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熱門11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1篇《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熱門11篇)

篇1: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經歷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進行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思維的學習品質;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經歷簡單推理的過程。

難點:推理依據的敘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老師知道同學們最喜歡做遊戲,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個遊戲,好嗎? 生:好。

師:聽老師口令,同學們做動作。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哪個肩?

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那是哪隻耳?

捂住你的眼,不是右眼,那是哪隻眼?

伸伸你的手,不是左手,那是哪隻手?

師:同學們很聰明,剛纔在遊戲中我們順利的做出正確的動作。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做對的? 生:不是......就是......

師:這位同學總結的非常好,當出現兩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不是......就是......的方法來判斷。通過剛纔的遊戲,我們根據已知條件,推出結論的過程,在數學上稱爲推理。這種方法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簡單的推理。

教師板書課題:數學廣角――推理

二、合作探究,經歷體驗推理過程

同學們,老師遇到了問題你們願意幫幫老師嗎?

1、動態,呈現問題。

教師利用課件動態呈現例1。

(1)先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有語文、數學、品德與生活三本書,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師:請同學們猜一猜:小麗拿的是什麼書?小剛拿的是什麼書?猜的出來嗎? 生:猜不出來。

(2)再出示小紅和小麗說的話,再出示問題。引導孩子梳理信息:

“仔細讀題,你知道了什麼信息?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2、自主,探究問題。

提問“到底他們三個人分別拿着什麼書呢?”

(1) 請同學們獨立思考,把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2)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學交流一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3) 彙報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3、合作,交流提升。

交流後,孩子們有的閱讀思考後用語言描述直接得出結論,有的用連線的方法,有的用列表法。強化,推理過程

小紅拿的是( )書。

小麗拿的不是( )書,就是( )書。

只剩下( )書,所以小剛拿的一定是( )書。

4、質疑,求同引思。

連線法和列表法可以讓我們的推理過程更加直觀。“幾位小朋友在彙報自己的推理過程時爲什麼都要從小紅說的話開始思考呢?”

板書:

能確定的先確定

能排除的先排除

剩下越少越好猜

三、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同桌合作猜字母遊戲

(1)出示3個不同編號的袋子(⒈⒉⒊)和3個不同的字母(A、B、C)

(2)提示①1號袋裝的不是字母C;②3號袋裝的是字母A。

(3)獨立思考後,同桌合作完成,交流推理過程。

(4)彙報交流,說說推理過程。

(5)驗證(分別拿出袋子裏的字母卡片)。

2、猜顏色遊戲

(1)師:請三位同學上來排成一縱隊,分別給每位同學戴上一頂帽子,先請第一位同學說一說自己帽子的顏色。

生:不知道。

師:再請第二位同學說一說自己帽子的顏色。

生:不知道。

師:第三位同學你知道自己帽子的顏色嗎?說出你的推理過程

師:依次類推前一位同學說出自己帽子的顏色。

3、失物招領(出示課件)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板書

敘述法 連線法列表法

能確定的先確定

能排除得先排除

剩的越少越好猜

篇2: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全冊課時安排:(具體看教學計劃)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單元教材分析:

通過第一學期的“比長短”的學習,學習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並初步認識線段。主要特點有:

1、注意呈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

2、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

3、改變了線段的編排。

單元教學要求: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3、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單元教學重、難點:1、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2、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篇3: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數感。

3、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讓學生體會到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教材分析

重點

初步理解近似數的意義。

難點

初步理解近似數的意義。

教具

有關“近似數”的材料紙、計數器。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複習

遊戲猜數:教師或學生悄悄指定一個4位數,學生猜猜是什麼數。猜的過程中提示學生所猜數是否與目標數接近,猜中爲止。

1. 考驗學生對前面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2.請學生來說一說

新知呈現

1、教學例8

(1)出示主題圖和近似數“約是1500人”。

請猜猜育英國小的準確數是多少。

猜中之後提問:你如何想到這個數的?

(2)比較1500和1506兩數

(3)一個數的近似數不唯一

出示主題圖2 “新長鎮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數有什麼?

