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整理1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7篇《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相關的範文。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整理17篇)

篇1: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

七年級年級有兩個班,40班和41班,40班有95人,41班有93人。文化生都是經過嚴格選拔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學習態度比較端正能較好的遵守課堂紀律,而體育生成績太差,自信心不足。文化生雖然基礎較好,但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這個學期集中精力抓紀律,想盡各種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興趣產生動力。盡而提高全體同學的生物成績。

二、教材基本情況

本學期教材內容共三單元即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部分生物與細胞,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包括第一章認識生物和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等單元的教學活動,應使學生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認識到生物具有區別於非生物的特徵,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互相影響、相互依存。瞭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其類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園。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包括四個章節。本單元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認識到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是包括動植物

細胞在內的絕大多數細胞共有的基本結構;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核內含有遺傳信息,細胞能夠生長和分裂,細胞通過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構成生物體。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包括六章內容。本單元應使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

認識生物圈中的基本類型;瞭解被子植物的一生;從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製造有機物、爲各種生物構建身體和進行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等方面理解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方面:

知道人類起源和發展與人類個體發生和發育的大致過程;瞭解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的大致過程及相關的結構基礎;瞭解人的各種生命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生物圈或生活環境密切關聯,而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嘗試觀察、調查以及資料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驗科學探究中控制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以及測量和處理數據的方法,初步養成探究的思維習慣。加深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發展在植物栽培等方面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形成愛護生物的情感、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和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不斷有新的觀點出現。啓迪學生進一步養成勤于思考、樂於探索、勇於實踐的學習習慣;並規範自己的行爲,形成愛護綠色植物的美好情感,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

四、主要措施

1、提高自身政治業務素質方面

參加政治學習,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多閱讀,多蒐集資料。不斷豐富知識,努力提高業務水平,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更新觀念,改進教法

生物課主要講一些有生命物體知識,內容抽象,單憑興趣不夠,應該進一步加強實驗課教學。

3、參加教學研究活動

積極參加教研組的各項活動,提高授課水平。

4、信息反饋

加強備、批、改,做到背學生、背知識、背教法,及時瞭解學生動態,不斷徵求各方面意見,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

篇2: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3)生物課。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國小升七年級的過渡期,學生初步接觸生物,對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利於國中生物的進一步學習,而有些學生對生物則不夠重視,不瞭解學習生物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該如何學好這門科目。存在的問題:國中生物語學習中,學生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一步一個腳印的認真學習,提高生物成績。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出處: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2、教材特點:

(1)體現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

(2)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避免從理論到理論,所以課本設計圖量大增。

(3)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課本中涉及許多進一步探究)。

(4)作業題加強引導學生的知識的總結、鞏固、遷移和發散思維。

(5)設置課外閱讀欄目,滲透“STS”教育,擴大知識量。

(6)文字表述親切,力求通俗、準確、生動。

(7)認真鑽研教材和課標,精心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確定每堂課的基礎內容,預備內容和拓展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三、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本冊書選編內容爲3個單元,第1單元“走進生命世界”,由1章內容;第2單元“我們生活的生物圈”,由2章內容組成;第3單元“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的能量”,由4章內容組成。共計教學32課時。

2、教學內容分析:本冊書由三個單元組成,共分七章,這七章主要有兩個部分的學習內容。

第一部分是第兩單元“我們生活的生物圈”。講述“生物與環境”和“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生物與環境”主要學習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及科學探究的方法五節內容;前四節側重於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要求學生能舉例說明生物生活的環境,描述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以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從而辯證地認識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觀念。後一節側重於學習常用的實驗儀器如顯微鏡,以及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在整個章節的學習過程中,貫穿着觀察、調查、測量、模擬等科學探究的活動。“生態系統和生物圈”主要學習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兩節內容。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複雜關係,把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統一到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中,統一到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中。本章繼續加強科學探究的訓練,重點安排一項科學調查:調查一個生態系統,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科學調查的一般過程。在結合DIY中的剪拼生態系統模式圖和製作生態瓶,使學生更好理解生態系統。

