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林火快速撲救與滅火安全授課教案

林火快速撲救與滅火安全授課教案

林火快速撲救與滅火安全授課教案

一、案例分析

2010年12月5日中午,甘孜州道孚縣發生草原火災,在處理餘火時突起大風,導致火災加劇。火災發生在道孚縣鮮水鎮孜龍村呷烏溝,距離道孚縣城直線距離6公里左右。火災發生後,當地部隊、武警和幹部羣衆前往撲火,火勢於15時左右得到控制。15時10分在清理餘火時,突然一陣大風將餘火吹燃,撲火的戰士和羣衆被圍困在溝中,造成15名甘孜軍分某部戰士、5名羣衆、2名林業職工共22人遇難。

存在問題:

1.對滅火安全常識不掌握,不熟悉危險地形;

2.指揮員指揮能力不足;

3.裝備保障欠缺。

3.02達拉林場滅火案例,是一個典型的由於沒能有效的組織前期處置而造成的特大森林火災。

時間:

探知起火時間爲3月2日上午,

3月3日5時總隊接到省森防指命令,5時30分總隊第一梯隊隴南支隊70人前往撲救,

蘭州大隊接到命令時間4日14時開進,

平涼支隊7日接到開進命令。

數據:

接到通報時快速蔓延達230餘公頃(衛星監測顯示最高達16個像素)

兩會期間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汪洋副總理先後兩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儘快撲滅森林火災,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武警部隊1300人,800+300+200

直升機2臺

前期處置:

管護局發現火情後派出6人前往撲救,至下午起風,火勢失去控制。然後才逐級上報。

從整個過程看,一直在用添油戰術。

存在不足:

1.信息獲取慢

2.前期處置重視程度不夠

3.重兵投入力度不夠

結論:

1.前期組織快速處理是關鍵

2.掌握滅火安全常識是基礎

二、林火的快速撲救

(一)快速撲救的條件

1.信息

火災監測的準確和及時是減少火災發生的關鍵,也是貫徹我國“打早、 打小、打了”撲火原則的前提。從50年代到目前爲止,我國對火災的監測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科技不斷被應用到火災監測中。火災監側正在由單一的地面火災 監測向地面、航空與航天遙感立體火災監測轉變,這種立體監測包括地面巡護、瞭望臺監測、飛機巡護監測和衛星監測4個層次。但總體來講,我國的火災監測技術仍比世界發達國家落後。在國外,特別是 近幾年新的火災監測技術如紅外線探火、電視探火、地波雷達探火、雷擊火監測系統、微波探火和衛星探火等發展相當迅速。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火災監測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如美國部分、德國全部火災監測瞭望臺己被自動監測系統所取代;波蘭植被區己經全部使用閉路電視觀察火情;加拿大各主要植被區空中紅外探火與地面紅外探火己連成網絡,成爲各主要植被區火災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澳大利亞火災監測主要靠飛機完成;前蘇聯90%的植被區被飛機監測,直到解體後的俄羅斯聯邦仍然保持了60.70%的植被區飛機監測,很多國家己廣泛重視衛星監測火災的利用,並已經開始利用衛星進行火災預報。

2.人員

人員數量:

保證人員的在位率或者能夠及時召回,組建專業滅火隊。確保人員在位率,召集率。

人員技術:

雖然每年都舉辦短期撲火指揮員培訓班,但事實上並未收到預期效果。其原因一是時間短,不可能系統的學習防撲火知識;二是多數爲防火辦的領導,由於事務性工作太忙,不可能回去後做普及工作;三是真正參加撲火的人員不可能聽到系統的,針對性強的授課。

具體做法是:

(1)建立防撲火教員培訓基地

根據參加撲火人員的實際情況,可分爲軍、地兩部分進行培訓。

一是依託森林部隊教員,爲當地防火職工培訓滅火技能。二是建立地方防撲火教員培訓基地。

(2)組建專家教授教員隊伍

依託兩個學院並抽調全國最優秀的專家教授、實戰經驗豐富的撲火指揮員,組建專家教授教員隊伍,並使之常態化。各軍兵種國家級防撲火教員可根據部隊要求組成教員培訓組到住林區部隊爲廣大官兵巡迴舉辦防撲火講座,提高官兵的實際撲火能力。