同學們說的數哪個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準確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哪個數來表示新長鎮的人數?爲什麼?

1.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2.指名學生彙報猜測

3.學生進行簡單記憶

指出:1506是一個準確數,1500是它的近似數,在不需要準確數據的情況下,選擇一個近似數可方便記憶。

4.師生總結方法::一般情況下選擇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數,方便記憶。

鞏固與拓展

1.生活中的數學近似數的使用

舉例:二年級同學304人,可說大約300人。

購物總價錢2998元,可說大約3000元。

2.練習:P79 4、5、6

1. 先學生獨立完成

2.師生共同訂正

3. 學生舉例

小結與達標

這節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請你說一說。

學生嘗試回憶本節課知識點

並嘗試說一說

作業佈置

P80 8、9

板書設計

萬以內數的近似數

例10

10000是9985的近似數

教學後記

學生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體會到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學習效果好。

篇4: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過河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注意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教學重點:

1、探索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正確地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過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春天到了,春暖花開,小草鑽出了地面,嫩嫩的綠綠的,那是春天的眉毛;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衝出家門奔向田野,去找春天,這時候正是春遊的好季節。

你瞧,希望國小的同學們正去了,他們來到河邊正要乘船過河了,在乘船過河的時候,他們發現並提出了一個數學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好嗎?

2、老師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並說一說:希望國小的同學們提出了一個什麼數學問題?

3、結合學生的回答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就在解決“希望國小過河需要幾隻船”的問題中繼續學習混合運算。板書課題:過河-混合運算。

二、自主學習新知。

(一)蒐集數學信息,理解題意。

1、學生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圖中都有哪些數學信息?

先同位之間說一說,再指定個別學生回答。圖中的數學信息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隻船最多隻能坐9人。

2、讓學生結合自己蒐集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複述題意。

希望國小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們要乘船過河,一隻船最多坐9人,需要幾隻船?

(二)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個別小組的學習討論。(重點說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做法)

3、班內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的算法有:1)29+25=54人 54÷9=6(只)

2)29+25÷9

3)29÷9=3(只)……2(人)25÷9=2(只)……7(人)

需要6只船或需要7只船。

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展示,讓彙報的小組先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其餘小組可以對他們的回答進行質疑問難,讓學生在相互質疑問難中理解算式的正確性與錯誤性。

4、探索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

1)老師提問,要求需要幾隻船,我們應該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指定學生回答,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

29+25=54(人)

b、再求需要幾隻船?

54÷9=6(只)

2)在算式29+25÷9的基礎上,老師適當引入小括號。

老師講解:根據前面學習的運算順序,一個算式中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又要先求出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怎麼辦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會幫你們這個忙的,你們想認識它嗎?它就是小括號,板書( ),讓學生讀一讀。

3)老師在算式29+25÷9 中 加入小括號,使算式爲:(29+25)÷9,然後告訴學生加了小括號,我們就可以先算括號裏的,邊說邊板書:

(29+25)÷9

=54÷9

=6(只)

4)讓學生給上面的算式命名,老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揭示課題: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5)提問: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學生回答後,老師小結並板書:有括號的混合運算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6)完成課本上的有關填空。

三、鞏固拓展應用。

1、說一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再脫式計算。(老師課件出示)

5×(36-29) (83-35)÷6

學生獨立完成後,先自查,再同位之間互相檢查。

2、比一比,算一算。

94-25+19

94-(25+19)

學生先標出先算的一步,再計算,算完後,說一說小括號有什麼作用。

3、解決問題:原來有14塊蛋糕,又買來6塊,把這些蛋糕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塊?

學生獨立列式解決後,讓學生說自己的分析思路。

四、師生總結概括。

1、老師提問: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指定學生回答)

2、學生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學習表現。

五、作業:

脫式計算

(45-20)÷5

72÷(45-36) (78-22)÷8

63÷(24-1)

板書設計:

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綜合算式:

29+25=54(人)

(29+25)÷9

b、再求需要幾隻船?

