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幼時記趣教案【精品多篇】

幼時記趣教案【精品多篇】

幼時記趣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學會正確的朗讀文言文。

2、讀懂全文,自學自悟幾種理解文言字詞的方法。

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意識。

二、教材分析

《幼事記趣》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裏的第二篇精讀課文,它寫的是童年趣事,反映了作者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童心和觀小爲大,想象奇特的童趣。本教案主要引導學生能借助註釋和詞典以及老師的適當點撥,準確、流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識,品味充溢於字裏行間的童真童趣,在學會觀察、想象和聯想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三、教學設想

《幼事記趣》是一篇精讀文章,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本課學習,我採用四步教學法:正確朗讀——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我覺得這樣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着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討論中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在質疑時引發學生求知慾,大膽探究。

四、課時安排新課標第一 網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屏幕顯示圖片,提問:這是什麼?學生回答,是一塊石頭,又經仔細觀察,認爲象阿詩瑪。

一塊看似普通的石頭,經過仔細觀察,經過豐富的想象,就會發現它的審美價值。這說明,觀察和想象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世界變得豐富多彩,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情趣。尤其是天真活潑的兒童,更能從豐富的的想象中獲得無窮無盡的樂趣。

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充滿想象力的文章——《幼時記趣》。(屏幕顯示標題)

二、學會正確的朗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覆誦讀,我們可以解決文言文語言上的問題。

1、先請大家齊讀,注意讀時要字正腔圓。所謂“字正”,就是字音準確;所謂“腔圓”,就是發音飽滿。(生齊讀)

2、朗讀還要注意抑揚頓挫。先聽老師讀第1段。(教師範讀)

(1)你們認爲應怎樣讀纔會有抑揚頓挫的效果?

明確: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還要讀出感情。

(2)請學生試着注意停頓和輕重,讀給大家聽。(3個學生分讀2~4段)

(3)情感式朗讀,是朗讀的最高境界。要把蘊涵在字裏行間的情感讀出來。就本文而言,應該讀出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讀出愉悅、自豪的感情。

(4)請一位感情豐富、聲音甜美的同學爲我們朗讀這一篇文章。

三、佈置作業

有感情的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第一次合作探究

1、全文共有4段,每個小組合力譯讀一段,要注意:①讀懂文章寫的內容;②你是怎麼讀懂的?你用了什麼方法?

(學生小組合作譯讀。教師巡迴參與。)

2、請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吧!

(學生接龍翻譯。教師巧妙插話。)

3、在大家的合作解讀過程中,我們自己發現了很多方法,如查看法(查看註釋、工具書)、換加法(換詞、加字)、對照法(對照上下文進行推斷)等等。可見,文言文是不難學的。現在,讓我們充滿自信,再讀一遍課文。(生齊讀)

4、文言現象歸納

1、一詞多義。

觀:昂首觀之(看)                            作青雲鶴觀(景象、景觀)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神: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                  神遊其中(感受、想象力)

時:餘憶童稚時(時候)                        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以:徐噴以煙(用)                            以叢草爲林(介詞,把)

爲:項爲之強(因爲)                          以叢草爲從(當做)

之:昂首觀之(代詞,它,指蚊子)              故時有物外之趣(助詞,的)

心之所向(位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項爲之強(代詞,指“昂首觀之”)

觀之正濃(代詞,指“二蟲”)               驅之別院(代詞,指“蛤蟆)

其:使其衝煙飛鳴(代詞,代蚊子)              常蹲其身(代詞,代自己)

神遊其中(代詞,代想象中的山林)

而:拔山倒樹而來(連詞,修飾作用)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連詞,表示承接關係)

2、省略句。

“鞭數十”應是“鞭之數十”,省略賓語。

“使與臺齊”應是“餘使目與臺齊”,省略主語、賓語。

3、固定句式。

作……觀:當作……看

以……爲:把……當作……

……爲所……:表示被動,譯爲“……被……”

二、第二次合作探究

1、學生按小組合作探究。

(1)作者所說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

(2)怎麼理解“物外之趣”?說說作者這種“物種之趣”是怎麼樣產生的?

(3)你還有什麼問題?