3.裝備

滅火裝備要更新,滿足前期撲救需要,尤其裝備要向以水滅火轉變。

隨着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及和諧社會、以人爲本觀念的認知,國家有能力也應該加大防撲火資金的投入,變被動爲主動,採取多種形式爲經常參加撲火的林區駐軍、職工羣衆配備撲火裝備,解決“無火時錢袋朝上打火時錢袋朝下”的問題,從而杜絕或減少撲火人員持續發生傷亡事故

撲救森林火災屬於人與自然災害的高強度對抗,隨時伴隨着危險。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撲火人員使用原始簡單的撲火工具,又沒有專用防火服,險情到來時無異於飛蛾撲火。四川道孚火災發生後,我們看到了犧牲15人的獨立營官兵,撲火時拿的是鐵鍬、臉盆,穿的是作訓服,戴的是作訓帽,腳下是易被樹茬穿透的普通膠鞋。採訪中省軍區政委的話很值得讓人回味“這支部隊經常參加撲火,我們應該配備一些撲火裝備”。

4.機制

建立防撲火指揮員等級制度

防撲火指揮員等級制度可參考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歐美國家的成型做法,由各級國家相關防火部門組織專家進行考覈,頒發指揮員等級證書,並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使之擔任撲火隊長、防火辦主任等職,力爭多年後整個防火系統的領導幹部,都由經過嚴格培訓並獲得相應級別的防撲火指揮員等級證書的人員擔任。徹底解決撲火中外行領導內行的問題。

加強林區基層羣衆職工撲火常識培訓

目前林區基層羣衆職工的防撲火培訓基本處於空白。通過嚴格培訓的專業隊或半專業隊隊員,在非防火期要對本地區的林區基層羣衆職工進行防撲火知識培訓。利用熟人熟地熟情的有利條件,要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單位與個人家庭相結合講清火災帶來的危害與傳授防滅火知識相結合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使聽者能夠入腦入心便於接受。

(二)撲救指揮

1.原則

打早打小打了

在實踐中應遵循以下兩點:

一是“殺雞用牛刀”,就是重兵投入。

毛主席的話: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指的就是要重兵投入,紅軍作戰一直堅持這一原則,基本上用兩倍以上的兵力作戰,少數牽制。火場作戰也應堅持。

多年火場實踐證明,滅火時限一般是當天有火當天滅,當天不滅三天滅,三天不滅半月滅,半月不滅靠天滅。因此,要把林火消滅在初發期,一個重要時機和時限就是在火災發生後24小時以內。如果這個時限不能將其消滅,必將失去滅火有利戰機。要抓住這個戰機,就要集中力量,重點用兵,力爭當天有火當天撲滅,防止小火因撲救不及時而蔓延相成大火。

二是“打蛇打七寸”,即科學用兵。要實現“打早、打小、打了”,首先是處理好抓戰機打難段、打險段,先控制、再消滅的用兵關係問題。道孚火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戰法

總結多年來撲救森林火災的實踐,可把滅火作戰的基本戰術總結歸納爲以下四個方面:

(1)多點突破,分段撲滅戰術,也稱速決戰術

速決戰術,體現的是快速滅火,主要是利用地空兩線運兵,多點投放兵力,同時選擇多個突破口,將火線分割若干段,分別殲滅。其具體行動包括:一點突破,兩翼分擊;多點突破,分段消滅;緊貼火線,遞進超越;先滅明火,再清餘火,後滅闇火;跟進快打細清,巡護看守等。此戰術適用於在有優勢兵力的情況下,便於機動的火場上滅火作戰。

