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孔雀東南飛教案多篇

高中孔雀東南飛教案多篇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一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敘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敘事詩通過人物塑造表達主題的特點。

3、評析人物,瞭解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摧毀青年男女的愛情的罪惡。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養學生結合語境欣賞詩歌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

三、過程方法

品讀法、討論法

四、情感價值觀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惡,培養學生珍愛生活。

教學設想:

本文語言接近口語,而且註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同時全詩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堂內串講。因此,教學本詩可從人物命運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

課前預習:

1、通讀全詩,利用工具書和註釋,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瞭解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間聽屠洪剛的歌曲《孔雀東南飛》)

學生用簡潔的語言介紹《孔雀東南飛》

二、走進文本(用問題帶動閱讀)

1、你認爲焦母遣棄劉蘭芝的原因是什麼?

預設:

a、專斷說: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b、無子說:共事二三年。

c、門第說: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裏。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

2、能不能讓他倆殉情的先後順序顛倒一下,讓仲卿先“自掛東南枝”,然後,再讓蘭芝“舉身赴清池”?

預設:

a、劉蘭芝對愛情的忠誠與堅強

b、焦仲卿對愛情與母親的顧慮

3、你對這首詩還有哪些疑問?

預設:

爲什麼劉蘭芝離婚後還能風光再嫁?

資料分享:

漢代對於婦女再嫁,亦與後世不同。漢代出現數位皇太后如漢文帝之母薄姬、漢武帝之母王姬都是再嫁之身,堂而皇之地做**,無人以爲異。女子再嫁三嫁,亦是不絕於書。據稱,嫁人次數最高者大約是宰相陳平的妻子,嫁給陳平已經是她的第五次婚姻,這亦是令後人吃驚的一個例子。(《中國歷史上的執政太后:女人天下》作者:蔣勝男華東師大出版社)

漢代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婦女的地位進一步滑落,表現在婚姻戀愛上,就是其自由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漢代婦女還未完全脫離社會生產領域,貞節觀念也未形成習俗禁錮她們的心靈,加上漢代距原始社會尚近,原始古風尤存,使她們擁有一定的權力和自由。她們可以自擇夫婿,可以離婚、再嫁,甚至婚外戀也不受時人嚴厲非議。可見,漢代婦女具有比後世更多的婚戀自由。

兩漢時正統儒者的言論尚未完全拘束人們的社會行爲。當時的成文法律沒有明確地限制婦女再嫁。而實際生活中,婦女再婚的現象屢見不鮮。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守寡後,看上了有婦之夫宋弘,光武帝親自替她作說客。東漢末年的著名文學家,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先嫁河東衛中道、被擄入匈奴後與左賢王成親,並生有子女,歸漢後又嫁與董祀,先後改嫁兩次。這樣的身世並沒有成爲她一生的污點,相反她由於傳奇的經歷和文學上的才華被南朝人范曄收入了《後漢書列女傳》。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的】

1、瞭解焦、劉愛情悲劇,封建家長制摧殘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2、瞭解作品是如何在尖銳的矛盾衝突和曲折的情節發展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塑了反禮教、爭自由的男女青年的藝術形象的。

3、瞭解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的藝術成就;理解鋪陳、排比、起興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誦懂全詩,熟悉情節,探討人物悲劇命運的原因及典型意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教學用具】多媒體網絡教學。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瞭解“漢樂府”的有關知識;朗讀課文;梳理情節;學習小序及起句的作用。

【教學步驟】

〖複習舊課〗 抽查背誦《離騷》最後一段。

〖學習新課〗

導入:請大家在音樂的伴奏下,自讀課前提示,以及課後有漢關樂府的知識。

(教師打開網頁。展示課題、背景音樂(梁祝協奏曲)與背景圖片。)

2、明確本節課的任務(見網頁)

3、剛纔你們聽到的是什麼音樂?《梁山伯與祝英臺》。《梁祝》反映的是封建社會中男女青年的悲劇愛情故事,像這樣的故事,在封建時代不足爲奇,我們現在就要了解到另一個愛情悲劇故事《孔雀東南飛》了。

4、語文知識

(強調:《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又稱爲“南北雙璧)。課文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

關於“漢樂府”。請看40頁方框裏的介紹。

五言詩起源與發展:(多媒體顯示)

