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談詩經中的愛情——以《衛風·氓》爲例

淺談《詩經》中的婚戀詩

淺談詩經中的愛情——以《衛風·氓》爲例

——以《衛風·氓》爲例

摘要:

《詩經》有三分之二的篇目是表達男女之情反映婚姻戀愛情歌。“婚戀”指以戀愛、婚姻爲主題的詩篇,特點是“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幾乎涵蓋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婚戀詩也是《詩經》中的精華所在,故反映婚姻愛情生活的詩作在《詩經》中佔有很大比重,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戀、相思相愛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場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詩,還有表現不幸婚姻給婦女帶來的痛苦的棄婦詩。本文以《衛風·氓》爲例,從思想內容、修辭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來分析婚戀詩的特色,從側面突出詩經中婚戀詩引人入勝的獨特魅力和奇特風格。

關鍵詞:《詩經》,愛情,婚姻家庭,思想內容,修辭手法,人物形象

一、引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會風俗的詩,其中關於婚戀方面的尤多,幾乎涵蓋生活的各個方面。“婚戀”指以戀愛、婚姻爲主題的詩篇,特點是“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這些詩對於我們瞭解、研究當時人們的婚戀生活,是極爲珍貴的史料。愛情是詩歌的主體,而在《詩經》中婚戀詩是其精華所在,婚戀詩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締結雖然受社會的種種制約,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戀愛風氣、對愛情的追求與忠貞、美滿歡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變等等,它幾乎囊括了人類愛情生活的各個側面和所有階段,猶如一幅巨軸畫卷展示着古代人們的婚戀生活,也爲我們研究古代的風俗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材料。《毛詩·大序》中說“詩者,志之所至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歌由內心的感發所產生,而愛情是人類最純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詩歌來歌頌的。

二、《衛風·氓》的思想內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辭手法

1、《衛風·氓》的思想內容

經過了一系列的磕磕絆絆,終於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權社會,幸福的婚姻對於婦女來說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由於某種原因,一些婦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僅沒有得到,等待她的卻是一張寒心的休書!於是,棄婦悽婉便給《詩經》平添了些許的恨與怨。

《衛風·氓》就是比較典型一篇棄婦詩,這首詩通過一個婦女的自述,傾訴了一個女子從戀愛、結婚、受虐直至被拋棄的全過程。全詩分六章,一、二章,寫女子與氓相遇並陷入熱戀。“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這樁婚事本來是由男方主動提出來的,這個男子以“貿絲”爲藉口,騙取了女子的愛情,女子不僅把終身莊嚴相許,並且出嫁時還帶了大量的嫁妝。三、四章,描寫女子被拋棄後的會很痛苦心情。棄婦以自己沉痛的教訓告誡世上的女人,男人們是變化無常的,女人一旦年老色衰,就有被拋棄的可能,因此女人千萬不要迷戀男人。這是棄婦由自己發出的血淚教訓,發出的對同命運的婦女的忠告,它使人們看到,夫權制是產生婚姻悲劇的根源。五章,寫女子在夫家的辛勞,以及被拋棄卻無處述冤的痛苦。“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女子在夫家起早貪黑,日夜操勞,,這樣的勤勞,最終還是被拋棄,被拋棄後,就連兄弟都不同情,只有“靜言思之,躬自悼矣”,這對男女不平等的現象進行了血淚控訴。六章,總序女子被拋棄後的複雜心情,和最後抱定的決裂態度。這是全詩的終結,故事的尾聲,在此,女主人公終於認定,氓這樣的人是不能跟她生活下去的。“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苦難終究要到頭;“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這種剛毅果決的態度,表明了她的覺醒。至此,她已從一位純潔多情的、善良美麗的少婦到吃苦耐勞忍辱無怨的妻子,再到堅強剛毅、果斷決絕的棄婦,表現出一個女子勤勞、善良、堅強、果敢和反抗的精神。她的形象,讓人喜歡與欣賞,敢愛敢恨、追求自由平等的愛情也值得讚揚,而且在那個婦女地位低下的時代,夫權思想濃厚的社會,她的反抗就更偉大,更具有典型意義。

2、《衛風·氓》的人物形象

《衛風·氓》中塑造了一個卑賤的男人形象:氓。他是住在城郊家近復關的小商人,貌似憨厚,心懷狡詐,他以貿絲爲名,打算賺個女人回去;他以嬉皮笑臉獲得了女人的歡心,以謊言虛咒換取了女人的信任,以占課算卦作爲對女人忠誠的保證,就以這個手段欺騙了一個純樸善良的女人。不只賺到女人的愛情,還賺到女人的財物,更還賺到女人的勞動力。以假獻殷勤而人財兩得,以背恩負義而成家立業。以損人利己而達到卑鄙目的:這就是氓的生意經。婚前是羊,婚後是狼,婚前裝做奴才的樣子,婚後擺出老爺的架子:這就是氓的行徑。詩中揭露了一個無信義、無情感、自私自利、奸詐虛僞的壞傢伙的本性。

