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草船借箭》教案精品多篇

《草船借箭》教案精品多篇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一

>是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故事內容很簡單,淺顯易懂,而且有不少學生在之前都多少了解這個故事。但是作爲教材出現,就要求通過讀文、學文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尤其是對於諸葛亮這個人物,要求通過某些重點詞句來體會他的神機妙算,而這整篇文也是圍繞”神機妙算”來展開的。在上這節課之前,我設計了大概的思路,後經過全體語文老師的指導、幫助,以及借鑑李雪松老師的一些教學方法,順利地完成了兩個課時的教學。回想起來,有閃光點,也有遺憾的地方。

亮點:

1、層次清楚,條理清晰,目標明確。第一節課導入、檢測預習、整體感知課文、解決“爲什麼借”這個問題;第二課時學習“怎樣借”以及“借的結果”,體會並總結主要人物的形象,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質疑課題。學生們自己圍繞題目提問,說說自己想在這篇課文中瞭解哪些問題,就以解決這些問題爲目標學文。一個題目往往是一篇文章內容的濃縮,我經常引導學生抓題目中的關鍵字。《草船借箭》很明顯就是一個“借”字,抓到這個字後,學生們就很容易提出”爲什麼借”、“怎樣借”。。。。。一系列的問題,而帶着問題學文,目的性更強,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趣。

3、實物岩石。在感知“霧大”時,我悄悄地在黑板上寫個字,然後用白色粉筆塗抹,這樣學生就一下明白“霧大”的好處---模糊視線。以及諸葛亮爲什麼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後來又要調過來,我在黑板上畫出長江的流向,用小船實物演示,孩子們一下就知道是爲了要順風順水。

不足之處:

老師的講多過於學生的讀,多過於讓學生自己去領悟。這也是我經常會犯的一個錯誤。有時感到上課很累,主要是因爲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講,而學生就一直在被動地聽,其實我是怕學生理解不了,想讓他們聽得更明白些,這是我教學上的一個誤區。其實錯了,就像這兩節課,學生基本沒有朗讀過全文,一共也就有三次左右的默讀。而剩下的時間就成了我的舞臺,表面看起來上得很好,但這兩節課下來,學生除了對課文了解了,還得了什麼收穫呢?答案是沒有,我忽視了培養學生自學、歸納的能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很多問題其實不用我講,就通過學生自己讀文,就能夠找到答案,這樣找到的答案他們印象會更深刻。這個問題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重視並改正的。

《草船借箭》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邊默讀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

2、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瞭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羣的人。

4、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瞭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體會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羣的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一起讀課題。

2、昨天,我們初讀課文了,還記得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出示投影1:

課文先寫了________

接着寫了_________

重點寫了_________最後寫了________。

瀏覽課文回憶。看來初讀課文讀得不錯,我還想考考你們

3、初讀課文以後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你們說得挺好的,不過課文只用了一個詞就概括了你們說的內容。哪個詞?找找--(板書:神機妙算)

4、還記得我們上節課的思考作業嗎?

二、要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習才能深入。默讀課文,用心想,這篇課文哪個問題最有研究價值?

1、大多數同學認爲神機妙算最有研究價值,那提出了問題到哪裏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請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讀書體會,讀懂的地方用!作標記,不懂的地方用?作標記。

3、彙報交流你們的讀書收穫吧

(1)

圍繞神機妙算先說說在閱讀中產生的問題?

(2)

圍繞神機妙算談談讀書的收穫吧!

(3)大霧漫天--這是場什麼樣的霧?這麼大的霧怎麼讀出來呀?

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後必有這場大霧漫天,你說神不神?妙不妙?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出示投影2: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諸葛亮如此神機妙算,周瑜是自嘆不如啊!

(4)再和前面的內容聯繫起來,更能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書思考。

諸葛亮幾次說話,會是()說?能想象出來嗎?真好,要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找三人分角色讀。

去掉提示語,2人組練讀,小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謀劃,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軍令狀。這就是超人的智慧,驚人的才幹,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5)前後聯繫的'方法繼續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7、8自然段。

在這篇文章中前後有11處諸葛亮說話,只有這一處與衆不同,發現了嗎?你能想象出這是諸葛亮在笑誰嗎?