2、文言文要反覆誦讀。下面請女生齊讀第1段,男生思考:哪一個詞語最能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女生齊讀)

明確:大家從不同角度思考,找到不同詞語。不過我們從題目《幼時記趣》來看,文章主要還是寫“趣”,寫由觀察“藐小微物”來表現“物外之趣”。

3、怎麼理解“物外之趣”?

明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樂趣。

4、請男生齊讀第2段,女生思考:本段中具體寫了哪一種“藐小微物”來表現“物外之趣”?

明確:(男生齊讀)從蚊子飛舞中找樂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還有“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

5、大家自由朗讀3、4段,考慮一下,這兩段主要寫什麼地方的樂趣。(全班自由朗讀)

明確:“叢草之趣”。神遊山林:“以叢草爲林,以蟲蚊爲獸,以土礫凸者爲邱,凹者爲壑。”鞭打哈蟆。

6、作者爲什麼會有“物外之趣”?

仔細觀察,加上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三、合作•分享

揚州出版社要編輯《幼時記趣》現代版,你有無童年的趣事?說來聽聽,要善於從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四、拓展練習

想象可以使我們發現美,並從中得到快樂。其實,想象不但可以發現美,還可以創造美。你們看見過樹根嗎?樹根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正是這不同的形狀,給人們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而藝術家便藉助想象把它們雕成一件件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這就是根雕。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件作品。這些作品都是想象的結晶,也可以使人們產生豐富的聯想。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每幅作品取一個好聽的名字,看誰取的名字最美(屏幕依次顯示《凌寒俏立》、《仰天長嘨》、《圖騰》等根雕的圖片。師生共同欣賞、取名、評議)同學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美,聰明的你,一定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放開眼光,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深入挖掘,大膽聯想,馳騁想象,就能發現美,創造美,做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五、佈置作業

課外大家可選讀一段《閒情記趣》的文字,將自己童年的趣事用筆寫下來,成爲現代版《幼時記趣》。

附:板書設計

幼時記趣

沈復

觀蚊成鶴                            產生原因:

物外之趣   神遊山林                            觀察細緻,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幼時記趣》教案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詞典和教師指導,能初步讀懂課文並能正確朗讀。

2、通過誦讀課文,品味充溢於字裏行間的童真、童趣。

3、學習文章細緻的觀察,奇特的想象。

教材分析:

作爲七年級上冊的文言文,主要讓學生積累部分文言詞,藉助工具書讀懂這篇文言文的內容,同時結合這篇文章的內容,學生能感受到作者的童真、童趣。

教學設想:

指導翻譯:《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關於文言文的課程階段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所以,本堂課教師要指導學生獨立合作的研讀課文,藉助註釋及詞典,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讀懂課文內容。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的意義、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並能正確朗讀課文。

討論、想象:研讀課文,瞭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產生的原因,“物外之趣”所體現出來的童心;說一說自己童年生活中類似的趣事。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掃除生字詞讀音障礙,正確句讀課文。

2、掃除句義障礙,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蘇聯作家烏斯托夫斯基曾說:“詩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們周圍的一切,這是童年給予我們的最寶貴的饋贈,誰要是在成年之後的漫長歲月中沒有失去這一饋贈,那麼,他就是詩人或作家”。沈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二、簡介沈復及《浮生六記》

沈復,生於1763年,卒年不詳。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長期做幕僚,奔走南北,遊歷過許多地方。能文善畫,著有《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散文,原書爲六卷。書中記敘了夫妻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遊覽見聞,記敘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娛處和悲苦處兩相對照,真切感人。

三、檢查預習

指名注音: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鶴唳(lì)  凹凸(āo tū)

溝壑(hè)  龐然大物(páng)    怡然稱快(yí) 土礫(lì)

項爲之強(jiāng) 癩蛤蟆(lài)

四、指導正確朗讀

正確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見 /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1、範讀  2、跟讀  3、自讀  4、齊讀

五、藉助註釋,瞭解課文大意

1、強調翻譯的注意點:

①根據內容,調整句序。

②聯繫前後文,補充相應內容,保持語句流暢,句意明確。

2、教師翻譯一段作示範。

3、學生對照註釋自行翻譯。

4、指名翻譯,討論指正。

5、按組輪流翻譯。

六、總結、鞏固。

實詞積累:

餘:我 。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明:眼力。察:看清。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東西

故:所以

私:私下裏

擬:比

強:僵硬的意思

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

拔山倒樹:搬開土山,撞到大樹,拔,移,搬開

虛詞積累:

之:  物外之趣:的。

心之所向:助詞,沒有實在意義 。

昂首觀之:代詞,代蚊子。

項爲之強:代詞,代“昂首觀之”。

以:徐噴以煙,用。

或:連詞,或者。

其:使其衝煙飛鳴:代詞, 蚊子。

常蹲其身:   代詞,自己的

蓋:連詞“原來是”

爲:項爲之強:因爲

字同義不同的字:

觀:  昂首觀之(看)         察: 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作青雲鶴觀(景象、景觀)     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神:  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      時: 餘憶童稚時(時候)

神遊其中(感受、想象力)           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以:  徐噴以煙(經常)              爲: 項爲之強(因爲)

以叢草爲林(介詞,把)             以叢草爲林(當作)

之: 昂首觀之(代詞,它,指蚊子)

故時有物外之趣(助詞,的)

心之所向(位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項爲之強(代詞,指“昂首觀之”)

觀之正濃(代詞,指“二蟲”)

驅之別院(代詞,指“蛤蟆”)

成語:  明察秋毫      龐然大物      怡然自得

通假字: 項爲之強  “強”通“僵”

省略字: “鞭數十”應是“鞭之數十”,省略賓語。

“使與臺齊”應是“餘使目與臺齊”,省略主語、賓語。

省略句:  羣鶴舞(於)空      使之(與)臺齊        驅之(於)別院

固定句式:  作……觀:當作……看            以……爲:把……當作……

……爲所……:表示被動,譯爲“……被……”

七、作業設計:

1、識記文中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筆記本上翻譯全文。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學習作者敘寫的童年生活中的樂趣。

2、瞭解細緻的觀察、奇物的想象對寫作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指名說本文作者的有關文學常識;

2、指名解釋相關字詞

餘    稚  明察秋毫   紋理  物外  強

素帳  唳  怡然       稱快  凹凸

以……爲 ……         邱    壑    神遊   濃  拔山

“而”和“之”的用法

3、指名翻譯相關語句。

二、學習分析課文內容,討論:

1、齊讀第1段,說說這一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作者幼時樂趣的來源是什麼?總述了“物外之趣”

①客觀:目力好    ②主觀:好觀察,觀察細

2、瀏覽2-4段,說說共回憶了幾件趣事?

①觀蚊如鶴  ②神遊山林  ③鞭打蛤蟆

3、學習第2段,分層次,討論:

這段中“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的原因是什麼?“如鶴唳雲端”的原因是什麼?

①“心之所向”    ②“作青雲白鶴”觀

兩個“果”的作用是什麼?

強調情景的逼真,想象給人帶來的樂趣。

4、第3段寫了什麼事?作者怡然自得的來源是什麼?

“細視” “神遊”  “以……爲……”

(①觀察細  ②想象奇物)

5、第4段主要寫什麼事?“龐然大物”是什麼?“拔山倒樹”一句中“山”“樹”本是什麼?這樣的變化得力於作者的什麼能力?(想象)

6、齊讀全文。

7、在感受了名家作品中的童趣之後,請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的幼時趣事,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講給其他同學聽。

三、總結全文

四、作業設計:

1、熟讀並背誦全文。

2、把課堂上自己講述的幼時趣事整理成文,注重運用想象和聯想的方法。

板書設計:

欣賞羣鶴舞空圖

觀蚊如鶴                   熱愛生活

物外之趣             欣賞青雲白鶴圖   富有想象

神遊山林                   喜歡探索

自然奧祕

鞭打蛤蟆

幼時記趣教案 篇二

江蘇泗陽中學課堂教學設計江蘇省泗陽中學  葛慶中課題幼時記趣(兩教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積累部分文言詞能力目標藉助工具書讀懂這篇文言文聯繫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和聯想,說出童年的趣事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觀察的情感培養學生大聲誦讀進面感悟課文情趣的思想感情重點難點積累部分文言詞,藉助工具書讀懂這篇文言文的內容認識觀察與想象聯想的關係,學生體會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環節個人備課過程教法學法點拔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1.同學們,你們見過蚊子和癩蛤蟆嗎?你們喜歡嗎?爲什麼?2.同學們在童年時或許都觀察過螞蟻,那你看到螞蟻搬家或搬運食物時感受到了一種什麼樣的樂趣?今天學習一篇清朝人寫的文章,來了解他在幼小時由觀察微小生物產生的豐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許它也會勾起我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新課學習1.結合註釋讀課文,給課文中不認識的字注音,並試着斷句。 2.生字詞拼讀          稚  zhì         藐miǎo           鶴    hè        強 jiàng           淚  lì           怡   yí              凹凸  ào tǚ     龐páng                礫  lì           邱   qiǚ             壑   hè         3.實詞積累 餘:我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明:眼力。察:看清。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東西  故:所以                  私:私下裏     擬:比                    強:僵硬的意思   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     拔山倒樹:搬開土山,撞到大樹,拔,移,搬開4.虛詞積累 之:物外之趣:的             心之所向:助詞,沒有實在意義   昂首觀之,項爲之強:因爲     以:徐噴以煙,用   或:連詞或者                 其:使其衝煙飛鳴:代詞 蚊子  常蹲其身:代詞,自己的       蓋:連詞“原來是”   爲:項爲之強:因爲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被5.特殊句式: a.省略句  使(之)與臺齊     自己  驅之(於)別院   到 b.固定句式 以……爲……       把……當作…… ……爲所……       ……被……   6.學生翻譯 7.師生糾正歸納小結1.男生讀原文,女生讀譯文 2.這一節課我們掌握了哪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 作業佈置1.背誦全文 2.熟記所學的文言虛實詞及文章的意思    環節個人備課過程教法學法點拔 第二課時 複習檢查1.大聲背誦課文(先一生,後全體) 2.回憶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文言知識a.文言實詞b.文言虛詞c.固定句式d.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故時有物外之趣 研讀課文1.導入:上一節,我們通過仔細的閱讀課文,基本上讀懂了文章 的大意,這一節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學習,瞭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麼樣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來2.默讀課文,思考(注意用四字短語歸納): 課文寫了哪幾件有趣的事情?3.小組合作學習用四字短語歸納:  a.產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麼呢?b.找出文中能體現觀察仔細的語句4.獨立思考,用四字短語歸納:  a.“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童心、童趣?b.你能用文中的語句說一說嗎?5.根據課文所敘,大膽發揮你的想象,描繪一下作者的童年生活 會是什麼樣的嗎?作者的童年生活,令你想到了什麼了嗎? 探究延伸1.齊讀課文,注意體會文中的童趣。 2.說一說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你要能用文言寫一寫才高呢!)。 總結全文想象力是心靈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這雙翅膀你會探尋到更爲廣闊 總結全文的奇妙的世界,體會到更多的創造的樂趣。觀察會給你一雙善於發 現的眼睛,有了這雙眼睛你便不會錯過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間,希望我們都能充分運用這雙眼睛和翅膀。 作業佈置1.熟練地牢記課文及文中的虛實詞等 2.完成課後練習和練習冊3.預習下一課:十三歲的際遇  板書設計物外之趣:                                        產生原因:

觀蚊如鶴:(1)羣鶴舞空 (2)鶴唳雲端

神遊山林:                                  觀察仔細,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幼時記趣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在老師的指導下的,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借助註釋、工具書,理解文言字詞的含義,翻譯全文。

3.培養熱愛生活以及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1.在老師的指導下的,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借助註釋、工具書,理解文言字詞的含義,翻譯全文。

三、教學難點

1.培養熱愛生活以及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講解法、合作討論法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

PPT放映:童趣圖

同學們,你們都做過上面這些有趣的事嗎?你的感受是怎樣的,誰來說一說?看來同學們的童年生活都很精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講到了作者的童年趣事。究竟是怎樣的趣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板書課題)

