹給更多的朋友。接下來就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編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遊詞,可以從地貌特徵、四季之景等方面入手,看哪一組同學做得最好。

(在編寫、解說導遊詞的基礎上明確:

雄奇

秀美

地貌特徵:山高嶺連

山水畫廊

四季之景: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榮峻茂

秋──水枯谷悽

2、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備:春冬水涸之季,下灘之水雪浪飛濺,此爲“素湍”;水清流緩可謂“綠潭”。“素”“綠”色彩相同,“湍”與“潭”一動一靜。巖崖、雲朵、藍天、於碧水中可見,令人有無限遐想。

更以“清榮峻茂”四字狀物,一字一景,水清、樹榮、草茂互相輝映,大自然充滿生機。

“睛初霜旦,林寒澗肅”,並不點出“秋”字,而是以一個“霜晨”又以“寒”、“肅”二字渲染,三峽秋景遂變成清寒之景,給人帶來的心情也是淒涼之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不再寫山、寫水,而寫猿鳴,以此來烘托蕭瑟的秋景,寫出人們身處此時此地的傷感。

五、質疑探究

1、本文寫四時風光的順序是夏春冬秋,爲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2、閱讀李白《早發白帝城》說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繫。

3、請你也問上一句。

六、拓展延伸

三峽自古就有“山水畫廊”之稱,三峽的山,千年屹立,三峽的水,從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峽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觀呢?三峽現在正在進行一項規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那就是──三峽大壩工程。

資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得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七、作業

1、翻譯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⑶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⑷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背誦課文,摘抄精彩詞句。

3、收集有關長江的詩句。

篇42:《三峽》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在反覆誦讀中增強文言語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脈絡,學習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峽之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在反覆誦讀中增強文言語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脈絡,學習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脈絡,學習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代詩人李白有一首詩《早發白帝城》,寫了三峽的風光,請同學們齊聲朗誦。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今天我們走進另一篇文章,來更細緻地領略三峽的景色。

二、介紹三峽: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風景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爲奇秀壯麗的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三大峽”。

瞿塘峽雄踞長江三峽之首,西起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鎮,全長8公里,以其雄偉壯觀而著稱。瞿塘峽鎖全川水的險要氣勢。瞿塘峽在三峽中雖然最短,卻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畫卷和文化藝術走廊。

巫峽自巫山縣城東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46公里,有大峽之稱,以幽深秀麗稱奇於天下。巫峽兩岸羣峯,以十二峯爲奇,它們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峯最爲纖麗奇俏。“秀峯豈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萬峯”。

西陵峽灘多流急,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爲西陵峽的壯美。整個峽區都是高山、峽谷、險灘、暗礁。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古三峽船伕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

1.請一位同學爲大家朗讀一下關於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紹。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時的地理學家,散文作家。他一生好學不倦,博覽羣書,學識淵博,對祖國河山十分熱愛,對地理風物精切鑽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經注》。

《水經注》是給《水經》所作的註文。《水經》是記述我國河流水道的一部專著,書中列舉大小水道137條,內容簡略。酈道元作注時大爲擴展,介紹了1252條河流,除記載水道變遷沿革外,還記述了兩岸的山陵城邑、風土人情、珍物異事。《水經注》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地理有很大參考價值。

2.教師點明《水經》、《水經注》與《水經疏》三者之間的關係。

四、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聽範讀,標註生字字音。

2.教師明確讀音。

3.自由朗讀。

4.分組齊讀。

五、再讀課文,理順文章大意。

(一)學習文言文的翻譯方法。

(A)三個標準:“信、達、雅”

“信”,就是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不增譯。

“達”,就是譯文明白曉暢,符合現代漢語表達要求和習慣,無語病。

“雅”,就是譯文語句規範、得體、生動、優美。

(B)兩個原則: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係,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譯,指着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於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

兩者的關係是,只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纔在相關部分輔之以意譯。

(C)五個步驟:審、切、連、驗、謄

1、審。分析譯句前後內容,把握譯句大概意思;看清譯句的長短,停頓,標點,語氣;審清譯句的語法現象。可先抄出來,圈注。

2、切。將譯句以詞爲單位逐一切分開來,然後逐字翻譯。

3、連。按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將逐一解釋出來的詞義連綴。

4、驗。將譯好的句子代入語境,看語義、語氣、對象等是否吻合。

5、謄。將草稿紙上的譯句謄寫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

(D)具體方法:

1、留

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諡號、廟號、年號、書名,等等,或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語,不必翻譯。