曹操,笑他什麼?--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還在笑誰?--周瑜,笑他什麼?笑周郎嫉妒賢能,氣量狹小。

再讀:

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會放箭如雨;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會長嘆一聲--發現自己的智慧才能遠遠不如諸葛亮,

(6)

繼續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順風順水--圖示說明

看圖示,你能發現什麼?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瞭解風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歸來纔會順風順水。這就是神機妙算。

諸葛亮早就算定天亮之前定能如期交箭;早就算定周瑜會敗在他手下-。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2、隨着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智慧過人,他的能力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地上長出來的?那是怎麼來的?想知道嗎?真想知道嗎?--〈諸葛亮全傳〉、三國演義46回。

《草船借箭》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本課“瑜、諸、葛、督、懲、罪、寨、吶、丞”等會認字,“委、懲、吩、咐、罪、私、擂、吶”等會寫字,能夠正確地讀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能夠體會人物的性格、語言特點,分角色朗讀課文。

3.瞭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習課文]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正值孫劉聯合抗曹之時,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東吳都督周瑜心胸十分狹窄,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巧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課文通過草船借箭一事,讚揚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課文內容環環緊扣,引人入勝。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寫了諸葛亮作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十萬支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

教學前,先讓學生弄清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還要弄清故事中寫了哪幾個歷史人物,人物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通過課前的`預習,學生大致瞭解,三國鼎立時,孫劉聯合抗曹,曹操是漢室的丞相,周瑜是孫權手下的大將,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軍師,魯肅是協助周瑜統率三軍的,諸葛亮和魯肅都是主張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人。

文章篇幅較長,教學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默讀課文,自讀自悟,培養學生從文中迅速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對於重點部分,教師可組織學生從讀中感知,引導探究、啓發學生思維,進行探究性閱讀,進而培養學生感悟理解、欣賞、評價和積累語言的能力。課文中着力讚美諸葛亮這一人物,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教師先讓學生充分閱讀,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主要表現:知人心、通曉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諸葛亮對周瑜的險惡用心瞭然於胸。當週瑜提出請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時,他已看透了周瑜想要加害自己的用心,十天是無論如何也造不出十萬支箭的,但他不動聲色,反而提出只要三天,並按周瑜的意願立下軍令狀。周瑜大喜,以爲陰謀得逞,實際上諸葛亮早有妙計在胸。

諸葛亮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特向他尋求幫助,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不瞭解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後必然疑惑,所以請魯肅同船取箭,做個見證。讓周瑜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陰謀慘敗。

諸葛亮通曉天文地理,他算準了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有大霧;借箭返回時,船順風順水。借箭妙計安排巧妙,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在談笑風生中,諸葛亮輕鬆取勝,沒有和周瑜發生正面衝突,顧全了孫劉聯合的大局。從而讓學生對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學生在對全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之後,再讓學生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複述課文。

課文中出現的這四個主要人物,性格鮮明,語言各具特色。周瑜心胸狹窄,狡猾陰險;諸葛亮從容鎮定,胸有成竹;魯肅忠厚老實;曹操謹慎多疑,課文中體現得很充分。通過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活動。如: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爲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在讀通順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體現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學生可邊讀邊議。

[詞句積累]

生字中,注意諸葛的“葛”字讀音,應讀“gě”。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懲罰:嚴厲地處罰。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教學設計]

(課前初讀課文,瞭解大致內容。有條件的學生課前讀一讀《三國演義》,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大致瞭解人物及其關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今天我們學習的《草船借箭》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誰來談談,你對《三國演義》瞭解多少?

2.結合預習,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啓發學生從課題、從內容中提出不懂的問題。

1.學生簡單交流《三國演義》。(故事發生的背景,人物及其關係。)

2.學生質疑,能夠解決的可以當場進行交流解決。

二、自讀課文,把握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畫出生字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2.瞭解課文內容。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指名逐節朗讀課文。(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指導學生認真讀課文,看看草船借箭這件事的起因是什麼,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

1.學生自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學生能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瞭解課文大意,清楚課文的脈絡。

3.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的經過,口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4.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結果是周瑜慘敗。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草船借箭》寫了一件什麼事,起因與結果是什麼。

2.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神機妙算使事情發生了改變。(草船借箭成功)

教師板書:神機妙算。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周瑜慘敗。

二、感悟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閱讀,思考:“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課文裏哪些地方寫諸葛亮“神機妙算”?畫下來讀一讀,

2.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思考。

3.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人心、通曉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1.學生讀書自悟後在班內交流所得,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點撥。從草船借箭的時間、氣候、地理環境以及借箭的經過,體會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神機妙算)。

2.師生共同歸納出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神機妙算表現在:諸葛亮知人心、通曉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3.學生邊讀邊議,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第三課時

一、深入理解,分析人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體會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神機妙算是從哪兒來的?

