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英語教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英語教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英語教學心得體會 篇一

新學期的第一節課,聽同事說,We have a new friend 。這一句,學到最後,還有些學生不會讀。我想既然不好學,我就由易到難,慢慢的教。來到教室,正好班裏新轉來了一名同學,正好在Let ’ s talk部分,裏面有個新句子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不是剛好能用進去嗎?於是在和學生進行簡單的師生問候後,我們進入了新課學習。

T:I have a new friend 。Do you want to know Now gue!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致,開始猜,男孩,女孩……我一步一步地把他們引到了新同學張世龍的身上。指着張世龍說:I have a new friend—Sun Yue。板書:new friend。解釋“新朋友”。接下來逐步教學句子I have a new friend CSun Yue today。讓學生也指着說,等學的差不多了,再把I改成We,循序漸進,這樣學起來就簡單多了。我覺得,在有的時候不是學生學不會,而是老師沒有備好課,備好學生,沒有設置好語境,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或者是沒有遵循學習規律。如果能利用周邊現有的事物作爲資源,教學效果會更好。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細心善於觀察,多思考,把生活中的事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讓他們覺得英語“ So easy!”

點評:劉老師把當堂所學的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這樣既讓學生們更有興致的投入學習又完成了知識的實際運用,相信學生們也受益頗多。

英語教學心得體會 篇二

有一則童話故事這麼講到:在一個池塘裏,住着一對好朋友青蛙和魚。它們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魚離開水就會死去。於是,青蛙決定自己跳到岸上,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講述給魚。在岸上,它看到了戴着帽子的大人,吃着棒棒糖的小孩,在草坪上吃草的奶牛,以及空中飛着的鳥。它回到水中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講給了魚聽。沿着青蛙的描述,魚在大腦中開始形成了“人”、“奶牛”“飛鳥”的圖像。然而,由於魚缺少對這些事物的直觀感知,對它們的認識也就停留在了自我理解的層面。於是,魚眼中的“人”也像它們自己一樣,只是大人戴了頂帽子,小孩手裏握着棒棒糖;它眼中的“奶牛”也就是身上有黑白相間的斑點,頭上有犄角的魚;它眼中的“飛鳥”也就比自己多了一雙可以在天空飛翔的翅膀。由於先前的經驗和理解,魚形成了“魚人”“魚牛”“魚鳥”這些對周邊事物的錯誤認知。關於如何糾正這種錯誤,在我看來,有兩種方法:其一,魚真正地跳出水面,親自去觀察和驗證自己所聽的內容;其二,青蛙對所講內容進行檢測,通過反饋,掌握魚的認知情形,做出適度地調整和糾正。

將此故事進一步延伸到我們的教學中,教師就是故事中的青蛙,學生則是魚,而人,奶牛,飛鳥等則是學習內容。魚對青蛙所講內容的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受限於它們之前已有的知識。換句話說,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已經或多或少地對所學內容有所認知,而這些前概念對他們的後續學習有着深遠的影響。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碰到這樣的情形:一個語法項目講解很多遍,仍然有同學表示不能理解,作爲教師的我們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實際上,這種情形的出現,往往是由於教師和學生站在了學習內容的對立面,教師本能地認爲重複很多次的內容,學生應該可以很好的把握。殊不知,學生理解的困難極有可能源於錯誤的前概念,例如,混亂的語法知識等。因此,我們應當意識到並且明白,每位學生都是帶着前概念對新的學習內容加以理解的,不能因爲欠佳的表現就武斷地認爲他們不努力。

正確的、豐富的前概念,有助於學生不斷地樹立自信心,取得更大的突破;而錯誤的前概念,無論對於學生的學習還是教師的教學都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些學生對外語學習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無論在作業還是課堂表現上,都積極主動,外語學習呈現良性循環狀態。而有些學生對外語學習則抱着厭惡的態度,認爲自己就是學不好外語。我曾與他們進行交流,問他們“爲什麼這麼嫌棄外語?”他們回答道:“老師,我國小英語就沒學會,國中英語就聽不懂,您說我高中英語還能聽懂嗎?”顯然,多年來外語學習的挫敗感已經讓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接受自己破罐子破摔的現狀,這不禁讓人感到一絲悲涼。在實際教學中,面對學生錯誤的前概念,讓其跳出自己的池塘,親自去觀察學習事物,獲取正確的認知似乎比較困難。在此情形之下,作爲青蛙的教師則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只有在充分地瞭解和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對所教內容進行創造性的設計,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逐步扭轉學生錯誤的前概念,纔可能改變他們的學習甚至是人生軌跡。