中國古代詩歌體裁。全篇以五字句構成。最早產生於漢代民謠和樂府民歌。到了東漢時期的樂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於成熟,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文人五言詩是在學習民歌的基礎上出現的。標誌着文人五言詩達到最高成就的,是東漢末年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建安以後,五言詩創作日趨繁盛。唐代以後,五言詩更爲發展,出現了五言律詩和五言絕句。由於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彙,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內容,更靈活細緻地抒情和敘事,因此,它適應漢以後發展了的社會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成爲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詩遂通稱爲“五言古詩”或“五古”了。

樂府命名有很多種類:

一歌,如《襄陽歌》;二行,如《兵車行》;三歌行,如《短歌行》、《燕歌行》;四引,如《丹青引》;五曲,如《明妃曲》;六吟,如《樑甫吟》;七辭,如《明妃辭》;八篇,如《白馬篇》;九唱,如《氣出唱》,十調,如《清平調》;十一怨,如《長門怨》;十二嘆,如《夢妃嘆》。

5、聽(網絡)錄音朗讀,給每個自然段標明序號,思考給全詩分幾部分,如何用簡短的詞語概括各部分。

6、討論之後,用PPS顯示:

〖情節〗

小序:一、起興① 二、遣歸② 三、逼嫁 四、殉情 五、化鳥

6、翻譯小序。

問:小序有什麼作用?

明確:(小序)概括故事發生的時、地、人、情節,寫作緣起。

7、討論起興的作用:

一、起興:烘托悲劇氣氛,提攝全篇,引出下文。

8、有時間就讓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家庭作業〗

1、翻譯全詩,提出難懂的詞句;

2、本詩猶如一出電視劇,請給各部分每個場面再用一個詞語或短語概括一下其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疏通全詩詞句;掌握“相”字、部分偏義複詞與“自”字的用法;概括各部分每個場面的內容。

【教學步驟】

〖複習舊課〗 檢查有關漢樂府及本詩有關的知識。

〖學習新課〗

1、疏通全詩詞句(要求針對每段提出問題,小組競賽);

結合概括每個場面內容

PPS:)(

┌請歸 ┌蘭芝還家

│求情 │縣令遣媒

│斥子 │蘭芝拒媒

二、遣歸│慰婦 三、逼嫁│

│整妝 │太守遣媒

│拜別 │阿兄逼允

└密誓 └太守籌婚(鋪陳排比)崐

┌備嫁 ┌對蘭芝夫婦的同情

│訣別 │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

四、殉情│ 五、化鳥│

│別母 │對封建制度的抗議

└殉情 └照應開頭

3、掌握部分詞語的用法(見PPS)

〖家庭作業〗

思考:劉蘭芝與焦仲卿爲什麼自殺?

(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其原因;要求有理有據,根據教材及有關的背景知識來說明。要寫在筆記本上,明天檢查。)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討論問題;總結課文;背誦有關段落。

【教學步驟】

〖複習舊課〗

1、檢查詞句知識及文學常識。

2、討論問題:劉蘭芝與焦仲卿爲什麼自殺? (可各抒己見)

參考:

劉、焦之死在當時有必然性。因爲他們面臨的抉擇只有兩種可能:或向焦母劉兄屈服,違背自己的愛情誓約;或者以一死來維護兩人的愛情誓約。劉、焦不可能隨心所欲地選擇第三個可能魯因爲他們所處的社會條並不是他們自己選定的,而是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劉、焦之死,固然有外來的壓力,但也有其內在的原因。這原因就是他們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擺脫當時佔統治地位的封建意識形態。《禮記·本命》中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焦母迫害劉蘭芝用的是第一條。《禮記》中還規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焦母壓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順這一條。劉蘭芝回孃家後,也遭到家長制的威壓.那麼劉蘭芝、焦仲卿是不是從根本上反對這些封建教條呢?沒有。劉、焦兩人所反覆辯解的是他們並沒有違反這些封建規範。他們的認識不能不受時代的侷限。劉蘭芝、焦仲卿與焦母劉兄不同的是:劉焦的愛情理想與這些封建教衝突,而焦母劉兄則以爲堅守這些封建教條才能真正維護自己和親人的幸福。顯然,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焦母、劉兄是強者,而劉蘭芝、焦仲卿註定是被吞食的弱者。因此,他們的死,是歷史的必然要求與這個要求實際上不能實現的產物。他們的死,是對封建禮教罪惡本質的控訴。劉蘭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禮教的早期叛逆者,因爲他們沒有逆來順受地屈從。死與屈從,都是封建禮教對他倆的毀滅。但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毀滅。如果他們屈從了,那麼雖然他倆的肉體還活着,但他們的靈魂、他們的愛情理想卻不復存在了。而死,卻表現了他倆爲堅持愛情理想而作的抗爭,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贏得後世人民對他倆的同情與尊敬,成爲後代粉碎封建枷鎖的精神鼓舞。《孔雀東南飛》的重大思想價值在於:它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劉蘭芝、焦仲卿兩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劇,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熱情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夫婦忠於愛情、反抗壓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託了人民羣衆對愛情婚姻自由的熱烈嚮往。