第二部分是第三單元“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講述的是“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有機物的生產者——綠色植物”和“能量與呼吸”。“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主要學習飲食與營養、營養物質的作用、合理的膳食和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主要學習食物鏈和錯綜複雜的食物關係;“有機物的生產者——綠色植物”主要學習的是有機物從哪裏來和綠色植物從土壤中獲得什麼;“能量與呼吸”主要學習的是能量的釋放和利用。

四、新課授課方式:

以教師啓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分析、合作、自主學習、討論等學習方式;附加教師講授、講解、學生上網查找等方法,適實採用多媒體和實驗教學相結合。

五、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插圖、探究活動、動手實驗及資料分析,使學生掌握並應用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討論。

2、儘可能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上網查找資料的方法,增加學生的興趣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獲取生物科學發展的信息。

六、作業設計

預計作業16次,知識題型1-2個,能力題型1個,創新題型1個,考練2次,每次考試時間1節。

七、培優扶困措施

運用單元小結複習,採用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單元學習了哪些生物知識及基本技能及知識應用在哪些方面。

篇3: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生物學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全面落實課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通過學習,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生物、保護自然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能積極參加綠化美化環境、保護野生動物以及科學探究等實踐活動。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夠擁有較高的應試能力,考出好的成績。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國小階段對生物學的學習較少,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差,已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大部分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濃厚,但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尚需提高。

七年級學生剛步入國中,對課程突然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難免有些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甚至出現自信心下降不知所措的情況。還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對生物學不夠重視,組織紀律性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應付學習,對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認真完成,做到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個性差異較大而且明顯。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生物學很感興趣,對老師佈置的課外實驗能按時完成,積極配合老師上好每一節課。

三、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在期末統考成績三率達到較高水平。

(2)能力培養方面: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實驗能力,瞭解一些自然現象,以及生物科學的發展前景。

(3)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良好的態度情感價值觀。

四、教材分析

教材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上,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的關係。

五、教學措施

1、精心設計導語,在語言、板書和操作等方面達到規範、準確和熟練,通過生動的語言,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2、做好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後複習,積極配合老師上好每一節課。爭取把當天學習的知識消化.作業及時認真完成。

4、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5、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注重學生的平衡發展。

6、幫助學生確定恰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篇4: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3)生物課。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國小升七年級的過渡期,學生初步接觸生物,對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利於國中生物的進一步學習,而有些學生對生物則不夠重視,不瞭解學習生物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該如何學好這門科目。存在的問題:國中生物語學習中,學生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一步一個腳印的認真學習,提高生物成績。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出處: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2、教材特點:

(1)體現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

(2)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避免從理論到理論,所以課本設計圖量大增。

(3)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課本中涉及許多進一步探究)。

(4)作業題加強引導學生的知識的總結、鞏固、遷移和發散思維。

(5)設置課外閱讀欄目,滲透“STS”教育,擴大知識量。

(6)文字表述親切,力求通俗、準確、生動。

(7)認真鑽研教材和課標,精心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確定每堂課的基礎內容,預備內容和拓展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三、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本冊書選編內容爲3個單元,第1單元“走進生命世界”,由1章內容;第2單元“我們生活的生物圈”,由2章內容組成;第3單元“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的能量”,由4章內容組成。共計教學32課時。

2、教學內容分析:本冊書由三個單元組成,共分七章,這七章主要有兩個部分的學習內容。

第一部分是第兩單元“我們生活的生物圈”。講述“生物與環境”和“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生物與環境”主要學習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及科學探究的方法五節內容;前四節側重於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要求學生能舉例說明生物生活的環境,描述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以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從而辯證地認識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觀念。後一節側重於學習常用的實驗儀器如顯微鏡,以及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在整個章節的學習過程中,貫穿着觀察、調查、測量、模擬等科學探究的活動。“生態系統和生物圈”主要學習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兩節內容。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複雜關係,把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統一到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中,統一到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中。本章繼續加強科學探究的訓練,重點安排一項科學調查:調查一個生態系統,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科學調查的一般過程。在結合DIY中的剪拼生態系統模式圖和製作生態瓶,使學生更好理解生態系統。

