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七年級語文《在山的那邊》優選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七年級語文《在山的那邊》優選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導學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初步瞭解詩歌常識,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會閱讀賞析詩歌。

2、領會詩中“山”和“海”的藝術形象蘊涵的意味,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3、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啓迪。

學習重點:把握詩歌總體形象,感悟詩歌的思想內容。

學習難點:體會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學法點撥:誦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

資料助讀

(一)關於詩歌

1、詩歌:文學體裁的一種,它以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的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一般分行排列。

2、詩歌分類:根據表現內容,分爲敘事詩和抒情詩。

根據詩歌的外在形式和語言特點,分爲格律詩和自由律詩。

3、詩歌的特點:①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詩歌有豐富的感情和想像。詩歌是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從感情上打動讀者的。③詩歌的語言是精煉的、形象的、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的。④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爲單位,而是以行爲單位的,分行的主要根據是節奏。

4、詩歌的表現手法:比喻、擬人、誇張、對比、借代、象徵、襯托、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聯想和想象、欲揚先抑、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小見大等。

5、意象:寄託作者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構成一種意境的各個事物)

(二)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簡介

1、作家作品

王家新,曾用筆名北新等。 1957年出生於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學。1974年高中畢業後下鄉到肖川農化廠勞動。1977年考人武漢大學中文系,就讀大學期間開始發表詩作。1982年畢業分配到湖北鄖陽師專任教。1983年參加詩刊組織的青春詩會。1984年寫出組詩《中國畫》、《長江組詩》等,廣受關注。1985年借調北京《詩刊》從事編輯工作,出版詩集《告別》、《紀念》。1986年始詩風有所轉變,更爲凝重,告別青春寫作。這時期的代表作有《觸摸》、《風景》、《預感》等,詩論《人與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訪問學者,1994年回國,後調入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2、寫作背景:這首詩寫於1979年,當時作者還是一個從邊遠山區來到大學校園不久的大學生。王家新生於湖北西北部山區的武當山下,父母爲中國小老師,從小隨着父母的工作調動,在五六個地方生活過,但一直沒有走出山裏的世界。世界對於幼年的他來說,就是放學後一片寂靜的校園、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環抱着這一切的無言的羣山……《在山的那邊》起源於作者的童年經驗,與他童年的挫折經驗以及在這種挫折中日漸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關。

一、字音字形詞義

癡想           隱祕         鐵青         凝成       誘惑      喧騰         一瞬間

癡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裏指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

誘惑:招引

喧騰:喧鬧沸騰

二、閱讀理解:

1、詩歌的第一部分,這部分從時間上看寫 我的童年時期  ;從事情上看寫 我渴望海  ;從方式上看寫“我”與 媽媽  的對話。

2、“哦,山那邊是海嗎?”這句詩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寫出了作者想去看海,但對媽媽的話表示懷疑的心情。

3、“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運用了  擬人   的修辭手法,“鐵青着臉”寫出了“我”  失望、沮喪  的心情,“鐵青着臉”的原因是 山色是青色的,只因爲“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着臉在那裏怪我妄想,笑我幼稚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擬人 ,運用這種修辭手法的好處是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幻想的落空,通俗易懂,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詩中“打了一個零分”的言外之意是 我見到海的幻想全然落空   。

5、詩的開頭兩句,用了“常”“伏”“癡”三個字,表明“我”小時候是什麼樣的一個孩子?

我小時候是一個富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好奇心的少年。

6、“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種子”是指 山那邊的海  ,比喻 信念  ;“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山頂”的誘惑力在於 總以爲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

7、詩中的“山”是指 重重困難     ,“海”是指 理想境界     ,都運用了 比喻   的修辭手法和 象徵  的表現手法,其作用是 形象、具體、生動,增強了內容的深度,有力地揭示了主題

8、詩中的“失望”是因爲 山那邊還是山  ,“這樣一座山頂”是指 前面可以看到海的山頂     ,“枯乾的心靈”表示的意思是 對理想的迫切渴望

9、“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一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我”原以爲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表達了作者沒有見到大海的失望、沮喪的心情

10、“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 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這裏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信念?

表達出作者對戰勝一切困難,實現人生理想的堅定信念。

11、“因爲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這幾句詩中,“枯乾的心靈”比喻什麼?如何理解海潮“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對理想的渴望;理想滋潤着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12、“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着怎樣的含義?

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

13、小時候爬山“我卻幾乎是哭着回來了”,長大後,我“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你能分別用兩個成語來概括這兩個時期的爬山經歷嗎?從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樣一個孩子?