(二)展示學習目標

1.在老師的指導下的,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借助註釋、工具書,理解文言字詞的含義,翻譯全文。

3.培養熱愛生活以及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的思想感情。

(三)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填空:(先讓學生介紹作者,後教師補充)(“名地時評作”)沈復(1763-1822),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清代文學家,著有《浮生六記》。其文詞樸素,情感真摯,前人曾有“幽芳悽豔,讀之心醉”的評語。

2.讀準下列加色的字(強調注意的拼音)

童稚(zhì)藐小(miǎo)鶴唳(lì)凹凸(āo tū)溝壑(hè)

土礫(lì)龐然大物(páng)怡然稱快(yí)項爲(wèi)之強(jiāng)癩蛤蟆(làihá ma)

(四)解釋課題

幼時記趣

明確:“幼時”,說明作者寫的是他什麼時候的事情(小時候)?題目的重點是哪一個字(“趣”)。這個趣指什麼?(趣事;觀察的興趣、樂趣;物外之趣)。所以這是一篇回憶作者童年生活的有趣散文。

(五)整體感知

(朗讀要注意什麼?明確:讀準字音、讀清節奏、讀出感情)板書:

1.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節奏、讀出感情)

2.師範讀(要求生:聽清字音、節奏、感情)

3.學生集體朗讀(要求生:讀出愉悅、高興的感情。)

(六)疏通課文,理解字詞句

(一生讀,一生評價。要求生拿出練習本翻譯重點字詞。一生翻譯,再集體翻譯,朗讀譯文)

1.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餘:我張目:睜大眼睛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極小的東西藐:小。藐、小、微都是小的。意思其:代詞,它的

必:一定紋理:花紋故:所以

明確:我回憶童年的時候,能睜大眼睛對着太陽,眼力可以看清極細小的東西。(只要)見到細小的東西,一定仔細觀察它的花紋。所以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①合作學習:2、3段。女生讀第2段,男生讀第3段。翻譯2、3段,對不懂的字詞句進行標記,可前後桌進行討論。不能解決的寫在黑板上,先同學幫忙解決,後集體解決。②集體翻譯重點字詞,生一人譯一句譯文,後集體翻譯,朗讀譯文)

2.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爲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私:私下擬:比舞空:即“舞於空”,省略介詞“於”

所向:指想象的景觀則:那麼獲:或者之:指“羣鶴舞空”的景象項:

頸,脖頸爲:介詞,表示原因,因爲之:指“昂首觀之”的動作強:通“僵”,僵硬素帳:白色的蚊帳徐:慢慢地以:用其:代蚊子作…...觀:當作……觀賞唳:(鶴、鴻雁等)高亢地鳴叫怡然:喜悅的樣子稱快:喊痛快

明確: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裏把它們比作鶴羣在空中飛舞。心中想象的景觀(鶴舞),那麼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着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我)昂着頭看這種景象,脖頸因爲這樣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中,用煙慢慢地噴(它們),使它們衝着煙霧飛叫,(把這種景象)當作青雲白鶴觀賞,果然它們就像白鶴在雲端飛鳴,我高興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3.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爲林,以蟲蟻爲獸,以土礫凸者爲邱,凹者爲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於:在凹凸:高低不平叢雜:多而雜亂其:這裏指自己齊:一樣高以……爲:把…...當作礫:碎石邱:通“丘”,土山神遊:這裏指在想象中游歷其:指“我”想象中的山林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安全舒適

明確:我常在土牆凹凸不平地方,花臺旁,小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子來,使身子和花臺一樣高,聚精會神地仔細觀察。把叢聚的草當作樹林,把昆蟲螞蟻當作野獸,把泥土瓦礫凸起的地方當作山丘,把低窪的地方當作山溝,(便)想象在裏面遊歷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暢,自得其樂。

(集體朗讀。在練習本上翻譯重點字詞,一生翻譯重點字詞,集體翻譯,朗讀譯文。)

