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把握本詞“景、史、情”相融合的寫作特色。

2、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容,感受風格,領會思想。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型:

課內賞析課

教時安排:

一課時

一、提問方式複習作者

一首詩詞,要讀懂,首先仍是字詞入手。語文實爲“文字、文章、文學、文化”。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朗讀,同學評價,學了這麼多年的語文,讀得怎麼樣?應該怎樣讀?

2、檢查字詞的理解見。

3、集體朗讀。

4、師範讀或者聽多媒體的朗讀

解釋:詞與詩歌不一樣,押的是入聲韻。入聲韻現在已不存在,現在無錫的老言頗有點相像。舉例試用無錫話讀。入聲韻的特點是壓抑,此詞雖然是豪放詞,然歸根結底是壓抑的情感。

5、學生朗讀,要求:體會文化。

三、品味鑑賞:詞是有章法的,理解詞要一層一層的看。全詞共八句,分別是:

1、第一句從眼前江景起興,由眼前的大江聯想到歷史長河,引出對往昔英雄的懷念。

討論:你認爲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嗎?

哪幾個詞是最有歷史感的?“浪淘盡”是什麼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會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起筆蒼涼)

2、點明懷古內容,引出古戰場。

故壘西邊……這是真是赤壁嗎?何以見得?

3、正面描寫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氣勢和赤壁的雄奇。

“亂石穿空”寫什麼?“驚濤拍岸”突出什麼?“捲起千堆雪”寫什麼?

(寫山,雄俊,力度。驚濤,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質感上比浪形象,生動)

4、過渡,承上啓下,由寫景到寫人。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怎樣聯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種野心的表達,看到美景,想擁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寫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襯英雄,突出少年得。

寫英雄爲什麼一定要寫美人?

(周瑜當年34歲,英氣,才華,美人愛英雄自古以來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東風不與周郎便,那麼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寫周瑜赫赫戰功,以曹軍慘敗反襯周瑜儒將風流。

討論版本中的“牆櫓”“強虜”哪一個詞好?

爲什麼是“羽扇綸巾,儒將風流”?

7、由懷古到傷己,抒發自己年近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

爲什麼想周瑜會傷自己?(年齡、功業相比)

這是怎樣的心情?(抑鬱)

多情應笑我,多的是什麼情?(抑鬱之情,早生華髮,一“早”字體現此情)

8、灑酒酬月,表現自己化解胸中鬱悶,以求精神超脫的心態。

“人生如夢”“人間如夢”哪個更好?

(一指個人,一指所有人。此詞更多指的是對自己人生無法把握,虛幻的。人間,則指普遍心態,個人認爲,還是“人生”較好。

9、與周瑜相比之後的感嘆:江山在,周郎不在,東坡在,事業不在最後只能灑酒祭江,豪放中見曠達,蒼涼中見灑脫。

四、小結豪放詞的特點

1、要有壯闊景。

2、要寫英雄事。

3、要表功業志。

4、要抒蒼涼的情。

五、遷移

以此法讀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懷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說出理解來。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是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爲依據,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來設計教學目標。同時本課也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人文功能以及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的思想來指導整個教學設計。

二、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三第二單元唐詩宋詞中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鑑賞唐詩宋詞,在反覆誦讀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本篇是此單元第八課《詞七首》中的第三首,它是承接前面兩首婉約派詞風的詞作之後,是第一篇豪放派風格的詞作,在本單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對本詞的學習。本詞運用了烘托和映襯的表現技巧,用豪邁的情調抒寫胸中塊壘,表達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讚美和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此階段的學生的特徵是他們的認知內驅動力和自我提高驅動力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高二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強了,對新的知識具有更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因此,需要爲他們營造相對自由、活躍的課堂氣氛;從心理上看,高二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仍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當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突出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並需要老師積極引導和啓發。

四、教學目標

鑑於以上的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設置了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誦讀詩詞,感悟本文的豪邁詞風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學重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詞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曠達豪放的意境,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淨化自己的情懷,樹立愛國、報國的宏大志向。(教學難點)

五、教學法

1、誦讀感悟法

2、談論歸納法

3、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一、渲染意境,激發興趣

《滾滾長江東逝水》音樂導入,同時多媒體將展示赤壁的圖片。在課堂上渲染一種曠達豪放的情境,讓學生在影像的感染下進入新課的學習。

依據: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古詩教學中,以圖片和音樂相配合的教學導入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創造出生動形象的藝術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質疑釋疑

1、聽讀

先聽錄音範讀,接着學生再齊讀三遍。同時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整體感悟全文的豪邁情懷。

依據:此環節運用了誦讀感悟法,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目標即誦讀詩詞,感悟本文的豪邁詞風。詩歌是需要吟誦的。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作爲中華文化瑰寶的宋詞更是需要反覆誦讀,方能感悟其永久的魅力。通過誦讀,激發學生的想象,並促進其會意、入境、動情。