第二部分是第三單元“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講述的是“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有機物的生產者――綠色植物”和“能量與呼吸”。“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主要學習飲食與營養、營養物質的作用、合理的膳食和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主要學習食物鏈和錯綜複雜的食物關係;“有機物的生產者――綠色植物”主要學習的是有機物從哪裏來和綠色植物從土壤中獲得什麼;“能量與呼吸”主要學習的是能量的釋放和利用。

四、新課授課方式:

以教師啓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分析、合作、自主學習、討論等學習方式;附加教師講授、講解、學生上網查找等方法,適實採用多媒體和實驗教學相結合。

五、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插圖、探究活動、動手實驗及資料分析,使學生掌握並應用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討論。

2、儘可能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上網查找資料的方法,增加學生的興趣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獲取生物科學發展的信息。

六、作業設計

預計作業16次,知識題型1-2個,能力題型1個,創新題型1個,考練2次,每次考試時間1節。

七、培優扶困措施

運用單元小結複習,採用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單元學習了哪些生物知識及基本技能及知識應用在哪些方面。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間

課時

教學內容

備註

1

9.2――9.6

1

開學報到

2

9.9――9.12

3

生物學---研究生命的科學

3

9.16――9.20

3

中秋節

4

9.23――9.27

2

生物與環境

5

9.29――9.30

4

生物與環境

6

10.1――10.5

3

國慶節

7

10.8――10.12

3

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8

10.14―10.18

3

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9

10.21―10.25

3

期會考試複習

10

10.28――11.1

3

期中質量監測

11

11.4――11.8

3

綠色植物是有機物的生產者

12

11.11―11.15

3

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

13

11.18―11.22

3

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

14

11.25―12.29

3

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

15

12.2――12.6

3

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

16

12.9――12.13

3

能量的釋放與呼吸

17

12.16―12.20

3

能量的釋放與呼吸

18

12.23―12.27

4

期末考試複習

19

12.30――1.3

2

期末考試複習

元旦

20

1.6――1.10

3

期末質量監測

篇5: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全面提高學生素養,提高教學質量,編輯了最新一年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希望能爲建設生物有效課堂提供有效借鑑。

一、教學目標: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靈活、應變,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共30課時)

第一章周圍的生物3課時

第二章探索生命3課時

第三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2課時

第四章生物體的組成4課時

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10課時

第六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課時

篇6: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生物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有利於把學生帶入發現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分析實驗問題之中和解決問題之中鍛鍊思維能力,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協作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實驗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現將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組織的協作能力。讓學生通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從而認識和揭示自然科學規律,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和追求真理的意識,切實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二、學情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剛從國小進來,對生物學還比較陌生,這是比較好的,因爲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總體學習情況不是太好,習慣也太差,所以在課堂上就稍作調整,更加註意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關注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特別是課堂學習態度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2、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瞄準新課程改革發展趨勢的,冠以《生物課程標準》

的先進思想和基本思想,以“生物和環境的密切關係”爲核心構建的,一方面從分體現了“人與生物圈”爲主線的,另一方面又從“人——生物——環境”的角度更加突出了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發展的密切關係。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學會生物實驗基本操作

2、學會顯微鏡的使用

3、通過實驗學會裝片的製作

4、驗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5、觀察各種植物器官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的能力

2、學會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原因、做出結論,理論聯繫實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認真操作的科學態度。

四、方法與教學措施

以實驗爲載體,讓學生認知、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拓展視野,鍛鍊能力,強化認知,達成目標。成立科學興趣小組,定期開展課外活動。

篇7: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一、情況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7年級生物教材內容爲“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細胞”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觀察實驗和探究活動,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創設學習的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真正讓學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進而領悟生物圈對於人類來說是多麼重要的。與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觀的關係,就是人類的生存需要從生物圈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

(二)學生分析: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七年級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鮮好奇,作爲教師應喚起他們的熱忱,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產生學習動力,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二、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爲依據,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

三、具體措施:

1、備課標、備教材

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確定“三基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

2、備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1)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認知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

(2)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教師能在每一堂課上找到與學生能產生共鳴。

3、備教法、備學法

根據新課標,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突出設計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的最優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

4、備習題

要精選習題,以消化、鞏固當堂所學知識爲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老師及時檢查督促學生的掌握程度,提高記憶效果,增強學生的課堂達標效果,提大學聯考試成績。