(2)兩翼推進,追殲火頭戰術,也稱追殲戰術

追殲戰術,可分爲兩種方式:一是滅火隊伍從側翼火線突入,兩個側翼向火頭(火發展的主要方向)實施夾擊和合圍;二是從火線尾翼突入,沿火燒跡地內側直插火頭,先將火頭控制,後兵分兩路側翼火線向火尾撲打,最終實現合圍。其具體行動方法包括:暫避火峯,側翼迂迴;首取要害,攻克火頭;兩翼並進,呼應合擊等。此戰術適用於火蔓延速度較快、火場兵力不足時使用,也適用於撲打急進地表火滅火作戰。

(3)燒打結合,以火攻火戰術,也稱火攻戰術

火攻戰術,主要是指人工直接靠近火線採取點燒攻火與直接撲打相結合的滅火方式直接滅火。此戰術適於火勢較弱的火線,也適於滅側翼燃燒較規則的火線,而當火勢較猛、滅火人員無法接近和滅下山火或在燃燒火線不規則區段滅火時,應採取間接的以火攻火的戰術,即利用依託點燒攻火的方式以火攻火達到控制火勢最後徹底滅火的目的。這種戰法既可阻擊火勢又可進行防守,是滅火戰法中的“雙刃劍”。其主要行動包括:直接點燒,打清配合;利用依託,迎火點燒;分組實施,多線點燒;攻守結合,全線點燒;打燒結合,邊打邊燒等。

(4)阻打結合,阻打攻火戰術,也稱阻打戰術

阻打戰術,主要是指採取開設隔離帶與直接靠近火線滅火相結合的滅火方式滅火。開設隔離帶是指在火線前方適當地段利用人工或機械開設生土隔離帶,帶狀砍伐樹木,清理地表植被或對地面可燃物採取噴水、灑化學藥劑、碾軋等方法形成不燃的阻火隔離帶。具體行動包括機耕、人工或機械開設隔離帶,噴灑化學藥劑隔火以及火燒除法等手段,清除地表可燃物形成隔離帶阻火,加之人工直接撲打清理滅火最終達到滅火的目的。這種戰術適用於地形複雜、植被繁茂,滅火人員無法直接接近火線的區域和滅樹冠火和地下火時的滅火作戰。

三、滅火安全

滅火行動中,不管專業、半專業力量,還是非專業力量,在撲救上要按照“情況不明先偵察、氣象不利先規避、地形不利先隔離”把握。

(一)火場危險環境因子

(1)特殊危險地形

(2)特殊的地形。當燃燒火線遇到有利於火勢發展的特殊地形時,火勢會突然增大,瞬間形成高危險環境。歷次火場傷亡事故的教訓告訴我們,90%以上的滅火人員被燒傷燒死,都發生在特殊地形中。這些區域的基本特徵是:

30度以上朝陽山坡的中上部,朝陽迎風的狹窄山脊線上,山脊上的谷地和鞍部區。

迎風、朝陽、狹窄的溝谷處,朝陽溝底處的V字型區域。

丘陵山地朝陽坡上的平臺處,寬闊草塘溝的中心區,石塘、石崖與植被交匯處。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在這種區域內迎火、堵火和開設隔離帶阻火,以火攻火也要講究方法,嚴防大火回燒危及滅火人員自身安全(表2-2)。

表2-2地形與人員傷亡比率關係

地 形

山坡

山谷

山脊

鞍部

溝塘

其他

人員傷亡比率

49%

35%

6%

5%

3%

2%

(2)易燃植被類型

可燃物種類和分佈與人員傷亡的關係

輕型可燃物乾燥,含水率低,燃燒速度快,並且輕型可燃物燃燒容易被輕視,往往大部分人員傷亡就發生在這些區域。

植被成立體分佈,下層植被着火後上層預熱快,垂直燃燒後形成火環境,危險係數非常高。

(3)惡劣氣候條件

任何火場由於地形的變化,植被的分佈不同,都有局部小氣候,這些與周邊環境不同的小氣候區溫高、溼度低、風速平穩,在沒有外來因素的影響時,局部環境比較穩定。但是當燃燒火線侵入時,會迫使這一局部相對穩定的小氣候區環境發生變化。在火線燃燒產生的高溫作用下,會形成較大的溫度差,瞬間使這一局部地域內的空氣流動速度加快,風力增大,導致火勢增強,引發局部區域內出現火旋風和火爆,形成高危險環境,這些地段的基本特徵是:

局部小氣候區風的變化引發險情。局部小氣候區的風向、風力變化有其獨特的規律和特點。當山風、穀風與高空主風方向不一致時,極易形成火旋風和火線回燒現象。當山風、穀風與主風方向一致時,就會形成煙道效應,火勢會突發性增強,迫使燃燒速度加快形成爆燃火。

火場主風的風力風向變化引發險情。火場上主風的風力風向變化決定着火的發展方向和火的蔓延速度。火場上空主風方向的變化也決定着火場空氣、溼度、溫度的變化。而溼度和溫度的變化,又會直接影響火的行爲變化。經驗證明,如東北風時天轉陰,東風時天陰雨,東南風時天轉晴,南風時天氣暖,西南風時天干熱,西風時天氣涼,西北風時天寒冷。由此而知,最有利於火線燃燒的風是南風和西南風,其次是西風和西北風。實踐證明,重特大森林火災的多發期大部分都是在西南大風的天氣條件下形成的,這就說明在西南風天氣條件下滅火的危險性大,特別要掌握好4~5級風火藏險、6~7級風有火爆、7~8級風火狂燃的規律,這一規律在東北和西北地區較爲明顯(表2-4)。

表2-4風力與人員傷亡比率關係

風 力

1~2級

2~3級

3~4級

4~5級

5級以上

人員傷亡比率

4%

8%

76%

9%

3%

火場溫度和空氣溼度變化引發險情。據資料統計分析,當火場平均氣溫在10~30℃,空氣相對溼度在30%以下時,火的行爲變化最爲強烈,滅火人員傷亡率最高,並且在12~16時是火場燃燒最爲猛烈的時段,是發生滅火人員傷亡的最高時段(表2-5,表2-6)。

表2-5 氣溫與人員傷亡比率關係

氣 溫

0~5℃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以上

人員傷亡比率

1%

20%

34%

17%

14%

11%

3%

表2-6溼度與人員傷亡比率關係

溼 度

60%以上

60~50%

50~40%

40~30%

30%以下

人員傷亡比率

0%

2%

22%

29%

47%

(二)火場緊急避險方法

(1)避開危險火環境

滅火作戰中要主動避開危險地形和高強度地表火、樹冠火。火場局部產生火爆、火旋風、飛火時,通常不要輕易接近火線,不直接滅火。在密灌叢中和複雜地形條件下滅火時,不盲目接近撲打,應注意觀察火場情況,主動避開中午12至17時高溫、大風時段。

(2)快速轉移避險

滅火行動展開後,遇有風向突變、風力較大,滅火人員無法以人力控制火勢,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如火場附近有有利地形或撤離路線,且時間足夠,應立即組織滅火人員快速轉移至安全地帶避險。

(3)點順風火避險

如火場周圍沒有依託條件或雖有依託條件,但不具備點燒迎面火的時間或距離時,迅速組織點燒順風火,並順勢進入火燒跡地內避險。點燒時,風力滅火機手以弱風跟進助燃,水槍手清理火燒跡地內較大的火星或倒木,滅火彈手集中滅火彈隨時準備對襲來的火頭實施壓制,確保在較短時間內燒出較大的避險區域,確保滅火人員在火燒跡地內安全避險。

(4)衝越火線避險

在其他避險手段不能使用時,滅火人員應利用防火服、頭盔、面罩、手套等防護裝具選擇火勢較弱、地形相對平坦的部位,逆風迎火強行衝越火線,進入火燒跡地避險。衝越前,要按要求穿着防護裝具,衝越時,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扔掉裝備,快速衝越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