=54÷9

54÷9=6(只)

=6(人)

答:需要租6只船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過河》教學設計之一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過河》教學設計之一

篇5: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37~39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在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2.經歷觀察、比較、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3.會用相關的工具畫出直角、銳角和鈍角,通過看、說、折、畫、拼、評價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學會提出問題並運用一定的策略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評價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正確區分銳角、鈍角和直角的特徵。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CAI課件,三角板。

2.學具準備:練習紙、三角板、活動角、小棒、粘紙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小精靈和上海楊浦大橋的畫面)

小精靈:小朋友,還認識我嗎?我是你們的好朋友聰聰,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上海的楊浦大橋,聽說每根斜拉的鋼索和中間製成的柱子之間的角度可有講究了,是許多工程師智慧的結晶啊!

師:原來造大橋還要用到這麼多有關角的知識,你能找出橋上的角嗎?

[設計意圖:創設小精靈聰聰帶學生遊覽上海這一生活情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慾。]

二、探索新知

1.感知角。

學生指角,教師用鼠標點擊相同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狀。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這些角都是由什麼組成的?

生: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師:在找出的角中,有沒有我們學過的角?請說出它的名字。

生:1號、3號角我們學過,是直角。

師:他們說得對嗎?用什麼方法能證明它們是不是直角?

學生(七嘴八舌):讓我們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

課件演示比角,發現有的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完全重合,有的不能重合。

師強調: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幫助判斷時頂點要重合,一條直角邊重合,再看另一條直角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過程,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角的形狀,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爲學習新的知識作鋪墊,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意識。]

2.給角分類。

師:那現在你們能對這六個角進行分類嗎?

生:能!

師:請同桌小朋友先仔細觀察這六個角,再進行分類,分好後說一說是怎麼分的,爲什麼這樣分?

同桌交流,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分法一:分成兩類,1號和3號放在一起,因爲它們都是直角;2號、4號、5號、6號在一起,因爲它們都不是直角。

教師評價:這一組是根據是不是直角來分的,挺有道理的。

分法二:分成三類,1號和3號放在一起,因爲它們都是直角;4號、6號,放在一起,因爲它們都比直角小;2號、5號放在一起,因爲它們都比直角大。

篇6: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數的排列的基本方法。

2、使學生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複、不遺漏。理解簡單事物搭配中的有序、無序的不同。

教學準備:數字卡片,表格,彩筆,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今天咱們班來了這麼多的客人,他們都聽說咱們班的同學特別聰明,我也很高興,所以想帶你們去數學廣角玩一玩,你們想去嗎?

生:想(出示課件“數學廣角”)

二、新授

1、師:想要進去必須先解鎖(密碼問題出示課件)

提示:鎖的密碼是由1、2兩個數字組成的其中的一個兩位數

生:12 21(教師板書)

門鎖打開進入下一關

2、師:順利打開第一把鎖後,我們再來看看還有一個超級密碼鎖,密碼是由1、2、3三個數中的兩個數字組成的兩位(小組討論,自己動手擺一擺,寫一寫)?

提問學生討論的結果,板書。

提問哪組方法比較好,怎樣才能即不丟不漏也不重複的寫出所有兩位數?

生:先拿出數字1和2,組成12和21……觀察6個數字找出規律

師小結:組成的兩位數和數字的順序有關

3.我們一起進入北城南城(出示課件)用紅綠藍3種顏色給兩個城區塗上不同的顏色,一共有多少種塗色方法?

(1)先討論交流再塗一塗

(2)展示學生作品

(3)教師小結:用顏色塗出的城區與顏色的順序有關

4.進入數字樂園(課件展示)

5 7 9 三個數字,選任意2個求和,得數有幾種可能?

(1)小組討論

(2)填寫答題卡

(3)集體交流

(4)教師小結:求兩個數的和與數字的順序無關

5.師:剛剛我們一起闖過了很多關,數學廣角里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想見我們,朋友見面要握握手,我們 3個人爲一組,互相握握手,討論一下一共可以握幾次手。(出示握手圖)

(1)小組討論,親自實踐握手

(2)個別學生演示握手

(3)教師小結,3個人每2個人握一次手,可以握3次

6.總結:這次去數學廣角你覺得有趣嗎?你都學到了什麼?