2、質疑

在誦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並提出問題

3、釋疑

老師把大家提出的問題歸納成幾個方面,然後分組討論,並選出代表發言。最後老師點評總結。

依據:這兩個環節的設置運用了討論歸納的教學法,是爲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無到有,從質疑到釋疑,是閱讀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高。這也體現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和審美能力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三、自學探索,交流評議

在這個環節。我設置了三個問題。

1、本詞的上下闋分別寫的是景和人,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2、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3、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豪邁的詞風,請你歸納。

依據:設置的三個問題由淺到深,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接受心理。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學是交給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使學習成爲一種活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本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自己先前的知識積累的條件下思考新問題,探索新知識。

四、溫故知新,佈置作業

結合以前的學習以及課後收集的資料,請同學們談談“我心中的蘇軾”,文體不限,課後寫一篇隨筆。

依據:作業的設置是爲了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溫故方能知新,讓學生課下蒐集資料,也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體現了新課標的“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有利於學生的多元的個性化解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誦本詞;

2、體會作者借懷古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3、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誦本詞,並體會詞人借懷古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難點: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課時:一節課

教學方法:朗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部《三國演義》,展示了無數的英雄豪傑,當我們回首這些千古英雄時,一定有許多的感慨涌上心頭,豪放派詞人蘇軾在緬懷這些英雄時抒發了怎樣的豪情鬥志呢?今天,讓我們踏着音樂,走進三國,走進赤壁,走進《念奴嬌 赤壁懷古》。(用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伴奏,作爲背景音樂,創設情境)

二、生生對話,瞭解作者

1、回憶作者,指生回憶作者,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2、簡介背景: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遊赤鼻磯,作詞抒懷。這時蘇軾年已四十七,事業無成,政治失意,借懷古以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老師總結,點擊幻燈片,學生更好地瞭解作者的感情)

三、朗誦課文,生生對話

1、欣賞課文朗誦:注意朗誦的語氣。(結合視頻,配樂朗誦,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感受,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2、學生自由朗誦,指三名學生朗誦,後全班齊讀。(學生朗誦,配以背景音樂,創設情境,有種美感。)

四、檢查預習,疏通詞意。(指生說詞意,教師總結。)

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2、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五、賞析詞意,師生對話

(一)朗誦並思考:齊讀上闋,思索:

1、在上闋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又由景想到了什麼?

2、“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在詞的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二)朗誦下闋,思考問題:

由赤壁的景,作者憶到了周瑜,那麼下闋塑造了周瑜什麼樣的形象?(儒雅,指揮若定,泰然自得,風流倜儻)

六、合作探究,師生對話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可懷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蘇軾爲什麼獨想起周瑜?(學生討論,交流意見。用周瑜和蘇軾的資料對比,學生理解起來更清晰,更直觀。)

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中取得勝利,成爲英雄,而自己已年將半百,卻被貶謫,功業無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髮仰慕之情呢?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邁心情和迫切建功立業思想的表現。蘇軾對周瑜“讚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七、拓展延伸,對話自我

本詞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說說其“豪放”表現在哪些方面?(結合戲曲來體會教師播放京劇版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學生欣賞、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豪放派詞的風格。)

八、課堂小結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爲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熔爲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

九、課堂練習

默寫句子:

本詞的過渡句是

直接寫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課後作業:

周瑜是戰場上的英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是文壇上的英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都有建樹頭上戴着“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學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數億人的溫飽。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樣的?請以“英雄”爲題,寫一篇300字的隨筆。(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樣的人被稱爲英雄,提升自我。)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篇四

有什麼樣的教學思想作指導,就有什麼樣的課堂生活形態。用“踐學”思想指導教學,課堂就能真正成爲學生實踐學的場域。

一、“踐學”的內涵

衆所周知,體育課不能只是學生用眼看老師或一兩個學生做示範動作,自己卻始終站在原地、坐在原位“靜觀其變”。如果那樣,還叫體育課嗎?體育課是要真正地實踐起來的,要運動肢體,活動筋骨,要跑跳投擲,要流汗,要付出體力,付出能量。文化課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生要有積極緊張地“動”起來的狀態和過程,要將學習活動落實到自己的眼、手、腿、腦、心中去,要從課堂“觀摩”老師及個別尖子生說、演、算、投影儀的播放的“觀摩者”變成學習的實踐者,變成活動的承載者,變成過程的生成者,在課堂這片天地裏經歷過程,承擔生成,完成成長。

同時,真正意義上的課堂學習,還在於除了知識認知這一“冰山一角”(這就是慣常所謂的“學習”),更大、更重要的部分,是潛藏在“水面下”的“實踐學習”,也就是真正地對學習進行實踐的過程,其目的之一,是爲了獲得“學習力”和“創造力”。學生知識的組織和轉換、學習情感態度的體驗累積、學習品質的逐漸“自養”、學習力和創造力的逐步練就以及學習的快樂與生活的幸福,都是在“踐行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的,同行共生的。

