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 篇一

上週我進行了第三節制取氧氣教學活動。我主要和學生探討學習氧氣的製法。首先讓學生了解氧氣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經驗回憶哪些方法可以得到氧氣。對於這個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想起光合作用,極少數同學能想到分離空氣。此時再提出問題:這些方法是否適合實驗室製取氧氣,給學生提示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要求。從而和學生一起分析得出實驗室不能用這些方法制取氧氣的原因。

對於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通過書上的實驗探究,由對比實驗得出實驗室製取氧氣一般用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得氧氣,也通過這個實驗探究,再補充一個對比實驗,證明二氧化錳是這個反應的催化劑,強化催化劑的概念,讓學生印象深刻。教學實踐也證明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好。

實驗藥品確定以後再對實驗原理進行強化講述,同時讓學生根據實驗藥品和反應原理選擇反應裝置。這裏是學生首次系統的認識氣體的製取,根據實驗原理選擇實驗裝置(分爲氣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具體而言,發生裝置選擇的依據和收集裝置選擇的依據(固液常溫型和固固加熱型用掛圖展出),分析完了以後再進行實驗,具體的操作步驟和學生一起探討得出,然後共同進行實驗製取,學生興趣濃厚,氣氛活躍,印象深刻。

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安排讓學生在學習氣體的製取時思路清晰,邏輯分明,課後練習的結果表明這節課課堂效益較高,知識的夯實到位,爲後面二氧化碳的製取的學習打下伏筆,課堂教學出現可持續性。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對於教學目標和重點的把握需要進一步提升。本節的重點氧氣的製法,也就是物質獲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催化劑”是一個基本概念,是本節課的難點,但教學中未能很好的突破難點。並且時間安排上欠佳,學生製取氧氣耗時過多,導致沒時間學習他人的長處,反思自己的不足。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聯繫自然界的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課堂演示實驗,瞭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實驗及實驗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聯繫生活實際,瞭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標

學習通過實驗認識物質性質的方法;

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從生活視角觀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從社會視角分析其使用,體會化學與社會的關係;

聯繫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對溫室氣體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紹,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建議

知識講解指導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建議以探索式學習爲主,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而不是教師先講二氧化碳的性質,然後做實驗驗證給學生看。

2.講授方法上,建議以談話法爲主,引導學生觀察,與學生討論每一點二氧化碳的具體性質。

3.對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在強調不可燃性和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同時,單獨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況下不支持燃燒的性質,有利於學生理解滅火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學生並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講到二氧化碳與碳酸鈣反應得到碳酸氫鈣,這樣只會使難點集中,增加學生學習難度。

課堂引入指導

方法一:近來地球上氣溫正在逐漸升高,什麼原因使能地球氣溫如此變化呢?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方法二:據紙報道,某農村一戶農民挖了一口井,約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時在井下燒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兒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於是沿梯而下,結果很久不見動靜,上面的二女兒及鄰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結果三人身亡於井中,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悲

關於二氧化碳性質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爲氣態化合物對於學生而言並不陌生。無論呼入的新鮮空氣還是呼出的濁氣中都含有二氧化碳。雖然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識,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通過這節教學,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與前面的物質學習聯繫起來,織成知識網。通過本節的學習,完善並提高學生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動中作用的認識。

在氧氣、氫氣後學習二氧化碳,從學習程序來說對學生並不陌生。如學習物質從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入手,到物質的用途學習。物理性質主要學習色、味、態、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等內容。二氧化碳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物質。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挖掘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學習。

此節教學的重點是二氧化碳的性質知識的教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形成知識的重要作用。實驗探究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節知識的教學難度不大,多數內容都爲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或在國小自然、國中生物學科中已經接觸過的知識。教學中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選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關於二氧化碳性質的教學建議:

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學生學習物質性質、形成化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利用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

根據學校情況(生源、實驗條件)不同,採用開放程度不同的實驗探究法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採取小組討論式學習模式。

聯繫實際生活、生產學習二氧化碳。

課程結束指導

引導學生依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習二氧化碳的用途從用途複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課外實驗指導

二氧化碳性質實驗有條件時可以用乾冰來製備,這樣能避免用鹽酸與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氫氣的干擾,使學生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認識更清楚。建議補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實驗,用U型管做,併爲講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打下良好基礎且過渡自然。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 篇三

氧氣是典型的非金屬單質,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主要幫助學生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學習觀察和描述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並從中歸納出氧氣化學性質的特點,瞭解氧氣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氣和人類的關係,培養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的意識。同時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化學變化的奇妙,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並且初步√本站★√學習化學實驗的一些操作技能,學會在實驗中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

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學生雖然耳熟能詳,但對它瞭解得並不多。爲了激發學生求知慾 望,幫助學生深入瞭解氧氣的相關的知識,我首先用設問造成懸念引入課題。由於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氧氣的有些物理性質比較抽象,如氧氣的溶解性,氧氣的三態等,我通過具體的事例和觀看圖片資料等,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氧氣相關的物理性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指導學生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時,我一方面介紹實驗操作的方法並指出有關的安全注意事項,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幾種可燃物在空氣、氧氣中的燃燒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最後讓學生由氧氣的性質猜想氧氣的用途,使學生體會到物質的性質決定它的用途,同時讓學生感悟氧氣對生產、生活、科學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整節課用一些列環環相扣的問題銜接起來,讓學生的好奇心在萌發和解決的推演中得到滿足和愉快。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如學生自學,小組討論,表達交流,實驗探究等,通過這些活動爲學生創設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師生互動中促進學生積極思維,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氣氛活躍。課堂中我還運用圖片把氧氣的三態的實物和氧氣的在生產、生活和科研中的用途直觀展示在學生面前,豐富課堂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願望。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化學課程標準給課堂帶來的生機與活力,對課程標準強調的貼近學生的生活聯繫社會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等觀點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我深刻地體會到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形式,而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學生只有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探究活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提高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