篇8: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靈活、應變,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共30課時)

第一章 周圍的生物 3課時

第二章 探索生命 3課時

第三章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課時

第四章 生物體的組成 4課時

第五章 綠色植物的一生 10課時

第六章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7課時

11一、課程總目標

在新課標下,我們生物要實現的是: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生能將生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一)教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上,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的關係。

(二)學生情況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儘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如:進行課堂比賽等;教學手法靈活、應變,這樣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按照學校課時安排,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作如下計劃。

周次 教學內容 1(9.3-9.7)  概要:生物學什麼? 2(9.10-9.14)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生物 3(9.17-9.21)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 4(9.24-9.29) 第二章 探索生命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

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5(10.1-10.5) 國慶放假 6(10.8-10.12) 第三章 細胞

實驗:顯微鏡使用

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7(10.15-10.19) 第三章     細胞

細胞生命活動單位

細胞通過分裂而增值 8(10.22-10.26) 第四章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分化成組織

生物體的器官,系統 9(10.29-11.2) 期中複習10(11.5-11.9) 期會考試  期中評卷 11(11.12-11.16)

第五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光合作用     12(11.19-11.23) 第五章 綠色植物的生活方式

呼吸作用 13(11.26-11.30) 第五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吸收作用和蒸騰作用 14 (12.3-12.7) 第五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運輸作用 15 (12.10-12.14) 第六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

種子萌發形成幼苗 16 (12.17-12.21) 第六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

營養器官的生長 17 (12.24-12.28) 第六章 綠色植物的生活

生殖器官的生長 18 (12.31-1.4) 第七 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 19 (1.7-1.11 ) 複習20 (1.14-1.18) 複習21 (1.21-1.26) 期末考試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1.2016年秋季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2.2016年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

3.七年級英語上冊教學計劃3篇

4.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3篇

5.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3篇

6.2016年生物教師個人工作計劃

7.2016年七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8.2016年秋季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

9.2016年高二生物教學計劃

篇9: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知識:

能說出實驗法的基本步驟。

2.能力:

(1)通過提出假設和設計實驗方案,嘗試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過閱讀材料獲取和處理信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討論中,體驗用實驗法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逐漸形成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在小組活動中,學會交流與表達,學會與他人合作。

設計思路

(一)課堂教學設計關鍵點

1.創設問題情境;

2.學生通過觀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3.利用已有知識對問題做出解釋(假設);

4.通過閱讀“閱讀資料”,對前面的解釋(假設)進行分析,最終確定一個(或兩個)假設;

5.小組討論實驗方案,證實假設;

6.總結歸納“實驗法”的基本過程。

(二)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教學的課題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實驗法。在前一節課學生已經通過閱讀、討論知道了生物學是一門探索的科學,並且也初步瞭解了林奈、達爾文、哈維等學者在研究生物學過程中所用的方法。本節課是要通過一個具體實例――探究“響尾蛇通過什麼追蹤中毒的獵物”,讓學生了解並總結出生物學最常用的方法――實驗法實施的基本過程。此方法將爲以後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奠定基礎。

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觀看錄像、閱讀材料、討論設計實驗等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僅讓學生獲得“實驗法”的知識,也鍛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處理信息、協作等能力。具體設計過程如下:

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一開始便爲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節選三小段蛇與鼠的片段,分別講述皮爾斯蛇在狹長的洞穴裏追蹤老鼠;響尾蛇(一種毒蛇)面對近在咫尺的老鼠只是不停地伸縮舌頭;加彭蛇(一種毒蛇)張開大嘴咬住老鼠,又讓中毒的老鼠逃脫。

在學生爲三隻小老鼠的命運感到擔心的時候,好奇心也定會油然而生,自然就過渡到了下個教學環節――由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在肯定學生問題多樣化的基礎上,確定或提出(如學生沒有提出,教師可引導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響尾蛇通過什麼來追蹤中毒的獵物?