大失所望  百折不撓   我是一個敢於幻想,充滿好奇心,不懈追求的孩子

14、詩中用了兩個破折號,第一個破折號的作用是 承前解釋   ,第二個破折號的作用是 啓下延伸   ;詩中還用了兩個省略號,第一個省略了 “漫溼”後的情景  ,第二個省略了 “照亮”後的情景

15、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孩子童年的“夢”。這個“夢”是對大海的熱烈嚮往。請介紹一下你童年的夢,並說說怎樣才能夢想成真。

《在山的那邊》導學案 篇二

1、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初步感知詩歌內容;通過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2、體會作者“爲理想而奮鬥”的思想情懷;理解作者所創設的詩歌意境,把握本詩主旨;

3、深入詩歌意境,涵詠體會“山”和“海”的不同含義,體會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於詩歌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詩歌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正確方法,激發學生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奮鬥的情懷。

學習方法:朗讀、背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投影儀、錄音機

學習設置:

課文感知:是詩人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抒寫了童年的嚮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啓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要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認真預習詩歌內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和註釋中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寫“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是怎樣處理的”練筆,準備上課時在班裏交流。

課前二分鐘:講述成語故事《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課文導入  :學生朗讀文章《會飛的蒲公英》,導入  新課:同學們,在剛剛讀過的文章中,母親從小就爲我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那是一顆怎樣的種子?(蒲公英的種子——希望的種子)在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詩歌當中,“我”的母親也爲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這首詩歌,讓我們來看一下,這顆種子是怎樣生根,發芽,結果的。

(導入  二: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一個新的起點時,你一定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嚮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中共同的目標。這一課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體驗給我們非常有益的啓示。是詩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在詩裏,他述說了童年時代美好而朦朧的“夢”——對大海的熱烈嚮往,長大後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詩人雖然已無數次見過童年時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個“海”依然遙不可及。那麼,他心目中的“海”是什麼呢?讓我們來品讀這首詩歌,從中尋求答案)

②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③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朗讀課文:是一首詩歌,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在詩中,詩人要用形象而精練的語言來表達他反覆體會的情感。我們要理解詩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讀,體悟“海”與“山’’的象徵意義,領會它們所蘊含的意味。學生先自由朗讀,再聽老師朗讀,在進行讀詩的指導

整體感知:

朗讀全文,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詩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還有深層含義,探究一下,詩中的“海”與“山”蘊含着什麼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徵意義?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羣山”指的是重重困難;“爬山”比喻艱苦奮鬥。詩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會實現。)

問題探究:

1、  爲什麼說是“隱祕的想望”?

2、  爲什麼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

3、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麼意思?

4、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麼?爲什麼說是“飄來的”?

5、  “因爲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

6、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着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體會感知:

聯繫上下文,品味下面詩句中加點的詞語

1、  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這個詞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2、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

(這是寫山的顏色嗎?)

教學方式: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帶着問題聽讀,然後討論回答、相互評論、補充(可由教師鼓勵學生探究問題,答案不必求統一,讓學生在聽讀討論後對詩歌有初步的瞭解)。在學生(過渡)對詩歌有了大概瞭解,還要品讀詩歌形象而精練的語句,好的詩句總有畫龍點睛處,認真進行品讀。

a.自由朗讀詩歌第二節,思考作者是怎樣看到全新的世界,實現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認爲最形象、精練的語句,反覆品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後,可四人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

②朗讀指導

教師講授朗讀知識:重音(重讀、輕讀)、語速、停頓。

教師指導朗讀,把朗讀和品味結合起來,通過反覆品讀,更好地領悟詩歌所蘊含的意味,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  學生可在教師指導朗讀的基礎上齊讀、分讀。

佈置作業 :

①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豐富語言。

②課後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課後記: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啓示我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只要戰勝困難,堅持奮鬥,理想終將實現。這首詩意象壯闊,意蘊豐富。一座山,也可以指無數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戰勝困難。但是,怎樣翻無數座山,卻是不容易的事情。那麼,怎樣翻過無數座山,到達理想的境界,是教師和學生本節課需要共同探究的問題。朗讀技巧的指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國中七年級語文《在山的那邊》優選教案 篇三

1、畫線的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

⑴ 伏在窗口(fú) 癡想(chī)

⑵ 隱祕(bì) 凝成(nín)

⑶ 誘惑(xiù) 漫溼(màn)

⑷ 枯乾(?括?) 一瞬間(shùn)

2、下邊四組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⑴ 幻想 凝成 誘惑 宣騰

⑵ 海潮 攀登 朦朧 癡想

⑶ 隱祕 清澈 依然 枯乾

⑷ 漫溼 一瞬間 飄來 深根

3、填空

⑴ 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孩子童年的_________,即對__________________和自信。

⑵ 用課文中詞語填空:

小時候,我常__________在窗口__________。

於是,懷着一種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望。

山那邊的山啊,__________________臉。

在山的那邊,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海。

4、根據課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⑴ 我伏在窗口癡想渴望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

⑵ 我渴望見到的大海是信念凝成的大海。

⑶ 山那邊的山,鐵青着臉,使我一次次失望過。

⑷ 從小飄來的種子使我一次次鼓起信心。

【參考答案】

1、⑴

2、⑴

3、⑴ 幻想 大海的熱烈嚮往

⑵ 伏 癡想 隱祕 鐵青 是海 信念凝成

4、⑴