7.佈置作業:找自己的2件上衣和2件褲子,搭配一下,看看有幾種穿法?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

篇7: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課本第5—6頁“分草莓”及“試一試”、“算一算”、·練一練”練習題.

教材分析:

本節課通過平均分數目較大的物體,引導學生經歷的試商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

學情分析:

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已具備了下面的認知基礎,能熟練地運用乘法口訣求商,,對被除數數目較小的餘數的除法,能較快的求出結果,並學會了豎式計算。這節課的重點是:當被除數稍大一些時,如火熱藉助懲罰口訣進行試商,這個問題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在探索,練習中積累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繫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探索中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悅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新知識的慾望。

重、難點與關鍵

1、引導學生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在探索、練習中積累有餘數除法

2、引導學生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繫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索發現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提問:在有餘數除法裏,餘數和除數有什麼關係?

指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回憶:餘數要比除數小。

2、10÷5 16÷5 18÷5 20÷5 22÷5 25÷5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學生練習完畢,引導學生對以上小題進行分類,並請學

說一說是按什麼標準來分的.引導學生按餘數的情況分成兩類。

有餘數的算式:( ) 沒有餘數的算式( )

二、探索新知

1、探索試商方法

課件出示課本第5頁“分草莓”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提問:要解決“每個盤子裏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2)指名回答,板書:55÷8

(3)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指名口答。

(4)小組討論:怎麼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5)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啓發學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通過集體交流,使學生認識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餘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2、再次組織小組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集體交流時引導學生認識: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3、引導學生歸納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4、應用試商的方法填空:課本第5頁“試一試”。

(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

課本第6頁“練一練”的第1 ~ 5題。

學生先獨立練習後進行集體訂正。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說說你認爲在試商時要注意什麼?

篇8: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科書第72頁7的乘法口訣。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口訣是學習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後的計算具有重要作用。本節課重點是理解每一句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口決在數量上和數目上有所增大,記憶難度增加,解決問題,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也比較困難。教學中需要尊重學生的基礎和經驗,在把握教材特點的基礎上,靈活地使用,合理的挖掘教學資源,才能凸顯課堂實效性,彰顯課堂精彩和活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對7的乘法口訣的驗證過程,加深學生對口訣的記憶和理解。

2、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對7的乘法口訣記憶較爲熟練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新知的質疑、探究、驗證、類推以及應用的能力。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3、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他們用數學的情感和態度,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對7的乘法口訣驗證方法的探究。

2、計算和應用。

【課前準備】預習7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算練習:1~6的乘法

二、新授

1、通過預習你知道7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是哪幾句?

2、那你知道這些口訣表示什麼意思?

誰能用這些圖片,邊擺邊說?

發現:口訣的前2個字表示幾個幾,後面表示它們是多少?

3、觀察口訣,你還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後一句口訣總比前面的一句多7.

可以應用這樣的規律幫助大家記憶7的乘法口訣。

4、記憶7的乘法口訣

師生對口令、生生同位對口令

5、應用口訣

(1)轉轉盤,轉到7乘幾,口算並說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2)大家一起做。數學書P73的第2、3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括號應填幾:

( )×7=28 7×( )=7 7×( )=49 ……

(4)看圖列式

(5)解決問題

①每人每天需要喝6杯水,一星期需要幾杯水?

②每天有7節課,一星期一共上多少節課?

③同學們做隊列表演,排成6行,每行7人,共有多少人蔘加表演?其中男同學有24人,女同學有多少人?

……

(6)趣味練習:

(7)數學遊戲:乘法撲克

篇9: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第10頁 例2 做一做 練習二的1、2題兩位數加兩位數 不進位加(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加法;

2、使學生能熟練地進行豎式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二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教具準備: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解決情景中的`問題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上節課有的同學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輛車,這節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師:怎樣能知道這兩個班是否能合乘一輛車呢?