①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這裏除了“春、謫守”之外,都要保留。

②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黔州那個地方,從未有過驢子,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載了一頭驢子到那裏去。(“驢”、“船”古今的詞義完全相同,翻譯時不能改變它的原意。)

2、刪

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

① 戰於長勺,公將鼓之。(《曹劌論戰》)--句中的“之”是個音節助詞,可不譯出來。

② “夫戰,勇氣也。”--“戰鬥,靠的是勇氣”。--“夫”爲發語詞,刪去不譯。(《曹劌論戰》)

③ “孔子云: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之”爲賓語前置的標誌,刪去不譯。

3、補

(補充法)文言文中有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譯時要將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補出來,使句意完整,然後再翻譯。

(1)變單音詞爲雙音詞;

(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

① 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② 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相同、一樣)

③ 祖母劉(氏)(憐)憫臣孤(獨)弱(小),躬親撫養。

①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那個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裏,帷幕中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紙扇、一塊醒木罷了。(《口技》)

②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亭閣;(《阿房宮賦》)

③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曹劌論戰》)

4、換

(替換法)將單音詞換成雙音詞,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後的詞,通假字換成本字。換言之,留的留下,刪的刪去,其他的都是“換”的對象了,這是字詞翻譯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即在單音節詞前或後加字,使之成爲包含這個語素的雙音節詞或短語。最常見的是用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調換文言文的單音節詞;有些詞,在古書裏常用,但在現代漢語裏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詞所表達的意思古今說法不一樣,這就要用今天的說法去置換古代的說法。)

1) 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和氏璧上有瑕疵,請允許我指出來給大王看。

2) 斷其喉,盡其肉,乃去。(《黔之驢》)--咬斷了它的喉嚨,吃盡了它的肉,才離去。(“斷、喉、盡、去”均爲一個字換爲兩個字)

5、調

(調整法)包括:主謂倒裝、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爲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

①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生在我前面的人,他們懂得的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並且拜他爲師。

② 求可使報秦之人--尋找可以出使去回覆秦國的人

③ 還自揚州。(《傷仲永》)(狀語後置)--從揚州回家。

6、變

“變”,就是變通。遇到活用詞時,應靈活地譯出該詞的活用意義。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另外對古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互文見義、互文見義這些用了繁筆的文句翻譯時要加以還原,用簡筆的形式翻譯。

① 波瀾不驚--(湖面)風平浪靜。

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爲外物(的好壞),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悅或悲傷。

(二)按照這“六法”,學生細讀課文,藉助註釋、工具書、資料獨立疏通文意。

六、作業

獨立思考,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複習文學常識導入。

二、檢測作業完成情況

1.交流翻譯心得。

2.小組內提出完成作業過程中的難點,合作交流。

3.全班合作互助,翻譯全文。

參考:

在三峽的七百里中,兩岸山連着山,幾乎沒有半點空隙。層層疊疊的山岩峯巒,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兩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斷絕了。有時皇帝有詔命必須火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動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騎上奔馳的駿馬,駕着長風飛翔,也沒有如此迅速。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着兩岸山色。極爲陡峭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姿態奇特的柏樹,大小瀑布,在那裏飛射沖刷,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羣山峻峭,綠草豐茂,確實很有趣味。每逢雨後初晴或霜天清晨,樹林山澗冷落而蕭索,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淒厲。迴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整體感知,把握脈絡

1.本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全文可以分成幾個層次?每個層次主要寫的是哪種景物?

明確:

三峽的山、水。

兩個。

一層:三峽的山。

二層:三峽的水。

2.第二個大層次又分成哪幾個小層次?

明確:

夏季的三峽。

春冬的三峽。

秋季的三峽。

四、研讀第一層次:三峽的山

1.作者集中寫三峽的山的是哪一段?

明確:第一段

2.寫出了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山高嶺連,峽窄水長

3.作者是如何體現三峽山的特點的?

明確: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先用“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來寫三峽山高嶺連的特點,再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了山勢高大狹窄的特點。

4.本文是爲《水經》作注,應該重點在寫水,可是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纔開始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因爲山勢造就水勢,寫山的特點,爲寫水作了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五、研讀第二層次:三峽的水

研讀:夏季的三峽

1.夏季的水具有什麼特點?

明確:水漲流急,交通阻斷。

2.在寫夏季三峽水是,作者運用哪些方法去體現三峽特點?

明確:

(1)王命急宣--側面體現

(2)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誇張,對比。

六、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

2.蒐集關於三峽的神話傳說。

[《三峽》教學設計]

標籤:集錦 三峽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