2.你對其他的幾個人物是怎麼看的?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1.進一步瞭解諸葛亮是一個聰明、機智、以大局爲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的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平時多觀察、多思考的結果。

2.學生討論,分析:周瑜心胸狹窄,狡猾陰險;諸葛亮從容鎮定,胸有成竹;魯肅忠厚老實;曹操謹慎多疑。

3.分角色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複述課文。

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古典文

學的慾望。

【教學重點】通過品讀人物語言、動作,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誰能根據上節課的學習,給大家介紹一下課文的背景?生:《草船借箭》選自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講的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故事,當時魏國剛剛打敗蜀國,又派兵進攻吳國。於是,蜀、吳兩國聯手抵抗曹操。師:文中一共有幾個人物,誰能幫大家理順一下人物關係?生:課文中有四個人物,曹操是魏國的首領,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而周瑜是吳國的都督,魯肅是吳國有名的謀士。師:周瑜見諸葛亮很有才幹,心裏很妒忌,這才引出了這個故事。

二、新課

過渡:同學們,你覺得這個故事精彩嗎?(精彩)是呀,文學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爲作者塑造了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而每個人物的塑造又都離不開語言文字這個工具。這節課,我們要再次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讓這些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躍然紙上的。

(一)賞析重點段(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作者使用什麼方法描寫人物的。(人物對話)師:好,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人物對話。(課件出示對話,隱去旁白)現在同桌一組,分角色讀一下對話,邊讀邊想:你所扮演的這個角色,再說這句話時,心裏會想什麼,臉上是什麼表情?讀完後同桌把意見交流一下。(學生彙報,教師引導揣摩人物心理,並啓發學生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在每句對話前加上提示語)師:大家都很聰明,能根據對話走進人物內心,下面我們加上提示語,再來讀一下課文。(課件出示加有提示語的課文,分角色朗讀,學生互評。)師:通過這一段的學習,你覺得周瑜、諸葛亮各有什麼特點?(學生談對周瑜和諸葛亮的初步認識)但僅僅根據這一段的文字,我們還不能透徹的瞭解人物特點,下文中,還有一些人物的語言描寫,找出來讀一讀,看你對人物有什麼更深的認識。

(二)感悟

1、指名讀一讀描寫周瑜的語言,總結出周瑜的性格特點是陰險狡詐。(板書:陰險狡詐)學生朗讀。

2、再說說諸葛亮的語言。

(1)指名讀,課件出示第一個句子,從中你有什麼感悟。(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計劃,胸有成竹)你從魯肅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樣的人?(板書:忠厚老實)

(2)還有那處寫了諸葛亮的語言?指名讀第二句話。(課件出示)老師發現,諸葛亮是笑着說的,我覺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諸葛亮說,爲什麼這個地方要加個“笑”字呢?來,我們先齊讀一遍。(齊讀)你們覺得諸葛亮在笑誰,笑什麼?

彙報:生(1):在笑曹操,是一種嘲笑。師:你說的真好,你來讀一讀,讀出對曹操的嘲笑。曹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從哪看出來的?(學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語言描寫,並體會到他的謹慎多疑。)(板書:謹慎多疑)

生(2):在笑魯肅,是一種友善的笑。你來讀一讀。

生(3):在笑周瑜,是一種勝利的笑。你來讀一讀。讀出諸葛亮的自信。

小結:你看,諸葛亮說得多準呀,他說曹操不趕出來兵,他真不敢出兵,說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帶着魯肅來取箭。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話說,諸葛亮真是——(學生一起說:神機妙算!板書:神機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條件同學們,諸葛亮他神機妙算,都算準了什麼呢?生:他算準曹操不敢出兵、算準周瑜要加害他、算準魯肅不能出賣他。師:也就是說諸葛亮他算準了人,這也是“識人心”(板書:識人心)但僅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嗎?他還算準了什麼?生:三天後有大霧。師:這是他知天文。(板書:知天文)生:回來時順風順水。師:這是他曉地理。(板書:曉地理)總結:是呀,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草船借箭纔會成功。我們還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諸葛亮?(有勇有謀、才智過人等)三、全課總結同學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這些性格鮮明的人物,還領略了古典名著的風采。其實,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達400人,那裏的故事也是廣爲流傳、家喻戶曉。老師希望課下,大家能以“走進三國”爲主題,完成本週的積累,並把你積累到的知識與同學們交流、分享。