美國M·希爾伯曼的一項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並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學生對所教內容的平均回憶率爲:教師講授5%;學生閱讀10%;視聽並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0%。”這已經表明了怎樣的課堂結構纔是最有效的,怎樣的課堂生活纔是更有意義的,怎樣的課堂教學才真正關注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認爲舊有課堂的價值取向需要提升、結構需要調整,總體上說就是對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講——聽”、“灌——受”爲主體結構的課堂進行改造重置,變爲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實踐學”爲主體來組織教學結構與活動流程。

二、“踐學”的貫徹

課堂“踐學”,是科學地實踐和體驗學習。通過營造氛圍、明晰目標、指導學法、兌現行爲等手段,以學知識爲憑藉來達到踐行學習、學“學習本身”的目的,以求懂得學習,領悟學習,駕馭學習,強大學習的本領。

(一)課例呈現

我們以《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教學爲例。

環節一:吟誦課文,整體感知

1、個體自讀——小組誦讀——全班齊讀

個別不清楚的,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共同解決。

2、結合誦讀感知,說說自己讀到了哪些內容?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逐漸明晰:

(1)上片主要寫赤壁的景色。

(2)下片主要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師:能否用一句話概括?

生:通過對赤壁風景的描寫和歷史人物(周瑜)的緬懷,抒發了自己壯志未酬、仕途不暢、兩鬢髮白、無所建樹的悲嘆和“人生如夢”的感慨。

生:作者借對古戰場的憑弔以及自己與英雄人物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抒寫了“超然”的人生態度。

環節二:明確任務,目標導學

師:我們首先初步整體感知了詞的基本內容。但對於這首千古名詞,決不能僅僅停留在瞭解基本內容這個層面。我們還需要幹什麼呢?

生:弄明白作者是在什麼情景下寫了這首詞。

生:把握作者在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弄清他的態度究竟是積極還是消極。

生:探討這首詞的特點。

生:賞析作者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我們歸納一下(老師出示PPT):

環節三:瞭解作者,知人論世

師:知人論世是一種重要的詩詞鑑賞方法。結合我們對詞的內容的初次感受,對於蘇軾,你已經知道哪些信息?還想知道哪些信息?

學生各自交流自己心中的蘇軾(略)。

同學們的交流涉及蘇軾的人生經歷、仕途變遷、爲官政績、文壇地位、愛情婚姻、家庭親情、處事態度、人生觀、性格、志趣、才學(文章、詩詞、書法、繪畫、教育、音樂、醫藥、數學、金石、美學、烹飪)等。

師:好,同學們對蘇軾瞭解不少,說得有根有據,有血有肉。結合本詞的學習,還想知道什麼?

生: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了這首詞?

生:寫作意圖是什麼?

生:是懷古傷今嗎?作者是不是很消極?

師:誰來說說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了這首詞,目的是什麼?

生: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捕下獄,由於當時他的人緣還不錯,營救的人很多,皇帝才決定不殺他,把他從京城貶到了黃州,做了一個毫無實權的團練副使。當是蘇軾已經47歲,心情極其複雜,他遊赤壁時寫下了這首詞。

生:蘇軾因爲“烏臺詩案”被宋神宗貶到黃州,這是他政治仕途上的一次重大打擊。這樣的厄運與不幸,他如何面對呢?從他在這裏寫下的一批作品中,我們讀出了他的失意孤獨、困惑煩惱,我們更讀出了他的超脫曠達、從容淡定。

生:一切文章皆有意圖。《赤壁懷古》的目的就是抒發自己歷經人世滄桑後對人生的感慨。

師:知道這些,很好!但還不夠。讓我們再對本詞做一些深入探討。

環節四:小組合作探究,展示學習成果

1、老師PPT出示幾個探究的問題:

這些問題,直衝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各小組展開研討。用關鍵詞表述探究結果,並準備口頭分析。

3、各小組到前後黑板板演本組成果(板書關鍵詞句),並作口頭闡述。

4、異組點評。不僅點評結果,也點評概括的準確性、思考的角度、書寫、口頭表達等。老師適時點撥,提煉昇華。

【僅記錄第4個問題的展示,其它問題的探究過程和展示略。】

同學們對本詞的“豪放”表現在哪些方面的探討,小組展示如下成果:

板演(關鍵詞概括):

①描繪壯麗之景

②刻畫豪邁之人

③抒發豪壯之情

④揭示通達之理

口頭表述,也簡潔明快:

景——體現爲描繪赤壁的壯麗、雄奇、奇特、磅礴。

人——體現爲刻畫周瑜的偉大、英雄、卓越、豪傑、俊賢、非凡。

情——體現爲抒發自身豪邁、悲壯、超然、慷慨的感情。

理——體現爲對生命、人生、生活的思考,揭示徹悟、通達、普遍的哲理。

從四個方面來分析“豪放”特色。贏得全班一片掌聲。

此時,一同學還生成一個新的問題,將小組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生:是不是隻有寫這樣的景、人、情、理才能體現出“豪放”的特點呢?

