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童趣》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童趣》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童趣》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表演《搖船調》,感悟謎語的樂趣,課後收集更多的謎語進行民間文化交流。

2、猜謎活動交流。

3、單元小結。

教學重難點:

1、感悟謎語的樂趣。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1、由《猜調》導入:一問一答的歌曲上節課我們學了《猜調》,今天我們再唱一首這樣的一問一答歌曲。

2、聆聽(錄音)範唱。要求:能聽出問什麼?怎樣回答?

3、再聽範唱。要求:能感悟到“搖船”的感覺嗎?如當你有感覺時,請用搖船的動作爲歌曲伴隨律動。

4、用投影或幻燈打出歌譜(也可抄成歌片),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做搖船動作邊看歌譜,反應快的學生可以隨錄音輕聲哼。

5、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下,分男女聲(或小組)試唱歌曲。教師從中獲取反饋,糾正個別樂句的錯誤,如第3、4小節的一字多音,附點節奏等。

6、各人自學歌曲並設計表演。

7、各組排列成船形(四組4條船)教師手執口風琴到各組輪流伴奏(不帶旋律,曲譜見課本),全班學生隨教師的口風琴伴奏邊唱邊觀察各組的表演(即興)。教師到哪一組中間,該組就邊唱邊表演,各組唱一段歌詞即間→答→問答。師生評價。

8、學生學習口風琴伴奏:

(1)找到G音及G=1,並順次找到“1 2 3 5”四個音。

(2)學奏伴奏譜8小節。

(3)在教師彈奏鋼琴的旋律下,學生吹伴奏。

(4)學習最後4小節口風琴伴奏。

9、兩組爲一歌隊,一問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隊員自己承擔)。

10、評價小結。

11、猜謎語活動

⑴各人把上節課後收集到的謎語進行交流。

⑵修改收集到的謎語。

⑶爲《搖船調》編創新的歌詞。

⑷演唱創作新的歌詞的《搖船調》,並進行表演。

⑸單元小結:音樂與人的關係給我們帶來童趣、樂趣。

12、教學小結。

《童趣》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

1、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誦讀文言文。掌握一些基本詞語的解釋。

2、感受作者的想象力,發掘自己的想象力。

[教學設想]

這是學生進入國中以後所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學生是有新鮮感的,再加上文章趣味盎然,可以說是一篇很好的教學材料。因此要儘量讓學生學得輕鬆快樂,老師則儘量少將、精講,把時間和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讀、寫、說、講、思、聽。從課堂中體會想象的樂趣。

[教學過程 ]

一 簡介作者及《浮生六記》

二 初讀課文

1 以各種形式爲載體,指導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文意自現。

2 參考課下注釋,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的內容,並且把它形成文字,讀給大家聽。

在學生讀的過程中,老師糾正比較大的錯誤,對一些文言現象做必要的說明。

三 再讀課文

1 作者的“趣”從何來?

“物外”之趣、心之所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豐富的想象力

2 這個孩子的想象力從何而來呢?他與其他的小孩子有什麼不同?

3 你在生活中有類似的經歷嗎?請與大家一起分享。

四 試背課文,課內完成背誦

五 欣賞一首美妙的樂曲,發揮想象力,告訴我們你在樂曲中聽到了什麼?

六 推薦刊物《科幻世界》

教學重點 篇三

誦讀,體會文言語體簡潔、典雅的特點。

課時 篇四

〖教學要點〗

理清課文的敘事順序,品析文中的“物外之趣”,培養聯想和想像能力。

《童趣》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疏通文意,積累詞語。

3、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纔能有物外之趣。培養珍惜生命,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2、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3、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板書課題。

1、齊讀李白的《長幹裏》思考寫了什麼內容,表現了兒童的什麼?

資料:長幹裏李白

郎騎竹馬來,

繞牀弄青梅。

同居長幹裏,

兩小無猜疑。

“竹馬”是小孩子跨在竹竿上當馬來騎,這種遊戲表現了小孩子豐富的想象和天真。

2、作者、作品介紹

課前請同學們蒐集相關資料,課堂上進行展示。

資料:作者沈復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首先是一個落魄的商人。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的詩句,但沈復並非如此,從他的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中我們感悟到的是人世間至真至純的情感,從中窺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興致之真。今天,我們就通過讀他的《童趣》一文來體味這種趣味興致之真。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教師強調朗讀要求,然後學生帶問題讀課文。