(要知道兩個班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列算式?

學生說,教師板書:35+34=

2、請學生在小組裏討論怎樣計算“35+34”,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是用擺小棒的方法還是用豎式計算還是口算,國小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

3、請學生說明自己的想法

(1)先請擺小棒的學生講

提問: 爲什麼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來,3捆和3捆和起來?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講

提問: 寫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用豎式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3)請口算的學生講

提問: 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時應注意什麼?

二、做一做: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指名將題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做在書上

集體訂正投影片上的題目,進行評價。

同位相互檢查,相互評價,

三、練習:

練習二 第1題:

先請學生看圖,說圖意,

再列豎式計算。

第2題:筆算下面各題。

學生將題目寫在練習本上,同位相互檢查。

篇10: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猜測、實驗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簡單推理的經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猜的方法。讓學生對數學推理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

難點:培養學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圖片:師:同學們知道這是誰嗎?

師:誰來介紹一下柯南?

生:柯南是一名偵探。

師:“對呀,柯南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偵探,是一個破案高手,他在破案當中經常用到推理。今天陳老師把柯南邀請來到了2(2)班,和同學們一起來玩一玩推理的遊戲——猜一猜。(板題)

師:柯南還帶來了禮物給我們班的小朋友呢,禮物就在我手上,你們猜一猜禮物在我的左手還是右手?猜到的同學,禮物就送給他!

生1:禮物在教師的左手。

生2:禮物在教師的右手。

意見不同,原來缺少一條信息。

師提示:“我的禮物不在左手上,你能猜出禮物在我的哪一隻手上嗎?誰願意說說你是怎麼推斷出來的?”

生:因爲老師說禮物不在左手,那麼禮物就在右手。(師相機板書:不是——就是——)

師引導小結:只有兩種可能,禮物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不是左手,就是在右手。

二、串設情景,感受推理的過程

1、第一次猜書的遊戲

師:同學們真聰明,就像是一個小小偵探一樣。下面小柯南想考一考大家了,請看題:歡歡和樂樂兩人手裏分別拿着語文書和數學書,柯南想讓你們來猜一猜,他們是拿着什麼時候書?你能猜出來嗎?

生1:我猜歡歡拿着語文書,樂樂拿着數學書。

生2:我猜歡歡拿着數學書,樂樂拿着語文書。

師:是的,有兩種情況我們不能確定,我們要怎樣才能猜出來呢?(多加一個條件),咱們看看樂樂說些什麼?

出示樂樂的話:我拿的不是數學書,請同學們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讀:我拿的不是數學書。

師:現在你們能猜出他們分別拿着什麼書嗎?

生:歡歡、樂樂都有可能拿着語文書和數學書,但樂樂不是拿着數學書,那麼他就是拿着語文書,拿歡歡只能是拿着數學書。

師小結:同學們剛纔說的很好,當我們猜兩種物體時,如果不是其中一種,就是另一種。(板書:不是其中一種,就是另一種)

2、第二次猜書的遊戲

師:柯南說:“兩個人兩種書你們懂得做了,那麼3個人3種書你們會猜嗎?,小麗、小紅和小剛三個人分別拿着語文書、數學書、社會書,請你們來猜一猜小麗她拿着什麼書?

生1:小麗可能拿着語文書。

生2:小麗可能拿着數學書。

生3:3種書都可能。

師:有這麼多種情況,能猜得準嗎?

生:不能。

師:那怎麼辦呢?

生:要給一些條件。給提示!

出示: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書,小剛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同學們讀一讀他們說的話。

師:現在再猜猜他們分別拿着是什麼書?先在4人小組裏交流想法。再讓兩、三名學生回答。

師:我們應該怎樣猜?先猜誰的?

生1:因爲小紅說拿的是語文書,所以我們先確定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麼剩下小麗和小剛他們都可能拿着數學書或社會書。又因爲小剛說他不是拿着數學書,那小剛就是拿着社會書,那麼最後小麗是拿着數學書。

師:說的真清楚,掌聲表揚!誰還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猜的?