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大家探討探討。

師:(提示)同學們可以把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和《定**》進行比較閱讀。

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各小組又展開了合作學習活動。然後,板演展示,口頭陳述。

板演:

《定**》

事——小事(途中遇雨這樣的常事)

景——常景(打葉雨聲、微寒春風、雨後放晴)

人——凡人(竹杖芒鞋的自己,雨中狼狽的同行者)

情——淡定(雨中吟嘯徐行,似覺無風無雨)

理——簡單(簡樸、尋常,豁達態度)

口述:

生:我們把《念奴嬌 赤壁懷古》和《定**》兩相比較,雖內容不同,但同樣可以見出作者的豪放。所以,豪放取決於人的態度、人的胸襟、人的境界,自然不必受制於所寫的景物人事是否大氣磅礴。豪放,乃曠達超脫的胸襟,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態度。這是一個人的“精神底色”。

他評:(集中大家的觀點)板演簡潔,很有概括性,闡述到位,表達準確,揭示了本質,很有啓發性。

同學們靠自己的力量,拓展了認識,通透了思想。

(二)課例分析

從課例中,我們可以看出“踐學”課堂構成環節和運行特點。

1、“踐學”課堂的構成環節:

(1)自學質疑,踐行“獨學”。個人自學、獨學的行爲是其他學習方式存在的基礎。獨學成“力學”(全力學、盡力學),可以促進整個學程的快節奏,高品質。

(2)討論領悟,踐行“合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子”間的幫扶、師生間的“點”“化”,這都是“合學”“合作”的重要形式。互相作爲資源,互相激發和點撥,共享學習智慧、過程與成果。

(3)展示分享,踐行“展學”。學習的策略、過程、程度、困惑、成果等,需要通過說、寫、演、述、結等行爲展示出來。展示的過程是一個暴露不足、顯現疏漏、發現問題、清理錯誤的過程。經歷了“展學”實踐,知識與能力的構建會更有效,對學習本身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4)檢測鞏固,踐行“活學”。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是治學之根本。課堂問題解決、課堂檢測、課堂展示,學生實踐着“活學”。在使用所學過程中,一邊驗證所學知識的準確性、全面性、效力性,一邊驗證自己的理解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創新性。實踐中運用的、驗證的、創生的知識和能力,能融進生命,伴隨終身。比如,問題的探究與解答,這本身就是對思想方法的正確性、思維的深度精度、表述的準確性的檢測,在其中鞏固知識和技能。

(5)評價提升,踐行“評學”。“評學”是個體或組織學習行爲的一部分。跳出課堂看課堂、跳出學習看學習,跳出過程看過程,跳出自己看自己,這是教學領域的一種高境界。在自評、互評、師評過程中,明晰優劣得失、實現提煉昇華。個體在這個“登高回望”、整體審視的過程中實現醒悟、領悟、頓悟,提高學習的“元認知”能力。

2、“踐學”課堂的運行特點:

第一,教學主體過程,是由學生通過“踐學”共同生成的。學生參與了活動,承擔了任務,催生了需求,展示了成果,並從中體驗和領悟了學習的方式方法。

第二,課堂上,學生組織結構發生了變化,由個體變成了小組,由“單兵作戰”變成“小組行動”,學生全捲入,全裹挾,課堂“亂”(活)起來,形成“一窩蜂”般地學習態勢,打破了原有課堂的“井然有序”。

第三,學生組織結構的變化,對教學方式變化產生了“倒推力”,課堂話語權、評價權、溝通權、展示權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爲自主、合作學習的真正主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成爲本體,而不僅僅是過程中的點綴。

第四,老師“退後”,其功能不再是灌輸,不再是結論的說教,而是順勢而串,順勢而導,順勢而化,順勢而評。

第五,“關鍵詞(板演)+分析(口述)”的成果展示形式成爲基本態,這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言語技能,提高規範表達能力和語文應試能力。

三、“踐學”課堂的比較優勢

從教學的主要環節來看,“踐學”課堂與舊有課堂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比如,在瞭解認識作家、掌握創作背景方面,處理方式更能體現以生爲本、追求實效。

原有教學,一般採用老師出示作家作品、創作背景,無論學生知道不知道、知道多少,都讓學生一讀(單人讀或齊讀)了之。

踐學課堂,則調動學生已知,各自分享自己原來知道的作者信息,現在還想知道哪些信息,讓學生自己與自己有一個對話,明白“新增點”。並能並根據課題所需,從資料中側重關注作者某一方面的經歷或思想,明確“觀察點”和“利用點”,把認識作者與詞作的鑑賞緊密結合。這就是一個實踐學習、學學習的過程。