作爲一名高中外語教師,我常常有一種無力之感。進入班級的孩子們,已經是有着至少六年外語學習體驗的學生。也就是說,他們攜帶了豐富的前概念,或對或錯,進入了課堂。面對他們,特別是已經對外語產生反感的孩子們,我所能給予的,就是充分的理解他們所需,創造性地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耐心地鼓勵他們,讓他們相信“一切其實都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帶領他們感受外語學習的快樂。我常常對學生說,最可怕的不是你不會,而是你選擇放棄。我希望,每一點微小的舉動,都能促使他們修正錯誤的前認知,爲未來的學習鋪好寬闊平坦的路。在每條魚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會碰到許多的青蛙;同樣,在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的老師。學生前概念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多方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在知識領域,教師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或許,一次耐心的解釋,一個淡淡的微笑,或者一個肯定的眼神,就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奇蹟。

英語教學心得體會 篇三

在這次“青春逐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擔任英語組的組長,從編寫英語教學的策劃書到英語教學備課再到給小朋友們上課,每一個環節我都參與其中並感受頗多也受益良多。

社會實踐活動籌備伊始,我主動請纓擔當英語組的組長,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爲社區的小朋友多做一點事,也爲我們這個團隊分擔一些責任。剛開始寫策劃的時候我是針對xx社區的情況來寫的,後來隊長何xx說臨時改到利民社區,所有的策劃都要有所調整,當然也包括我們英語組。還好兩個社區的情況都差不多,我們也很快就做好了調整。但是因爲不知道利民社區小朋友們的整體英語水平,我也只做了一個粗略的策劃,準備實踐活動的第一天去了解小朋友們的英語水平。

第一天到了社區後,我們並沒有給小朋友上課,只是給他們進行課業輔導,同時我也問了部分小朋友是否有上過英語課,初步瞭解到了他們總體的英語水平。因爲第二天就安排了要上英語課,所以晚上回家我就開始備課。第一堂課我準備的是有禮貌用語的使用以及26個字母的讀寫。我首先是在網上下載了一個ppt,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對ppt進行了修改。又下載了一個教學視頻和一首英語“abc之歌”,以期用多種多樣的形式調動孩子們的課堂積極性。

到第二天正式上英語課的時候,我還是有些緊張的,畢竟這是我第一次給別人上課,還是英語課。在課堂上,我列出了一張英文名字的清單,讓小朋友們自己選一個滿意的英文名,但是由於經驗不足,課堂秩序一度陷入混亂。有的小朋友十分跳脫,有的則又羞澀含蓄。不過最終有驚無險,在我們所有志願者的共同努力下,使課堂秩序恢復了正常,在獎品的激勵下也充分調動起了小朋友們的積極性,也使第一堂英語課圓滿落幕。

有了我的前車之鑑,由我們英語組其他隊員主講的英語課也有組織有紀律地開展起來。我總共上了兩堂英語課,每一堂英語課裏,進步的不僅是孩子們,我也在進步。

在我的英語教學中,有不足,也有亮點。但總算讓孩子們學到了知識,無論過程如何,只要結果讓孩子們有所收穫,那麼我所做的一切準備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英語教學心得體會簡短總結 篇四

回顧這一學期,既忙碌,又充實,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反思的地方。現將本學期英語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一、多讀專業書籍,瞭解學生心理成長。

在很多的英語課堂上,我總是感覺是在用老師的權威來壓制學生,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贏了”孩子,但我們需要做到的是“贏得”孩子。要想讓學生成長的更快,老師要知道學生的心理和年齡成長的特點,他們需要、想要什麼樣的課堂。因此,在課堂環節的設計上,若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讓課堂有緊有鬆,瞭解學生的期待與心理,讓學生的心和老師的勁兒使在一起,會收到不一樣的課堂效果。