在詩中還創造了一個善良熱情、忠厚純樸的勞動婦女形象:女,她很熱情,雖然出於誤會,但確曾熱愛過氓,看不到氓便“泣涕漣漣”,看到了氓便“載笑載言”;她沉醉在愛情裏,而“不可說也”;她見到氓急不可耐,便“將子無怒”,並答應他“秋以爲期”,她很純樸,純樸到天真的程度,誠心誠意地將幸福與希望寄託在騙子身上。只由於“言笑”的“晏晏”,“信誓”的“旦旦”,以及龜卜蓍筮的一點兒好兆頭,便“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出嫁之後,雖含貧茹苦,夙興夜寐,受到百般折磨,以至“葉黃而隕”,但還是愛着氓:“女也不爽”;然而氓卻變了:“士貳其行”。她忍受着貧困和虐待,精神受到悔辱,自尊心受到損傷,又不能從兄弟那裏得到安慰,相反地還不時聽到風言風語的嘲笑。這就激發她對自己發出“不思其反”的感傷,對男人引起“二三其德”的蔑視。這是忠厚女人的感傷:“躬自悼矣!”這是善良女人的蔑視:“士也罔極。”在感傷蔑視的推動下,她咬定牙根,站立起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是對惡人的指斥,對惡德敗行的揭發,這是一種鬥爭情緒的表現。通過這形象,反映了私有制度特別是封建制度對婦女的悔辱和損害,反映了婦女特別是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從而表現了人民反抗壓迫的意志。

3、《衛風·氓》的修辭手法

(1)比興藝術手法

“桑之未落,其葉活若,”是起興,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起興,比喻棄婦面容憔悴與被棄的痛苦。“吁嗟鳩兮,無食桑葚”,是比喻,喻下兩句,“吁嗟女兮,無與士耽”。“淇則有岸,溼則有泮,”是反比,比氓的變心是無邊無際不可捉摸的。這些,對於塑造形象,突出主題,加強詩的思想意義,都起了積極作用。

(2)對比的表現手法

其形式有二:句法對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之耽也,猶可說也;女子耽也,不可說也。”這是士和女兩種不同人物的對比; “桑之未落”與“桑之落兮”的對比,“不見覆關”與“既見覆關”的對比,都是互相映襯,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發感情的效果。前後對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後則“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前後不同態度互相映襯,描繪出氓虛僞的本質。

(3)頂真修辭的運用

這種修辭,多見於歌曲。這可能是由於集體歌唱,口耳相傳,此唱彼和,互相銜接,便於記誦所產生的一種句式。如“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以望復關,不見覆關”,“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衛風 氓》詩中的頂真句。

(4)嘆辭、疊字的運用

詩人抒發猛烈的感情或深沉的思想的時候,經常用一種呼聲或感嘆辭來表達。第三章轉入抒情,感情激昂,連用兩個“于嗟”(哎呀),三個“兮”(啊)字,兩個“也”(呀)字。第四章對“桑落”有所感,用了一個“矣”字。第五章訴說被丈夫虐待,被兄弟譏笑,情緒最激動,連用六個“矣”字,借表她沉痛的心情和口氣。最後一章對氓表示憤慨和決絕,加強了語氣,拖長了音調,堅決地唱出“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焉哉二字連用,就象歌劇幕終,使人有餘音嫋嫋,不絕如縷之感。

(5)現實主義的寫作方法

《衛風·氓》是詩人現實生活典型情緒的再現,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敘述自己悲慘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當時社會現實的作用。《氓》是民歌,是口頭創作。最初廣泛地流傳於民間,經過無數勞動人民的反覆歌唱、不斷修改,到寫定時候,才形成現在這樣的完整詩篇。人們在流傳中,把自己關於戀愛婚姻方面的感受,滲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於現實性。

《衛風·氓》是一首夾雜抒情的敘事詩。它通過一位棄婦的自述,激昂、生動地敘述她和氓戀愛、結婚、受虐、被棄的過程,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受壓迫和損害的現象。詩人滿腔憤懣地控訴了這社會的不平,使這詩的思想意義更加深化。詩中女主人公的慘痛經歷,可說是階級社會中千千萬萬受壓迫受損害的婦女命運的縮影,故能博得後世讀者的共鳴。

《詩經》中的愛情詩爲我們記錄下了中國古代人們美好的愛情生活,也爲我們研究古代的風俗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材料。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也是詩歌永恆的主題,其中幾多甘甜,幾多辛酸;而《詩經》用人民純樸的語言釀造了古代先人們生活中美妙的酒漿。

參考文獻:

1、楊炎林,《中國古代文學史綱與名篇欣賞》.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7.

2、公木、趙雨,《詩經全解》.長春:長春出版社,2007,1.

3、林嵐,《詩經》(傳統文化系列叢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