再如,展示後的點評,採用異組點評方式,改變了老師掌控評判權的弊端。

某一小組板演、口述成果後,由其他小組成員來根據板演的關鍵詞核心句進行判斷、分析、點評。這樣做,一方面防止了小組只關注和討論自己組的問題,而不去管其他的問題的現象,促進各小組研究每一個問題,並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結果。另一方面,促進小組與小組間、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溝通、交流。特別是存在分歧的地方,雙方可以補充陳述本組的理由和思考過程,展開辯論,其它組的同學也可參與其中,亮出自己的看法,進行思想碰撞。而最重要的還在於,通過點評、糾正、補充,形成了多生——多生之間對話,多生——教師之間的對話,多出了若干關注學習行爲和結果的角度,並讓學生體驗評價,提高評價能力,教學意義和價值自然擴大了。

在其他諸多方面,“踐學”課堂都體現出與舊有課堂相比較的優勢。

與他人不關聯,錯讀誤讀自己難以分辨,得不到及時糾正。

在自讀基礎上增加小組讀(或接讀、或輪讀、或分角色讀)

互爲聽衆,出現錯讀誤讀、疑難之處,組員間可以及時辨析糾正,保證實效。

面對問題

自己思考,或同桌之間做點交流

相對封閉,信息量也不豐富,往往認識不深入,不充分。

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小組成員間交流討論,甚至辯論爭論。

相對開放,參與面廣,多向交流,看問題的角度、方法多元。眼界會拓寬,認識能豐富。

解決問題

老師抽單個學生回答

學生被動,師生單向對話,其他學生推脫責任,容易遊離。老師掌握評價權(雖有時也讓同學評價一下,但往往是點綴)。

小組先形成共識或產生分歧,推薦發言人陳述,其他成員補充。或各小組齊動,進行板演。

小組行動,比較主動;參與面廣,互相帶動;集體智慧,互學互補。

課堂展示

以單個學生口頭表達爲主

展示的往往是結果、結論;生成的教學資源有限。

展示方式多種(口述、板演、小組作品呈現、小組表演、過程再現、情景模擬等)

展示的不單是結果,還有方法、過程,不同的看法,組員的爭論、分歧,行動表現、參與態度、合作狀態等。可以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

課堂形態

學生以“坐學”爲主,有時扭轉身子與同桌、前後有些簡單交流。

老師固守講臺,實施“講——問——評”,課堂結構僵化,氣氛沉悶,學生學得消極、辛苦。

學生全面“動”起來:或聚在一起討論,或涌到前後板演,或互相配合表演,或做“老師”拿着粉筆點評。

課堂結構“活泛”,氣氛活躍,學生動靜結合,學得積極、快樂。老師穿插於學生羣體之中,隨生動而動,教與學生態化。

總之,原有課堂上,學生總跟在老師後面,被老師教導、控制、管理、要求、禁止,“等靠”“逃避”的心態很突出。課堂相對靜態,思維相對封閉,更多體現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質疑問難的可能性小,難得生成教學資源,課堂容易陷入沉悶、陷入老師一言堂的狀況。“踐學”課堂,學生走到前臺,人人能參與、人人能行動,“行動”“作爲”的意識濃厚,總是學生在讀、在說、在做、在討論、在交流、在板演、在點評、在活動,學習的實踐性、活動性、合作性、體驗性比較明顯,能力、素質在模式中得到全面關注,特別是情感、態度等內隱型品質得到養成。正因如此,學生的思維容易激活,思維與思維、觀點與觀點之間容易產生衝突、碰撞,學生活動空間大,課堂相對開放,相對活躍,充滿生機,可以很容易地生成教學資源,出現師生、生生羣言堂的景象,真正保障教學實效,充分彰顯教學價值。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篇五

學習目標:

1、通過多形式的朗讀,把握全詞主旨。

2、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3、通過拓展比較閱讀,瞭解豪放詞風。

教學重難點:

朗讀技巧,作者情感

教學方法:朗讀法,自主學習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設想:

1、在初讀中,熟悉全詞,把握詩詞主要內容。

2在精讀中,賞析精美詞句,分析周瑜形象。

3在品讀中,感受作者豁達超脫的情感態度。

教學步驟及設計:

一、導入環節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是非成敗轉頭空。無論是生活亦或是政治仕途,都可能遭遇困頓。當人生不盡如人意時應當怎樣面對?今天我們學習一首一代文豪蘇軾的詞,看看他是如何面對政治上的失意。

二、展示學習目標:

學生自讀學習目標

三、作者介紹

師:提到蘇軾,大家都不陌生。那誰來幫大家簡單回顧一下作者?

生:介紹蘇軾年代及主要成就

師:嗯,老師再給你補充一下——其實除了詩詞,他在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均有建樹。正如林語堂先生評價所說:他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

剛纔XX同學談到了蘇軾的成就,那麼關於蘇軾的經歷,有沒有同學可以介紹一下?