4.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鬥草間:即“鬥於草間”,介詞“於”省略之:指“二蟲鬥草間”的情景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拔山:搬開土山而:連詞,表修飾關係蓋:發語詞,原來是而:連詞,表承接,可譯爲“便”、“就”爲所:表示被動,“被”的意思方:正出神:因精神過度集中而有點發呆神定:心神安定鞭:名詞用作動詞,鞭子用打驅:驅趕

明確:有一天,(我)看見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觀看這一情景興趣正濃厚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大傢伙,搬開“土山”,壓倒“大樹”走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蛤蟆)舌頭一吐,兩隻小蟲就全被它吞掉了。(當時)我年紀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驚叫一聲,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來,(便)捉住了這蛤蟆,鞭打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裏去了。

集體朗讀課文

(七)總結:

(八)佈置作業

1.課外繼續進行朗讀,讀出節奏和感情。

2.思考文中寫了哪幾件趣事?

(九)附板書設計

(根據課堂板書)

《幼時記趣》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朗讀文言文

2、藉助字典,註釋疏通文意,掌握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及固定句式。

3、品味充溢於字裏行間的童真童趣,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意識。

2學情分析 評論 3重點難點 評論

二、教學重點

疏通文句,學會對文言文知識的歸納整理。

三、教學難點

探尋作者物外之趣的由來,學會細心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

四、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幼時記趣 評論

活動2【講授】幼時記趣 評論

(二)作者簡介

沈復,生於1763年,卒年不詳。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長期做幕僚,奔走南北,遊歷過許多地方。能文善畫,著有《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散文,原書爲六卷。書中記敘了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遊覽見聞,記敘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和悲苦處兩相對照,真切感人。

(三)檢查預習

指名注音:童稚( ) 藐( )小 鶴唳( ) 凹凸( ) 溝壑( ) 龐然大物( ) 怡( )然稱快 土礫( ) 項爲之強( ) 癩( )蛤蟆

(四)正確朗讀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活動3【活動】幼時記趣 評論

(五)藉助註釋,疏通文意

1、小組討論,分段翻譯

2、交流指正

活動4【練習】幼時記趣 評論

(六)總結,鞏固

實詞積累:

餘:我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到極細小的東西。明:眼力。察:看清。毫:比喻極細小的東西。

故:所以。

私:私下裏。

擬:比。

強:僵硬的意思。

怡然稱快:高興的連聲叫好。

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

虛詞積累:

之:物外之趣:的

心之所向:助詞,無實意。

昂首觀之:代詞,代指蚊子。

項爲之強:代詞,代“昂首觀之”

以:徐噴以煙:用。

或:連詞,或者。

其:使其衝煙飛鳴:代詞,蚊子。

常蹲其身:代詞,自己的。

蓋:連詞“原來是”。

爲:項爲之強:因爲。

成語:明察秋毫 龐然大物 怡然自得

通假字:項爲之強 “強”通“僵”

省略句:羣鶴舞(於)空 使之(與)臺齊 驅之(於)別院

固定句式:作……觀:當作……看

以……爲:把……當作……

……爲所……:表被動,譯爲“……被……”

(七)作業設計

1、同桌互相翻譯全文

2、識記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指名複述本文作者的相關常識

2、指名解釋相關字詞

3、指名翻譯相關語句

(二)整體感知

文章主要寫了哪幾件趣事?(觀蚊如鶴,神遊山林,鞭打蛤蟆)

(三)分析文章

1、齊讀第一段,說說主要講了什麼內容?作者幼時樂趣的來源是什麼?

(綜述了物外之趣。客觀:眼力好,主觀:好觀察,觀察細)

2、學習第二段,討論“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的原因是什麼?“如鶴唳雲端”的原因是什麼?(心之所向 作青雲白鶴觀)

3、第三段寫了什麼事?作者怡然自得的來源是什麼?

4、第四段主要寫了什麼?“龐然大物”是什麼?“拔山倒樹”中的“山” 、“樹”指什麼?這樣的變化得力於作者的什麼能力?(想象)

5、齊讀全文

活動5【作業】幼時記趣 評論

(五)作業佈置

1、熟讀並背誦文章

2、觀察身邊的某件事物,思考它讓你想到了什麼?記錄下來,明天找同學分享。

幼時記趣教案 篇五

幼時記趣

學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及老師的適當點撥,讀懂這篇文言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2、學會細心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能探尋作者“物外之趣”的由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課前準備:

1、藉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熟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幾件。你喜歡這樣的童年生活嗎?爲什麼?