二、師生共勉,規劃英語培養目標。

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我希望我們的英語學習不僅僅體現在學生卷面的考分上,更應體現在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上和素質培養上面。短短的每天40分鐘一節課,又學課文又做練習,整堂課學生都是在被動的環境裏學習語言。這半個學期我嘗試着讓學生預習課文,並把預習的內容具體化。自己也利用時間精心備課,向40分鐘一節課要效率。勁量抽出5分鐘時間來讓學生展示他們的英語風采,先從讀文開始,慢慢的過渡到自由發言。同時,給學生規劃英語培養目標,告訴學生相關的學習策略,引領優秀學生領先一步,中等生跟進,後進生打好基礎。

三、規範書寫,梳理知識

相對以往,書面作業做的較少,本學期增加了書寫作業,把同學易混的知識和重點知識以抄寫的形式佈置下去,量少,勤做,一方面用來規範書寫,另一方面加強學生記憶,半個學期下來,對知識的記憶還是有效果的,不要小看抄寫作業,它很鍛鍊學生抄寫的仔細和認真的能力,如果能在課上留出5-6分鐘時間來寫就更好了,學生的作業即會按時完成,書寫的工整度也會提高。

四、反思和改進之

把基礎知識打牢很關鍵,如果學生在某課或某一個知識點存在疑問的話,要及時的按下“暫停鍵”,這樣比後面反覆的複習效果要好的多,也能夠儘量照顧到後面的學生,這樣比課下單獨給後進生補習也要好的多。

以上就是我這個學期的教學經驗總結,還有很多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地方,希望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持續改進。

英語教學的心得體會 篇五

7月5日,今年英語口語技能專業的學生迎來了大學第一次實習,英語口語技能實習。有緊張、不安和好奇,但更多的是期待。

學校的實習安排真的很特別,不是爲了和外國人交流;而不是整天呆在教室裏和同學進行情景對話或者討論,或者上臺表演;不要去某個公司或者學校,分組準備情景對話和專題討論的材料,然後進行表演和演講測試。這真是莫名其妙。

實習的第一天是分配任務的會議。按照安排,整個部門第88人已經分成了9組,每組9到10人。老師指定每組第一個同學當組長,我有幸當了第二組組長。同一天,我們小組決定分組,選擇情境和主題。但是,隨着任務和實習計劃的不斷變化,我們小組最終確定了《在學校》和《在市場》這兩個場景,以及《家庭》《友誼》《愛情》這三個主題,哪個最重要?也確定內部分組。準備材料不難,但短時間內注意發音和與搭檔適當配合就很難了。通過13號的情景對話,14號的主題討論和口語測試的表現調查,我發現我的口語有三大問題:

第一,發音不到位。

單詞的發音可以準確,但說到句子、段落、章節,很難注意到個別單詞的發音,重音的概念不清楚;

第二,語調不明顯。

從口中吐出的英語大多很平淡,語調也沒有太大差別,聽起來缺乏情感和激情,感覺生硬;

第三,缺乏自信。

正因爲如此,他們很少說英語,在人前說英語會緊張,不自然。

實習結束了,不管結果如何,重要的是過程。我不僅更好地理解了我英語口語中的問題,也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口語的重要性。根據自己的問題,我會對症下藥。根據老師的建議,我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英語節目或者新聞廣播,每天聽,每天練,糾正發音,樹立信心。

擺脫惰性,我相信天道酬勤。去修遠的路很長,所以我會上上下下。只要我用正確的方法,把我的努力投入進去,持之以恆,我就會成功。笑到最後的人笑得最好。

英語教學心得體會 篇六

最近,筆者拜讀了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魯子問教授撰寫,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小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實踐論》一書感觸頗深,使我對任務型教學有了更深刻、透析的認識。

任務教學以具體的任務爲學習的動力或動機,以在情景中完成任務的過程爲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的成果的方法來體現教學的成就。學生有了具體的動機就能自主地學習、主動地使用所學語言去做事,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使用所學的語言,在使用所學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完成任務,獲得結果,發展語言實踐能力。簡言之,任務教學要求教師圍繞指定的交際目標和語言項目,設計出操作性強的任務教學活動;學生通過多種語言活動完成任務,最終達到學習語言和掌握語言的目標。