生:談談自己對蘇軾的瞭解,比如烏臺詩案等

教師:正如你所說,蘇軾的一生都可以說是文壇得意,官場失意,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詞,正是他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之後所寫。

四、初讀識詞

師傅:簡單的知人論世後,我們一起來初讀識詞。給同學們3分鐘,大家反覆自由朗讀全詞,讀的過程中注意讀準字音,讀請句讀,並思考上下闋主要寫了什麼?

師:剛纔大家讀的都比較投入,現在誰來回答一下:本首詞的主要內容?

生:上闕主要寫了赤鼻磯的景色,下闕主要是抒情

(板書寫景懷古抒情)

師:好,那現在誰來爲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初讀成果?

侯華富朗讀

師:誰來點評一下他的朗讀?

李懌卓:點評:字音、節奏、感情等角度

師:點評的比較到位,那你能不能再來示範一下。

李懌卓示範

師:效果確實更好一些,俗話說“詞讀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在精讀、品讀中繼續學習!

五、精讀思考

師:請同學們再讀全詞,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這樣3個問題!PPT展示問題,倒計時設置3分鐘。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一起分享成果,解答疑惑。

六:展示成果

師: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誰來回答?

生:分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因爲在讀這一句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有種豪邁的情懷。

師:你讀出了身臨其境的感覺。那麼你認爲你體會到的這種境界是通過哪個字詞體現出來的?

生:大江

師:實際上大江就是哪裏?(長江)那作者爲什麼不寫“長江東去,而寫大江東去呢?”

生:因爲,長江就是感覺比較長,而大江,就讓人有種眼前場景很宏大的感覺。

師:非常好,你抓住了“大江東去”,所暗含的那種登高望遠、一覽無餘的意味。那你覺得這個“大”字應該怎麼讀?

生:應該重讀,然後聲音高一點

師:那請你試一試。

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師:真是蕩氣迴腸!請坐,其他同學也試着再朗讀體會一下,注意讀出這種大視野、大格局!

學生讀、點幾個學生讀(王存瑞、黃迎新)

師:除了第一句,大家還喜歡哪一句?

生:我喜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這一句。因爲,這一句用了擬人和比喻的手法,把高聳的怪石、驚濤駭浪和岸邊的晶瑩浪花寫得非常形象。而且這是蘇軾以爲的古赤壁戰場旁的景象,所以我讀的時候有種穿越時空,回到驚心動魄的古戰場的感覺。

師:能不能具體說一下,你是怎麼讀出的這種驚心動魄的感覺?

生:主要是通過“穿”、“拍”、“卷”三個字,這個“穿”讓我聯想到了戰場穿梭的羽箭,“拍”有種很有力的感覺,“卷”帶來一種狂風掃落葉,橫掃千軍的氣勢。

師:古人寫詩時講究“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我們平時賞詩的時候也要有這種錘字練字的意識。那你覺得這幾個字應該怎麼讀?

生:重讀

師:除了重讀,還有嗎?比如說語速上?

生:快一點

師:好,你來試一下

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師:真可謂慷慨激昂,好,同學們自己再讀此句,體會一下。

點學生讀

師:還有沒有同學想分享一下自己喜歡的句子?

生: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我覺得這一句在結構上特別巧妙,“江山如畫”好像把上闕所描述的景色到了一幅畫卷上了一樣。而“一時多少豪傑”很自然的引出了下闕的周瑜。

師:實際上你所說的就是結構作用中的承上啓下。“江山如畫”一句收住了上闕的景,那我們找個字來形容上闕景物特點的話,哪個字比較合適?(板書壯景)

“一時多少豪傑”完成了從“千古風流人物”到“遙想公瑾當年”的一個自然過渡。

師:好,我們請東邊三排的同學齊讀一下上闕,注意運用剛纔所學到的朗讀技巧。大江東去一二~

師:好,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下闕中周瑜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誰來解答?

生:周瑜是一個年輕有爲、人生得意的形象。從“小喬初嫁了”可以看出周瑜很年輕,“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以看出他指揮赤壁之戰取得勝利,很有能力。

師:好,你眼中的周瑜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樣一種形象。還有沒有同學想補充?

生:我覺得周瑜是一個英俊瀟灑、談吐不凡的人。

教師:咱們說談吐不凡一般形容人比較有修養,而這個地方你強調的是他的運籌帷幄的能力,所以換一個什麼詞比較好?

生:從容不迫

師:其實這個地方我們用談笑自若、氣定神閒、胸有成竹都可以,好請坐。那麼我們看這裏,周瑜的形象是蘇軾親眼所見的嗎?(不是)

而是他怎麼樣寫的?(想象的)我們來看這樣兩則材料:

張睿萱讀一下

師:我們看這兩則材料——把成家十年的周瑜寫成是小喬初嫁,把諸葛亮的衣着打扮按到了周瑜身上,這些都和下闕中的“遙想”相呼應。所以咱們在讀這兩句的時候應該怎麼讀?應該重讀還是輕讀?快讀還是慢讀?應該是讀出一種江邊遙想,渺遠幽壙的感覺。

比如讀成“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大家自己試着讀一讀體會一下。

師:好,我們看第三個問題,蘇軾想借周瑜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生:我覺得蘇軾站在昔日的古戰場,描繪這樣一個人生贏家周瑜,主要是爲了和自己形成對比,反襯自己當時不受重用,失意的處境。

師:你從哪裏讀出了周瑜和作者的這種對比聯繫?