第一課時

第一塊:整體感知,精讀課文

1、教師活動:糾正錯誤,指導學生正確朗讀。在巡視過程中,隨      時幫助學生解答疑難。

學生活動: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書下注釋,運用工具書,儘量掃除文字解釋的障礙。

2、教師活動:組織學生互相翻譯

學生活動:討論、評價

3、教師活動:指出重要的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標註,劃出重點。

4、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再次互相翻譯

學生活動:學生熟悉字詞句的翻譯

第二塊:語文活動:看誰複述文章最棒

1、教師活動:以小組爲單位,先組內複述,選派代表,然後集體交流

學生活動:學生推薦代表

課後學習:1、回家將文章內容複述給自己的家人聽。

2、抄寫一定量的字詞句解釋,最好是自己不熟練的。

第二課時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活動:檢查學生的複述情況

學生活動:交流

第二塊:體會物外之趣

1、教師活動: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作者的哪個樂趣你最爲感興趣。請用短語來概括這種樂趣,並說明你感興趣的理由。

學生活動:閱讀、討論

備註:第一段: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觀蚊如鶴之趣

第三段:神遊山林之趣

第四段:寫蛤蟆吞蟲,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師活動:組織學生交流

學生活動:交流,學生互評

3、教師活動:作者爲什麼有這樣的“物外之趣”

學生活動:閱讀,討論

備註:明察秋毫;必細察其紋理

4、教師活動:組織交流、評價

學生活動:組內交流,討論

第三塊:語文活動:童年記趣

1、教師活動:學生寫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學生活動:寫片段、交流、評價

備註:教師提醒運用聯想與想象,並注意修辭手法

課後學習:1、摘抄一些名家記述的童年趣事到讀書筆記

幼時記趣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1、瞭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話敘述文章內容。

【學習重難點】

1、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話敘述文章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作者沈復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首先是一個落魄的'商人。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的詩句,但沈復並非如此,從他的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中我們感悟到的是人世間至真至純的情感,從中窺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興致之真。今天,我們就通過讀他的《幼時記趣》一文來體味這種趣味興致之真。

二、自主預習

1、作家作品

沈復(1763—?),字三白,號梅逸,今江蘇蘇州人,清代作家。他一生長期做幕僚,奔走南北,遊歷過許多地方。能文善畫,著有《浮生六記》。他兒時就表現出富於想象、幻想的性格特點。

《幼時記趣》選自《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一本自傳體散文,記敘了作者夫婦的家居生活和浪遊各地的見聞,以及他們的坎坷遭遇,文字樸素自然,情感真摯。《浮生六記》顧名思義有六記:一是《閨房記樂》;二是《閒情記趣》;三是《坎坷記愁》;四是《浪遊記快》;五是《中山記歷》;六是《養生記道》。

2、朗讀課文,解決重點字音。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鶴唳(lì)

溝壑(hè) 土礫(lì) 凹凸(āo tū)

怡然稱快(yí) 龐然大物(páng) 項爲之強(jiāng)

3、藉助工具書,疏通加點詞語。

張目:擴張。

必細察其紋理:這裏泛指花紋。

夏蚊成雷:像雷。

項爲之強:“強”同“僵”,僵硬。

觀之:觀察這一景象。之,代“羣鶴舞空”的景象。

作青雲白鶴觀:觀賞,看。

稱快:說,聲稱,這裏是喊、叫的意思。

以叢草爲林:把。“以……爲……”,即“把……當作……”。

神遊:精神,意識。

龐然:……的樣子。

蓋一癩蛤蟆: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這裏是“原來是”的意思。

4、把握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餘]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

②私擬作羣鶴舞空。——[餘]私擬作羣鶴舞[於]空。

③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則或千或百[蚊]果然鶴也。

④使與臺齊。——使[之]與臺齊。

⑤一日,見二蟲鬥草間。——一日,[餘]見二蟲鬥[於]草間。

⑥驅之別院。——驅之[於]別院。

(2)倒裝句

徐噴以煙。——以煙徐噴。(狀語後置的倒裝句)

(3)被動句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由“爲所”引導的被動句,解釋爲“被……”)

5、積累成語。

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極細小的東西。後形容人很精明,能夠洞察事理。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這是誇張的表現方式。

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怡然自得——形容心滿意足、十分愉快的樣子。

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龐然,高而大的樣子。現多用來形容表面上強大而實際上虛弱的東西。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理清文章脈絡,本文是如何佈局謀篇的?