生2:先確定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麼小麗和小剛他們可能拿着數學書或社會書,再來肯定小剛,小剛說不是拿着數學書,就是拿着社會書,最後小麗拿着數學書。

師:__X的思路真是清晰啊,說得真好!掌聲表揚!

師:對比分析:剛纔第一次猜書與第二次猜書有什麼區別?

師:猜兩種書時,怎麼猜?

生:不是……就是……

師:猜三種書時,怎麼猜?

生:知道小紅拿什麼書,可以放在一邊,再猜另外兩個。

師:對了,猜兩種物品時,有兩種可能,不是其中一種,就是另外一種。猜三個物體時,先確定已經知道的,把先知道的條件放在一邊,再按照猜兩種物品的方法來猜。(師適時板書:猜兩種物品:不是其中一種,就是另外一種。猜三種物品:先確定已經知道的,再接猜兩種物品的方法。

篇11: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分一分”的具體情境與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並記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會用除法算式表示並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教學重點】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學過程】

一、分分填填,溫故鋪墊。

1、填空:

三()十二()六十二二()十八()六十八

2、⑴平均分給了三個人,每人分()個。

⑵每人分三個,可以分給()人。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師:一天,猴媽媽買了12根香蕉,要分給猴哥哥和猴弟弟,要使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滿意,猴媽媽要怎麼分香蕉呢?

生:平均分。(板書: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磁鐵代替香蕉分一分。

師:現在老師在黑板上畫兩個圓圈表示有2只猴子,用磁鐵代替香蕉,有誰要上臺來幫忙分香蕉?

師:我們看每隻猴子分到了6根香蕉,每隻猴子同樣多,也就是平均分了。

2、認識除法算式的寫法、讀法、各部分的名稱,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

師:像這樣平均分的過程,我們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12÷2=6(根)

師:注意,這個算式裏面有一個新的數學符號“÷”,叫做“除號”。你們看,它的中間是一條橫線,上下有兩個小圓點。

師:小朋友們,你們誰能把這個算式讀出來?

生:十二除以二等於六。學生跟讀2遍。

師:現在誰能說說這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是什麼?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號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給兩隻小猴子,6表示每隻小猴子分到6根香蕉。

師:那麼整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呢?

生:這個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給2只小猴子,每隻小猴子分6根。

3、介紹除法算式的另一種意義。

師:現在猴媽媽讓小猴把這12根香蕉,每4根裝1盤,那麼需要幾個盤子呢?(板書:每4根香蕉裝1盤,需要()個盤子。)

師:可以看出一共是需要3個盤子,能把12根香蕉分完。

師:這個分的過程是平均分嗎?

生:是的。

師:那我們還是可以用除法來表示剛纔分的結果。12÷4=3(個)

學生讀一遍這個算式。

師: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麼?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號表示平均分,4表示1個盤子裝4根香蕉,3表示用了3個盤子。

師:整個算式表示的是什麼呢?

生:把12根香蕉,每4根裝1盤,需要3個盤子。

師:我們都知道加法、減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稱,同樣的除法算式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稱,你們知道它們叫什麼嗎?

師:(總結)除號前面的數叫做被除數,除號後面的數叫做除數,除得的結果叫做商。

師:剛纔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都運用了除法,爲什麼可以用除法來解決呢?

總述:以後我們遇到平均分的問題,比如求每份是多少或求分成了幾份,都可以用除法來解決。

三、實踐操作,拓展思維。

1、12根香蕉還可以怎樣平均分?用除法算式表示。(學生分小組合作,在全班交流。)

2、看圖填一填:(同學們幫小猴解決了難題,小猴又拿出一些水果來感謝大家。)出示水果圖。

(1)12個草莓,平均分成3份,每份()個。

(2)把15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個。

3、把18根骨頭平均分給6只小狗,每隻小狗分得幾根骨頭?

4、有一堆蘋果,平均分給5只猴,正好分完。猜一猜,這堆蘋果最少有多少個?

5、數學書38頁試一試。

四、總結回顧。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都學到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