許多學生有着豐富的課外知識,這時他們頭腦中已經在對問題作出解釋了,不妨讓大家一起交流,請學生把可能的解釋都說出來。那麼到底哪個學生的解釋更合理呢?答案由學生自己尋找――先閱讀教師事先整理出的“響尾蛇”資料(裏面主要介紹了響尾蛇的各種感覺),再小組討論,彙報結果。

在交流的基礎上,確定一個或兩個學生認爲合理的假設,教師應指出科學是講求證據的,以上假設只是同學們的推理,繼而引出“怎樣才能證明假設是否成立呢?”過渡到下一個環節――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教師此時引導學生結合前面做過的“探究溫度對黴菌的影響”實驗進行設計,應儘可能多地參與各組討論並提出建議。

接着由學生彙報實驗設計,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設計的基礎上,將課本中研究者的實驗過程和看到的現象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髮現研究者與自己設計的不同,認識到實驗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如設置對比實驗;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實驗條件只能有唯一不同;實驗應重複多次以減少誤差等。

最後回顧一節課所做的工作,由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實驗法的基本過程。即:通過觀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資料;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學生總體素質較高,思維活躍,課外知識豐富,可以很好地配合老師進行探究活動,並通過探究活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篇10: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計劃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計劃-生物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爲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爲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瞭解人類與生物圈之間的關係,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 3)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 4)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5)初步獲得生物圈中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的基本知識。

(6)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生理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7)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三、教學措施:

1、精心設計導語,通過生動的語言,藉助情感教育,激發學習興趣。

2、做好演示實驗,完成學生實驗,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

3、把錄音、錄像、投影、幻燈、多煤體等教學手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

4、在語言、板書和操作等方面達到規範、準確和熟練。

四、應對策略和教學設想:

1、鼓勵學生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2、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有計劃地安排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活動,保證活動的落實,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4、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5、倡導探究性學習。

6、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7、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8、真正體現“以學生學習爲中心,以問題研究爲手段,以個性質量爲目標”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想聽並聽懂。

9、幫助學生確定恰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五、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學生在國小階段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但仍有個別同學探究能力尚需提高。

篇11: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簡析

第八單元由識字八,5篇主體課文《棉花姑娘》、《地球爺爺的手》、《蘭蘭過橋》、《火車的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和語文園地組成。識字八以諺語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日常所見卻並未注意的科學常識。後邊五篇課文都是科學常識方面的內容,各部分內容從工業、農業、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等方面引人入勝地介紹了一些日常所見卻並未注意的身邊的科學常識。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車、新型橋樑,以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引導學生髮現和運用形聲字、會意字的規律,又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本組課文的朗讀感悟,引發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瞭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學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

2、認識本單元要求認識的生字,引導學生髮現和運用形聲字、會意字的讀寫規律,逐漸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會寫本單元要求會寫的生字,初步學會分析字形,總結造字規律,以便於以後的學習。

3、引導學生讀文,通過讀、悟,瞭解一些簡單的科學常識,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索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認字仍然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

2、通過朗讀感悟瞭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學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將是本單元的難點。

3、總結識字教學以來的識字方法,獲得對漢字的整體認知,也是本單元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

四、課時安排

識字八1課時

《棉花姑娘》2課時

《地球爺爺的手》2課時

《蘭蘭過橋》2課時

《火車的故事》2課時

《小蝌蚪找媽媽》2課時

語文園地3課時

篇12: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生物圈中生命、生物體的結構、綠色植物的基本知識。

2、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3、正確使用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4、進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設計實驗的能力。

5、利用科學的一般探究方法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6、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我主要擔任七年級

(四)班的教學,共有學生63人,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生命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2、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3、本教材圖文並茂,知識結構系統化。

4、本教材題材多樣,體裁豐富,貼近生活,利於他們適應當今世界多元科技,文化社會所需整體素質的培養與發展。

四、應對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總之,在新學期中,我會努力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引導教育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由傳授者轉變爲促進者,由管理者

轉變爲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爲“平等中的首席”,從而切切實實地提高教育質量,取得新的成績。