明確:本文沒有連貫的情節,以總分結構敘述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緊扣一個“趣”字來寫,可以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敘“物外之趣”。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體記敘“物外之趣”。

2、課文寫了哪幾件有趣的事情?請用四字短語概括性地說一說。

明確:觀蚊成鶴;神遊山林;鞭打蛤蟆。

3、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爲什麼?

明確:不可以。因爲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叢草、蟲蟻、土礫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到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二)內容探究

1、文中表現作者充滿“童趣”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①私擬作羣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爲之強。②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③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總結:以上都說明作者充滿童趣。

2、文中表現作者觀小爲大的豐富想象力的句子有哪些?各出現在哪一幅畫面裏?

明確:①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觀蚊如鶴)②以叢草爲林,以蟲蟻爲獸,以土礫凸得爲邱,凹者爲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神遊“山林”)③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驅打蛤蟆)

四、板書設計

自然景物 思維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叢草、蟲

蟻、土礫

癩蛤蟆 聯想和想象

羣鶴舞空 怡然稱快

森林、野

獸、丘壑 怡然自得

龐然大物

拔山倒樹 大快人心

(鞭打、驅趕)

五、課外拓展

查找資料,積累有關鶴的成語與詩句。

示例:成語:鶴立雞羣:比喻人的才能或儀表卓然出衆。

鶴唳風聲:形容極度驚慌、疑懼或自相驚擾。或形容淒涼的景象。

鶴髮童顏:白色的頭髮,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有精神。

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唐劉禹錫《秋詞》〈其一〉

幼時記趣教案 篇七

學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及老師的適當點撥,讀懂這篇文言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2、學會細心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能探尋作者“物外之趣”的由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課前準備:

1、藉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熟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幾件。你喜歡這樣的童年生活嗎?爲什麼?

第一課時

第一塊:整體感知,精讀課文

1、教師活動:糾正錯誤,指導學生正確朗讀。在巡視過程中,隨時幫助學生解答疑難。

學生活動: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書下注釋,運用工具書,儘量掃除文字解釋的障礙。

2、教師活動:組織學生互相翻譯

學生活動:討論、評價

3、教師活動:指出重要的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標註,劃出重點。

4、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再次互相翻譯

學生活動:學生熟悉字詞句的翻譯

第二塊:語文活動:看誰複述文章最棒

1、教師活動:以小組爲單位,先組內複述,選派代表,然後集體交流

學生活動:學生推薦代表

課後學習:1、回家將文章內容複述給自己的家人聽。

2、抄寫一定量的字詞句解釋,最好是自己不熟練的。

第二課時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活動:檢查學生的複述情況

學生活動:交流

第二塊:體會物外之趣

1、教師活動: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作者的哪個樂趣你最爲感興趣。請用短語來概括這種樂趣,並說明你感興趣的理由。

學生活動:閱讀、討論

備註:第一段: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觀蚊如鶴之趣

第三段:神遊山林之趣

第四段:寫蛤蟆吞蟲,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師活動:組織學生交流

學生活動:交流,學生互評

3、教師活動:作者爲什麼有這樣的“物外之趣”

學生活動:閱讀,討論

備註:明察秋毫;必細察其紋理

4、教師活動:組織交流、評價

學生活動:組內交流,討論

第三塊:語文活動:童年記趣

1、教師活動:學生寫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學生活動:寫片段、交流、評價

備註:教師提醒運用聯想與想象,並注意修辭手法

課後學習:1、摘抄一些名家記述的童年趣事到讀書筆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