任務教學包含三個部:任務前(Pre-task),即在任務的前期準備階段,教師要把主題和任務介紹給全班學生,即明確活動任務和目標;任務中(While-task),即師生圍繞主題而設計一系列真實的或模擬的、儘可能接近社會生活的任務和活動,熟悉語言,運用語言,通過獲得、處理和運用信息做事情;任務後(Post-task),即最後產生一個活動的結果。整個教學圍繞完成任務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感悟、體驗並學習和習得語言。這是一個動態的、各種語言技能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均得到綜合運用的過程。

本書還讓我明白,教師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六點。

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並具有可操作性;

2、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爲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儘量真實。

3、活動要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4、活動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它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繫,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5、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活動不應該僅限於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

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讓我對英語課堂中的任務的意義及設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解答了一直以來困擾我的兩個疑惑:

疑惑1:我在課堂做的任務不叫任務叫什麼?

我對任務的理解即:處理對話、文章是通過完成相應的練習活動。而不是單純的講語法、翻譯、知識點的呈現與訓練的過程的活動。看了任務型語言教學一書,否定了我的這些做法。書上舉例說:情景對話、較色扮演、角色朗讀對話、給出幾個問題,讀對話或短文回答這些問題,都不是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那麼什麼纔是任務呢?我繼續讀書。搞明白了這些自己看來所謂的任務並不是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所指的認識是真實的任務。那麼什麼纔是真實任務呢?

疑惑2:真實任務與學習型任務之間有什麼聯繫?

此書中還舉例:我們課堂上可能常操練這樣的對話:教師手裏拿個蘋果問What’s this?同學回答It’s an apple.這就是不真實的交際,因爲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蘋果,只是不知道蘋果這個詞而已。還有我們在學習現在進行時時,可能會設計成:教師一邊寫字在黑板上,一邊說I am writing.這也是不真實的交際。因爲人們不會一邊做動作一邊自言自語地描述。那我就想了,這些都是我們平常上課慣用的練習方式,爲什麼現在卻被否定了?通過解讀這本書,我瞭解到,我們課堂上所做的的這些活動只能稱爲“學習型任務“,即課堂以外不會發生的事情。換言之,我們只有在練習現在進行時時纔會邊畫畫邊說I’m writing.課堂以外我們不會這樣做的。還有,我們只在課堂上纔會針對一個對話或短文給出幾個問題,然後讓大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或判斷正誤。這些活動只能稱爲是爲了實現某種學習目的而專門設計的任務,現實生活中是不會發生的。而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應該是指接近或類似現實生活中各種事情的任務,也就是說,學生離開課堂以後在學習、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事情,如訂飛機票、寫信、在地圖上找到目的地、爲了確定本版牆報應設置哪些欄目等,這些與現實生活中做的事有聯繫的生活才叫做真實任務。當然,這些真實任務也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書上42頁就舉出了一個真實的任務設計,並且對於如何對任務進行選擇在52頁出世了一個圖示,告訴我們任務的設計應遵循由遠及近的原則。同時強調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課堂活動中,學生以表達意義爲主,而不是以操練語言的形式爲主,同時不過分強調語言使用的準確性和正確性,只要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意義的表達上就可以了。我的理解就是:比如設計一個買機票的任務,可能是按照怎樣打車----告訴司機目的地----付錢----到機場----有可能找不到售票處----尋求幫助----找到售票處----怎樣與售票員的相關對話----最後買到了票。這只是我通過對真實任務的理解,假設的一個任務。那大家完成這樣一個任務的過程中,要有語言的選擇,確定如何完成這個任務,而中間環節的完成要實現英語協商。因爲書中指出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學生可以使用他們以前學過的或接觸過的任何語言知識和技能進行表達,當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真實任務及如何實施真實任務時,我又產生了疑惑。

通過學習本書結合自己的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爲如果將任務型語言教學運用與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能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情感態度的視角對學困生的成因進行歸因分析,探索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下促使學困生轉化的策略,有以下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將任務型語言教學運用於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論證了學困生轉化的可能性和任務型語言教學對學困生轉化的優越性,豐富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理論。