⑴這是一篇文言文。可能學生會在語言上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覆誦讀,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但要注意讀時要字正腔圓。所謂“字正”,就是字音準確;所謂“腔圓”,就是上發音飽滿。(字音)

⑵朗讀要注意抑揚頓挫。(停頓)

⑶朗讀還要讀出感情。

2、學生齊讀後,完成注音:

藐(miǎo)項爲之強(jiāng)唳(lì)怡(yí)

凹凸(āotū)壑(hè)癩(lài)蝦蟆(háma)

能/張目對日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三、合作學習,探究質疑

(1)提出合作學習的要求

a、自由朗讀課文;

b、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

c、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d、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2)教師講解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文言文句子直譯六法

a擴:單音詞擴成現代漢語雙音詞。

b換:文言詞語換成現代漢語。

c留:古今通用的專用名詞。

d刪:句首尾的語氣詞、連詞、副詞。

e調:特殊句式調換順序。

f補:省略內容或關聯詞補出來。

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進行巡視,參與討論,加以點撥。

四、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分小組分段落完成譯文並完成以下題目

項(脖子、頸項)果(果真)林(樹林)興(興趣)

方出神(正)驅之別院(趕、驅逐)

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五、思考以下兩個問題,理清文章結構,背誦全文。

①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第二課時

一、檢查課文的背誦情況,及時反饋。

二、提問預留的兩個問題,明確答案。

①圍繞“物外之趣”

②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三、合作學習,探究質疑。

(1)提出合作學習的要求

a、自主思考,探究結果。

b、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c、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2)完成以下問題的探究。

①、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纔會得到。“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②、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觀察的收穫)

③、閱讀第2、3、4段,想一想: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④、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爲什麼?

(不可以。因爲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⑤、“我”爲小蟲打抱不平,爲什麼只是將癩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而不是將它處死?

(珍惜生命,熱愛小動物;處置有度;不忍心。)

⑥、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敘述。

⑦、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四、小組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

五、完成達標練習。

1.下列注音,不完全正確的是()

A稚zhì唳lèi擬ní觀guāng

B凸tū藐miǎo怡yí蹲dūn

C礫lì龐páng凹āo鶴hè

D壑hè癩lài察chá帳zhàng

2.選出沒有比喻義的句子()。

A.夏蚊成雷。

B.果如鶴唳雲端。

C.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D.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

3.哪句中有通假字?()

A.必細察其紋理。

B.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C.作青雲白鶴觀。

D.凹者爲壑。

4.沒有直接寫作者有物外之趣的句子是()。

A.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B.怡然稱快。

C.見二蟲鬥草間。

D.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5.《閒情記趣》選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代文學家_________。文中所記之趣是特指________見藐小物必察其紋理_的_____________趣,例如:將_____________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________________當作_________________而怡然稱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6.解釋詞語。

明察秋毫:

龐然大物:

7.“蹲其身,使與臺齊”句中“使”字後面省略了一個代詞“之”,如果把它翻譯出來,你覺得“之”應具體指代什麼?()

A.身子B.眼睛

C.頭部D.下巴

8.解釋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

①項爲之強()()

②鶴唳雲端()

③張目對日()

④觀之,興正濃()

⑤蓋一癩蝦蟆()

⑥方出神()

9.解釋下面這些詞的不同意義。

其見藐小物,必細察其紋理()

使其衝煙而飛鳴()

蹲其身()

爲項爲之強()

以叢草爲林()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

《童趣》的教案設計6

1、背誦、翻譯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3、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學重點】

掌握文言詞句。

【教學難點】

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反覆朗讀,解釋字詞,理清句子層次,朗讀時注意停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麼意思嗎?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象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

二、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特點是簡潔、典雅。文言文和現代漢語都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兩者同源而異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2、學文言是爲了繼承我國的文化,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上的很多事情。文言文中的很多詞彙、語彙,至今仍保留在現代漢語中,學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知識。

3、學好文言文的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要熟讀、背誦課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而是要自己用心領會,把言和意融爲一體,見言而知意;三要主動積累詞彙,把握文言文的語法規律,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三、檢查預習

1、集體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一個老人回憶往事時的那種恬然、悠然,但又飽含愉悅的感情。

2、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四、字詞學習

1、老師一邊範讀,一邊明示句子層次,讓學生正確把握句中停頓。學生可同時提問,回答中插入文言文的一些語法知識,如通假字、詞性活用、語序等。

明察藐小鶴唳凹凸土礫丘壑癩蝦蟆

2、文中代詞指示的事物。

3、字同意不同的字:

觀:昂首觀之(看);作青雲白鶴觀(景象、景觀)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神:定神細觀(精神、注意力);神遊其中(感受、想象)

之:見藐小之物(的,結構助詞);昂首觀之(指夏蚊,代詞)

以:徐噴以煙(用);以叢草爲林(把)

爲:項爲之強(因爲);以叢草爲林(當作);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被)

4、沿用至今的成語:

明察秋毫:原來形容視力極佳,目光敏銳,連極其細小的東西都看得一清二楚,後來形容人很精明,能夠洞察事理。(同義詞:火眼金睛、洞察一切,反義詞:茫然不解、矇昧無知)

夏蚊成雷:夏天的時候,成羣文字的叫聲就像雷聲一樣,這是誇張的表現方式。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聽到風聲和鶴鳴都害怕,看見一草一木都像是追兵。形容幾段驚恐疑懼,或者妄自驚擾。

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課後)。

怡然自得:形容心滿意足、十分愉快的樣子。(同義詞:怡然自樂,反義詞:黯然傷神)

龐然大物:龐然,高而大的樣子。指形體、體積很巨大的東西。仙多用來形容表面上強大而實際上虛弱的東西。(同義詞:碩大無朋,反義詞:秋毫之末)

五、課外作業

1、抄寫黑板上的生字詞、課文及註釋。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六、把握文意

1、句意解釋。

2、參考譯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裏,蚊羣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裏把它們比作羣鶴在空中飛舞,這麼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白鶴;擡頭看着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隻蚊子在白色帳子裏,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衝着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雲白鶴圖,果真像鶴羣在青雲邊上發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着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隻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3、背誦課文,要求進入課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七、思考、研討

1、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提示:物外之趣。

2、分別找三個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板書:

觀蚊成鶴:夏蚊成雷──羣鶴舞於空中──怡然稱快

神遊山林:草叢、蟲蟻、土礫──森林、野獸、丘壑──怡然自得

鞭逐蝦蟆:癩蝦蟆──龐然大物──大快人心

3、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爲什麼?

提示:不可以。因爲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4、我爲小蟲打抱不平,爲什麼只是將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蛤蟆處死?都已經把癩蝦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爲什麼?

提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提示:通過仔細的觀察,豐富的想像,賦予自然景物新的形象,從中得到了物外之趣。

6、參考註解,試說說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麼?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八、體驗與思考

1、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啓發?

提示: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2、你認爲怎樣做纔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提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

3、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九、課外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每日五分鐘》第5課。

3、積累文言詞語、成語。

4、第二天默寫課文。

《童趣》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通過反覆誦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導學生識記文言詞彙,理解並積累幾個成語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語句。

3、讓學生學會觀察、聯想和想象,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教學重點:

着重從閱讀和寫作方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習慣。

教學步驟:

一、聯想導入

引導學生回憶童年趣事——聯想所瞭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學家沈復有哪些童年趣事,導入課題,簡介作者。

二、感知積累

(一)指導學生試讀課文

教師指導文言文誦讀方法。請一位同學試着讀。引導學生自薦選讀課文段落或朗讀全文,提示聽者注意字音、停頓、感情方面是否恰當,還要注意根據文字展開想象。然後師生共同評讀,即談談自己爲什麼這樣讀或者建議別人怎樣讀。。師強調指導。

(二)學生自由誦讀

(三)概括課文內容。

(四)合作學習。四人爲一組,藉助小字註釋,複述課文內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講一節,也可以推選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進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請求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解決,也可以舉手問老師。

(五)師生共同解疑,教師還要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成語有哪些?

三、品讀賞析

把你認爲最有趣的地方推薦給同學們,並說明理由。

四、探究討論

指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就課文結構、內容、寫法、順序、語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四人一組,合作選題,集體研究。

①聯繫全文“物外之趣”“物內之趣”指什麼?

物內之趣——細察其紋理。

物外之趣——依據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這種“物外之趣”是藉助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創造出來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樂趣,一是身處塵世難得的閒情

②從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請說明第3段置於文中的合理性。

③從情景聯想出發,“怡然稱快”與“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樣產生的?

④第四段作爲一個兒童故事,其童趣表現在什麼地方?

五、延伸拓展

出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體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六、總結收穫

請同學們從寫作的角度說一下你學習這一課的收穫。

七、結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作者童年時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爛漫的情趣,以及身處塵世時那種超然物外的閒情,認識到了童心的純真,童趣的美妙。同學們,讓我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永遠保持一顆童心,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教學難點 篇七

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並分析是怎樣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