【板書設計】

19、草船借箭

周瑜----陰險狡詐諸葛亮----神機妙算(識人心知地理曉天氣)曹操----謹慎多疑

魯肅----忠厚老實

【課後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教材的安排,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活動,爲學生打開學習名著的大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學目標我就確定在“通過對人物對話的研讀,感受名著中性格鮮活的人物特點,通過分角色朗讀,走進名著中精彩紛呈的故事。”教學時,針對高年級的閱讀水平和訓練重點,我主要引導孩子通過研讀人物語言來體會人物特點,再通過課後的延伸,達到讓學生愛上名著的目的。雖然課堂還有許多遺憾,比如指導朗讀還是不算到位,時空沒掌握好等,但是,從學生那積極地參與教學上,從課後孩子們賽讀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我覺得,一節課成功與否,關鍵看孩子們從課堂上收穫到了什麼,在老師的引領下受到了那些薰陶,掌握了什麼能力。只要孩子們在那短短的。40分鐘裏參與了,收穫了,就不失敗。語文課堂就是充滿遺憾的課堂,沒有遺憾,又怎麼有我們不斷完善教學的動力呢!在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們會走向成熟。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名著,瞭解大勢

1、教師介紹名著《三國演義》的故事梗概。

2、師生合作介紹“草船借箭”前的三國形勢,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諸葛亮的表現。

二、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出示課題:草船借箭。

2、什麼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麼意思?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問題:

誰草船借箭?爲什麼要草船借箭?怎麼樣草船借箭的?最後借到了箭沒有?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些問題實際上要我們回答什麼?請用陳述句表達。

草船借箭的原因、經過、結果。

2、給文章分段:

一(1~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並說說主要內容。

四、自讀第2至第5自然段,指導感情朗讀

1、找出這幾段的特點。(以對話形式出現,且無提示語。)

2、根據人物對話內容,揣摩人物思想狀況、性格特點,自加提示語。

3、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讀出語氣,探究人物特點。

(通過感情朗讀,感受人物形象。)

五、讀第6~9自然段,瞭解借箭經過

1、先說經過:

出示示意圖(圖略),自己讀書,自己畫圖,說明理由(也就是因果關係。)

2、分析保證借箭成功的因素:

⑴ 霧的作用。(冬季,霧在四更最濃。)

⑵ 船的作用。(草人──霧中似人;相連──空隙較小,易於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⑶ 曹操多疑之心。(不僅不輕易出動,令弓弩手射箭,不調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⑷ 士兵作用。(擂露吶喊,虛造聲勢,引敵射箭。)

⑸ 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風,使船回去時“順風順水”。這時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軍發覺時,船已飛一樣駛出二十多裏。)

總結: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諸葛亮都考慮到了,基於這些周全的考慮,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這就叫──“神機妙算”。而周瑜都沒想到,當他知道這一切時,一定是──“自嘆不如”。

第二課時

一、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關鍵的詞語

通過上節課的研究學習,你認爲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神機妙算)

二、精讀課文,理解神機妙算

1、要求學生劃出能表現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裏?妙在何處?

2、討論交流:

知天文: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⑴ 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吃驚)

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暗自高興,因爲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⑵ 你從哪裏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

出示: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祕密把魯肅請到船裏。”

學生自由讀,在讀中體會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⑶ 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幾天不是沒有動靜嗎?沒動靜有什麼好寫,完全可以改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的把魯肅請到船裏。這樣寫即清楚有簡練。行嗎?好嗎?爲什麼?

(組織討論,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神機妙算。)

⑷ 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

懂地理:

⑴ 劃出諸葛亮的借箭的路線,說說理由。

出示:

“天還沒有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出示: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⑵ 討論:諸葛亮爲什麼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讀句子,體會諸葛亮的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識人心:

⑴ 識曹操:

出示:

諸葛亮笑着說:“霧這麼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他在笑誰?這是一種怎樣的笑?