2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下,爲高中英語教學尤其是學困生轉化探索了有可操作性的學習策略和教學策略,有助於推動高中英語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3試圖呼喚教育工作者關注學困生,想方設法轉化學困生,落實新課程背景下的“三維目標”,體現“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

英語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七

十月份,我的主要教學研究課題是“以多元互動課堂評價手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主地學英語,說英語,用英語,自主地用課堂評價用語以及本課所學的新句型對學生自己、他人的課堂表現,課堂行爲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興學習興趣與效果。

自主學習的目標定義爲:在課堂上自主地說。課後自主地複習。

我事先沒有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因爲不想給學生增加壓力與負擔,另外學生也沒有預習工具。而是拿出來一節課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熟悉我的教學套路,通過這節課讓學生知道哪個教學環節是可以自主發揮的,哪些地方可以做小老師,,哪些地方可以得到小紅旗。也就是說通過一節課讓學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感受到成就感,從而自發地進行預習,這比老師強壓着預習效果好得多。

這個方法收效良好。最明顯的是四年級。原來2個班的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也較差,有時教幾個單詞都要花費一節課的時間,有些記住了意思又記不了讀音。自從當了“小老師”後,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有了成就感,學生非常歡迎自己學習、自己做主的學習方式,課堂氣氛重新活躍起來。學生自己能教的單詞由剛開始能教一個,到逐漸地擴展到大部分單詞都由“小老師”來教,直到學生教不了了,我才教。課文裏的句子幾乎都不用我翻譯,學生通過自主預習以及小組合作就能夠自己翻譯。因而我教得非常輕鬆,學生也學得很快樂。

有一個叫白立竹的學生變化最明顯。這個學生剛開始對英語課並不感興趣,上課不是搞小動作就是開小差,自從嚐到當“小老師”的甜頭後,她變得認真聽課了,還爭先恐後地當起“小老師”來,有時一節課能教好幾個單詞呢。我想這“小老師“的背後肯定是勤奮自主的預習結果,這得益於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習重心的下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英語課堂變成了快樂大本營,教與學都變成了一件輕鬆的事情。

英語教學心得體會 篇八

在學校教務處的領導下,在國小數學教研組的組織下,本組成員集體觀摩學習了國小數學網絡教學視頻。本次觀摩的視頻內容爲國小數學四年級教材“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觀摩過程中,各位教師專心學習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詳細記錄心得體會,並認真聽取了專家的點評。視頻觀摩完畢後,組內成員積極參與到關於本節課優缺點的討論中,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學習氣氛相當濃郁。我作爲四年級數學教師,通過本次學習,收穫良多。現將本次視頻觀摩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記錄如下。

一、教學過程完整,教學結構安排緊湊

本節課,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非常完整,各環節的聯繫非常緊密,過渡也非常自然。導入時,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並且埋下伏筆,讓學生帶着疑問去學習。進入新課探究,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逐漸解決這個疑問。緊接着的課堂鞏固也起到很好的作用,鞏固了本節課學生所學新知。特別是在課堂小結部分,教師讓大家說說自己有哪些收穫有哪些遺憾,更是體現了小結的意義。

二、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引導教學

本次網絡視頻中的授課教師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教學過程中能做到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只起到引導作用。在介紹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時,教師沒有直接給出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自己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的規律,等學生髮現規律後再讓學生通過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加以驗證。從而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識記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學生對這種通過自主探索發現的知識的掌握肯定要比教師直接講授的牢固。

三、科學合理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已經很普遍的融入到現在的教學中。我覺得一堂好的多媒體課,其教學效果一定非常顯著,但多媒體如果使用不當,造成的不良後果也是不可低估的。本節課,授課教師在多媒體的使用上是非常科學合理的,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將抽象思維變成形象思維,使學生能更直觀的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從而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另外,本節課授課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上有個非常突出的亮點,在課堂鞏固環節,教師設計的課件能根據學生提出的角度製作出相應的三角形,學生在提出角度的同時也會思考自己所說的三個角度相加和是不是180°,這樣三角形內角和的規律在他們腦海中就更加鞏固了。

綜上,本節課堂實錄的水平是很高的,授課教師的教學功底紮實,教學過程中亮點不斷,其採用的教學方式也是我非常喜歡的。經過這次學習也引發了我的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更科學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些思考也將成爲我在日後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