生:“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這一句就是想象周瑜的英靈如果神佑此處,看到這麼落魄的我,會笑我。這種笑也有點自嘲的感覺。

師:我們看這張對比圖,實際上蘇軾把周瑜塑造的越完美,越凸顯了自己的窘迫。

七、品讀感悟

師:那麼此情此景,蘇軾有沒有因此變得落寞消沉?大家品讀最後一句,體會一下。

好,誰來談一下自己的感悟?

生:我覺得這種對比下,蘇軾肯定是比較消極的,心裏很有落差。

師:好,還有沒有其他意見?

生:我覺得這時候的蘇軾心裏肯定有消極的情緒,但是也包含着一種自我療愈之後的積極在裏面。因爲他看到晝夜不停的大江,盈缺如常的月,應該會用是非成敗轉頭空,最終一切都會如夢消散來安慰自己。所以他纔會灑酒以謝江月。而且晚年他總結自己的一生,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dan,一聲)州。”所以可以看出最後他有種釋懷之後的豪情。

師:你聯繫了蘇軾在《前赤壁賦》和他的整個人生來談這種從沉鬱到超脫的蛻變,非常好。那我們請西邊三排的同學齊讀一下下闕,注意把遙想的渺遠和人生如夢的豁達讀出來,遙想12

(板書豪傑、豪情)

八、拓展延伸

師:這首詞被譽爲豪放派代表作,通過分析詞中的壯景、豪傑、豪情,我們應該對這種詞風有了一定的瞭解。接下來我們再拓展延伸一下,通過對比閱讀進一步體會一下豪放派的風格。

請同學們比較閱讀本詞與婉約派代表作雨霖鈴,然後同桌之間討論一下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

生:婉約派讀起來比較委婉細膩,豪放派讀起來比較有氣勢。

生:我覺得可以結合本課的所學的景、人、情三個角度分析,婉約派喜歡寫一些楊柳曉風這樣的秀麗的景物,豪放派則是描繪壯麗的景色。婉約派喜歡寫小兒女的悲歡柔情,豪放派則喜歡寫大英雄的壯志豪情!

師:你從景、人、情三個角度一語中的點出兩種風格的區別,特別到位!那我們就請兩位同學分別帶着這種理解讀一下這兩首詞。好先看婉約派這一首,誰來試一下?

女生:寒蟬悽切……

教師:恩,確實有南宋俞文豹所說的“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而歌的韻味,好請坐。誰來試一下豪放派這一首?

男生:大江東去……

教師:真有種關西大漢持銅琵琶,鐵卓板,高歌的感覺。聽罷直覺天風海雨撲面!太棒了,請坐!

九、總結本課

師:我們這節課主要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三讀三問領略了東坡居士面對長江赤壁寫下的壯景豪情,最後我們再來齊讀全詞,在朗朗書聲中體會他橫放傑出、境界大開的豪邁和超脫!

學生齊讀

師:好,下課!同學們再見!

十、【板書設計】

寫景:壯景——豪

懷古:豪傑

抒情:豪情——放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六

教學設想

引導學生分析鑑賞《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對課文的朗讀、背誦,通過讀課文、看註釋、敘情形、議特點等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對宋詞的閱讀鑑賞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蘇軾的創作風格及豪放詞的特點

能力目標:(1)抓關鍵語句,提高學生鑑賞和評價的表達能力(2)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3)在理解詞的內容的基礎上誦讀和背誦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在詞中寄託的情感,感悟詞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審美目標:領悟、感受到蘇詞豪放曠達的特點並作出簡評

教學重點

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作爲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怎樣理解《念奴嬌&8226;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充滿魅力的時代,其中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勢,而且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時光雖然過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爲赤壁之戰所激動的。人,一旦來到赤壁,當年火光沖天、到處喊殺聲的情形彷彿又縈繞於腦海

赤壁之戰八百年後,一位偉大的文壇泰斗來到赤壁,寫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戰一樣流傳千古的偉大詞作——《念奴嬌&8226;赤壁懷古》這位偉大人物就是蘇軾

《念奴嬌 赤壁懷古》歷來被稱爲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到湖北黃州期間所寫,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讚美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詩歌的學習,關鍵在於品味出詩歌之美最根本的辦法是讀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二、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出激情滿懷、壯志豪情的氣勢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三、朗讀課文,學生整體把握全詞內容

看註釋,敘情形:長江向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軍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祖國的江山如畫,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健、英氣勃發手裏拿着羽毛扇,頭上戴着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髮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上闕:描寫了赤壁奇景

下闋:懷念周瑜,抒發感慨

四、品讀重點語句,探究有關問題: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大” 有氣勢 “淘”淘汰、湮沒

風流人物無數出色的人才

(解讀:人類歷史如長江一樣滾滾東流,無數風流人物被湮沒在歷史洪流中能被後人們記憶的又有幾個呢?)