(笑自己的神機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這是自信的笑,勝利的笑;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幽默的笑,寬厚的笑。)

⑵ 識魯肅:

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殺機,魯肅又是周瑜的心腹,爲何還要請魯肅幫忙?他不怕魯肅向周瑜告密嗎?請同學們仔細的討論一下。

三、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特徵

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幹。而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師生對話,體會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還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周瑜分別是個怎樣的人。

重點:

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什麼是“軍令狀”?諸葛亮爲什麼要立軍令狀?在軍隊下的狀書,不能做到就要受到軍法處置。一是諸葛亮是爲了顧全大局,二是諸葛知天天文、懂地理,已知道三天後必有大霧,可利用這一機會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

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

(周瑜爲什麼高興?妒忌諸葛亮挺有才幹,暗藏殺機,下了軍令狀完不成那就要受到軍法制裁。)

四、總結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寬宏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度。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歎服。

出示:

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曹、督等14生字,會寫商議、推卻、探聽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2.認識學習以記事爲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1.查找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國演義》人物資料。

2.準備《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影視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故事引入。

師:《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裏面人物或機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別成功,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生動。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爲主的課文。

2.揭題、讀題。

3.審題。

什麼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麼意思?

4.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出示:誰草船借箭?爲什麼要草船借箭?怎麼樣草船借箭的?最後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回答問題。(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經過、結果。這也是在解決課後第二題)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歎服

4.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

四(10自然段)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l段。

什麼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指名2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個學生對話共幾輪,爲每一輪編上序號。

(2)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麼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1)齊讀,邊讀邊根據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麼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2)那周瑜這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3)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1)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麼意思?“推卻”又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不能推卻?(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2)同桌一起像剛纔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1)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着剛纔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後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裏軍令狀、白酒招待

(2)討論、交流。

6.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A、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B、他爲什麼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1)(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爲重,爲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2)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麼事情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七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爲了落實好“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在備課時深刻領會教材,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本事爲出發點,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儘量研究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活動的開展。

在探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上。在這一課時要學習的是諸葛亮的“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三個方面。設計的問題就是“從哪裏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是,從學生的學習經驗來看,他們未必懂得“天文”“地理”這些術語在文章中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要怎樣“深入淺出”地將人物的這些才能闡釋清楚,並且學生能夠理解,甚至感悟得到呢?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從“借箭過程”(第6——9自然段)進行品味。在此,我出示了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應對面都看不清”,並就此一問“應對此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見了,他們的反應怎樣樣?心裏都會怎樣想?”學生說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害怕,害怕的理由也能說出。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會高興,至於理由要由教師引導才體會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緊之後我再問“他爲何如此地自信,難道他早就預料到了此場大霧?從文中什麼地方體會到的?”學生根據這個提示,很快從上文找到相關的句子來證明。他們懂得了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對於領悟諸葛亮“識地理”的才能,在過渡的時候我設計了“畫出借箭路線圖”在加深學生對借箭環境熟悉的基礎上,我提問了“爲什麼先是船頭向西船尾向東然後再調整過來?”據學生的問答來看,他們理解到的是“爲了堅持船體的平衡

”,再多的關於“識地理”就沒有多少感悟了。這樣預設的教學資料就又沒有到達。還有領悟諸葛亮“識人心”的才能,在過渡時我提問“諸葛亮識天文、懂地理,他還神在哪?”學生能很快從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來證明。在句子的分析上,學生的理解是“諸葛亮明白曹操不敢派兵出來”我緊之後問“從這能夠看出諸葛亮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都能說出諸葛亮的爲人。可是在理解諸葛亮的“笑”這一環節,學生體會不出諸葛亮這個“笑”是在“笑”誰?是怎樣的“笑”。最終還是由教師來講解。

在第二環節感受其他人物性格特點中,學生經過默讀全文找出最能表現魯肅、周瑜、曹操這三個人物的性格特點的句子,教師沒有做過多的分析,只是從具體的語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在這個環節如果能做了小結與下一測評環節銜接會更好。

反思自我的教學最大的疑惑是:對於這片篇幅較長的課文來講,如何把握學生理解課文資料的深度與朗讀訓練到位的統一?這還需要自我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