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詩經·氓》中賦比興的運用

一、新課導入,引發興趣

《詩經·氓》中賦比興的運用

3《詩經》被稱爲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歌很多的藝術手法也來源於《詩經》,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賦比興”,今天我們一起來通過古詩名篇《氓》的閱讀,來深入瞭解一下“比興”這種手法,以及它在《詩經》中的運用。

二、引發疑問,何爲比興

4比興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傳統修辭手法。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5簡而言之,比就是比喻,比喻是詩經首創的一種修辭手法;興也叫起興,就是由彼物起,使此物興,引出自己所想吟詠的事物。而是各種比喻和起興手法往往是聯合在一起運用的,後人合稱爲“起興”。6我們來以《氓》爲例,瞭解比興這種手法。

7《氓》第三章以傳統的比興的開頭,寫"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先以蔥蘢的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作貪食而快樂的小鳥,諄諄告誡之:不能沉溺於愛情,否則,結局悲慘,悔之晚矣。

8第四章緊承上節,開頭就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樹木的枯萎凋零比擬流年帶走了的青春,曾經光彩照人的少女在歲月中蹉跎了美麗的容顏,再加上婚後長期過着貧困的生活,被棄的命運此時自然降臨到了她的頭上。9三、四章用起興的詩句,以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藉此抒發女主人公對丈夫喜新厭舊行爲的怨憤。有人認爲,用桑葉嫩綠而至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10最後一章中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無邊無涯。"隰"是隨處可見的低溼之地,"淇"則是女主人公與氓婚前幽會和結婚時及被棄後所必經的河流,用來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見深意。這樣既激發讀者的聯想,又增強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不僅繼承了《詩經》的比興傳統,而且又進一步發展了它的是"依詩取興,引類比喻"的《離騷》。

三、拓展延伸,比興分類

121.觸景生情式比興。《詩經》中的比興大多是即景生情下真實景物的描寫,比興大多隻是一個片段,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聯想和比喻。如《關雎》《蒹葭》等。

132. 寄情於景,託物言志式比興。這種比興的事物往往被賦予了作者的意志情感,在文中比興經常是一系列的事物一個接一個的表現其整體思想內容。如《離騷》中的一系列的香草美人:“芙蓉”“蕙纕”“芷若”等等。

14這些比興手法也開闢了後世詩歌觸景生情,寄情於景,託物言志,比喻,象徵等手法。

四.深入學習,比興作用

16 那麼具體來說比興手法有什麼作用呢?我們來通過下面的詩歌來了解一下:

1.增添詩歌的形象感和韻味。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如這首《詩經》以愛情爲題材的名篇,它無非要表達我愛你,我很愛你的主題,那愛是抽象的,具體多愛呢?作者運用了五種自然現象,來表現自己對情人真摯的愛。愛會一直延續到高山山磨平了棱角,江水乾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而爲一,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出現的,因此把這種深摯的愛表現的淋漓精緻。

比興常常將比興的對象作爲感情的載體,讓情感有了更真實具體的內容,使讀者對於其有了更直觀的感受。託物言志,是抽象的主觀感情與具體的客觀事物的交融。

172.擴大詩歌的意境和增強詩歌的情感表現力。

在《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表達出時間已是寒秋了,而天才微微亮,因爲蘆葦葉片兒上還殘存着夜間露水凝成的白霜。這時詩人獨自來到河岸,是爲了追尋他的心上人,而眼前只看到了白茫茫的蘆葦鋪滿了河面,孤寂冷清,詩人知道自己思慕的情人在河岸的另一邊。求那種求而不得的哀傷悽苦,比興手法將這種茫然的意境表現到了極致,讀者就彷彿看到了一幅迷茫的畫面,感受到了一份迷茫的傷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18由此可見,詩歌中的比、興是其主要的表現手法,如何選擇運用好,要視作品表達的需要而定,有時可獨立使用,有時又交替呈現。比和興,客觀感受是興,主觀安排是比。用好比興,可以使作品更加含蓄蘊藉,從而更能激發讀者去體察品味。

標籤:中賦 比興 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