2、赤壁的景色有什麼特點?如何描寫的?

明確:氣勢磅礴

(亂石) 穿空險峻雄偉

(驚濤)拍(岸)——巨浪衝擊岩石

卷 起 千堆雪聲勢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這幾句用了比喻、誇張、擬人的手法描寫赤壁雄偉壯麗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寫,顯得氣勢豪邁

3、可懷念的人物那麼多,爲什麼單單懷念周瑜?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組討論

明確:小喬初嫁了美女配英雄,瀟灑的風姿

雄姿英發英俊瀟灑,有氣魄

羽扇綸巾儒雅的將軍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大智大勇(曹操70萬大軍瞬間就被周瑜給消滅了)

周瑜當時可真是個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4 、爲什麼把周瑜放到這樣一個景色中去?

襯托英雄氣概、英雄風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討論:三國時那麼多的英雄豪傑,詞人爲什麼單單懷念周瑜?

參考:①建功年齡

蘇軾四十多歲 團練副使 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34歲就建立功勳

②機遇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碰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孫權識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戰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帥)

④英雄惜英雄 蘇軾:“知音如周瑜” 有人說周瑜心胸狹窄,那是羅貫中給他“演義”的,目的爲了襯托諸葛亮蘇東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

懷古的目的是爲了抒發自己的感情

6、抒發什麼感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笑什麼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麼被排擠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難以實現

感惆悵失意

7、但文章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就不是蘇軾瞭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明確:人生如夢,自己一生算得了什麼,在千古人物都被淘盡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應該僅僅是自己,而應該是千古不變的江月,就把這杯酒敬給了千古不變的江月

應該說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就叫做人生短暫,江月永恆,壯志難酬,豪情長存

五、歸納:

1、總結主旨: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着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2、怎樣正確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爲一體,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

六、評價《赤壁懷古》的藝術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味豪放派詞人蘇軾詞作的整體風格

作爲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蘇軾以詩爲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於傳統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爲規定的宮調、音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盪,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爲一體,借詠史抒發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七、拓展加深,佈置課後作業

課外查閱一些資料,思考比較《江城子·記夢》和《赤壁懷古》的異同 ,就其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作短評

附: [板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赤壁奇景 穿 山勢險峻 氣勢雄偉 擬人

上闋 寫景 歌詠赤壁 拍 巨浪驚險 聲音洪大 對偶 誇張

大江氣勢 卷 江水洶涌 色彩 鮮明 比喻

年輕得意 英俊瀟灑 英雄風采

下闋 詠史 懷周瑜 儒將風度 非凡膽略

抒情 抒己感慨 人生如夢 壯志未酬

八、教學反思

收穫之一:在教學過程中,以詩歌誦讀法貫穿課堂

琅琅的讀書聲應該一直是縈繞在語文課堂上的而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尤其是詩詞教學所以在《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設計上,我也採用了誦讀法

在初步感知時,要求讀準字音本詞是豪放詞的代表作,景物描寫扣人心絃,在賞析景物時,邊賞析,邊試讀,力求體味蘇軾豪放詞中景物描寫所蘊涵的壯闊美,然後同學齊讀,要求讀出氣勢在分析形象時候,同學範讀,體味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這裏有苦悶、鬱憤和不平,這裏有樂觀、曠達和自信,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構成該詩在情感上的複雜變化突出地表現了詩人的精神的自由,胸襟的灑脫,情感的豁達展示了詩人力求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當最後詩歌講解結束時,學生評價同學的誦讀,哪裏該激昂,哪裏該舒緩,有板有眼,學生已經真正走入了詩歌,走進了蘇軾這不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嗎?

收穫之二:在教學過程中,突顯學生對話參與意識

一直以來,好像語文的工具性發揮到了極致,誘使了教學中的簡單化教師爲考而教,學生爲考而學,語文世界中詩意的美、豐富的內涵,幾乎被拋之一邊語文世界被收縮於抽象的考試說明之中,很多時候我們把語文課上成應考訓練課新課標要求學生應該有主體參與意識,訓練表達能力,提高鑑賞評價能力

課堂上要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思維訓練,課堂上要給予學生思考的話題和時間,讓學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蘇軾爲什麼單單想起周瑜這位大英雄?我們設計了一個對比環節在對比中學生自然就提到了蘇軾對於年輕有爲的周瑜的羨慕和崇拜,對於自己生不逢時、老而無成的感慨,對於自己悲慘境遇的失落、惆悵也就爲下一個環節把握情感奠定了基礎

收穫之三:導語的精心設計

教學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師更應該追求教學過程的詩意設計導入的表達是爲了在第一時間營造一個詩意的意境,以渲染詩歌學習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