篇13: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是讓學生了解昨天,讓他們知道祖國的春天是革命前輩、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應該熱愛、珍惜。課文《畫家鄉》是讓學生感受今天,讓他們知道偉大的祖國是多麼遼闊,是多麼美麗,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激發他們熱愛自己家鄉的熱情。詩歌《快樂的節日》是讓學生展望明天,讓學生在珍視今天的同時,快快樂樂地擁抱更美好的明天。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1個生字,會寫30個生字。感受生活的甜美和幸福,知道祖國的春天來之不易。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3、讓孩子藉助拼音瀏覽本組課文,初步感知本組教材內容,並提示學生圍繞幸福生活的專題,主動發現、收集有關材料。

三、教學重難點:

1、識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欣賞美的景色,受到美的薰陶;抓住美的語言,獲得美的享受;欣賞美的行爲,培養美的情操。

四、課時安排:

《識字6》1課時

《吃水不忘挖井人》2課時

《王二小》2課時

《畫家鄉》2課時

《快樂的節日》2課時

《語文園地六》2課時

篇14: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時光如流水,暑假很快就過完了,又迎來新的學期,而且又迎來一批新生,在此,針對我所代的生物課作一個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的七年級學生僅有70名,而且差生太多,生物又是新開課程,國小沒基礎,再加上教學,學生不適應,所以,學起來很吃力,需花費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所以要想提高成績很不容易。因此,必須很辛苦地有計劃地進行教學。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教材與上一屆學生的教材基本一致,教材仍注重對學生的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包括3個單元共7章的內容,第一單元是“探索生命的奧祕”;第二單元是“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三單元是“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內容,瞭解到生物體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應當關心生物,關注生物學;明確了生物體都有一定的結構層次,細胞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而且生物體都有很多生命現象;通過學習學生還了解到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很的一類生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教材中還設計了5個探究和10實驗活動,是爲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對生物產生興趣。

三、教學措施

1、開學初的幾節生物課,我先對學生進行生物課改培訓,講明我校的課改新教法,讓學生了解我校,重新認識我校,從而,安心地在我校學習。

2、給學生做好思想工作,講解學習生物的重要性,讓學生重視生物,對生物感興趣,從而很好地學習生物。

3、針對學情,進行因材施教,分類管理,盡努力讓所有學生都學有所得。

4、根據教材內容,確定教學計劃和方法,認真備學案,精心講解,滲透課改新理念。

5、七年級學生年齡小,各方面都差,而教材內容多,特別是實驗和探究這樣的動手動腦的活動多,勢必就耽誤很多時間,因此,必須強調紀律,抓緊抓好課堂時間。

6、針對實驗活動,能做的一定做,不能做的也一定認真講,爭取達到實驗效果。

7、提倡學生課前預習,課上積極參與討論,積極動腦思考,認真學習。

篇15:七年級上冊生物的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靈活、應變,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共30課時)

第一章周圍的生物3課時

第二章探索生命3課時

第三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2課時

第四章生物體的組成4課時

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10課時

第六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課時

一、課程總目標

在新課標下,我們生物要實現的是: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生能將生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一)教材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上,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的關係。

(二)學生情況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篇16:七年級生物上冊的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安圖縣教育局20__年教育工作重點爲指導,結合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學工作計劃,繼續深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堅持面向全體,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針;堅持爲每一個學生的生存就業和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爲重點,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氛圍,全面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夠擁有較高的應試能力,考出好的成績。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1、通過上學期期末統考的成績分析以後,爭取及格率要達到90%,優秀率要達到50%。這學期應該注重班級學生成績的平衡發展,特別關注生物學困生的學習發展。

對生物學困生,要真正瞭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反應,看他們是否參與到學習中,是否對生物有興趣,鼓勵他們多回答問題,對於他們的變化做好記錄。課外走進他們的生活,帶領他們去了解一些實際性的生物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工作計劃# 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3、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4、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爭取呈現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校本教研,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5、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鼓勵學生學會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篇17:七年級上冊生物的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七年級下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1)初步獲得生物圈中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基本知識。

(2)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生理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3)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能力:(1)正確使用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2)進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設計實驗的能力。

(3)利用科學的一般探究方法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人類與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間的關係,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3)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點

人的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心臟的結構及血液循環的途徑;腎單位的結構及其功能;視覺和聽覺的形成過程;神經系統的組成等內容。

三、教學難點

受精及胚胎髮育過程;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現象;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腎單位的結構及其功能;眼球的結構、視覺的形成過程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