結合“練習”第二題及詩中人物語言談談劉蘭芝、焦仲卿、焦母的性格特點。

先討論,再用PPS展示:

劉蘭芝:忠於愛情;聰明善良,勤勞堅強;敢於反抗封建迫害

焦仲卿:忠於愛情;有叛逆精神

焦 母:蠻橫無理(封建禮教、家長制度的代表)

劉 兄:冷酷自私,趨炎附勢(封建禮教、家長制度的代表)

本詩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PPS:〖藝術手法〗

一、構思

1、在矛盾衝突中塑造人物(選材)

焦劉兩家對青年男女婚姻的干涉只寫一家就不行。

2、起興,化鳥

孔雀失偶起興,鴛鴦雙飛作結--民歌常用手法

二、語言

1、語言個性化; 2、鋪陳、比喻

〖練習〗朗讀全詩。

〖家庭作業〗 背誦有關段落(見“練習”第四題)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情節和人物要點,從語言角度初步鑑賞古詩詞的語言藝術。

[教學重點]

把握情節和人物要點。

[教學難點]

從語言角度初步鑑賞古詩詞的語言藝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國中我們學習過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木蘭詩》。今天我們學習被稱爲“樂府雙璧”的另一篇樂府民歌,同時它又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二、關於“樂府”

“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關於“焦、劉殉情”故事的傳說。漢末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但劉蘭芝卻爲婆母不容,婆母百般刁難她,沒有辦法,劉蘭芝只有自請回孃家。夫妻二人雙雙“誓死不相負”。蘭芝回到孃家後,不久,縣令替他的兒子求婚,焦仲卿聞聽此事,二人生人作死別,在蘭芝成婚那天,蘭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縊身亡。兩人變成了一對鴛鴦相對而鳴。這個美好的傳說演化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敘事詩。

三、學生整體把握文意,提問:

1、閱讀後,概括詩歌的情節。(開端是故事的開始,交代故事的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爲故事展開做鋪墊。發展是故事的深入,發展反映着客觀事物的運動規律,同時更是人物命運的形成展現。高潮,是故事的最激烈最精彩的部分,人物的命運在這裏得到充分的展示,結局是事物的結果展示。概括故事情節的關鍵是理清故事的思路,焦、劉感情是故事發展思路的主要因素。)

起點:孔雀東南飛,五時一徘徊。

第一部分:開端,是蘭芝對仲卿的訴述。一開始就提出了問題,展開了矛盾。蘭芝和仲卿愛情深厚,本應白頭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們離異。

第二部分:民展,寫蘭芝被遣回家,仲卿與蘭芝告別,發誓要接蘭芝回來。

第三部分:發展,寫蘭芝與仲卿的離情別緒,二人分手之際,依依不捨。

第四部分:高潮,寫蘭芝與仲卿雙雙殉情。

第五部分:結局,表達了詩人強烈的願望。

2、爲情節各部分擬定標題。

提示:五字句。能概括內容,注意人物特點;把握精要,用得體的語言去表達。

明確:起點(首兩句)

第一部分:開端,蘭芝被遣。第二部分:發展,夫妻誓別。

第三部分:發展,蘭芝抗婚。第四部分:高潮,雙雙殉情。

第五部分:尾聲,告誡後人。

3、概括故事主題。

提示:

(1)文章寫了怎樣的故事。

(2)人物的情感是怎樣的。

(3)這個故事具有怎樣的社會意義。明確:故事以時間爲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爲矛盾衝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爲線索來敘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4、分章節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深入領會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